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揭姓

揭姓

揭姓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姓氏,位列中华姓氏的第248位。揭姓是潮汕地区唯一一个被古代皇帝以本地地名赐姓的姓氏。

揭姓源于地名,始祖为揭猛(原名史定),在西汉时期的南越国任揭阳令。在汉武帝时,史定投降汉朝,被封为安道侯,其子史揭阳定因地任职而改姓揭氏。揭姓从汉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历史上有揭阳令揭猛、元代文学家揭傒斯、明代军事家揭暄等名人。

揭姓是一族相对单纯的群体,至今未发生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截止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揭姓总人口大约有28万,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湖北、河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苏、内蒙古、台湾等地以及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制之司揭,属于以官制称谓为氏。司揭,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官职,主要执掌和管理君王的旌旗仪仗队,自己则亲举华盖(王伞)。司揭在楚国是君王的贴身小官,属于内廷侍从类,不列官籍,但负责历代君王的威仪以显示国,职责重大。元至元~至正年间,元朝学者范在《赠揭景哲茂才别》中说:“司揭本楚官,子孙以官氏,揭阳汉建侯,氏(指揭氏)突出于史,回源而异流……驱与燕山市,路遇子揭子,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氏,及乎盱徒洪,着与揭阳通。以兹究其源,濒海而南东,南东烟涛恶,将身犯蛟鳄。远拜故侯坟,遗踪尚如早……”明确指出司揭为楚国官职称谓,子孙以官名为氏。

“揭”,在这里是担、负、举的意思;而“司”,是掌管、负责之意。在历代司揭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其先人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揭氏,后省文简化为揭氏、司氏等,或改为竭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

源于官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上大夫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谒者,春秋战国时期设置此官,为国君掌管礼宾、消息传达的职责。秦、汉时期沿袭,负责宫中宾客及拜谒皇帝者传达通禀。到汉朝初期以后,郎中令系数的官员中就有谒者,在少府下属官中有中书谒者令,后改称中谒者令。郎中令的属员谒者,负责宾赞受事,员额多达七十人。这七十人的首领就叫谒者仆射,俗称大谒者。到东汉时期,称作中宫谒者,隶属大长秋管辖。到了晋朝南北朝时期,朝廷设置了谒者台,属员叫通事仆射,负责引见臣下,传达使命。到北魏北齐时期,称作中谒者仆射。隋朝时期设通事谒者,唐朝时期原称内谒者,后改为通事舍人,由宦官担任。以后到宋朝时期废黜,统称使者。

谒者,其后裔子孙有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谒氏,后有字误而改称竭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一、源于地名,出自古邑揭阳县县令史定,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岭南地区的揭氏族人坚持认为,揭氏源于揭阳,是原来以官为姓的史氏,因官于揭阳,遂以揭阳为姓氏,后省改为单姓揭氏。这在中华姓氏史上是遗世独美,潮汕地区之光。《汉书·功臣表》文中有安道侯揭阳定”。广东大埔名贤温廷敬在《潮州福佬民族考》中记载:“潮州自秦朝史禄将率戍揭阳岭,后皆家焉。南粤为揭阳令降汉之史定,当即禄后,以官为姓者”。在文献《揭阳县志·宦迹》中记载:“史定,秦时人,仕南越国为揭阳令。元鼎六年汉兵下番禺,定决属汉。刘彻嘉之,封安道侯,邑六百户。子当时袭侯爵,子孙遂家于揭阳。祀名宦。”在文献《辞源》中“揭”词条注解:“姓,安道侯揭阳定之后,改为单氏,江西建昌府多此姓。”二千多年前的古揭阳县首任县令史定,是豫章郡郡令史焕之长子,秦末汉初时已任揭阳县令。汉武帝刘彻在征服南越时,“史定闻汉兵至,遂降汉。”因史定智勇超群,而被留用,“封为安道侯,仍任揭阳令。”后因史定自嫌“史”和“屎”谐音,而特别奏请汉武帝为其赐姓改名,刘彻遂以其原任官职所处为姓氏,赐其为复姓揭阳氏。此是潮汕地区揭姓起源,系为史改揭姓。

上述资料,说明揭氏源出于古揭阳县,原为复姓揭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揭氏,世代相传至今,代出名贤。

二、源于地名,出自南康郡古揭阳县(今江西省宁都石城一带),据史籍《万姓统谱》中“揭”姓条:“《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豫章郡……在史籍《揭阳文史·南康地名与北门关帝庙灯橱》文中记载:“关帝庙灯橱,有‘清樽调北海;桃熟献南康之联’。根据词典,南康原为江西地名,古为南康郡,汉属豫章郡(辖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带),揭阳晋时属南康”。在文献《辞海·文学分册》中注明揭傒斯为著名的元朝文学家(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侍讲学士。著名的《豫章丛书》就是其诗文集,揭斯亦称其祖先因官揭阳,遂以揭为姓。此是江西揭姓起源。江西是揭姓人口最多的省份。

第四个渊源

源于壮族,出自蒙古族济喇敏鄂玛特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满洲姓氏通谱》记载:蒙古族济喇敏鄂玛特氏,原居锡喇塔拉地区(今张掖市永固镇武威市一带,一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吉林省西部一带即鄂尔多斯市草原,待考)。元朝时期,济喇敏鄂玛特氏部族随驻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

元末明初,济喇敏鄂玛特氏所部为明军统帅沐国公沐英击溃,族众分散逃逸于岭南各地,后有以部落名称首二音之谐音汉字“揭”为汉姓者,称揭氏,后在明朝“改土归流”过程中逐渐融入壮族,成为今广西壮族揭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满族,出自女真族济喇敏鄂玛特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满洲姓氏通谱》记载:满族济喇敏鄂玛特氏,袭用蒙古族济喇敏鄂玛特部落的姓氏,满语为Gilaminemate Hala,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和武威一带,一说在今内蒙古东部和吉林西部一带即鄂尔多斯草原,待考)、上都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一带地区。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济喇敏鄂玛特氏族人中有取原姓氏谐音汉字冠改为汉姓揭氏、竭氏、济氏、吉氏、敏氏、鄂氏、玛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揭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远早于汉朝时期,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位列第二百五十三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十三位,人口约三十四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2%左右。当今遍布岭南地区的揭氏族人,他们的始祖就是秦汉时期的古揭阳县令。揭氏的始祖揭猛原名史定西汉时期因屡立战功受封,被皇帝赐姓改名,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对于史定的来历,清朝年间撰著的方志《揭阳市县志》中有记载:“史定,秦时人,仕南越国,为揭阳令。西汉元鼎六年,汉军下番禺(今广东广州),史定决计属汉,刘彻嘉之,封安道候,邑六百户,子当时袭侯爵,子孙遂家于揭阳,祀名宦。”史定为何以揭为姓呢?这里面牵出了二千多年前汉武帝平南越赐姓揭阳令的一段史话。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王郢发兵进攻南越,汉武帝派王恢、史定兴师平乱,后收平南越,东越归汉。史定归汉有功,于汉元鼎六年被汉武帝封为安道候,并以史定原来任职的揭邑为姓,赐姓“揭”,改名猛。这便是岭南揭氏的由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揭氏族人的人口总数已近三十五万之众,其中仅广东省的廉江市便有三万左右人。2004年底,丰城市的揭氏七十一世裔孙还专门携家藏族谱专程赴揭阳市寻根。古揭阳是秦汉时代岭南地区六个古县之一,但它究竟始于何时建制,古揭阳县城故址又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另外,揭氏族人自称有六十万人口,也是一个夸大不确之数。

