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苦味叶下珠

苦味叶下珠

苦味叶下珠(学名:Phyllanthus amarus Schumach. & Thonn.)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茎直立,株高50-120厘米不等,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茎类圆柱形,有分枝灰绿色,直径一般0.3-0.5厘米,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片长椭圆形。花小,5瓣,淡绿色,柱头周围有黄色花粉,腋生于叶下,蒴果无柄,扁球形,种子细小,橘瓣状,黄棕色,千粒重0.1克。全草气微,味苦。全草可以入药,有利水通淋、苦补健胃、收敛止痢、清热解毒、杀虫脒止痒、止咳平喘、祛痰通经、催乳、清肝明目的功能。主治肾炎、结石、性病、黄疸、发热、肿痛、毒蛇咬伤、咳嗽、肝炎、眼炎、癣等。苦味叶下珠还有其他常用名,如小返魂、霸贝菜、珠子草、gale of the wind、carry me seed、seed on the leaf、pick-a-back、Bhuiavla(印地语)、Bhuiamla(孟加拉语)、stonebreaker、dukung anak(马来语)。性味味微苦甘,性凉,无毒,内服清热解毒散气去积;外用消毒退肿。入脾肺经。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数寸至尺许。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叶互生,作复瓦状排列,形成二行,很似羽状复叶,叶片矩圆形,长二、三分,全绿,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几无叶柄。夏秋沿茎叶下面开白色小花,无花梗。花后结扁圆形小果,形如小珠,排列于假复叶下面。

生长环境

苦味叶下珠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生于山野埔园田坎路旁。

野生于村寨边、旷地、田边、溪边草丛中。苦味叶下珠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中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长,在500-1000米海拔上生长比较好,西双版纳春、夏、秋三季都有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土壤深厚、肥沃、含腐植质多,熟化程度高,砂性大的土壤较好;低洼积水,粘比例较多的生土地方生长不好。

主要价值

主治

赤白痢疾,暑热痢疾,伤暑发热,目赤肿痛,小儿疳积夜盲;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小儿暑。

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别名叶下珠珠子草、夜合草、阴阳草、油柑草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Phyllanthus urinaria L。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印度越南、美洲和中原地区长江以南等地均有分布。

叶下珠产地加工方法不同与疗效有直接关系。

叶下珠主要化学成分:没食子酸甲氧基花酸、卵谷葘醇、琥珀酸胡萝卜苷、山茶素、阿魏酸木脂素、皮素、短叶苏木酸、柯里拉京、黄酮、去氢诃子次酸、糅质、生物碱、芦丁、糅料云实素、短叶苏木酸乙酯、短叶苏木酸甲酯、老鹳草素、短叶苏木酚酸和去氢诃子次酸三甲等。其中没食子酸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

经动物实验证明,叶下珠片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保护肝细胞及提高细胞免疫力功能作用。

叶下珠体外抗HBV的作用:在比较筛选不同植物抗HBV活性发现,叶下珠抗HBV表现最优秀。

叶下珠体外抗HBV-脱氧核糖核酸的作用:试验证实了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抑制HBV-DNA和DNA聚合酶活性,能够抑制2.2.15细胞株HBSAG和HBEAG的表达,其抑制活性呈剂量依赖关系。

叶下珠片对动物保肝的对用:动物实验分别研究了叶下珠片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四氧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叶下珠高低剂量组皆对化学药物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叶下珠片对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动物试验分别研究了叶下珠片对E-花结的形成影响和动物免疫器官胸腺增重。两项试验结果表明叶下珠对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提高了肌体抗病毒的能力。

【别名】珍珠草、叶下珍珠、叶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珍珠草

【来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全草,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二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

【备注】

(1)治疗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一两同用。在治疗夜盲症时,可用鲜草一两至二两,加鸭肝二、三个同炖汤,熟后,吃鸭肝及汤。

摘录

原料名称:叶下珠

别名1: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

特点:叶下珠,潮汕地区别名珠仔草、五时合含羞草、五时合、龙珠草、企枝叶下珠、小里草、油甘草、田合、夜合草、田青仔、叶后珠。外地别名称为珍珠草、十字珍珠、日开夜合、夜合草、珍珠草、阴阳草、老鸦珠、一叶萩。本品为大戟科草本。分布于云南省四川省湖南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等地,夏秋季采集。

