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塔尔寺

塔尔寺

塔尔寺(英语:Kumbum Monastery,藏语:衮本贤巴林)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城鲁沙尔镇,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它与西藏自治区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庙之一。

塔尔寺初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最初被称为“札什伦布寺”,寺庙庞大,占地45万平方米。塔尔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缮,成为西藏宗教和文化的重要中心。壁画、堆绣和酥油花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

塔尔寺是1961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塔尔寺成功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命名

塔尔寺(Kumbum Monastery)这个名称源自藏语,意味着“吉祥之寺”,同时也被称为“扎仓”(Zhacang),即寺庙僧舍。在历史上,塔尔寺还曾用名为“佛朗寺”(Phalang Monastery),以纪念其创始者第一世达赖喇嘛格桑央宗的尊号。这些名称和别名传达着对吉祥、祝福以及佛教信仰的崇高追求,体现了塔尔寺作为格鲁派佛教的重要圣地和文化遗产的意义。

历史沿革

初期阶段

塔尔寺的所在地是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据传说,宗喀巴大师诞生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檀树,树上的叶子成千上万,每片叶子自燃后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被称为“衮本”(十万身像)。这个奇迹的发生使得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点成为圣地

宗喀巴大师进藏学佛后,其的母亲香萨阿切请求宗喀巴回家一晤,但宗喀巴决定专心学佛,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狮子吼佛像,以代表与他们见面。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取名“莲聚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此后180年中,此塔多次改建维修,但未形成寺院。。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发展阶段

在17世纪,塔尔寺在第四世札什伦布活佛罗桑丹贡的领导和努力,进一步发展壮大。他主持了塔尔寺的一次大规模扩建,使得寺庙的规模得以显著扩大。这次扩建不仅增加了塔尔寺的规模,还进一步巩固了格鲁派在佛教中的地位。此时,塔尔寺成为格鲁派学习和修行的重要中心之一。17世纪繁荣阶段的塔尔寺不仅在宗教层面上取得了成就,其在艺术和文化方面馆藏很多。塔尔寺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法器、佛像和文献藏书,展示了西藏自治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传统。

破坏阶段

尼泊尔的入侵(1791-1792)以及英国远征西藏(1903-1904)都严重破坏了塔尔寺的原貌。在入侵西藏的战争结束之后,塔尔寺陷入一段时间的衰落。这一时期的破坏对塔尔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寺庙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僧舍和殿堂几乎荒废。塔尔寺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文化和宗教遗产,包括珍贵的佛像、经卷和文献。在后来的年份里,寺庙得到了修复和重建,重获新生。在重建过程中,塔尔寺也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

转型阶段

1961年,塔尔寺得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进一步确保了其宗教和文化遗产的保存。1949年,塔尔寺隆重举行了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坐床典礼,标志着塔尔寺作为格鲁派佛教的重要中心得到国家的认可和重视。随后,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项保护措施意味着国家将投入重要资源来保护、修复和维护塔尔寺的建筑、文物和文化遗产。

塔尔寺注重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此外,塔尔寺也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寺庙设立了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为僧侣和学生提供佛学、藏族语言、文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教育和研究。

景区布局

塔尔寺位于湟中区,建筑群分布在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整个塔尔寺可分为外寺区和内寺区两个主要区域。

外寺区是塔尔寺的入口部分,也是游客们进入塔尔寺的起始点。在外寺区,游客可以找到游客接待中心、导览服务以及各种便利设施。这里还有宽敞的停车场供游客停车。进入内寺区,游客会看到主要的建筑群和寺庙。其中最显眼的是大金瓦寺,它是塔尔寺的中心和主要建筑之一。大金瓦寺高耸挺拔,屋顶覆盖着金色琉璃瓦,成为塔尔寺的标志性建筑。

大金瓦寺周围有其他重要的建筑,如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和花寺等。这些建筑多采用藏式建筑风格,以木石结构为主,装饰精美,充满宗教氛围。寺庙内的大拉浪、大厨房等功能性建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主要的建筑群外,内寺区还包括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等不同的区域,用于存放佛教经典、僧人的居住和修行,以及寺庙的管理和日常运作。

