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子宫颈炎

子宫颈炎

子宫颈炎(cervicitis)是妇科学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1984 年布鲁纳姆(Brunham)首先提出“黏液脓性子宫颈炎”一词,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将“黏液脓性子宫颈炎”更名为“子宫颈炎”。相关研究显示,子宫颈炎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40%~50%,生育高峰年龄段(20~40岁)的人群为子宫颈炎的高危人群。

临床多见的子宫颈炎是急性子宫颈管黏膜炎,若急性宫颈炎未经及时诊治或病原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慢性子宫颈炎症。急性宫颈炎可由多种病原体( 奈瑟氏球菌沙眼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病原体、生殖支原体等)引起,也可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刺激或机械性子宫颈损伤、子宫颈异物伴发感染所致。慢性子宫颈炎症可由急性宫颈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子宫颈炎相似。

子宫颈炎患者多无症状,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交配后出血或月经期间出血。可通过检测子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病原菌,或擦拭子宫颈管诱发宫颈管内出血协助诊断。 慢性子宫颈炎的诊断应限于临床和组织学上有确凿的明显炎症证据的病例,仅仅在镜下见到散在淋巴细胞就诊断慢性子宫颈炎是没有临床意义的。

急性宫颈炎主要为抗生素药物(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头孢唑肟等)治疗;慢性子宫颈炎需要先进行病原体检查,针对病因给予治疗,对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者,可给予物理治疗(激光、冷冻、微波等)。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提高助产技术,避免分娩、手术时损伤宫颈,发现子宫颈裂伤应及时修补等,可对子宫颈炎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分型及病理

临床多见的子宫颈炎是急性子宫颈管黏膜炎,若急性子宫颈炎未经及时诊治或病原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慢性子宫颈炎症。

急性子宫颈炎

急性子宫颈炎指子宫颈发生急性炎症,包括局部充血、水肿,上皮变性、坏死,黏膜、黏膜下组织、腺体周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中可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指子宫颈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可伴有子宫颈腺上皮及间质的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

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

包括子宫颈管内柱状上皮以及外移至子宫颈阴道部的柱状上皮的慢性炎症。由于子宫颈管黏膜皱较多,感染后容易形成持续性子宫颈黏膜炎,表现为子宫颈管黏液增多及脓性分泌物,反复发作。

子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是子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子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检查见子宫颈息肉通常为单个,也可为多个,红色,质软而脆,呈舌型,可有蒂,蒂宽窄不一,根部可附在子宫颈外口,也可在子宫颈管内。光镜下见息肉表面被覆高柱状上皮,间质水肿、血管丰富以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子宫颈肥大

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导致子宫颈组织充血、肿胀,腺体和间质增生,还可能在腺体深部有黏液留形成囊肿,使子宫颈呈不同程度肥大、硬度增加,但表面多光滑,有时可见到子宫颈腺囊肿突起。

流行病学

子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生殖道炎症,约占妇科学门诊总数的40%~50%,生育高峰年龄段(20~40岁)的人群为子宫颈炎的高危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2年在15~49岁女性子宫颈炎患者中有10%~40%的淋病沙眼衣原体同时感染。2020年一项涉及56个国家纳入14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全球目前淋病感染的综合平均流行率估计为2.2%。中国国家性病监测哨点2011-2015年统计数据全国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报告发病率为35.8/10万~ 37.18/10万。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在中国占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

在子宫颈炎患者中,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2%~8.5%。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显示在一般人口样本中,高发展国家的总体流行率估计为 1.3%,低发展国家为3.9%。

病因

急性子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也可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刺激或机械性子宫颈损伤、子宫颈异物伴发感染所致。子宫颈虽是阻止病原体进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差,可在雌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外移,且子宫颈又容易受到分娩交配及流产等宫腔操作的损伤,故容易发生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症可由急性宫颈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子宫颈炎相似。

临床表现

急性子宫颈炎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交配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妇科学检查见子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子宫颈管流出,子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或不适。妇科学检查可发现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或从子宫颈口流出,或在糜烂样改变的基础上同时伴有子宫颈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增多或接触性出血,也可表现为宫颈息肉或子宫颈肥大。若为子宫颈息肉,检查可为单个,也可为多个,红色,质软而脆,呈舌型,可有蒂,蒂宽窄不一,根部可附在子宫颈外口,也可在子宫颈管内。若为子宫颈肥大,子宫颈可呈不同程度肥大。

