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春芳

李春芳

李春芳(1510年-1584年),字子实,号石麓,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祖籍句容市县,明朝官员,官至内阁首辅,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

李春芳出生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少时家境清贫,曾在句容县茅山华阳洞借灯读书。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状元及第,与张居正同科,被授予翰林修撰。因善写青词得明世宗朱厚赏识,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升为翰林学士。历官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后接任严讷为礼部尚书。任礼部尚书期间,李春芳主持编订了《宗藩条例》,受到皇帝嘉奖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与严讷共参机务。隆庆二年(1568年),代徐阶担任内阁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在阁期间,他曾主持殿试、劝诫明穆宗朱载勤俭惜民,还促成“俺答封贡”,并于隆庆四年(1570年)进中极殿大学士。因被高拱与徐阶等人的矛盾所累,李春芳屡遭弹劾,因此他数次上书请求致仕,终于在隆庆五年(1571年)得到明穆宗朱载坖批准。回乡后,他尊亲奉老,交友论道,为乡里民事出力,传为佳话。万历十二年(1584年)李春芳然长逝,明廷追赠其为太师,谥号“文定”,葬于扬州宏恩寺侧。

李春芳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十卷)收录于《》。《明史》评价他为人恭谨平恕,为官公正廉洁,因而被时人比作完颜雍朝名臣李时。《明实录》则称赞他为官能“上成君德,中协友,下庶司”,为国家的升平之治默默付出从不懈怠,不愧为“太平宰相”。

人物生平

青词状元

李春芳出生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因家境贫苦,曾在句容市茅山华阳洞借灯读书,故又称“华阳洞天主人”。嘉靖十年(1531年),李春芳中举人。中举后勤学不倦,曾拜访欧阳德湛若水等大儒,又同当时知名的学者王艮、丁养晦交友。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擢进士第一,以鼎甲第一成为丁未科状元,与张居正同科。随后被授官为翰林院修撰,进入西苑供职。因擅长撰写青词,李春芳甚得朱厚熜赏识,得与翰林侍读严讷一同被破格提升为翰林学士。不久后又被提拔为太常少卿,任礼部右侍郎,仍兼翰林学士,像之前一样在西苑供职。后来李春芳佐理礼部事务,升任礼部左侍郎,转任吏部侍郎

宗藩治理

明代嘉靖时期,宗藩问题层出不穷,李春芳曾就一肃府袭封事上奏折《请酌议藩封》,指出宗族蕃衍、民不堪命的事实,认为改革宗藩制度势在必行。同时提出了改革的最初设想,即嫡子可以封爵位,其余按照嫡庶子照例封本等官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时任礼部尚书的李春芳组织众多官员一起商讨宗藩事宜,考证历代事例,共议定条制度,编订成书《请刊行宗藩条例》呈奏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明朱厚熜将李春芳等人奏上的书定名为《宗藩条例》,钦命颁行天下。

入阁柄权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李春芳加封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任职,与一同参与机密大事的处理。当时任内阁,很得明世朱厚熜信赖,李春芳也惟徐马首是瞻,徐阶因此对他颇为器重,以至于一党的齐康,在弹劾首辅徐阶时候也连带弹劾次辅李春芳,说他们二人在内阁中狼狈为奸、扰乱朝政。隆庆元年(1567年)李春芳以翼戴功进少保,又因同知经筵、总裁《世庙实录》,加之之前总校重刊《永乐大典》完成,进少傅兼太子太傅。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朱载坖诏修翔凤楼,李春芳立即上《乞罢翔凤楼工》疏,他进言道,一旦大兴土木,就会大开奢靡之风,修剪翔凤楼不仅与之前的诏谕所背驰,也不是新朝初启时所适宜的。还劝诫明穆宗朱载坖应以“卑宫室”的为典范,具备节俭的美德,体恤百姓的仁义。针对此事,李春芳屡次上疏,终于,数番有理有力的劝止换来了明穆宗朱载坖的感悟,整个隆庆之世都未大兴土木。

担任首辅

隆庆二年(1568年),因徐阶致仕还乡,李春芳继徐阶升任首辅,以一品满进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后一品再满,进柱国少师兼大学士。同年,戊辰科殿试由时任内阁首辅的李春芳担任主考官,这场考试使明廷获得了不少人才。明代内阁大臣许国说戊辰的殿试获得约四百位官员,是科举所得国士最多的一次,这批人才在明朝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载坖朱载坖继位之初,用度开支巨大,动辄从国库支取银两。隆庆三年(1569年)明穆宗朱载坖传旨从支取太仓银三十万两,供内庭使用。大学士李春芳先后上《请停止钦取银两》《请停止买办》等奏疏,向明穆宗朱载坖列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虏犯京师以来庞大的边费支出,连年水旱灾伤之下百姓的匮乏贫苦;以及当下国库空虚、难以为继的事实,以及作为臣子日夜忧惶、计无所出的窘状,恳请皇帝遵守前诺,节省才用、爱惜民力。