揭氏族人现广泛分布于广东、福建省、江西、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河南省贵州省、安徽、浙江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台湾等地以及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欧洲、美洲等国家,这些揭氏族人不一定都是岭南揭氏一族,有许多都是源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吏司揭的后代。千百年来,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揭氏子孙从不忘其根。后世偶一部分揭氏族人的族谱均称其始祖史定为猛公,并载明揭阳市就是揭氏发源地之一。

历史名人

揭猛

原姓史,名定,汉代汉元鼎年间广东省揭阳首任县令。由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被汉武帝派入岭南平息闽越南越国之乱,挈地归汉,收平两粤。武帝旌其忠,发诏封为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后羁留为南越揭阳县令。揭阳是中华揭姓子孙的发祥地,而揭猛就是揭姓的启姓始祖。

揭柏

晋代惠帝时人,揭猛之十九代孙,字寿龄,以春秋月经,任广州刺史。建武末年,改守海陵,所任多善,与陶侃(公元259年-公元334年),东晋庐江浔阳人,初为县史,渐至郡守。永嘉五年,任武昌知府。他精勤史职,常勉人惜光阴、为人所称”齐名。

揭仪

陈顼时人,揭猛之二十七代,字高生、以尚书传义及第、初任江东太守,后改守建康(相当于江苏省南京市市长),升中书侍郎。

揭漳

李纯时人,猛之三十四代孙(震公之长子),字淑安,于元和二年丁亥(公元807年),以明经授南昌路录事

揭暄

清时人,数学家、军事家、天文学家,其传世之作有《璇玑述遗》《揭子兵经》《揭子战书》《周易得天解》以及《道书》《射书》《星书》《火书》《舆地》《水注》等共十七部。涉及天文、地理、军事、历史等众多领域。

揭文徽

李晔时,揭猛之三十六世孙,字镇;镇以御寇功封护国将军,干宁二年升仆射,以讨上官逢之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持节宜春市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揭伯徽

宋代人,揭猛之四十四代孙,苏轼称之为“江南揭书柜”也。为宋元佑癸酉举人,官授杭州市知州

揭傒斯

元代文学家。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省丰城)人。因卢挚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后又任艺文监丞,曾参加编修辽、宋、金三史。死后谥文安。欧阳玄《豫章揭公墓志铭》说,揭傒斯“文章……正大简洁,体制严整。作诗长于古乐府,选体、律诗长句,伟然有盛唐风”。揭傒斯的《渔父》、《高邮城》、《杨柳青谣》、《秋雁》、《祖生诗》、《李宫人琵琶引》等诗,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社会生活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秋雁》诗,别有寄托,写出了当时民族间的矛盾。诚如《至正直记》说:“揭曼硕题雁,盖讥色目北人来江南者,贫可富,无可有,而犹毁辱骂南方不绝,自以为右族身贵,视南方如奴隶,然南人亦视北人加轻一等,所以往往有此。”揭傒斯还有一首《女几浦歌》,用民俗音乐体描写大孤山下的船民,不管风浪如何险恶,总是无所畏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刚毅勇敢。揭傒斯的散文多宣扬封建伦理思想,但也有一些可读的作品。如《与萧维斗书》、《送李克俊赴长兴州同知序》,都认为“独善其身”不是一个政治家的风度。《浮云道院记》、《胡氏园趣亭记》,反映出一种封建时代文人的闲适情趣。著有《揭文安公全集》14卷,补遗1卷。

揭佑民

元代广昌县县(今江西省)人,后寓居江(又名建昌江),自号旴里子,晚年又号希韦子。泰定年间官邵武市经历,以正直而有才能闻名。好游览,每遇到故都遗迹,往往徘徊悲歌。著有《吁里子集》。

郡望堂号

郡望

襄城郡:南北朝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广昌县:广昌建县于南宋绍兴八年(戊午,公元1138年),系由南丰县析出南部的三个乡而成,迄今已八百余年的历史。因道通闽广,隶属建昌,故得名广昌,盛产通芯白莲,雅号“莲乡”。明朝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农历二月,改建昌为肇昌府,农历9月改为建昌府。至整个清代广昌县均隶属建昌府。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废府,广昌隶属江西省。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全省分豫章、浔阳、卢陵、赣南四道,广昌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废道,县由省辖。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2月,广昌南丰两县合并为南广县。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4月复原建县,同年8月,广昌析出南部置赤水县。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公元1934年)9月,广昌与赤水两县合并为广赤县,10月,复名广昌县。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昌隶属宁都专区,1952年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广昌改属抚州专区,1954年7月改属赣南行政区。1983年8月,广昌划入抚州地区。

揭阳县:揭阳县是广东潮汕地区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从建制沿革上看,揭阳建制早于潮汕。秦始皇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214年),秦将任嚣赵佗平定南越国,遂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领四县:龙川县、番禺、揭阳、博罗县。今潮汕全境、梅州市及福建龙溪、漳浦一带隶属揭阳县。汉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刘彻发兵平南越,复置南海郡,辖揭阳、龙川、番禺、博罗、中宿、四会等六县,史定任揭阳县令。以后几经复废,至南宋绍兴十年(庚申,公元1140年),又复置揭阳县。至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揭阳撤县建地级市。

堂号

襄城堂:以望立堂。

广昌堂:以望立堂。

揭阳堂:以望立堂。

家谱文献

广东湛江廉江揭氏十四修族谱,各谱皆有序,间有跋、传、神道碑文及志墓铭;而在谱序中兼夹有对揭氏祖源考证。一修《揭氏族谱》之序作于赵煦元符三年(庚辰,公元11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汕头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揭立业处。

赣州市石城揭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丰城揭氏族谱,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廉江市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

字辈排行

中华揭氏各县原谱字辈第〈一章〉

〈一〉江西省

丰城县祯公支字辈家世昌盛,肇曰安定,光宗继起,志从士升,储英怀瑞,学业日新,寅求成效,允作国珍,维护纲常,繁荣富强,物华天宝,雄勇大康

2,广昌县

〈1〉大铬房字辈淑礼公支派,〈瑱公14世起〉景汝大廷玉,朝居万世清安,齐仰芳名远盛,长建佐国惟官。新字辈〈瑱公38世起〉求学相似致用,读书先须坚心,贵在勤俭美德,花好月圆繁荣。泥谭老字辈〈瑱公14世起〉梅循德伯淑,景汝大廷玉,朝居万以守,有立元可达。

新字辈〈瑱公30世起〉文章华国扬,宗演于大潢,放勋封三祝,远代凤鸣秀。淑亮公支派永汝天迁维以守,世立承先绍文宗,从斯新振元明烈,秀发辉光建远功。

〈2〉南门房字辈

原字辈〈瑱公15世起〉孟守立允景帮隆,崇文昌以茂,振起世家传,孝友昭垂训,忠良冀众贤。

自瑱公22世起字辈崇文昌以茂,振起世家传,孝友昭垂训,忠良冀众贤,时勤经学益,日慕令名宣,裔常想望,宗功庆永廷。

〈3〉司马房字辈

老字辈〈瑱公15世起〉孟尚文公志,时淳世永孚,克政荣昌茂,维怀树远图。

新字辈礼乐崇先圣,诗书启后徒,宗功绵鼎盛,祖德耀鸿谟。

子文公房修原字辈〈自瑱公一世起派〉提鸿崇佛,致黄南子孟,旭日潮政国,汝守思时兴,万发接信义。注,子文公乃南二公次子属衙背〈南门〉房,〈自原,义,字辈下31世接,怀,字与司马房同字辈〉。

