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Langzhong Ancient City),又称“阆苑”“琅嬛福地”,位于中国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交汇之地,核心面积1.78平方千米,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被誉为“千里嘉陵第一江山”。

历朝历代,阆中古城均为郡、州、府、道、军镇治所。早在战国时期,阆中古城就作为古巴国国都;明末清初,这座古城曾作为四川省会20年。现今,古城内有明清建筑院落100多个,上华街、大东街、学道街等历史街巷90多条,主要景点包括锦屏山、华光楼、中天楼、汉桓侯祠、张飞庙等。此外,阆中古城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以阆中山水为表征的风水文化,张飞庙为标志的三国文化,科举状元为内涵的科举文化等,为阆中古城的旅游提供了强大支撑。

1986年,阆中古城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此外,阆中古城还被中国民协评定为“春节文化之乡”。

命名

阆中得名的时间至少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因为阆中曾经是古代巴国的首都。《华阳国志·巴志》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后治阆中。”阆中市古城的名字与城市周围的山、水有直接关系。

就山而言,阆中古城四周的山叫阆山,古城位于阆山之中,故被称为阆中古城。宋人乐史著的《太平赛宇记》明确阆中得名为:“阆中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由此可见,“阆中市”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古城被山包围,但又留了一道很高的门,这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阆中山、阆中县,以至于阆中市这个名字。

就水而言,阆中市有三面被一条名叫“嘉陵江”的河流包围。三国时人选周所著《巴志》说:“阆水迂曲,经其三面,县居其中,盖取为县名。”《旧唐书·地理志》也表示,阆中郡“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

此外,阆中古城另有别名,分别为“阆苑”和“琅嬛福地”。据《舆地纪胜·利东路闻州》记载:“唐初鲁王灵,滕王元婴,以衙宇宙卑陋,乃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由是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传说中阆苑是西王母的居住地,因滕王在此处建造宫苑,被称为“阆苑”。清代有学者研究认为,古称“琅嬛福地”之处,就是阆中。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阆中历史悠久,这里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晚期的文物,如石器和陶器,这说明阆中地区最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生活。

四川大学著名历史学家任乃强教授考证,商周时期,阆中是彭国首都姬发时期,以其亲族姬姓封于巴,巴国随后不断强大并向北扩张,最终灭了彭国,阆中这才属于巴国。战国时期,巴国屡被楚国所逼,其统治中心被迫北移,于姬扁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迁都于阆中,阆中市成为了巴国的政治行政中心。

巴国与古蜀国之间长期不和,时有战争发生,在一次战争时,巴国兵力比不过楚国,于是向秦岭以北的秦国寻求帮助。秦国早有吞并巴楚的野心,因此当时的秦惠文王接到求助后便派大军前往,最终灭了楚国,并顺势灭了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设置郡县,最初名为彭道,而后改名为阆中,为郡治所,并且增筑阆中的城池,“阆中”之名正式确立。

兴建历程

李治时,高祖李渊之十九子鲁王灵夔、二十二子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阆中刺史,镇守阆中,但由于官衙府蜀较为简陋,鲁王和滕王因此改建扩建了衙署,并且大建宫苑,为了避明皇讳,由最初的“隆苑”改称为“阆苑”。

北宋初年,保宁府按照中原地区传统的风水学说对阆中的城址以及城池进行了选择和重建,建造历时28年,总共动用了劳工20万人。宋代所修建的古城墙高约7米(2丈1尺),宽约4米(1丈2尺),城顶外倾有城垛,四道城门,东南北修筑有瓮城子等;城内还有多处寺庙,牌坊和楼台多见于街口。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恢复了毁于兵祸的拂云楼、东楼、开元寺等古建筑,还新建了东园、整暇堂等庙堂园林。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阆中的城墙得到了进一步修,高5.33米(1丈6尺),周长约为1500米(3里9分),四座城门分别为富春门、锦屏门、澄清门、威德门;成化年间,又建造了四座城楼。

清代乾隆三十四年(1767年),宋思仁再建阆中的城垣,四座城门分别改名为“迎合门”“延禧门”“宝成门”“敦吉门”。乾隆六十年(1799年),疏浚[jùn]护城河,东西北三面都有河壕,南面临江。清代初期对于阆中城池的改建截去了明代的西北角,因此清朝的城池相较于明朝的略小。阆中市古城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但基本格局长期保存,延续到了现在。

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suí]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1933年至1935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建部门根据“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原则,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其后又投资对风景名胜进行修复和扩建,保护了城区一批重要文物古迹和有价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护和恢复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风景名胜带和城北滕王阁、巴巴寺两个风景名胜。1986年,阆中因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2008年,阆中古城被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阆中古城位于中国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下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古城的东面有状元山,南有锦屏山,西有马家山,北有蟠龙山,其中东南西三面以嘉陵江为界,隔江与大象山、塔山锦屏山等山相望。古城建成区面积约为3.5平方千米,现保留历史风貌区约1.78平方千米。

