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渔沟镇

渔沟镇

渔沟镇,是江苏省98个重点镇之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渔沟镇位于淮安市西北部,下辖2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全镇区域面积约155.48平方公里,是淮阴区面积第三大镇。户籍人口约9.5万(约占淮阴区总人口的1/10)。至2020年镇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以上,镇区常住人口达5万人左右。

历史悠久,千年古镇。渔沟镇得名于唐朝诗人皇甫冉的诗句“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自秦朝建置,渔沟镇已2000多年历史,战国时为吴国北境之地,秦代属徐州市之域,唐代归泗州管辖,南宋是宋金激烈争夺之地。自元以后,渔沟划归淮阴区管辖。明代和清代,渔沟为清河县管辖。1949年,原淮阴县人民政府设在渔沟镇。1957年撤区并乡,改称官滩镇。1987年,撤乡建镇,渔沟乡复称渔沟镇。2000年,原韩圩乡和渔沟镇合并成,2018年淮阴乡镇合并撤北吴集镇并入渔沟组成现在的渔沟镇。

2014年,渔沟镇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中心镇、国家级生态镇,2016年成功创成江苏省卫生镇。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019年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乡镇,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镇称号。

古镇概况

渔沟镇简介“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渔沟镇得名于唐朝诗人皇甫冉诗句“渔子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淮阴区仅有的两个千年古镇之一。秦时古井,隋朝古堤,程圩千年古树,诉说着古镇的传奇与辉煌;320余年的名校临川书院,雕塑名家滑田友,台湾名人司马中原,电影编导家吴纯一,台湾著名影星胡慧中,渲染着渔沟的厚重与峥嵘。如今,古镇渔沟已被确认为“全国重点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国家级生态乡镇”、“江苏省卫生镇”;下辖29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近10万人,镇域面积155.48平方公里,为淮阴区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距离淮安市淮阴区城、宿迁市泗阳县城区均不足20公里,相距丁集、凌桥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仅需12分钟(约11公里)。国道343(原325省道)429省道穿镇而过,宿淮铁路宿州市——淮安)的通车及正在修建的徐宿淮盐高铁。

江苏省淮安市渔沟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2000多年)的古镇,因为镇里沟多,渔翁聚集而得名.她位于淮阴区的最北面,淮泗路穿镇而过,渔沟镇以来就被人们称为是邪(斜)地,只因为她有五个门,东门,西门,南门,大北门,小北门.所以你从哪个方向看她,她都不是很正。渔沟,据说在唐朝罗成打的白玉关就是现在的渔沟镇.渔沟,在古代她还叫城,她曾经很繁华.

泗河到三口分两支入淮,西支为汊流,叫做小清河,东支为主流,叫大清河,据古地图和古籍记载,渔沟正处于大清河的北岸。传说当时大清河盛产鱼虾,并且味道鲜美,因此吸引了许多捕鱼人来这里定居,来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较大的村落。因为附近有不少由大清河冲刷而成的沟壑,所以这里便被人们戏称为渔子沟,这也许就是渔沟地名的由来吧。

古代的清代河北省济河,南入淮河,是沟通南北的一条主要水道,因此渔沟也就必然成为官商客旅的驻足之所,所以渔沟很早就兴起了。秦朝渔沟是南北交通的驿站,相传秦将蒙恬率10万兵过渔沟时在渔沟镇骡马街上掘建过一口八角琉璃井,汲水饮兵,秦始皇封之为“御井”。三国时袁术兵过渔沟受此井之益,曾树井碑赞扬蒙恬掘井解三军之渴的事情。从地下发掘看,晋代渔沟已成为有相当规模的集镇,甚至建有城池,名“甪城”,是东南粮道的重要关口。唐朝渔沟建有砖石城池,有5个城门,据说罗成等攻打的白玉关即是渔沟。南宋时,淮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宋金的界河,因而渔沟也有过小小的争夺,南宋的武翼大夫耿世安就战死于此,渔沟之名也第一次见于正史。黄河全流夺淮之后,大清河终于在16世纪淤断了,渔沟一度丧失了水路交通要冲的地位,再加上黄淮连年决口,民不聊生,渔沟渐趋衰落。清乾隆间,开凿疏浚了渔沟附近的包家河、民便河等可以通航的河道,雍乾间又对经临渔沟的御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不仅路面平坦,且宽达3丈6尺,成为名副其实的通京大道。《淮阴风土记》这样记述,“值南北使节经临,冠盖络绎,朝发王营,暮宿渔沟,上距桃源之古城驿恰为中站。”渔沟又一次成了连接南北的通途。咸丰中巡检屠湘波因渔沟地理位置重要,将涧桥巡检署迁于渔沟镇,对渔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晚清和民国初年,漕运转海,邮驿制度废止,陇海铁路津浦铁路通车,改变了渔沟的交通状况,渔沟开始衰落。

