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英文名字Pathologic Physiology),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它同时还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学科介绍

简要说明

病理生理学以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物物理学等为基础。病理生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的代谢和机能变化,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是医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病理生理学是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间的桥梁。

发展简史

在整个医学的漫长发展史中,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科学发展和实践需要的必然产物。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仅用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剖的方法,还不足以使人们对疾病的本质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于是有人开始在动物身上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疾病时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为以后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一般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科学的飞跃发展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病理生理学也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使人们对许多医学基础理论问题和许多疾病机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这些新成就又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使临床医学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在教学方面,第一个独立的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俄国的一个医学院成立的。在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些东欧国家,病理生理学在医学院校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还开设一些实验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医学院校也开设病理生理学课程,但是,其内容基本上限于内科学的范围,而且一般是由内科教授对学过内科学的后期学生讲解的。目前,在西方国家,虽然也进行大量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工作,也有不少病理生理学的大型参考书和专著,但是在医学院校中,并未普遍开设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有关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是在各有关的基础和临床课程中讲授的。当然,西方世界各个医学院校对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安排,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的许多医学院校都向医学生开设临床病理生理学,有的医学院把临床病理生理学放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与诊断学同时开课。顾名思义,临床病理生理学不是一门纯基础理论的学科,它的内容主要涉及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因而是属于病理生理学各论的范畴。德国的一些医学院校向医学生开设的临床生理学课程,内容也与美国的临床病理生理学的内容相似,而且是在后期与一些临床学科同时开设的。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没有病理生理学这个学科,一些有关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往往在内科学或生理学中进行讲授。少数学者在实验病理学方面做过一定的工作,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病理生理学的早期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病理生理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1955年起,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先后普遍成立了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开设了病理生理学这门新的课程。广大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经过反复摸索,终于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发展的道路。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的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在医学遗传学、免疫病理学、移植免疫学、肿瘤病因学和发病学、冻伤、烧伤、休克、微循环障碍、高山病、缺氧、发热、炎症、放射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以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克山病、烧热病、低钾血症麻痹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1961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一次全国病理生理学学术会议,主要讨论了教学问题,1963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二次全国病理生理学学术讨论会,交流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经验。80年代以来,相继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不久以后,又陆续成立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的11个专业分会。1980年和1985年分别在广州市成都市召开了全国病理生理学第三、四届学术会议;各专业分会也开展了学术活动,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显著的提高。1985年,全国性病理生理学专业杂志《病理生理学报》终于问世了,1986年,该杂志改名为《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从此,中国病理生理学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学术园地,因而也有助于更加经常的学术交流。近年来,中国病理生理学工作者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有关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一些高级医学研究机构的病理生理研究室也已为国家培养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些年轻的新一代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已经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开始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总之,中国病理生理学在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我们深信,中国的病理生理学工作者,今后一定能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医学科学的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以及各系 统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所包含的内容是关于各种疾病的普遍规律性问题,如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时稳态(homeostasis)调节的紊乱及其规律,疾病的转归等。基本病理过程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各系统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各系统的许多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例如心血管系统的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的呼吸衰竭,肝胆系统的肝性脑病和黄疸,泌尿系统的肾功能衰竭等。人体系统很多,如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骨骼关节系统等等,病理生理学将不能一一叙述。至于每一种疾病的特殊变化和特殊规律,虽然也属于各系统病理生理学的范围,但病种过多,学时有限,故许多具体疾病的病理生理学问题,将分别在有关学科特别是临床学科教材中论及,或者参考详为论述的专著。

性质地位

在临床各学科的医疗实践中,都需要用病理生理学的理论诠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改进防治措施。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疾病有更正确和更全面的认识,对疾病的防治不断改进和完善。医学科学的各个学科,既各有专业范围,各有本身特点,又愈来明显地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而且,医学科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般自然科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正因为如此,现代医学才能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病理生理学是从机能角度提示疾病本质的学科。与不少其他基础学科一样,病理生理学也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为了研究患病机体复杂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因此,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理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有密切的关系。

另一方面,病理生理学又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在各科的临床实践中,往往都有或者都会不断出现迫切需要解决的病理生理学问题,诸如疾病原因和条件的探索,发病机制的阐明,诊疗和预防措施的改进等等。病理生理学专业工作者以及其他学科特别是临床各科从事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人员,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有所提高,有所深化。病理生理在 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常常使疾病的防治不断地改进,甚至发生重大的变革。例如,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中叶,人们一直认为许多休克病人的共同发病环节是小动脉、微动脉等小血管因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扩张所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因而临床上曾经广泛采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是用血管收缩药来使微动脉等小血管收缩并从而血压回升。

