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tonsillitis),是一种常见的咽部感染性疾病,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及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又称为链球菌性咽峡炎,定义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其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包括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其主要的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喉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急性扁桃体炎可通过口服解热镇痛药等一般疗法,或应用抗生素、局部治疗、使用中医中药、手术等方式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定义为扁桃体的持续感染性炎症,常发生在大龄儿童和年轻人,多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发作时咽痛明显,发作间隙期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失治误治,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成为病灶,引起局部或全身多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如中耳炎、咽炎、咽喉脓肿等,全身并发症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慢性扁桃体炎可通过免疫治疗、脱敏治疗,或应用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或扁桃体切除手术治疗。
在中国一份10506例的急性发热调查中,呼吸道疾病占9129例次,占被调查患者的86.89%,其中病因诊断中“扁桃体炎”位列第5,是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咽喉炎后的主要呼吸道疾病。扁桃体手术是急性扁桃体炎及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式之一。
命名
扁桃体的命名是来自蔷薇科的一种植物叫巴旦杏,也就是扁桃。因为扁桃体的形状很象扁桃,所以叫做扁桃体。扁桃体又叫“腭扁桃”“扁桃腺”。扁桃体的急性或持续感染性炎症称为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
中医称扁桃体为“乳蛾”。乳蛾之名,因喉核肿胀,形如乳头,状如蚕蛾而得,又名喉蛾,将发病较急的,称为急蛾、急乳蛾、娥风、飞蛾;将肿于一边的,称为单蛾、单风;将肿于双边的,称为双蛾、双蛾风。
分型及病理
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咽部感染性疾病,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及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其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包括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acute catarrhal tonsillitis),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变较轻,炎症局限于黏膜表面,表现为扁桃体表面黏膜充血,无明显渗出物,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acute folicular tonsillitis),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淋巴滤泡,引起充血、肿胀甚至化脓性炎症。在隐窝口之间的黏膜下,可呈现黄白色斑点。
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acute lacunar tonsillitis),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有渗出物,后者由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组成,并从隐窝口排出。有时隐窝口渗出物互相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拭去。
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分为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
增生型
多见于儿童,由于反复炎症刺激,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增多,结缔组织增生,整个扁桃体肥大、突出于腭弓之外,隐窝口宽大、可见有分泌物堆积或有脓点。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淋巴组织增生,生发中心扩大,丝状核分裂明显,吞噬活跃。
纤维型
多见于成年人,扁桃体淋巴组织和滤泡变性萎缩,间质内纤维痕组织增生,整个扁桃体小而坚韧,常与腭弓及周围组织粘连,隐窝口阻塞。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受凉或潮湿、身体衰弱、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生活和劳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伴发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肌炎、肾炎、长期低烧等,又称为“病灶扁桃体”,“病灶扁桃体”多为该型。
隐窝型
扁桃体隐窝深处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胞、细菌、淋巴细胞及白细胞聚集而形成脓栓或隐窝口受阻于瘢痕粘连,内容物不能排出,以致隐窝明显扩大,成为感染灶。该型病变严重,易产生并发症。
病因
急性扁桃体炎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少数病例可由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此外,腺病毒科、鼻病毒、或单纯性疱疹疤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不少见。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某些病原体会滞留在正常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在机体防御能力正常时并不致病。然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可大量繁殖,毒素破坏隐窝上皮,细菌侵入扁桃体实质而导致炎症。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上呼吸道有慢性病灶存在等均可成为诱因。
慢性扁桃体炎