塔尔寺的景区布局将建筑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山川环绕,犹如一座宏伟的佛教圣地。游客在参观时可以循着指定的观光路径,依次游览各个建筑,了解塔尔寺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

建筑特色

多殿式布局

塔尔寺(Tashilhunpo Monastery)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宏伟的规模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它位于青海省湟中区,是格鲁派佛教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塔尔寺的建筑群呈现出藏族建筑的典型特色,融合了藏传佛教的宗教意义和宏伟的工艺。整个寺庙坐落在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呈现出层层叠起的布局。主要建筑包括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等,其中大金瓦寺是塔尔寺的主要建筑之一,高耸挺拔,顶部覆盖着金色琉璃瓦,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塔尔寺的建筑群共有9300余间(座),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构成了庞大而壮观的寺庙建筑群。这些建筑多采用木石结构,细致精湛的雕刻和丰富多彩的壁画装饰使其独具艺术价值。

汉藏文化的结合

塔尔寺的建筑融合了汉族藏族的建筑技艺,呈现出多样的风格。汉族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上,如金瓦寺、经堂等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汉族建筑形式,具有三檐歇山式屋顶、彩绘门窗等特点。而藏族建筑风格则体现在建筑的细节和装饰上,如屋顶的藏式飞檐、鞭麻墙的巧砌等,展现了藏族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塔尔寺的建筑中融入了丰富的汉藏文化符号,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和共生。例如,建筑的屋顶装饰中常见的飞檐、鞭麻墙等元素是藏族建筑的典型特征,而中部屋顶的镶嵌着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则是汉族文化的象征。这些文化符号的融合使得塔尔寺的建筑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彩绘装饰

塔尔寺的建筑外墙和内部殿堂都装饰有精美的彩绘。彩绘图案丰富多样,包括佛教故事、中国神话、抽象花纹等。色彩鲜艳、细腻的彩绘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气息,同时也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主要建筑

大金瓦殿

大金瓦殿藏语为“赛东钦莫”,意为“大供养处”,被誉为“世界一庄严”。大金瓦殿,位于寺院中心,是塔尔寺的主殿,殿内主供纪念宗喀巴大金塔,始建于1379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三檐歇山宫殿式建筑,琉璃瓦墙、鎏金铜瓦屋顶,殿脊安置鎏金宝瓶、摩尼宝等吉祥饰品,墙外镶嵌鞭麻铜镜装饰。大金瓦殿中间佛龛中供奉的是曲吉尼玛却吉尼玛法身,其左右两侧为本寺高僧活佛的舍利灵塔,还有朝廷皇帝御赐的许多珍贵文物,前面供奉的是酥油金灯和银灯等。此外,大金瓦殿内还藏有塔尔寺历代传下的宝物如唐卡、经书、珍宝等等。

大经堂

大经堂藏语为“措钦都康“,意为“僧伽大会经堂”,是全寺僧众集体颂经和举行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也是四大学院之一显宗学院的经堂。始建于公元1612年,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是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大经堂内部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经堂由藏式棱柱分隔成很多小的开间,柱子一共是168根,其中明柱108根,房顶装饰镏金宝瓶、胜利幢、太阳、金鹿等,内供佛像佛教经典佛塔等文物众多。此外,大经堂的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佛龛,供奉着佛像,有弥勒佛、十一面观音像、宗喀巴像、十世班禅像等。

小金瓦殿

小金瓦殿藏语为“赞康钦莫”,译为“大护法殿”,始建于公元1692年,为两层正殿,单檐式屋顶覆盖着镏金铜瓦,与大金瓦殿遥遥相对,建筑艺术采用藏、汉结合,外墙上安装铜镜,以鞭麻装饰。小金瓦殿门前矗立的“经幡幢”,四面墙壁的绘画是“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的壁画,两边回廊上陈列的野牛、羚羊、猴、猩猩属、虎、豹、熊瞎子等野兽标本,主殿佛龛中供奉着“身、语、意、事业、功德”五位护法神塑像,两边供奉着“丹坚护法”以及五位护法神的明妃等,左右两个围栏中供奉着曲吉尼玛竹清嘉措仁波切却吉尼玛从后藏扎什伦布寺寺骑到塔尔寺的白马以及虎、熊等标本,周边供奉着护法神的服饰,二层供奉莲花生大师塑像,三层供奉宗喀巴师徒三尊等塑像。 

