冯家峪镇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位于密云区西北部,西北与怀柔区接壤,东北毗邻河北省滦平县,东与不老屯镇交界,南临密云水库北岸,海拔200至1000米之间。镇政府面积214.25平方公里。白马关河流经全镇。京通铁路过境。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冯家峪镇人口为4485人。
历史沿革
1953年设冯家峪乡。
1958年改胜利公社。
1965年檀营满族蒙古族乡(1953年设)划入穆家峪镇公社(今穆家峪镇)。1987年撤乡建镇后从穆家峪乡分离出来,设立檀营满族蒙古族乡。
1983年复置冯家峪乡。
1993年建镇。镇政府面积214.25平方公里。
2001年,撤销番字牌乡并入冯家峪镇。
原【番字牌乡】密云区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65千米。1961年设番字牌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白马关、黄梁根、西仓峪、司营子、前火石岭、石湖根、北栅子、南台子、番字牌9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冯家峪镇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冯家峪社区,保峪岭村、西庄子村、石洞子村、冯家峪村、西口外村、西白莲峪村、三岔口村、朱家峪村、下营村、白马关村、番字牌村、黄梁根村、西苍峪村、司营子村、前火石岭村、石湖根村、北栅子村、南台子村)。
2011年末,冯家峪镇辖冯家峪1个居民委员会,保峪岭、西庄子、石洞子、冯家峪、西口外、西白莲峪、三岔口、朱家峪、下营、白马关、番字牌、石湖根、南台子、北栅子、黄粱根、西苍峪、司营子、前火岭1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个居民小组、7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冯家峪镇下辖1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冯家峪村。
保峪岭村
保峪岭村属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所辖行政村,全村共有197户、490多口人,位于镇域南部,该村地处白马关河东岸,琉辛路经过村南。村南山梁原称伯峪岭,梁前梁后各有一村,该村居岭北,故名北伯峪岭,后演变为今名。保峪岭村把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村建设的切入点,几年来,荒山造林200亩,栽植树木14800株;打浆砌坝4500立方米;清理河床历史积存的垃圾;硬化街道16000平方米、垒砌花池3000米,种植黄杨、月季、桧柏和其它草本花草共41000株;新建健身园一处;对村庄内临时性建筑、鸡舍、猪舍、院外旱厕等进行拆除,共计拆除223处,面积约9900平方米;对全村110户进行无害化改厕;添置垃圾桶24个,实现了村民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运。
近两年,随着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补贴政策的出台,我县设施农业迅速发展,而保峪岭村也紧紧抓住机遇,于2009年建起了占地66亩的33栋大棚,并依托天安农业公司发展订单农业,主要种植的蔬菜包括西红柿、杭椒、茄子、芹菜等,目前共有11个农户参与了大棚承包和使用,效益好的农户一个棚收入突破万元。
保峪岭村地处深山区,适合良种繁育,是我县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作为8个发展玉米制种的村子之一,保峪岭村有230亩良田承担着玉米制种的任务,涉及农户70多户。制种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即农民出土地、出劳力,从种到收,由企业为农户提供服务,玉米的质量、销路都有保证,而且收购价格也高于普通玉米种子,每年可为村民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
同时,该村还利用白马关河在此自然形成的一个小湖,由10家农户入股,搞起了流水养鱼,每年可产鱼5万斤,年创效益25万元。另外,保峪岭村种有3000亩板栗,其中2000亩板栗已经通过有机认证,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保证。
西庄子村
西庄子村位于冯家峪镇西南部,距离密云区县城40公里,位于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圈内。被评为“创建国家生态县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先进单位”,被评为“绿色村庄村”,先后被评为“文明生态村”、“首都文明村”、“北京市卫生村”、“京郊环境建设先进村”。
村域面积5.2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416户,1030口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86名。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5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62元。全村402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街道照明使用太阳能路灯。铺设排污管道系统,建一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120立方,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村文化广场投资560万元,占地16亩(10672平方米),建筑面积1090平方米,娱乐设施齐全,为村民茶余饭后健身、娱乐提供了休闲场所。
村山场面积6677亩,林木覆盖率达82.93%,有机板栗1620.21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为77.15%。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生物、物理防治的措施,主要农产品农药检出率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有机杂粮已取得有机产品质量认证。
石洞子村
石洞子村坐落在密云水库东北部山区,距水库水源地1.5公里,属于一、二类保护源区;为保证一方净水,石洞子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共238户,524口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79万元,人均收入8617元。全村经济以林果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主要有栗树5.5万株、核桃树2.1万株、梨树1.5万株、山里红1万株,其他果树0.5万株。其中帽石沟红香酥梨采摘园,是全镇有名的特色产业;石孔峪自然村村民郭廷武创建的科技养鸡场也是农民致富的典型。
