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山景区)\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景区),由青城山景区和都江堰景区组成,并由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负责运营管理,虽然整体管理,但是单独收费,相对独立。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1982年设立对外开放,2007年被评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总面积约210平方千米。

景区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缘,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景区内河流均属于岷江水系,景区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有国家一类保护的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白唇鹿、野牛、牛羚、白鹤等。青城山道教发祥地,被誉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青城山内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2007年,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0级特大地震,都江堰景区内的祭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损毁。青城山新山门严重毁损,建福官、青城山常道观等多处古建筑严重受损。2018年8月14日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1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2018年游客量达812万人次,收入达4.5亿元。2019年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游客量达51.75万人次,收入达2902.74万元。

名称由来

青城山

青城山古名天仓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为现名。相传黄帝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青城山名,始著于晋。《华阳国志》江原县有青城山,称江祠。盖古祀江渎于此,唐乃改祠成都市青城山名称由来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像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于是李隆基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

都江堰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公园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市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朝,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所谓岷江,《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市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因是在中国道教名山—青城山及川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组成的而得名,1982年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6年,经四川省建委评审修改,成都市形成了《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开始进行整体打造。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位于成都远洋太古里西北部的都江堰市,景区紧邻都江堰市市区,风景区总面积约210平方千米,经纬度范围为经度103°25'41″E-103°37'27″E,纬度30°51'32″N-31°1'57″N,核心景区面积 80.79平方千米。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中心城区68千米,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方向,景区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千米,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千米,景区占地面积10.05平方千米。

气候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青城山多年平均气温15℃,历年最高气温可达32℃,最低气温-8℃。青城山处在太平洋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面,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青城山由于所处地势,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冬半年(11月至下年4月)为20%左右,夏半年(5至10月)到达80%左右。月降水量平均最多的是8月份。年雨日数多年平均200天,最多年226天(1967),最少年104天(1979年)。

都江堰常年气温在10-22°C之间,平均气温16.4 °C,年均无霜期306天。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仅28℃,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4.6℃,平均最低气温在1℃左右。都江堰降雨量较多,多年平均降雨量1134.8毫米,主要集中在5至9月。

地质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中原地区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在1.9亿年前的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初期,青城山都江堰一带还处在茫茫大海的海底。三叠纪末和侏罗纪初期发生了名为"印支运动"的造山运动,赵公山等逐步由海相变成陆地相沉积环境,成为巨大的四川省内陆湖盆的边缘。

在1.8亿年前的印支运动中,力量巨大的地壳运动使山体受到强烈挤压而抬升,岩层破碎,起伏明显。西北部为龙门山褶断带的强烈上升区,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明显。东南部处于成都市凹陷区,沉积了深厚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

青城后山砂岩、泥岩间互为主,有少量灰质砾岩,厚695米。白垩系在青城山一带,往往与侏罗系形成假整合构造,其下部为夹关组,上部为灌口组,属内陆磨拉式山麓洪积相砂砾岩建造,以及浅湖相砂、泥建造。青城前山为白垩系沉积岩,这些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砾岩、砂岩和泥岩,混进了很多红色的铁氧化物,故史书说"青城山有崖含赤壁市",又名赤城山。青城山以东的平原和部分山前台地,属川西复式冲击扇平原,是新生代拗陷构造上发育成的堆积平原,其中有砂土、亚砂土、亚黏土等,而以砾石层为主,厚度10~30米。

矿产资源

青城山镇红岩村、坪乐村、两河乡河坪村、玉堂镇龙凤村等地均有优质煤出露,一般产于上三迭统须家河组中段和上段,平均厚度0.4~0.95米。在玉堂镇境内分布有含金砾岩,据四川省省地质101队1966年普查报告,该矿床产于第三系砾岩中,共三个含金量,个透镜体长210~3380米,厚0.44~1.57米,含金量0.7~0.36克/吨。在两河乡、青城山镇等地均分布有建筑砂石,以砂岩为主,呈厚层状。玉堂镇、大观镇两河乡等地均有分布有砖瓦水泥粘土。高岭土分分布于青城镇、大观镇。青城镇、玉堂镇、大观镇均含有泥炭资源,含泥层一般厚0.17~1.22米,最厚者达4.56米。

地形地貌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缘,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也是中国西部两大地形阶梯的转折点。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悬殊,大起大落,形成一系列断裂褶皱的山峰。青城山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青城山是邓崃山的前山带,龙门山脉西南延伸部分,也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山峦起伏,坡陡谷深。景区在地貌区划上,处于四川盆地区成都平原小区西沿,主要为青藏高原东翼山地中的邛崃山小区。该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古人将它归入岷山山脉)。一亿多年前,邛崃山脉随着青藏高原强烈抬升时,成都平原却逐渐下陷,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山脉走向与构造走向完全一致,为北东30°-50°。青城山最高海拔2434米,最低海拔793米,青城山第一峰(高台山彭祖峰)海拔1260米,到建福宫青城山门处仅793米。都江堰景区西部属龙门山南段四川盆地边缘山地,由一系列北东一南西向山地构成,地势高亢,山岭海拔3000米以下。东部属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海拔一般在720米以下。

