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韦章炳

韦章炳

男,1957年生,水族,贵州独山人。党校教务长,曾就职于独山县水书翻译办,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易学科学委员会会员、中国古文献研究会会员、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副理事长、组织委员,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书研究专家组成员,贵州省民院客座研究员。

个人作品

韦章炳,主要完成《太平卷》、《八山卷》等水书译丛,并独著《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水书历史档案文献探究》等三部共100余万字的水书研究性专著。撰有《议水书、\u003c连山\u003e与含山玉版之谜》(刊于《国际易学研究》 第十辑) 、《试水书与\u003c连山\u003e的亲缘关系》(刊于《国际易经》第32期)等数十篇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其成功破解含山玉版千古之谜后,又以充分论据论证水书是连山遗存,国内外学术界称他的研究成果,改写了古易《连山》已失的认定。按其关于“双猪玉龙图纹”和“含山玉版图纹”分别是伏羲先天易和连山中天易太极图的认定,或将导开中华文明溯至8000年的先河。曾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贵州省“十佳著人”等奖,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并受邀到清华等高校讲学。

其《刍议水书、\u003c连山\u003e与含山玉版之谜》谈的研究成果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学术观点

一、8000年太极真相

韦章炳研究指:我国最早伏羲先天易,年代约为6500-8000年前之间,是韦-共工祝融时代的张古易。所用的太极为虚圆似八山太极,虚为空白---白茫茫一片的水浪,空白为清白如水,为道家常说的“空”,即为人生悟道的最高境界。空白为无极,观图上纹样,果然印证以相"无极, 点也,圈也!"之说。无极再衍伸为太极!并且,“一山(水书易的山即是卦)生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极”之妙尽在其中。岀土于凌家滩遗址的经碳-14鉴定为7000年前的“双猪玉龙(其实是龙凤呈祥)版”上的八角星纹正是其时之太(无)极图!

二是炎帝神农发明中天易太极,年代约为6000-3000年前之间,即夏初到商末,为连山和归藏所用的太极,此时先民已深知“地”的重要性, 大地不仅种岀五谷,且有地气, 以养万物!故其时的太极中心部位一改伏羲易“虚圆”之状,而为方形, 而兼承圆方之天地观!并有既象征日月星辰又象征大地宣泄内气的“射线”。岀土于安省含山县凌家滩的经碳-14鉴定为6000年前的“含山玉版”上和夏代陶尊上的神图正是这一时期的太极。

三是周文王后天易太极,时期是周朝至今。此太极图为象征友善和谐的互纠的阴阳鱼。其中黑白二色,表示阴阳两方,天地两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二、炎帝曾在南方

炎帝神农氏之籍贯,有说湖南省,又有说陕西省

其实,炎帝生长在陕西,中年南迁称帝。并且,炎帝率众弃北往南之根由不是为别的,而是因南边炎热好过冬,且溶洞多,可供御寒;野果野兽多,可作充饥之用。

连山》之象有崇山君、伏山臣、列山民、兼山物、潜山阴、连山阳、藏山兵、叠山象等义。按《康熙字典》载云:“崇,重也。又充也。”是重重叠叠之意,寓意炎帝创《连山》在多山的南方。东汉哲学家、经学家桓谭在《新论正经》中云:“《连山》八万言,藏于兰台。”而据田氏明初墨谱载:赵祯年间的湖南武溪“紫荆书院”有一幅没有读懂的古联曰:太极龙门迎古帝;兰台石匮锁中天。印证了古代藏中天易《连山》之地兰台就在今湖南省

炎帝之“炎”为火热,是典型的南方气侯特征,在八卦中,火为南方,故“炎帝”者,南方之帝也。炎帝继伏羲创《连山》,此《易》之名也隐现其创生也在多山的南方。韦章炳在《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中对水文字的“离”卦作了分析,发现这个象形字也与南方的地理特征有关。《彖传》曰:离(南方),是依附的意思,日月依附于天空之中,百谷草木依附于土地之上,上君下臣光明美德依附于坚守正道,所以能够教化天下,促成天下昌盛。这正是说炎帝在南方倡导的“天地人合一”之观点。

