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英文名:Lake Tanganyika)是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水湖,也是非洲最深的湖泊,位于非洲中部、东非大裂谷西南部,分属非洲中部的四国:东岸大部分属坦桑尼亚;东北端有一部分属布隆迪;西岸属刚果(曾一段时间为扎伊尔);南岸属赞比亚。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8-70千米,平均水深570米,最深处可达1470米,面积约32900平方千米。坦噶尼喀湖入湖的河流主要有马拉加拉西河、鲁济济河等,湖水唯一的出口是卢库加河。
坦噶尼喀湖是在第三纪中新世形成的,属于标准的裂谷型湖(构造湖)。坦噶尼喀湖狭长而水深,由南北两个最深处超过1000米的深水黄淮平原组成,东西两岸则为绝对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湖岸蜿蜒曲折,湖岸线长达1900千米,由于断裂的原因,湖岸弯曲处多呈钝角。坦噶尼喀湖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分为干湿两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主要集中每年5-10月(即湿季),且气温高,湿度大;11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很少,气候干燥。坦噶尼喀湖生物种类丰富,主要为非洲热带动物、水生生物,截至2013年,记载的动植物有2156种,其中600种属本地特有物种,例如Ferrissia tanganyicensis、坦湖螺、带状水眼镜蛇属等。
在成为殖民地以前,坦噶尼喀湖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是一个分散的部族社会。1858 年,欧洲探险家理查德·伯顿和约翰·斯皮克发现了坦噶尼喀湖。19世纪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过后,坦噶尼喀湖周边分别被德国、比利时和英国瓜分,在1914年,坦噶尼喀湖又成了德属东非、比属刚果以及英属北津巴布韦(现赞比亚)的自然边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在战争初期完全控制了坦噶尼喀湖。1916年7月,盟军切断了铁路连接,德国人放弃了坦噶尼喀湖地区。各国独立后,坦噶尼喀湖位于坦桑尼亚、刚果、布隆迪和赞比亚四国的交界处,为其四国所共有。坦噶尼喀湖的鱼类是沿湖地区居民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和收入来源,渔业是周边国家居民的主要经济活动,区域附近约有100万人靠捕鱼为生,有45000个渔场和800个小港口。位于坦噶尼喀湖东岸大陆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剑麻产地,素有“世界剑麻之乡”的称号,经过几个港口的坦噶尼喀湖也作为周边国家进出口产品的运输水道,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008年12月,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Lake Tanganyika Authority,LTA)成立,总部位于布隆迪布琼布拉市。坦噶尼喀湖沿湖有的鲁济济(Ruzizi)、赞比亚的恩松布(Nsumbu)以及坦桑尼亚的马哈莱(Mahale)和贡贝(Gombe)等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命名
坦噶尼喀湖湖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为源于班图语“Kontangany,ka”,意为“汇合”或“聚集”,意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或指许多部落在湖岸集居;第二种说法为“尼喀”为当地一种孛荠(tmpana tans)的名称,即其含意为“孛荠汇集”的地方;第三种说法则是在斯瓦希里语中“坦噶尼喀”意为“岛屿”和“平原”,用作湖名意为“由岛屿和平原组成”,是指湖中岛屿密布,湖岸草原广阔。
大约两千年前,从中非抵达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第一批班图族(Bantu)群之一——哈部落(Ha tribe)居民,居住在坦噶尼喀湖北端,哈部落居民有一个口头传统,他们认为族群一直生活在布哈(Buha)附近,布哈也就是如今的坦噶尼喀湖。1858年,欧洲探险家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和约翰·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在寻找尼罗河(the Nile)的源头时找到了坦噶尼喀湖,将坦噶尼喀湖作为尼罗河的源头。
位置境域
坦噶尼喀湖位于非洲中部、东非大裂谷西南部,经纬度范围介于南纬3°20'-08"48',东经29°03'-31°02'之间,东至坦桑尼亚,北至布隆迪,西至刚果(金),南至赞比亚。该湖狭长而水深,由南北两个深水黄淮平原组成,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8-70千米,平均水深570米,最深处可达1470米,面积约32900平方千米。
历史成因
坦噶尼喀湖是第三纪中新世形成的,属于标准的裂谷型湖。坦噶尼喀湖所在的东非大裂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也处在地幔热对流上升强烈的活动带,大约3000万年以前,上升流的上升作用,使本区隆起为高原,随上升流向两侧扩散,结果地壳受到张力,产生裂缝,形成了一系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张裂带,其中包括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张裂带。湖泊形成一般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有能集水的洼地,即湖盆;有足够的水量使黄淮平原积水。坦噶尼喀湖所在的区域,由于倾斜、褶皱或断裂等作用形成向斜凹地、地堑及其它断裂凹地,之后形成湖盆,湖盆经过长期的积水,形成了坦噶尼喀湖。
地理特征
气候特征
坦噶尼喀湖境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分为干湿两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主要集中每年5-10月(即湿季),且气温高,湿度大;11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很少,气候干燥。干季主要表现为凉爽而强烈的东南季风,而湿季则表现为温暖而温和的东北季风。坦噶尼喀湖日照时长平均为每年2242小时,太阳辐射为每天平均18.31MJ /平方米,平均气温为23.5°C。
地质
地质构造