水文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内的河流属于岷江水系,景区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

味江是文井江的重要支流,为常年性自然河,源出鹿(六)顶山大崩槽东顶东坡,全长54.6千米,平均河宽120米,平均流量5.8立方米/秒。石定江源出都江堰市赵公山南麓,全长13.9千米,平均河宽35米,集雨面积39.8平方千米。螃蟹河源出都江堰市赵公山南麓王庙沟,全长1.5千米,集雨面积24平方千米。药王山沟源出青城山白云溪,全长4.25千米,集雨面积3.49平方千米。清溪源出高台山阳坡,穿行于丈人山与龙居山之间,过月城湖,全长6千米。圆明宫山沟源出丈人山与宝园山间,全长千米。

香积寺山沟由孤鹤岭下两侧溪水汇聚而成,全长1.5千米。没头河系地下浸流,全长10千米,河宽20米,流经黑虎塘与天师洞之间的山谷,穿响水洞,全长4千米。

沙沟河都江堰水利工程沱江灌渠中与青城山紧密相连的河道,全长35千米。岷江在白沙河口以下约1千米,进入都江堰渠首,分为内外二江。在都江鱼嘴前,河面宽350米,最宽处达700米;经鱼嘴分流,内江市前段宽70~130米;外江是现在岷江的主流,在渠首段又名“金马河”,青城桥以下至新津段称金马河。

岷江多年平均流量465平方米/s,由于都江堰引水的影响,岷江中游干流流量波动明显,虽然到彭山江口处区间流域面积增加到7000平方千米,但流量不能恢复到鱼嘴以上天然状态的流量。

土壤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这是大面积黄壤形成发育的良好环境。但由于成土条件复杂,土壤种类较多。如青城后山在味江以南除少量沙土和石子土外,均属于黏性土壤;味江以北,除少量黏性土壤外,多为沙土,石子土。从大范围来看,根据成土因素、土壤形态及物理化学特征,由低到高,大致可分为:

(1)平原冲积土,位于四川盆地西沿靠近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地带为第四纪全新统灰色、灰紫色冲积物和洪积物形成的土壤,下部多有卵石层,有灰色油沙土、大土、冲积性黄土、漕田四个类型,土壤肥力较高,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为主。

(2)山地黄壤,多分布在馒头状小丘及部分沿河阶地。母岩复杂多样,多为白垩纪灌口组及第三系等各种岩石风化物,阶地有酸性老冲积物,属雅安市期冰水沉积物,为橙黄色,较黏重。酸性反应,PH 值4.5~5.5。综合肥力较高,农业以玉蜀黍属、小麦为主。宜于茶树、红梅、杉木王楠木、猕猴桃、棕榈、漆树等林木生长。

(3)山地黄棕壤(一般在海拔1600米以上),形成于湿润的山地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PH 值5.5左右,阳离子代换量较黄壤高,宜发展杜仲、黄柏、厚朴等。

(4)山地棕壤和灰棕壤(一般在海拔2200米以上)腐殖质含量较高,由于谷窄沟深,土层厚薄不一,质地一般为壤土,以冷杉、杜鹃、华西箭竹等为主。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青城山山-都江堰景区是为野生动物的天堂,陆栖动物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既有东洋界,又有古北界的动物。在分布类型上,有东南亚热带型,又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型和南方地区型。陆栖脊椎动物有28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熊猫、金丝猴属、白鹤等,属二类保护的有小熊猫属大灵猫)、林麝原麝)、鳞甲目等。属三类保护的有岩羊(岩羊)、大山羊(山驴子)、猫头鹰等。此外还有野猪、豹子、熊、獐、豺狗等。

植物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林区,是中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金丝楠林、润楠和短刺米为共优群落的分布中心,青城山林木总面积达2350公顷,植物种类繁多,区系起源古老,既有挺立在庙观旁的参天古树,又有丰富多彩的原始次生林群落和壮美秀丽的大面积人工纯林。景区仅木本植物即达110余科,730余种,保存了大量的白垩纪甚至更早的孑遗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如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连香树、青城榆、青城石砾等。

历史沿革

青城山

文化背景

青城山是中原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正一派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全山的道教宫观以青城山常道观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历史变迁

东汉时期,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

晋代时期,山中道教渐盛,极盛时有道观70余处,胜景108处。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正一派的正一教派。

