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戴进

戴进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杭州市(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画家。

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宣德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

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为“浙派绘画”开山鼻祖。

人物生平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

宣德间(1426-1435),官直仁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毛、走兽等,无所不工。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后工书画,以卖画为生。

宣德时期被推荐入宫,戴进在首都不受重视,受到排挤,回到杭州市后以卖画为生,主要艺术活动和影响是在民间。作为明代著名的画家,他的山水、神像、人物、走兽,没有不精通的。早年学画非常刻苦,由于临摹古人作品很多,所以戴进的传统笔墨功夫很好。创作没有被传统所束缚,他的画用笔流畅,逐渐形成自己风格。他的山水画,主要吸收南宋时期的马远夏圭风格,但也吸取北宋时期的李成和范宽。戴进的人物画主要题材有神仙、历史故事、名人隐士等,所画神像的威仪,鬼怪的勇猛,衣纹的设色,都很熟练。他画衣纹常用铁线描和兰叶描,有时用丁头鼠尾描,行笔顿挫有力。戴进的花卉、花果,画的也非常精彩,有工笔设色和水墨写意两种形式。戴进的作品在明代中期被大众认为是经典艺术,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据美术史记载,受到戴进画风影响的除了他儿子戴泉、女婿王世祥以外,还有夏芷、夏葵、方钺、仲昂,以后又有吴伟张路蒋嵩汪肇等人。戴进的画风盛行一时,在宫廷内外特别是江浙影响很大,形成独具特色的流派,画史称作“浙派”,而戴进作为浙派的创始人,很受人们的重视和赞誉。

主要成就

浙派创始

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画风健拔,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其画风风靡于当时吴伟、张路、王世祥方钺、戴泉、夏芷、何适、谢宾举谢时臣汪肇蒋嵩、夏蔡等多人,皆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山水师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唐朝,俱遒劲苍润;人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所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别具格调。画在明中叶影响较大,为“浙派绘画”创始人。

擅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宋元,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人物画师法唐宋传统,兼长二笔、写意。人物画主要题材有神仙道释、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所画神像的威仪,鬼怪的勇猛,衣纹的设色,均驾轻就熟。工笔用铁线描和兰叶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花鸟画工笔、写意、没骨兼长。戴进的绘画在当时影响极大,追随者甚众,人称“浙派”,成为明代前期画坛主流。子戴泉、女戴氏、婿王世祥等皆善画,能传其法。

绘画特色

戴进作为明代著名的画家,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道释、神像、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兽等,无所不工。

山水画

他的山水画画作品,注重选题。画法源出宋元,继承南宋水墨苍劲一派,主要吸收南宋时期的马远夏圭(夏圭)风格,但也吸取北宋时期的李成和范宽,并取法郭熙李唐董源,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技巧纵横,画风雄健挺拔,俱遒劲苍润,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善于用浓淡水墨的巧妙变化,来表现“铺叙远近,宏深雅淡”的品格,既有南宋院体遗风,又有元人水墨画意,被推为“浙派山水首席画师”。

人物画

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的唐宋传统,兼长二笔、写意,能变通运笔,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有力,笔法豪放。人物画主要题材有神仙道释、佛像、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所画神像的威仪,鬼怪的勇猛,衣纹的设色,均驾轻就熟。工笔画衣纹常用铁线描和兰叶描,有时用丁头鼠尾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

花鸟画

戴进的花鸟画工笔设色、水墨写意、没骨兼长,都极为精致。所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别具格调。

个人作品

代表山水作品有《金台送别图》《春游积翠图》等。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图》《归田祝寿图》《葵石峡蝶图》《三鹭图》等传世。

