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贤
牛淑贤,1946年出生于河南商丘柘城县,祖籍柘城县城关镇,国家一级演员,当代豫剧十大名旦之一,豫剧大师陈素真的关门弟子,曾任邯郸市东风豫剧团团长、河北省文联委员、邯郸市青联委员、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豫剧优秀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牛淑贤生于梨园世家,自幼随母亲学艺,五岁首次登台,获“五岁红”之誉。1959年进入邯郸东风剧团,同年首次赴京演出,因表演剧目《红娘》一炮而红。此后,牛淑贤成为东风豫剧团的当家花旦,曾主演了《梵王宫》《宇宙锋》《拾玉镯》《虎符》等各类行当的重头戏,后成为东风豫剧团一团团长。
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为牛淑贤拍摄了由传统豫剧《金玉奴》改编的《棒打薄情郎》。次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将她主演的《丫环传奇》搬上银幕。1990年,牛淑贤获第七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1997年和1999年,牛淑贤两次应台湾国立国光剧团邀请,到台湾进行艺术交流和讲学。2000年,牛淑贤调入邯郸文化局戏研所,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北派豫剧”。2003年,牛淑贤获得由美国美华艺术协会、林肯艺术中心以及纽约文化局共同颁发的“亚洲终身艺术成就奖”。2008年,牛淑贤退休,此后仍积极进行“北派豫剧”艺术的研究。2014年8月,受邀参加BTV文艺频道《欢天戏地——名师高徒》。同时,年过七旬的牛淑贤依然每年在外奔波七八个月弘扬戏曲文化。
牛淑贤主攻花旦,兼演小生、闺门旦,集花旦、闺门旦、青衣、小生于一身,以花旦见长。她的演唱既委婉细腻,又活泼明快,表演则优美潇洒、真切传神,被誉为“北派豫剧的凤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6年,牛淑贤生于河南省柘城县。她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曾是中国国民党少将,母亲是豫剧名伶,舅父刘荣鑫是豫剧“祥符调”创始人之一。1950年她随父母迁至河北,在邯郸曲周县豫剧团时,父亲任戏剧编导,母亲任主演,自幼随母亲学艺。五岁首次登台演出《桃花庵》,得“五岁红”之誉,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
演艺经历
1959年,年仅13岁的牛淑贤进入邯郸东风剧团,师从豫剧皇后陈素真及桑振君、宋淑云等豫剧大家,专攻闺门旦、花旦、青衣。同年10月,作为刚组建的东风豫剧团主要演员首次赴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周年的演出,便以一出《红娘》一炮打响,多次进中南海怀仁堂、国务院小礼堂、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钓鱼台国宾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郭沫若等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的接见。同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还专门为她拍摄了记录片《多才多艺的小演员》,该片参加世界青年节展演,获得金奖。
自此,牛淑贤成为了东风豫剧团的当家花旦,拥有了众多的戏迷,并开始主演《梵王宫》《宇宙锋》《拾玉镯》《虎符》等各类行当的重头戏。
1984年,牛淑贤和池海连独立带团赴河南演出,当时确定了三个剧目《红娘》《大祭桩》《西出阳关》。《红娘》是牛淑贤的看家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称赞她演的红娘,既不是荀派,也不是常派,是你牛淑贤自己的一派。《大祭桩》开豫剧之先河。牛淑贤在一出戏里,前饰丫环春红,花旦行当,后饰小姐黄桂英,闺门旦。前面重做,后面唱做并重,加强了这个戏的观赏性,也创造了有牛淑贤自己特色的《大祭桩》。《西出阳关》集闺门旦、武旦、小生于一身。在这出戏里,除保留豫剧粗犷豪放的特点之外,更注重讲究戏剧人物表演上的合理性。唱腔处理情感细腻、新颖,让观众觉得新鲜耐听,又不失豫剧味。河南豫剧界的前辈同行们盛赞他们给豫剧注入一针强心剂,河南各大报纸发表了题为《牛淑贤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豫剧流派在萌动》等评论文章。她应河南省报邀请,撰写了对角色的创作体会,谈了三个花旦的不同演法以及她对豫剧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了由传统豫剧《金玉奴》改编的《棒打薄情郎》。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将她主演的《丫环传奇》搬上银幕。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唱片社和许多音像公司都曾为她录音录像,灌制唱片、盒式盒式录音磁带。1987年,获四省十四市广播大赛最佳演唱奖。1988年,获河北省中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一等奖;1989年,创作新编历史剧《夜叉女》,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及河北省戏剧节多个单项奖。