唐末时期,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时期,青城山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现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民国时期,青城山仍隶属灌县古城管辖。1937年,四川省政府成立"成灌嘉峨风景区管理处",但一年后又撤销。1940年,四川省政府将都江堰市列入川西风景区,但没有专门管理青城山的机构。1976年,青城山管理所成立。1984年,青城山管理所改为青城山管理处,1990年成立青城山管理局,2007年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合并成立了“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都江堰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进水口。

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公园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发射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镇堤之上。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实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公园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沱江内江市,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历史变迁

公元前141年,西汉蜀郡文翁开通蒲阳河,从内江市宝瓶口以下1080米处取水。东汉时又新开江安河沱江取水,1958年改在内江走马河口处并列取水,从此内江宝瓶口以下形成四大引水干渠。后开的蒲阳河、江安河均未穿成都市而过。

东汉时,设置都水掾,国家直接参与都江堰管理。东汉末年,诸葛亮入川后,对都江堰的管理十分重视,不仅派1200壮丁护堰,还专门成立了管理机构,设堰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专业管理。《水经注·江水》载,“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唐朝开国初年,飞沙堰建成,都江堰主体工程格局自此形成。公元875年,西川节度使高骈把城南的郫江 (府河) 改道绕成都城北城东至合江亭处,与南河汇合,形成今日“二江抱城”之格局。

元代四川行政长官吉当普于1335年全面实施硬材料 (浆砌大块石铸铁) 改建渠首工程。清光绪四年 (1878年) 四川总督丁宝桢采用浆砌条石改建渠首工程。直到1933年被特大洪水冲毁,1935年重建时在鱼嘴周边加设“木羊圈”和竹笼砌成副鱼嘴。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先后兴建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总干渠及配套渠系。1978年12月,四川省都江堰市管理局正式成立。1999年,成立都江堰市古堰景区管理局,2007年与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了“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是在我国道教名山—青城山及川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础上组成的。1982年国务院确定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6年四川省建委主持召开会议,评审了由成都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并对风景区范围及规划依据等提出修改意见,景区开始进行整体打造。

2007年,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合并成立了“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2010年6月,设置“都江堰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4月,将“都江堰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简称“市青—都局”),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牌子,负责运营管理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景区虽然整体管理,但是单独收费,相对独立。

景区布局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由前山和后山两个部分组成,前山道教建筑比较集中,后山以清幽山谷和溪水为主。

前山主要景点有建福宫上清宫、老君阁、朝阳洞、天然图画等。建福宫坐落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前山山门左侧。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的半坡上,上清宫后为老霄顶,老君阁便位于青城第一峰老霄顶绝顶,以徐悲鸿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建造,可以俯瞰青城山全景。朝阳洞则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青城山常道观位于老君阁南部,在青城山腰第三混元顶崖间,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然图画在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

后山以清幽山谷和溪水为主,主要景点有泰安古镇泰安寺、五龙沟、翠映湖、白云古寨等。泰安古镇位于青城山后山景区售票处北部,内有泰安寺,泰安古镇西部为五龙沟,五龙沟中有一景名为三潭雾泉。五龙沟北部为飞泉沟,飞泉沟西部毗邻金骊索道,通往来风亭,飞泉沟东北部为翠映湖,翠映湖北部为白云古寨。

都江堰

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市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中心城区约50千米,在青城山风景区东北方向20千米。

景区依托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此外,都江堰水利工程一带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杜宇的望帝祠,伏龙观位于都江堰景区的离堆公园内,安澜索桥又名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

主要景点

青城山前山景区

建福宫

建福宫坐落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前山山门左侧。宫观始建于晋代,原址在青城天国山中,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迁于今址。它后有丹岩翠林掩覆,前有亭楼映衬,建筑中轴线与进山公路约成45度交角。游人沿着苍楠翠覆的石级梯道,转折入宫,外山门有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手书楹联。内山门门额“建福宫”三字系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清代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写。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老子五千言》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上清宫居住了四年之久,而在此诞生的作品,也被世人刻画在石头上,保留至今。

老君阁

老君阁又名高台山彭祖峰,在青城山的绝顶,此处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阁高33米,共有九层,每层八个角,象征着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阁内中空,庄严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像高7.3米,连座台高10.37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汉白玉依势而建,曲折迁回盘旋而上至阁顶。

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混元顶北岩间,传为宁封真君栖真之所。《舆地纪胜》:"宁先生洞在龙宫山后石室中。昔先生居此洞,黄帝诣而师之。"又云:"龙宫在上清 宫西南,崖穴可容千人。"王文才《青城山志》:"唯大朝阳洞方足当之。" 朝阳洞为大小二洞,相距五米,大者洞深24.2米,宽32.13米,高4.36米。小者洞深5.3米,宽11米,高3.2米,内有黄云鸽等名人题记。