弥勒佛殿

弥勒佛殿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殿内塑弥勒12岁身量像,塑像全部镀金。弥勒佛左右各有一塔。左为塔尔寺第一任法台俄色嘉措的灵骨塔;右侧为塔尔寺创建者仁钦宗哲坚赞的灵骨塔。殿门两旁各有藏文石碑一通。右边为“九世班禅驻锡塔尔寺记事碑,左边为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班禅大师、章嘉国师、巴周活佛等人布施银两碑。

达赖遍知殿

达赖遍知殿,又称索南嘉措灵塔殿,与大经堂相对,是一座两层歇山式建筑,是为纪念为修建塔尔寺起过重要作用的三世达赖而建的。殿中供有三世达赖的木质灵塔,塔内有三世达赖亲自开光的银制身像和生前用过的金刚杵等法器。

释迦佛殿

释迦佛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因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而得名。本殿还供有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摩诃迦叶阿难陀的像。另有弥勒佛7岁等身像。

文殊菩萨殿

文殊菩萨殿,又称“九间殿”,是一座汉族歇山式建筑。面积为595平方米。整个殿堂由9大间组成,故又称九间殿。九间殿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清雍正十二年(1734)整修扩建成现在规模。九间殿有三部分组成,即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殿前立有石碑五通,其中三通为蒙藏文对照碑,两通为藏文碑,记载了内蒙古、青海等地僧俗为塔尔寺布施的事迹。

文化与活动

四大法会

塔尔寺每年于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4次观经大会,招徕不少香客游人。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跳欠、转金佛等活动。四月观经的农历四月十五日上午和六月观经的六月初六日上午,在寺院东侧的莲花山坡展开所藏巨型堆绣佛像1幅,称为“晒大佛”。佛像长30余米,宽20余米,僧众于像前演奏法乐,诵经祈祷,游客商贾蜂拥而来,更有信徒顶礼膜拜,争献布施。六月初八日上午举行的转金佛是僧人们所谓祈愿来世佛弥勒菩萨降临人间的法事活动,众僧簇拥一乘玲珑精巧、四角饰有飞檐、内供弥勒佛金像的彩轿,在手拿乐器、熏炉、幢幡的仪仗队的前导下绕寺一周,其他僧人各持寺藏宝物一件,尾随彩轿,鱼贯而行,以示隆重威严。九月法会的二十二日,寺院开放所有佛殿及文物库房,供僧俗瞻仰,称为“晾宝”。

小法会

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忌辰前后的“燃灯节”和年终辞旧迎新的祈祷会等。

羌姆舞蹈

羌姆舞蹈在塔尔寺的应用广泛而重要。作为塔尔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姆舞蹈在宗教仪式、庆典和节日等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寺庙僧侣和信徒们身着传统服饰,在特定音乐和节奏下演绎羌姆舞蹈,表达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敬意。羌姆舞蹈丰富了塔尔寺的文化活动,为庆典增添喜庆热闹的氛围,为参与者和观众带来欢乐和感动。同时,它也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形式,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保护和传承着塔尔寺的独特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要文物

塔尔寺内收藏有大量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板藏经、法器、灵首塔、御赐匾额、壁画、堆绣等文物。

历代高僧

三世达赖、云丹嘉措阿旺罗桑嘉措格桑嘉措土登嘉措、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曲吉尼玛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塔尔寺三绝

