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宗祠
方氏宗祠为方村方氏宗族之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方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于清代重修。坐落于:“平江县长寿镇保全村”
本祠世系
本祠始祖:仕南公
第一世祖:方仕南:名珍,李存勖同光元年癸未岁于江西南昌洪州铁树观聚贤坊迁居平江东阳乡(今属虹桥镇)天井山。第二年甲申买入施祥八、施祥九田宅,今虹桥南麓有方家屋堂遗迹。葬虹桥南麓乾兼戊辰向有碑。妻陈氏与夫合葬,子五:泽:官鄂州巡御史,有后未详、海:迁滁洲,官工部侍郎,有后未详、浚(读信)、渊:官盐场主簿,有后未详、澄:迁岳阳县杨林乡今沙陂、高段有后。再娶何氏生殁无考,子一:湖:迁景陵,有后未详。
第二世祖:方浚(读信),行十四字公忱生殁无考,葬虹桥狗坐石藏龙湾乙辛向改乾巽有碑。妻朱氏生殁葬无考。子五:仁岳、仁瑞、仁逸、仁逊、仁载、仁远。(注:此五人与莆田市的六桂相同,官职也相同,是否同属一支有待考证,列此存疑?)
第三世祖:方仁逸官水部员外郎、殁葬平江长寿白圆村鸡笼山剪刀湾凤形癸丁向有碑。(与福建莆田的六桂相同,官职也相同,是否同属一支有待考证,列此存疑?)妻邱氏殁葬茅帐源牛形。子二:谨言、从周。
第四世祖:方从周字闻仲 生于赵匡胤开宝元年戊辰岁,殁于宋庆历八年戊子岁,宋咸平元年戊戌岁登进士受秘书校正,天圣年间官拜礼刑二部尚书、光禄大夫赐紫金鱼袋秩正二品。葬平江长寿白圆村鸡公山(又呼庵山、鸡笼山)灯心岭飞凤朝天形癸丁向,石砌墓有碑,山下建知府祠载《平江县志》中华民国十七年被焚。妻李姓封德夫人、娶辛宪英封助德夫人、二夫人合葬茅帐源中觜上乙辛兼辰戌向有碑载谱卷首《墓址图》。子五:荻:迁长寿荻坪、义:迁踏水桥章铺里有后、营:出继澄公之孙方固改名方柏、平:赵顼熙宁初进士及第生殁葬址失考,妻无考,无后、井:迁湖北通城县麻阜义井有后未祥。
第五世祖:方荻、名志申号栎卿,从天井山迁长寿荻坪,殁葬朗坑大坟山丁癸向。妻丁氏葬附夫墓。子一:凤
第六世祖:方凤、行九,字鸣歧,从荻坪迁居木金乡保全村赤溪渡藕溏(今呼窍溏)畔,葬黄阳山左岸马头岩形乾巽向
有碑旧称生石灰冢墓址载卷首《墓址图》。妻李姓殁葬荻坪三江口。子一:汝仁
第七世祖:方汝仁,行八,生于宋代仁宗天圣九年辛未岁,葬虹桥狗坐石,后迁葬黄林段右冲托塘头仙鹅饮水形傍叔鸣梧公墓右申寅向有碑墓址载卷首《墓址图》。妻丁氏葬黄林段右冲托塘尾龟形脑穴庚甲向有碑墓址载卷首《墓址图》。子七:禅:字林早逝无嗣、恭、庆:其裔分石岭族、矩:其裔分官溪族、道石族、智:其裔分滔族、族、肃族、大屋场族、子清族、鉴金族、荻坪族七族、惠、邑:其裔分郑田族、阳坪族。
本祠历代名人
方,字明甫,平江九君子之一,南宋时人,朱熹的再传弟子。学术界称为“连云先生”,是一个终身未取功名的读书人。据清代李元度考宋学案及一统志通志,方暹起初求学李春芳之门,聪颖好学,深得老师器重。后以文定之命投到朱熹得意门生黄干门下,与饶鲁、张元简、赵师恕号称为“黄门四子”。淳年间,朝廷下诏书要求各州府道员举荐有德行有才能的栋梁之材,湖南道的董公槐和荆湖的孟公一致以方暹应荐。孟公珙上疏说,方暹“学足以探古人之渊源,行足以为国家之矜式,才足以经文纬武,识足以见远烛微,非德行才识足当今日之举者乎,臣伏见岳阳布衣方暹”。对朝廷的辟召,方暹辞而不受。孟公复奏请以处士之名以示国家优礼贤才之意,疏章未能报出,方暹已然去世。观方暹学识,“大而冠昏丧祭之礼,幽而天地鬼神之故,细而草木昆虫之理,奇而风云龙蛇之阵,博而山川地理之形,上而朝廷国家之事,下而田里农桑之务无不毕究。”是一个儒家饱学之士,其治学苦索精神堪称学界楷模。(注:入祀平江九君子祠。事迹传略记入清同治《平江县志》)
方輗,字叔行,平江九君子之一,南宋时人,朱熹的再传弟子。资禀深沉凝重,他仰慕朱子紫阳正学而从师宏斋李春芳门下。文定写给他一首诗来勉励他:“博文约礼终身事,修已治人种德书。好把从头亲切看,若非亲切总成虚。”方輗不负师训,学识为人自成一家。后来他又从师饶鲁讲学,安贫乐道,绝意科举,专注于探询事物本质的学问。他与同乡方暹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以才行见重于当时士林官场,而他则以圣学专于修身治家,教化乡亲。平日从无疾言色,与人为善劝人为善,用高尚的德行影响人教育人。“家庭雍睦,内外肃如,童仆亦知谨慎;四方薰德而来者户外常屦满,皆使之有得而去。”乡亲贫苦者饥饿了他有饭菜周济,死后不忘及时送上一副棺材,好生下葬。他绝不假仁假义,而是良好的道德修为使然。终生多次谢绝官场辟召,潜心“学斋”读书。入县、州、省隐逸人物卷。。(注:入祀平江九君子祠。事迹传略记入清同治《平江县志》)
方采:字亮甫,宋末元初人,清同治《平江县志》第四十四卷、人物志三、文学类、第一页载:方采字亮甫:隐居好学,元既定天下,采与吴斤等作遗老会刻石道岩吟韵自适。元朝定国后,他与宋代做过官的其他苏州市八位隐居起来,不再效力元朝政府,他们经常相约到道岩聚会,题诗刻在石碑上,后人称九老题词。
清同治《平江县志第》八卷、地理志、古迹、第三页记载:
方輗故宅:在县东鉴下大园。
方暹故宅:在县东赤溪藕塘畔。
清同治《平江县志》第八卷、地理志、冢墓附、第二十一页记载:
崇祀君子祠方輗墓:在县东后岩茶山洞(同治十年教谕陈之纪训导李泽泮谕邑绅方儒烁等重立墓碑)。
崇祀君子祠方暹墓:在县东鉴下瓦窑屋后(同治十年儒学谕方儒烁等立墓碑亥山己向)。
九老方采墓:在县东静丝塘。
方懿斋(武翼都尉):(1824-1901)号初学,礼字派,系仕南智嗣鉴金族二十二世孙。家竟平穷,父亲以当时不足一头耕牛的身价九吊铜卖给(姓不详)旷怀,幼年做苦役时学会武刀弄棒,后投入湘军左宗棠部下,虽不识字,但能英勇善战,后被赠武翼都尉六品军衔,并得赏黄马褂一件。聂氏宗祠的亭子能盖上琉璃瓦也就得此恩惠。
方 :字贵卿、元末明初人:洪武年间以博学名世。岳州红莲教侵扰长寿街时,方琇挺身而出,散财募勇,领兵御敌,最后不幸战死军中。方琇的义举感动了乡民,众志成城击退红莲教之后,人们将英雄的遗骸安葬在长寿街最热闹的河南桥畔。胡天游曾有诗《挽方贵卿》:河南省桥下旧英雄,半百年华一梦中。五夜忽闻呼启启,九原堪恨去匆匆。孤鸾吊影菱花掩,怨鹤无声蕙帐空。斧朱殷今日事,埋香有地不如公。(事迹传略记入载在清同治《平江县志》第四十五卷、人物志、忠节一、第二页)
方孔发:系仕南三十一世孙矩嗣道石族宏春公支。乾隆太学生
方儒书:系仕南三十二世孙矩嗣道石族宏春公支。嘉庆太学生
方儒文:系仕南三十二世孙矩嗣道石族宏春公支。爱新觉罗·颙琰武功将军
