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峰
字峙亭,原籍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大王庄。1897年4月6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五)出生于奉天省康平县(今属辽宁省)哈拉虎梢屯的一户农民家庭。王奇峰祖辈是首批下关东的移民之一,到其父亲一代已在康平拥有了几亩田地,得以自给自足。王父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决心培养王奇峰,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王奇峰在法库中学毕业后,因仰慕霍去病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遂决定投笔从戎,于1916年入奉天督军署卫队营当兵,一年后与同在卫队营当兵的徐梁相识,两人成为至交。
保定骑兵科
1918年7月陆军部决定改革军校教育制度,允许从普通四年制中学的毕业生中招收学生。王奇峰闻讯后,同徐梁等一批东北地区籍具备中学学历的士兵前往保定市报考,于10月先入北洋陆军第2师(师长王占元)骑兵团接受为期九个月的入伍生养成教育。1919年6月,王奇峰和徐梁入伍期满,正式进入保定军校,被编在骑兵队学习。当时的校长是杨祖德、教育长是刘汝贤、骑兵队队长是安俊才。同年8月8日,军校第八期正式开学。由于第八期正值陆军部改革军校教育,所以王奇峰虽然被编在骑兵队,但在学习军事教程时都与其他科的同学一起学习。在此期间,王奇峰深受骑兵战术教官何柱国的影响,这为今后长期与何氏共事打下了基础。
1919年12月校长杨祖德病逝后,继任的校长贾德耀大肆更换军校教职员,并将各科混编学习的模式予以推翻,王奇峰所在的骑兵队只得改为专科教育。1920年7月的直皖战争以皖系战败而告终。在这次战争中战败的第15师竟在保定驻防时将军校洗劫一空,事后为掩饰罪行又纵火焚烧军校,迫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宣布停课。这一消息使王奇峰等人终日在大街上游荡,时间一长,连日常开销也成了问题。最后,停课的学生们组成“复校同学会”奔走呼吁复校,工兵队的学生张煦光还身着军校学生服在北京街头拉人力车招揽坐客以此谋生。如此种种,陆军部终于在舆论的压力下宣布在1921年10月复校,并任命张鸿绪为新任校长,使那些停课达一年之久的学生重新进入了学堂。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22年4月直奉战争的爆发,为避战乱秧及,军校再次被迫下令放假,一直到奉军战败退回关外才宣布复课。王奇峰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情况下,艰难的读完了军校的所有课程。在同队同学中,张文铸、徐梁、郗恩绥、俞之、谌本源、古鼎华、石彦、张东凯、吉文蔚、韩洞等人日后成为了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奉军骑兵团
1922年6月下旬,王奇峰在军校毕业后决定和徐粱一起返回奉军效力,同被任命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总司令张作霖)中尉差遣。两个月后,徐梁为求担任实职申请调往黑龙江省军官养成所任职,王奇峰选择继续留在总部服务,后于1923年8月调升骑兵第3旅(旅长苏锡麟)上尉参谋,而徐梁经过军官养成所的任职,此时成为骑3旅的少校参谋了。骑兵第3旅时驻沈阳市,被张作霖作为警卫部队使用。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骑3旅编入第6军(军长许兰洲)序列,配合友军进攻朝阳、赤峰,王奇峰在这次战争中奉命侦察敌情、测绘学地图,使骑3旅成功绕过平泉,从侧面威胁直军,完成了作战任务。
1925年5月,张作霖将所辖部队整编为二十个师,其中骑3旅被编入第13师(师长张九卿)序列,在这次变动中王奇峰升任骑3旅(旅长萧国庆)第6团(团长彭根国)少校团附,在开平负责全团的训练工作。同年11月郭松龄反奉,王奇峰曾随部南下参与平叛作战,并于战后升任中校团附。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于就任安国军总司令时将所辖部队统编为七个方面军团,王奇峰又被提拔为第13师上校参谋长。当张作霖于1928年6月命令所部撤守关外时,王奇峰也随部退守山海关区(即山海关)。不久,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阴谋炸死后,继承其权的张学良随即宣布拥护国民政府,并对所辖部队予以整编。第13师于1928年11月缩编为东北边防军骑兵第3旅(旅长张树森),王奇峰改任第6团上校团长,驻军新立屯镇,他的好友徐梁同在该旅担任第9团团长。