〈4〉南村房字辈

原字辈〈自瑱公16世起派〉孟仕廷自天,汝仁思道德,惟茂宗藩衍,光明列后贤,诗书为本务,礼义作家传,燕翼贻谋善,勋永绍先。

〈5〉塘房字辈

原字辈〈瑱公15世起〉仲尚文时良,宗思字宏京,汝甫从均淑,维希志景平,群英昭衍庆,奕世振科名。八修续句德厚联登盛,丹书奏绵荣。九修续句国朝崇圣典,甲第步鹏程。十修续句尧煜添槐锡,钜林汉炳基。

〈6〉定安房〈广昌县塘乡横山村际下村小组〉

原子辈国泰万春兴盛茂。

新子辈新集联恭会,从谦学美章,恒端书礼义,和敬兆兰芳。

十修新增字辈,荣贵传世显,仁德益宗祥。

〈7〉石城县

诚信房可安祖崇黑郎纹炳公支下字辈

崇文显志景,福玉奇国泰,万春兴盛茂,新集联恭会.

〈8〉诚信房定安祖支下字辈

发兴祥履泰,恒才华昭秀。

3,东乡

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臣阙,珠称夜光,果珍李。

4,宜春市袁州区

猛公55世九华脉大布村长丰56世振武脉字辈,55世起。

九振春德,诗誉升光,维邦恩〈载秀〉林,生兆泰云海岸。

56世长丰与沙背桥振文脉字辈57一62失考从63世起。

升卓兴春林莲,才圣平泰云海岸。

猛公55世九桂脉军背村楼下组字辈56一63世失考从64世起。

业向〈臣思〉金德升,道友生云海岸。

猛公55世九洪脉军背村黄腾组,新屋组,湖田镇坪田村下鸟山支字辈56一61世失考从62世起。

民大贤亭章初和,元恩友志云海岸猛公55世九林脉军背村鸟山组字辈56一63失考从64世起。

华山云生美玉,学廉贤云海岸。

九林脉分温汤镇大布村,东林组,铲石组字辈56一62失考,从63世起。

德茂川可生美玉,子兆泰云海岸。

5,万载县

讳派列于左铭洪业煌增,绵溪植辉培,钟源林焕起,钧泽模照垂。

行派列于后成德新民至,善格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治全章。

行派明德亲民,至善格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治全章。

又添行派承继宗传,长发其祥,家国昌盛,绍绪延绵。

以上〈铭〉字为16世起用

6,上饶市玉山县,〈南丰县南城〉

长房至五房字辈 安景伯以居,仕仲国之彦,希文廷仁汝,允朝邦本衍,从今成立效,光大其肇建,蕃开千奕世,先德隆新宪,福寿善庆祥,家道承启兴,政通干维涛,和贵坤基盛,

六房字辈 安景伯以居,仕仲国之彦,希文廷仁汝,志凤绍时祖,积国胜德水,新庆宗邦重,瑞肇来吉祥。

7,德兴市

祯公支下字辈,海口一支揭姓系丰城祖迁至。

原派行干万茂先生,积存有余庆,崇广绍贤明,永远京昌盛,

新派行本宗延世祚,诗礼振家声,孝义遵庭训,忠良报国恩。

安理公〈七公〉支下字辈

张村一支揭姓系南丰安理苗裔,字辈与上饶同长房至五房字辈安景伯以居,仕仲国之彦,希文延仁汝,允朝邦本衍,从今成立效,光大其肇建,蕃开千奕世,先德隆新宪,福寿善庆祥,家道承启兴,政通干维涛,和贵坤基盛。

六房字辈安景伯以居,仕仲国之彦,希文廷仁汝,志凤绍时祖,积国胜德永,新庆宗邦重,瑞肇来吉祥,繁衍奕世大,安定自芳荣。

诚信公支下字辈

花桥一支揭姓字辈万春兴盛世,才华昭秀茂。

8,铅山仲芳公支下字辈,陈坊乡系猛公48世孙仲芳公开始。

仲附叔祖则,胜仕信友时,元亨仕义礼智信,时代兴,隆文章成,彦士忠考作鸿儒。

诚信公支下字辈

天柱山乡擂马岭系猛公52世孙黑郎公。

郎文显志荣,循远国泰,万春兴盛茂,新集联恭会,从谦学美章,恒瑞书礼义,和敬兆兰芳,荣贵传世显,仁德义宗祥。

9,铜鼓县

诗书传家宝,文章启后贤,汉业乾坤大,万古永昌宁,国君宠上位,龙凤榜标名,魁星占北斗,南极悬浩封,连升三级第,荣耀感皇恩,流芳千百世,英雄辅朝廷,夸光明绍先,声才学宏经,伦绪肇蕃衍,玉殿立忠臣,宪以仁义德,周礼普皆钦,志高攀丹桂,麟趾叼其忠

10,永丰县

德厚芳辉永,恩深庆泽长,诗书贻燕翼,节义振纲常。

11,修水县

瑱公支下司马房字辈。孟士文公志,时淳世永孚,克政荣昌茂,惟怀树远图,礼乐崇光圣,诗书启后徒,宗功绵鼎盛,祖德耀鸿漠,宗权,宗衡,

宗义公支下字辈。勋基铭汉柱,光远锡清香,炳域洪相,恢型镇海梁,明堂鉁泮树,炜境康杨,煦地钧淮杞,炘时巨溢樟,然均泰,煌达锦淳樘,耀起河杰,熹生录满枋。

12,南昌市〈山东单县相同〉忠太恩大,升帮友寿,善嶔洪,昭仪绍銮。用尚惟崇正,永学仕明庭,子曰至时彦,思应启天明,清慎为官本,和平养性芳,若能尊此理,万事尽嘉祥,

猛公77世,忠公35世开始统一启用。祖德伟业盛,宗功世泽长,承先千业旺,裕后万代昌。

13,宁都县

福公支下子元公长子泷云公字辈云国彦志秉,玉德潮庭其,希人道同轩,心恒眷佑宗,祖才华祯公支下如莹公次子应龙公字辈应义元克光,惟观友福陈,德天廷世绍,大奇明国家,贵仕荣显达,登圣诚信公支下定安第6世,祖山公字辈。祖元仲景玉,应长胜贵永,远发兴祥履,泰恒才华昭。

定安第6世北山公字辈。

北名佛翁自,应长胜贵水,运发兴祥履,泰恒才华昭。定安第6世通山公字辈通伯仲瑞自,应长胜贵永,远发兴祥履,泰恒才华昭。

诚信公支下桂安第4世定郎长子承祖公字辈。

承来永胜应,彦元传大明,重光世绍先,前德才华昭。

诚信公支下可安位下七十郎长子千郎公字辈,〈诚信公6代孙〉

国泰万春兴,盛世才华昭,秀茂平庆兆,万春兴盛茂,新集联恭会,从谦学美章,恒瑞书诗礼,和敬北兰芳。乐章理先绪,功勋振邦声,勤奋财源聚,行正丁蕃昌,诗书娱真义,忠孝必传芳,金阶立雅士,翰苑萃理英。

