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成立于1956年,是复旦大学的下属院系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成立的哲学系之一。复旦大学奠基者马相伯严复李登辉陈望道诸公,荜路蓝缕,开启复旦哲学教育之先河;哲学系创始人胡曲园、全增嘏严北溟王蘧常、陈如等先生,以其毕生精力,砥定了哲学系发展的基础与方向。哲学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基础雄厚扎实,重视现当代哲学有研究,尤其突出哲学二级学科之间的对话。

历史沿革

渊源有自(1905--1955)

复旦大学的哲学传统源远流长。复旦公学自1905年建校起,便非常重视大学的哲学教育。深谙西方哲学精髓的创办人马相伯先生曾亲撰《致知浅说》,以供教学之用。他以朱熹注《大学》:“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来解释西方“哲学”的意涵,开复旦哲学精神之先河。一代哲人严复先生亦是复旦复校的发起人之一,之后担任复旦公学校监督,此时他正致力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并向国内学界介绍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唯心论,一时使复旦成为西学在中国的滥觞之地。1915年,李登辉校长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分成八大部类,其中首推哲学部;以后又为复旦大学建立起由逻辑、伦理、性理(包括心理学与形而上学)组成的哲学教学体系,并亲自教授哲学类课程。1924年,郭任远(后任复旦大学校长)就提出要在复旦大学建立哲学系;1926年,刘大白教授又提出要在文学院内建立哲学系。建立哲学系可谓是复旦的夙愿。据不完全统计,至1949年,曾在复旦开设过哲学类课程的有马相伯、邵力子、戴季陶、郭任远、陈望道、王亮畴、熊十力陶希圣、刘芦隐、陈定谟、胡曲园、全增嘏蔡仪林同济等人。1949年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哲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作始也简(1956--1976)

1955年,胡曲园等教授着手筹建哲学系,确定了培养“哲学家”的目标,并招收了首届哲学研究生班。195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正式建立,并迎来了第一批五年制的本科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建立的哲学系之一。1957年至1959年,哲学系先后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自然辩证法、逻辑学五大教研室;1959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6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61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在国内高校率先开展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65年,在毛泽东主席提出要研究宗教的指示下,在国内高校最早开设了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选修课程。

建系之初,哲学系除了以本系教师为主开展教学与科研之外,还专门邀请了校内很多名家来哲学系讲学,包括周谷城、周予同苏步青刘大杰蔡尚思谈家桢谷超豪蒋学模等。

1966至1976年“文革”期间,哲学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巨大的冲击和破坏,招生工作被迫停止,至1971年才恢复。庆幸的是,即便在这样的年代,哲学系的总体工作并没有中断,1973年还建立了自然辩证法专业,教师队伍也没有散掉,仍保持了一定的规模,这为后来复旦大学哲学事业的持续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砥定规模(1977--1995)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哲学系招收本科生工作步入正轨;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的招生工作。1979年,成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相继开设了一系列现代西方哲学的课程,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1980年,恢复招收留学生。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先后建立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三个博士点,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高校培养文科博士的第一批系科之一。

1983年,成立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室,1984年成立科技哲学研究室,1985年成立宗教学研究室。1986年,在此前成立的各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现代哲学研究所,刘放桐教授担任了第一任所长。同年,在多方的努力下,建立了社会学本科专业(以后独立成系)。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注重马、中、西三大板块课程建设的同时,科技哲学、宗教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方面的课程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80年代末90年代初,哲学系坚持发展哲学学科,改革哲学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获得了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而且还为全校开设了更多的哲学类课程。1994年,哲学系被评为全国人文科学概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成为得到国家重点扶持的第一批文科基地之一。同年,在哲学系成立了复旦大学应用伦理中心。

走向大成(1996--2006)

1995年,以复旦大学建校90周年为契机,哲学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当时的系领导提出了“以改革开放的大思路,促进哲学系的大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哲学系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当年,外国哲学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并被列入教育部211工程。1999年设立了宗教本科生专业。同年,以哲学系为主干力量,成立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00年,该中心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以该中心为核心成立了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创新研究基地。2000年1月,以科技哲学学科点教师为主干力量成立了复旦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同年,哲学系通过教育部哲学一级学科评审。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1998年,成立国内最早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并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分别于1998、2001、2003年建立博士点。2001年,成立宗教研究所。2004年,新增经济哲学、比较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博士点。在科学研究方面,从90年代末期开始,哲学系的科研成果数、科研项目数与获奖数在全校文科各系一直居于前列。还创立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哲学评论》、《基督教学术》等学术刊物。

办学条件

人才培养

50年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全院(系)共培养毕业生4000余名。以2006年在校学生为例,其中本科生236名(其中宗教学专业43名),硕士研究生131名,博士研究生128名,博士后流动站名13名,留学生2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突破原有模式,结合社会力量和社会需要,打破了专业界限,不拘一格为社会培养人才。近几年多次主办了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干部培训班,共培养了4700多名学生。可以说,着重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哲学学院的重要特色。在学术、文教、新闻、党政、军界、工商业、现代科技企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栋梁。如苏联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总统远东政策顾问、现任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通讯院士季塔连科·米沙,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芝加哥大学德语系汤晨曦教授、美国大河谷州立大学倪培民教授、美国库茨城大学黄勇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曹锦清、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副主席金炳华、昆明市市长王文涛、《解放军报》总编于顺昌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吴昌德将军、复星高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郭广昌、证大投资公司董事长戴志康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联席主席虞锋等杰出系友。哲学学院(系)毕业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在各自的工作和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工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中华文化,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哲学系自建系起便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哲学系就建立了国际合作的关系,当时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柯希切夫教授担任哲学系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80年代以后,哲学系的国际交往更为活跃,世界一流的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理查德·罗蒂尤尔根·哈贝马斯雅克·德里达、《今日马克思》主编比岱教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主任克劳德·ClaudeImbert、法国著名哲学家让-卢克·马里翁等相继访问哲学系,有20余个国家百余位学者和学生留学哲学系;1994年成功举办为期3周的“中英澳哲学暑期学院”,1995年,与加拿大维真学院、台湾辅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正式建立全面交流与合作关系。2000年,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协议;哲学系还相继与美国哲学学会、美国哲学促进会、国际价值与哲学学会等学术团体等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有多位教师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图宾根、弗莱堡、康斯坦斯等大学做访问学者。与此同时,国内知名学者来系访问讲学也越来越频繁。他们的来访为哲学学院(系)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科研情况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素有重视科研的传统,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与国内其他高校的哲学学院(系)比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特征是: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基础雄厚扎实,重视现当代哲学有研究,尤其突出哲学二级学科之间的对话。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注重前沿问题的研究,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对话;在西方哲学方面,当代西方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中国哲学方面以宋明理学的研究见长,宗教研究则突出佛教、基督教方面的研究,科学技术哲学方面则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伦理学重在应用伦理学的研究。

教学状况

经过多年的探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追求个性化、研究性、开放性教学。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强化学生的课下辅导,逐步形成了一些名牌课程。

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哲学学院努力地进行教材建设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材体系。近三十年来,哲学学院(系)自编教材近50余种,其中有不少荣获国家教材奖和省部级奖励,并被兄弟院校广泛采用。为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为本科生、研究生建立了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限制性和非限制性选修课在内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每年开设的课程达40门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旦哲学学院(系)已开设了几十门新课,其中的“现代西方哲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督教哲学”等属于全国率先开设的课程。

为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设立了专门的社会调查基地,并先后开展了“社会再就业工程调查”、“上海市中小企业改制调查”等大型调研活动,调查报告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