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纾年谱长编

林纾年谱长编

本书以谱为核心,以年月顺序的方式,通过详尽介绍、谨严考辨与谱主生平、思想、著述、翻译以及政治活动等有关的史事、资料,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和翻译创作历程。该年谱由三部分组成,一为编写说明、林家族世系简表以及林纾家族三代家谱;二为生平的记录,为全书的主体部分;三为参考文献和附录。该年谱长编规模较大、时空覆盖面广,资料翔实、考辨精良,可说是目前国内最完备的林纾年谱。

书籍信息

作者:张旭、车树昇编著

编辑:苏碧

ISBN:978-7-5334-6511-7

定价:128元

出版时间:2014-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旭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跨学科研究,兴趣兼及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英美文学、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基金项目1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丛书《通天塔丛书》主编。个人学术专著有:《中国英诗汉译史论》(2011)、《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翻译家卷》(2011)、《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2010)、《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2008)等;合著有:《越界与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2012)、《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2003)等,译著有《一门学科之死》(2014)、《印度的世纪》(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翻译学导论)(合译,2009)等,另有学术论文80余篇散见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2007年获“香港翻译学会狮球教育基金会翻译研究奖学金”;2013年度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

车树昇,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曾执教于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大学,现任职于福建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研究、文学。曾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目。有学术论文10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以谱为核心,以年月顺序的方式,通过详尽介绍、谨严考辨与谱主生平、思想、著述、翻译以及政治活动等有关的史事、资料,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和翻译创作历程。该年谱由三部分组成,一为编写说明、林纾家族世系简表以及林纾家族三代家谱;二为生平的记录,为全书的主体部分;三为参考文献和附录。该年谱长编规模较大、时空覆盖面广,资料翔实、考辨精良,可说是目前国内最完备的林纾年谱。

图书目录

序一吴仁华1

序二罗选民4

自序6

编写说明

林纾家族世系简表

林纾三代家谱

1852年(清咸丰二年壬子)1岁

1853年(咸丰三年癸丑)2岁

1854年(咸丰四年甲寅)3岁

1855年(咸丰五年乙卯)4岁

1856年(咸丰六年丙辰)5岁

1857年(咸丰七年丁巳)6岁

1858年(咸丰八年戊午)7岁

1859年(咸丰九年己未)8岁

1860年(咸丰十年庚申)9岁

1861年(咸丰十一年辛酉)10岁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11岁

1863年(同治二年癸亥)12岁

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13岁

1865年(同治四年乙丑)14岁

1866年(同治五年丙寅)15岁

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16岁

1868年(同治七年戊辰)17岁

1869年(同治八年己巳)18岁

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19岁

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20岁

1872年(同治十一年壬申)21岁

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22岁

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23岁

1875年(光绪元年乙亥)24岁

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25岁

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26岁

1878年(光绪四年戊寅)27岁

1879年(光绪五年己卯)28岁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29岁

1881年(光绪七年辛巳)30岁

1882年(光绪八年壬午)31岁

1883年(光绪九年癸未)32岁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33岁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34岁

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35岁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36岁

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37岁

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38岁

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39岁

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40岁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41岁

1893年(光绪十九年癸巳)42岁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43岁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44岁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45岁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46岁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47岁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48岁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49岁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50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51岁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52岁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53岁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54岁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55岁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56岁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57岁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58岁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59岁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60岁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61岁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62岁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63岁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64岁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65岁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66岁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67岁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68岁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69岁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70岁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71岁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72岁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73岁

参考文献

附录一林纾身后刊登作品细目

附录二林纾未刊作品细目

后记

序言

自序

无论是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翻译史或美术史上,林纾(1852~1924)均堪称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他在中国思想界和教育界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林纾出生于福建闽县,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或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学界称闽侯先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长安卖画翁、春觉斋主人。笔名餐英居士、芙蓉山樵、闽中畏庐子、射九、践卓翁、蠡叟等。室名春觉斋、烟云楼、浩然堂、填词堂、凤篁馆,等等。

林纾世寿73岁,其生活的时代主要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十来年到20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高潮期,这几十年间也是中原地区从近代向现代发生急剧转型的时期。仔细检视他的一生,其生平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852年诞生经读书、教书兼习绘画到1882年中式举人为第一阶段;1883年首次上京参加礼部会试到1897年出版《闽中新乐府》和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为第二阶段;1898年首部译作出版并取得巨大成功到1913年春辞去北京大学教职为第三阶段;1913年至1924年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为第四阶段。

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林纾无疑称得上是一位文化巨人,但他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个体。作为一位翻译家,他不谙外文,却能靠着友人和门生的口译,用文言文笔译近200部欧美小说,其中被郑振铎先生称为“较为完美者”有《巴黎茶花女遗事》、《汤姆叔叔的小屋》、《块肉余生述》、《贼史》、《拊掌录》、《迦茵小传》、《魔侠传》、《离恨天》、《艾凡赫》、《鲁滨逊漂流记》等40余种,包括H·哈格德、莎士比亚、丹尼尔·笛福、斯威夫特、兰姆、史蒂芬森、查尔斯·狄更斯、科南·道尔、华盛顿·欧文维克多·雨果亚历山大·仲马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伊索亨利克·易卜生列夫·托尔斯泰等名家的作品,他的这些翻译作品为当时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接受西风欧雨的窗口,由此也成就了他“介输西方近世文学第一人”的地位。