地质

阆中市古城所在的阆中县属于四川中台拗、川北台陷区,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仅在东部和南部呈一扫帚状向北西方向撒开,表明地应力作用不强。县境的西北处为龙门山褶皱带,北部为米仑山褶皱带,东北与大巴山脉褶皱带相接,南西是阆中褶皱带,这些构造的中心便是阆中,且越接近中心构造力越弱,倾角为1~5度。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上统以及白垩[è]系下统,沿嘉陵江的两岸分布有零星的第四系。阆中县内出露的1180多米的红层均为砂岩、泥岩以及过渡性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多为细粒,粉砂状结构,主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岩屑。

地形地貌

阆中市的地势主要为西南低东北高,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米,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部分为丘陵坪坝,其中低山、高丘以及中丘占幅员面积的92%,低丘、平坝占6.31%。阆中的山脉分列于嘉陵江的东西两侧,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山脉。阆中县内属于大巴山脉的山体包括蟠龙山、方山、龙山和大仪四条山,剑门山山脉主要包括大罗山和仙桂山这两条山以及再次级的山体支脉。

气候

阆中古城所在的阆中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降水充足,无霜期长。其位于嘉陵江沿岸,易有洪灾;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山地对阳光的遮挡,导致冬季太阳辐射不足,寒冷而干燥,霜雾较多。阆中市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1.1米每秒。季风特点明显,冬季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属于干冷空气,水汽含量少,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弱,因此降水少。夏季盛行风向为东南风,由于东南气流来自于东边低纬度的海洋或湿润地区,因此整个下半年降水较多,尤其在盛夏期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北移西伸,控制四川东部。

由于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较少,年均日照时间为1379.8小时,占可照时数30%左右。但阆中市仍有丰富的热量资源,间中市年平均气温为1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4.6摄氏度,阆中市降水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1033.9毫米,但是阆中的降水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均匀的分布特征。其中夏季(7~9月)降水量为549.6毫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是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冬季(12月~2月)降水量为36.6毫米,占4%。

水文

阆中古城所在的阆中市县属于嘉陵江流域,境内有“一江、四河”,“一江”指的是嘉陵江,“四河”指的是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壕。嘉陵江南北纵贯,东有东河直接注入嘉陵江,西边是西河,构溪河由东北而西南而流,白溪河自西而东而流,分别在河溪、保宁镇对面的空树溪注入嘉陵江,并且与169条溪沟组成树枝状水系。

阆中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6亿多立方米,“一江四河”流经36个乡,年过境水量达249亿立方米,地下水藏量一年能达到5833万立方米,可开发量有2672万立米每年。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发展水利工程,目前,阆中境内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阆中古城所在地植物种类多,植物类群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纲主要包括毛茛科[máo gèn kē]、十字花科葫芦科山茶科锦葵亚科等。其中苔藓植物分布于全县各地林下的土壤表面、沟边、沼泽地等,水苔形成的泥炭可作为燃料以及肥料。蕨类植物分布于县内各地,裸子植物则以千佛、老关等区最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引进了火炬松湿地松,在县内试种。珍稀植物有银杏苗木(银杏)、红豆杉楠木、香樟、菩提树、古皂角树等。植被则包括了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

动物

阆中古城所在县动物种类较多,动物类群中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线形动物、环形动物以及节肢动物门;脊椎动物则有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纲、鸟类以及哺乳纲。其中鸟类包括斑鸠、灰胸竹鸡、布谷鸟以及白鹤等。珍稀动物包括黑麂[jǐ zǐ]、豹子等。1957年嘉陵江水涨,由渔民在阆苍交界的河段捕到象鼻鱼科1条,长2.03米,双眼在头顶,嘴张大直径有17.8厘米,属于中华鲟鱼,被当时的四川省阆中中学校生物教师庞瑞文、姚其定制成了标本。

景区布局

方位布局

阆中古城景区核心区域面积为1.78平方千米,古城以中天楼为为中点,中天楼以西为西街,中天楼以北为北街,中天楼以南为双栅子街。古城的南部还包括上新街、下新街等。古城中有许多古建筑物,包括衙署、祠庙、寺观、名楼、书院等。锦屏山则隔江与古城相望。

古城建筑布局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风水吉地。城市中心的建筑为中天楼,以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内其他建筑以及街巷则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布局,建筑群多以明清建筑为主,坐北朝南或靠山面水。

建筑特征

阆中古城的街坊结构具有亲密性和宽容性,街巷空间是古镇整体风貌和格局形成的重要特征。阆中古城总体地势较为高坦,街区布局顺其自然,主街道与许多次街道相连、通巷,成簇状分布,并尽量保持原始地貌。街巷的空间致密,商业性街道宽度为3~6米,生活性道路宽度为1~3米,街道两侧的建筑并排相接,建筑密度大,房屋以街巷为基准,随等高线的起伏走向融合地景,层次丰富、视野开阔、通风良好、与弯曲的街道分布形成了个性的街区景观。