坦噶尼喀湖地区处在典型的东非大裂谷地带,占据一系列互相连通的轴向裂谷半地堑盆地,所有这些盆地在构造和地形上都有相当大的起伏。坦噶尼喀湖基本构造单元是平面上呈弧形或新月形的半地堑。这种几何形态与丰地堑的非对称江沉降相结合,就构成了构造单元端部剪切和旋扭运动的水平组成部分,通常半地堑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正断层系统,围绕着每个半地堑,这些正断层的长度可能达6千米。大型正断层也可能发生在半地堑的浅滩侧,但这些断层从属于主要的边界断层。大多数半地堑都是内部断层,在许多情况下,主要的内部断层是主边界断层的合成断层。
坦噶尼喀湖的系列半地堑转轴倾角方向倾向于沿走向交替。相邻的半地堑之间的边界是一个高地势或低地势的容纳区。在湖的北半部,每个半地堑都是一个细长的梯形,具有弧形边界断层系统,而更南端的断层看起来像菱形。沿主要边界断层的最大沉降总是发生在边界断层呈南北方向变化的地方,表明坦噶尼喀湖裂谷的总体延伸方向大致是东西向。独特的半地堑在湖内产生离散的沉积盆地。通常,沉积盆地由两个或多个相邻的半地堑组成,它们通过低地势连接在一起。
坦噶尼喀湖的半地堑有卡莱米半地堑(Kalemi half graben)、马伦古 - 姆普伦古半地堑(Malengu Mplengu half graben)等,沉积盆地有基戈马沉积盆地(Kigoma sedimentary basin)、南部沉积盆地。卡莱米半地堑中,所有主要断层都向西倾斜,地层向东倾斜,形成几个狭长的断块。基戈马沉积盆地被定义为两个高浮雕容纳区之间的整个区域,一个主要的层序边界将基戈马盆地的沉积物分为两个地震层序。下部单元位于声学基底上,称为马卡拉序列;上部单元从层序边界向上延伸到湖底,称为基戈马层序。南部沉积盆地从南部高浮雕住宿区到坦噶尼喀湖南端,有一系列复杂的半地堑单元。
地层特征
坦噶尼喀湖周围环绕着元古代片岩和沉积物、二叠纪三叠纪(卡鲁)大陆碎屑岩层序和白垩纪大陆碎屑沉积物。坦噶尼喀湖地区最年轻的沉积物是东非第三纪裂谷期间沉积在盆地中的,在湖中钻探的浅层科学井、在坦噶尼喀湖以北钻探的勘探井和鲁夸湖(Lukua Lake)附近的勘探井中观察到了第三纪的沉积物。第三纪沉积物主要由湖相页岩和三角洲砂岩组成,上更新世地层有富含硅藻质渗出的页岩、粉砂岩、砂土和局部碳酸盐岩。
坦噶尼喀湖附近有与坦桑尼亚太古宙克拉通(Craton)接壤的高品位变质岩的元古代和早显生代流动带。在北部,它以乌本迪安(Ubedian)和基巴兰带(Kibalan Belt)为界。西北东南走向的乌宾迪岩系(Ubendian)带由片麻岩、花岗石和云母片岩组成,而西南方向的东北-西南走向基巴拉(Kibaran)带由正片麻岩和高品位变质沉积物和片岩、石英岩和变质石英岩以及东北侧的花岗岩组成。
在湖底发现的所有叠层石(以及除软体动物门和蜥蜴壳以外的所有沿海碳酸根沉积物)都是化石,公元650年-750年,碳酸盐堆积,公元750年,在全新世晚期,区域降水和蒸发平衡增加了坦噶尼喀湖水的稀释。叠层石的形成大约为2000年之前。
地形地貌
坦噶尼喀湖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8-70千米,平均水深570米,最深处可达1470米,其由三个主要盆地组成:南部的宗圭盆地(Zonggui Basin)、中部的卡莱米盆地(Kalemi Basin)、北部的基戈马盆地(Kigoma Basin),这三个盆地中的每一个都是独立形成的,卡莱米盆地形成于900-1200万年前,北部基戈马盆地形成于700-800万年前,南部宗圭盆地形成于200-400万年前。
坦噶尼喀湖周边区域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有盆地、裂谷、湖泊、山地、高原等。
位于坦噶尼喀湖以西的米通巴山脉(Mitumba Mountains)由火山岩和古老的结晶岩组成,其绵亘于刚果 (金)东境,南北长1000余米,海拔1000~2000米,少数山峰在2500米以上,如卡胡兹山(Kahuz Mountain)(3308米)和别加山(Bujia Mountain)(2790米)。
坦噶尼喀湖东边的东非高原(East African 高原)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Ethiopian Plateau)以南,刚果盆地(Congo Basin)以东,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为1200-1500 米。东非高原是非洲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有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Victoria Lake)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湖泊。
水文特征
湖泊水
坦噶尼喀湖集水面积24.5×104千米,表层水温23.6-26.6℃,400米以下水体为常温,年均温23℃,水质微咸。虽然坦噶尼喀湖上层与下层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但依然有不同的温度分布,下部地区比湖面低3°C。坦噶尼喀湖蓄水量占全球淡水区地表液态淡水的17%,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淡水湖。
坦噶尼喀湖是“大型缺氧湖”,湖面至150米深处的水体并不缺氧,约在水深150米以下普遍存在生物致死的缺氧条件,缺氧水体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在浅于150米水深的湖底沉积中,有机碳含量仅为1%~2%,而深于150米水深的湖底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高达7%-11%。湖底的缺氧环境为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保存条件。自然界中海水的锂同位素组成相对比较单一,坦噶尼喀湖的锂值与海水相似。该湖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的缩影,在生物进化研究中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坦噶尼喀湖水体滞留时间长达440年,水体置换时间7000年。
坦噶尼喀湖属于典型的永久分层深水湖,由东南信风驱动的季节性上升流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循环和湖泊食物链维持的重要机制。湖面温水层上涌和混合主要发生在干旱季节5-9月,湖泊南端生产力较高,风力驱动营养物质向北移动 。这种季节性水动力模式对浮游植物和附生藻类生长产生影响 ,也使中上层鱼类物种之间的群落动态形成季节性模式 。
主要入\出湖河流
坦噶尼喀湖有两条主要流入河,分别为从基伏湖进入的鲁济济河(Ruzizi River)和从坦桑尼亚东侧进入的马拉加拉西河(Malagarasi River),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较小的河流和溪流进入湖泊,其长度受到湖周围陡峭山脉的限制。坦噶尼喀湖有一个主要的流出口河流,即卢库加河(Lukuga River),它排入刚果河(Congo River)。
马拉加拉西河(Malagarasi River)
马拉加拉西河(Malagarasi River),坦桑尼亚西部的河流,在坦噶尼喀湖北端附近流入。马拉加拉西河河流全长约450千米,流域面积为130000平方千米,河流的流量在雨季和旱季的年度周期之间变化很大,在姆贝拉古勒(Mbelagul),河流的流量被测量为每年6.9立方千米。马拉加拉西河被归类为低流水道,有四个排水生物群落。马拉加拉西河具有适度的急流、相当大的双分支三角洲、沼泽地区和河道。
