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由装甲输送车发展而来。为使步兵能乘车协同坦克作战,增强对敌方装甲目标和反装甲武器的作战能力,提高作战部队进攻速度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较强的火力和一定的装甲防护力,可搭载一个步兵班,协同坦克作战或独立执行战斗任务,车上一般装备一挺机关枪、一门小口径机关炮和一具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有的还装备防空导弹。分履带式和轮式两种,一般能水陆两用,陆上最大速度 65~75 千米 /小时,水上最大速度 6~8 千米 /小时。
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陆军发展潮流已转向武备更为强大的步兵战车(IFV),当时中国装甲兵的主力63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业已落伍许多,机缘巧合之下,中国意外地与埃及建立起亲密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由于后者与苏联决裂,武器装备全面转向美系,因此埃及大方地将许多苏制武器样品转让给中国,其中就包括BMP-1步兵战车步兵战车。中国从1979年11月18日将来自埃及的BMP-1实车解体测绘,到1980年12月19日初样车诞生,中国科研人员仅用13个月便制造出两辆初样车,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1986年,该车正式批准定型,这就是86式,六年后开始批量生产,累计生产了2100辆,是中国陆军最主要(但不是唯一)的步兵战车。
分类
步兵战车分履带式和轮式两种,除底盘不同外,总体布置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履带式步兵战车
履带式步兵战车越野性能好,生存力较强,是部队装备的主要车型。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单位压力小,行驶时的附着性能好,较容易通过泥泞、松弛地面和较大的坡坎、沟渠等障碍,加之最小转向半径小,多可原地或原位转向等,从而具有较高的越野机动性能。履带的基体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不易遭受弹片和轻武器的毁伤,战场防护性好。缺点是履带推进装置重量大、行驶效率低(功率消耗大 )、噪声大、寿命短、制造成本及使用维修费用高,以及金属履带对路面破坏程度大。
轮式步兵战车
轮式步兵战车具有造价低、公路行驶速度快、油耗低、噪声小、寿命长、使用经济、维修简便、乘坐舒适、适于高速长途机动等特点,但其越野能力和承载能力均不如履带式步兵战车。
历史沿革
国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大量用于战场,依靠步兵两条腿走路已不能跟上坦克的行驶速度,难以完成步坦协同的作战任务。要提高步兵作战的快速机动性,就必须拥有一种能伴随坦克作战的步兵战斗车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装甲输送车的发展摆脱了步兵两条腿走路的作战方式。但是,由于装甲输送车的装甲薄、火力弱,车体两侧又没有射击孔和观察镜,载员室内的步兵呈面对面布局,根本不具备乘车作战的条件。所以这种车也只能将步兵输送至战场,而战场上的步兵靠徒步行走进行战斗。为此,法国在1954年利用AMX一13轻型坦克底盘研制成功了一种在载员室两侧及尾门上设有射击孔和观察镜的AMX一VTT新式装甲输送车,首次实现了步兵背靠背坐在车体后部的载员室中,步兵可在部分防护下通过车体侧甲板上的射击孔对敌射击,AMX一V1"I'新式装甲输送车成为真正意义上步兵战车的雏形。
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存在着使用核弹的潜在威胁,步兵乘车战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加速了装甲步兵战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研制成功了性能优秀的IiMII一1步兵战车。该车战斗全重轻,火力强,并具备三防能力和两栖性能,它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履带式步兵战车。
60年代末德国研制“黄鼠狼”新型步兵战车制造了20多辆样车,从中找出了可满足所有军事和功能要求的最佳的设计模式,这就是:动力装置前置,发动机和变速器呈L型配置;炮塔和主要武器置于车体中部;载员室位于车体后部,步兵可通过车体后部的跳板式尾门上下车。这一传统的设计模式在70 - 90年代的步兵战车中得以较普遍的采用。黄鼠狼步兵战车于1971年装备德国陆军。之后德国又对该车进行过3次改进,出现了“黄鼠狼”lAl/A2/A3型。
1977年美国研制的AIFV步兵战车虽未装备本国,但出口装备了其它一些国家。进人80年代初期,苏联在}MII一I步兵战车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BMII - 2步兵战车,装备苏军机械化步兵分队和坦克分队,BMII一2步兵战车明显地增强了火力。该时期意大利也研制出了“标枪”步兵战车。1983年美国研制成功了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并对该车先后3次进行了改进,出现了M2A1/A2/A3改进型。同年,加拿大生产的LAV - 25型步兵战车开始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