因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石洞子村经济发展还是比较缓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党支部、村委会大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从村庄的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做起,将村级公路加宽并铺上柏油路面,并且在公路旁加装了太阳能路灯,花大力气整治道路两旁的绿化,不但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保护水库水源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基本资源方面,我村有耕地面积370.49亩,其中确权确地总面积370.49亩,园地面积223.9亩,山场面积15299亩。其他资源方面,我村有帽石沟水库、红香酥梨采摘园,可利用发展三产旅游业。结合水库垂钓、饮食、采摘林果、建立农家乐园等一系列旅游服务,为发展养殖、度假休闲项目优选之所。
冯家峪村
一、村级基本情况:
冯家峪村位于县城东北部山区,是冯家峪镇中心,又是冯家峪镇政府所在地,我村有3个自然村,310户,665口人,党员69人,党小组3个,村民代表33人,全村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山场面积1.7万亩。
二、村内主导产业:
我村95%的农户从事板栗生产,主要有:燕红、燕丰、怀黄等品种,全村共栽植板栗7万棵,现有成年板栗2万棵,板栗产业已初具规模,实现人均百棵板栗,年产量6万公斤。除此之外,我村主导产业还包括有“成长中”的旅游业,根据我镇的“自驾车旅游”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依托板栗产业为主导的思路,以“冯四路”沿线为纽带,以村现有的民俗旅游资源为契机,丰富我村旅游产业。
三、文化特色:
依托我村现有的地理文化优势,随着我村上峪古城堡、独秀峰旅游度假山庄的逐步完善,我村旅游文化产业呈良好态势发展,为大力抓好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组织建立冯家峪村秧歌品牌队伍,多次参与大中型活动并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西口外村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西口外村,位于密云水库北部深山区,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园地面积613.2亩,盛产板栗和核桃。2012年人均收入13583元。全村农户116户,222口人,2个自然村,分居在大地、沙塘峪,全村共有党员25人,代表31人。党小组长2人。
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制定了村经济发展三步走目标,到目前为止,前两步的目标已经实现,正在规划第三步发展目标,即开发旅游资源,以旅游为龙头的综合经济。如今的西口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自2008年新村建设以来,西口外村综合资源价值得到提升,实现村民致富的夙愿”的发展思路。2008年投资40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500平米的文化大院、数字影院、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及附属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西口外村由一个低收入村,发展成为名副其实富裕村,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西白莲峪村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位于密云水库北部深山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5396亩,社会耕地217.3亩,园地面积471.7亩,盛产板栗和红果。2011年人均收入11670元。全村245户,501口人,其中农业人口450人,党员49人,共分4个党小组,村民代表31人,11个自然村,分居在两条沟,居住海拔从251米以上,带状分布。
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制定了村经济发展三步走目标,即第一步发展以农林业为主的山区经济,第二步发展土鸡蛋养殖为主的经济,到目前为止,前两步的目标已经实现,正在规划第三步发展目标,即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以鹿鸣谷为龙头的综合旅游经济。如今的西白莲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007年,为发展旅游提升资源价值,确定了“以自驾车旅游为主线,以特色民俗游为载体,用合作社的方式重新整合西白莲峪村的人文、地理、物产资源,在管理上打造西线旅游的特色品牌,使西白莲峪村综合资源价值得到提升,实现村民致富的夙愿”的发展思路。2008年投资175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1300平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数字影院、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及附属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西白莲峪村由一个低收入村,发展成为名副其实富裕村,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4年荣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首都文明村”;2005年荣获“北京市民主法制示范村”;2006年荣获“北京市郊区生态文明村”。
三岔口村
三岔口村,位于密云区县西北部,水库上游,距密云城区50公里,冯家峪镇政府北5公里处。全村辖1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206户,401人,1个党小组,党小组组长为郭晓军同志,村民代表31人,党员39名。村域面积10.87平方公里,全村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其中种植产业有核桃、栗子、山里红为主。养殖以蜜蜂属、柴鸡为主。2012年底全村人均核桃55棵,产量达到10万斤;板栗人均达到100棵,产量达到8万斤。
在党的政策领导下,各级政府关怀和领导下,三岔口党支部、村委会时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己任,带领全村人民共建和谐,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农民富起来才会,三岔口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我们三岔口村以实现“五个好”为村党支部目标,切实加强对党组织建设。2012年,三岔口村荣获“基层先进党组织"的称号。
朱家峪村
朱家峪村位于冯家峪镇政府西北部,距离镇政府6千米,全村共分一、二、三、四村民组,180户、390口人,分散居住在孟思峪门、金沟子、肖家、朱家峪门、下窝铺、新房子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个党小组,30名党员。21名村民代表。村域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3043亩,耕地面积573亩,园地面积333.1亩。我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板栗等果树,以及养蜂卖蜂蜜为主。在我村村域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山多树多,附属的蘑菇等菌类很丰富。