天师洞

天师洞是四川省著名宫观,全国道教重点宫观,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在地,又称古常道观,在青城山腰第三混元顶崖间。初名延庆观,隋大业年间(605年~618年)始建,唐改称常道观。宋改名昭庆观,或称黄帝祠。观后天师洞传为张道陵修炼处。唐孙思邈杜光庭相继来修道。现存建筑清康熙年间由住持陈清觉主持重建,1920年至1939年经彭椿仙改建而成。主要建筑有山门、青龙殿、白虎殿、三清大殿、古贡帝祠、三皇殿、天师洞府等,是青城山最大宫观。三清殿为主殿,一楼一底,楼上为无极殿,楼下殿内有须弥座彩塑三清造像,殿正中悬挂康熙帝手书“丹台碧洞”匾额。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刻造像各一尊,通高90厘米,天宝开元十一年(723年)刻。神座前立有“唐朝开元神武皇帝揽书”碑,碑本四面刻文,正面刻“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手诏”,碑阴刻益州长史张敬忠的上表,该碑记载了唐代佛、道之争:开元初飞赴寺僧夺常道观为寺,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内有一棵千年银杏,传为东汉张道陵植。青城山常道观同有石刻张天师像及清代续塑的30代天师张继先像,观周围有降魔石、掷笔槽等遗迹。大殿和唐碑1980年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年间。因此处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之间,如置身画中,故得名“天然画卷”。亭阁后是常有丹鹤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月城湖

月城湖位于天然图画东部,上方是青城前山旅游索道的下站,坐落在丈人峰和青龙岗之间,丈人峰下的鬼城山,又名月城山,湖因山得名。源出老霄顶的清溪。1985年新筑拦水坝,宽20余米,高10余米,形成水面约三万平方米的山间小湖。它旁边的月城山,传为远古岷山真人鬼谷隐居处。鬼谷又名容成公,传为黄帝之师,蜀中八仙之首。五代十国后蜀时,仙人刘海蟾亦在此修炼。另一旁的青龙岗,俗称青龙嘴,翠峰环合,伸入湖中。湖周青山环卫,渡船游弋,堤上长廊,名为"映月廊"。有联云:"松声竹韵吟仙境,山色湖光映月城。"

青城山后山景区

泰安古镇

泰安古镇环抱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后山之中,街道为古老的木结构古式建筑,是青城后山的第一景点。镇由深山古刹泰安寺得名,现为青城后山管理处驻地,沿途可观赏味江河谷风光。两岸多为丹岩断壁,斜向东倾。丹岩断壁下,为味江谷地,巨石上下散布,间有青堂瓦舍和成片的棕林竹林,江流落差较大,水激江奔。泰安古镇自古以来便是扼成都平原西入清平大小金川之战的必经驿道上之重镇,古称“花坪老泽路”,唐时为味江寨,清时始依场后的古泰安寺易名为泰安场,是成都茂汶、金川物资交流的中转重镇。古时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现是一个食宿、休闲、娱乐的集散地。

泰安寺

泰安寺处于长平之麓,味江之滨,前有宝唐、天仓,后枕熊耳、灵关。据记载,泰安故寺建于唐,故有“楼阁壮丽,甲于青城”的美称,泰安古寺于1986年对外开放,赵补初居士手书“泰安古寺”为寺门。

五龙沟

五龙沟古称蛮河,在泰安古镇西部,全长8千米,因传说古时有五条神龙,隐于沟中而得名。五龙沟口江边有亭,名"蜀"。传说古杜宇杜宇征獠过味江,倾土人所献洪洞醪糟于江中,与三军将士共饮而得名。五龙桥横跨味江,半截为铁索铺板,半截为条石券拱。过味江桥,跨路一牌楼,匾额上草书"五龙沟"。有联云:"铁索横空,四围黛色浓千岭;雾泉何处,一路江声问五龙。"登石级沿沟而上可见三潭雾泉,当地俗称的“金娃娃沱”。三潭是溪流入岩形成上中下三级幽潭,泉水倾泻而下,泉水落入谷底激荡起水雾。

龙隐峡栈道

金娃娃沱上行便是龙隐峡,两山对峙,相距咫尺,下面涧深水急。深涧上是龙隐峡栈道,栈道以沟底巨石为立柱。横梁以滚木相连,上铺木板,栈道有的地方也以水泥塑成原木模样。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鱼嘴

鱼嘴又称鱼嘴分水堤,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沱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涪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市,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

飞沙堰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功能。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飞沙堰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市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其形似瓶口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宝瓶口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县十景”之一。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杜宇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与伏龙观融为一体,由左中右三部分20个小园和竹林楠木林组成。园内林木苍翠,亭榭棋布。离堆公园,宋代叫杜甫公园魏了翁有《永康军花洲记》详记其事其景。《灌志初稿》注其名曰:"宝瓶口外,浪花如雪,银山倒卷者则为花洲。"清代叫桑园。离堆公园大门两边门柱上,刻着邓锡侯撰、秘书李铁樵书的一幅对联:“完大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