1987年苏联将研制成功的HMII - 3步兵战车装备地面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所属的机械化分队和坦克分队。该车为一种“标新立异”的步兵战斗车辆,其总体布置和武器配置均与其它步兵战车大相径庭,采用独特的总体布置形式:动力装置后置;载员室位于空间相当狭小的中央炮塔和后部动力室之间。
到了20世纪末期,装甲输送车的设计思想便发生了变化,尤其在向国外派遣快速反应部队的国家有更为突出的表现。例如,对于装甲输送车提出了更加先进、更加轻量化、更具生存性可运输性和反应性的要求。
中国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意外地与埃及建立起亲密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埃及将许多苏制武器样品转让给中国,其中就包括BMP-1步兵战车。中国将来自埃及的BMP-1实车解体测绘,到初样车诞生,中国科研人员仅用13个月便制造出两辆初样车,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后展开了漫长的摸底试验,目的是考核测绘图纸的准确性和仿制工艺的质量,考核总体技术性能和部件的可靠性。1982年11月,中国试制出3辆正样车(定型车),WZ-501项目取得决定性成功。1986年,该车正式批准定型,这就是86式,次年展开小批量生产,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累计生产了2100辆,是中国陆军最主要(但不是唯一)的步兵战车,是59式、59-Ⅱ式中型坦克和69-Ⅱ式主战坦克的“亲密搭档”。
2003年起,中国陆军又出现ZBD-86步兵战车的“火力强化型”——86A,它换装重约1.5吨的新式模块化炮塔,安装有一门30毫米GCTWM型机关炮和一挺7.62毫米同轴机关枪,机关炮射界为-6度至+60度,具有一定的反直升机能力,炮塔上方可发射“红箭”73B反坦克导弹。
值得一提的是,86式步兵战车家族还出现过难得的“中外合作型”。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NORINCO)与美国食品机械公司(FMC,现并入英国BAE系统公司)合作,1986年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上正式展出样车,随后在试验场进行行驶和实弹射击表演。该车的型号定为“NFV-1”,“N”代表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F”代表美国食品机械公司,“V”表示车辆,“1”代表中美合作研制的第一种装甲车辆。
中国陆军在2006年正式曝光新式04式步兵战车,它采用与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相同的武器系统,包括图拉仪表设计局(KBP)研制的100毫米2A70线膛炮与30毫米2A72机关炮,并有一挺7.62毫米同轴机关枪作为辅助,正面火力强度远超东亚各国现役步兵战车,几乎接近轻型坦克的水平。
2009年,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式上正式亮相05系列两栖车族。该车族的研制需求出现在2000年上半年,主要针对渡海作战,其中基本型是相当于“两栖坦克”的05式两栖突击车,其车体采用典型的滑水型设计,车身前后安装由液压机构收放的滑板,它们保证车辆在一定速度的状态下抬头航行,同时整车采用全铝装甲,减重效果明显。在05式突击车的基础上,中国还推出ZBD-05两栖步兵战车,可搭载9人左右,驾驶员操作改用现代化的方向盘。战车炮塔搭载一门30毫米机关炮与7.62毫米同轴机枪,炮塔两侧分别加装导弹发射架,可安置两枚“红箭”73C反坦克导弹。此外,30毫米机关炮也加装辅助稳定笼架。
基本设计
步兵战车简称步战车。用于步兵机动和战斗,能与主战坦克直接协同冲击,也可能独立执行突击任务的装甲战斗车辆。步兵战车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甲战斗车辆它主要是为了满足现代战争条件下步兵协同作战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在战术运用和设计思想上力求保持与坦克相当或快于坦克的行驶速度,以与之协同推进和配合作战。
机动性方面
要求公路行驶速度达 65~80公里/小时,行程达500~600 公里最大爬坡31越宽15~254米通过垂直障碍高0.6~1米多数能涉水和浮渡过河,水上速度 6~8公里/小时。步兵战车战斗全重一般 12~28 吨乘员2~3人,载员89人,必要时可空降或伞降,以提高其远机动能力。
火力配备方面
一般都装有 1门 203 毫米径的机关炮日本88式步兵战车的机关炮口径达35毫米并加装了反坦克导弹苏联步兵战车的火炮口径最大已达 73 毫米。机关炮多为高平两用,既能对付地面目标,又能防空,炮弹一般采用自动装填,射速较高,可连发,一般车上配有 4~9 个射击孔。除机关炮外,还装有7.62毫米机关枪和不同类型的反坦克导弹同时配有红外、微光夜视和热成像等夜视装备。