方宗基:系仕南三十三世孙矩嗣道石族宏春公支。爱新觉罗·旻宁武功将军。妻何氏封夫人
方宗长:系仕南三十三世孙矩嗣道石族宏春公支。名皆辅、咸丰六品军功
方训高:系仕南三十四世孙矩嗣道石族宏春公支。咸丰武功将军。妻朱氏诰封夫人
方训兴:系仕南三十四世孙矩嗣道石族宏春公支。同治太学生
方典照:系仕南三十五世孙矩嗣道石族宏春公支。光绪武略骑尉。妻李姓诰封安人(以上孔字派到典字派共五代十国八位和女眷受封十一人:乡人赞曰:五世十一能,将军太学生;诰封贤内助,代代振家声。)
方翘楚教授:方翘楚,平江县龙门镇岭羊村人,清光绪二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1901、12、18)出生,1968年8月11日去世,终年67岁。少年时就读于“平江二高”。民国九年(1920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十三年(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生物系。民国十七年(1928年)毕业。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先后在陵乡村师范,长沙县立中学、私立妙高峰中学及省立长沙女中等学校任教。从民国二十二年(1933)至1963年30年里,除一年因抗日战争交通受阻,在岳郡联立中学任教导主任外,都在长沙市省立一中任教。在此期间两次任教导主任。他毕生致力教育事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学生自由组合研究,探索科学真谛,尤在生物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是知名的生物教育专家。他讲授生物课程,要求学生认识人类不但要生存,要发展,而且要有道德规范。要有约制自己的能力,要懂得人类从优声劣败中走过来,从类人猿进化过来和优生、遗传知识。解放后,他因心脏病两次动手术,术后继续操持教学,直至呼吸停息。
方楚教授:字则之,名天游。仕南邑嗣阳坪族三十五世孙。公元1898年戊戌岁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一日生于长寿镇桂桥村。1956年9月27日逝世,终年58岁。1912年曾就读于”平江二高”。民国二年1912年秋,考入湖南高等师范附中,民国十六年1917年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国文史地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民国十年1921年武昌高师毕业,历任长沙私立青年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省立第一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岳云中学和岳郡联中的国文、历史教员。民国三十年1941年任广西大学教授兼师范专修文科主任。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任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他治学严谨,笔耕辛勤,教学之余,潜心墨家学派研究,著述甚多。如《墨家源流》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他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墨家学说,并指出:“墨家辩学的成就,终在各家之上,非儒、道、名、法诸家所能望者”。该书出版后,曾获李达、郭沫若、杜国库等著名学者推崇,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还有《九歌之研究》、《楚辞九章之研究》、《屈原在湖南》等著作。他思想进步,民国十六年1927年初,由夏曦、柳直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辗展各地,与组织失去联系。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在明德任教时,他带头拒绝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被迫离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他在湖南大学起草罢教宣言,支持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活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他在《湖南各界人士要求和平解放宣言》上签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临死前,还在“双百”方针座谈会上激励学生,不料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逝世时,系长沙市政委员、省文联委员。资料来自《维夏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有增补。
方克刚教授:字筱川,仕南智嗣瑗族三十六世孙。公元1885年乙酉岁光绪十一年生,自幼聪明,但家境贫困,读书不多。十六岁开始学徒,十七岁习商,刻苦自学,积累了许多文化知识社会经验。经商四年,家境逐渐富裕,认为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于是决心发愤读书。光绪三十年1906年,考入长沙经正学堂第一班。第二年,考入中路师范学堂史地科。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即任平江县中学堂英语、地理教员。第二年,由中路师范学堂监督谭延闿推荐到长沙市创办中路中学,定妙高峰为校址。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妙高峰中学。民国四年1915年,受聘校长。他受聘为校长时,正值汤芗铭督湘,学校经费被削减四份之三,妙高峰中学被改私立。他惨淡经营,并取的其父方济川解囊资助,使学校渡过难关。1925年向校友募捐建筑南轩图书馆图书馆。1926年藏书17000册,成为为省内图书馆之冠。