酥油花

酥油花是一种由酥油和天然颜料制作的油塑艺术,是塔尔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藏传佛教独特的供养物,通常由酥油和多种颜料混合制成,形状各异,常用于寺庙的供养和宗教仪式中。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开始制作,历时三个月,至笠年正月十五供展。酥油花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和精细,需要高超的手工艺和艺术技巧。原料是从牦牛牛奶中提取的酥油,经过特殊处理后与天然颜料颜料混合。艺人们将这种混合物揉捏成所需的形状,塑造出完整的佛教故事,包括佛陀、菩萨、护法神和其他佛教形象。酥油花的制作过程非常细致,艺人们运用浮雕、镂雕、彩石雕刻和绘画等技法,创造出逼真的人物形象和细节,使其栩栩如生。

酥油花在制作完成后,被供奉于花架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佛教场景。这些花架通常呈现庄严肃穆的佛像、众多的人物形象和绚丽多彩的景物,色彩艳丽且构图严谨。在供展期间,演奏着特定的音乐,这一仪式被称为"花架音乐"。音乐的演奏为塔尔寺正月祈愿法会增添了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酥油花的制作和展示不仅展示了藏族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也传承着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和信仰传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一部分,它是塔尔寺独特而珍贵的艺术形式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赞赏。塔尔寺还会定期举办各种庆典和仪式,其中包括供养酥油花的活动。这些庆典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他们会亲手制作酥油花并进行供养,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敬意。

堆绣

堆绣是一种传统的藏族刺绣工艺,也是塔尔寺三绝之一。它是利用丝线、金线、银线等材料,在织物上进行高度立体的刺绣装饰。堆绣通常用于装饰佛教寺庙和寺庙用品,如佛像、经幡、僧衣等。在塔尔寺内,堆绣被广泛应用于寺庙的装饰和宗教仪式。寺庙的内外墙壁、佛像的服饰以及寺庙用品等都可以看到堆绣的精美装饰。这些绣制精美的花纹和图案,通常包括佛教经典故事、佛陀和菩萨的形象,以及吉祥的动植物等,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哲学内涵。

堆绣在塔尔寺的应用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信仰和虔诚。寺庙的僧侣和信徒们会亲手制作堆绣作品,将其用于供养和礼赞的仪式中,表达对佛教和塔尔寺的敬意。这些堆绣作品经过精心制作,展示了工匠的技艺和对佛教信仰的深厚理解。同时,堆绣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形式。在塔尔寺内,年轻的僧侣和学徒们会接受堆绣技艺的传统培训,学习制作各种精美的绣品。这种传统的技艺传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塔尔寺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它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宗教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与塔尔寺紧密相连。它不仅丰富了寺庙的装饰,还体现了信仰和虔诚的精神。通过堆绣的传承和应用,塔尔寺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游客呈现了独特而美丽的艺术风景。

堆绣作为一种精湛的手工艺,不仅在塔尔寺中得到广泛应用,也被广泛用于其他藏族地区的寺庙、佛教仪式和装饰品制作中。它不仅展示了工艺人员的技艺和创造力,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藏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的瑰宝。堆绣作品以其细腻的绣工和独特的立体效果,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对传统工艺的赞赏。

壁画

唐卡绘画是塔尔寺文化中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是一种以绘画方式呈现佛教题材的卷轴画,通常使用矿物颜料、贝壳粉和金粉等材料,在绢或布上进行精细的绘制。唐卡绘画以其细致入微的细节、鲜艳明亮的色彩和准确传神的表现,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绘画的主题涵盖了佛陀、菩萨、护法神、神圣的佛教经典和传统故事等。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作,将佛教教义和哲学思想表现得栩栩如生,传递着深的宗教和精神寓意。唐卡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特点。常见的唐卡绘画分为平绣和立绣两种形式。平绣通常用于大型的壁画或寺庙的装饰,而立绣则以小型的唐卡画作为代表,便于携带和供奉。唐卡绘画也有一定的规范构图,例如佛像通常呈现正面,人物形象遵循一定的比例关系,绘画中经常使用符号和象征性的图案来表示不同的佛教概念和故事。