防护力方面
步兵战车的装甲厚度一般为 18 ~ 30 毫米比坦克薄,但比装甲输送车要厚一些。它的炮塔正面能防 20 毫米或25毫米炮弹,车体能防机枪弹和炮弹片,一般采用铝合金、钢装甲或间隙复合装甲。
目前,最先进的步兵战车是美国的 M2苏联的 BMIT-2德国的“黄鼠狼”和法国的AMX - IOP。其中最重的是“黄鼠狼”28.2吨;火炮口径最大的是 BMII73 毫米低压滑膛炮;行驶速度最快的是“黄鼠狼”每小时75公里;行最大的是AMX- 10P600公里;越壕宽度最大的是 M2254 米;通过垂直障碍最高的是“黄鼠狼”1米;步兵武器射击孔最多的是 BMII,9个;装甲最厚的是“黄鼠狼”30毫米。
经典型号
进入21世纪后,东西方各主要军事强国不约而同地都开始重视步兵战车的防护性能,如美国的GCV、俄罗斯的T-15、英国的AJAX、德国的“美洲狮”,这些步兵战车的显著特点就是在保证高机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车体的装甲防护。
AMX-VCI
随着步兵反坦克技术的提高,坦克很容易受到诸如“燃烧瓶”一类的简陋反坦克武器的袭击,这时就需要有步兵的掩护,而步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跟上坦克的推进速度。为了解决步坦协同作战的问题,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步兵搭乘坦克实施机动作战,但是,这种战术直接将步兵暴露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之下,这只是权宜之计。为此,具有一定装甲防护的半履带装甲车就成了步兵战车的雏形。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开始装备装甲输送车搭载步兵伴随坦克作战,但是,装甲输送车的火力和防护力都太弱,主武器是诸如12.7毫米一类的大口径机枪,只能防御7.62毫米枪弹,所以,无法在较近距离上配合坦克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一定反装甲和远距离火力打击能力的步兵战车就应运而生了。1954年,法国利用AMX-13轻型坦克底盘研制了一种装甲输送车,1956年装备部队。该车载员舱两侧及后车门上开有射击孔,步兵可乘车射击,为步兵乘车作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后来,通过加装20毫米或25毫米机关炮增强了火力,这就是西方国家装备的第一种步兵战车——AMX-VCI。
BMP-1
相比之下,1967年,苏联装备的第一种步兵战车——BMP-1拥有更强大的火力,配备的73毫米低压滑膛炮发射RPG-9重型反坦克火箭筒所使用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出膛速度可达665米/秒,最大射程达到1 300米,破甲厚度可达390毫米。在主炮上方还有AT-3“赛格”反坦克导弹单轨发射架,配有导弹4枚,射程500~3 000米,破甲厚度达到400毫米,可见,苏联步兵战车具有在远距离上攻击当时主战坦克的能力。
M2“布雷德利”
各主要国家的军队都配备了步兵战车,已经完全取代了装甲输送车,成为主战坦克的最佳搭档。陆军装备的步兵战车,在火力、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在传统的大规模冲突中也表现出不错的生存能力和杀伤力。特别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的近2 000辆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伴随着M1A1主战坦克出击,重创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成为“沙漠军刀”军事行动中的一把利剑。其装备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在最大射程内击毁了众多的伊军T-72主战坦克,而敌方却无力还手。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再度出征伊拉克,它随美军主战坦克突入巴格达的“红色警戒区”,最终推翻萨达姆政权。M2的诸多优点使其在沙漠风暴行动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比如“布雷德利”战车上的红外热成像瞄准镜的探测距离和远程目标识别能力比M1A2主战坦克上的同类设备还要强,所以常常发生“布雷德利”战车乘员向M1A2坦克乘员指示伊军远程目标方位的情况。
“雌虎”
研制新一代防护能力更强的重型步兵战车已经被各主要军事强国提上日程。在这点上,以色列在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战车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以色列国防部对外公开的“雌虎”重型步兵战车,安装美国ATK公司的30毫米机关炮,除了机关炮和并列机枪,该车的无人炮塔顶部还装了一门60毫米迫击炮,炮塔两侧还装有“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雌虎”是世界上最重的步兵战车,战斗全重达到62吨,其防护能力与以色列“梅卡瓦”IV主战坦克相当,可以说是专门为适应城市战而设计的。30毫米炮塔可以为步兵单位提供强大的近距离支援火力,60毫米迫击炮可以打击躲在障碍物后面的目标,厚重的装甲可以大大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