中东路战争
1929年10月,中苏两国因争夺中东铁路的归属权而发生了战争(中东路事件)。为了应对苏联红军的侵略,张学良紧急调动部队集结在中苏边境构筑防御工事。王奇峰所在的骑3旅编入防俄军第2军(军长胡毓坤)序列,由驻地开赴前线。由于苏联军队占据了火力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屡战屡败。骑3旅于10月1日进驻海拉尔区,占领第二道防线。11月18日,军长胡坤亦前往海拉尔坐镇指挥一线作战部队抵御苏军的进攻。随着扎赉诺尔区和满洲里市的先后沦陷,守军第17旅旅长韩光第阵亡、第15旅旅长梁忠甲被俘,胡毓坤被迫集中三个旅的兵力固守海拉尔。
由于骑3旅主要以骑兵为主,并不使用于坚守阵地,当苏联红军于11月23日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发起进攻时,骑3旅官兵损失惨重,幸得骑3旅王奇峰等三名团长在一线督战,才勉强守住了阵地。此时防守阵地的三个旅都损失过半,尤以骑3旅最重。第二天,当苏军再次发起猛攻时,胡毓坤不得不率领残部在坚守到中午时向博克图撤退。12月22日,随着中苏两国《伯力协定》的签订,中东路之战宣告结束。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参战军队虽然遭到苏军重创,但作为国民政府建国史上的首次抵御外辱之战,以及参战官兵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载史册。
中东路战争结束后,王奇峰随部移驻辽宁通辽整补。1930年9月中原大战爆发期间,张学良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并麾师入关,1931年7月又抽调大量边防军入关剿灭石友三叛军。骑兵第3旅在这两次军事行动中都奉命留驻原防,并成为东北地区正规军中唯一的一支骑兵部队。同年5月骑兵第3旅根据全国陆军番号重新编序,改称独立骑兵第3旅(旅长张树森),第6团改番号为40团,王奇峰仍任团长。
滦河反攻战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被大量抽调入关,日军和由日本军方扶持的蒙古自治军时时准备侵占东三省。9月18日,日军突然进攻沈阳市,举国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蒙古自治军在日军进攻沈阳后不久也准备侵犯通辽市、辽源市地区,甘珠尔扎布并派人联络当地的暴动农民起而响应。幸亏农民暴动领袖是一名爱国人士,他不愿意被伪蒙古军利用,遂暗中将这一情况秘报第40团团长王奇峰。王奇峰得到这个情报后深感吃惊,并立即上报旅长张树森,随后指挥所部在通辽外围埋下伏兵,又派地方乡绅冒充欢迎代表前往迎接,说驻军已经闻风逃跑等语。10月23日,正挥师向通辽开进的甘珠尔扎布在见到种种假象之后果然中计,结果进入骑40团的伏预阵地,几被全歼,甘珠尔扎布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
通辽战斗结束后不久,骑3旅被紧急调到锦州市,归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指挥。12月29日,荣臻在锦州召开军事会议,并决定放弃锦州,驻锦各部撤入关内撤退。其中王奇峰所在独骑3旅奉命与独立第19旅、独立第20旅等部在城外大凌河沿岸布防,以掩护公署机关南撤。1932年1月1日,日军第2师团、第20师团各一部对大凌河防线发起进攻。守军虽经顽强抵抗,但面对日军的强大火力损失惨重,独立第19旅在坚持到第二天时溃散,独骑3旅与独20旅被日军分隔包围。张树森见此情况被迫下达突围命令,王奇峰等经死战终于突围至连山,继退山海关区整补。当独骑3旅撤抵榆关安民寨时,旅长张树森因对前途悲观失望,便借病辞职,王奇峰因在通辽市立功,升任该旅少将旅长(参谋长张守经,第39团团长刘逢宸,第40团团长杨常林,第41团团长徐梁)。担负榆关守备之责的正是独立第9旅旅长何柱国,王奇峰执师礼觐见何氏,这是两人时隔十四年后的首次相遇。当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于同年8月设立临永警备司令部,并任命何柱国为司令统一指挥驻榆各部时,王奇峰即开始在何氏麾下效力达三年之久。
1933年1月1日,日军悍然挑起“榆关事变”,遭到守军独立第9旅官兵的顽强抗击,独骑3旅则奉命在外围游击作战。1月3日山海关区沦陷,守军第626团第1营全营殉国,何柱国被迫命令所部退守滦河以东,王奇峰的独骑3旅亦退往海阳镇。2月12日,军委会北平分会下令编组第1、第2两个集团军,将前线各独立旅升格为师并合编为军,以便统一指挥,应对战事。独骑3旅升格为骑兵第3师,编入第57军序列,归军长何柱国指挥。王奇峰改任骑3师少将师长,其所属部队建制、番号皆不改变。