朱家峪村文化历史悠久,村域内有许多东起山海关区西至嘉峪关残余长城的烽火台,与青山绿水形成一道独具历史特色的风景线;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32口无辜村民集体被日寇残害,地点就是现在的孟思郞峪门,为了纪念这个惨案,在孟思郞峪门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肖家自然村也有着壮烈的故事,曾有肖德方、孔召宽两位共产党人,被日寇捕获,在严刑拷打下,仍坚持不泄露党的一丝秘密,在肖家口门跳崖英勇就义;同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孟思郞峪门自然村沟里有一个大石洞,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县政府机构的办公、住宿地点就在大石洞里面,可想而知,当时的条件是多么艰苦。
朱家峪村还拥有风景秀丽的独特景观。有瀑布,峡谷,高山,白马关河等多处旅游景点。其中千层山、圆柱峰、石梯子、石影碑等自然风景尤为壮丽、可谓鬼斧神工。
下营村
冯家峪镇下营村位于密云区北部深山区,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距县政府驻地55公里,与河北省滦平县接壤,交通方便,是北京市密云县边远山区村之一,也是冯家峪镇域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大村。全村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8万亩,林木覆盖率为82%,耕地面积869亩,辖8个自然村,520户,1400口人,全村有三个党小组,党员71名。农业产业以林果为主,目前有板栗近1400亩,栽植板栗20余万株,核桃2万余株,其他果品如苹果、桃、杏、山里红等均有种植。全村有养蜂户60余户,养蜂5000余群。
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我们把山村生态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中心,以自然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以治理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实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在维护本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以名胜古迹观赏,农业采摘,自然风情赏析为主题的民旅生态旅游,通过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为本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经济效益。
几年中,被评为出席市文化大院,出席市先进村委会,出席首都文明村,先进党支部,标兵党支部等,2012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出席市民风管理先进村。
地理环境
冯家峪镇海拔200至1000米之间。白马关河流经全镇,年平均气温7-9℃,气温低于北京城区6℃左右,无霜期约170天,年平均降雨量600-700毫米。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大豆,主要果品有板栗、苹果、杏、梨、桃等。
冯家峪镇山多地少,耕地面积6727亩,山场面积275642亩,大部分山坡为灌木丛,另有一部分落叶阔叶林,以桦、栎、山杨、木不主。林下生长着榛、胡枝子、羊胡子草,有散生松柏和小片侧柏林、松林。阳坡主要有木槿、酸枣树、谷菜及椿、榆等乔木。人工种植以野菊为主,还有人工松林,刺槐林等。人工种植的加杨、北京杨已基本布满大小河岸、庭院及道路两旁。
流经冯家峪镇的白马关河,一年四季清水不断。在河道的支流上建有小水库3座,塘坝4座,总蓄水量为82万立方米。
冯家峪镇山清水秀,地貌奇特,秀丽的白马关河经过一期、二期治理,形成了连接全镇的秀丽旅游风光带。近年来,冯家峪镇党委、政府在带领全镇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了环境整治力度,使生态旅游价值凸显。
冯家峪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冰雹、风灾、泥石流等。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冯家峪镇辖区总人口995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73人,城镇化率10.8%,另有流动人口658人。总人口中,男性5112人,占51.4%。女性4841人,占48.6%。14岁以下1012人,占10.2%。15-64岁7705人,占77.4%。65岁以上1236人,占12.4%。
2011年,冯家峪镇人口出生率7‰。
截至2018年末,冯家峪镇有户籍人口9081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冯家峪镇人口为4485人。
旅游
独秀峰
独秀峰位于冯家峪镇转山子地区,独秀峰景区集旅游,垂钓,住宿于一体,是冯家峪地区发展最早的旅游景区之一。
响水湖
响水湖坐落在冯家峪镇响水峪村,风景独特,环境优美,让来访的每一个人都会油然的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白马关古城墙
白马关古城墙坐落在冯家峪镇白马关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奇般的经历,它历经数个朝代的变迁,是见证冯家峪镇历史发展,经济繁荣的可靠见证者。
经济
第一产业
玉蜀黍属产业
积极发挥自然环境给该镇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利用番字牌地区自然隔离带作用,巩固玉米籽种产业建设,该镇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3000亩玉米籽种产业配水工程,通过该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为农民增收创高了有利条件。
板栗产业
板栗产业:以完善板栗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加强板栗树上、树下、采摘、销售的统一管理,增加板栗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产量和品质。截至06年年底,共完善板栗合作社2个,完成板栗基地建设1000亩。
养殖业
该镇党委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大力发展适合该镇实际的养殖业为依托,通过镇政府和该镇全民的数年共同努力,在肉鸡、柴蛋鸡、肉羊、蜜蜂属等养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截至2006年底,该镇新改扩建玻璃钢肉鸡养殖大棚12个,新增养殖户10户,出栏肉鸡270万只,实现收入4150万元;在巩固和完善北京白莲畜禽养殖中心和番字牌柴蛋