但是,这种疗法对不少病人的疗效并不理想,有时甚至反而会使病情恶化。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对休克进行了深入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多数休克动物或休克病人的共同发病环节不是微动脉等小血管的扩张而是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痉挛性收缩,特别是持续较久的微静脉痉挛性收缩,从而使组织的动脉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这就是休克时微循环衰竭学说的基本观点。

根据这个学说,目前临床上比较广泛采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是结合补液应用血管扩张药。实践证明,这种疗法效果要好得多。由此可见,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往往能促进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对于医生来说,学好病理生理学,也是学习临床学科的重要条件。可以认为,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的作用。

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 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鼠、家兔、狗)

2、临床观察 观察临床患者(采用仪器检查、或检测血、尿等)

3、体外实验 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及器 官培养

研究对象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及电解质是体液中的重要物质,对于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广泛的意义,水及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可引起机体机能代谢的异常,严重时可导致机体死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主要包括水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镁代谢紊乱和钙磷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是较常见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根据血钠浓度,可有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之分。根据机体容量状况,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又有低容量性、高容量性和等容量性之分。水肿是特殊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摄入不足或失水过多。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高渗是病理生理变化的主要环节。病人有排尿减少、口渴饮水、皮肤蒸发水减少,散热障碍可致脱水热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增加,脑细胞脱水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等。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水中毒,常见于摄入水过多超过肾脏的排水能力,表现为血液稀释、组织间液增加和脑水肿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见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一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二是体内外液体交换失 平衡。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因素包括: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透降低;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④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因素包括:①广泛肾小球病变或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②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肾血流重分布、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多或心房肽分泌减少等引起的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于:①重力效应;②组织结构特点;③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

钾代谢紊乱

包括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两种类型。低钾血症主要是于摄入不足,碱中毒等血钾向细胞内转移,也可见于经消化道、皮肤或肾脏失钾过多。肌肉无力等神经肌肉症状是急性低钾血症的突出表现,通常因心脏细胞兴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和自律性增高而发生心律失常;心电图常表现ST段下降、T波低平、Q-T间期延长等;可出现反常性酸性尿。高钾血症主要见于摄入过多,酸中毒等细胞内钾外流过多,也可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排钾减少。患者通常因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的降低而发生心律失常;心电图常出现T波高尖,Q-T间期缩短和P波压低等;也可有肢体感觉和肌收缩异常,可出现反常性碱性尿。

镁代谢系乱

可分为低镁血症和高镁血症。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可引起低镁血症,肾排镁障碍可引起高镁血症,镁代谢紊乱时的神经肌肉异常与Mg2+具有抑ca(clo)2+进入细胞的作用有关。钙磷代谢紊乱包括低钙和高钙血症,低磷和高磷血症。PTH、VitD和CT对肾、骨和肠的作用,是钙磷代谢调控的主要机制。钙磷代谢紊乱与三种激素代谢异常或三种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低钙血症时患者可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骨质钙化异常,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升高和收缩降低等。高钙血症可引起脏器组织钙化,易发生肾衰竭等。急性低磷血症时机体有明显神经肌肉的改变,慢性低磷血症主要以骨异常为主,高磷血症可引起低钙血症等。

胆固醇

胆固醇是绝大多数胆结石的主要成分它极难溶于水,而胆汁内的胆固醇能以胆盐磷脂微胶粒和磷脂微型胶囊形式溶于水。以这两种形式,胆汁携带胆固醇的能力可大大加强。胆盐微胶粒由胆盐分子聚合而成,其分子中水溶性(离子)区域朝向水溶液,而非水溶性(非极性)胆固醇核朝内。胆固醇即溶于球形微胶粒内部,而且其携带胆固醇的能力可因一种极性磷脂,即卵磷脂而进一步加强。胆汁以微囊和微胶粒形式所携带的胆固醇的量随胆盐分泌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胆汁中胆固醇的过度饱和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因为在没有胆结石的禁食者,其胆固醇往往也呈过度饱和状态。其他决定胆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胆石形成的最初过程,即胆固醇单个化合物结晶形成的调节。在易形成结石的胆囊胆汁中,胆固醇呈过度饱和状态,而且胆固醇结晶的结晶过程也相对较快。正常时胆囊内促进与对抗胆固醇结晶聚合的力量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包括一些特殊蛋白质或载脂蛋白,胆囊粘蛋白及胆囊胆汁淤滞的作用。