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因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实质性结构的增生或纤维蛋白样变性,瘢痕形成并伴扁桃体隐窝口阻塞,引流不畅,细菌与炎性渗出物积聚其内,反复刺激可导致扁桃体增大。这种情况更常见于成年人,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此外,慢性扁桃体炎可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也可继发于鼻腔及鼻窦等邻近器官组织的感染。
流行病学
急、慢性扁桃体炎是按发病的时间及迁延时间来定,急性扁桃体炎多见于10-30岁的青少年,50岁以上3-4岁以下患者较少见。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慢性扁桃体炎则是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迁延导致的,间歇期也有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在儿童多表现为腭扁桃体的增生肥大,在成人多表现为扁桃体局部炎性改变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热调查显示,呼吸道疾病病因诊断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胆囊、胆管炎、胆囊胆管结石,急性扁桃体炎排行第5位。
传播机制
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可通过飞沫、食物或直接接触而传染,通常呈散发性,偶有集体发病现象,多见于10-30岁的青少年,50岁以上、3-4岁以下患者较少见。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
临床表现
急性扁桃体炎
主要症状
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喉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部分病例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以及由于口咽部肿胀所致的说话声弱。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较轻。
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由于感染性炎症波及邻近组织所致。常见并发症包括扁桃体周蜂窝织炎、扁桃体周脓肿、咽旁脓肿,也可并发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淋巴结炎等。
全身并发症
很少数情况下,急性扁桃体炎还可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疾病。一般认为,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个别靶器官对链球菌所产生的Ⅲ型变态反应相关。也就是说,迟发型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引起后链球菌疾病,可累及肾脏、大关节或心脏,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心内膜炎。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血症。
慢性扁桃体炎
主要症状
常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发作时咽喉痛明显,发作间隙期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扁桃体隐窝内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厌氧菌感染,则可出现口臭。有些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由于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睡眠打鼾、呼吸不畅、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由于扁桃体隐窝内脓栓排出被咽下,刺激胃肠道,或由于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可导致消化不良或头痛、乏力、低烧等全身反应。
并发症
“病灶扁桃体”容易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肌炎、肾炎、长期低热等等伴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与个别靶器官对链球菌所产生的Ⅲ型变态反应相关。此外,病灶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腺病毒感染或腺病毒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有关。
检查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
慢性扁桃体炎
根据是否有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作为主要诊断依据:
病史
慢性扁桃体炎引起全身性并发症时往往具有较明确的因果关系。一般说来患者就诊时已有多次急性发作病史,例如肾炎患者,每当扁桃体炎急性发作,间隔一段时间后,尿浓检查会出现明显异常变化。
实验室检查
测定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清黏蛋白、心电图等,在“病灶”扁桃体病例中将得到异常的结果。
激发试验
阻消试验
用下述方法消除或阻断来自扁桃体内细菌、毒素抗原等的“病灶”作用,观察并发症的症状变化,以判断二者之间的关联:
隐窝冲洗法: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溶液冲洗隐窝。数天后如见关节痛减轻、发热者体温降低、肾炎患者尿液检查有改善,即为阳性。隐窝吸引法原则相同。此法既可用于诊断、也可作为一种保守治疗。
Impletol试验:将Impletol液(普鲁卡因2g、咖啡因1.42g,溶于100ml生理盐水)1ml,经腭舌弓注入扁桃体的上极黏膜下。3-5次后关节疼痛消失或减轻,即为阳性。
鉴别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
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樊尚咽峡炎及某些血液病所引起的咽峡炎等疾病相鉴别。
资料来源
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肥大只能说明有淋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不能作为病变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该病应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扁桃体角化症、扁桃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扁桃体生理性肥大
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无自觉症状,扁桃体光滑、淡红色、隐窝口结构清晰,无分泌物潴留,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之柔软,无反复急性炎症发作病史。
扁桃体角化症
常易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角化症为扁桃体隐窝口上皮过度角化,出现白色尖形砂粒样物,触之坚硬,附着牢固,不易擦拭掉。如用力擦除,则遗留出血创面。类似角化物也可见于咽后壁和舌根等处。
扁桃体肿瘤