民国十年1921年,他当选为湖南教育会长,仍兼妙高峰中学校长,。为了使教育事业经费有保证,曾发起组织湖南省教育经费保管委员会,多次找省公署洽谈,最后省公署确定划分盐款附加,作为各校的津贴,这是湖南教育费列入政府专款预算的开端。国民政府成立后,他又担心教育经费落空,便上京争取,终于获得财政部批准,即从盐税附加中解决,并确定了教育经费的定额预算。他主持湖南教育会期间,非常关心师生成长,如陆续兴建教育会坪(场)图书馆、博物馆、幻灯场,并聘请名流学者到到各校讲学,还联络、鄂、赣、皖四省当局举办华中运动会。后来,他当选为全国体育协会董事长。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不原做官,辛亥革命后,谭延要他去州任知事,他推辞未就。因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尊敬。嗣后,凡有关文化、教育及公益事宜,都推他主持。历任湘中汽车东路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考送留学生委员会委员、国家高等文官检定委员会阅卷委员、国史顾问等职。迄至六旬,他辞去了任期三年的妙高峰中学校长,改任董事长。还兼任过家乡平江二高校董会董事长。他擅长诗文,一直任教文学。抗日时期,曾出版《血潮》。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他因患脑溢血病才离职休养,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二月二十六日病逝于长沙市。终年六十二岁。他的后裔居住长沙、娄底市等地都是教师世家,传承祖志。资料来自《维夏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有增补
方鹤霞教授:中国的四大发明,享誉全球,但从印刷术中派生出来的“直接转写法”,却鲜为人知。此法的发明者是平江县仕南支石岭族三十六世孙方鹤霞,他生于一八八九年九月。十九世纪初,作为农业国的中国,工业发展缓慢,造成发明国购买生产的教科书的反差局面,对此,方鹤霞先生苦心研究,用他留学日本时发明的尚未公开的化学药剂,将书稿“搬”到石印板上,再行印刷,印出了与原文无异的产品,他将此发明命明为“直接转写法”。并在长沙市、天津市、苏州市等地开办多家印刷社,几乎囊括了国内的外文图书翻印业务,分销处遍布全国各地,价格低了进口书价十倍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为促进已民族工业,发展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转写法”成了全国新闻热线。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家于危难时局,全国教育面临困境,教科书供不应求,鹤霞先生的“直接转写法”发明和印书社的面市无疑是雪中送炭,功垂杏坛,曾聘为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编委员。历史发展到电脑复印机问世,溯其源理,“转写法”与“复印”恰是美妙的异曲同工。方鹤霞先生于一九四六年与世长辞。资料来自方家聂氏宗祠。以下是平江网的记载方鸣皋(?~?) ,字鹤霞。长寿镇人。留学日本,专攻印刷。1921年,应湖南省工业专门学校之聘归国。当时,各大学理工科教材,都用欧美原版书。进口书价昂贵,学生负担很重。方鸣皋发明了“直接还原法”,只须图书馆购进一本原版书,他将书拆开,一页页覆盖在涂上药水的石版上直接翻印,清清楚楚,分毫不差。原版书装订后还给图书馆,也无任何损坏。翻印的书价不及进口书价十分之一。当北方教育考察团来到湖南工专参观时,方鸣皋表演了一翻印技术,于是应聘到北洋大学。此后,他在天津市、上海市创设了北洋印书局、龙门印书局等。抗日战争时期,在湖南大学创设了鸿雪图书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乖在台湾继续翻印欧美原版书籍。现侨居美国的学者,原台湾海洋学院院长李昌来(平江长庆乡人)说:方鸣皋直接帮助了我国近60年来的大学生的学习,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我国印刷界的伟人。
方典康教授:字弥,仕南庆嗣石岭族。公元1901年辛丑岁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九日生,平江县龙门镇石里人。少年就读“平江二高”。他十三岁时,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受进步思想影响,曾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民国六年1917年毕业后,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十年1921年夏,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于武汉大学。回湘后,在衡阳湖南省立第五中学任叫教,一年后受长沙市长郡中学、省立一中之聘,到长沙市任教。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受省政府教育厅的委派,回平江县创办“平江县初级中学”并出任校长。第二年春回长沙,继续在长郡、一中、妙高峰、周南、明宪、艺芳、广益等中学任教,直到抗战胜利。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再次出任平江县立中学校长,第二年秋,再回到长沙市,继续任教各中学。长沙解放,他正在省立一中任教,积极支持地下党和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参加迎解支前工作,并任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会员,参与长沙各中学的接管工作。1950年受省教育厅委派赴岳阳市第一中学任教一期。旋即受周世钊的邀请,复回长沙省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校任教。1956年,省教育厅为了发展师范教育,又调他至长沙市女师任教,直至1964年退休。1968年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8岁。方 先生从事《史记》研究很有成就。资料来自《维夏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有增补
