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灰熊坦克

灰熊坦克

灰熊坦克是指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基于4号坦克底盘加装150毫米榴弹炮的“灰熊”自行突击炮,突击炮载弹量为38发,使用Sfl.Zf. 1a瞄准具。

开发

Sturmpanzer突击坦克由Ⅳ号坦克发展而来,目的是为步兵(尤其是巷战环境)提供支援火力。使用Ⅳ号底盘,上部结构为装载斯柯达150毫米Sturmhaubitze(StuH) 43 L/12火炮的固定炮塔。火炮炮弹与15cm sIG 33重步兵炮相同。载弹量38发,分装结构,使用Sfl.Zf. 1a瞄准具。高爆弹弹重38千克(84lb),装药8千克(18lb),对于装填手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在高射角时尤其如此)。

炮手舱盖携带一挺MG-34通用机枪机关枪,与三号G型突击炮非常相近。早期型车上搭载一把MP40冲锋枪,可从射击口向外射击。

驾驶舱由车体上部的倾斜装甲向外伸出,使用虎Ⅰ的Fahrersehklappe 80驾驶员观察镜。战斗室通风欠佳,仅通过自然空气流动从后方装甲遮蔽的通风盖换气来实现。所有车辆皆有侧裙板。

早期车型的底盘负担过于严重,这使动力及传动系统经常故障。此后的车型皆对此进行了有所成效的改善。

1943年10月StuH 43火炮要求重新设计以减轻重量。减重800千克(1,800lb))的StuH 43/1成功取代了前者,部分减重是通过减少炮座装甲来实现的。该型火炮自第三批开始作为主武器。在1944年之前孟菲斯灰熊都有防磁纹。

性能参数

重量: 28200kg

乘员人数: 4(早期型)/5

引擎:迈巴赫Maybach HL 120 TRM / 12缸 / 300马力(初期型)

迈巴赫Maybach HL 120 TRM 112 / 12缸 / 300马力(晚期型)

速度:路面: 40km/h

越野: 24km/h

行程: (公路) 210km

(越野) 130km

油箱容积: 470 升

车长: 5.93m

车宽: 2.88m (不带裙板)

⒊29m (带裙板)

车高: 2.52m

武器:一门150mm StuH 43 L/12榴弹炮和一挺7.92mm MG-34通用机枪机关枪(初期型)

一门150mm StuH 43/1 L/12榴弹炮和两挺7.92mm MG34机枪(晚期型)

弹药: 150mm - 38 发

⒎92mm - 600 发

装甲厚度 (mm/转轴倾角):战斗室正面: 100/40

车体正面: 80/12

战斗室侧面: 50/15

车体侧面: 30/0

战斗室后面: 30/25

车体后面: 20/10

战斗室顶面: 20/83

车体顶面: 10/90

变型车:

Befehlswagen Sturmpanzer Ⅳ - 指挥坦克,

Jagdpanzer Ⅳ (prototype) - Ⅳ式自行反坦克炮(原型车)

过程

很快陆军就订购了60辆Ⅳ式突击炮。1943年3月,生产完成了6辆;4月底时完成了另外40辆;5月完成了14辆,第一批制造任务完成。所有60辆突击炮都使用了翻新的Ⅳ式坦克底盘(60辆初期型中,52辆使用Ⅳ式坦克G型底盘;8辆为E或F型),同时也作出了在未来生产中全部使用翻新底盘的决定(到战争结束时,这种突击炮的生产主要使用了翻新底盘,但也有一部分使用了新底盘)。这些车辆通过了广泛的测试,同时由于前线部队的急切需求,阿道夫·希特勒下令开始Ⅳ式突击炮的正常生产。4月14日,全部的成品都转属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当时的装甲兵总监)直属。60辆产品中,50辆送到前线,10辆作为后备储存。5月4日,希特勒的瞎指挥又开始了:他命令将突击炮的战斗室和车体制作为可分离式,理由是“便于修理”。考虑到乘员的生命安全,该命令没有被执行。1943年5月15日,Ⅳ式突击炮正式向第三帝国的领导人们做了展示。