轶事典故

据传,戴进原来是位做首饰的锻工。有一次,他去一家熔金铺,看到自己制作的首饰被人玩腻了,拿去熔掉,感到很伤心。于是改学绘画。有一次,戴进由杭州市(杭州)到金陵(南京)办事,带了很多行李,于是就找了个挑夫挑着,但由于街上人多,走了不久,两人便失散了,戴进找不到挑夫,挑夫也找不到戴进。于是他凭着记忆,画了一幅挑夫的肖像画,到挑夫集中的地方去问,众挑夫一看,很快就认出了这幅肖像画的是谁,终于帮助画家找到了那位挑夫,取回了行李。由于戴进画艺高超,后被召进皇宫画院。当时,画院受宠的画师有李在倪端谢环石锐等。这些画师一见戴进的作品,都觉得戴的水平在自己之上,个个都很妒忌。传说有一次,朱瞻基召集画家,要每人献上一幅新作品,戴进便呈上一幅刚刚画好的《秋江独钓图》,画面上画了一个穿红袍的人在水边垂钓。画师谢环知道机会来了,进谗于皇帝,说图中的渔翁穿红袍,分明是讥讽朝廷大臣不务政事。本来,宣宗刚看到这幅作品时,心中还很是称赞,经谢环如此一说,竟然相信,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戴进逐出了画院。关于戴进被谗一事有多种说法。通常认为是被谢环所谗。明朝学者郎瑛在其《七修续稿》中记述更为详尽:“宣宗召画院天台谢廷循(即谢环)品评戴进所进图画,初展《春》《夏》。谢说:非臣所及。到《秋景》,谢忌妒心起,沉默不语。皇上问其何故?谢说:屈原当年遇昏主投江,今画宋教仁,有不逊之意。皇上没言语。再展《冬景》,谢说:七贤过关,是乱世啊!皇上勃然大怒,说:可斩!戴文进(即戴进)和他的徒弟夏芷在庆寿寺僧房饮酒,夏芷把僧人灌醉,窃其度牒,削师头发,夜半出逃,归隐杭州市。”戴进一生是悲惨的,皆因小人进谗。小人杀人不见血,信乎?悲哉!

人物争议

关于戴进的生平事迹,有关记载甚为简略,且互有出入。据清代张潮虞初新志》和厉鹗《东市杂记》记载,戴进少年时当过银匠,打造金银首饰和其他工艺品,人物、花鸟、钗钏,精巧绝伦,技艺特出。戴进也以此为傲,暗自得意,以为别人得到他的工艺品会十分宝贵,长久地珍藏下去。有一天,戴进在市上见一熔金者,所熔金器都是他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顿时“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精意,将托儿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嫌素,斯必传矣。’”戴进大喜,遂学画。又明朝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永乐末,钱塘画士戴进,从父景祥征至京师。笔虽不凡,有父而名未显也。”可知戴进的父亲戴景祥即为职业画家,且颇有造诣,戴进长于绘事,有其家学渊源。比较这两种说法,以嘉靖时郎瑛之说为早,郎瑛还曾目睹戴进在西湖横村桥的墓碑,应该更为可信。但不管怎样,戴进出身低微这一事实,是史家所公认的。

前文所引戴进在永乐末年随父征京师,指的是北京。戴进到应天府南京则在永乐初。据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记述:戴进永乐初年到南京,将入水西门,转盼之际,一肩行李被脚夫挑去,莫知所之。文进虽暂识其人,然已得其面目之大都,遂向酒家借纸笔画其像,众聚脚夫认之,众曰此某人也。同往其家,因得其行李。永乐初年,戴进至多十七八岁,已有如此好的捕捉和记忆人物形神的能力,一方面显示了戴进在绘画上的聪颖天资,另一方面也说明戴进可能从小跟着父亲学画,刻苦练习,到这时已积累了一定的绘画经验。永乐初,朱棣尚未迁都,京城尚在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才迁都北京,而以南京为留都。戴进随父进京当在1421年至1424年间。他在宫中十几年,画艺大进,却并不得志,因而离开京都,回到杭州市

至于戴进是否正式入过朝廷设置的画院,各种记载不尽相同。据《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五李在条下引《闽画记》云:“李在……宣庙(朱瞻基)时与戴文进、谢庭循石锐周文靖同待诏直仁智殿。”徐沁《明画录》也称戴进“宣德初征入画院,见谗放归,以穷死”。可知戴进是在宣德(1426—1435)初进入画院的,并被授予待诏的头衔。而郎瑛《七修类稿·戴进传》则说镇守福大监向李忱进献戴画四幅,还推荐戴进本人,但因宣宗听信了谢庭循的谗言,大为震怒,要斩戴进,戴进只得连夜潜逃。则戴进似乎未及见赏于宣宗,就惹来了祸水,更不用说封官授职了。

此外,明朝李的《戒庵老人漫笔》中也言及戴进遭刑,不被取用之事。文曰:“宣德间,昆山画士谢庭循虽以画蒙宠,终日侍御围棋。时钱塘戴文进画法极高,与等辈十八人行取至京,皆不及戴者。考试,令戴画龙,戴本以山水擅名,非其本色。随常画龙皆四爪,呈御,上大怒,曰:‘我这里用不得五爪龙,着锦衣卫重治,打御棍十八发回。’”但从现存明代宣德时期的宫廷绘画来看,走的多是南宋马、夏一派的路子,风格与戴进十分接近,戴进曾征入画院之说还是较为可信的。