方奎教授:方奎教授:号诏,长寿桂桥阳坪村人。于公元1987年丁酉岁光绪二十三年一月初八日生。公元1970年3月10日病逝于长沙市,享年73岁。他家境贫寒,七岁读私塾,十一岁跟父兄种田。十八岁进县立第二高小。民国六年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校。民国十一年1922年考入武昌师范大学(后改武昌大学)理化系。由于他就读两级师范不须缴纳学杂食膳等费,并且利用暑假开办补习班或任家庭教师,才得以完成学业。 1926年上期,武汉大学毕业后至1929年,历任湖南省立一师的物理化学教师,国立第二中山大学(今武汉大学)物理系助教、湖南岳郡联立中学、宜昌湖北省立四中的理化教师。这时,中共正值困难时期,他先后接济过中共地下党员方信、包泽英等。民国十八年1929年后,他先后受聘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北黄岗省立六中、湖北汉阳兵工转校(后迁南京,改南京兵工专校)、江西南昌省立一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直受湖南省一中教物理。抗日战争时期,兼教务主任,当时教材奇缺,他编写了《最新高中物理学》、《物理计算难题祥解》等书。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甘肃省兰州大学聘他为副教授,第二年贵州贵阳师范学校聘他为教授,1953年兼物理系主任。1958年退休后,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组织各项活动,并编写了不少科普读物。1965年8月底,有黔迁回长沙市居住。他献身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治学十分严谨,讲学强调效果,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喻叠叠,深入浅出,使学生精神贯注,永志不忘。他一生重视知识,常告戒子女:“有了知识,才算有真本领,知识是最宝贵最可靠的财产,而要有知识,就得刻苦学习,持之以恒。”资料来自《维夏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
方朗初教授:名昶、字冰清,清光绪十一年(1886)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生于长寿镇桂桥的汀油村、系仕南支智嗣子清族三十七世孙。他幼年聪慧,过目成诵。曾就读于长寿街仁寿堂新学私塾,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方克刚等考入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后应聘凤凰县私立女子学校。他精竭虑,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奠定基础,伸得“陈渠珍”趁渠珍的器重。民国十九年(1930)任湖南教育厅督学。在职十余年,为匡正湖南教育,他跋山渗水,亲赴各地督导检查,足迹遍及三湘四水。抗日战争爆发,他挟眷回平江定居,曾在余达美任县长时,任县政府主任秘书,同时当选县议会副议长。他主持正义,嫉恶如仇。乡人有冤屈的事找他,他无不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却从不受报酬,清廉自守,两袖清风。晚年,曾在岳郡联中高中部任教语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校长李航寰曾作挽联云:“殷勤善教乃良师,可怜心血消磨,案上墨痕犹点点;直谅多闻诚益友,料膏肓不起,云中仙足竟匆匆”。他大半生从事教育工作,对湖南及桑梓的教育事业作出较大的贡献,值得后人景仰。他为人幽默风趣,文思敏捷,擅长诗歌、联语、散文,事颇多。如他初任较时,年轻个子小,恐人不尊,仍蓄须以示老大。语文可授,《岳阳楼记》时,有学生问:“君山和以立在洞庭湖中?”他不加答话,于是在黑板写道:“疑是昆仑山脉上石,天风吹落洞听中”。抗战期间,某部团长派副官请他代拟春联。他问明来意后,及说:“枕戈待旦,放炮过年”。来人不解其意,问几时来取联语,他说:“不是告诉你了吗?”接着,才将联语解释一通,打发他回去复命。其才思敏捷,令人叹服。
方典成教授:号竟伯,字方山,仕南智嗣滔族三十五世孙。公元1923年癸亥岁民国 十二年二月初四日 生。平江县长寿富平村人。耕读传家,乐施好善,为湘东赞许;治事精勤,不畏艰难,系台湾名流。曾入平江二高及长沙妙高峰中学就读,续入湖南大学习政经。1945年夏,放任美国军队翻译官,抗战胜利后,遴选为桃源及平江县干训所教育长,从事乡保干部及小学教育之训练,迭蒙上峰嘉奖及地方推崇。1947年冬天奉令襄理邑政,并兼任县中教导主任,继又讲学长沙妙高峰中学及安徽励行中学等校。1948年任南京中央通讯兵学校秘书兼教官。1949年随校迁台湾。1954年秋移铎于台中宜宁中学,以身示教,深获学校器重。越三载,应聘海洋学院任教,以讲师兼办教任务,对设科之争取、学校之改制、校地之扩充,不遗余力。先后任 教授之职十二年,今日航业界之中级干部,多为其门生。在此期间,先后结业于行政干部院及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著有《大学国文选》、《四书精解》、《中国宪法论》等著作。1966年秋,省府遴派其为宜兰县立头城中学校长,任职两年中,师生力争上游,学风为之丕振。因办学有功,于1968年,调办省立罗东高级工商职校,以创办伊始,披荆棘斩棘,惨淡经营,十七年间,建校、改制、增科、煞费苦心,校地由三甲增为五甲,学生由三科三班增至七科五十二班,校舍由平房数间扩建成近百幢,而各科设备起全,体育馆尤轮奂适用,为县境最大场所,但所有建校费用,尚不足新台币三千万元。其办学之认真,管训之严格,早已有口皆碑,誉为兰阳子弟最向往之学府。曾三度被赝选为宜兰县教育会理事长,迄今犹任省教育理事,对地方教育,竭尽所能,建树尤多。1985年接长省立罗东高级商校,精心掰划,增班建馆,充实设构,提振精神建设,加强“四育”并重,朝乾夕惕,以迄任满。平时犹勤奋力学,且任教于台湾空中大学等院校,一本其授业传道精神,牧牧不倦,为作育青年而努力,并手撰《办学经验谈》一书达十余万言。