肺栓塞

肺栓塞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涉及肺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和呼吸动力学等方面。心肺功能变化的程度取决于肺动脉阻塞的程度,根据阻塞动脉的栓子的大小,数目和部位而异,亦取决于病人原有心肺功能状态。生理改变包括

结石病、伴右心室衰竭和休克的肺动脉高压,伴气促和过度通气综合征的呼吸困难,动脉低氧血症和肺梗塞。

肺动脉高压系肺血管阻力增加的结果,随后右心室必须通过产生更高的肺动脉压以维持正常的心搏量,尽管PE后均可引起某种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对于原来正常的肺脏,只有在肺动脉分支阻塞面积超过30%~50%时,才会出现明显肺动脉高压(\u003e25mmHg平均压)。而原有心肺疾病者则肺动脉高压可以剧增,如二尖瓣狭窄或COPD。

肺栓塞时肺动脉收缩压可增高至100mmHg,但是同样程度的肺血管栓塞可因出现明显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升高程度可较轻,仅达70~80mmHg。原有心肺疾病者较无心肺疾病者肺动脉收缩压可更明显增高。血管阻力增加的主要机制是血栓堵塞肺动脉,使肺血管床总截面积减少,肺血管肌肉痉挛似乎起着确切但为继发性的作用。血管痉挛的原因部分是由于低氧血症,使聚集于血栓上的血小板释放血清素。亦可能由于其他激素类物质,包括前列腺素类。肺动脉阻塞后,该部位肺组织仍能通气,但无血液灌流,形成无效通气"PE的生理特征,导致进一步的过度通气综合征状态。栓塞发生后数小时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耗竭,结果肺容积和肺顺应性降低。PE后继发性肺不张肺梗死使肺容积缩小,在胸部X线上表现为横膈升高。肺容积缩小以及可能有的气道低PaCO2 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呼气哮鸣。肝素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表现为用药后最大呼气流速增加。肺呼吸力学的改变通常为暂时性且属轻度,因此在持续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并不重要,但极可能导致动脉低氧血症。动脉低氧血症常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SaO2 ≤94%~85%),但SaO2 亦可能正常。

图书《病理生理学》

图书信息

作 者:王建枝,殷莲华,吴立玲,等 编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3-1

版 次:8页 数:292字 数:550000

印刷时间:2013-3-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117172165包 装:平装

版权信息

书 名:病理生理学

作 者:眭建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ISBN: 9787811300215

开本:16

定价: 27.00 元

内容简介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掌握其内容对于今后学习各门临床课程至关重要。《病理生理学》从临床实际出发,选择了与临床实际联系最为密切的病理生理学内容。

《病理生理学》包括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水肿、缺氧、发热、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l5章。每章附有小结、病例分析及复习思考题。

《病理生理学》内容新颖、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密切联系医学临床实践,主要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基础、预防、口腔等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使用;可供全日制学生使用,也可供各类成人医学教育的学生使用,并可作为中青年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参考书籍。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疾病和亚健康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

第三节镁代谢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机体的酸碱物质及其酸碱平衡的机制

第二节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状态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节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第五章水肿

第一节水肿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水肿的表现特征

第三节常见全身性水肿

第四节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水肿的防治原则

第六章缺氧

第一节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七章发热

第一节发热的原因

第二节发热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发热的时相和热代谢特点

第四节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五节发热的生物学意义与处理原则

第八章应激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

第四节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正常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药

第二节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DIC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第五节DIC时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第六节DIC的防治原则

第十章休克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变化

第四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一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心力衰竭

第一节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第二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第三节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第五节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三章呼吸衰竭

第一节肺的呼吸功能

第二节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呼吸衰竭时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第四节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肝功能衰竭

第一节肝功能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第二节肝性脑病

第三节肝性肾功能衰竭

第四节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第五节肝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肾功能不全

第一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第二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四节尿毒症

参考文献

后记

……

图书信息2

作 者:苏静怡主编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8-1

版 次:2

页 数:225

字 数:380000

印刷时间:2001-12-1

I S B N:9787810347143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2

本《病理生理学》教材是由京、津、晋、冀五个医学院校的病理生理学同行共同编写的。数年前我们曾经得到有关攻大兴安岭教育专家的启发,感到这么大的国家,有一百多个医学院校,只有一本全国教材是不够的,宜有几本教材并存,彼此补充,相互促进,以推进病理生理学的教材建设。我们就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组织编写此书的。