鲁济济河(Ruzizi River)
鲁济济河,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刚果-卢旺达-布隆迪边境,长117千米。鲁济济河从基伏湖南部流出,海拔为770公尺至1500公尺,在鲁济济河的南端终点,形成了鲁济济冲积平原,地形起伏非常平缓,在流入坦噶尼喀湖前,鲁济济河形成了一个三角洲。沿着鲁济济河的上游路线有峡谷和许多急流,最陡峭的坡度发生在前40千米处,那里已经建造了水电大坝。1989年,随着下游额外发电站的建设,水力发电生产进一步扩大。
卢库加河(Lukuga River)
卢库加河是卢阿拉巴(Lualaba)河的支流,长约350千米。卢库加河从坦噶尼喀湖西岸向西流,在加丹加省(Katanga Province)的两座小城孔戈洛(Kongoro)和卡巴罗(Carballo)之间注入卢阿拉巴河,是坦噶尼喀湖水唯一的泻出口。但因为河流淤塞,导致河流水量减少,或许在将来会引起某些反常生态灾难。河流干流较为直通,但在尼恩巴(Nienba)以四十五度角向北拐,在卡贝亚(Kabeya)转向西南方向,以四十五度角向西南方向运动,在路乙基(Ethyl acetate)附近恢复东西方向直行。
生物多样性
坦噶尼喀湖为非洲热带动物、水生生物提供了干净的水源,因此坦噶尼喀湖周边和湖中的生物种类都相当丰富,截至2013年,记载的动植物有2156种,其中600种属本地特有物种,例如Ferrissia tanganyicensis、坦湖螺(Neothauma tanganyicense)、带状水眼镜蛇属等。
植物
坦噶尼喀湖区域植物丰富多样,包括有漂浮植物、丝状藻类、浮游植物、河岸植物、陆生植物、沼泽植物等。漂浮植物以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莴苣(Pistia stratiotes)、红水蕨(Azolla filiculoides)、水蕨(Salvinia molesta)、黄芥(Hydrilla 萝芙木属)、角苔(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主,浮游植物类群包括有硅藻、蓝藻和双鞭毛虫门,河岸代表植物为含羞草(Mimosa pigra),陆生植物有紫薇(Pernisetum purpureum)、马缨丹卡马拉(马缨丹属 camara)、番泻叶(Senna alata)和相思树属(Acacia mearnsii)等,沼泽植物有长柄草球茎草(Long stemmed bulbous grass)和弹簧草(Spiral grass)。区域四周地区森林茂盛,各种热带林木竞相生长,生长最多的是香蕉林。另外,还有一种形状奇特的树,它没有枝丫,没有碎叶,在树干顶端长着长长的翠绿欲滴的阔叶,被称为“旅行家树”。
动物
坦噶尼喀湖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之一,有2000多种动物物种,其中500 种为该湖泊特有。
水生鱼类
坦噶尼喀湖至少有450种鱼类,未描述的物种仍然存在,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在这个湖中生活着世界上80%的鱼类。鱼类在形态、营养级、遗传及生态上丰富多样,约98%的棘鳍类热带淡水鱼是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坦噶尼喀湖特有品种。鱼类主要有六大种群,包括有“坦噶尼喀沙丁鱼”之称的两大鲜科族群以及它们的捕食者。坦噶尼喀湖有300种以上属丽鱼科鱼类(三湖慈鲷 fish)和150种非慈科鱼类。慈鲷有98%都是湖中特种。
无脊椎动物
坦噶尼喀湖中有68种淡水腹足纲 (freshwater snail )(其中45种是特有种)及15种瓣鳃纲(其中8种是特有种),其中,许多腹足纲特别之处是以淡水螺类而言特别厚的外壳,这类的特点比较类似海水螺类,因此这些螺类称为“thallasoid”。所有坦噶尼喀湖中前鳃亚纲的“thallasoid”都是特有种 ,最早人们认为它们和海水螺类有关,后来发现其实没有关系。这些腹足纲的出现是坦噶尼喀湖物种高度分化,以及因为有许多食螺鱼类及坦湖蟹科 (Platythelphusa ) 等食螺蟹类带来选择压力的的结果 。淡水螺类中有17个科是坦噶尼喀湖的特有种。坦噶尼喀湖不属于“thallasoid”的腹足纲约有三十种,但其中只有50种是特有种,例如Ferrissia tanganyicensis、坦湖螺(Neothauma tanganyicense),后者是坦噶尼喀湖最大的螺类,其贝壳常为一些鱼类的住处 。
爬行动物
坦噶尼喀湖和相关湿地是鳄鱼(鳄科)、链水龟(Hinged 软甲龟)、锯齿铰链水龟(Serrated hinge turtle)和平底锅铰链水龟(Flat bottomed pot hinge turtle)的家园 。带状水眼镜蛇属主要以鱼类为食,仅在坦噶尼喀湖发现,在那里带状水眼镜蛇属更喜欢岩石海岸。
鸟类
坦噶尼喀湖东岸的马哈勒山国家公园记录的鸟类种类大约200种,处在湖附近的卡塔维国家公园(Katavi National Park)据估计也有400多种鸟类,其中包括有光面朱鹮 (Plegadis falcinellus)、非洲嘴鸟 (Anastomus lamelligerus)、苍鹭 (Ardeola ralloides) 和白鹈鹕 (鹈鹕属 onocrotalus)、斯蒂尔林啄木鸟(Dendropicos stierlingi)、库里查内画眉(Turdus libonyana)、米翁博岩(Monticola angolensis)、黄条纹绿莺(Phyllastrephus flavostriatus)、黄喉林地莺(柳莺属 ruficapilla)、黄腹荆眼(Platysteira concreta)、棕胸鹭(Chamaetylas poliocephala)等。
哺乳动物
坦噶尼喀湖附近的卡塔维国家公园、、高度集中着众多大型哺乳纲,包括河马、大象和狮子,毗邻坦噶尼喀湖的马哈莱山国家公园生活着近1000只黑猩猩、稀有的红鹳属和安哥拉疣猴(Angolan wart 猴子)、红尾猴(红色 白尾獴 monkey)以及蓝尾猴(蓝色 tailed monkey)等。
自然保护区
坦噶尼喀湖周围有几个保护区,包括坦桑尼亚的贡贝溪国家公园、马哈莱山国家公园和赞比亚的恩松布国家公园。
贡贝溪国家公园
贡贝溪国家公园(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坦噶尼喀湖东北方向,面积约1160平方千米,海拔只有800-1500米, 地处热带,雨量充沛。园内山峦起伏,森林密布,适宜灵长目生存。贡贝溪国家公园地处一片长条形的狭窄地带,可看到黑猩猩站立在陡峭的斜坡上和低洼的河谷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一直对贡贝溪的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发现橄榄树狒狒属最为常见,经常成群结队在海滨流连。红尾猴和疣猴属则一直以森林作为天然篷幛,疣猴经常遭受黑猩猩的追猎。
马哈莱山国家公园
马哈莱山国家公园(Mahal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位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Dar es Salaam)基告马市(Jigoma City)的南边120千米处,是坦噶尼喀湖东部的一个半岛。马哈莱山延绵贯穿公园的中部,其最高峰为海拔2462米。马哈莱山国家公园主要植被是灌木林地和带状狭窄树林,这里长久居住着大象、野猪、长颈鹿、斑马、杂色羚羊、野牛、土狼、野狗等动物,存活着大量的猩猩和兰猴。马哈莱山国家公园的猩猩数量在700-1000头之间,约15个家族。