骑兵第3师成立后,配合友军在石门寨、界岭口、青山口、海阳镇一线抵御日军。3月21日,又随部退守石河西岸。根据何柱国的部署,骑3师担负王家岭至李庄一线的守备任务,师部设于海阳。4月1日,防守石门寨的第115师遭日军猛攻被迫退守海阳市。何柱国为保海阳不失,命王奇锋收拢部队配合第115师守城。3日,日军岩田支队由骑3师左派郑家沟、李庄、杨厂一线发起进攻,并迅速包围守军骑3师39团,团长刘逢宸指挥所部死战突围,退回海阳。同时,第115师正面阵地亦被日军突破,两师齐集海阳,在坚持到4月4日上午八时,终于被迫放弃海阳。当第115师师长姚东藩将战况上报何柱国时,何氏严命必须收复海阳。于是姚东藩在与王奇峰商议之后,决定乘日军立足未稳的机会,由第115师配属骑3师第40团担负正面进攻,骑3师主力由海阳镇南绕攻。
4月4日上午九时,王奇峰指挥所部冒着炮火突入附庸于日军的伪军阵地,经左冲右突,将伪军阵地突破,并由此突进镇内打乱了日军阵角。此时在正面进攻的第115师亦乘势突入,两师经两个小时接站,终于将海阳市收复。捷报传到军部,顿时鼓舞了57军全线抗战部队的士气。日军在丢失海阳之后不甘失败,于当天夜间又调集部队准备反攻海阳,何柱国见第115师和骑兵第3师连日作战消耗过大,且自己正在部署新的反攻计划,便命令两师撤军,海阳又再次沦陷。
4月7日,经过两天休整的骑3师再次投入战斗,于凌晨五时率先向海阳发起进攻,经两小时战斗,第二次收复海阳,此后一路突击,一直打到小旺庄、徐家沟以北高地。当友军接连丢失了冷口和界岭口消息传来后,57军也与日军陷入胶着态势。4月13日,何柱国将骑3师调往汤河,并抽调警备师(师长郑桂林)和铁甲车第6中队,以及友军第53军配属之第112师635团(团长谢税华),统归王奇峰指挥。两天后,友军第32军、第53军防线被日军先后突破,王奇峰奉命留置警备师守汤河,自率所部退守昌黎东北地区布防,并与友军第117师取得联系。
日军在占领滦河以东后将主力撤回各关口,仅留置小部队守备河东。4月22日,军委会北平分会为牵制古北口方向作战之日军进展,命令第57军以小部队实施佯攻。23日夜,王奇峰的骑3师作为佯攻主力对石门镇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日军阵地,并于24日先后收复安山、昌黎。至28日,肃清了残留在留守营地区的日军残部。30日,王奇峰又命令所属第39团在铁甲车第6中队的配合下对北戴河区发起进攻,击溃伪军李际春、赵雷两部,并收复该地。此时骑3师已推进至闪水庄、北戴河、杨各庄、西道洼庄一线,并开始构筑阵地。日军受此迷惑,又调集主力改攻滦河,骑3师顽强阻击,一直坚持到5月17日退守煤河一线,并负责掩护主力撤过蓟运河。
5月18日,日军占领唐山,并对胥各庄发起进攻。骑3师坚持入夜奉命退守石桥堡、刘道桥一线,至22日再转移至芦台、宁河区,并以所属一团对田庄车站、江洼口一线警戒,掩护军主力向白河右岸转移。5月31日,中日两国签定停战协议,王奇峰率部移驻石家庄市(今石家庄)整补。由于王奇峰在河反攻期间表现出色,并两次收复海阳市,于1935年7月17日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是为该勋章的第38位获得者,也是参加长城事变诸将中的第19位获得者。
围剿红军
1934年2月,第57军调往鄂东围剿红军,骑兵第3师则奉命开赴河南西县暂时归第67军军长王以哲指挥,王奇峰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第67军进攻红军第28军。同年11月又奉命指挥所部以及第67军特务营、炮兵第3连等部担负潢川县城防,并担负潢川至仁和集一县的堡构筑工作。1935年1月,第67军奉调入陕,骑3师又重归第57军军长何柱国指挥,王奇峰除将主力留驻原防外,还奉命派遣所属一个团进驻光山县,配合友军继续对红28军作战。同年4月15日,王奇峰被国民政府叙任为陆军少将。
8月,军政部命令全国骑兵重新整编,其中骑兵第3师被拆散分编,王奇峰调任重新调整建制后的骑兵第4师中将师长。该师副师长徐梁,参谋长刘钟林,其中第第10团由原骑3师编选之一团改编,团长王照堃;第11团和第12团皆为原骑兵第4师缩编而成,团长分别由徐明山、向瑞林担任,此外骑4师还直属有特务连、通信连、炮兵连、装甲汽车队和工兵排,全师官兵4500余人。骑兵第4师成立后,归骑兵军(军长何柱国)序列,仍奉命在潢川县、光山县、罗山县地区围剿红28军,但所属第10团被抽调开赴陕西省由军长何柱国直接指挥,这个团名义上属骑4师序列,但直到骑4师结束都未能归建。
1936年5月,骑兵第4师回驻大名县,并根据冀察绥靖公署将河北划分为四个剿匪区的命令,其所属部队被配置在第一区,即平汉县徐水、满城区至井陉县等十七县,担负地方清剿任务。6月,骑兵第4师经军政部派员点验后,所属三个团被正式授予团旗。同时,副师长徐梁调任骑兵第6师副师长,遗缺由何柱国任命张东凯接任。同年11月12日,国民政府为犒劳王奇峰在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表现,授予其四等云麾勋章。西安事变发生后,王奇峰亲往西安参与善后事宜,并在张学良被蒋中正扣留后,主张营救“副司令”。但因1937年“二二”事变的发生,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因内讧而四分五裂,王奇峰只得郁郁返回部队。