渔沟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北部16公里处.现有2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约9.5万人(2018年),辖区总面积达155.48平方公里,是淮阴区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镇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人,周边人口27万,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国道343及429省道穿境而过,距淮安市中心只有20分钟路程,向东10分钟上淮宁高速,20分钟上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向南8分钟上盐宿高速,交通极为便捷。200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98个重点建设中心镇之一.

历史沿革

渔沟为淮阴区古镇,古因鱼多水多、渔翁汇集而得名;韩圩因韩姓绅士筑圩得名。1957年为渔沟等乡,1958年改渔沟公社,1964年设立韩圩公社。1983年改官滩镇、韩圩乡,1987年渔沟撤乡建镇。

1996年,渔沟镇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渔沟、陶营、卢华、杨庙、孙庵、文庵、河塘、蒋口、渔南、蒋桥、横沟、柿树园、渔西、汪庄、六里、彭淮、夏桥、西街、李大庄19个行政村和渔沟居委会;韩圩乡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韩圩、程圩、裘庄、朱湖、董巷、包河、刘赵、徐赵、交通、包吴、圩西、郑李、何庄13个行政村。

2000年2月,撤销韩圩乡并入渔沟镇。2003年,辖渔沟居委会和渔沟、卢华、杨庙、汪庄、董巷、包河、新民、淮河、西河、鹏里、兴渔、陶营、蒋桥、程圩、何庄、裘庄、韩圩、徐赵18个行政村。2007年,辖1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

2018年撤销吴集镇并入渔沟镇。渔沟镇辖渔沟居委会吴集居委会和渔沟村、蒋桥村、杨庙村、卢华村、陶营村、淮河村、新民村、西河村、兴渔村、鹏里村、汪庄村、韩圩村、程圩村、徐赵村、董巷村、何庄村、裘庄村、包河村、吴集村、兴和村、包圩村、后荡村、新园村、黎明村、民主村、淮西村、倪祠堂村、三和村、振兴村共29个村2个居委会。

行政区划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20804110

【2007年村民小组、人口数据】渔沟居委会:2287人。渔沟村:6组898户4080人。韩圩村:15组1081户4641人。卢华村:6组520户2185人。杨庙村:7组605户2543人。汪庄村:5组601户2571人。董巷村:5组488户1979人。包河村:6组435户2032人。新民村:8组621户2655人。淮河村:8组565户2558人。西河村:8组667户2925人。鹏里村:6组587户2796人。兴渔村:6组773户3346人。陶营村:6组600户2124人。蒋桥村:14组1467户6047人。程圩村:9组713户2972人。何庄村:8组617户2680人。裘庄村:8组509户2238人。徐赵村:9组550户2321人。

历史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渔沟镇很热闹,洪泽湖里有一只乌鱼子看中了这块宝地。一天,大乌鱼来到渔沟镇,就地一滚,变成了一条乌泥街道。乌鱼头贴地就像一块铺路的青石巨板。过往的车辆从上面碾,来去的行人在上面踩,结果才两个来月,就把乌鱼全身鱼鳞踩了个精光。乌鱼只要这样受苦九九八十一天,就能够修炼成精,作怪害人。话说已过了六十多天,乌鱼已初具人形。每天晚上都出来变成一个老太婆,满镇瞎逛,碰巧还偷鸡摸狗地饱吃一顿。这天,大乌鱼又出来游逛了。