离堆公园堰功道雕塑,丁宝桢强望泰、阿尔泰、施千祥、卢翊吉当普、赵不百、刘熙古章仇兼琼高士廉、诸葛亮、文翁等历史人物对都江堰的水利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堰功道两旁由东向西依次将这些人物的雕塑再现于景观中,造像底座刻有铭文,简介这些伟人的生平事迹。

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朝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南桥

南桥横跨城南宝瓶口下内江市咽喉之上,与伏龙观遥相对应。南桥,宋以前无考,元为凌云桥,凌虚桥,明隆庆间改绳桥,清为普济桥,后为南桥。

南桥屡经兴废,现存南桥是1979年改建的,桥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宽阔,长54米,宽12米,采用传统的楼阁式民族建筑形式。楼分三层,各层楼顶上,民间彩塑《海瑞》《水漫金山》《李冰斗犀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包公审案》栩栩如生,各具情态。桥上长廊,又置名人书画诗词楹联于其上。

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建于宋代以前,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该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其他看点

道解都江堰遗址剧场

《道解都江堰》以"水"文化和"道"文化为主题,利用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废弃水坝建成了中国首座遗址剧场,以山水风景为演出背景,在《疯狂年代》《寻找本源》《天人合一》《天府家园》《千年感恩》五幕演出中,500多名演艺人员对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造福千秋万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洪汛涛艺术解读。

卧铁

卧铁是埋在内江市“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现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

中原地区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以下简称“熊猫乐园”),位于都江堰市青城山下石桥村,占地约760亩,项目建筑面积约12400平方米,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主要由大熊猫疾病防控研究区、救护隔离检疫区、康复训练区、公众教育区、办公后勤区和自然景观区等7个功能区组成,修建有监护兽舍、大熊猫疾病防控研究中心、兽医院、办公楼、科研教育中心、大熊猫食品制作及竹子堆放用房、30套大熊猫兽舍、饲养管理用房等主要建筑,能满足40只大熊猫的救护、疗养、饲养管理需要,是国内首个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研究的专门机构和科普教育基地。截止2018年入驻大熊猫数量达30只、红熊猫4只,举办过2014年1月大熊猫“云子”从美国回家欢迎活动、2月大熊猫“星徽”“好好”赴比利时欢送活动、5月大熊猫“中国五福娃”“凤仪”赴马来西亚启程仪式等具有重大政治影响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

文化活动

都江堰青城山登山旅游节

2023年1月15日,以“迎新登高促健康·踔厉奋发向未来”为主题的首届都江堰青城山登山旅游节暨2023青城山登山赛拉开大幕,此次登山赛分为迎新乐市跑组和登山体验组,参赛选手3000余名,其中迎新乐跑组有选手2000多名,来自全市各行各业,有环卫工人、劳模、工匠、医护人员、教师、学生、青年创业者等。

都江堰放水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据史料记载,官方的祭祀活动正式颁定,是在宋开宝七年(929年),初定为每年祭祀一次,后改为每年春秋祭祀两次。早期的祭祀还有血祭遗风,现代代之以“清明节放水节”庆典活动,这一天在担任主祭官的当地政要主持下,堰工砍开竹索、拉倒马槎、开堰放水。2006年都江堰放水节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王庙庙会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农历6月26日都江堰景区会举办二王庙庙会,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两日后为李冰生日,受到都江堰恩泽的人们来到二王庙焚香祭祀,怀念都江堰的缔造人李冰父子,由道庙主持举行的“川主二郎神”祭典大会,摆设道场三天。今二王庙庙会,不仅增添了歌舞表演川剧表演等内容,还有川剧变脸等活动展示。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6年,青城山管理所成立。1982年,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4年,青城山管理所改为青城山管理处。

1986年9月至1987年4月,青城山后山景区开发了五龙沟、飞泉沟、圣母洞等景点。1988年青城山后山景区开发了两沟之间最高的景点白云群洞,1989年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纪念馆”,并打通了前山祖师殿到后山八卦台400千米的游山石级道,1991年建成了占地7333平方米的翠映湖。

1992年至1993年青城山后山景区开放了被誉为“川西第一洞”的“三龙水晶溶洞”和神仙洞景点,并建成了后山旅游索道、青城娱乐中心、味江冲浪、旅游小火车等娱乐设施。白云群洞改建成了“白云万佛洞”,建成了白云寺。

1994年,青城山管理处在前山第一峰上修建了老君阁,而后几年内又新建了金鞭岩三险通道、前后山水泥旅游交通路、前山旅游索道、单轨交通游览车等交通设施,在原有崩毁水坝的基础上重修水坝,形成月城湖。

