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帝陵
西汉帝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和西安市等地,是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修建的帝王陵墓,被誉为“东方帝王谷”。
西汉帝陵共有11座帝陵,分别为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汉哀帝义陵、汉平帝康陵,各陵墓构成包括帝陵、后陵、陵邑、陪葬墓、丛葬坑等。西汉帝陵规模庞大,气势宏伟,除文帝霸陵外,其余均有高大的封土和规整的两周王陵,整体布局集中,其中9座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上,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分别位于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塬和西安东南的少陵塬上。高祖至宣帝的7座帝陵均配置有陵邑,其中5座位于咸阳塬上,故咸阳塬又称“五陵塬”。
西汉帝陵是西汉封建制度及封建社会文化的见证,反映了西汉时期游牧与定居,中国与中亚、西亚等人类文明的交流。2001年6月,西汉帝陵被国务院列入中原地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9年4月,西汉帝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帝陵简介
西汉帝陵是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王朝(公元前202-公元8年)修建的帝王陵墓,共有11座帝陵。各陵墓构成包括帝陵、后陵、陵邑、陪葬墓、丛葬坑等。
西汉帝陵规模庞大,气势宏伟,除文帝霸陵外,其余均有高大的封土和规整的两周王陵,整体布局集中,其中9座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分别位于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塬和西安东南的少陵塬上。高祖至宣帝的7座帝陵均配置有陵邑,其中5座位于咸阳塬上,故咸阳塬又称“五陵塬”。
西汉11位皇帝的陵墓,除刘恒霸陵和汉宣帝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
西起兴平市(县级市)豆马村,东到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依次排列着刘彻茂陵、刘弗陵昭帝纪汉平陵、刘骜汉延陵、刘衎刘汉康陵、刘奭刘奭汉渭陵、刘欣刘欣汉义陵、刘盈刘盈汉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刘启阳陵。
鼎盛时期
西汉是我国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封建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基本上都完成于西汉。
封建社会对礼仪典章制度及其重视,丧葬制度是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皇帝陵墓,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高丧葬礼仪,汉代丧葬“事死如生”,帝陵也可以说是西汉封建统治阶级社会历史活动的缩影。对西汉帝陵的钻探与发掘,使我们对西汉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 。
文化遗产
2019年4月24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将西汉帝陵、唐帝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函》(文物保函〔2019〕381号)同意将西汉帝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汉帝陵是西汉11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高皇帝刘邦长陵、孝惠皇帝刘盈安陵氏、孝文皇帝刘恒霸陵、孝景皇帝刘启阳陵、刘彻刘彻--茂陵、刘弗陵刘弗陵--平陵、汉宣帝汉宣帝杜陵、孝元皇帝刘奭汉渭陵、孝成皇帝刘骜--汉延陵、刘欣刘欣--汉义陵、孝平皇帝刘衎--汉康陵
汉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帝陵,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陵墓。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陵布局
刘知远长陵由黄土夯筑而成,覆斗形,至今仍高达33米。根据测量,墓冢的底部东西宽153米,南北长135米;墓冢顶部东西宽55米,南北长35米,与史籍记载相近。陵前立有清乾隆毕沅所书”汉高祖长陵”石碑一通,陵冢下是刘邦安寝的地宫,《汉旧仪》载:汉代皇陵地宫“内梓棺、柏黄肠题凑,以次百官藏毕,其设四通羡门,容六车六马,皆藏之。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驽,设伏火。”入梓棺时,皆珠襦玉匣,连以金缕。明长陵现未发掘,地宫内部结构不详。
两周王陵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0米、宽6米、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50米左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
吕后陵
吕后陵在高祖陵东南280米,封土形状与高祖陵相同。其封土底部东西150米、南北130米,硕部东西50米、南北30米,封土高30.7米。西汉的帝后合葬,是所谓“同不同穴”,即埋在同一墓地,但各自起坟,而且绝大多数皇后是单独修筑两周王陵,只有长陵为帝后共用一个陵园。