可巧,让张果老给碰上了,张果老放眼一望,只见好端端的一个集镇,让一团瘴气给搅了,再一细看,原来是一条就要成精的大乌鱼在此作怪。当晚张果老就在渔沟镇的一个客栈里住了下来。第二天,他推着自己的神驴变成的小车,在这条乌泥街上来来回回地走着。

你说还未成精的乌鱼子哪能承受得了这神驴的重压呢?因此,没有几天,乌鱼头上就被张果老的小车碾了一道深深的沟。不用说,乌鳢给碾死了。从此以后,人们就称这条街为渔沟街,称这个镇为渔沟。

文化

历史遗迹

镇内有秦朝大将蒙恬在此挖凿的八角琉璃井,水是咸的,据说通东海;隋炀帝下江南住过的地方--骡马街,据说这条街上到了夏天没有蚊子,还有清朝的康熙帝也曾到过此街,而且专门为他建了个七拱桥(据当地人说这个桥是个不祥之地,经常闹鬼,驾驶员开车到那的时候都要点根烟以防万一,尽管如此那里还是经常出事故不知道出过多少次车祸),镇内还有一所三百多年的学院--淮安市渔沟中学(渔沟小学)其前身是临川书院

渔沟镇骡马街的历史

建国前的渔沟镇仅有两条街道,即骡马街和中市街。相传,中市街是清代康熙末期,乾隆初期时新辟的,是顺应“通京大道”西北走向而设的。因此,骡马街是渔沟古镇名副其实的缩影,现存的古迹遗址就是强有力的佐证。

1、八角琉璃井。在骡马街中段北侧有一口古井,清代之前,此井上建六角凉亭,井口砌牛头型青砖,上方罩井盖。1958年大跃进时期被拆除时,在井侧下方土里发现一块石碑,根据碑文记载:秦征北京大学将军蒙恬率领10万军马征剿太湖地区民反回咸阳市途经渔沟,适逢大旱,为解决军马和当地居民饮水困难而凿的,是三国将领袁术为前朝大将军蒙恬为民办好事而树立的碑。现琉璃井身尚存。

2、甪城。1984年冬,镇政府组织民力为新辟的渔沟东街搞街道土方工程时,河塘村民工在渔沟东门圩河东岸挖出古城砖3万多块,在其中一块大约1.5米左右长方形的巨砖上刻有“甪城”两个大字,字迹刚劲有力。经时任县文化馆长马牧英考证,甪城建于晋义熙年间,即公元405年,县志记载:甪城在淮阴县城【今码头】西北部。

3、关帝庙。在渔沟骡马街西段北侧,现缫丝厂对面,原渔沟供销社院内是关帝庙的遗址。建于唐显庆初年,当时的香火兴旺,1957年为建造渔沟戏园被拆除。根据镇上老人回忆,庙宇内佛像两旁有一副对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兄卧龙、友子龙、龙兄龙友。”

4、火星庙。位于渔沟骡马街东门口北侧,现居民黄淮勇家院内。此庙建于清代乾隆初年【公元1743年】,1958年大跃进年代拆除,该庙建于渔沟经济二次复兴年代。相传,是一位王姓的安徽皖南徽州商人从家乡贩运大批木材到渔沟开木材市场,开始生意红火赚了一大笔的钱。他又通过水路运输搞来数万根杉木王,不料洪泽湖决堤木材被洪水全部冲走。他在家乡借的巨款高利贷无力偿还,有家难回,他认为火能克水,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建了这座“火星庙”,于是他便削发为僧。2009年11月9日上午在骡马小区的工地上,出土了一和尚圆寂后的“翁棺”,缸体呈“八角形”,整体为三部分:上段似“葫芦”形状顶帽,中段为翁棺盖,上有五个大字:寿、寂、境、光、真和三面图案,下段为缸的主体,八面均为花草,禽兽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呈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这件文物大约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具体年代正在考古之中]从当时的丧葬礼仪和缸的陶资制造工艺来看,都具有较高的研究历史价值。