三、中国并非只有三《易》

经韦先生研究发现,我国并非如《周礼·春官》所说而只有《连山》、《归藏》、《周易》三《易》,而另有一疑来于“渔”时代的古《易》---水书。其被先民们一路增益、发展而成不同时期的易经。炎帝正是在南方将其发展为《连山》的,但因水族尊古尊祖,故仍称此《易》为《水书》(“虽”)。

《九嶷山志》引干令开注云:“伏羲之易小成,为先天。神农之易中成,为中天。黄帝之易大成,为后天。”常说的先天、后天,而中天便是连山,连山者,重山也,故以艮以为首。印证了孔颖达“《连山》起于神农。”之说。那么作为中天前的先天伏羲易叫什么呢?韦章炳认为应该就叫水书。

归藏》以坤(地)为首卦,故名“地易”,是“农(种地)”时代之文明;此前的《连山》以艮(山)为首卦,故名“山书”,是“猎(打山)”时代之文明。而山书之前仍有一《易》叫“水书”,其以坎(水)为首卦,是正宗河流(“渔”时代)文明的遗存。

我国先天卦序为:1乾 2兑 3离 4震5 6坎 7艮 8坤,其暗示水书--山书--地易--周(天)易之来由是有规律的,即按先天卦序坎--艮--坤--乾依次发展而来的。人们若再不相信,则定难解释我国的以下文化现象:

1、对于南方水书的称谓,自古以来他族称为“水书”也就罢了,为何水族人也称其为“泐虽”(汉意为水书)。可见“泐虽”不是“水族人之书”之意,而是此《易》原本就叫“水书”。它与“山书”与“地易”绝非偶然并存于世,而各系不同时代的文明产物!

2、古人表达九星顺序时,为何总把坎列为第一星。可见坎才是易经中的原始首卦,韦章炳称,经多次问水书传人韦光荣等,均称水书以坎为首卦。

3、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八卦时,为何总将十二地支之首位的“子”先放入坎卦,而却让第二第三位的丑及寅屈居《连山》首卦的艮。故推知,连山前必有一种以坎为首卦的易(《水书》)存在。

4、7000年前的双猪玉龙版为祝融乘双龙之式,其上竟已有八山太极图,足见此时早有易经流行。

四、水族共工治水部族后裔

按水书五行读音知:水族人自称“任睢”当译作“水人”译之。古代人神不分,“水人”即“水神”共工治水部族后裔! 结合水字“祖”为“共公(工)”合体字和水族过“端节”仅以鱼祭供等习俗便印证了其的确传承了《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共工氏以水纪,故为北洋水师而水名。”和《管子·揆度》说的“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的“渔”时代生活现象和长期治水者的生活特征。

五、岀土于凌家滩遗址的含山玉版上的图纹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极图

出土于我国安徽省含山县县凌家滩的六、七千年以前的双猪玉龙和含山玉片等上的“八角星纹”神秘图纹是由四个同等于《周易》的“卦”的意象形水文字(相信亦为古汉字)“山”围着一个正方形四边巧妙排成“如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的水书(《连山》)八山太极图。

佐证一:玉版图中心有一正方形,外有一圆,这是古代伏羲易原始太极图的“重天地”的第一特征。“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翼玄》云:“易方圆二图,天地相为体用也。”又称:“盖易者,方圆二图合于一者,以圆包方,地在内,浑天象也。”《翼玄》复云:“易图方圆合一者,地在天中,浑天象也。”观玉版神图,确有“内方外圆”的“浑天”之象!这说明含山玉版图纹定是一幅“浑天象”太极图。《皇极经世书》引吴纳注:“《衍义》曰:‘先天八卦之图,圆者为天,方者为地。体分乎两,用合乎一。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圆图主天地之数,万化生于阴阳,方图主万物之数,万事生于消长。”(《皇极经世》)