良性肿瘤以乳头状瘤较多见,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淋巴肉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常见。局部表现为单侧扁桃体肿大,伴有溃烂,并可累及腭弓或软腭,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肿大。诊断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
一般疗法
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咽喉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要适当隔离。
抗生素应用
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类,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应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如有条件可在确定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局部治疗
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口泰(复方氯乙定含漱液)或1:5000喃西林溶液漱口。
中医中药
据中医理论,本病系内有痰热,外感风火,应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常用银翘柑橘汤或用清咽防腐汤。
手术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多次反复发作的病例,每年3次或以上,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2-3周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后,70%以上扁桃体实质内存留有病原体,因此,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手术切除是彻底消除潜伏病原体的有效方法。
慢性扁桃体炎
非手术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并非绝对手术适应证,基于感染-变态反应的观点,治疗不应局限于抗生素和手术切除,而应将免疫治疗考虑在内。使用有脱敏作用的细菌制品,如用链球菌变应原制成的疫苗进行脱敏,或应用各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此外,局部涂药、隐窝灌洗、冷冻及激光疗法等均已应用,但远期疗效仍不理想。还应建议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手术治疗
以扁桃体切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要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只有对那些不可逆性炎症性病变才考虑施行扁桃体切除术(tonsillectomy)。
扁桃体手术
适应证
扁桃体作为局部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儿童,咽部淋巴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任意切除这些组织将削弱局部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甚至降低呼吸道局部免疫力,出现免疫监视障碍。扁桃体切除术适应症为:
禁忌证
手术方法
有剥离法、挤切法:
扁桃体剥离术
为常用方法,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对不能合作的儿童应用全身麻醉。麻醉后,用扁桃体钳牵拉扁桃体,以弯刀切开腭舌弓游离缘及腭咽弓部分黏膜。继而用剥离器分离扁桃体包膜,然后自上而下游离扁桃体,最后用圈套器套切其下极根蒂,扁桃体即被完整切除。沿扁桃体被膜分离的过程中可使用电凝或等离子刀头辅助,有利于止血和保持术野清晰。
扁桃体挤切术
多主张在全麻下进行,因为局麻或无麻醉手术对儿童可能会造成精神损伤。手术可分为快速挤切术和无血挤切术。快速挤切时,手术者持挤切刀从扁桃体下极套入,再转动刀环,将扁桃体后面及上极套进,继以另一手拇指将扁桃体全部压入刀环内。随即收紧刀柄,以迅速、果断、有力的扭转拽拔动作,摘下扁桃体。
预防
急性扁桃体炎的诱因很多,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后
急性扁桃体炎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成为病灶,引起局部或全身多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如中耳炎、咽炎、咽喉脓肿等,全身并发症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
历史
宋代以前,未有扁桃体或“乳蛾”的说法,但有类似的病因病机的记载,如《黄帝内经》有“喉”“痛”“肿”的描述,可能包括了“乳蛾”。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首先出现“蛾聚”这一病名。金元时代,对乳峨开始有较多的论述,如《世医得效方·卷十七》有“单蛾风”“双蛾风”之称。此时,医家才开始将“乳蛾”一病从“喉”“喉风”中分类出来。后世医家又有更多论述与分类,将发病较急的,称为急蛾、急乳蛾、娥风、飞蛾;将肿于一边的,称为单蛾、单风;将肿于双边的,称为双蛾、双蛾风。在宋代,采用手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方式已有记载,如范九思曾以笔内藏刀,刺破扁桃体及其周围脓肿,治愈一病人。国际上亦多用刀剪部分切除扁桃体,或用手指挖出扁桃体,作为对急性扁桃体炎的一种治疗。但由于手术不彻底及大出血,致阻碍扁桃体手术的进展。
明、清以来,对急性乳蛾的症状有较详细的描述,如《囊秘喉书·卷上》《经验喉科紫珍集·双乳峨》《辨证录·卷之三》等,对风热乳蛾从症状到检查都有较全面的认识。清代喉科专著称本病为“死乳蛾核”“活乳蛾核”“乳蛾核”“阴蛾”等,提出内治法、外治法、针刺疗法等方法治疗乳蛾及咽喉肿痛的病变,也有提出用火烙法、火针、刀割等方法治疗,与现代医学扁桃体摘除术根治慢性扁桃体炎的观点一致。扁桃体烙治法因临床疗效较好,病人易于接受,现代仍应用于临床。
19世纪前半期,先后出现挤切术和剥离圈套法切除术的手术疗法,为现代的扁桃体手术奠定基础。中国在1924年起开始应用剥离圈法,1927年起开始应用挤切法,当时不论大人或小儿均用全身麻醉,1935年以后开始用局部麻醉作扁桃体手术。
20世纪30-40年代是扁桃体切除术的颠峰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每年施行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或二者联合手术的人数达100万-200万之多。20世纪70年代以后,陆续出现了单、双极电刀、激光、射频、电动切削器械等新技术,但是全世界每年施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人数比40年前明显减少。
参考资料
Acute tonsillitis.ICD-10 Version:2019.2023-09-20
Chronic tonsillitis.ICD-10 Version:2019.2023-09-20
Acute tonsillitis .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2023-09-20
Chronic diseases of tonsils or adenoids.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