5、戏楼。古代渔沟戏楼在骡马街西首与关林隔壁。传说建于宋代{无资料考证},根据吴延泉老人讲建于明末清初,由吴姓出资,一朱姓的木匠在地方很有威望,木工手艺精致,人称细木匠,曾经参与过苏州市园林建筑,回来后亲自带一帮徒弟,自己设计图纸。全木结构的两层戏楼非常别致,风格独特,前面左右为两层楼房,正门下层为通道,后楼为主戏台,三面可座观众看戏。雕梁画栋,飞檐龙角,四檐挂有风铃。日本人侵占渔沟,曾在戏楼里唱过戏,当地的老百姓没人敢去看戏。非常繁华的娱乐场所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被日本鬼子拆了建炮楼。

6、驿馆。渔沟驿馆虽未见史资记载,但是历史切实存在。位于骡马街东段南侧,在史家瓦房东侧,为地方官府所设的驿馆。根据镇上老人相传,历史上一些帝王将相曾经在此驻。例如,隋炀帝二次到扬州探琼花驻跸此馆,清爱新觉罗·弘历三次下江南也驻跸此馆,并嫌骡马街蚊虫多,说:“骡马街要没有蚊虫多好,街前街后都是荷花塘,真是鱼、虾、鸡头、菱角米藕,人到渔沟不想走。”后来当地人传说:“骡马街没有蚊子,是皇帝封的”。其实,从官方的驿站还是驿馆,接待的都是帝王将相来看,清洁卫生搞得一定很好,不会有脏、乱、差的现象,加之驿馆豪华别致,室外风景如画,蚊虫、苍蝇是不会有多少的。

7、车骡厂。根据《淮阴风土记》载,在清末以前,渔沟骡马街有“四家车骡厂,8家曲酒槽坊,其他店铺临街对歭,街上车水马龙......”可见历史上骡马街的繁荣程度。古代交通代步工具要么骑马,要么就是靠骡马牵引拉的轿车,即木轱辘铁脚车。至清代,渔沟骡马街还有四家生产木轱辘铁脚车的工厂,是当时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客观产物。车骡马厂分布在骡马街中段南侧,八角琉璃井对面,几户吴姓人家的院内。

8、槽坊。清代渔沟骡马街8家曲酒槽坊均密布在骡马街西端两侧,渔沟酒当时很有名,酿酒井水都是古泗河地下河床积蓄的优质水源,与洋河股份一样,用的都是古泗水地下河床水,当时生产的酒畅销省内外,义和槽坊的酒还荣获南洋酒业评比金奖。1930年秋,泗阳县沭阳县汇集来的数千大股土匪劫掠渔沟,唯一支撑渔沟经济的大酒亦从此闭歇。1958年改为渔沟酒厂,1967年迁王营镇,成了淮阴区酒厂。

9、桃园牧马场。渔沟桃园牧马场在今骡马街中段汪塘北侧,占地百亩,古代在桃林内种上牧草供来往驻店的骡马放牧,现今此地改辟为渔沟桃园街。宋代诗人晁补之《渔沟怀家》诗:“生涯身世任东西,药书囊偶自。柳嫩桑柔鸦欲乳,雪消冰冻麦初齐。沙头晚日杆直,淮上春风雁鹜低。归去未应芳物老,桃花如锦遍松溪”。“桃花如锦遍松溪”的诗句,应该就是赞美渔沟骡马街北侧的桃园景色。

渔沟镇骡马街古代的交通地位

古代,渔沟镇骡马街的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因为古代渔沟居古泗水左岸,是水陆交通必经之地,骡马街也就成了行人羁旅驻足栖息的重要场所。来往的车马颇多,又是骡马交易市场,很久之前就被人们称为骡马街了。历史见证有:

一是街上的八角琉璃井。秦始皇统一中原地区第九年【公元前237年】,蒙恬率10万军队驻骡马街造八角琉璃井的事实说明,如果不是官道,那么多军马怎么能经过这里?