四年(1570年)九月,把汉那吉归降事件刚发生之后,李春芳就写信给辽督抚、协理军务的宣府孟重、以及等,要求王崇古务必妥善处理把汉那吉来降事件,同时提出战守并用的防御策略,要求诸将领加强合作。之后,李春芳在经筵时上疏《请封顺义王》,向朱载坖说明封爵的利害,举例前朝封爵蒙古首领,并提出先遣还把汉那吉,再举行廷议封贡事宜的步骤等。同年,明穆宗朱载坖为嘉奖吏部内阁辅臣为国事殚精竭力的劳绩,特敕加恩李春芳加支尚书的俸禄,并进中极殿大学士

屡疏求退

李春芳初入内阁,遭监察御史齐康弹劾,就曾两次乞休,但未被准许。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被罢免,李春芳担任首辅时,他感到徐阶的下场令人惋惜,并觉得自己也危在旦夕,于是上疏提出自己因积劳成疾,不能供职,希望皇上能够怜悯自己的疾病,放归回乡。但皇上派了太医诊治,仍然不允所求。

隆庆五年(1571年),当时南京的给事中王祯揣摩高拱的意图,上书指责李春芳“亲已老而求去不力,弟改职而非分希恩”,是为“不忠不孝”。针对这次弹劾,李春芳再次上疏乞休,但在乞休奏疏中自白,表示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从未有欺诈,并且相信凭借皇上的圣明,自然能够辨察。但由于已经被人诋毁,不能再玷污内阁首辅的位置了,请求皇帝将自己放归田里。明穆宗朱载坖下旨挽留,表示李春芳作为辅佐国政的重臣,不会轻易因为别人的出言不逊就被罢黜;并提醒他安心供职,不要再上疏请辞。这次被拒之后,李春芳又连续上了四封奏疏请求放归。明穆宗朱载坖已经很不耐烦,回应李春芳不要一再上疏,公务还很繁重,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决断,他应该快速回到自己的岗位。但李春芳心意已决,仍然继续上疏,等到奏上第五封奏疏,明穆宗朱载坖只得下了一道《赐大学士李春芳归田敕》,允许李春芳致仕,并派遣了专门的人护送他回乡,回乡后有司每年仍给他八个奴仆,每月发放禄米六石。

晚年生活

隆庆五年(1571年)致仕回乡后,李春芳尊亲奉老,交友论道,关心民事,传为佳话。李春芳致仕时其父母身体尚好,他得以服侍将近十年。回乡后,他还经常与乡里中的鸿儒和后辈讲道论艺,还与旧时的朋友再续情谊。《贻安堂集》里有很多文章和诗歌反映出这样的交游生活,如《夏日同诸会丈燕集石刘丈草堂》,刘墀石就是宗臣《报刘一丈书》中的刘一丈,宗臣的父亲宗周与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的同年进士,交往也很多;此外,李春芳也常与解宋、袁怀堂、陆西星等人交往;他还为兴化市以及周边州县写了不少文章,如《重修范文正公祠堂记》《重修烟雨楼记》《重修泰兴县儒学记》等等。尽管曾经贵为大学士,但归乡后李春芳很快融入民间,除了关注年岁丰歉之外,对地方的风俗教化也很重视。目睹当时兴化弃礼相凌、纵情自侈的奢靡现象,李春芳亲订《乡约事宜》,从婚嫁、丧礼、序齿、称呼、寿诞、相见、分资、柬帖等方面,订立了一些让乡人遵守的条款,希望能够“回风俗之一端”。《兴化县志》记载了李春芳赠送《杜氏通典》《十三经注疏》《性理》等书籍给县学的事迹。

李春芳殁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享年七十五岁。在其殁后,朱翊钧准予加祭四坛,追赠太师,谥文定。并敕令葬于扬州市西边的宏恩寺侧,其墓位于蜀冈(今扬州江都区北)余脉的七里甸。