阆中古城现存的民居古院,小部分是唐宋和元代建筑,普遍是明清建筑,大多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于一体,形成了“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但在建构规模上依旧具有川东居民统一协调的特征,以及和檐廊构架、宽窄举架等特色。整体建筑风格典雅朴素,布局重视风水意向,往往采取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手法营造,大多数为大院套小院,正院携偏院,天井连天井,堂屋护耳房格调,院中院、楼中楼。

阆中市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古城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大多都有雕饰。这些雕刻图案质朴,做工精细,点缀在构件的某些部位,在整体结构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镂空窗花是这些古民居的精华和灵魂,这些窗花使深宅大院显得敞亮、剔透,具有延伸建筑空间、扩大视野的功能。阆中古民居的窗花达百多种以上,有“中国民间建筑的一大奇观”之誉。窗花的图案既有描绘自然景物的奇花异卉,有反映市井生活的琴棋书画,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珍禽异兽,和表现古代人民不懈追求的“福、禄、寿、喜”之图案。

建筑装饰

阆中古城建筑形式多为天井合院式,主要的建筑结构为木制,建筑的外墙一般不承重,素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主体围护结构比如槛墙、山墙等多由空斗砖所砌,是阆中古城建筑装饰的特色组成部分。建筑下部槛墙一般为空斗砖砌筑,具有保暖、防火、隔热等作用。山墙多呈梯状,高度在8米左右。

屋顶

阆中古城中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其屋顶形式也有所不同,官式建筑以及寺庙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歇山顶,居民建筑屋顶基本形式则是悬山顶。歇山顶式阆中建筑屋顶式样中较为尊贵的一种,与屋顶的歇山檐一起构成多迭式歇山,歇山顶翼角翘起,轻快优雅,构造简洁。悬山顶则有着简单的结构,屋顶坡度平缓,青瓦斜侧砌筑的脊身与正脊中花灰塑装饰共同构成了古朴自然的民居建筑屋顶装饰一部分。阆中古城民居建筑屋顶瓦当一般采用灰陶材质下垂尖形和如意状滴水与圆形或半圆形瓦当相结合的形制,能够防止雨水回流,同时刻画的吉祥图案也为古建筑增添了美好的寓意。

檐下

阆中古城建筑大多沿街而建,出檐多采用穿斗结构以保护墙身、支承屋顶,穿过檐柱一头挑于檐下叫做“跳枋[fāng]”,根据出檐的长短可分为单挑、双挑、和三挑。古城中的建筑多为单挑,常在其下加以斜撑以增加结构的稳固性,常见的样式包括卷云、象头等。撑拱是承受屋檐和挑枋之间的力的构件,是中国四川古建筑特有的穿斗结构构件,使阆中民居建筑出檐更为深远。挑枋与屋顶的檀木之间,有用于支撑上层挑枋和挑檐的一种特殊瓜柱,名为坐墩。相比挑枋来说,坐墩表面雕刻花纹工艺略微复杂,由于阆中古城建筑屋顶不设天花,穿斗木结构展露无遗,故对坐墩做装饰处理。挑枋与撑拱、雀替等共同成为了民居装饰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窗

阆中古城的木雕门窗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花格造型繁多,排列的图案各式各样,每个部件都有不同的纹样,还有颇为复杂的雕刻技法,结合高凸浮雕线雕、镂空雕等技法。

阆中古城的窗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无法打开的窗,这类窗突出窗格的花式,主要目的是美化立面及表达主人的审美倾向或风俗乡情。二则是可以打开的窗户,包括平推、推拉等样式。这类窗户通常由两层结构,内层与普通窗无差别,主要考虑通风、采光。外层则是可以开启的窗格,考虑私密性与美观,窗格的花式一般为风俗民情、吉祥图案、戏曲情节、抽象神话图案等。

阆中古城建筑对门也十分讲究,被赋予了众多的内涵,门板本身为实板门、框档门、格扇门等。实板门多用完整木板拼成,后面加龙骨,通常为两扇,门上雕刻有精美图案,门板中间配置金属门环,形象多选用威猛的熊市,两侧有摇梗嵌于门楹和门臼之间,中间设有石制或木制的门槛。有的实板门还会再门外复钉铁皮,特点是结实、厚重、防御性强,多用于院落府邸的宅门。而拼板门则以木料作框,常用于沿街的店铺门面,外面镶钉较薄的木板,门板上一般会有菱形或方形的图案,门板轻巧,便于搬动,但坚固性不及实板门。