1999年9月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1999年搬迁景区内828户住户和单位,拆除与景观不协调建筑物14.2万平方米,拆除了与景观不协调的观光游览索道,高空观览车、滑道及占地近30亩的游乐设施,关闭了景区内的宾馆。2001年都江堰景区又对紧邻遗产地的街区进行整治,拆除建筑物3万多平方米,搬迁商家、住户380户。

2005年,青城山景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和风貌改造。对青城前后山景区(泰安古镇)沿线、S106线和青城人家、青城民居集中居住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改造。2006年,青城山景区修建了大型生态停车场,完成景区内停车场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开通了公交101、102线路。在景区设立中英文旅游专用交通标识,安装LED大屏,在主要点位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增设中、英、日、韩、德语对照的标志标牌,增设部分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盲道、轮椅、拐杖、童车等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建成电子商务平台,电子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和光纤骨干网络。

2007年,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合并,成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同年青城山景区开展青城后山违建集中整治行动,拆除违建33处,面积达19000平方米。

2009年都江堰市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开工建设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游客接待中心、遗产博物馆等项目,加快建设泰逸五星级酒店等项目。

2019年,都江堰市引入OSM现场管理体系,在景区推进厕所革命,并且对票务系统升级改造,提升景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

保护

1950年9月8日,成立灌县名胜区保护管理委员会。1951年1月9日,成立灌县古代文物名胜古迹保护管理委员会青城山分会,对青城山保护范围进行了划分。

1979年3月,灌县革命委员会就发布《保护青城山风景区林木》的公告,开展青城山生态环境保护。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青城山青城山常道观大殿及唐碑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青城山天师洞大殿及唐碑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月,青城后山列入大熊猫重点保护区。

1984年,都江堰景区将城隍庙纳入公园范围,1992年对原城隍庙建筑重新修缮,重新恢复了原城隍庙风貌。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给青城山-都江堰市景区造成了巨大损失,震后景区及时开展了二王庙、伏龙观、天师洞等重点文物修复和景区基础设施抢修,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于2008年9月29日恢复开放。

2009年都江堰市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实施了世界遗产抢救与保护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重建项目,完成了奎光塔、伏龙观、黄帝祠维修。

2013年至2019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制定名木古树保护的措施,完成全景区名木古树GPS定位,实现名木古树分布图测绘学,完成全景区名木古树普查,对景区1000余株名木古树生长态势实施监控及建档管理。

相关人物

张道陵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生于公元34年,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因为他创立了道教,道教徒尊称为张道陵,又尊称为张天师。公元156年修道成仙于青城山,活了一百二十二岁。据说他是汉留侯张良的八世孙,从小研读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天文、地理等。于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由黄河边上来到四川大邑的鹤鸣山,开始创教活动。随后来到青城山改造早期的“五斗米道”,降妖除魔,在青城山正式创立了道教。青城山常道观后有一崖洞,叫天师洞,就是张道陵当年修道炼丹的地方。道教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的教义理论的核心是对“道”的信仰。

孙思邈

孙思邈,(581年—682年),陕西耀县孙家人,隋、唐两代大名鼎鼎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文史学家。20岁时就精通诸子百家,善言老庄,又好释典,精通阴阳,文史、医学全面发展。据传后来他辗转徒步到了青城山,一边著书立说,一边采药。

在《益寿文摘》2006年5月16日刊登的“一代药王孙思邈”一文中得到证实。文中说:“孙思邈翻越秦岭,继又去灌县古城峨眉山采药”并说:“不久又回到原籍”。但据青城山、药王山老道士和民间传说,孙思邈确在青城山长住,直到仙逝,并说“孙思邈在青城山天真观著完《千金翼方》三十余卷后不久仙逝,享年102岁。全民痛苦流涕,悲伤至极,上万人涌上太清宫祭奠。”(据青城山常道观老道长江至霖大师口述)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单名爰,字季爰,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县人,被誉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先生曾先后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在青城期间,正是他年富力强、精力最旺、笔墨最勤、创作最丰的阶段。他还以青城为基地,南游峨眉,北游剑门。据人统计,张大千在住居青城的期间,作画不下千幅,作诗亦颇多,还自刻了“青城客”“上清寄居”二方图章。

徐悲鸿

徐悲鸿(1985-1953),江苏宜兴人,当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五四”以来中国新美术的奠基者之一。逝世前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3年7月,徐悲鸿先生带领中国美术学院同仁到青城山写生。徐先生独居天师洞“小住为佳”客房,画室分别设在西客堂前的朝晖楼和“别一洞天”大客厅,悲鸿先生在这里先后画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且将《国殇》及《山鬼》两幅画成大幅国画。徐悲鸿先生还喜欢去庙后的朝阳洞、上清宫写生,离开青城山时,徐悲鸿先生画了七幅画,分送七位道士,并提名留念。

李冰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率众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现在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农历6月26日景区还会举办二王庙庙会,怀念都江堰的缔造人李冰父子。