佐证二:观玉版纹样,正中央是个正方形,正方形四边围着四个图画水文字的“山”,巧妙排成八山相连之式。《说之解字》称:“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康熙字典》亦云:“(山)像山峰丛起之形。山,产也!产万物者也。”这里讲的“山峰丛起”应当是指汉文“山”字的象形字形,可见其与水书的“山”完全相似。《易说卦》复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按《周礼春官》的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似地之出内气也。”这里的“气”就是今天的风水学,也是五行之气.《皇极经世书》亦云:“天以气为主,体为次。地以体为主,气为次。在天在地者,一如之。”可见,玉版上的“八山”寓意大地的水火石及升腾不息之内气,使天地万物生生延衍。足见玉版图纹是一幅含“天地万物之理”的八山太极图。最初当用于口头易.

佐证三:《系辞上》云:“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可见,凡太极当有“生生”之义。观玉版,当我们逐一把水文字的“山”安放于正方形的四边时,很快发现,一山生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极……

何为象?《易系辞》云:“在天成象。”复云:“谓悬象日月星晨也。”。《礼乐记》再云:“象,光耀也。”玉版图中特别显现象征日月星晨的“光耀”形纹,这正是突出“象”,亦在突出“乾”卦(天之气)。《皇极经世书》云:“日月星辰皆气也。辰为在天之体,故不见。水火石皆体也,火为地之气,故常潜。日月星辰在天,故如天成象。而动物亦如天,以其主于气也。水火石在地,故地成形。而植物如地,以其主于体也。”可见这种:“光耀”就是象,是天之气,也是先天(严格地讲是中天)太极之特征!

六、昔、共工最后一战在湘及黔

史称约5000-6000年以前,颛顼与共工开战,战地在何方?学者在同一地区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符合《山海经》中记载的“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之山”中的“帕米尔高原”等各个地名。

韦章炳认为,《山海经》中的“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应理解为(战地)“离西北离海很远,而却为偏僻南荒之郊”。而“寒暑之水”当理解为有温泉之地。再从“水(应该是长江水或洞庭湖水)西有湿山,东有幕山”当推知此地不仅多山。且多雨多雾,因雨多才有“湿山”,雾多方见“幕山(被白纱遮盖之山)”!综合之,其地当为“天无三日晴”的多雾的江南五岭一带。(“湿山”“幕山”不是地名,而应是比喻句)。《列子·汤问篇》载:“……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今天柱县有一山峰古称天柱峰,《山海经》中说的“不周山”当为此峰。因“不”表示否定;而“周”则为周全、完整。帕米尔高原,就是不完整的山。天柱山,天柱县因其而得名,山不像山,峰不像峰,却如“擎天一柱”!“绝地维”是指大地之盖维被撕得粉碎,暗示沟壑众多。再则,贵州高原的东南面地势普遍落矮,是个十足的“地不满东南”之势!结合共工长期治水当在水患频发之地以及炎帝古居湖南省,推知颛琐与炎帝后裔共工初战之地当在长江以南,在荆江洞庭湖一带,最后败退至贵州天柱等地。

七、夏易《连山》并未失传!水书是其遗存

学人把夏易《连山》的失传列为中国历史八大遗憾之首,韦章炳称,其实连山并未失传,今贵州省水族民间运用的水书当是连山之遗存,理由是:一因水书与连山有相同的太极--含山玉版上的图纹;二因水书和连山均以“山”为卦且都以“言”的形式表达易理,并均有八万言之巨(按19世纪40年代张为纲教授的统计,其时尚存不同宗卷水书298,每卷约有一至二百余言,加上失传部分,水书原来当八万言之多);四因水书与连山均为数易---多由干支字符组成的易经;五因是水书与连山一样均重“三气”且重“坟”等。

八、4300年前安诺印字记录的应该是日食

在水书视觉下,印章字符可译为:五月巳日,先阳后阴,直至路上行人绝迹!这明显记录的是4000多年前五月巳日这天的日食现象!