1990年1月4日,在中国首届中青年豫剧演员电视大选赛中,河北豫剧演员牛淑贤以“陈(素贞)派”名剧《梵王宫》参赛,荣获最佳演员奖。同年,牛淑贤以《红娘·报信·拷红》《宇宙锋·装疯》《梵王宫·梳妆》三出折子戏荣登第七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榜首,她也成为中国豫剧界第一个捧回此奖项的人,更被首都媒体誉为“当代豫剧皇后”“银幕上的第一朵梅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戏剧》《中国妇女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都做了专访和报道。也是在这一年,她拍摄了《五岁红·牛淑贤》专辑。1991年,她主演的《夜叉女》在河北省第二届戏剧节上又获得河北文艺最高奖——“振兴奖”。
同年,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并获得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她“优秀表演艺术家”光荣称号,次年,获中国豫剧十大名旦称号。1997年受到美国纽约文化局、林肯市艺术中心、美华艺术协会联合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金奖”。1997年和1999年,她与爱人池海连两次应台湾国立国光剧团邀请,到台湾进行艺术交流和讲学,前后历时近4个月,受到台湾文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为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2000年,牛淑贤调邯郸文化局戏研所,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北派豫剧”。同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燕赵十三梅——牛淑贤》,较为全面地了她的成长过程及事迹。
从艺几十年,牛淑贤屡屡获奖。2003年9月17日获得由美国美华艺术协会、林肯艺术中心以及纽约市文化局共同主办的文化艺术机构颁发的“亚洲终身艺术成就奖”。这也是中国豫剧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艺术家。她于2008年退休。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她仍在热心地进行着“北派豫剧”艺术的研究。
晚年经历
2014年8月,牛淑贤受邀参加BTV文艺频道《欢天戏地——名师高徒》系列。她深情讲述了当年向师父和梅兰芳学艺的往事,并即兴表演了她在《梵王宫》中的绝活,还详细介绍了她在《宇宙锋》中的表演细节,展现了“当代豫剧皇后”深厚的艺术功底。
之后,牛淑贤创排了新戏《夜叉女》熔青衣、花旦、小生于一炉,借鉴京剧和昆曲的程式,舞台气氛浓烈精彩。2019年,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时重新复排的《虎符》,她反串魏无忌,一副小生兼老生的派头。年过七旬的牛淑贤依然每年在外奔波七八个月弘扬戏曲文化。
艺术风格
牛淑贤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北派豫剧”的魅力。她借鉴京剧、昆曲、歌剧、评剧、黄梅戏及民间小调的唱法所形成的既委婉细腻、俏丽多姿,又活泼明快、舒展流畅的独特风格为豫剧声腔艺术锦上添花。她不仅广收豫剧各流派之长,而且吸收歌剧、评剧、黄梅戏以及民间小调的唱法和旋律,并将歌唱艺术的发声方法巧妙地融合到豫剧演唱之中,探索出一种独特的唱腔艺术风格。在表演上她潇洒自如,意切情真,向以“浑身是戏”著称。
牛淑贤有两手“绝活”,一是多师多艺;二是化为己用。她师从陈素真,但也学常、学桑、学宋淑云,还得到京剧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尚小云的指点及荀慧生的亲传。“多”是基础,“化”是关键。她注意扬长避短,博采化为己用。她个子小,就采用大幅度身段,学了蒲剧表演,甚至吸收了芭蕾舞和民间舞的营养,使角色更加丰满,让观众目不暇接,不觉其小。她嗓子不宽,就苦学民俗音乐、歌剧的科学发声,丰富声腔,形成了委婉细腻、活泼多姿而又舒展流畅的演唱风格。
个人生活
牛淑贤与同为东风剧团小演员池海连相识,后惺惺相惜喜结连理,两人育有一女池泳。
2000年,牛淑贤的艺术搭档、生活伴侣池海连不幸病故,牛淑贤强忍悲痛,仍旧为喜欢祥符调的观众坚持演出着,并组建了自己的剧团。
技艺传承
牛淑贤的亲传弟子有纪小瑞、苗青、汪俊丽、吴素真、索海燕、范雅鸣等。得意弟子索海燕1991年获中国“梨园杯”广播大赛金奖并组建了海燕豫剧团,马刚良也日益成熟,朱立新的表演颇似老师,为了更上一层楼,又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深造。此外范雅鸣、纪小瑞、苗丽娜业已声名鹊起,牛淑贤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社会任职
牛淑贤于1959年调入邯郸东风剧团,曾任东风一团团长。后成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担任河北省文联委员、邯郸市青联委员等职务。2000年,调邯郸市文化局戏剧艺术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参演作品
舞台作品
牛淑贤的主要演出剧目有《红娘》(饰演红娘)、《大祭桩》(饰丫环春红)、《西出阳关》《红娘·报信·拷红》《宇宙锋·装疯》《梵王宫·梳妆》《夜叉女》《拾玉镯》《虎符》等。
戏曲影视
资料来源:
获得荣誉
作品荣誉
资料来源:
个人荣誉