方氏平时办学每日7时到校,近晚返家,以身示教,数十年如一日,不以清苦移其志,不以艰难怠其身,本“有教无类”及“爱心与耐心”,坚守岗位,辛勤耕耘,故历年所获勋奖达百余次。四十年来受教育学生,何止千万!于今桃李遍岛,声誉卓著望重士林。1988年9月教师节,台湾地区行政机构俞国华院长颁赠“资深优良教师”纪念章,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毛高文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邱创烯、“省教育厅长”陈倬民分别致赠“教泽深长”“积著教育”、“功著教育”银质及木质勋匾各一方,1988年退休后,他仍风尘仆仆赴东南亚各国及日本、南朝鲜、欧美诸国考察教育,并就文化教育与祖国统一大业畴划奔走于海峡两岸,人虽在台,但对教育他故乡满怀古稀人的深深眷恋。资料来自《维夏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
方力行博士:1951年6月9日生于台北市、系仕南智嗣大屋场族三十八世孙、1947年至1982年荣获台湾大学生物系学士,加利福尼亚大学翌立地哥分校海洋生物硕士,博士,这、曾任中山大学海洋生物所副教授,教授兼主任,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筹备处主任,中国台湾珊瑚礁学会理事长,台湾地区行政机构用续发展委员会会员,环抱署环境品质咨询委员,专长海洋生态,河川生态,珊瑚学,取得系列学士荣誉。1987年以来,先后荣获得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珊瑚之美、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大学专院优良教科书奖—珊瑚学、中国生物学会研究成就奖、“国科会”杰出研究奖、“国科会”优等研究奖、“国科会”甲种研究奖、日本鱼类会志顾问等荣誉。1996年以来先后在台湾省水产学会、亚洲水产学会十一个社团中任理事、监事。获得筹建海洋生物馆。公共工程品质优良奖。筹建之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获得2002年美国国家杰出工程奖首奖、先后任“国科会”、农委会、环保署、高雄市政府等审查委员、谈询委员、顾问等多种职务。
方光英(1886~1970)长寿人。曾任苏州宪兵大队长。南京特别自卫总队队长,1946年授少将军衔,后去台湾。
方其壮(1910~ )长寿口村人。中央军校14期毕业。历任28师38团中校营长、上校团长,醴陵铁煤厂厂长、“反共救国军”副司令员。1949年去台湾,任“反共救国军”大陆执行部湘东第五纵队少将司令。
方震欧(1879~1921)长寿桂桥人。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广西国民军右派司令,陆军少将。
方理明:(1905~1937)又名胜、长寿街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任湘鄂赣红军第十八师五使二团政委,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部主任,10月任红二军团第四师政委,参加湘赣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后负重伤修养,11月月参加长征。1937年春,在甘肃西部作战时牺牲。(资料来自岳阳党史志办工室)
方福钦:(1897~1973)南桥乡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排长、副连长、连长,团党支书记等职。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营长,解放军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衡阳铁路局柳州公安段段长、铁路公安处大队长、衡阳公安学校校长,广州铁路局监委副书记等职。(资料来自岳阳党史志办工室)
方成德(将军)(1897—1973)字命安又名茗庵,平江县长寿邵阳泗湾村斗壁里人,承字派,系仕南智嗣滔族三十六世孙。1921年考入湖南统计专科学校,毕业后任职于省建设厅.1923年调永兴县统计员期间,入湘军随方维夏第一军任文书,1925年二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北伐军、历任排、连、营长、中校副团。1937年参加抗日战争,在中原抗敌与台儿庄大捷等战役中有功,,调任第七七战区六十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后任二十七师及骑兵第十师副师长、第九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和河西走廊陶峙岳兵团政治部主任兼新闻处长等职,1949年9月随陶峙岳部组织西北起义,同年离队回长沙从事手工业生涯,1969年受“文革”迫害,1972年2月十七日病逝油圹,1981年二月二十五日开福区人民政府发文平反,恢复名誉,广州军区为方德重发《起义证书》。
方维夏(烈士)(1879-1935)号竹雅。平江县人。1898年夏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曾参加变法维新活动。1905年8月到日本,入东京农业大学学习,并参加同盟会。1910年毕业回国,在长沙市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教过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后任湖南省教育会会长、湖南省署教育司司长等职,参加过倒袁(世凯)驱张(敬尧)运动。1920年8月在长沙参加毛泽东等发起的“俄罗斯研究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平江联络李六如等创办湖南文化书社平江分社。1922年7月代表湖南省教育会赴济南市参加筹备全国教育经费委员会会议,提出开发人才、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主张。