“灰熊”的车体由奥地利的斯太尔-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布福公司的尼伯龙根工厂制造,战斗室由杜尔斯堡市的克虏伯公司埃森兵工厂制造,火炮来自捷克斯柯达工厂。按计划全速生产应该在1943年5月下旬开始。初期生产型的主要问题是重量:1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对于Ⅳ式坦克底盘来说显然过于沉重,行走装置明显超负荷。而且头重脚轻的整车重量分布也带来了许多其他问题。另外引擎功率不够,耗油量极大。150mm炮的球形底座安装在100mm厚的前装甲板上,但初期生产型缺少一挺车体机关枪,使它很容易成为反坦克步兵的猎物。作为补救,通常一挺MG-34通用机枪机枪会配备在车体内以提供近战防御。初期生产型由四人车组操纵而不是通常的五人,装填手还负责承担无线电操作员的工作。第一批生产的Ⅳ式突击炮还有许多由于捷克工人的颠覆活动带来的机械问题。

大多数初期型号都在库尔斯克会战及其后的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斯特Dneprstroy等地的战斗中损失了,特别是在一个叫Himmelreich的小村庄战斗中损失极大。10月进行了萨波罗季防御战,直接和T34交手(!)。一共大约损失了20辆。

1943年10月,根据反馈开始了对上部车体(包括观察镜)和火炮的改进(主要是减轻重量),还恢复了五人车组。1943年12月,新的较轻火炮研制成功,命名为43/1型1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150mm StuH 43/1 L/12)。直到那时,全速生产才正式开始。这种以Ⅳ式坦克H型为底盘的突击炮称为中期型,至1944年4月共生产了60辆。1944年1月,Ⅳ式突击炮正式获得了“灰熊Brummbär”的命名。许多初期型也被改装成了中期型。

1944年中,“灰熊”的上部车体再次为提高防御性能而作了改进。这种设计的Ⅳ式突击炮生产一直持续到1945年3月。晚期生产型的“灰熊”装备了一挺球形安装在前装甲板上的MG-34通用机枪车体机关枪(从六号重型坦克的车体机枪改进而来),改善了近距离作战性能。炮身和整个上部车体的外形都为了减少车高而作了改动。晚期生产型还装备了裙板,表面经过“Zimmerit”(防磁涂料)处理,以减小苏联红军大量使用的磁性防坦克RGD-33手榴弹的危害。车体上还有新的指挥塔和防空机枪。经过这么多改进的晚期生产型“灰熊”大大超越了它的前辈们,成为德军装甲兵手中的利器。另外这种“灰熊”都建造在Ⅳ式坦克H型和J型的底盘上。

1943年3月到1945年3月,一共有298辆(一说306辆)Ⅳ式突击炮“灰熊”被制造出来。这些车辆全部使用了翻新的或新建的Ⅳ式坦克底盘,许多家分包商提供的部件均在德国埃森工厂Deutsche Eisenwerke进行组装。

“灰熊”还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其战斗室内的狭小空间,不到40发的150mm炮弹只给五人车组留下了很少的操作空间,所以身高较高或体胖的乘员显然不适合这种车辆。Brummbär为街道巷战而设计,在对付步兵掩体、战壕和建筑物以及坚固堡方面非常有效。

Bef.STU48Pz.Ⅳ

小部分中/晚期生产型的“灰熊”还被用作指挥车,配备了额外的电台和天线,编号Bef.Stu.Pz.Ⅳ。克虏伯公司还计划过用“灰熊”的底盘和车体建造一种Ⅳ式自行反坦克炮,装备43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 L/71),但一共只造了一辆原型车。

法国塞缪尔战车博物馆的Ⅳ式突击炮“灰熊”(晚期生产型)

Ⅳ式突击炮“灰熊”的第一次露面是在1943年夏季随第216突击炮营(陆军中校荣根费尔德(Jungenfeld)的第656重型猎坦克团的一部分)在库尔斯克州作战。荣根费尔德在库尔斯克会战后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在随后的哈尔科夫作战后晋升上校。第216突击炮营后来活跃在意大利的安奇奥战线。后来另外三个突击炮营——第217、218和219突击炮营组建后分别在东线和西线活动,每营装备46辆“灰熊”和85辆其他车辆(如SdKfz.9装甲车等),他们在前线一直作战到战争结束。“灰熊”还装备了一个特殊单位——第218连级特遣队(Kompanie z.b.V. 218),出现在镇压华沙起义德军部队中。“孟菲斯灰熊”在部队中还另有一个外号“斯图帕(Stupa)”。

今天,这种有趣的Ⅳ式突击炮“灰熊”(晚期生产型)还可以在法国塞谬尔战车博物馆和德国蒙斯塔战车博物馆中看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