文翁

文翁(前187-前110年) , 庐江舒人(今安徽舒城县),西汉循吏。刘启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民爱戴。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相关文化

青城山道教文化

相传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建福宫)纪念。迄今山中还保存有“访宁桥”、“轩皇台”、“黄帝祠”等述其传说的旧迹。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因得神仙马鸣生传授《太清神丹经》,而仙道修成。

张道陵(张道陵)是真正奠定青城山道教名山地位的人。东汉顺帝初年,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正一派、正一道),置二十四治。鹤鸣山与青城山毗邻,张陵最早从鹤鸣山至青城山设坛传道,建立了青城治 ( 一说为张陵之孙张鲁所立 ) 。自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以来,山中仙迹不绝。三国时李阿居青城山修道,辟谷养生,号称“八百岁公”。魏晋时期,青城山有著名道士范长生,是当时天师道首领。成汉政权灭亡后,青城山道教一度沉寂。

都江堰水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都江堰水文化,“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原则,是治理都江堰工程的准则,人们称之为“八字格言”。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经,是人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和行为准则,“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治水三字经是千余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经验的概括。

诗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是大家熟知的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市,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受安史之乱的影响,杜甫在759-762年间曾在成都居住,并因此与青城山结缘,并在此写下了《丈人山》《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等诗。

《丈人山》

——杜甫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杜甫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赵抃(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司空图,州西安(今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赵从赵祯皇祐二年(1050年)到赵顼熙宁五年(1072年)的二十多年间,赵抃多次入川治蜀,曾写下《青城山》《游青城山》等诗。

《谒青城山》

——赵抃

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

观宿有诗招主簿,庐空无分见先生。

墙留古画仙姿活,石载奇文俗眼惊。

却念吾乡山亦好,十年辜负烂柯行。

《游青城山

——赵抃

山到青城险复奇,地平孤起压坤维。

直通一径上,俯觉千山迤逦卑。

为访隐贤题古壁,因观幽境过荒祠。

白云深处逢岩老,醉酌松醪满鬓丝。

杨慎,四川新都人,生于朱祐樘弘治元年(1488年),字用修,号升庵,湖广提学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曾在都江堰写下了《游疏江亭观修都江堰》。

《游疏江亭观修都江堰》

——杨慎

疏江亭上眺芳春,千古离堆迹未陈;

矗矗楼台笼蜃气,畇原隰接龙鳞。

井居需养非秦政,则堰淘滩是禹神;

为喜灌坛河润远,恩波德水又重新。

绘画

1944年6月,张大千在重庆举办的临摹敦煌壁画展览结束后,他回到青城山,仍居上清宫。在青城山他作了《青城山十景》。十景为:《朝阳洞》、《上清宫》、《青城第一峰》、《迎仙桥》、《高简槽》、《降魔石》、《丈人峰》、《大岩窝》、《望坡岩》、《观日亭》。还作了《青城远眺峨眉图》、《青城天师栗》、《红叶小鸟图》等佳作。张大千自1938年开始曾先后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据人统计,张大千在住居青城的期间,作画不下千幅,作诗亦颇多。

影视作品

86版《孙悟空之真假美猴王》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的道场灵台方寸山以及剧中五庄观都是取景于的青城山。 青城山的部分景色被直接运用在《功夫熊猫3》的“熊猫村”设计之中。

87版《红楼梦》中贾雨村巧遇冷子兴一起喝酒的场景是在青城山上一座茅亭里拍摄的,张道士与贾府众人“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的外景在是在景区内的二王庙拍摄的。

吴孟达于谦游本昌刘芸边辉王宁等领衔主演的喜剧片《大片》,于2013年6月在全国公映。该片是首部全程在都江堰取景拍摄的电影作品。此外,《不离不弃》《搞怪奇妙夜》等喜剧电影在都江堰取景拍摄。

由美国凯拉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凯特·珀汉担任导演、编剧,美国童星Kayla Bohan领衔主演,中国演员吕丽萍以及好莱坞明星Kyle Devero,Isabel Zhong等加盟的家庭电影《凯拉》2022年在都江堰市景区、青城小学等点位取景拍摄。

2023年月10日,由来牧宽导演执导,任素汐刘敏涛主演的《回廊亭》公映,深藏在青城山上的坐忘森林酒店就是该片的取景地。

重要事件

重大事件

2006年青城山、赵公山等约195平方公里面积列入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2007年,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合并,成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0级特大地震,给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造成了巨大损失。都江堰景区内的祭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损毁。青城山新山门严重毁损,伏龙观城隍庙、十殿、建福官、天师洞、上清宫、老君阁、都江堰博物馆、陈列馆等多处古建筑严重受损。

2015年9月,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牵头与九寨沟县景区、黄龙景区、阿坝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国精品旅游景区(营销)联盟”。