1924年在广州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派遣任湘军第五军秘书长,湘军讲武堂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推动对旧军队的改造,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二十军第一师党代表。1928年春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春回国,任闽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师生建校舍、制教具,编教材,创办起新型的红军学校。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他任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1933年夏,调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教育厅厅长兼裁判部部长,对发展苏区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赣南特委宣传部部长,领导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争,率部转战赣粤湘地区,后在桂东县东边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1935年春,所部与湘赣军区总指挥蔡会文率领的赣南游击支队会师,合并为湘粤赣游击支队,成立中共湘粤赣特委,他任宣传部部长。在国民党军进行军事围剿、经济封锁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对敌斗争,1936年4月在桂东沙田的仙背山被叛徒杀害。
方 国(大校)(1907~1988)名继荪,1907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木金乡保全村,承字派,系仕南智嗣肃族三十六世孙。1930年11月在江西修水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分队长、红军学校特派员、师特派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保卫侦察科长等职。1934年随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零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特派员、晋察冀军区西挺进军保卫科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张家口市卫戌司令部卫生政治部委员、冀中军区俘训处处长、华北补训兵团副政委、二纵队后勤部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二十一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53年部队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被授予方国同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少将军衔,以表彰他重大贡献,1961年退休,期间先后担任过武汉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及武汉市洪山区人大代表。方国公于公元1988年4月16日十三时十五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逝世享年八十有一。(以下资料来自:中共岳阳市委党史志办公室)方国:(1907-1988),平江县木金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分对长、红军学校特派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保卫侦察科长、八路军一二零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特派员、晋察冀军区西挺进军保卫部部长、张家口市卫戌师令部卫生部政委、冀中军区俘训处副处长、华北补训兵团、三旅副政委、二纵队后勤部政委、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孝感分军区黄陂县军役局局长,曾受大校军衔,1961年离职退休,享受正师职待遇,曾当选武汉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府委员。
方正平(中将)(1909-1994)。长寿镇马嘶村人。承字派,系仕南智嗣滔族三十六世孙(五岁出继官溪族)。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工农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师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二科政委、大队长、新四军八团留守处政治部主任、挺进纵队团政委、支队政委、旅政委、军分区政委、地委书记、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纵队参谋长、军区副政委、野战军纵队政委、军分区司令员、58军政委。解放后历任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政委、军委海军副政委。1955年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1994年11逝世。