为政功绩

拟订《宗藩条例》

明代嘉靖时期,因宗藩规模的扩大,贵胄的奢靡无度,百姓乃至朝廷都深受其害。李春芳曾就一肃府缙懭袭封事上奏折《请酌议藩封》,指出宗族蕃衍、民不堪命的事实,认为改革宗藩制度势在必行。同时提出了改革的最初设想,即嫡子可以封爵位,其余按照嫡庶子照例封本等官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上疏请叙述处理商讨宗藩之策,正好周府南陵王朱睦楧请立宗学、革冗职等事一起发生。次年,李春芳左迁礼部尚书,他便以此前发生的事件为契机,会同宗人府和府部各堂上官、科道等官一起商讨宗藩事宜,考证历代事例,共议定条制度,编订成书《请刊行宗藩条例》呈奏完颜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明朱厚熜将李春芳等人奏上的书定名为《宗藩条例》,钦命颁行天下。当代学者王小玉认为,《宗藩条例》修加快了宗藩管理制度化进程,完善了宗藩相关法律体系,一定程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选拔人才

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殿试,由时任内阁首辅的李春芳担任主考官,这场殿试收获一甲三名,二甲七十七名,三甲三百二十三名,共四百零三名进士,这批人才在明朝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春芳之孙李思聪详细记录了戊辰年李春芳主持殿试所得人才名录:如五魁内赵志皋、张位官至内阁首辅;进入内阁,身居高位,敢于谏言;习孔学、也都成为了有明一代,政绩赫赫的名臣;徐大任、刘应麟等的清廉耿介,顾良才的清醒明悟,李维侦、刘绍恒、等的诗文,都为世林学子敬仰;鼎元、品行高洁,官至宗伯;以及李戴、陈于升与陈以勤等,后来也都成了明代重臣。

劝谏穆宗

朱载坖朱载坖继位之初,由于贵为皇子长期习惯挥霍奢侈的生活,加之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奇技淫巧讨好皇帝,导致用度开支巨大。隆庆元年(1567年),在明穆宗朱载坖下诏修建翔凤楼时,李春芳立即上《乞罢翔凤楼工》疏,劝谏明穆宗朱载坖应该学习“卑宫室”的,身为君王应该节俭用度,爱惜民力,而不应该不考虑国库之空虚,百姓之疾苦而大兴土木。针对翔凤楼一事李春芳数次上疏,终于明穆宗朱载坖感悟到他的用心良苦,罢止了翔凤楼的修建。隆庆三年(1569年),李春芳先后上《请停止钦取银两》《请停止买办》等奏疏,向朱载坖朱载坖列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虏犯京师以来庞大的边费支出,连年水旱灾伤之下百姓的匮乏贫苦;以及当下国库空虚、难以为继的事实,以及作为臣子日夜忧惶、计无所出的窘状,恳请明穆宗朱载坖遵守前诺,节省才用、爱惜民力。

促成“俺答封贡”

四年(1570年)九月,把汉那吉归降事件刚发生之后,李春芳就写信给蓟辽督抚、协理军务的宣府孟重、以及等,要求王崇古务必妥善处理把汉那吉来降事件,同时提出战守并用的防御策略,要求诸将领加强合作。之后,李春芳在经筵时上疏《请封顺义王》,向明穆宗朱载坖说明封爵的利害,举例前朝封爵蒙古首领,并提出先遣还把汉那吉,再举行廷议封贡事宜的步骤等。此外,李春芳还通过通信向边将王崇古通报有关纳降、封贡事情的进展情况,以安抚边将的报国之心。在信中李春芳告诫王崇古,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外示羁,内修战守”,绝不能松懈。当代学者陈旭等研究肯定了时任内阁首辅的李春芳不遗余力的斡旋,在促成“俺答封贡”一事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俺答封贡”结束了明蒙之间二百多年的对抗状态,实现了双方的和平往来,从而迎来了明朝几十年边疆的稳定。

人物评价

明代官员王世贞评价:李春芳才华平平,只有为人宽厚温和。

清代官员张廷玉评价:李春芳为人恭顺谨慎,从不倚势凌人。与完颜雍朝名臣李时相比较,虽才华和能力略逊色,但更加廉洁。

清代官员纪昀评价:李春芳诗文不规于成法,以出众的文采见长。

当代学者白寿彝评价:李春芳主持过制定“宗藩条例”,这是明代处置宗室问题的一个重要文献,较有才学,但他因青词写得漂亮,又合皇帝心意而入阁,也是事实。

当代学者樊树志评价:李春芳不倚势凌人,持论平允,不事操切,只是抱负、才力远不及徐阶高拱。作为内阁首辅,他是一个“一味甘草,二字乡愿”式的官僚,只想用“甘草”来治理国家,用“乡愿”来明哲保身,所以《明史》说他“务以安静称帝意”,不想有所作为,更不想大动干戈。

当代学者刘起瑞评价:李春芳天赋惊人,却极其低调,已经修炼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他虽然深居要位,但在国事上极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整个嘉靖时期,李春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写青词。嘉靖时期内阁大部分阁员都是自负才华,锋芒毕露,事实上非常需要李春芳这样一个仁厚长者作为调节阁员关系的润滑剂。