2021年1月1日,青城山上清宫10千瓦供电线路突发故障,导致游客滞留123人,青城山景区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刻联系专业人员开展游客疏导转运下山工作,并及时通知消防应急救援大队青城山中队、成都森林消防应急救援大队青城山靠前分队出警增援,当晚20:00,全部游客安全疏散安置完毕。

2024年5月4日,游客吐槽在都江堰青城山花120元烧的香,刚烧一点就被工作人员拔走。5月5日,都江堰市民族宗教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事会反馈给道教协会去调查处理,这种行为不允许。

景区荣誉

2000年,都江堰与青城山联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住建部授予“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优秀标志奖”;同年被住建部公布为“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单位”;同年8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建设部评为ISO14000国家示范景区。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2007年3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被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电子学会授予“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示范基地”。

2012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评为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同年被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授予“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并先后获得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智慧旅游最佳示范景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培育试点单位等荣誉。

2018年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举行的第69届国际灌溉排水执行委员会议及国际会议上,都江堰市水利工程成功通过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1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参考资料

天下之“道”·第3期|“青城不倒,青山常青”的四川青城山.生态中国网.2023-06-02

四川文旅.四川省文旅厅.2023-06-09

都江堰自然地理.中国·都江堰.2023-06-05

故宫博物院等66家景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政府网.2023-04-28

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 都江堰.中国政府网.2023-06-09

青城山-都江堰(Qingcheng Mount and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青藏高原科学考察.2023-06-19

重磅|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公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7

青城山门票价格和开放时间.青城山门户演示网.2023-06-19

青城山-都江堰申遗成功20周年看变化:在保护与传承中砥砺前行!.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7

2021年都江堰市概况.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3-06-16

概况详情.都江堰旅游门户网.2023-06-02

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两大5A景区拟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旅厅.2023-04-28

青城山名称由来.青城山门户演示网站.2023-06-05

青城山的由来.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3-06-05

都江堰.南通理工学院图书馆.2023-06-05

百年百档丨青城山—都江堰,成都文化旅游冠冕上的明珠 .微信公众平台.2023-06-28

青城山旅游报价.青城山门户演示网站.2023-06-02

概况详情.都江堰旅游门户网.2023-06-05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06-16

都江堰的地势.成都旅行社.2023-06-16

青城山历史背景.青城山门户演示网站.2023-06-05

雪岭银山开画卷,江声月色满楼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七十年巨变.政协都江堰市委员会.2023-04-29

生态水利都江堰 润泽天府两千年.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6-15

天下之“道”·第3期|“青城不倒,青山常青”的四川青城山.生态中国网.2023-06-07

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 都江堰.中国政府网.2023-06-07

四川青城山.中国网.2023-06-07

跟着这份攻略走,随时嗨耍青城山~ .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7

谁才是避暑地“王者”?!实测都江堰4大景区、39个点位,最低温居然只有13.5℃?.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7

不负春光!最全『青城后山春游攻略』快收藏,人少景美,天然氧吧,带你尽享此间幽然~ .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7

旅游频道 > 中华旅游目的地精选-青城山 > 青城山首页 > 正文.央视网.2023-06-07

不用远行!这2个清凉无限的夏日好去处,20°C山水自带空调模式!.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7

概况详情.都江堰旅游门户网.2023-06-07

1.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文明网.2023-07-01

娱在都江堰.都江堰旅游门户网.2023-06-08

新闻详情.都江堰旅游门户网.2023-06-08

都江堰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8

首届都江堰青城山登山旅游节暨2023青城山登山赛在青城山举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3-06-08

踏雪登高迎新春 都江堰市开启文旅活动连台好戏.云南网.2023-06-08

概况详情.都江堰旅游门户网.2023-06-08

世界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典范——都江堰.胶东在线.2023-06-07

都江堰:景城一体 共建共享.四川省文旅厅.2023-04-28

张道陵创教青城山.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3-06-08

药王孙思邈在青城山.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3-06-08

张大千与青城山之恋.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3-06-08

徐悲鸿写生青城山.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3-06-08

概况详情.都江堰旅游门户网.2023-06-08

青城山道教文化.青城山门户演示网站.2023-06-08

诗圣杜甫笔下的青城山.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8

【青城诗词】一琴一鹤随入蜀,青城仙山不忍离.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8

沉醉在都江堰撩人的春色里,细数那些诗情画意~.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9

明朝文学家杨慎留诗合州.重庆政协.2023-06-08

经典!86版《西游记》取景地,四川有这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官方账号.2023-04-28

《功夫熊猫3》取景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打造新看点.中国网·东海资讯.2023-04-28

《回廊亭》你看了吗?又一部在都江堰取景的电影上映啦!一起来重温这些年在都江堰取景的影视作品~.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8

滞留青城山123名游客已全部疏散完毕.四川省文旅厅.2023-04-28

游客花120元上香刚烧一点就被拔走.新闻夜航.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