方强(中将):原名轩,1912年2月13日生。绪字派,系仕南智嗣滔族三十七世孙长寿镇人。出身工人家庭,从小在码头做过苦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人纠察队队长、义勇队区队政治指导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营、团、师政委、川东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兼内部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旅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长、总政治部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军政学院教育长、中央军委秘书厅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合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野战军师长、副军长、军长。解放后历任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军委海军副司令员、军委国防工委秘书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工办主任等职。1955年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七大”、“十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中顾委委员。
方正(少将):原名应生,字纯清 1913年12月13日生平江县长寿镇,祖居黄土潭,后迁居邵阳三星村。绪字派,系仕南支智嗣滔族三十七世孙, 1929 年加入少先队,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 年 9 月加入共青团,1913年 1932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区队长,总政治部宣传队长,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军政治部教育科长兼统战科长,参加了长征。后任新四军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旅参谋长、襄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豫皖苏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豫东军区淮阳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史教授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副政委.因病于1997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方国安(少将):(1913— )原名报山又名国南,典字派,仕南支智嗣荻坪族傅房三十五世孙,行仁公次子,平江县邵阳福建村烟州坪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指导员、教导员、团政委。抗日战争,历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主任,教导4旅10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1纵1师政治部主任、1纵后勤部副政委、政委、1纵3师政委、38军114师政委。建国后,担任中南军政大学第6分校政委、25步兵学 校政委、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西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广东省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方国南(少将):(1914—1998 )名双全、原名衍康,衍字派,仕南支智嗣荻坪族三十八世孙,欢绪公第三子,平江县邵阳花园里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 团3师9团连指导员、补充营教导员、团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卫生部第2兵站医院政委、总政治部直工部巡视团主任、总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治部主任、抗大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补充2师政委。参加了进军中南、衡宝战役。建国后,任湖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粤北军区副政委、广州市公安总队第二政委。1953年,中央军委决定将第25步兵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校,担负培养全军院校体育教员、部队体育参谋人员、基层体育骨干。1954年,方国南出任该校首任政委。1957年,该校被撤消,方国南升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方国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逝世。
方南江(少将):衍字派, 系仕南支智嗣滔族三十八世孙(方正之长子)长寿镇人,军人家庭出身。高中毕业入伍,先后服役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曾任大军区组织部长,省武警总队政治委员,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少将警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发表小说,短篇小说《最后一个军礼》(合作)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解放军文艺奖,并改编为同名电影和电视剧。结集有《方南江中篇小说选》。
分支十二族
滔族、
官溪族、
荻坪族、
郑田族、
子清族、
石岭族、
瑗族、
道石族、
肃族、
鉴金族、
大屋场族、
阳坪族。
本祠支派行
本祠二十一世之前,没有确定派名。明天启元年辛酉族人、珑平义川字石台等公修好尚书金身之后才拟编派名的。
(21-40世)万礼义良仕、向必恭文学、孔儒宗训典、承绪衍番昌。
(41-60世)克壮传盛、连源梦纪祥、培才绵令望、余庆景全光。