戴进被谗一事,在各家史籍中均有记载,说法虽各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戴进在绘画上的超群出众的才艺引起了画院诸名家妒忌与排挤。有两则流传较广的戴进遭排挤的故事。

其一是镇守福太监向宣宗荐戴画四幅,宣宗即召集画院名家谢庭循等评其画。“初展《春》《夏》,谢曰:‘非臣可及’。至《秋景》,谢遂忌心起而不言。上顾,对曰:‘屈原遇昏主而投江,今画原对宋教仁,似有不逊之意。’上未应。复展《冬景》,谢曰:“七贤过关,乱世事也。’上勃然曰:‘福可斩!’”

其二则见于明嘉靖时李开先的《中麓画品》中,曰:“宣庙喜绘事,一时待诏如谢廷殉、倪端石锐李在等则又文进之仆隶舆台耳。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以得意者为首,乃《秋江独钓图》,画一红袍人,垂钓于江边。画家唯红色最难着,进独得古法。延珣从旁奏云:‘画虽好,但恨鄙野。’宣庙诘之,乃曰:‘大红是朝廷品服,钓鱼人安得有此?’遂挥其余幅,不经御览。”明代史料大都承袭此说。但到了清朝,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对此提出了怀疑,他认为“此三家村中语也。宣庙善画,尝见御笔雪山图,一人衣绯,策杖入寺,此岂朝服耶?其不取文进,定有在也。”

戴进被谗之事,发生在他四十岁左右,按郎瑛之说,戴进听到朱瞻基发了“福可斩”的恨声,当晚就由徒弟夏芷帮助,灌醉庆寿寺的一个和尚,偷了度牒,削发假扮僧侣,仓皇出逃,归隐于杭之诸寺。以后,为逃避谢环(庭循)的搜寻,又曾一度隐姓埋名,辗转漂泊到云南省。岁末,就持自己画的门神,去各家出售。

李开先《中麓画品》则记叙戴进虽未能得到李忱的赏识,但还未有马上离开宫廷,只是“寓京大窘,门前冷落”,生活成了问题,“每向诸画士乞米充口”。当戴进落魄之时,谢环则为当时所崇尚,为阁臣作大画,就把戴进请来代笔。后来此事被请阁臣知道了,便怒斥谢环:“原命尔为之,何乃转托非其人耶!”于是戴进无法在宫廷继续呆下去,遂辞归。临行时,礼部侍郎王直有《送戴文进归钱塘》诗相赠,曰:“知君长忆西湖路,今日南还兴若何?十里云山双蜡展,半篙烟水一渔蓑。岳王坟上佳树绿,林逋宅前芳草多。我欲相随寻旧迹,满头白发愧蹉。”由此看来,戴进在京城时与官员们有过交往。

戴进晚年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故乡杭州市及南京、浙东地区一带,仍以画画为生。关于戴进的结局,流行的说法是他晚景凄凉,以至“嫁女无资,以画求济,无应之者”。天顺六年,因穷困潦倒而死,终年七十五岁。

日本著名美术史家铃木敬在《明代“浙派”绘画研究》一文中对此提出了异议。他在考察了与戴进交往颇密的文人杜琼杨荣(1371—1440)、杨士奇(1365—1444)、王直(1379—1462)等人的诗文之后,认为戴进“穷困死”一说不可靠。如杜琼记其“晚乞归杭,名声益重,求画者得其一笔,有如金贝”,而且他的才华和人品、修养都受到了这班文人的推崇,如杨士奇赞誉说:“此君高节净娟娟,况复瑶华相映妍。”

因此,即使戴、谢的关系如前文所述那样,他晚年穷死一说也让人难以置信。

戴进死后葬于西湖横村桥。郎瑛在《戴进传》中云:“余过横村桥,见其墓凄迷于苍莽之中,祀绝而将为人发矣。悲其事,因掇其行,以书其传云。”又说:“戴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提笔,经几春秋无利禄以系之也。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着,业着而名远,似可与天地相始终矣。”对戴进献身艺术的精神以高度评价,而对画家坎坷的一生,也寄予无限同情。

历史地位

戴进的作品在明代中期被大众认为是经典艺术,在明中叶宫廷内外特别是江浙地区影响极大,成为明代前期画坛主流,其画风风靡于当时,形成独具特色的流派,画史称作“浙派”,戴进作为“浙派”创始人,很受人们的重视和赞誉。

参考资料

浙派创始人:明代画家戴进_藏界人物_新浪收藏_新浪网.新浪网.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