在塔尔寺内,唐卡绘画广泛应用于寺庙的装饰、佛堂的壁画和佛像的绘制等。绘画常常描绘佛陀、菩萨、护法神以及佛教经典故事等内容,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展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塔尔寺是著名的唐卡绘画中心之一,其内部聚集了众多熟练的唐卡艺术家和学徒。这些艺术家们在塔尔寺内学习和实践唐卡绘画技艺,并将其传承下来。他们以丰富的创意和精湛的绘画技巧,绘制出栩栩如生的唐卡作品,其中包括佛教神像、宇宙图谱和修行指南等。

价值与意义

艺术价值

塔尔寺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寺庙,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其壁画艺术、唐卡绘画、油塑艺术和建筑装饰都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塔尔寺的壁画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图案,承载了佛教教义的宣扬和精神内涵,呈现出彩色斑斓的视觉享受。唐卡绘画以其精细的细节、鲜艳的色彩和准确的形象塑造,被视为宗教艺术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油塑艺术通过精湛的工艺和逼真的形象塑造,展现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塔尔寺的建筑装饰,如彩绘和雕刻装饰,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为寺庙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综合而言,塔尔寺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壁画、唐卡绘画、油塑艺术和建筑装饰上,它们共同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成为宝贵的艺术遗产。

宗教意义

塔尔寺作为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具有深远的宗教意义。它承载了藏传佛教的信仰和教义,对信众和僧侣来说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塔尔寺是一座重要的修行场所和寺院学府,吸引着大量的僧侣和信众前来学习佛法和进行修行。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等学院,为藏族知识分子的培养和佛教学术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使得塔尔寺成为藏传佛教教义传播和学术研究的中心,对佛教信仰的弘扬和保护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塔尔寺作为黄教的圣地,承载着喇嘛教派的宗教仪式和活动。每年的重要节日和法会,成千上万的信众和僧侣会聚集在塔尔寺,共同参与各种宗教仪式、祈祷和念诵经文。这些仪式和活动以塔尔寺为中心,通过佛教仪轨的开展,传承和弘扬了喇嘛教派的信仰和教义。塔尔寺也是信众朝拜和朝圣的重要目的地。无论是藏族本地的信众还是来自其他地区的朝圣者,他们常常前往塔尔寺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启示。塔尔寺给信仰者提供了与佛教精神交流和体验的场所,为他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和宗教的慰藉。

学术价值

塔尔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藏传佛教学术传承和研究的中心之一。作为一所寺庙学府,塔尔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学医学等学院,为藏族知识分子的培养和佛教学术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塔尔寺拥有丰富的佛教经典和文献藏书。寺内建立了印经院,每年印制大量的藏文经典和各种著述,并广泛流通于藏区各地。这些文献的保存和传承,为佛教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来源,对佛教教义的研究和理解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塔尔寺作为佛学教育的中心,吸引了众多的学子前来学习佛法和进行修行。学院中的僧侣们接受严格的教育和培训,学习佛教经典、哲学、逻辑、语言等相关知识,成为藏传佛教的宗教专家和知识传承者。他们通过在塔尔寺的学习和修行,推动了佛教教义的传播和学术的研究。

重要事件

1961年,塔尔寺被评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0年5月5日,中国发行了“塔尔寺”邮票一套四枚。

2012年,塔尔寺成功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相关文化

绘画作品

《塔尔寺珍宝》画册由法国友丰出版社出版。画册包括唐卡篇、堆绣篇、酥油花篇、彩沙坛城篇和花架音乐篇。

花架古乐

“花架古乐”是塔尔寺正月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酥油花供展期间,由塔尔寺花架乐队演奏,这在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中是独有的。花架音乐有传播佛乐、加持佛法、祈福众生。“花架古乐”于2011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献作品