14,兴国县

胜贵永运发,兴祥履泰恒,才华昭秀茂,平庆兆心喜,世广名声大,传善继宗良,仁义本立亨,崇德定安康。

忠孝家风雅,诚然启后贤,诗书礼乐习,人文蕃衍扬,楷模作典范,帮里祝颂长,由斯承祖显,克保道光宏,英豪正繁盛,万代更荣昌。

15,鹰潭市

克先惟观友,福陈德天廷,世绍大奇明,国家贵仕荣,显达昌邦泰,永乐胜为先,广积孟仲建,兆庆应万春。

〈二〉福建省

1,建宁县

克智公支下字辈

克光惟观友,福陈德天廷,世绍大奇明,国家贵仕荣,显达登胜朝,文运庆昌盛,贤才绳继祖,源远耀簪缨,作述恢先绪,功勋奏锦城,冠裳辉玉殿,选披萃琼英,鸣凤谐繁茂,宗传万代兴。

诚信公支下字辈

桂安房老字辈。重光世绍先前茂。定安房可安房字辈国泰万春兴盛茂。

新增字辈新集联恭会,从谦学美章,恒瑞书诗礼,和敬兆兰芳,荣贵传世显,仁德益宗祥。

2,连城县

原字辈庸万显得,一永尚友,元士登行,崇基衍业,育英昌世,远振家模。

新字辈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3,明溪县

肇瑞凤仪廷,振宗士秉经,允昌其德,邦殿晋元英。

4,光泽县

〈庚五公支〉郎文显志荣循远竒,国泰万春兴盛茂。

〈三〉广东省

廉江市

原字辈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光世,远振嘉谟。

字辈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2,高州市

玉星万仕,弘元锦开,文翰肇元,海树耀培伟。

3,兴宁市

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昌世,远振嘉谟。

4,河源县

伸法贵圣,时尧喜其运,上大开世朝,汝信俊培元尚。

〈四〉湖北

1,宜昌县

枝江市枝城市〉志应启仕文,国正先祖承,家兴子龄长,克立声名大,有为道学昌,智知显双全,勤耕积财富,传世诚忠信,积善佑平安,孝贤承万代。

2,松滋县

良立芝国政,荣世永其明,元洪邦定太,启裕大治昌。

3,崇阳县

〈通城,通山,赤壁〉熏基铭汉柱,光远锡清香,炳城锺洪相,恢圣镇海梁,明堂珍泮树,炜境铉康杨,照地钧淮杞,炘时钜溢樟,然均铢泰懋,煜达锦淳樘,耀起银河杰,熹生录满枋,耀德演世绪,允相承正力,元后一成三,士文学楚国,礼乐永世兴。

4,咸宁市〈宗义公支〉

耀德演世绪,允相承正力,元后一成三,士文学楚国,勋基铭汉柱,光远锡清香。

5,新洲区

1738年立20字辈行乾隆三年第一次修谱立。鸿绪昭先哲,骏声垂裕长,发祥光谱乘,传世永其昌。

光绪辛已年孟秋月五修族谱立了32字辈。德如丕懋,家自景兴,名由学立,庆以善增,定逢予泰,克致恒升,基开忠厚,大有明征。

6,随州市京山市广水市

仕子才华,显用朝庭,安邦定国,富贵尊荣。

7,监利市

五省合谱派行祖德伟业盛,宗功世泽长,承先千秋旺,裕后万代昌。新八方合谱派序〈监利世系〉。

才能尔自辰,继祖当重贤,懋修肇伦远,善余嗣必兴。现用派行序

A,揭家湾派行正大绍先绪,光明定家邦,诗书敦孝友,礼乐佐元良

B,分盐派行忠后培元本,道义永长春。

C,龚场派行国友士切家,承光先德朝,政盛明安孝,弟忠信礼仪。

8,仙桃县字辈

同天门县派行〈新字辈〉。勋基铭汉柱,光远锡清香。

旧字辈昌启洪士福,正遂光明书,焕远锡清香,希天大志原,宜定嗣振显,朝惟道光。

9,江陵县

世庵公支下字辈。

先士文宗国应昌,荣君正启德施芳。

10,赤壁市,春先公支原字辈 春景明光家,志世梅桥有,东仁青兆祚,国明兴祖德。

二十一世后新字辈勋基铭汉柱,光远锡清香

中华揭氏各县原谱字辈第〈二章〉

蒲圻县,忠义公支

熏基铭汉柱,耀起银河杰,熹生录满枋,耀德演世绪,允相承正力,元后一成三,士文学楚国,,礼乐永世兴。

〈五〉湖南省

1,郴州市字辈

奇世良仲行,积善致悠久,济能家国志纯。

2,华容县

原派行,崇周文永美,宗正惟名□,世友国家希,忠贞光耀成,嘉漠辉海宁,雅望重公卿,善继承先德,昌隆理自明

继派诗书翰韵春,锦绣陶丹青,雄盛腾霄汉,乾坤万代纷。

3,浦县

云麟文昌吉,绍嗣光宗祖,维兴在怀德,富贵永定久。

4,石门县

先士文宗国应昌,荣名正启德施芬,希天大地原疑定,嗣振显朝惟道光。

5,常德市

老大房〈荣一〉

桃源漆河乡善溪殿。荣克王兴,万文应廷,必,大学正世。

老二房〈荣二〉

桃源县车湖垸乡廷泉村。荣克王兴,万一高应,登士学廷,景起天星。

老三房〈荣三〉

武陵区丹洲乡荷花村。荣克王兴,万达胜尚,子学士文,正大光明。

三后派行。

运逢时泰,显耀成章,举汝贤才,佐辅家邦,志秉金玉,定治安康,祖德丕振,帝道永昌。

新增派

行上接帝道永昌。朝坤隆庆,纯风吉祥,孝敏仁朴,积义列江,绍冠腾泽,雍友迪扬,岸绪之诗,群英献良。

6,县

州銮维志启,应登士大正,文昌祖德光,朝选定家邦,永远培世泽,继承本先烈,万代传金典,国盛举贤才。

〈六〉浙江省

1,常山县

〈安理公支〉。安景伯以居,仕仲国之彦,希文庭仁汝,允朝邦本衍,从今成立效,光大其肇建,蕃开千奕世,先德隆新宪。

2,丽水县〈安理公支〉。安景伯以居,仕仲国之彦,昌文延志凤,绍时祖积国,胜德永新庆,宗邦重瑞肇,来吉祥繁衍,奕世大安定,自芳荣

3,建德,新安江

安着承绍文,谦僖,横均铸鸾,有伯景德东,文庭时子良,宗世永昌代,垂裕传方秉,由来尚绍基,念兹恒兴迪,学懋锡嘉师。

〈七〉安微

1,金寨县

世兴秀丽,绍启英文,才可安邦,任克立适,老祯添福,德宏广庆,宗品正大,定有长春。

2,潜山,桐城市,河南固始,桐城县

老字辈〈十二字〉永文崇于尚君,士如廷根源枝。

民国后启用字辈光前裕后茂,源远流必长,忠厚传家本,兰桂自腾芳。

2009年新修家谱启用字辈。育英昌世,远振家模,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潜山黄〈固始县〉字辈。

永德福景,庸万显得,一承尚友,元士敦行。

民国后启用字辈光前裕后茂,源远流必长,忠厚传家本,兰桂自腾芳。

2009年新修族谱启用字辈。育英昌世,远振家模,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说明:

1,光前裕后茂,源远流必长,由敬公后裔延用。

2,忠公后裔至〈源〉字辈止,七十六代,接连城字辈从,育英昌世,的〈昌〉字开始接。

南昌溪东揭氏族谱字辈序,老谱字辈。

用尚惟崇正,永学仕明延,子曰至明彦,思应启天民。

新增字辈〈2008年〉。

祖德伟业盛,宗功世泽长,承先千秋旺,裕后万代昌。

〈八〉广西壮族自治区

1,玉林博白

德秀公支原字辈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昌世,远振嘉谟。

新字辈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2,南宁四塘秀锡

九天世携,士茂云御,荣元寿家,育英昌世,远振嘉谟,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大展,永耀华邦。

3,东兴县

德秀公支原字辈。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昌世,远振嘉谟。

新字辈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九〉四川省

1,大邑县

汝隋鸿凤碧,尚崇玉万怀,树正嘉成定,钱得在维基,新国廷康纪,理联谋春棋,章晟书湘宪,平彤周仙佑。

2,内江市

登宪荣代琼,宏元绍恒正,富贵陛玉尚,永世碧克成,文章定载国,学仕佑光明,春有三义善,盛宗启达仁。

3,泸县〈内江同部分〉。

〈十〉重庆市

1,长寿县

奇仕维应登,玉可大正国,贤臣兴凤美,盛朝锡龙章,民强文武德,立业永昌茂,仁义礼智先,忠孝荣长华。

2,合川县

登应方开天,正文绍家先,基大宗之元,国泰金玉全,兴顺澄清世,吉祥有英贤。

3,巴南石龙镇揭家湾

文寅仕登弘光应,达〈大〉正元发显朝廷,世代昌荣富贵永,兴〈星〉昭学仲万年春。

〈十一〉河北河涧

城明龄春景,凤兆福元乐

〈十二〉云南宾川

君廷贵模显,章开亮世文,绍应云楚伟,东亚永光明,清室安培楷,敏春兆俊存,尚元旭远瑞,宇伦孟秉兴。

〈十三〉贵州省

湄潭县

奇仕维应登,玉可大正国,贤臣兴凤美,盛朝锡龙章。

溆浦县

〈碧云祖〉云麟文昌吉,绍嗣光宗祖,维兴在怀德,富贵永定湖北赤壁市忠义公支熏基铭汉柱,光远锡清香,炳城锺洪相,恢圣镇海梁,明堂珍泮树,炜境铉康杨,照地钧淮杞,炘时钜溢樟,然均铢泰懋,煜达绵淳樘,耀起银河杰,熹生录满枋,耀德演世绪,允相承正力,元后一成三,士文学楚国,,礼乐永世兴。

〈五〉湖南省

1,郴州

奇世良仲行,积善致悠久,济能家国志纯。2,华容县原派

崇周文永美,宗正惟名□,世友国家希,忠贞光耀成,嘉漠辉海宁,雅望重公卿,善继承先德,昌隆理自明。

继派诗书翰韵春,锦绣陶丹青,雄盛腾霄汉,乾坤万代纷。

3,溆浦县

云麟文昌吉,绍嗣光宗祖,维兴在怀德,富贵永定久。

4,石门县

先士文宗国应昌,荣名正启德施芬,希天大地原疑定,嗣振显朝惟道光。

5,常德市

老大房〈荣一〉桃源漆河乡善溪殿荣克王兴,万文应廷,名国思必,大学正世。

老二房〈荣二〉桃源县车湖垸乡廷泉村荣克王兴,万一高应,登士学廷,景起天星。老三房〈荣三〉武陵区丹洲乡荷花村荣克王兴,万达胜尚,子学士文,正大光阴。

三处以后派行运逢时泰,显耀成章,举汝贤才,佐辅家邦,志秉金玉,定治安康,祖德丕振,帝道永昌。

新增派行上接帝道永昌朝坤隆庆,纯风吉祥,孝敏仁朴,积义列江,绍冠腾泽,雍友迪扬,岸绪之诗,群英献良。

6,澧县

州銮维志启,应登士大正,文昌祖德光,朝选定家邦,永远培世泽,继承本先烈,万代传金典,国盛举贤才。

〈六〉浙江省

1,常山县

〈安理公支〉安景伯以居,仕仲国之彦,希文庭仁汝,允朝邦本衍,从今成立效,光大其肇建,蕃开千奕世,先德隆新宪。

2,丽水县〈安理公支〉

安景伯以居,仕仲国之彦,昌文延志凤,绍时祖积国,胜德永新庆,宗邦重瑞肇,来吉祥繁衍,奕世大安定,自芳荣

3,建德市

新安江安着承绍文,谦僖盛□□,横均铸鸾□,有伯景德东,文庭时子良,宗世永昌代,垂裕传方秉,由来尚绍基,念兹恒兴迪,学懋锡嘉师。

〈七〉安微

1,金寨县

世兴秀丽,绍启英文,才可安邦,任克立适,老祯添福,德宏广庆,宗品正大,定有长春市

2,潜山桐城,河南固始桐城市

老字辈〈十二字永文崇于尚君,士如廷根源枝。

民国后启用字辈光前裕后茂,源远流心长,忠厚传家本,兰桂自腾芳。

潜山黄龛〈河南固始县〉字辈永德福景庸万显得,一承,尚友元士敦行。

民国后启用字辈光前裕后茂,源远流必长,忠厚传家本,兰桂自腾芳。

2009年新修家谱启用字辈育英昌世,远振家模,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说明,1,光前裕后茂,源远流必长,由敬公后裔延用。

2,忠公后裔至〈源〉字辈止,

七十六代,接连城字辈从,育英昌世,的昌字开始接。

3,六安县

承绍荣华崇美秀,培兰润府肇宝坤,忠孝全才争御鼎,圣明有道惠长春。

注:

经六安揭氏族人揭志明等与南昌溪东揭氏老年协会会长揭时毛等宗亲商定,〈六安揭氏支谱〉亦沿用〈南昌溪东揭氏族谱〉的堂号〈敦伦堂〉为堂号,六安揭氏〈成〉字辈后不再另立新的字辈,从公第十八世孙始,按南昌溪东老谱字辈,〈思应启天民〉,和新增字辈为序南昌溪东揭氏族谱字辈序,老谱字辈用尚惟崇正,永学仕明延,子曰至明彦,思应启天民。

新增字辈〈2008年〉祖德伟业盛,宗功世泽长,承先千秋旺,裕后万代昌。

〈八〉广西壮族自治区

1,玉林博白

德秀公支原字辈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光世,远振嘉读。

新字辈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2,南宁四塘

秀锡九天世携,士茂云御,荣元寿家,育英光世,远振嘉谟,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大展,永耀华邦。

3,东兴德秀公支原字辈

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光世,远振嘉谟。

新字辈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展,永耀华邦。

〈九〉四川省

1,大邑县

汝隋鸿凤碧,尚崇玉万怀,树正嘉成定,钱得在维基,新国廷康纪,理联谋春棋,章晟书湘宪,平彤周仙佑。

2,内江市

登宪荣代琼,宏元绍恒正,富贵陛玉尚,永世碧克成,文章定载国,学仕佑光明,春有三义善,盛宗启达仁。

3,泸县〈内江同部分〉

宏元升宝贵,应琼登彩云,正礼春玉尚,世绍必克成,文章定德国,学士耀光明,今永三以善,恩宗启大人,忠劲怀蜀相,孝顺振家声,仁裕奇才智,爱敬法宜兴,信函通四海,义重乐天论,和丸方教子,平生一屯心。