抗日骑兵师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骑4师奉命开赴文安县,准备投入到抗日作战中。但根据保定行营的命令,该师必须抽调一个团配属第40军作战,如此王奇峰所能指挥的部队就只有师直和所属第11团了。在8月中旬的时候,骑4师主力奉命配合第53军作战,并接受第53军军长万福麟的指挥。同月17日,王奇峰晋任为中将。9月初,第53军由文安、雄县、霸州市向前推进至永定河右岸之永清、固安县布防,骑4师则配属于53军侧翼配合步兵作战。9月14日,日军第14师团一部对53军正面发起猛烈进攻,王奇峰指挥所属适时出击,从侧翼攻击日军,有利的配合步兵击退了日军的第一次进攻。15日,日军再次发起进攻,53军不支被迫于16日开始退守大清河南岸,骑4师亦跟随撤退至白沟镇,至9月28日又奉命退守安平。根据第53军在1938年1月递交的战报所叙,骑4师所属刘排曾于15日击落日军飞机一驾,并击毙该机三名乘员。如此事属实,那便是抗战全面爆发以来陆军击落的第一架日机了。
10月1日,骑4师根据万福麟的部署,被安排在留楚镇执行警戒任务,此时第12团归还建制,使骑4师恢复了部分战力。八天后,53军根据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宋哲元的命令继续南撤,向宁晋县、晋州市转移,王奇峰指挥所部担负53军右侧掩护。当骑4师同友军第91师于13日撤抵隆平时,日军业已追至,两师就地抵抗,经一天混战,骑4师与53军失去联络,被迫单独向南突围,一直到两天后才又恢复联系。不久,骑兵第4师根据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程潜的命令调转第2战区,经黎城转移至武安市,配合友军在娘子关方向的作战。26日,娘子关沦陷,骑4师在武安以北亦陷入苦战,幸得八路军第129师派遣三八六旅增援援救才将日军击退,从此王奇峰与八路军有了正式接触,并与陈赓相识,成为协同作战的亲密战友。
1938年1月,已经归入第2战区东路军(总指挥朱德)序列的骑4师奉命移驻涉县,在晋西安市坚持游击作战。该师经过三个月的连续作战一直没能得到补充,王奇峰只能沿途收编散兵游勇以补缺额,因骑4师作战马匹大量损失,王奇峰决定将可战马匹全部编入11团,将12团改为徒步团。2月10日,日军沿邯长线西犯涉县所辖之龙虎、鸡鸣铺、偏店,王奇峰立即调集所部于12日在井店阻击日军,但孤军作战,很快便被日军突破防线。王奇峰被迫率部向西节节抵抗,至15日涉县沦陷,骑4师退守左权县(今左权)。一直到日军退出涉县后,王奇峰才又率部回驻涉县。经此这次失利,王奇峰开始与八路军第129师取得密切联系,八路军也派遣工作团入驻涉县,两军商定协同作战。3月31日,第129师三八六旅于响堂铺伏击日军第108师团两个重中队,并予以重创。王奇峰受邀观看了这次战斗,并在战后邀请129师派员前往自己的部队交流作战经验。
1938年4月,日军为迅速安定华北,决定以第108师团为主,第16师团、第20师团和第109师团一部共十个联队的兵力对上党郡的中国军队实施“九路”围攻。企图将该地区之中国军队全部歼灭。为了挫败日军的这次进攻,东路军总指挥朱德制定了“反九路围攻”的作战计划,参战各部亦都通力配合,于所在地坚决抗击日军的进攻。其中王奇峰指挥的骑兵第4师在左权县东南的麻田地区,面对日军第108师团两个大队的连番进攻坚守不退,有利的配合了东路军主力的作战。战至27日,日军终于在中国军队的各路打击下被迫撤军。
同年5月,骑兵第4师奉命转移至河南原武。王奇峰率部移驻该地后即与八路军积极配合开展游击作战,先后袭扰日军驻在原武、亢村镇的据点发起进攻,并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从戚庄到刘店挖掘了一条战壕,不断袭扰小冀据点的日军,给日军以有利打击。8月,骑4师与八路军386旅协力作战,歼灭了土匪王白头部,并对获嘉县至大召营间的铁路实施破袭战,先后挖掘路基三千米,焚毁枕木二十余根,拆卸铁轨十一节,炸毁八节,割取电线一百二十斤,截断电线柱三十余,并破坏了大召营西的三孔铁桥,给日军的运输和通信造成了极大损失。9月初,王奇峰利用日军小冀据点守军调防之际,率领所部借用也色发起突然进攻,一举突入日军据点,给日军以重创。但因事先使用的联络信号弄错,使部队在撤退时遭到日军援兵的阻击,所部亦受到一定损失。
1938年11月中旬,日军为解决骑4师的袭扰问题,集中小冀、原武、亢村镇三个据点的全部兵力,在十余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对康庄村的师部发起猛烈进攻。王奇峰指挥特务连沉着应战,并调邻近的第12团迅速增援,掩护师部转移。由于日军携带火炮猛烈轰炸,第12团被破依靠坟堆来做掩体阻击日军,在掩护师部转移之后,团长向瑞林为包全团安全又留下一个继续阻击。该连连长孙成桐亲持机关枪坚持作战,最后仅五人突围而出。