恩松布国家公园
恩松布国家公园(Nsumbu National Park)位于坦噶尼喀湖西南部,占地10000 平方千米,其生态是东部坦噶尼喀湖和西部姆韦鲁非洲大湖(Mweru, the Great Lakes of Africa)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的核心。恩松布国家公园包括有原始森林、高地淡水泉、河流、潟湖和湿地。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坦噶尼喀湖形成于1200万年前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剧变中,在被西方殖民以前,坦噶尼喀湖所在地区的社会阶段比较原始,发展也不平衡,是一个分散的部族社会。在坦噶尼喀人中,有120多个大小部族。
7~8世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大批迁入坦噶尼喀湖附近的坦桑尼亚,10世纪末,阿拉伯人于此建立过伊斯兰王国,波斯人曾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和桑给巴尔建立桑给帝国。
13世纪末至14世纪,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领土包括安哥拉(Angola)、加蓬(Gabon)和刚果(位于坦噶尼喀湖西岸)的疆域。15世纪晚期,欧洲人来到这里开始奴隶贸易。19世纪早期,奴隶贸易结束,这些班图王国也都衰落了。
位于坦噶尼喀湖东北部的布隆迪,在16世纪形成封建王国。在坦噶尼喀湖西南部的赞比亚境内,公元9世纪先后建立过卢巴(Luba)、隆达(Longda)、卡洛洛(Carlo)和巴罗兹(Baroz)等部族王国。
1858 年,欧洲探险家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和约翰·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发现坦噶尼喀湖,他们在寻找尼罗河(the Nile)的源头时找到了坦噶尼喀湖,将坦噶尼喀湖作为尼罗河的源头,他们于1858年2月到达尼罗河沿岸,却发现北部的鲁济济河(他们认为是尼罗河)流入而不是流出湖中。亨利·史丹利 (Henry Morton Stanley)在1876年至1877 年从桑给巴尔(ZANZIBAR)到刚果河口的跨大陆旅行中环坦噶尼喀湖航行。
19世纪,阿拉伯商人从刚果河流域以西捕获的奴隶被运过坦噶尼喀湖,之后运往宇治吉(Yuzhi Ji)。据估计,在阿曼阿拉伯人控制这条贸易路线的五十年中,超过一百万东非人以这种方式被运往海岸。
1880年10月3日,法国人正式占领刚果,开始对刚果进行殖民统治。1886年,坦噶尼喀大陆划为德国势力范围,1890年,桑给巴尔沦为英国“保护国”。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德国、比利时三国势力侵入布隆迪,1890年,德国征服了布隆迪统治已久的王权,将此地列为德属东非的领土。1889~1900年,英国人塞西尔·罗兹(Rhodes)建立的“英国南非公司”逐渐控制了赞比亚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19世纪,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过后,坦噶尼喀湖周边分别被德国、比利时和英国瓜分,在1914年,坦噶尼喀湖湖泊又成了德属东非、比属刚果以及英属北津巴布韦(Northern Rhodesia)(现赞比亚)的自然边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坦噶尼喀湖是两场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德国在战争初期完全控制了该湖。1916年7月,盟军切断了铁路连接,德国人放弃了坦噶尼喀湖地区。
1958年9月,经过法国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法属赤道非洲解体。1958年11月28日,4个成员国各自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1960年8月15日,刚果正式独立。
1961年12月9日,坦噶尼喀湖附近的坦噶尼喀终于由实行“内部自治”过渡到完全独立,建立了共和国,桑给巴尔于1963年12月10日也在“自治”和独立之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后来经过人民的武装起义推翻了苏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共和国。1964年4月26日,坦、桑两国协议,建立了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29日改名为坦桑尼亚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旺达-乌隆地变成联合国托管领地的一部份,委由比利时代管,1959年时乌隆地与卢旺达分开,1962年7月1日正式独立,成为布隆迪王国。
1959年,北罗得西亚联合民族独立党(简称民独党)成立,发动群众通过“积极的非暴力行动”争取民族独立。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现内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1964年,坦桑尼亚独立后,坦噶尼喀湖为坦桑尼亚、刚果、布隆迪和赞比亚四国所管辖。
城镇建设
卡莱米(Kalemie)
卡莱米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加丹加省(Katanga Province)的一个小镇,位于坦噶尼喀湖西岸,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Kinshasa)以东约2300千米处。卡莱米是一个相对的商业城镇,拥有许多制造业,主要是食品、纺织和水泥制造厂,卡莱米有一个河港,并拥有两个著名的足球俱乐部,斯瓦希里语(Swahili)是卡莱米语(Kalemi language)中广泛使用的语言。1891年12月30 日,雅克(Jacques)上尉首先将卡莱米作为军事哨所建立,隶属于刚果自由邦,名称为阿尔贝维尔(Albertville),距离现在的卡莱米镇仅几千米,现在的名称于1971年出现,在这之间,卡莱米由包括比利时人和阿拉伯人在内的许多外部势力统治。1915年,当时是英国-比利时军事基地所在地的卡莱米被选为五大湖铁路(Chemin de Fer des Grands Lacs)的终点站。卡莱米的港口处理刚果从印度洋上的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到卢本巴希(Lubumbashi)的大部分进口货物。除了纺织品和水泥的制造外,卡莱米还有一些商业捕鱼。
基戈马(Kigoma)