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梵王宫》是牛淑贤学演的“陈门”代表剧目之一,这是一颇见功力的花旦戏。她选用唱、念、做、舞各种表演形式,塑造了活泼纯真、多情而善良的少女含嫣的舞台形象,可谓一招一式见真功,一颦一笑都带戏。“梳妆”一折,是该剧既无一句唱腔,又无一句念白的“独角戏”。在这场长达十五六分钟的戏里,牛淑贤表演的“穿衣”“耍辫”“耍扇”等一举一动都能传情达意,精妙绝伦。在欢快的乐器伴奏声中,只见她巧妙地在转身的一瞬间系上裙子,又在表演一个舞蹈动作时,疾速穿好上衣,继而在大家尚未反应过来的一刹那系上扣子,极其利索。在“耍辫”“耍扇”表演中,她左手甩动大辫,右手挥舞折扇,双脚迈着小蹉步,干净麻利,轻盈明快,生活气息非常浓郁,这段表演,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但她的一举一动,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牛淑贤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精彩表演,表达出含嫣欲见情人时急切而狂喜的心情。(人民日报)
牛淑贤天资过人,她11岁那年练“辫子”和“扇子”功,除了吃饭,道具不离手,凌晨三点还在苦练。为了一个眼神一个手式,她会反反复复练上几百遍;设计一个身段,一种步伐,不知要苦熬多少日日夜夜。她师承不囿一门户之见,广采博取,受过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贞、桑振君、宋淑云等的传艺,还多次得到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以及健在的袁世海、杜近芳、吴素秋等的亲授,无论谁指出她的毛病,她总是谦谦虚虚一句话:“我努力改。”(《文汇报》评)
曹禺抱病为她题词:“承前启后,戏曲之光”。书法家欧阳中石欣然命笔,称赞她:“脉脉存娇媚,雍容蕴慧芳,嫣然人入戏,无饰自天香”。
京剧大师袁世海在北京看了牛淑贤的《红娘》后,评价说:“既不像荀(慧生),也不像常(香玉),是牛淑贤独特风格的红娘。”
牛淑贤有一双亮晶晶而漂亮的眼睛,非常有神。这和一般的缺少表情的演员是大不一样的。你可以从这“心灵的窗户”里看出角色内心世界的细微层次。作为一个花旦演员,眼睛有神太重要了。(京剧大师荀慧生的亲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 孙毓敏评)
人物轶事
一日三开箱
1989年初冬,牛淑贤在河北任县赵村演出。第一场下午两点开戏,观众满坑满洼,黑压压一片,许多是走几十里路带干粮来看戏的,人数成千上万。演到五点多钟散戏,她和演员行不卸妆,直奔任泽区县城,应县委之邀进行义演。主演《红娘》《字宙锋》《梵王宫》三个折子戏。第二场演罢,将近夜10时,仍不卸妆再返赵村,那里还有近万名观众等着看夜场戏。夜11时开演,《大祭桩》全场,重头戏,前场饰丫环后场饰小姐。在一片喝彩声中,这场戏演到了凌晨一时许。
摘梅之后
牛淑贤在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头名状元后,一时间竞在全国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多家报纸、电台找上门来对她现场采访,发表她的文章,赞誉她为“当今的豫剧皇后”“北派豫剧的不死鸟”“德艺双馨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中共邯郸地委、地区行署也召开庆功表彰会为她记功一次,颁发奖金一千元。地委书记在庆功表彰会上亲自讲话,宣读决定,号召全区人民向牛淑贤学习。在一个又一个荣誉面前,牛淑贤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她深知自己在艺术上的成就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她永远不会忘记,获奖后老前辈张庚、赵寻、郭汉城等同志为她题词所寄予的般切期望,“艺无止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国剧协的领导见她过于疲劳,声音有些嘶哑,便把她留在北京看病,而牛淑贤为了剧团能继续长期坚持深入基层演出,却只在北京做了短期诊断后即返回邯郸市,抓紧为剧团的青年演员排戏。她不顾自己患有背部骨质增生、嗓子过度疲劳等病症,冒着酷暑每天一边到医院看病,一边坚持为青年演员排戏,辅导学生。回到家里,她还要侍候她的母亲和婆母(两位老人生活上基本上都不能自理)。她身上的担子很重,但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戏曲事业接班人,她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特别是当她看到她培养的学生已经挑起大梁,担当起演出的重担,井在最近郸邯地区举办的首届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自己和剧团也分别获得辅导奖和组织奖,她从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参考资料
牛淑贤.1905电影网.2024-06-07
牛淑贤:银幕上的第一朵梅花.印象河南.2024-06-07
梨园名家:牛淑贤.河南大象网.2024-06-07
陈素真诞辰100周年再传喜讯,这么多名家名师助力豫剧“陈派”表演人才培养~.河南戏曲广播.2024-06-19
牛淑贤.商丘职业技术学院.2024-06-10
【文化视点】豫剧名旦 牛淑贤传承艺术精粹.微信公众平台 北京台文艺频道.2024-06-07
「视频」牛淑贤:为了周总理那句“好好学习将来为人民服务”.搜狐网.2024-06-07
人物:牛淑贤.梨园百年琐记.2024-06-07
牛淑贤—遍尝百草 豫剧一“牛”(二).微信公众平台 梨园故事.2024-06-07
牛淑贤.豆瓣电影.2024-06-09
牛淑贤— 承前启后 戏曲之光(一).微信公众平台 梨园频道.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