检查诊断

检查项目

白细胞检测

子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增多,后者需排除引起白细胞增多的阴道炎症。

病原体检测

应作沙眼衣原体奈瑟氏球菌的检测,以及有无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

淋病奈瑟菌检测

检测淋病奈瑟菌常用的方法有:

沙眼衣原体检测

检测沙眼衣原体常用的方法有:

诊断标准

出现两个特征性体征之一、显微镜检查子宫颈或阴道分泌物白细胞增多,可做出急性子宫颈炎症的初步诊断。子宫颈炎症诊断后,需进一步做沙眼衣原体奈瑟氏球菌的检测。

两个特征性体征,具备一个或两个同时具备:

慢性子宫颈炎的诊断应限于临床和组织学上有确凿的明显炎症证据的病例,仅仅在镜下见到散在淋巴细胞就诊断慢性子宫颈炎是没有临床意义的。

鉴别诊断

急性子宫颈炎

急性子宫颈炎在诊断时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阴道炎

阴道炎包括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炎性脱屑性阴道炎。其中细菌性阴道病表现为白带增多、异味、外阴瘙痒;滴虫阴道炎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疼痛;女性外生殖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表现为白带增多呈豆渣样或乳块状,外阴奇痒、灼痛;炎性脱屑性阴道炎表现为泡沫增多呈泡沫状或脓性。可通过阴道镜检查初步诊断。

盆腔炎性疾病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以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统称为骨盆腔发炎性疾病。患者多以下腹或(和)腰部疼痛为主诉就诊,部分患者同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或颜色异常。可通过妇科双合诊检查、实验室检查、子宫内膜活检、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成像进行鉴别诊断。

慢性子宫颈炎

根据临床表现可初步做出慢性子宫颈炎的诊断,但应注意将妇科学检查所发现的阳性体征与子宫颈的常见病理生理改变进行鉴别。

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和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除慢性子宫颈炎外,子宫颈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甚至早期宫颈癌也可表现为子宫颈糜烂样改变。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是阴道镜下描述子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生理性外移至子宫颈阴道部的术语,由于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而成肉眼所见的红色。肉眼看似糜烂,但并非病理学上所指的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在阴道镜下表现为宽大的转化区以及内侧的柱状上皮。曾将此种情况称为“宫颈麋烂”,并认为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

随着阴道镜技术的发展,对子宫颈转化区形成的生理、病理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宫颈糜烂”作为慢性子宫颈炎症的诊断术语已不再恰当。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期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柱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此外,子宫颈SIL(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摩烂样改变,因此对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除外子宫颈SIL或子宫颈癌。

子宫颈腺囊肿

子宫颈腺囊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子宫颈的生理性变化。子宫颈转化区内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子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子宫颈局部损伤或子宫颈慢性炎症使腺管口狭

窄,也可导致子宫颈腺囊肿形成。镜下见囊壁被覆单层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浅部的子宫颈腺囊肿检查见子宫颈表面突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容易诊断。子宫颈腺囊肿通常不需处理。但深部的子宫颈腺囊肿,子宫颈表面无异常,表现为子宫颈肥大,应与子宫颈腺癌鉴别。

子宫恶性肿瘤

宫颈息肉应与子宫颈的恶性肿瘤以及子宫体的恶性肿瘤相鉴别,因后两者也可呈息肉状,从子宫颈口突出,鉴别方法行子宫颈息肉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除慢性炎症外,内生型宫颈癌尤其腺癌也可引起子宫颈肥大,因此对子宫颈肥大者,需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子宫颈管搔刮术进行鉴别。

治疗

急性宫颈炎主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抗生素治疗,以免转为慢性。慢性子宫颈炎以局部治疗为主,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急性子宫颈炎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及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治疗。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对有以下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龄小于25岁,多性伴或新性伴,并且为无保护性交配或性伴患STD),在未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前,可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为阿奇霉素1g单次顿服;或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7日。

对低龄或易患淋病者,应使用针对奈瑟氏球菌的抗生素。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披衣菌感染,因此,若为淋菌性宫颈炎症,治疗时,除选用抗淋病奈瑟菌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衣原体感染药物。

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获得病原体者,选择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

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披衣菌感染,因此,若为淋菌性子宫颈炎,治疗时除选用抗淋病奈瑟菌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衣原体感染药物。

性伴侣的处理

若子宫颈炎患者的病原体奈瑟氏球菌沙眼衣原体,应对其性伴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慢性子宫颈炎

不同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

对于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治疗如下:

物理治疗注意事项:

若为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并无炎症表现,而仅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则无需处理。