陪葬墓
长陵的陪葬墓从西端的陵园开始,到东端的泾河南岸,绵延七千米,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人数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规整,在汉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长陵。当时陪葬的有100多人,现在尚可见到的还有70多个墓冢。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但墓冢之间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大致相当,排列得井然有序。尚存六十三座,最知名的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王陵、纪信、田燃、田胜及王娡母亲平原君臧儿等。
汉安陵为汉惠帝刘盈陵寝,位于咸阳市城东18公里处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
汉霸陵为汉文帝刘恒陵寝,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当地人称为“凤凰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景帝阳陵
汉阳陵为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寝,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茂陵为汉武帝刘彻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原地区的埃及金字塔”。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弗陵平陵
汉平陵为汉昭帝刘弗陵和孝昭孝昭皇后的合葬陵墓。原有陪葬墓57座,现存23座。
汉杜陵为汉宣帝刘询的陵寝,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渭陵为汉元帝刘奭的陵寝,位于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东南,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成帝延陵
汉延陵为刘骜的陵寝,位于咸阳市城北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马家窑村。
汉义陵为汉哀帝刘欣的陵寝,位于咸阳城北6.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南贺村。
汉康陵为汉平帝刘衎的陵寝,位于咸阳城北7.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大寨村。
帝陵形制
为什么刘恒霸陵和汉宣帝杜陵没有修在咸阳塬上呢?一方面是因为汉代帝陵埋葬有严格的昭穆制度;一方面文帝力求节俭,所以选择在因山为陵。宣帝当皇帝之前“周徧三辅”、“尤乐杜、之间,率常在下杜”,他的父母均葬于长安东南,所以宣帝筑陵于杜东塬。
西汉帝陵的形制有两类:一类是霸陵因山为陵的形式,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他10陵则属另一类,都筑有高大的覆斗形夯土坟丘,一般底部约150~170米见方,高约20~30余米,以刘彻茂陵坟丘最大。
布局结构
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后陵大多在帝陵的东面,坟丘亦较帝陵为小,惟吕后坟丘大小几乎与高祖长陵坟丘相等。从阳陵开始,在帝后坟丘的四周筑平面方形的夯土垣墙,每面垣墙的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这种围坟丘一周的方形陵园,是西汉帝后陵园的通制。两周王陵之旁建寝殿和庙。
规模之大
西汉诸陵的陪葬墓都在帝陵之东,长陵陪葬墓规模最大。再如茂陵陪葬墓中有著名的卫青、霍去病墓。这些帝陵加上皇亲国戚、权臣列侯的陪葬墓自东而西绵延百里,正如古诗所云:“明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尽列侯”。明长陵开始置陵邑。汉朝建都长安以后,便将齐、楚诸国的大姓和有功之臣都迁到长陵邑来。
自此而后,往往把高官豪富之家迁到各陵邑中去,将有实力的豪族控制在长安,以便巩固汉朝的统治。刘奭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下诏罢置陵邑,因为强迫移民而使百姓破产,引起社会上的动荡不安,设置陵邑对巩固政权已不起作用,所以从汉渭陵开始废置陵邑。
研究价值
西汉帝陵作为当时社会的最高丧葬礼仪,是西汉封建制度及封建社会文化的突出见证,为中华文明体系形成初期的政治制度、礼仪规范、陵墓制度、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提供重要而独特的见证,是中原地区古代帝王陵墓发展演变过程的重要阶段,同时反映了西汉时期游牧与定居、中国与中亚、西亚等人类文明的交流;并以宏大的时间与空间尺度、科学规范的规划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陵墓景观和规划设计的杰出范例,被誉为“东方帝王谷”。
陵墓保护
2021年10月12日,西汉帝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参考资料
万里茶道、石峁遗址等遗产新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3-12-30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文物局.2023-12-30
国家文物局关于将西汉帝陵、唐帝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函.国家文物局.2023-12-30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