(61-80世)国泰天时顺、勤能富裕长、亲恩遗惠厚、忠孝振家邦。
祖训编辑
儒生入世以诚实为高君子持身以慎重为贵大言不惭难逃识者鄙肆行无忌多遭学士之讥若是荡俭逾闲一定败名丧节博奕好饮酒最可恶也便乐佚游亦可益哉不亲君子而近小人甘为下贱之辈不习规矩而疏礼仪必是浪荡之夫甚至彝伦睾天理沦亡行毁随识破许多伍言悖及笑杀无限亲朋年登二八枉服衣冠陋有百千不知羞愧见终日唔伊考究全无半点那知经年诵读稽查尽属虚文德之不修负师乎负己也过而不改欺父耶欺心已彼其之子圣贤之所必诛乃如人之大德之所不齿急宜猛省痛改前非收拾放心专求理学毋谑浪而自暴毋怠荒而自弃声色动心之候所当严守甘脆腐肠之药岂容过贪谨度以端士品节制以保身家立身立世攸往咸宜成已成人其动不小还思谦以受益尤贵虑以下人以此持身大居正也从兹养性庶无负焉谨具格言劳放眉梢之上特书大戴稳着心胸之间见贤而思齐焉可爱谓足也皆古之道尚祁戒之
平江方氏家规:
方氏历届宗谱具刊有家教条规六条,系明天启元年辛酉族人、珑平义川字石台等公拟编。现将原条规在文字上作些修改并补充二条使之切时,便于施教。
公元一九九二年光源宗谱编辑同仁谨识。
一 重赋税:国家财政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旨照章纳税是公民应尽义务,凡应纳之税自应按时完纳,若一味拖欠,无论饮水思源有负国家保护,尤其偷税漏税顽抗实为法纪所不容,我族人须之各项赋税按时完纳,即免去不少麻烦。
二 守法纪:法律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纲纪,为父兄者宜当逐条讲明,为子弟者应尊守法纪,小如赌博、盗窃、逞凶拐骗,大如倡乱国家、犯上逆亲杀人放火,律有明条法无漏网。与其犯刑律至违法网,莫如尊守纪法长享安乐做好良民百姓,才是孝子贤孙,切勿以身式法。
三 守和平:人以和为贵,凡事忍为高,讼必耗财结怨,忍耐万事了,遇有不平尽可能投诉亲邻,请其秉公调理,吃些小亏也可结了,一经告官即便官司得胜费用必多,毕竟有何益处,忍得一时之气免去百日之忧。
四 务正业:财为治命之源,勤乃立业之本,凡互农学各有本业,妇人孺子勿令嬉游,苟能奋发勤劳便是,一家生气若游荡好闲,父不戒子,妻不劝夫,将来事业抛荒,衣食不给,败名丧节,势所必然。凡我族人务其猛省。
五 崇俭约:须知财力有限,族人治家,无论婚丧祭葬宾客来往,礼不可失费用不可过奢,近来婚丧嫁娶必设盛宴,丧葬大摆排场,富者视之泛常,贫者亦为勉强,转办转奢风俗便不可收拾,自谓荣耀岂知困难即在眼前。
六 隆教育:古今子孙有成必有贤明父兄,勤切训导,加上从师受教,使之文明礼貌奋发有为,虽无富贵功名但也不愧贤良子弟,尽见不少家长一味姑息弱爱,使子弟娇纵成性沦为无用之物也,有为省学费不愿送读,让其愚昧是谁之过,总之无论有才与不俏丧失教育责在父兄。
七 节生育:计划生育是国家基本国策,若求民族兴旺,国家富强,必须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若不加节制任其自然生长,势必造成人口增多,生活无所取资,其危害之深不言而喻,凡我族人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切不可等闲视之。
八 尚廉洁:干部乃为人民之公仆必须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不可以权谋私,若凡收受贿赂,玩弄权谋,到头来只有身败名裂,甚至堕落入法网,为人类所不齿,非义之财是祸,昧心之事莫为,若能知此庶几无愧。
方氏家戒:
(一)戒娇横放纵,遗弃父母,弱待亲朋尊长,欺凌幼小。
(二)戒兄弟骨肉妄争财产,逞凶斗殴,汗讼法庭。
(三)戒弱爱子女,放任不教,纵容为非。
(四)戒奸盗诈骗,及一切丧风败俗之行为。
(五)戒偷税漏税,抗税不遵守国法。
(六)戒聚赌窝盗,损害他人利益。
(七)戒卖淫嫖娼,丧名败节有辱祖先之事。
(八)戒阅读散播,持强凌弱,或聚众斗殴,扰乱社会治安的刊物。
(九)戒依仗权势,自逞其能,欺压善良,武断乡曲。
(十)戒挑拨离间,播弄是非,破坏团结。
(十一)戒抛弃婴儿,或抱养童媳,以即拐买妇女儿童等伤天害理的事。
(十二)戒干涩他人婚姻自由,从中做梗。
(十三)戒弄虚做假,骗取他人钱财,损人利几。
(十四)戒侵吞公款,隐瞒或私分公共财物,损公肥私。
(十五)戒汹酒吸毒,毁身丧德,贻父母子孙忧。
平江方氏宗祠
平江方氏名人辈出,平江方氏宗祠位于距湖南平江县城东北56公里的木金乡保全村(店头),始建于清朝康熙30年,公元1692年,重建于清康熙51年,公元1717年,距今已有311年。占地面积4587平方米,建筑面积2865平方米。是平江方氏家族的信仰祭拜典仪、会议联谊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宗祠内供奉牌位将近400块,期间修建过4次,1945年由方克刚等主倡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复,其造型为典型的家庙建筑群。增设“仕南小学”后改(金坪中心学),有开国将军,中将:方强、方正平。少将:方正、方国南、方国安、方南江。曾经在湖南师范教书的方维夏烈士(人们敬爱的毛主席是他的学生)。民国时期走出的教授:方克刚、方授楚、方鹤霞、方典康、方翘楚、方朗初、方奎。现居台湾的:方典成教授、方力行博士。黄埔军校毕业的:方成德将军、方猷将军(牺牲于江苏省迁宿布子席战役)。
东莞方氏宗祠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河田村,是东莞市最大的宗祠之一。该聂氏宗祠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该建筑物为五进,因此当地人也称之为“五幢祠堂”。宗祠长67米,宽18.28米,占地面积1226平方米,宗祠内遗有很多古代文物。相传河田的远祖住在莆田市,当时有方氏六兄弟名叫仁逸、仁岳、仁瑞、仁逊、仁载、仁远,在李晔乾宗,光化、天佑年间(894—904年)参加科举考试,先后中了进士。1229年,方邦荣从莆田徙居河田,成为河田始祖。后人为了纪念仁逸六兄弟摘桂的功绩,镌刻了“六桂流芳”“文武科甲”的牌匾激励后人。1993年被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2008年修缮,2008年11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氏宗祠.岳阳市文物局.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