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陵
朝鲜王陵(朝鲜语:조선왕릉)是朝鲜李朝时期(1392年-1910年)二十七代国王、王妃以及被追尊的国王及王妃的陵寝及墓园建筑,共有42座,绝大多数分布于今南朝鲜京道、首尔特别市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城境内。
2009年6月,位于南朝鲜境内的40座王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王陵形制
朝鲜王陵和王妃陵的形制严格遵守中原地区古代的《周礼》、 《礼记》等典籍,并以朝鲜王朝第一代国王李成桂的健元陵为蓝本,通常由神道、红箭门、丁字阁、焚帛炉、神道碑、山神石、石像生、魂游石、长明灯、墓冢、宝顶组成。依据功能划分,则可分为神道、祭拜区、陵寝区三大部分。
在陵区之内,依山水的自然地貌修建有弯曲的神路。红箭门是祭拜区的入口,通常为红色的木栅门,靠近此门的地方有准备日常祭品的水剌房和守陵人员居住的守仆房。红箭门内为祭拜的主要空间——丁字阁。丁字阁为单层建筑,面阔为三间,其中间一间向前凸出,平面呈T字形。在举行陵寝祭祀仪式时,阁内陈设祭主的神位以及供品。在丁字阁旁边通常设有碑亭,以及祭祀王陵所在之山神灵的山神石。
朝鲜王陵的宝顶通常依据风水理论,选择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均为小山脉)环抱之地,背后为主山(来龙),宝顶建在主山的中脊线延长线上。在宝顶之前有名为“魂游石”的长方形石台,供王或王妃的灵魂登台远眺。魂游石旁边立有长明灯,其下方是四方或八方的石柱,长明灯两侧为石望柱。宝顶前方陈列有两对石虎、两对岩羊、文臣和武臣各一对。与中国皇陵石像生沿着神道两两对立的纵向排列方式不同,朝鲜王陵的石像生是左右一字排开的。宝顶为圆形,周围立有十二块屏风石或十二地支石。在宝顶后面通常围有半圆形或U形的矮石墙,称为“曲墙”。宝顶之下为墓穴,通常由地面向下挖掘十尺的深度。
朝鲜王朝的王室墓葬分为 同原(国王与王妃合葬在同一墓室中)、同原异封(王与王妃合葬在一座陵墓中,但是立两座宝顶;如果在正妃死后还立有继妃,则修建一前二后或者一前三后的三座、四座宝顶)、同陵异冈(王与王妃分葬在两座陵墓中,两座陵墓紧挨在一起,共用同一个兆域和沈阳昭陵隆恩殿,但以不同的主山作为墓穴的“来龙”。通常王陵在右侧,王妃陵在左侧)和 异地安葬(王与王妃在不同的地方建造各自的两周王陵)四种。
朝鲜王朝初期,王陵的兆域范围为周围一百步,在李焞朝营建明十三陵之后扩大了兆域面积,在其境内种植松、柏、栎等乔木,以及杜鹃等灌木。宝顶及墓丘上覆盖的草皮由慕华馆种植。根据朝鲜王朝时期的《国朝五礼仪》,王陵(含妃陵和世子墓园)为禁地,禁止居住、樵采、建造私人坟墓。在被划为王陵兆域的地区,所有的居民和坟墓都要限时迁出。
在朝鲜时期,王陵工程劳役由平民承担,农忙时期则以僧人代替。李旦修建清昌陵时征用了七千名百姓,世宗陵在睿宗元年从广州市迁葬至骊州郡时征发了五千名百姓和一百五十名工匠,消耗大米一千三百二十三石五斗,盐四十一石三斗。
分布区域
朝鲜李朝的王陵绝大多数分布于韩国京畿道和首尔特别市境内。由于第一次王子之乱中朝鲜王室一度迁都开城(今开城)的缘故,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城市境内有太祖神懿王后的齐陵和李芳果的厚陵。此外,废王端宗被安葬在其流放地——江原特别自治道宁越郡的庄陵。在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南道境内还分布着朝鲜王朝四世远祖的陵墓,即穆祖李安社的德陵和孝恭王后李氏的安陵;翼祖李行里的智陵和贞淑王后的淑陵;度祖李椿的义陵和敬顺王后朴氏的纯陵;桓祖李子春的定陵和懿惠王后崔贵妃的和陵。
朝鲜王陵大多采取同兆域分布的形式,如京畿道九里市仁仓洞的 东九陵(健元陵、显陵、穆陵、徽陵、清崇陵、清惠陵、元陵、绥陵、清景陵),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龙头洞的 西五陵(敬陵、清昌陵、明十三陵、翼陵、弘陵),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元堂洞的 西三陵(清孝陵、睿陵、禧陵),京畿道坡州市条里邑的 坡州三陵(恭陵、顺陵、清永陵),京畿道南杨州市的 洪裕陵(洪陵、裕陵),京畿道华城市的 隆健陵(隆陵、健陵),京畿道骊州郡的 英宁陵(英陵、宁陵),首尔特别市的 献仁陵(献陵、仁陵)、宣靖陵(宣陵、靖陵)、泰康陵(清泰陵、康陵)等等。
国王生母及夭折王子的墓地(园)通常也设在王陵墓葬区之内,比如世祖光陵兆域内设有徽庆园(纯组生母绥嫔)和肃宗宁嫔墓;西五陵内设有顺昌园(明宗顺怀世子墓)、绥庆园(李愃生母映嫔墓)和大嫔墓;洪陵兆域内设有永徽园(李治之子义亲王李堈生母纯献皇贵妃之墓)和崇仁园(懿皇太子李垠及其长子李晋之墓)。
朝鲜王陵列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