叶下珠叶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内服清热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消肿。主治赤白痢疾、暑热腹泻肠炎腹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夜盲急性结膜炎犬口炎、头疮、风火赤眼、单纯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小儿暑疖等。

1、治赤白痢疾:叶下珠30-60克,水煎加红糖服冲蜜服。或加红猪母菜30克煎服;或叶下珠20克,老鹳草20克,水煎,加红糖服。

2、治细菌性痢疾膀胱炎:鲜叶下珠30克,湘蕾金银花叶20克,红糖20克煎服。或叶下珠适量洗净,加冷开水适量,绞汁加红糖,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3-5天。

3、治伤暑发热:叶下珠30克,水煎加蜜服。

4、治目赤肿痛、夜盲眼花眼朦:叶下珠30-60克,炖猪肝鸭肝120克,饮汤食肝。

5、治肾盂肾炎急性期或慢性急发:鲜叶下珠4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车前2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2-5天。

6、治小儿疳积:鲜叶下珠根、鲜老鼠耳根各15克,炖服。或叶下珠煮猪肝或鸡肝食。

7、治小儿疳积引起的结膜炎、夜盲:叶下珠15克,猪肝50克,蒸熟饮汤食肝。

8、治小儿疳积、久热不退:鲜叶下珠40克,猪肝或瘦猪肉,加水蒸煮,饮汤食肝。

9、治单纯性消化不良:叶下珠15克,水煎服。

10、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叶下珠、六月雪、茵陈蒿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1、治竹叶青属咬伤:鲜叶下珠洗净,绞汁,用米酒适量或米汤冲服,渣贴患处。

12、治指头蛇疮、飞蛇卵:叶下珠捶雄黄末贴之。

13、治小儿头面暑疖:叶下珠捶汁,调雄黄末抹患处。

本品内服常用量生品30-90克,干品15-30克,外用适量。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把选好的种子按4厘米×5厘米株行距点播于备好的地上,2~7月播种较好,播后浇水,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每穴播4—5粒种子,深1厘米左右,约7天出苗,按15千克/公顷播种量,撒播于备好的地上。

无性繁殖

在备好的地上,按4厘米×5厘米株行距插,3个节为一段,5—7月扦插,7天开始长根发芽,插后浇水,常保持土壤湿润。

栽培技术

移栽

在备好的地上,按4厘米×5厘米移栽培育的壮苗,移栽时期5~7月,栽后浇水,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每穴栽2-3苗,深4—5厘米,7天恢复、成活率98%。

田间管理

(1)浇水与松土除草:定苗、追肥后在严重干旱时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松土除草,保持土表疏松无禾本科杂草

(2)追肥:定苗后用1%尿素液喷洒叶面,用量少,次数多,一个月2次,总量不超过200千克/公顷,定苗后,在两行中间开沟埋施硫酸钾高效复合肥约1000千克/公顷,栽后20天开始喷硫酸钾或0.5%磷酸氢二钾约900千克/公顷.隔15天1次。

(3)栽种后20天,当苗长到15厘米高时,用7.5千克/公顷喷硫磺粉,喷粉时间应选在风力不超过2级时为宜,晚上10点钟至翌晨8点钟,气流平稳,叶面有露水最适宜喷硫磺粉,硫磺粉用来防治苦味叶下珠白粉病的发生。

5收获与加工

每年10—12月,选晴天,连根拔出,洗净泥土,稍晾晒,趁鲜切成1—2厘米长,晒干或烘干,备用,市场上以绿色为佳。

整地与施肥

土层深厚、肥沃、向阳、腐植质含量高的砂性地块,施腐熟牛羊猪粪50000千克/公顷,深翻30厘米,随深翻撒施磷酸氢二铵尿素各500千克/公顷,做1—3米宽平,畦内整平,耕细,多耕让土壤充分熟化。

分布范围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野生于村寨边、旷地、田边、溪边草丛中。

病虫防治

白粉病:栽种后20天,当苗长到15厘米高时,用7.5千克/公顷喷硫磺粉,

茎腐病:茎杆基部呈黑褐色,叶片失録、变黄。可用百菌清多菌灵隔7-10天交替喷药防治。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02

《云南民族医药趣谈》.读秀.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