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闽中新乐府》、《畏庐诗存》、《剑腥录》、《巾帼阳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等40余部作品,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同时也开了一个时代文学之新风气,成为新文学的“不之祖”。这些也确立了他作为中原地区新文化先驱的地位。

作为一位古文家,他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之古文名家,自诩“六百年中震川外无一人敢当我者!”其“为唐文宗韩、柳。少时务博览,中年后案头唯有《诗》、《礼》二疏,《左》、《史》、《南华》及韩、欧之文,此外则《说之解字》、《广雅》,无他书矣。”他先后辑有《畏庐文集》、《畏庐续集》和《畏庐三集》三种,收入作品近三百篇。“畏庐之文每一集出,行销以万计”的说法,可见其影响之一斑。可以说,两千多年来,一直居于文学正宗地位的中国古典散文由他画下了最后一个休止符。

作为一位学者,他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文言文理论。除了在《论古文之不宜废》、《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送大学文科毕业诸学士序》、《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书》、《送姚叔节归桐城序》、《赠马通伯先生序》、《与姚叔节书》、《答甘大文书》等篇对古文进行多方面论述之外,他的近百篇译序也潜藏着丰富的古文理论。不仅如此,他还撰述了《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以及《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华》等系统的理论专著多种。其文论以桐城派提倡的义法为核心,以左、马、班、韩之文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为“取义于经,取材于史,多读儒贤之书,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同时,他也能看到桐城派的种种弊病,反对墨守成规,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

作为一位书画家,长期以来,林纾的画名一直为文名所掩。其绘画艺术精研古法,坚守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精蕴。同时,他融入自身丰厚的人生阅历以及广博的文、史、哲学识,灵机独运,创作出数以千计格调高雅、苍妍秀润、理致深远、超越凡俗的绘画佳作。综观林纾一生现存的绘画作品,其绘画题材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各个门类,在书法及题画艺术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诣,特色鲜明。

作为一位教育家,他曾经大挑至二等教谕,与陈璧以及末代帝师陈宝琛和闽绅力钧、孙葆等创办了苍霞精舍;先后执教于杭州东城讲舍,北京五城中学、金台书院、正志学校、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兼职于高等实业学堂和旅京闽学会,并讲学于北京孔学会、文学讲习会等,其“传经门左已千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在教学之余,他又留下皇皇十大本的《中学国文读本》以及《浅深递进国文读本》、《选评船山史论》、《左孟庄骚精华录》、《选评古文辞类》、《左传撷华》、《庄子浅说》、《修身讲义》、《论文讲义》、《文法讲义》、《文微》等读本与讲稿,这些也成就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从空间活动范围来看,林纾先后生活的地方有福州市台湾省杭州市和北京,其中居台湾和杭州的时间相对较短,在闽、京两地生活的时间最久。林纾平日里喜欢结交朋友,他接触的社会阶层相当广泛。这其中有文人墨客,有军政界要人,有莘莘学子,也有众多的寻常百姓。这些人在他日常为学、为艺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同时对他的文艺观和思想观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由于林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历年来学界对他的翻译学术思想讨论较多。可以说,林纾著译研究一直是一门显学。不过,研究林纾的学术成果,不能局限于他的著述本身,还应把视野拓展到他的文艺作品与学术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艺术与学术源流、师承关系以及社会关系、著述的写作时间等,年谱在这方面自然可以发挥作用。

前人编撰林纾年谱和著译目录及考订的主要有:胡尔瑛的《畏庐先生年谱》(1926年),胡寄尘的《林琴南未刊译本之调查》(1926年),顾颉刚陈槃的《闽侯林纾的著述》(1929年),寒光的《林琴南》(1935年),朱羲胄的《林畏庐先生年谱》(1949年)、《贞文先生学行记》(1949年)、《春觉斋著述记》(1949年)和《林氏弟子表》(1949年),曾锦漳的《林译小说研究》(1966~1967),马泰来的《林纾翻译作品全目》(1981年)和《林纾翻译作品原著补考》(1993年),山东聊城师院现代文学研究室张俊才编的《林纾年谱及著译》(征求意见本,1981年),俞久洪的《林纾翻译作品考索》(1983年),张俊才的《贞文先生年谱考补》(1983年)、《林纾译著系年》(1983年)、《林纾著作目录》(1992年)和《林纾翻译目录》(1992年),曾锦漳的《林译的原本》(1983年),连燕堂的《“林译小说”究竟有多少种》(1985年),孔庆茂的《林纾简谱》(1998年),韩洪举的《林译小说研究·附录:林纾文学活动年表》(2005年),俞久洪的《林纾翻译作品考索》(2010年),张俊才的《林纾年谱简编》(2010年),刘宏照的《林纾小说翻译研究·附录1·林纾年表》(2011年),张丽华的《林纾年谱简编》(2012年),等等。上述这些年谱或著译目录及考订有的内容过于简略,有的存在一些疏漏和错讹,或是出处考订不详,或是文字、体例、思想均略显陈旧,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求。鉴于此,我们重编是谱。本年谱所收内容,一般都做了考订;个别无旁证资料可考者,则加按语说明。

本年谱在资料方面,除了根据林纾本人的著述以及林纾后人捐赠图书文物外,还收录一些林纾与师友互相往来的信札,以及海内外学者有关林纾著译的第一手资料;另外,还收录一些历年各地拍卖的林纾书画作品介绍文字。本年谱的问世,期望有助于促进林纾学术研究的开展,从而更好地丰富中华文化宝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