二是骡马街头出土甪城古砖,如果渔沟骡马街在晋代不是交通和军事重镇,当时不可能筑城备之。据【《魏书·高闾传》】载:“欲修渠通漕路,必由于泗口,溯淮而上须经甪城。淮安市大镇,舟船素畜…..”泗口,泗水入淮口,在今袁集桂塘。渔沟在泗口西北二十来里水路,是“淮阴大镇,舟船素畜,”反映了渔沟旁边泗水河上运输的繁盛景象。

三是隋炀帝住渔沟。相传,隋炀帝赴扬州市游玩,到渔沟河道浅,他命人倒黍子入河中拉船经过,留下了纳黍行舟的传说。

四是清爱新觉罗·弘历驻跸过渔沟骡马街。如若不是交通要道,镇区繁华,帝王将相不可能驻跸。然而,辉煌两千多年的渔沟骡马街,到了晚清时开始衰败,尤其是到建国后,325省道改经渔沟镇北通过,骡马街更是一落千丈,改革开发之前的骡马街两旁,不见了古时的砖木小楼,满目都是土墙草房;昔日的店铺作坊变成民宅;过去人来车往的繁闹景象一去不复返。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街两旁民居变成两三层楼房,街道铺设水泥路,但仍然“门前冷落车马稀”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和繁荣昌盛的景象,充其量是个居民小区罢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变迁,决定骡马街的兴衰。随着时光的消逝,渔沟骡马街恐怕将逐渐在人们记忆中消失……

隋炀堤

隋朝,隋炀河曾自西向东流经现在的淮安市市渔沟镇境内,贯穿9公里。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水系的变迁,昔日那波浪滔滔的河水与百舸争流的画面,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在渔沟南两公里的地方,现在人们仍然可见两条“龙脉隐隐,若有若无”的隋炀河堤。这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隋王朝沟通当时南北水路交通的印迹,也是隋王朝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有力见证。隋炀堤在许多历史资料中,前人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真实的记载。唐朝著名诗人李敬芳在《汴河直进船》诗中写道“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诗中所说的新汴河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隋炀河。此河西至洛阳市,东南连接江苏省淮安市,再从淮阴经扬州市长江而至江南各地。统治者利用这条河把搜刮的民脂民膏运往京城供其享受。《资治通鉴》卷一八○《隋纪》记载:公元605年,隋炀帝为了巡游江南等地,“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省淮北市诸军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南洛河达于河,复自板渚引河历荥泽入汴;又自大梁之东引通济渠入泅,达于淮;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岁,皆筑御道,树以柳。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隋炀帝在短短的12年时间内,曾三次游扬州市。所乘的龙舟高达15米,长100米,起楼4层,随从2万多人,“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舶舻相接二百余里。”随从人员分乘大小船只数千艘,“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由此可见,隋炀帝仅仅为了寻欢作乐,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使民穷财尽,只经两代38年时间,隋王朝即被唐王朝所取代,成为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短的朝代之一。隋王朝的统治者在生活上极其腐朽糜烂,骄奢淫逸,这有遗迹为证。前几年住在隋炀堤上的渔沟镇彭堆村的群众兴修水利,在彭堆小学旁挖出一个船闸,全是条石砌成。一块块大条石排列整齐,埋得很深,里面有许多骨骸,这说明当时死了很多人。还有一些沉船,全是桑木制成的。在早已淤成平地的隋炀河内,挖出一层很厚的黍壳子,这恰好印证了那个相传很久的隋炀帝“纳黍引舟”的故事。因为隋炀帝急于要到扬州市琼花,未等河道全面通航就起程了,船到渔沟时,有一段工程未竣工。隋炀帝见了十分恼怒,随命征北大总管、开河都护麻叔谋从淮阴各地征收农民数万担黍子倒入河道,又下令强征4000名未婚男女青年对脸拉纤,使船只强行通过无水的河道,即所谓陆地行舟。隋炀帝站在船头,命随从用斧头砍断纤绳,使那些用力拉纤的青年男女冷不防地跌倒在地,相互挤压于他则捧腹大笑……历史的污泥浊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荡涤尽,当年的大河也早变成桑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古河堤上,一排排瓦屋楼房犹如新的长堤,拱卫着它的主人,继续推着历史的航船前进。

古镇柘树

位于淮安市渔沟镇程圩村汤庄5组的古树在淮安地区名气很大,这棵树是淮安地区最古老的柘树树龄逾千年树高12米左右为了保护这棵古柘树,当地村民们挑来很多肥土堆在树下,树干约有1米都被土壤包裹着。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古柘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田野村庄的一道亮丽风景。