韦章炳说,站在水书角度分析,安诺印章当由五个字符组成,而不是四个。若从左到左至上而下可分别译为:五、巳、阳、阴、独行人(或寡)。其大意应该是古人对某一次日食的记录:(某年)五月巳日,先有太阳,后来阴暗乃至漆黑,路上无行人。再详细叙述:即为某年的五月巳日这天,开始阳光明媚,烈日当空。后来,作为“阳物”的太阳慢慢被一团漆黑的圆形“阴物”遮住,使得天下一片漆黑,行人绝迹!可能是一种日食现象。

九、华夏文明史当为8000年

7000多年前的双猪玉龙上的“八角星纹图”与含山玉版中心图纹一模一样, 而含山玉版图纹却为易学太极图,并与在北方诞生的水书易和在南方发展的连山易与之相配推演。可见,7000年前我国便己有“六经之首”的含有阴阳、逻辑归纳、混沌等的易经哲学。如此算来,华族从创制易经文明至今至少有7000年多之久!如果加上这种文明的孕育时期以及“立体太极”时期,则中华文明肇根可溯至8000年之遥。

十、水族无字墓碑上的(△)当源于红山文

贵州省南疆荔波县水甫寨水族古墓。墓碑矮小症“无字”,但却阳刻一个神奇的“(△)”符号(见图),很多专家到那里考证,均无果而回。

而韦章炳先生在《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中解为“阴蒂,红山文化---玉始祖,也是一件与水族“碑文”异曲同工的学者称曰“始祖”的“蒂”形之物,知上古人对女阴有特殊的认识和崇拜!水族墓碑上的“(△)”当为共工帝或某一位始祖(如伏羲老祖等),来于红山文化。

他认为:因水族为共工后裔,此“字”当代表共工天帝或某一位始祖(如伏羲老祖等);二也可能是生殖崇拜的表现。

在中国古字中,“△”还代表“六、陆、柱”等,总之,这个神秘符号“△”还有可能为华胥之渚(华渚)、伏羲、女娲三位,寓称“三危”一体的象征。这样说来,荔波县水甫寨后的这座古墓上的“△”越来越神奇,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他认为,墓碑上的这个“△”正是红山文化的遗存!(△)就是代表龙族始祖!

十一、上古确有“口头易”,“口传水书”是古代“口头易”的遗存。

1、水书易中许多古水文字的发音与汉字相同:如水书中分别读山、水、牛为“散”、“虽”、“纽”等,而现今水族人却分别称三者为“努”、“能”、“归”。这一现象暗示我们:在古代,水书与汉易一定有亲缘关系,而水族民间如今仍传承口传水书,故知“口传水书”当是“口头易”。

2、流行时期及背景相同:水书为数易,按水书易的传播格式分析,“口传水书”产生年代当在以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并用的书写水书成书之前,这一时期也正是“口头易”流行的上古时期。其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还没创制出文字或文字不够用的时期。

3、有相同的文化特征:按“口头易”流行于上古分析知,那时的易学以卜学为核心。这与现在的“口传水书”一样,具有相同的“重卜”的特点。抑或说“口头易”和“口传水书”一样,都是一种古代易学。

4、据分析,“口头易”应与《连山》同体, 而现今的“口传水书”亦与书写水书同体,而水书即是连山易(见《国际易学研究》第十辑中的《刍议水书、连山与含山玉版之谜》)。这说明“口传水书”就是上古的“口头易”的遗存。

除以上观点之外,韦章炳还认为:水历是共工历;水族民间专选秋收时节的亥日过的“端节”正是我国古代“吉亥祀先农”活动的遗存;而水族“霞节”则是古代祭天求雨习俗的遗存等。并深度分析了水文字与甲骨文的先后顺序,得岀水字当早于甲骨文等鲜为人知的观点和发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