历来有关记载塔尔寺的文献较多,其中著名的有塔尔寺第三十代赤钦•贡钦•久美旺波所著的塔尔寺志《世袭法台珍珠》、任密宗学院第四十堪布•赛多•诺木罕•益西图旦嘉措著的塔尔寺志《世袭法台悦耳欲聆》、第六十三代赤钦•赛多•罗桑慈成嘉措所著的塔尔寺志“世袭法台实说梵天妙音”、以及第四世却西•华旦龙绕嘉措所著的《目录明镜照》等四种史书文献。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塔尔寺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进。例如,在2015年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综合商业街、观光车摆渡等项目,同时建设宗喀巴大师生平艺术景墙、河湟文化石林、碑林等景观和星级酒店、生态园、别墅式酒店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

保护

文物修复和保护

塔尔寺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如古代佛像、经卷和壁画。为了保护这些文物,进行了系统的修复工作。例如,在壁画修复方面,专业修复人员采用了精细的技术,修复了许多受损的壁画。修复后的壁画如《白度母》展示了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细节,为游客呈现了精美的艺术。

限流措施

为了保护塔尔寺的环境和文物,实行了游客数量的限流措施。每天限定进入塔尔寺的游客人数,以减少对寺庙内部空间的压力和磨损。这样的措施有助于维持塔尔寺的宁静和文化氛围,同时保护了寺庙内的文物和建筑。

环境保护

塔尔寺周边的环境保护也是重要的方面。为了保持景区的生态平衡,禁止在塔尔寺周边进行破坏性的开发活动。这样的保护措施保留了周围的自然景观,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原始而美丽的自然环境。

着装要求

自2018年起,塔尔寺景区对参观游客的着装提出了一些要求。为了尊重佛教文化和场所的庄严性,游客在参观期间需穿着得体,要求身着长衫长裙等适宜的服装。这项规定旨在维护场内的宗教氛围和尊严,让游客更好地融入寺庙环境。此举也有助于保护塔尔寺的宗教与文化价值,确保游客的参观体验更加符合场所的要求。

参考资料

Kumbum Monastery.China.org.cn.2023-07-19

交通方式.塔尔寺旅游资讯网.2023-07-25

塔尔寺主页.塔尔寺旅游资讯网.2023-07-25

塔尔寺.佛教在线.2023-07-25

塔尔寺旅游资讯.塔尔寺.2023-07-19

塔尔寺景点门票.塔尔寺旅游资讯网.2023-07-25

游客须知.塔尔寺资讯网.2023-07-25

塔尔寺.旅游分享网.2023-07-25

青海湟中全力推进塔尔寺大景区建设(图).中国新闻网.2023-07-25

5A塔尔寺 青海通往世界的名片.中国经济网.2023-07-25

Tashilunpo Monastery.China highlights.2023-07-19

Tashilhunpo Monastery - Official Seat of the Panchen Lama.China Discovery.2023-07-19

塔尔寺的大经堂和大金瓦殿.新浪旅游.2023-07-25

大金瓦殿.塔尔寺资讯网.2023-07-25

大经堂.塔尔寺资讯网.2023-07-25

小金瓦殿.塔尔寺资讯网.2023-07-25

塔尔寺.人民网.2023-07-25

【西宁非遗】塔尔寺四大法会.搜狐网.2023-07-25

塔尔寺四大法会之晒佛.新浪旅游.2023-07-25

藏传佛教前院 塔尔寺的四大法会.佛教在线.2023-07-25

著名的藏传佛教塔尔寺.著名的藏传佛教塔尔寺.2023-07-25

历代达赖喇嘛传.央视网.2023-07-25

..2023-05-26

《西海都市报》十世班禅圆寂20周年纪念特刊.新浪网.2023-07-25

2000-9 《塔尔寺》特种邮票.中国邮票目录.2023-07-25

“藏艺三绝展示周”揭幕 青海塔尔寺三绝惊艳巴黎.佛教频道_大公网.2023-07-25

བྱང་ཆུབ་ལོ་མའི་དཔེ་ཚོགས་ཀྱི་དེབ་ཕྲེང་ལྔ་པར་སྐྲུན། 五册塔尔寺菩提叶丛书出版.微信公众号.2023-07-25

青海9亿巨资打造塔尔寺“大景区”.凤凰网旅游.2023-07-25

旅游旺季,青海多家景区立新规.央广网旅游.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