发展趋势
重装甲化是一条出路
在伊拉克反美武装持续不断的小规模冲突中,曾经所向披靡的“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其它的美国军队装甲车辆遭到沉重打击,包括威力巨大的简易爆炸装置、机动灵活的反坦克火箭筒和单兵反坦克导弹在内的反装甲武器往往在无法预料的时间和地点对M2步兵战车装甲薄弱的侧后部或者底部发动突然袭击,截至2006年初,美军在伊拉克已经损失了55辆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这是因为现役步兵战车都是在美苏冷战时期研制的,步兵战车被设计用来搭载步兵支援主战坦克进行大规模机械化战争,主要任务是用车载的武器在主战坦克突击群后面对抗敌方主力部队。
如今,装甲战车在城市战中往往要在第一线支援步兵作战,无法搭载步兵的主战坦克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所以,步兵战车会成为各种反装甲武器的打击目标。在伊拉克吃了大亏的美国军队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步兵战车防护坦克化的发展道路,其研制中的下一代步兵战车GCV,就以安装了非常厚实的装甲为主要特征。GCV步兵战车全重达63.5吨,比美军现役M1A1主战坦克的57吨战斗全重还要重得多。相比之下,美军广泛装备的M2系列步兵战车的全重只有22.67吨。
主动防护是最后的防线
强化装甲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地强化,这一点在主战坦克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于是,主动防护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俄罗斯是最早开始研制主动防护系统的国家。1993年,俄罗斯开始装备“窗帘”主动防护系统。这是一种软杀伤系统,它利用光电对抗装置干扰敌方的激光测距仪,激光目标指示器以及半主动视线导引反坦克导弹等。显然这套系统是有缺点的,只是干扰反坦克导弹的制导系统,而且还不能完全防住反坦克导弹,另外它对近距离发射的RPG攻击是无效的。
目前在这一领域可以说是群雄并起,除了俄罗斯,美国雷声公司研制出“瞬杀”的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拦截近距离来袭的RPG反坦克火箭。拉法尔和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推出了一种全新的主动防护系统——“战利品”。德国迪尔系统公司也推出了名为“阿维斯”的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其中,以色列部队已经正式装备“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并且被大量部署到包括“雌虎”重型步兵战车和“梅卡瓦”主战坦克在内的作战车辆上。而俄罗斯T-15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尽管已经达到了50吨,还是装备了“阿富汗石”主动防护系统。西方分析人士认为,“阿富汗石”主动防护系统的防护能力与以色列“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处于同一水平。
现有的主动防护系统在拦截低速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功率,所以,被视为各类作战车辆的最后一道防线,特别是在可能频繁遭到袭击的城市战中,可以多次拦截的主动防护系统对步兵战车生存能力的提高甚至高于一味地强化装甲。美国陆军认为,通过装备主动防护系统提升M2“布雷德利”步战车防护能力,已经成为挽救这款步战车命运的“最后一招”。
总结与展望
在新世纪的战场上,为步兵战车提供可靠的防护能力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使其具备与主战坦克基本相同等级的防护性能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放眼国内外,有的在坦克底盘基础上开发重型步兵战车,虽然发展难度较低,但是由于战斗全重太大,不利于快速部署;也有新研制的重型履带式步兵战车,装甲可以拆卸,所以能够空运,便于战时快速部署。
随着全球热点地区的冲突不断上升,同时伴随着各类大威力单兵便携式反装甲武器的普及,与冷战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步兵战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各国不断强化步兵战车防护能力的趋势表明,传统大规模地面战争条件下,步兵战车在主战坦克群后面突击的战术已经过时。可以预见,需要独当一面的步兵战车将会迎来一个发展的好时代,除了具备各种抗打击的能力,还将会融入其他更多的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