〈十〉重庆市

1,长寿县

奇仕维应登,玉可大正国,贤臣兴凤美,盛朝锡龙章,民强文武德,立业永昌茂,仁义礼智先,忠孝荣长华。

2,合川县登应方开天,正文绍家先,基大宗之元,国泰金玉全,兴顺澄清世,吉祥有英贤。

3,巴南石龙镇揭家湾文寅仕登弘光应,达〈大〉正元发显朝廷,世代昌荣富贵永,兴〈星〉昭学仲万年春。

〈十一〉河北河涧

城明龄春景,凤兆福元乐。

〈十二〉云南宾川

君廷贵模显,章开亮世文,绍应云楚伟,东亚永光明,清室安培楷,敏春兆俊存,尚元旭远瑞,宇伦孟秉兴。

〈十三〉贵州省

湄潭县奇仕维应登,玉可大正国,贤臣兴凤〈美没〉,盛朝锡龙章。

溆浦县〈碧云祖〉云麟文昌吉,绍嗣光宗祖,维兴在怀德,富贵永定久。贵州黔西与江西鹳塘世系相同。

〈十四〉蒙古

百千万亿,福寿康迎,仁义礼智信,荣华光大,冀青徐,豫扬荆梁雍,树宿抟极乐鸟科,池潜纵壑鱼,更深涵养力,炳耀先人闾。

编者注

1,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一句应是九州之简述。〈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时天下分为九州也。2,树宿传凤鸟,池潜纵壑鱼,句出自初唐李峤之〈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待宴应制〉

宗祠用联

七言通用联

豫章公储材孔亟;

邵武市丞抗直有声。

——佚名撰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富州人揭傒斯,字曼硕,早年就以文才出名,大德年间由程钜夫、卢挚推荐入朝,曾三次人翰林,后官授经郎,教授贵族大臣子弟,深受文宗器重。元统初年官至侍讲学士,参与修撰《经世大典》及辽、金、宋三朝史,死后追封为豫章郡公,谥文安。文章严整简洁,诗尤其清丽,有《文安集》。晚年时,丞相曾问他治理国家什么最关键,他回答说:“储材(储备人才)最亟。”

二十七言通用联

侯封安道,系朔朝阳,赐氏历千年,犹想见先代忠诚,手擎国图归汉室;

地处上淇,派分建邑,族居传八叶,更深幸后人奋起,重修祖堂报宗功。

——佚名撰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揭猛(史定),是中华揭姓始祖。始祖揭猛,本姓史,名定,史焕公之长子也。刘恒己卯(公元前162)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司马迁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清楚记载:元鼎六年三月乙酉日,史定因功封安道侯,世袭揭阳市令。《揭氏族谱》记载:汉刘彻发诏书封为安道侯,赐姓揭,名猛。苏轼第三子苏过于赵煦元符三年庚辰(1100年)所撰的《史揭合序》载:史定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以护驾将军随王恢出豫章,未逾令而东越解兵;翌岁便是武帝元光元年,乃随严助南越国;至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史定以素教聚蓄储者,挚地归汉,收平两粤,武帝旌其忠,发诏书封为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从这个时期起,岭南地区进入了国家版图,汉文化直接进入,此区开始有了隶属于中央政权的县郡建置。至今已二千一百一十五年。揭猛(史定)不仅是揭姓始祖,也是《史记》《汉书》记载在汉武帝时期为国家统一立下了卓越功勋的一位先贤。

家规古训

据《石城揭氏家谱》卷三《志家规》载:“安道之家风,固以武功赐姓”、“豫章之世德,胥以忠孝传家”。查阅其宗谱,安道之风犹存,忠孝之道传家。

孝悌之训

宗谱生动描述了子女从“母血父精”始,“十月孕成”,“子始生时,魂飞魄惊。肠如刀割,命在幽冥”的情景。后经“三年乳哺”,“手抱带绸”,“席不安眠”;“能行惯走,又忧跌倾”;“忧其致疾,拜佛求僧”;“父为子计,百虑经营。”父母为子女,真是费尽了心机。宗谱教育后代,在父母的“百年垂老”时,应尽儿女的赡养、孝敬之道,即使是“贫难具物”,“半炙杯羹”,“承欢是孝”。儿女有钱,对父母并不是“财谷丰盈”就够了,而是应该“毋假婢仆,事心亲身”。“博亲一笑,胜于三牲。”

对兄弟姐妹,要“亲之骨肉”,“亲爱姐妹,恩及其甥”。“吾兄亲子,毋以少陵,让梨推枣,肩随雁行”。“长兄犹父,长嫂母焉。事必禀命,勿以争杈。吾弟亲儿,骨肉相连,饮食教诲,又以烝。”

对亲人故去,“亲故之日,抱恨终天”。“衣衾棺榔,各宜慎。”“葬祭虞祥,式礼莫。”对于昔己故去的先人,也要“报以尝烝”。

闺门之训

训词中明显有鄙视妇女的封建思想残余,认为“古来家祸;悉由妇人。子未娶妻,事亲怡然。一为妻惑,德色言。子未娶妻,·骨肉恩联,一为妻惑,析寡分田。”宗谱中教育后代治家之道是“义正为先”,“闺帏燕好,敬如宾筵”。不要计较钱“谁多谁少”,“一言一动,正率无偏。”“教老礼宾,察畜鸡豚”。家中的妇女,要“各司职业”,“苦劳均任”。“眠则俱眠,衣食均匀”,“服毋求鲜”,艰苦朴素。对于同乡的妇女,常常“长舌便便”,不要与她们“说人长短”,这是萌生是非之地。宗谱以“商卒周姒”为历史镜子,教育后代不要迷于女色,“美婢娇妾,纵欲流连。商卒周姒,亡镜高悬”。

农桑之训

训词教育子孙要勤耕力业,最忌的是养尊处优,不事家业。“胡弗安逸,履后席丰。诚以人心,最怕养慵。一无所用,驰逐难穷。”家训还告诫后代,不是事农,就是求仕,‘两途之外,异端勿攻。”“况尔愚贱,本非素封。一夫不耕,饥啼于宫。一日不积;寒号于童。”宗谱还说,要勤俭持家,“克勤克俭,财用乃通。务留有余,可以御冬。量入为出,毋至匮空。”宗谱中还讲明了小与大、穷与富、积与败的辩证关系。“毋嫌利小,务本有终。积小成大,富可千钟。积之艰苦,败亦从容。”“安闲习惯,奢侈为雄。纵有所得,其败无踪。何如守份,作田舍翁。”“既耕还读,乐在其中。”

诗书之训

家训开章明义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一不读书,遂于欲。不孝不慈,不悌不睦。犯上作乱,将赤吾族。骄淫奸,身亡家复。凡百祸端,皆教不肃。”

宗谱中还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家敦诗书,胜积财谷。”“毋以家贫,学能致禄。”“毋恃家富,富勿纵欲。富不好礼,如牛似犊。”还告诫说,荣禄官爵,要靠个人奋斗,不能靠钱去买。“买爵公廷,终难免俗。”在教育子女上,不要以子女天资的贤愚,而轻易决定是否让子女读书,“毋以子愚:,辄废卷轴”,贤而不勤,“乃免放逐”。只有这样,才能“况我家声,书香继续”,“耀祖光宗”,“世家青箱,斯为望族。”

非为之诫

宗谱的诫词;是充满辩证思想的。诫曰:“人有不为,而后有为”。非为之诫提及的是诫毒、诫赌、诫饮酒游猎。“嗟彼洋烟,出在四夷。诱人之始,无贤与愚。”“渐染日久,毒入心脾。”“富人典业,贫子典妻。”“终年皆卧,荒业废时。”“嗟嗟夷祸,莫烈于斯”。