基戈马是坦桑尼亚西北部的一个城镇和湖泊港口,位于坦噶尼喀湖东北岸。它靠近布隆迪和刚果的边界。这座城市是周边基戈马地区的首府,历史上曾是贩卖奴隶的据点,现为渔港和稻谷、植物油,鱼品集散地。基戈马是坦桑尼亚水陆交通枢纽,中央铁路终点,布隆迪大部和扎伊尔一部进出口物资经此转运。基戈马地区面积为45066平方千米,人口为211566人(2012年),这个城市几乎没有基础设施,道路大部分仍未铺砌,水电供应不稳定。基戈马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该地区约90%的人口从事自给农业,此外还从事渔业、养蜂和伐木等其他活动。据估计,该地区有1200000公顷的潜在可耕地,但只有280000公顷或23.3%的土地正在耕种,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稻谷、木薯、香蕉、豆类和高粱,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咖啡、烟草、油棕和花生。在基戈马地区,许多农民继续使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和工具,最常见的是手铲、斧头,该地区最重要的牲畜类型是牛、绵羊和山羊。牛群由土著品种组成,大多数是长角的安科莱牛(Ankolei cattle),其他饲养的牲畜有猪、鸡、鸭和鸽子。
布琼布拉(Bujumbura)
布琼布拉市位于布隆迪西部,坦噶尼喀湖的东北端。布琼布拉是布隆迪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中心,该市的工业专门从事纺织、皮革、造纸、化学品和农产品,咖啡、棉花和畜产品等贸易颇盛,湖滨淡水渔业也占有一席之地,布琼布拉也有农产品加工、食品、纺织、水泥、皮革等小型工业,产值占全国大半。布琼布拉是坦噶尼喀湖上的主要港口。城市的老城区包括德国和比利时殖民时期的建筑,以及一个充满数百个摊位的中央市场。布隆迪的大部分对外贸易是在布琼布拉和坦桑尼亚的基戈马之间运输的,较少的是运往刚果的卡莱米。布琼布拉周边地区出产香蕉、木薯、豆类、玉蜀黍属、小麦和棉花,城市西北部有一个国际机场,与刚果的布卡武(Bukavu)和戈马(Goma)以及卢旺达的基加利(Kigali)有公路连接。布隆迪大学(成立于1960年)和布隆迪文明中心是该市最重要的两个文化机构。19 世纪末,布琼布拉曾为德国殖民者侵略非洲中部的基地,后又为德国和比利时统治卢安达(今卢旺达)-乌隆迪(今布隆迪)的据点。图西族(Tutsi)和胡图族(Hutu tribe)是布琼布拉主要的族裔,胡图族占绝大多数。
经济发展
坦噶尼喀湖的鱼类是沿湖地区居民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和收入来源,渔业是周边国家居民的主要经济活动,约有100万人靠捕鱼为生,约有45000的渔场和800个小港口。渔业活动主要发生在湖岸地区,渔业生产大多数仍采取非常传统的非机动独木舟方式,主要捕捞分布在湖区中上层的2个鲜科(Stolothrissa tanganicae约占65 %)和1个尖吻鲈品种(Laces stappersii约占30% ),使用的主要渔具为打结网和围网,工业化捕捞方式比较少,仅在赞比亚等地存在少量的沙滩围网渔业。
坦噶尼喀湖附近的居民在湖滨地带种植喜米、木薯、番薯、高粱、小麦、谷子和豆子等,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棉花、油棕、烟草、除虫菊、腰果、剑麻、蓖麻等,尤其是剑麻种植地区广,收获量大。位于湖东岸大陆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剑麻产地,素有“世界剑麻之乡”的称号。
经过几个港口的坦喀尼喀湖作为周边国家进出口产品的运输水道,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坦噶尼喀湖周边地区的农业在经济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根据欧洲航天局2009年土地覆盖数据(分辨率300 m)分析,坦湖流域林地占60.8 %,农田及其他植被混合区占15.9%,水体占15.7% ,湿地占2. 15%,草地占3. 0%,灌从占1. 84%。流域虽然林地覆盖率较高,但是受较高的人口密度和高达3%的人口增长率影响,森砍伐率在北部地区高达100%,而在中部地区达到40%一60% ,清理出的土地主要用于棕桐、香蕉、玉米、和木薯等农作物种植和建造房屋。
坦噶尼喀湖工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小型工业活动和家庭手工业相对活跃,近年来采矿业和旅游业等新兴部门增长较快。
交通运输
坦噶尼喀湖水运发达,有基戈马(kigoma)、乌吉吉(Ujiji)、卡莱米(Kalemie)、乌维拉(Uvira)、布琼布拉(bujumbura)等湖港。布隆迪主要航道为坦噶尼喀湖,航线总长175千米,由坦噶尼喀湖开始,到坦桑尼亚基戈马港。主要港口为布琼布拉港,年吞吐能力为30~40万吨。1990年货运量为18.42万吨。 中非国家许多进出口物资从坦桑尼亚经坦噶尼喀湖运往各地,对沟通非洲各个内陆国起了重要作用,是非洲内陆国家的交通要道。
军事活动
坦噶尼喀湖之战
坦噶尼喀湖之战是英国皇家海军、公共部队(英属东非、北罗得西亚、比属刚果)和德国海军陆战队成员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海军交战,其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目的是确保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坦噶尼喀湖的控制权。
1914年8月23日,德国巡逻舰金加尼号(Kingani)击伤了湖上唯一的协约国军舰,90吨的比利时武装炮船“亚历山大镇”号(Alexander Town),并使其搁浅。德国人成为坦噶尼喀湖唯一的主宰。
为了扭转协约国在东非大湖地区的不利局面,伦敦海军部决定采取一项史无前例的冒险行动:派遣一支远征队,穿过上千千米的非洲大陆,将两艘摩托艇运送到坦噶尼喀湖,用出其不意的方式歼灭德国的舰队。海军部官员杰弗里·斯派瑟-辛普森(Jeffrey Spacer Simpson)中校被委派策划并执行这项任务。
1915年6月5日,远征开始。斯派瑟及其手下带着拆成零件的两艘摩托炮艇从南安普敦市(Southampton)出发,搭乘联合城堡航线的班轮前往南非的开普敦。后来,斯派瑟远征队从开普敦出发,带着100多箱补给、弹药和摩托艇零件,搭乘火车继续前进。1915年7月19日,他们在伊丽莎白维尔(Elizabeth Ville)以北的芳戈鲁米村(Fanggorumi Village)与约翰·李(John Lill)的非洲劳工队伍会合。1915年8月18日,斯派瑟远征队从芳戈鲁米出发,开始了远征的第三阶段。1915年9月8日,斯派瑟远征队登上了米通巴山脉的最高点。1915年10月28日,经过4个多月、14000多千米的长途跋涉,斯派瑟和他的两艘摩托艇终于来到了坦噶尼喀湖。
1915年12月23日,斯派瑟开始发动反击,他下令将两艘摩托艇放入水中,从即日起开始在湖面上搜索德舰。12月26日,齐默(Qi Mo)上校派金加尼号(Jingani)接近卡莱米港,进行一次大胆的侦察活动。1916年2月8日,齐默决定亲自率领戈岑伯爵号(Count Goetzen)和魏斯曼号(Weisman)前往卡莱米港地区侦察。2月9日清晨,先行南下的魏斯曼号抵达卡莱米南方某处湖岸,与潜伏在当地的间谍接头,得知英国皇家海军已经进入坦噶尼喀湖。魏斯曼号掉头北返,准备前往德属东非的康古威角(Kangguwei Cape),与速度较慢的戈岑伯爵号会合,然后用舰炮摧毁卡莱米港的码头设施。2月9日中午,坦噶尼喀湖之战一触即发。在战斗中,德国方面阵亡7人,被俘21人,英军再次无一伤亡。如今德国在坦噶尼喀湖上只剩下了戈岑伯爵号。