本书以高等攻大兴安岭院校病理生理课程总时数70-90学时、讲课与实习之比约近1 :1为依据,确定基本章节,尽量做到概念清楚,文字简洁,内容深度以讲清有关发病机理为原则,并尽可能反映地区特点。某些部分为照顾全面而写入,个别部分内容过详,均只供参考,可不列入讲授内容,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图书目录2

第一章 病理生理学总论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和发展简史

第二节 疾病概念

第三节 病因学总论

第四节 发病学总论

第二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 正常人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分布与调节

第二节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第五节 钙、磷代谢紊乱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测定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章 病例分析

第四章 水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肿发生、发展的机制

第三节 心性、肾性及肝性水肿

第四节 肺、脑水肿

第五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章 缺氧

第一节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第二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第三节 缺氧时组织细胞的变化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 缺氧的治疗

第六章 发热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

第二节 发热的发病机理

第三节 发热的经过

第四节 影响发热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与机能变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第七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

第二节 休克的分类

第三节 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

第四节 体液因素在休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节 休克过程中细胞和代谢的变化

第六节 休克时器官功能的变化

……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九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

第十章 肺功能不全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

第十二章 肝功能障碍与衰竭

第十三章 黄疸

第十四章 肾功能衰竭

相关介绍

和生理学联系

生理学:研究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及其 机制。(如心脏功能)

病理生理学:研究组织器官的不正常功能及其机制。(如心脏衰竭)

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绪论

(introduction to pathophysiology)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与机制;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重点:机制(mechanism)

二 研究对象:

病人(patient)

患病机体

(机能、代谢改变)疾病模型(动物界 model)

三 地位:

1 医学基础课

2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四 内容:

1 病理生理学总论(疾病概论):

2 基本病理过程(病理过程,pathologica1 process):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结构变化。

3 病理生理学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综合征( syndrome)。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 动物实验(animol experiment)

优点:主动:

注意:

1 动物实验结果不能机械地、不经分析的完全用于临床;动

2 选择与人类疾病有共性的动物做实验;

3 注意动物质量。

二 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三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19世纪 法国生理学家 Claude Bernard首先采用动物复制疾病模型,实验病理学

1879年作为独立学科出现在俄国;

中国从50年代起

本章目的要求:

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研究方法、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材《病理生理学》

基本信息

·出版社: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810609041/9787810609043

·条形码:97878106090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医学第七轮教材“轻松突破”系列

内容简介

《病理生理学》听课、记忆与测试内容简介:“轻松突破”系列丛书是配合医学第七轮统编教材学习,帮助学生高效听课、记忆与成功应考的一套系列书。该系列书的构架如下:【与“医”共舞——读典故入佳境】在每一章的前面有一篇与医学有关的典故或者历代名医的故事,以鲜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学医产生兴趣,从而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

【课堂记录——听要点抓考点】按照第七轮教材的构架和行文,把该记的重点和考试的要点精炼但不遗漏地一一帮助学生纪录下来,相当于一个质量非常高的听课笔记或者授课教案,这样学生就可以尽量地把精力用在老师讲课内容和消化难点上,因而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记忆处方——重理解活思维】正如给病人看病一样,记忆处方是把难点指出来,把医学深奥的理论简单化、生活化,让学生插上记忆的翅膀,基础课将临床结合起来,临床课点出其理论基础。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对医学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因为病人生病并不按照书本上说的得病,只有把知识领会贯通,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悬壶济世的好医生。

【课后巩固——练知识增考技】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考试,所以,大量的练习是应付考试的最好武器。本套丛书配有高质量的测试题,因为大部分试题是选自研究生入学考试、执业资格考试,所以不但对目前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以后的考试也非常有指导价值。选择题都配有答案,考虑到版面,其他试题的答案都放在网上,方便学生下载。

【抒情畅怀——赏唐诗提素质】常有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高文凭,低素质。同时,现在是个非常现实的社会,我们觉得有必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是炎黄子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所以,最后一栏我们用唐诗来结束一章的学习,既放松心情,又能潜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一举两得。

根据上面的构架,不难看出本套丛书与以往的医学教辅书有着明显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是:

1.目标明确,紧密配套:每轮教材都有明显的不同,严格配套第七轮教材是本套丛书的宗旨。

2.听课省时,记忆有方:抓住重点听课,挖掘记忆方法以及顺应记忆规律,把课本学会、学活是该系列的核心。

3.边学边练,提高考技:取自考研和医师资格考试的试题是帮助学生成功结业的关键。

4.版式新颖,劳逸结合:注重观赏性和综合美感也是该套丛书的一个亮点。

十五规划教材

书名:病理生理学(十五规划教材)

ISBN:730904534

作者:金惠铭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定价:59

页数:440

出版日期:2005-9-1

版次:2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原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由于疾病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疾病可以具有相同的变化和共同的发病规律,而同一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又可有其特殊的变化,因此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①总论,主要讨论疾病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②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③各论,即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到八年制学生学习应用,因此各章在内容上与同类教材相比,要深一些、广一些。教师在应用本教材时可作适当选择、删减。教材中有底纹的部分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参考阅读,每个章节后的参考文献也是供学生需要深入钻研时参考。由于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伤后,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种异常生命活动。机体是一个整体,它受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复杂多样,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本教材不可能包括病理生理学的全部内容,只列出了从医学教学的角度要求医学生掌握的病理生理学基本内容。它是一把入门的“钥匙”,更深入、更全面、更详细的病理生理学内容应该由学生毕业后通过医学实践去不断钻研和积累。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

二、疾病

三、亚健康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一、生物性因素

二、物理性因素

三、化学性因素

四、营养性因素

五、遗传性因素

六、先天性因素

七、免疫性因素

八、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一、潜伏期 二、前驱期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四、转归期

第五节 衰老的病理生理

一、衰老的概念 二、老年机体的病理生理特点 三、衰老的发生机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作者:刘昕 令亚琴 王生兰

图书详细信息

ISBN:9787302372400

定价:48元

印次:1-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14-8-12

图书简介

本书内容除包含经典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IC及四大衰竭外,还包括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细胞增殖、凋亡异常与疾病等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的新知识,以及脑功能不全等与临床紧密相关的内容,努力做到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力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内容新颖,深入浅出,以本科教学为主,突出“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本教材可供临床、预防、口腔、影像、检验等各专业学生使用。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影像医学、麻醉医学等各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是上述各专业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医学工作者跟上医学飞速发展步伐的重要工具。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各专业学生的视野,为同学们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教材在内容上基本沿用了病理生理学的传统内容,即以临床上最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在进入临床、接触患者之前能对常见的病理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理性认识。每章中增加了“知识链接”部分,将与本章相关的知识背景、人物故事、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典型病例等穿插在内容中,拓宽读者的知识面,增强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是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本教材虽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审阅,但限于水平、能力、时间等各方面的不足,错误、缺点在所难免,欢迎使用本教材的读者批评、指正,以使本教材能逐步完善。

编者2014年6月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1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

内容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二、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第2节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和

研究方法

一、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节病理生理学的历史、现状及

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疾病概论

第1节健康、疾病及亚健康的

概念

一、健康

二、疾病

三、亚健康

第2节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第3节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

规律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应

关注的两对关系

第4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疾病的经过

二、疾病的转归

参考文献

第3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1节水、电解质的正常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与分布

二、体液中主要电解质及其

分布

三、体液的渗透压

四、水、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五、水、钠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2节水、钠代谢紊乱

一、脱水

二、水过多

第3节钾代谢紊乱

一、正常钾代谢及其生理功能

二、钾代谢障碍

第4节钙、磷代谢紊乱

一、正常钙、磷代谢及其生理

功能

二、钙代谢障碍

三、磷代谢障碍

第5节镁代谢紊乱

一、正常镁代谢及其生理功能

二、镁代谢紊乱

参考文献

第4章酸碱平衡紊乱

第1节酸碱的来源及酸碱平衡

调节

一、酸碱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2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

指标及其意义

一、pH

二、呼吸性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

分压)

三、代谢性指标

四、阴离子间隙

第3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4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5节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

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缺氧

第1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一、血氧分压

二、血氧容量

三、血氧含量

四、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五、血氧饱和度

第2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

机制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3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

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第4节影响机体耐受缺氧的

因素

一、代谢耗氧率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第5节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学

基础

一、氧疗

二、氧中毒

参考文献

第6章发热

第1节发热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

二、内生致热原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第2节发热时机体功能与代谢的

变化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三、防御功能的改变

第3节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

基础

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二、发热时的常规处理原则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参考文献