王奇峰虽然带着师部成功转移,但是由于当天下起瓢泼大雨,王在一夜的转移中因淋雨而发起高烧。起初王奇峰以为只是小病并未在意,仍坚持工作。但连日高烧不退终于引发肺炎,使王卧床不起,师部事务只能由副师长张东凯接管。负责指挥骑4师的第97军军长朱怀冰久欲掌握该师,便乘王病重之时,呈请战区长官部准王奇峰离部休养,以便使骑4师脱离王的掌控。王奇峰离开骑4师后,朱怀冰立即利用职权插手骑4师事务,并借该师因无战马改编为暂编第24师时大量插入亲信,张东凯虽然极力掌握部队,但在这番变故之后,该师已无法维持与八路军亲密合作时的情形了。王奇峰则在辗转返回西安市寓所后,因病势沉重于1938年12月28日不幸去世。
王奇峰原配赵姓(辽宁康平人,早逝),续娶张桂兰(法库县人,1947年春在西安去世)。其中赵氏育有王静波(女),张桂兰育有王颖(女),王德淋,这些子女分别居住在西安和南京。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九一八事变,中央档案馆等合编,中华书局
长城事变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书局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鄂豫皖边游击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日关系五十年大事记,张篷舟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辽宁省志——大事记,辽宁省地方志编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辽海出版社
潢川县志,潢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三联书店出版社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河北政协、保定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编,河北人民出版社
冀南革命斗争史料第三辑,中共邢台地委党史资料征编办公室编
涉县人民抗日斗争史,中共涉县县委党史办公室编
东北军十四年抗战史(港),刘祖荫、周毅主编,香港同译出版社
民国军人志,王俯民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陈赓日记,陈赓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何柱国将军生平,何柱国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张学良将军传略,武育文、王维远、杨玉芝合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沈阳市文史资料第九辑,东北军事教育机构沿革,郑殿启著
辽阳市文史资料第九辑(民国时期辽阳人物专辑),徐梁传
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四辑,奉军沿革,姚东凡著
沈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张作霖统治时期奉军沿革,张秀春著
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一辑,我在张、吴合作中的亲身经历,苏锡麟著
沈阳文史资料第十五辑,东北军骑兵军述略,郭弘著
黎城文史资料第九辑——黎城八年抗战史话
中共涉县党史资料第三集,关于国民党骑四师在涉县的简况,中共涉县县委党史办公室编
襄垣县文史资料第二辑,粉碎日军九路围攻晋东南的纪实,向文瑞著
新乡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康庄突围战——记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四师在新乡的抗日事迹,黄文辉、刘述元著
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军史(自编),未刊稿
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军史(自编),未刊稿
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三师师史(自编),未刊稿
国民革命军骑兵第四师师史(自编),未刊稿
本文感谢王奇峰之女王颖的帮助
2009年5月2日初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