宫颈息肉

行息肉摘除术,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宫颈肥大

若能排除引起子宫颈肥大的其他原因, 一般无需治疗。

预防

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提高助产技术,避免分娩、手术时损伤子宫颈,发现子宫颈裂伤应及时修补。

预后

急性宫颈炎及时治疗多可痊愈,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病程迁延日久可形成慢性子宫颈炎,甚至引发月经失调经痛、不孕、骨盆腔发炎性疾病等,少数可发展为恶性病变而危及生命,子宫颈息肉切除后,仍有可能复发。

历史

1984 年布鲁纳姆(Brunham)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一 篇题为《Mucopurulent cervicitis the ignored counterpart in women of urethritis in men》的文章,文中首次提出“黏液脓性子宫颈炎”这一术语 。研究发现伴有沙眼衣原体奈瑟氏球菌等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女性中,大多数子宫颈分泌物表现为轴液脓性 。这一发现与19世纪70年代亚当·里斯(Rees)等的发现一 致。在这以后其他国家学者取消了延续几十年的按急性与慢性来对宫颈炎进行命名与分类的方式,采用“黏液脓性子宫颈炎”这一术语对宫颈炎症进行描述。

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编制的性传播疾病诊疗指南上在子宫颈炎症疾病的命名上又作了一次较大的更改,将“黏液脓性子宫颈炎”更名为“子宫颈炎”,至此,“子宫颈炎”成为描述子宫颈炎症的常用术语。

相关研究

2023年,马艳芬、毕颖及陈艳玲通过选取慢性子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 凝胶联合冷冻治疗老年慢性子宫颈炎合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IL(白细胞介素)-12、IFN-γ、IL-4、IL-10 水平的影响。 结果显示,重组人IFNα2b凝胶联合冷冻治疗老年慢性子宫颈炎合并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疗效显著,提高HPV转阴率,促进免疫平衡恢复。

相关争议

中原地区妇产科学界自最初将其他国家的“eversion”(外翻)译为宫颈糜烂以后,数十年一直沿用旧名。其实原始鳞柱交界的位置因人而异,一般有3种不同排列形式:①原始鳞柱交界位于子宫颈外口或接近外口的子宫颈管内,整个子宫颈阴道部甚至小部分子宫颈管下段均为鳞状上皮所覆盖,宫颈表面光滑,呈类似正常阴道黏膜的桃红色。②原始鳞柱交界位于子宫颈阴道部,围绕子宫颈外口形成一椭圆形鲜红色区,但表面仍光滑,此种情况最为常见。③原始鳞柱交界位于远离子宫颈外口的子宫颈阴道部,几乎大部分甚至整个子宫颈阴道部均为鲜红色的光滑柱状上皮所覆盖。虽然以上3种排列形式都是正常的,但初学者们却错误地认为后两种排列形式是宫颈糜烂的一种表现。早在1925年阴道镜应用于临床后,当研究者发现该命名不当时,就已改称其为“假性糜烂”,以与急性炎症时的真性糜烂(指子宫颈表皮被破坏,表皮下间质充血、肿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相区分,但仍容易混淆,故其后曾改称宫颈“外翻”。但因宫颈外翻是指子宫颈外口撕裂后,子宫颈内膜增生向外隆起凸出,与糜烂有别,故也不妥。

西方国家的妇产科教科书已废弃宫颈糜烂这一术语,而改称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并认为不是病理改变,而是子宫颈生理变化之一。主要因为:①显微镜下糜烂面被完整的子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故肉眼观似糜烂,并非上皮脱落,形成溃疡的真性糜烂。②阴道镜下表现为原始鳞柱交界部的外移。③正常子宫颈间质内存在作为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宫颈间质内淋巴细胞的浸润,并非一定意味着慢性子宫颈炎。

因此临床上不再使用慢性子宫颈炎的名称而直接用其临床类型诊断。临床可根据宫颈内膜外移的范围分为Ⅰ 、Ⅱ 、Ⅲ度,(Ⅰ度1/3宫颈面积,Ⅱ度1/3~2/3,Ⅲ度\u003e2/3),根据炎症的程度分为颗粒型和乳头型。可用下列形式表达:子宫颈炎Ⅰ(Ⅱ、Ⅲ)度颗粒型或I(Ⅱ 、Ⅲ)度乳头型。

参考资料

女性朋友要注意了,小心宫颈炎有这些表现!.重庆三零三中医.2024-02-01

cervicitis.ICD-10官网.2024-02-01

cervicitis.ICD-11.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