鸡养殖合作社的基础上,加快了产业发展,新进柴蛋鸡3万只,累计存栏达到15万只,完成鲜蛋产量970吨;同时在肉羊养殖方面,大力推行舍饲和半舍饲养殖方式,引进改良品种,优质肉羊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年出存栏达2万只;在蜜蜂属养殖方面,加强荆花蜂产品合作社管理和政策扶持引导,不断发展养殖户和入会会员,提高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2006年,新发展养殖户80户,3150群,发放养蜂贷款23.1万元,扶持养蜂户33户。
冯家峪镇共有耕地面积1万亩,人均1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冯家峪镇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741吨。
冯家峪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20亩,产量41.4吨,全部为花生。
冯家峪镇蔬菜产量3012吨,主要品种有结球白菜、青萝卜,其中大白菜1472吨,萝卜291吨。
冯家峪镇畜牧业以猪、羊饲养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9500头,年末存栏6500头。羊饲养量1800只,年末存栏1800只。牛饲养量67头,年末存栏114头。2011年,生产肉类107.3吨,其中猪肉71.6吨,牛肉8.8吨,羊肉26.9吨。禽蛋900吨。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1%。
截至2011年末,冯家峪镇累计造林2.2万亩,其中防护林1.5万亩,经济林0.7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0万株,林木覆盖率84.6%,活立木蓄积量20.3万立方米。
2011年,冯家峪镇水果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193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210吨,梨400吨,桃40吨,葡萄120吨,鲜杏260吨,山里红870吨,枣30吨。
冯家峪镇渔业以鲤鱼、草鱼养殖为主。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18.4公顷,产量62吨。渔业总产值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7%。
2011年,冯家峪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337元。
2011年,冯家峪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比上年增长8.2%。
2011年,冯家峪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6家,职工676人。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3家,职工20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169万元,比上年增长5.5%。
2011年末,冯家峪镇共有商业网点96个,职工144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
2011年,冯家峪镇财政总收入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900万元,企业所得税14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8%。
交通
2011年,冯家峪镇客运总量11万人次,货运总量102万吨。
文化
冯家峪镇因镇政府位于冯家峪村而得名。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冯家峪镇共有剧院1座,座位336个,年演出50场次,观众达7500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影院18座,座位2160个,年放映846场次,观众达5.9万人次。文化馆L个,建筑面积1212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75平方米,藏书6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4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人。
2011年末,冯家峪镇共有体育场地34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人。1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
1999年,冯家峪镇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300户。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冯家峪镇共有小学1所,在校生176人,专任教师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冯家峪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公立卫生机构床位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9张,固定资产总值308.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7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人、执业(助理)医师0.4人、注册护士0.7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1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34/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冯家峪镇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户,人数3人,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63%,月人均260元,比上年增长63%。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34人次,共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5户,人数379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3人,支出33.3万元,比上年减少5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9人,支出6.1万元,比上年增长260%。农村医疗救助59人次,共支出9.6万元,比上年增长55%。农村临时救济92人次,支3.7万元,比上年减少80%。
2011年末,冯家峪镇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8万元,比上年增长6%。社会福利费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6.2%。社会服务单位7个,床位65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60张。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8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30张。新增就业人员26人,有2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人。