1916年7月7日,南非将军扬·史末资(Jan Smuts)指挥的英国和南非军队占领了坦噶港,比军则从坦噶尼喀湖向东进军,占领了卢旺达和乌隆迪(今卢旺达和布隆迪)。到1916年底,协约国已经占领了德属东非的绝大部分地区。勒托-福尔贝克(Leto Forbeck)将军带着他的部队(包括150名欧洲人和1200名当地人)逃往莫桑比克(Mozambique),随后又转入北罗得西亚,在接到德意志帝国已经投降的消息后,于1918年11月在坦噶尼喀湖南岸向英军投降。
种族冲突
非洲大湖地区(包括坦噶尼喀湖)部族关系尤为复杂,有学者指出,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和15世纪后欧洲殖民进程由沿海推向内陆,使大湖地区成为非洲“流亡部族的避难所”,1957年,卢旺达9名胡图族知识分子发表了《卢旺达本土种族问题中的社会因素分析》,又称《胡图人宣言》 ,他们的立场明显展现出种族或族群政治化的倾向。
1959年至1961年,卢旺达三个民族中的两个民族——胡图族和图西族,发生了卢旺达革命。1959 年11月开始,在图西族极端分子袭击少数胡图族副酋长之一多米尼克·姆博纽姆托娃(Dominic Mbonumotova)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骚乱和纵火烧毁图西族房屋。暴力事件很快蔓延到全国。国王和图西族政客夺取了权力,并试图发动反攻,驱逐胡图族和比利时人,但遭到殖民总督任命的比利时上校盖伊·罗吉斯特(Guy Rogest)的阻挠。洛吉斯托(Logito)重建了法律和秩序,并启动了促进和保护胡图族精英的计划。随后比利时人用胡图族人取代了许多图西族酋长和副酋长,让国王基盖利五世(Kigali V)获得了名义上的职位。
进入20世纪后半叶,非洲大湖地区(包括坦噶尼喀湖)深陷种族冲突与战争的漩涡,1990年至2003年是大湖地区冲突的集中爆发期,在这一时期,大湖地区地缘关系与族群问题的联系非常紧密。其中最被人关注的就是卢旺达内战,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相当于卢旺达总人口的1/8。1994年,种族大屠杀后期,有160多万人逃往邻国,多聚集在基伍地区。
2013年2月,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刚果(金)等十余个国家签署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及该地区和平、安全、合作框架协议”,对刚果(金)东部持续存在的暴力表示关切,并强调存在解决冲突根源的“机会之窗”。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
虽然沿坦喀尼喀湖仅有一些小规模的工业布局 ,且除布琼布拉外没有其他大城市分布 ,但是由于坦湖周围所有城镇缺乏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 ,流域内一些水体污染比较严重 。对坦噶尼喀湖造成威胁的污染源主要包括 :湖滨城市布隆迪的布琼布拉、坦桑尼亚的基戈马、刚果的乌维拉和卡拉米以及赞比亚的姆普隆古(Mpulungu)的工业和生活污水 ,流域内农田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杀菌剂等化肥以及牲畜粪便等面源污染物 ,船舶维修站、加油站和港口等排放的石油类污染物 ,采矿业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富含重金属等的泥沙沉积物,以及啤酒 、棕榈油等食品加工带来的有机污染物等。
水土流失
农业活动强烈地区土壤流失量大。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处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量越大。坡耕地是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人口的增长导致人均可用耕地减少,加剧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并形成恶性循环,水土流失直接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沿湖地区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入湖,已成为影响坦噶尼喀湖流域水环境的突出问题。
物种入侵
滨湖区域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也是最脆弱的区域,由于管理混乱的沿湖开发活动导致滨湖地区水环境恶化,为水生物种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2015年,小龙虾(Crayfis)、凤眼莲(液态水 Hya-cinth )、仙人掌科(Cactus)以及水浮莲(Water 莴苣)已经在坦噶尼喀湖北部沿岸、湿地和流域出现。其中,凤眼莲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已被发现,现已开始蔓延到较大范围,损害了鱼类、其他水生动物以及周边居民的生存环境。含羞草属灌木(Mimosa diplotricha,Mimosa pigra)和马缨丹(马缨丹属 cama-ra)等入侵物种也对流域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
气候变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坦噶尼喀湖地区的地表水温度变化和降雨增加等方面。自1913年以来,坦噶尼喀湖的水面温度已经升高0. 9-1. 3℃,坦噶尼喀湖逐渐成为国际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
环境保护
1976年9月,布隆迪、卢旺达、扎伊尔三国总统在卢旺达的基塞尼签署协定,建立坦噶尼喀湖和基伏湖周围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2008年,坦噶尼喀湖区域综合管理计划(LTRIMP)实施,旨在促进包括战略行动计划(SAP)和坦噶尼喀湖渔业管理框架(FFMP)在内的坦噶尼喀湖可持续管理协定的执行。该计划自实施以来 ,针对流域所面临的各种生态与环境问题 ,坦湖流域管理局组织结构的混乱及各国在流域管理上的政策不协调 ,已有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管理和协调措施。
2008年12月,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Lake Tanganyika Authority, LTA)成立,总部位于布隆迪布琼布拉。
2009年11月4日,布隆迪对外关系与国际合作部长签署了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的总部协定,总部协定的签署为坦噶尼喀湖综合管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风景名胜
自然景观
博约马瀑布(boyoma falls)
博约马瀑布位于刚果中部的卡莱米,坦噶尼喀湖西岸,其前身为斯坦利瀑布(Stanley Falls)。博约马瀑布由7个瀑布组成,第七个瀑布最大,宽 800 码(730 米),每个瀑布的高度不少于15英尺,合共落差61米,占河道长度超过100千米(60英里)。博约马瀑布是刚果河上的一系列急流,瀑布沿着乌本杜(Uben Du)和基桑加尼(Kisangani)之间的河流曲线延伸 60英里(100 千米),河流海拔的总落差约为200 英尺(60 米),在瀑布之外,卢阿拉巴河变成了刚果河。