千年古柘树历经沧桑却依然葱茏吐翠,经过这些古树时,人们情不自禁地放缓脚步,心生敬意;大家在感叹古树顽强生命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渔沟人自古以来护树敬树的文化传统和情结。

特产美食

渔沟酒:康熙帝下江南时曾三次居住在渔沟,并留下了“鱼虾鸡头菱角藕,人到渔沟不想走。豪客只知二锅头,不知可晓渔沟酒。”这样的诗句。

历史上渔沟是淮安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十分富饶。境内盛产优质喜米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生猪、四季鹅、鱼虾等。近年来,已有江苏吴江、丹阳市、海安、嘉善县温州市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等地客商来此投资兴业。渔沟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各位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

社会

教育

渔沟的教育发端较早,《淮阴风土记》云:“渔沟自明代中叶,民间自为书院,子弟兴学,人物如林。”古代书院大多建在府州县,只有一些交通经济发达或风景秀丽的集镇才建有书院。传说渔沟明代就建有临川书院了,是永乐年间临川区人吴少甫告老还乡路经渔沟时兴建的。但据县志记载,渔沟有书院始于康熙三十二年,是渔沟首富吴瀚出资在本县县令管钜的帮助下建立的。书院名曰临川,是因为管钜是临川人,以“志不忘”。初建时有房屋22间,嘉、道时,书院经风雨剥蚀烂破不堪,吴氏子孙吴朝观与其弟昌基、族子安静重建于三元宫之西。光绪三十二年,西学兴起,书院多改学堂,临川书院亦停止课士,次年9月,吴钟骥、吴、吴琳中、吴其就书院、向善堂、延寿庵三处房屋改建为私立渔沟小学堂,时有初等1班,高等2班,学生100多人,清未状元实业家张题写了校匾。有校舍70余间,20年代改为1~6年级,时有校舍教室18间,办公室3间,学生宿舍若干。占地60多平方米,设有足球场、两个网球场、乒乓馆、花园等。初小学生不到200人。30年代改为私立淮安市渔沟中学,后曾3次成为县中,现在的淮州中学当时是其分校。淮安市渔沟中学迁址到渔沟镇临川东路1号,占地面积约90亩。

经济

占地2000亩的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外地客商投资的乐园。该镇注重招大商、招好商,引进大项目,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品位。到2006年底,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全部到位,进区项目13个,占地300亩。其中投资6000万元项目一个,5000万元一个,4000万元一个,2000万元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工业总产值达48016万元,销售收入达2.4亿元,入库税金1200万元。

农业

渔沟镇是农业大镇,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205万元。境内盛产的优质喜米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已成为种植业的半壁江山;生猪、鸡、鸭、鸽、四季鹅、鱼虾养殖等在全市榜上有名;食用菌、樱桃西红柿等农产品热销苏州、南京、淮安、宿迁等10多个大中城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但提高了渔沟的知名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激活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06年投资622.26万元的土地治理及投资162.26万元的世行三期项目基本竣工,项目建成后,可彻底解决项目区内交通出行难问题及所有灌、排水问题,达到标准化农田的要求,从而对加快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设施建设

2006年投入680万元,对小城镇进行亮化、绿化、硬化改造,建成卢华、杨庙、董巷3个新农村集居区;新铺水泥路4.8公里,扩大镇区2.4平方公里。全镇18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三通”:即村村通上水泥路,村村通上自来水,村村通上有线电视和广播。

代表人物

数百年来,渔沟俊秀辈出,人物如林。渔沟吴姓,很出了一批人物,吴湛肄业太学,受知于王士祯,吴泓游京师受业于吏部尚书张玉书,才情高绝,乡里还流传着他是爱新觉罗·弘历御先生的说法。吴瀚力行义于乡里,创立临川书院。吴朝观,更以振贫不倦、热心教育闻名乡里,爱新觉罗·旻宁十一二年饥,他在宅门外设立4个粥厂,日施粥万人,又命儿子到外省购得粮食低价出售于饥民,单1833年1月1日至2月18日,就救人70余万,林则徐题其门曰“积善之家”。