2011年末,冯家峪镇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8445万人,参保率99.4%。
环境保护
2011年,冯家峪镇共有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346万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平方米,全境林木绿化率达到84.6%。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冯家峪镇共有邮政网点18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100门,固定电话用户2500户。移动电话用户6700户,比上年增加7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5.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90千米,主干电缆达53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5个,宽带接入用户290户。
新农村建设
继续推进村村通油路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50余万元,完成了黄下路、长梁路、番南路、帽石沟路等道路修建工程,新修道路10公里(其中:黄下路7.8公里,长梁路2.2公里),修建路基11.8公里,公路护坡870立方米,建挡墙1290米。
进一步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共投资500万元建文化成教中心1个,占地总面积为70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努力改善弱势群体生活,共投资600万元,完成了敬老院改造工程,从而使最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进一步改善通讯设施条件,改扩建移动通讯站2个,使全镇手机通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进一步完善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共投入资金50多万元,完成了南台子、北栅子、冯家峪、番字牌、西庄子、石洞子等六个行政村有线电视安装及地卫改造工程,使全镇有线电视入村达到了100%。
加强生态林管护人员队伍建设,对1284名管护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共实施生态林管护面积26.4万亩。完成水源涵养林造林工程3000亩,白马关河床两侧一期绿化工程11.3公里。
投资500余万元完成风沙源流域综合治理20平方公里,解决人畜饮水困难6处,达2600人。
社区工作
2008年上半年,冯家峪镇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94人,转移培训200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16人,完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00人。新型合作医疗组织发挥作用,全镇共有2673户,8521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4.7%;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化两个转变为切入点,计划生育率达到了10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和“连民心”活动的开展,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比重,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建设以环保型、生态友好型、高科技含量型为主的高附加值型的企业。提升服务功能,支持企业研发和技改力度,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增加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重点在山上引进旅游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争取年引进1000万元以上企业不低于2个。
坚持建设山区工业强镇,走外延式和内涵式并举的发展道路,在继续招商引资的基础上,盘活闲置资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后劲的产业,培育以京联发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的单晶、多晶硅项目为龙头的企业新格局,使全镇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企业总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
加快企业重组和招商引资工作,增加经济总量,是我镇经济发展建设库北强镇必由之路。2006年经过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我镇企业的发展形势,制定和完善了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的扶持奖励政策,进一步整合工业、旅游业资源,共引进落地实体企业3家,分别是北京雅迪利特航空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巨溪谷旅游开发公司和北京兴路明技术交流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协议投资总额达6300万元。其中北京雅迪利特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
城镇建设
为全面落实县政府关于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总体工作部署,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进一步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冯家峪镇投入专项整治资金200余万元,硬化街道84325平方米,绿化面积65300平方米,拆违7600处,总面积达51400平方米,为18个行政村安置垃圾桶346个,设置保洁员45名,共出动2500人次、动用大型机械台班45个、运输车135辆次,清除卫生死角334处,清运处理生活垃圾、建筑渣土1240吨,捡拾白色垃圾135公斤。
建立了长效的环境保护机制,杜绝了乱堆乱放现象,大大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从而为创建生态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
热点关注 北京市密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2021-06-15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