加兰巴国家公园(Garamba National Park)
加兰巴国家公园,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的大片自然区域,坦噶尼喀湖西岸,该公园创建于1938年,面积为1900 平方英里(4920平方千米),是南苏丹(South Sudan)稀树草原的延续,由加兰巴河(Galamba River)和敦古河(Dungu River)提供水源,加兰巴国家公园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该公园位于海拔2300至3500 英尺(700至1065米)之间,公园拥有广阔的大草原、草场以及森林区域,其间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河边狭长树林和沼泽低地,这里是四种大型哺乳动的栖息地:大象、长颈鹿、河马,以及珍稀的白犀,白犀牛目前仅存约三十头。在公园南部有一个大象站——甘加拉·纳·博迪奥(Gangala-Na-Bodio),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象站之一,动物被驯化用于林业。
人文景观
大卫·利文斯通博士纪念馆(Dr. David Livingstone Memorial Hall)
大卫·利文斯通博士纪念馆位于赞比亚利文斯通的中心地带,坦噶尼喀湖的西南端。该博物馆是赞比亚所有国家博物馆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由赞比亚国家博物馆局建造。纪念馆收藏了利文斯通博士最全面的纪念品,包括真实的地图、个人物品和日记、考古画廊(赞比亚人民进化和文化发展)、民族志和艺术画廊(赞比亚人民的展品)、历史画廊(从赞比亚北部迁徙来的班图人的故事以及赞比亚独立史),博物馆外是探险家的纪念碑。
利文斯通–史丹利纪念碑(Livingston Stanley Monument)
利文斯通–史丹利纪念碑是由比利时殖民当局在1950 年代竖立的,尽管存在误解,但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两位英国探险家对该地区的访问,这对布隆迪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这座纪念碑位于布琼布拉以南 7 英里(12 千米)处,毗邻坦噶尼喀湖,由平坦土地上的一块垂直立石组成,它标有粗糙的雕刻,上面写着“利文斯通-斯坦利,1871年11月25日”,周围环绕着一圈较小的石头。这座纪念碑几乎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岩石,高10 英尺(3.2 米),宽 6英尺(2 米)。
相关文化
相关作品
《非洲女王号》
1924年,英属坦噶尼喀当局拨款500英镑将“冯·格岑伯爵”打捞修复,并改名“列姆巴(Liemba)”号,并于1927年投入坦喝尼喀与刚果之间的航运业务。1935年杰出的航海作家福雷斯特(C.S.Forester)受到这艘渡轮的启发,创作了经典小说《非洲女王号》。这部小说在1951年为电影大师约翰·休斯敦(John Huston)执导,由巨星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和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主演,成了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而在这部电影中那艘德国炮舰“路易莎”号不少场景便是在“列姆巴”号,也就是原“冯·格岑伯爵”号上摄制的。
《地球脉动》
《地球脉动》是由英国广播电视中心公司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由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执导并解说,该剧于2006年2月27日在英国首播,其中,第三集淡水资源中拍摄了坦噶尼喀湖的情景。该剧是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系列片《行星地球》改编,讲述了通过三种动物在全球环境日趋恶劣下迁徙的经历,唤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对抗全球气温变暖。《地球脉动》的拍摄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通过《地球脉动》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人物
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Che Guevara)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Rosario),是阿根廷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战争的核心人物。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级领导人。1967年在玻利维亚(bolivia)被捕,继而被杀。1965年时,切·格瓦拉将坦噶尼喀湖西岸作为刚果游击队的训练营地,切和他的部队试图从他们的营地推翻政府,但国家安全局 (NSA) 一直监视着切·格瓦拉,最终国家安全局协助切的游击队遭到政府军的伏击,不到一年就切·格瓦拉取消了这次行动。
亨利·莫顿·斯坦利
亨利·莫顿·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英裔美国中非探险家,以营救苏格兰王国传教士和探险家大卫·李文斯顿以及他在刚果地区的发现而闻名,他于1899年被封为爵士。亨利·史丹利在1876年至1877年从桑给巴尔到刚果河口的跨大陆旅行中环坦噶尼喀湖航行。
重大事件
东非鲁夸湖大地震
1910年12月13日,东非坦噶尼喀(Tanganyika)湖地震发生在坦桑尼亚西部大湖区坦噶尼喀湖及鲁夸(Rukwa)湖一带。截至20世纪90年代,该地震号称非洲地震史上最大的地震,震级为Ms7.3。据Gutenberg和Richter(1954)测定,震中位于坦噶尼喀湖南端东边的鲁夸湖附近,有感范围达两百万平方千米,覆盖坦桑尼亚全国及部分邻国。前震、主震和余震所造成的破坏自坦噶尼喀湖中部至马拉维湖北端,长约500千米,宽约150千米。
2005年坦噶尼喀湖地震
2005年,当地时间12月5日14时19分56秒,非洲中东部坦噶尼喀湖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非洲中东部坦桑尼亚与刚果交界的坦噶尼喀湖地区,震源在湖面以下10千米深处,震级为里氏6.8级,麦卡利最大强度为X,冲击发生在东非裂谷沿线,东非裂谷是东非一个活跃的大陆裂谷带,其特征是正常断层,始于22千米(14英里)的深度。
参考资料
Lake Tanganyika.Britannica.2023-10-21
世界最长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中国科学院.2023-10-21
Lake Tanganyika.Britannica .2024-01-13
LAKE TANGANYIKA.World Lake Database - ILEC.2023-12-15