人物著作

贻安堂集》(十卷)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皇明经世文编》辑录有《李石麓文集》一卷,录其疏、序、记共9篇。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后附有《精忠录》题为“李春芳编辑”,《海公案》,也题“晋人羲斋李春芳”,《海公大红袍》又题“山右义斋李春芳编次”。

李春芳曾主导制定严格规定宗藩制度的奏疏,获明世宗朱厚熜赐名为《宗藩条例》;参与编撰《承天大志》、《明世宗实录》,及重修《大明会典》、重刊《永乐大典》等。

人物关系

相关争议

《西游记》作者争议:近代学者胡适与鲁迅曾论证出《》作者是人吴承恩,20世纪80年代初,章培恒先生发表重要论文《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对《西游记》吴著说提出质疑,犹似一石激起千重浪,导引出一场前后延续近二十年,至今依然了无结果的《西游记》作者之争。当代学者沈承庆遗作《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史学界对此尚有争议。李春芳少时曾在句容华阳洞读书,故又号“华阳洞主人”。《西游记》第95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承庆发现,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相一致。

人物轶事

慷慨好义

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之后,李春芳因家贫辗转江淮间教授子弟。虽然自己经济窘迫,但他仍慷慨好义。收到教授子弟的报酬后,随即分给之前的贫交故旧,直至囊空如洗;看到穷饿的人,他也会毫不吝惜地解佩相赠。有人劝说让他为自己考虑,给自己留点钱财以备不时之需。李春芳则表示,人生在世,时有缓急,囊中的钱财拿来帮助需要的人,没什么值得吝惜的。初登第时,李春芳在兴化的旧友令杨筠松沦落在京,李春芳就供养他快一年,还给他钱财助他返乡。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李春芳的友人顾行可在永光僧舍病重,李春芳殷勤探视,给他送药;友人病死后,帮他筹备葬礼,置办棺衾。在为此友所撰的祭文中还说到:“君有懿行,予当志之;君有遗文,予当传之;君有三子,予当抚之。”

金殿传胪

据传,李春芳在参加殿试之后不久,正在寓所与客人对弈。有人送来密报,告之已获首选。李春芳接到此消息后,泰然自若,返回屋里将此帖放置在棋之下,继续下棋,直到局终,始终不见他有何异样的喜悦或兴奋。在客人的一再追问之下,他才慢慢取出帖子对客人说道,自己的答卷已被预选进呈给皇上了。众人都感叹他的心宽度大。殿试前几天,李春芳也曾梦见红布缠身不得脱。金殿传胪时,明世宗见其名大喜,说:“桃李当春,日正芳妍之时。”遂以朱笔将“春芳”二字圈起。

为官无私

李春芳担任大学士后,从不偏私,时人不免议论:“公不以此时显扬知交之贤者而伸厥淹抑,乃徒听其进退,以明无私,恐不应古大臣义。”言下之意是指责李春芳身居高位没有为相熟的人办事,是故作清高、凉薄无情。然而春芳不以为然,回应道:“然其人贤者耶,无所用吾私;不贤者耶,吾安得而私焉?”即是说,是贤者总会发光,而以”知交之贤“而徇私情,说到底不过是狭隘偏私的借口而已。李春芳为官不但自己“不以私庇一人,亦不以私巾一人”,也让一干理直气壮的举贤唯亲者无处藏身。

芳留玉带

《尧山堂外纪》载李春芳年轻时在茅山(即茅山,今句容市)的崇明寺读书,写诗送给寺中僧人,云:“年年山寺听鸣钟,匹马长途忆远公。它日定须留玉带,题诗未许碧纱笼。”后来李春芳入阁为大学士,寺僧持诗到京师来,李春芳果然解下玉带赠给他。僧人携玉带回到寺里,建楼收藏,称为玉带楼。

后世纪念

兴化状元坊:泰州兴化市东城门外,有一条明清道,古名通泰,清代起称作东城外大街兴化状元坊。稍东有一条向北伸展的状元巷,传为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状元巷头跨街的石牌坊,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为庆贺李春芳夺魁而建。2009年,泰州兴化市修复了状元坊,现为兴化市市级文保单位。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兴化市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21年12月)》.兴化市人民政府.2023-11-28

大明王朝1566.豆瓣读书.2023-12-19

明朝那些事儿(1-9).豆瓣读书.2023-12-19

毕兹卡(中国文化出版社).豆瓣读书.2023-12-19

《海瑞罢官》.豆瓣电影.2023-12-19

《大明王朝1566》.豆瓣电影.2023-12-19

吴承恩与西游记.豆瓣电影.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