著名的雕塑家滑田友,1901年生于渔沟镇一个穷苦的木工家庭,1924年毕业于省六师,后在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指导和帮助下赴法求学。在法国,他创作的《沉思》、《瓦平松的浴女》、《一个少女的头像》、《轰炸》等多次获得奖励和权威人士的好评。1930年10月他在上海完成了后来矗立在南京新街口的孙中山先生塑像。1948年在北平艺专任教授。他的《耕者有其田》在开国大典时成为陈列在天安门城墙上的四幅画之一,以后又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五四”运动群雕的创作。1986年2月19日因病逝世。滑先生是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的挽联是“千秋称大匠,万代仰雄风。”

渔沟还出了一个第一代科学教育电影编导家——吴纯一先生。吴先生1924年生于渔沟,建国初任上饶市第一任市长。还曾担任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编导主任,他编导了《哈雷慧星》、《江苏海岸带考察》、《石柱林》等近百部科教影片。

渔沟还产生了旅居台湾省司马中原这样的一流作家。司马中原,本名吴延枚,1932年生于渔沟,传说其一生下来就能笑能语,小学时更以其聪颖可爱而被人誉为“神童”,他没上过大学,难怪《淮安市文献》以“尤其难得的是,他是一位从苦学中成名的作家”来评价他。他已创作了60多部长篇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1988年获得台湾最高文艺奖——“国家文艺奖”。

嘉道间渔沟北湾史家下庄有个郁仁,武功甚高,擅点穴功、轻功,早晨起来,脚踢庭树树梢露落如雨,不沾一滴,轻功如此绝妙,据说扬州有名的武师周大刀亦曾败在他手。

渔沟还造就了一批献身革命的仁人志士。吴觉1912年生,1930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1932年加入共产党并从事革命工作。抗战爆发后,吴觉在渔沟发动群众筹集资金购买武器弹药,拉起了抗日义勇队,并在渔沟东五条路布阵,打响了淮阴人民向日本鬼子的第一枪。接着,组建了八路军八路军第115师陇海铁路南进支队第八团和淮河大队,与日伪军、中国国民党顽固派作了坚强的斗争。后历任淮海地委书记兼专员,军分区政委,华北战区北线后勤司令部司令,两淮市委书记、市长等职。建国初任常州地委书记,治淮委员会秘书长。1979年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1984年4月30日病故,李一氓称他“主人颇有江湖气,认客能谈山海经”。

渔沟北湾的夏仲芳、夏如爱兄弟亦是苏北区革命的早期领导人。1932年9月4日,夏如爱就和淮盐特委的其他领导人在渔沟附近的蒋小圩、张巷两地组织了武装暴动,后由于势单力薄而被中国国民党镇压了。1938年夏氏兄弟和吴觉、宋振鼎等人组织成立了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夏如爱还担任了淮阴区抗盟理事长。夏仲芳接受了江苏省抗战支队一个中队的委任,在渔沟蒋祠堂设立了中队部,实际上是抗日游击战争训练班。1939年,吴觉、夏如爱等在张巷夏如爱的家里开会,成立了淮阴抗日义勇队,夏如爱任大队长。建国后,夏如爱任湖南省副省长,后调任商业部副部长。荀德麟主编的《淮阴城镇史话》

著名的雕塑大师滑田友先生就是渔沟人,他曾拜著名的画家徐悲鸿为师,在徐悲鸿的引导下,滑田友到国外学习好的东西,本是一个无名的小人物,经过多年的学习,成了一中国著名的雕塑家,天安门前的人民纪念碑底层的汉白玉雕塑就是他雕刻的;现居台湾的著名作家司马中原,原名吴延枚,也是渔沟人,渔沟中学三百年校庆的时候,他还曾还来到渔沟中学为母校庆寿,众所周知的女警霸王花台湾女演员胡慧中也是从这个古镇走向世界的.....