“不睡烟床,是好儿孙。”另外,赌也是害子害孙的祸害。“兄弟嬉戏,同场共赌。“输赢千万,厥算无涯。赢则浪费,嫖饮无遗。输则回家,卖子倾赀。”“更有恶者,财丧命随。阴功丧尽,害及子孙。”宗谱还特别提到,酒饮无度,嬉戏游猎,“亦同此讥”。“凡诸非为,戚莫自贻。”

争讼之诫

诫词规诫子孙:“祸起于微”。凡事要忍让,不要因为“些小事情,强为较此”,“忿在一朝,祸及兄弟”,“不慎不忍,讼由兹起”。要有宽广的胸怀,“纵我有理,何妨让彼”,“冤结愈深”,要回过头来言归于好就很难了。

佛事之诫

诫词告诫子孙在长者死后,只要遵照揭氏家礼“祭奠殡葬”“惟尽悲怆”.做佛事不可吃荤,不可观摩锣鼓音乐把丧事变成喜事。然揭氏名人,宋元诸家都信仰佛法,不可不做佛事。

宗谱还说,对于小儿得病,弄神作鬼,也是十分荒唐的。宗谱认为,“小儿得病,赎魂彷徨。谓被魂魄,窃走他乡。投胎出世,作人儿郎。必靠仙奶,赎魂返房。捉坐替死,说更荒唐。”宗谱还颇有唯物主义成份,认为“魄为形质,魂是气扬。魂气既散,焉能返降?”“魂魄何物,岂能捉攘?”认为只有那些愚昧的妇姨才相信这些鬼话。宗谱还大声疾呼要“读书识礼”,“弗为迷诳。”

悖逆之诫

主要教育子孙不要犯上作乱,这与揭氏家族由帝赐姓,以忠孝治家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古训

《石城揭氏宗谱》还附有“杂训”“古训”二节。其中,“树家树人须树德,克勤克俭便克家”;“勤以补拙,俭以助廉;劳则思善,逸则生淫”二句颇有意义,特引之。

揭氏家训,有一般中华民族汉族宗谱以传统美德为依规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

(一)家训的训词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如谈到“小”与“大”“穷”与“富”“积”与“败”的关系时,强调积小成大,穷可变富,家败则穷,积之艰苦,败亦从容的深刻道理,启发后代克勤克俭,积小成大,居安思危。

(二)不信佛、不信巫。揭氏家族不相信巫医、巫术,认为“魂为形质,魂是气扬。魂气既散,焉能返降?”不信邪。同时,对于先人的祭葬,也主张用家族独特的礼俗,不做佛事。认为做佛事

“打沙过炼,锣角叮当”,“易悲为喜”,“见笑大方”。颇有唯物主义成份。由此观之,揭猛家族,“安道之家风”“豫章之世德”有着其可取的积极意义。

族谱历史

潮汕地区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可以将其渊源直溯至公元前六千多年。但是,在这上下八千多年的历史中,长达六千多年的时间只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历史,典籍有载的则要迟至秦汉之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以五岭东端的揭阳岭置戍所,就是最早载诸史册的极其浓重的一笔。同时,史禄为南下大军凿渠运粮而后“留家揭岭”,更成为有史记载的汉人入潮第一人。不过,戍揭岭事,向有争议,《水经注》就以大庾岭为最东之岭,五岭不列入揭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灵渠转饷的史禄远道东来,以揭阳为家,更曾为论者所否定。巧合的是,103年后,刘彻元鼎六年(前111),又一位史姓人物在潮汕地区的远古历史上出现了。他就是潮汕第二位被载入典籍的史定。《史记》称“揭阳令定”,《汉书》称“揭阳令史定”。《史记》的《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还载明史定归汉后于元鼎六年三月乙酉被册封为安道侯并任揭阳令。因为正史有载,故笔者早在1982年所撰《潮汕先民初考》一文就曾引用。但是,这么一位在粤东乃至整个闽粤赣边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竟有如昙花一现,其生前身后一无余闻,令潮学界不禁为之困惑。

令人振奋的是,去年(2004)11月10日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在揭阳召开,丰城市揭氏族人携上沉甸甸的《揭氏族谱》,和任职于汕头濠江区政府企业投资中心的揭立业先生一起赴会,一下子揭开了西汉初年的这一历史迷雾。会后,揭立业先生携谱抵鄙舍晤谈,使笔者有幸细阅全谱。喜悦之情,自不待说。揭先生带来的《揭氏族谱》有两部,一是江西丰城谱,二是广东高廉谱。从丰城谱可知,丰城揭氏共修谱14次,初修于赵煦元符三年(1100年)。苏过为作《史揭合序》;最后一修在1943年。从几篇序文来看,高廉谱至少也有四修,分别为乾隆咸丰同治年间及1983年所修。苏过的《史揭合序》也照录不误,还收进了福建汀州连城县揭氏于清康熙雍正年间修谱时的几篇序文,显见高廉谱是对照了连城谱的。从诸家序文我们还可考知,连城揭氏源于丰城揭氏,高廉揭氏又源于连城揭氏,故最可引以为据者当推丰城北宋的一修谱,最精当的莫过于苏轼的三子苏过所撰写《史揭合序》。苏过之所以为揭氏一修谱写序,缘于苏家与史、揭两家的深厚交谊。这在序中交代得十分清晰。简要地说,苏过祖父苏洵与同乡史清卿是莫逆之交,苏过父苏轼对史“以师礼事之”,并与史之子子熙及两位侄子都是“笔砚同志”,故苏过说苏、史是“通家执友”。苏轼曾与史子熙论及汉武平南越事,因而从史子熙处得知,史定之父史焕是子熙的祖先,从史焕到子熙已经是四十四代,而且其史家“旧谱”载明史定“赐姓于汉武,令后人知揭出于史,史、揭允远不可为婚”。赵顼熙宁年间,苏轼通判杭州市,后改知定州市,得晤刚中乡举的揭枢(字伯徽),“握谈甚欢”。不久,苏轼又改知允州,过杭州旧治。揭枢刚好知杭,苏、揭得以再次晤谈。揭枢甚博学,苏轼戏称为“江南揭书柜”。言谈间,苏轼“述史子熙家谱,揭原于史”。揭枢“即出其谱,自焕至枢也四十四世矣”。苏轼不禁感叹地说:“君与宋炀公有伯仲序也”,遂促成了丰城揭氏族谱之修,并命苏过“叙之”。

历史就是这么结缘于有心人。史焕的史、揭两姓后人都是在第四十四代结识了苏轼这位旷代文豪,并由此造就了苏过这篇足以彪炳百代的《史揭合序》,的确是文史学界的一段千古美谈。而今人揭阳潮学学者徐光华先生会前远赴广西、粤西,走访各地揭氏后人,广受揭氏族人的竭诚欢迎,充实了不少揭氏材料,形成了若干专论,率先在第三届潮学会上公布了研究成果,澄清了尘封两千余载的这一潮汕史事,故深为海内外学人,特别是饶宗颐先生的推许,这不能不说是文史学界的又一段当代美谈。古之苏氏,今之徐氏,先后为揭氏正本清源,从而为潮汕远古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不争的史实,而这都是缘于《揭氏族谱》的发现与研究,故可以说这是《揭氏族谱》所带来的令人感奋的信息。