Lake Tanganyika.New World Encyclopedia.2023-12-15
湖泊的成因及湖泊类型.OSGeo中国中心.2024-02-27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britannica.2024-02-27
Geology for Society.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2024-02-27
东非湖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23-09-17
大型裂谷湖的沉积相关系和沉积作用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图尔卡纳湖和坦噶尼喀湖为例&AndrewS.Cohen.读秀.2023-10-24
Lake Tanganyika: Statu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search collaborations.ScienceDirect.2023-12-15
Mitumba Mountains .Academic Accelerator.2023-12-24
Malagarasi River.Britannica.2023-12-16
Quick Overview of the Malagarasi River in Tanzania.UnitedRepublicofTanzania.com.2023-12-16
Ruzizi River.Britannica.2023-12-16
Lukuga River.Britannica.2023-12-16
Lake Tanganyika.africangreatlakesinform.2024-01-13
坦噶尼喀湖无脊椎动物.全知识.2023-09-17
Earth from Space: Africa’s ancient Lake Tanganyika.European Space Agency .2023-12-15
Birdwatching in Katavi, Lake Rukwa, and on the coast of Tanganyika.Altezza Travel .2024-01-13
Lake Tanganyika.Brilliant Africa .2024-01-13
Lake Tanganyika Stats.Lakepedia.2023-12-15
LAKE TANGANYIKA .Zambia Tourism.2023-12-15
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Brilliant Africa.2023-12-17
Mahal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Tanzania Parks Adventure.2023-12-17
Nsumbu National Park.Zoologische Gesellschaft Frankfurt.2023-12-16
坦桑尼亚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4-01-26
刚果共和国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13
布隆迪共和国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4-01-26
刚果共和国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4-01-26
赞比亚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26
Places to Visit in Kalemie, Katanga, Congo, Africa.MustVisitPlace.2024-01-13
KIGOMA.tanzania-specialist.2024-01-13
Kigoma.Wikitravel.2024-01-13
Bujumbura.Britannica.2024-01-13
布隆迪.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10-27
坦噶尼喀湖之战.世界のニュース.2023-12-17
7 Facts About Lake Tanganyika You Might Not Know.True Travel .2023-12-15
The Battle for Lake Tanganyika was one of the Strangest Battles of World War One.War History Online.2024-01-13
Battle for Lake Tanganyika – Background and the Aftermath.UnitedRepublicofTanzania.2024-01-13
逃亡22年,卢旺达大屠杀头号通缉犯终于在南非落网.UnitedNations.2023-12-17
联合国特使警告非洲大湖区正“处于十字路口”.UnitedNations.2024-01-13
卢旺达革命 Rwandan Revolution.Academic Accelerator.2024-01-13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呼吁促进大湖地区和平稳定.新华网.2023-12-17
Boyoma Falls.Britannica.2024-01-13
Boyoma Falls.Lonely Planet.2024-01-13
Garamba National Park.Britannica .2024-01-13
Garamba National Park.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4-01-13
David Livingstone Museum Tour.Victoria Falls Travel Guide.2024-01-13
The Livingstone – Stanley Monument and The Famous Tale of Two Explorers in Africa.ancient-origins.2024-01-13
地球脉动 第一季 Planet Earth Season 1 (2006).豆瓣电影.2023-12-17
地球脉动 第二季 Planet Earth Season 2 (2016).豆瓣电影.2023-12-17
地球脉动 第三季 Planet Earth Season 3 (2023).豆瓣电影.2023-12-17
行星地球 (2006).时光网.2023-12-17
What can I do to resolve this?.Academic Accelerator .2023-12-17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格瓦拉.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2023-12-17
Lake Tanganyika .Britannica .2023-12-17
M 6.8 - Lake Tanganyika region, Dem. Republic of the Congo-Tanzania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