第7章应激

第1节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原

三、应激的分类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

第2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三、应激时机体的能量和物质

代谢的变化

第3节应激性损害与应激性

疾病

一、神经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二、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与

疾病

三、消化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应激性溃疡

四、免疫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五、内分泌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六、血液系统的变化与疾病

七、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第4节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

生理基础

一、避免劣性应激原过强或过久

作用于人体

二、及时、正确地处理伴有劣性

应激的疾病或病理过程

三、积极治疗应激性损伤

参考文献

第8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1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

影响因素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二、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因素

第2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

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二、细胞内钙超载

三、白细胞的作用

四、能量代谢障碍

五、补体级联的损伤作用

第3节主要器官缺血再灌注

损伤的特点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损伤

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六、胃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七、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4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防治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

二、清除活性氧

三、减轻细胞内钙超载

四、减少白细胞浸润

五、抑制补体级联反应的激活

六、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第9章休克

第1节休克的认识及概念

第2节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一、按休克的病因分类

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分类

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第3节休克的发病机制

一、微循环障碍学说

二、细胞机制

三、全身炎症反应

第4节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与器官

功能的变化

一、细胞代谢障碍

二、器官功能的变化

第5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

基础

一、病因学防治

二、发病学治疗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参考文献

第10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1节概述

一、机体的止血、凝血功能

二、机体的抗凝血药功能

三、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

第2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病因及分类

一、DIC的常见原因

二、影响DIC发生和发展的

因素

三、DIC的分类

第3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

其发生机制

一、DIC的分期

二、DIC的发生机制

第4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机体的

主要影响

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二、广泛微老年静脉血栓症——器官

功能障碍

三、微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微血管

病性溶血性贫血

第5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

病理生理学基础

一、防治原发病

二、改善微循环

三、重建凝血与纤溶的动态

平衡

参考文献

第11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1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细胞信号的类型

二、细胞受体的概念、分类及其

生物学功能

三、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

通路

四、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

第2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

疾病

一、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

环节和机制

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炎症

三、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

糖尿病

四、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

参考文献

第12章细胞增殖、凋亡异常与

疾病

第1节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周期的概述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

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

四、细胞增殖调控与疾病的

防治

第2节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二、细胞凋亡的特征

三、细胞凋亡的调控

四、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

五、调控细胞凋亡与疾病的

防治

参考文献

第13章心力衰竭

第1节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和

分类

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二、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三、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第2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适应反应

一、神经体液代偿反应

二、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

三、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

第3节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

协调性障碍

第4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

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前向衰竭

二、后向衰竭

第5节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一、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

二、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

干预心室重塑

三、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四、其他

参考文献

第14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1节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

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第2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急性肺损伤引起呼吸

衰竭的机制

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四、高原肺水肿

第3节慢性阻塞性肺病

一、CO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COPD引起急性呼吸衰竭

机制

第4节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功能

代谢的变化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二、呼吸系统变化

三、血液循环系统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五、肾功能变化

六、胃肠道变化

第5节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及其

病理生理学基础

参考文献

第15章肝功能不全

第1节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

机制

第2节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

代谢变化

第3节肝性脑病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型和

分期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三、肝性脑病的诱因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

基础

第4节肝肾综合征

参考文献

第16章肾功能不全

第1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

环节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第2节急性肾损伤

一、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与分类

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三、急性肾衰竭发病过程中各期的

功能代谢变化

四、急性肾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3节慢性肾脏病

一、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二、慢性肾衰竭的发病过程

三、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四、慢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

变化

第4节尿毒症

一、尿毒症毒素

二、尿毒症时机体功能代谢的

变化及其发病机制

三、防治原则

参考文献

第17章脑功能不全

第1节概述

一、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

二、脑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

三、脑功能不全的表现形式

第2节认知障碍

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二、认知障碍的分类

三、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

四、认知障碍的原因及发生

机制

五、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

基础

第3节意识障碍

一、意识维持的脑结构基础

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

三、意识障碍的原因及发生

机制

四、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

基础

参考文献

第18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1节概述

第2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

病因与发病经过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

病因与诱因

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

分类

第3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

发病机制

一、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

二、肠道细菌移位及肠源性

内毒素血症

三、器官缺血及缺血再灌注

损伤

四、能量和物质代谢障碍

五、细胞凋亡的发生导致器官

功能损害

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

活化

第4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

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一、病因学防治

二、发病学防治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参考文献

英汉对照词汇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