细考苏序并证之谱中有关姓原源流考,我们可以对在揭阳那段语焉不详的史事,有了一个较为明辨的了解。可以断定,元鼎六年古揭阳正式纳入国家版图,开始成为隶属中央政权的一个县级建置,其辖区包括当今的粤东以及闽南、赣东南一部分;揭阳令史定的确史有其人,而且是潮汕地区历史上第一位受命于中央王朝的地方官员。史定是中华所有揭氏族人的共同祖先,其父史焕则是史、揭两姓的共同祖先。(按:有谓史定是史、揭两姓族人的共同祖先,实误)。

据谱所载,史定生于刘恒前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十一月十六日,到今年刚好2165岁(按:或曰为2166岁,误了!因公元没有零年)。世居广昌县,故此当史定有功于汉之后,乃父史焕得以“食爵豫章”。将揭氏谱中所载印证正史,我们已不难展示两千多年前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潮汕史。

秦末汉初,赵佗自立为南越国武王,汉文帝时感恩于汉朝廷的怀柔政策,上表称臣。赵佗在位长达七十余年,死后孙赵胡继立。闽越犯境,刘彻应赵胡之请,命王恢率兵援助南越。史定“以护驾将军随王恢出豫章”。但兵未逾岭,闽越王之弟馀善杀郢降汉而罢兵。于是,史定“又承命随严助往谕南粤”。严助带南越太子婴齐北还,为人质;留史定居越,实也为人质。后史定为南越“令揭阳”二十余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相吕嘉判南越,杀汉使。为此,武帝派兵平南越,闽越馀善兵临揭阳。就在这关键时刻,史定“挈地归汉,收平两粤(按:同越)”。“武帝旌其忠,发诏封为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

史定之令揭阳市,似是扑朔迷离,但正史有载,本就应是提之有据的。今《揭氏族谱》的出现,更见毋庸置疑。这应是《揭氏族谱》所带来的另一个令人感奋的信息。为此,我们还有理由期盼着有那么一天,典籍所载的秦皇之置戍揭岭,史禄之留家揭岭,以及史禄、史定的关系都能得到透彻的考释。

志载揭猛(史定)有子揭当时继袭侯位,并继任揭阳令。此后,其子孙居停情况就在潮汕地区的志书上消失了。治潮史者似都一直找不到其后人居潮的蛛丝马迹。还是《揭氏族谱》给我们又带来了这方面的重要信息。尽管丰城市和连城两谱,揭氏三十三世之前都是一片空白,但丰城谱有载,揭猛的第三十四代孙揭震生于李适兴元元年(784年),“居潮州揭阳市(按:唐无揭阳,应是循旧说),隐居乐道”,娶姬氏,生二子,长为揭漳,生于李纯元和二年(807年);次为揭,生于李恒长庆元年(821年)。揭漳考取明经,任南昌市录事。后揭钺之长子揭镇官至仆射,因而揭震“以孙贵,赠尚书仆射”。揭震长居揭阳直至去世,“葬揭阳县梅岭界,坟墓存焉”。由此可见,揭猛后人在揭阳传宗接代至少也有九百多年。揭震之后,潮汕地区已一千一百多年找不到揭氏传人。这是什么缘故呢?揭阳有个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个皇帝梦见一巨人“击”剑闯入寝宫,利剑直指其喉。皇帝应声倒地,醒过来后急召国师圆梦。国师认为“击”谐音“橘”,橘产于南方,妖人必巢居南方。只要找到了名谐橘之地,姓谐橘之人,斩尽杀绝,则可保无虞。于是查到了岭南的揭阳揭氏,即密令揭阳县姓车的县令行事。车公接旨后,左右为难。遵旨则枉杀无辜;违旨则有杀头灭族之灾。经反复寻思,终于求得两全之策。当夜,车公一面暗命揭氏族众趁黑逃离揭阳,远走他乡,隐姓埋名;一面一把火将揭家烧为废墟,呈报朝廷。此后揭阳黎众感车公盛德,于城东建一座石桥,称车公桥,并称揭家故地为火烧地。这就是“火烧地与车公桥”的故事。故事不一定是真,但却暗示着揭氏之于揭阳绝迹,可能缘于某种天灾人祸,也暗示着揭氏早已迁徙异地。这也许是故事编撰者的一个假设。事实也说明了这个暗示或假设。揭震之孙揭镇正是在唐末黄巢起义的战争中“以御黄巢功封护国将军、左仆射”,“持节宜春市诸军”,而后定居于袁州。揭镇之弟揭政有三子,一徙赣州市,一迁海陵,一移丰城。移居丰城的揭祯成为丰城派始祖。江西省各地,揭氏分布极其广泛,其中丰城一派是较旺的一支。前所述苏轼同僚揭枢就是出自此派。福建连城始祖揭五郎也是迁自丰城,为揭镇后人。广东高廉揭氏又徙自连城,始祖揭德秀为揭五郎之十七世孙,于明嘉靖年间入粤抵廉,居石城那蒙。揭氏一族在赣、闽、粤三省各地播衍繁殖,族众殊盛,仅廉江一地即广布八十多村,共三万多众(1983年修谱统计)。据揭立业先生初步了解,除此三省外,湖南、广西、湖北、河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苏、内蒙古、山东、陕西、云南、四川、北京、上海、台湾、香港等省、市、区都有揭氏后人定居,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欧美等地也有不少揭氏后裔,海内外各地揭氏族人都敬奉一个共同的祖先———揭猛,并几乎都知道揭源于史,赐姓于汉。所有这些,也都是《揭氏家谱》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从两部族谱多家序言,我们也看到了各个时代的揭氏代表人物,大体都认同了揭猛为共同祖先。至于宋末和元代修谱时刻意模糊族源的良苦用心,郭伟川先生已做了体察入微的分析。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已在明清各谱中得到了纠正。揭氏人才辈出,世代簪缨,完全有能力扭转不实之举,这应是不成问题的。从《揭氏族谱》的风俗记载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各地揭氏多以五月初四过端午节,这也可见其对揭猛的崇仰信奉。原来此俗源于史定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当年选定五月初五为择吉出兵之日,于是全军提早一天隆重过节,祭拜祖宗,大犒将士;第二天奋勇出征,大获全胜。故而揭氏每年都在五月初四提早过端阳节。揭立业先生是廉江长山镇六福村人,揭猛的第七十五代裔孙。1985年从戎,在汕头机场空后服役,1988年冬分配到汕头市工作,已育有一子。查明清以来,揭氏仕潮者共有三人,为明嘉靖通判并署澄海区揭鸿、澄海教谕揭楠(均为福建省归化人),清乾隆大埔县训导揭子治(廉江市人),但都未见有落籍或后代的居潮记载。为此,似可以说揭立业先生是揭震之后一千一百余年来,第一位回潮定居的揭氏族人。这不能不说是由《揭氏族谱》带来的又一个令人欣慰的信息。

综上所述,随着《揭氏族谱》的入潮,潮学界获得的可喜信息应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特别令人振奋的就是正史记载的史定(揭猛)其人及其令揭阳事,不但得到了无可置疑的证实,而且使我们得以从历史的深度,透彻地了解到当年史定顺应历史潮流,“挈地归汉,收平两粤”,为西汉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今天,我们也正在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大业,当更凸显史定(揭猛)回归大汉的积极的历史意义和借鉴、启示作用。

参考资料

..2024-01-13

岭南写真:中华揭姓源自粤东揭阳.中国新闻网.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