获得荣誉

2014年,渔沟镇先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国家级生态镇。

2016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卫生镇。

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

2019年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2019年12月,渔沟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20年7月29日,渔沟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交通

专线公交:201路、204路、207路

淮阴201路(淮安汽车北站⇔西宋集):淮安汽车北站(淮安站)、曼度广场、淮阴区体育馆、小营广场、苏北市场、多瑙河国际公寓、淮阴师范学院、广城尚书房、淮州中学、淮安饰佳建材城、崔庄村、淮安现代物流园、丁集收费站、新堆桥(七一村)、农庄村、劳动村、丁集高架桥、淮安薰衣草庄园(潘谈村)、淮安欧宇园林、杨庙村、卢华村、淮河村、渔沟消防站、农科所、东大街、渔沟派出所、渔沟镇政府、小北门(戏园街)、新时代广场、渔沟医院、渔沟临川人家、渔沟酒厂、渔沟客运站(淮安浩海鞋业)、柿树园、兴和村、包圩村、汤集街(汤集村)、西宋集街。

204路(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渔沟韩圩):市一院、利群时代淮海北路店、淮阴区开明中学、淮安市淮阴医院、淮安爱尔眼科医院、多瑙河国际公寓、淮阴师范学院、广城尚书房、淮州中学、淮安饰佳建材城、崔庄村、淮安现代物流园、丁集收费站、新堆桥(七一村)、农庄村、劳动村、丁集高架桥、淮安薰衣草庄园(潘谈村)、淮安欧宇园林、杨庙村、卢华村、淮河村、渔沟消防站、农科所、东大街、渔沟派出所、渔沟镇政府、小北门(戏园街)、新时代广场、渔沟医院、渔沟临川人家、渔沟酒厂、渔沟客运站(淮安浩海鞋业)、汪庄路、淮阴区渔沟冬枣科技园、同心路、董巷路、韩圩村(韩圩街)。

淮阴207路(淮安汽车北站⇔渔沟北吴集⇔泗阳八集):淮安汽车北站、淮安站、曼度广场、淮阴区体育馆、小营广场、苏北市场、多瑙河国际公寓、淮阴师范学院、广城尚书房、淮州中学、淮安饰佳建材城、崔庄村、淮安现代物流园、丁集收费站、新堆桥(七一村)、农庄村、劳动村、丁集高架桥、淮安薰衣草庄园(潘谈村)、淮安欧宇园林、杨庙村、卢华村、淮河村、渔沟消防站、农科所、东大街、渔沟派出所、渔沟镇政府、小北门(戏园街)、新时代广场、渔沟医院、渔沟临川人家、渔沟酒厂、渔沟客运站(淮安浩海鞋业)、柿树园、兴和村、包圩村、渔沟吴集小学渔沟吴集中学、北吴集街、三对、振兴村、刘桥、淮西村、八集。

镇内公交:334线、335线等

渔沟客运站开往蒋桥村线路:渔沟客运站、渔沟酒厂、渔沟医院、小北门、淮安市渔沟中学、蒋桥小学蒋桥村。

渔沟客运站开往陶营村线路:渔沟客运站、渔沟酒厂、新时代广场、小北门(戏园街)、渔沟镇政府、渔沟派出所、渔沟万隆花园、东大街、农科所、渔沟消防站、淮河村(东大堆)、卢华村(卢华小学)、陶营村。

渔沟客运站开往鹏里村线路:渔沟客运站、渔沟敬老院、兴渔村、淮安市渔沟高级中学、淮安市渔沟中心小学、戏园街、渔南、鹏里村。

渔沟客运站开往新民村线路:渔沟客运站、渔沟酒厂、渔沟医院、渔沟镇政府、渔沟派出所、东大街、农科所、渔沟消防站、淮河村、卢华村、杨庙村、新民村。

渔沟客运站开往裘庄村线路:渔沟客运站、汪庄路、同心路、董巷路、韩圩街、韩圩村、裘庄村。

渔沟客运站开往董巷村线路:渔沟客运站(淮安浩海鞋业九龙鞋业)、汪庄路、同心路、董巷路、董巷村。

渔沟客运站开往徐赵村线路:渔沟客运站、韩圩街、韩蒋路、包河村、徐赵村。

参考资料

渔沟镇政务服务.江苏政务服务网.2024-07-17

渔沟镇.行政区划网.2016-07-21

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国文明网.中国文明网.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