主要景点

阆中市古城历史悠久,有着众多保留至今的文物以及建筑物,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00多个,其中有贡院、川北道署、汉桓侯祠、滕王阁、永安寺、巴巴寺、观音寺等9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阆中文庙等2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衙署

清代四川贡院

清代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的北部,由龙门、至公堂、考舍、明远楼、会经堂等组成。清代顺治初年,阆中作为省会已有20年,故设立四川贡院举行补辛卯(1652年)、甲午(1654年)、丁酉(1657年)、庚子(1660年)、癸卯(1664年)五科乡试;清代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科移试成都市后,原贡院改为保宁府试院。民国时期,贡院曾驻军,后被改为川北师范学校。1956年改建为阆中县委招待所,后庭内帘区和前庭的至公堂被拆除,但前庭的考区保存完好。2004年重新修建至公堂,2005年开始全面修复内帘区、明远楼,将其布置为古代乡试观摩体验地和中国最大的科举博览馆。现在该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中原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考棚。

川北道署

川北道蜀位于阆中古城的北部,贡院的西侧。清代顺治设分守川北道和分巡川北道,雍正八年(1730年),复设分巡川北道,在学道街明代抚按行台署旧址建设道蜀。乾隆十八年(1753年)御定为分巡川北兵备道。民国2年(1913年)重新设置川北道,民国3年(1914年)将川北道改为嘉陵道,民国5年(1916年)署衙迁至南充市,现在仍然存在道蜀仪门。

走进道蜀仪门就是赵光义赵光义所始建的戒石坊,上面书写有思想家荀子的“公生明”三个字,取自《荀子·不苟篇》中的“共生明,偏生暗”,仪门背后则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所写的“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在川北道蜀中还还原了古代的牢房,道蜀中心院两侧还有“三班六房”,为明清时代县衙的事务性办公机构。在道蜀的二进院和三进院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文献。

祠庙

汉桓侯祠

汉恒侯祠位于阆中古城的西北部西街原府署东桓侯墓前,俗称张飞庙,唐宋称侯庙为“张侯祠”,明代改称“雄威庙”,清代始称“汉桓侯祠”。该侯祠为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等组成,三国文化气息浓厚,规模庞大。该祠经过多次修缮,文化大革命期间,塑像、铁鼎、铁炉、铁狮等损毁,匾额有存。1984年之后开始陆续培修祠墓,重修塑像和石狮,补悬匾联。祠内陈列着1000余件历史文物以及历代名人碑刻匾联,是古城内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此外,这里还存留了张爱萍、萧军等领导及作家、书画家的匾额楹联。

1996年,汉桓侯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国仅存三处张飞庙,汉桓侯祠便是之一。

阆中文庙

阆中文庙位于阆中古城的北部北街,始建于唐朝,现存的建筑部分为清代咸丰元年(1850年)重建所遗存。该建筑坐北朝南,南前为泮池、棂星门、戟门,中为大成殿,后有崇圣祠。阆中文庙大成殿檐高5.1米,总建筑面积464.09平方米,整座殿坐落在2米高的石质须弥座垫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孔子塑像位于大成殿内正中,孔子像上方有“万世师表”等牌匾,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文庙即孔庙,是供奉祭祀孙子的祠庙建筑,阆中因城内曾设有保宁府衙和阆中县衙,所以由保宁府文庙和阆中县文庙。保宁府文庙在明代已被拆除,阆中县文庙旧址位于城北郊,清代咸丰元年(1850年)迁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基址无损,大成殿梁柱构架和琉璃瓦檐保存较好,曾在此办补习学校,后改为看守所,2009年看守所迁出,文庙在2013年得到全面修复。

寺观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边玉台山上,为李渊第二十二子亦即最小的儿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是一群气势宏大唐朝风格歇山双重垂檐屋顶宫殿式古典建筑。滕王阁后山上建有玉台观、滕王亭,左上侧摩岩有颐神洞、慈氏洞和历代文人游览题咏的诗刻,前面有一座建造于公元四世纪的唐代舍利石塔(也叫佛塔),塔高8米,滕王阁右侧是一座四合院式玉介山庄。庄前树立张飞张飞骑马的铜像,高7米,手持蛇矛

玉台观在玉台山的半山腰,唐代时滕王元婴来守时所建。咸丰《阆中县志》、民国15年《阆中县志》均记载:“滕王亭在玉台山畔,唐滕王元婴建,今废。”1986年~1987年,在滕王亭、玉台观旧址重建亭台楼阁,沿俗称之为“滕王阁”。

永安寺

永安寺位于阆中市水观镇东2.5千米的黄泥岗上(今水观镇永安寺村),距阆中市30千米。据明清《阆中县志》和寺存古碑记载:永安寺始建于唐代,明朝嘉靖年间重新修建,其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存为元代和清代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

永安寺是一座狭长的四合院庙宇,正中是大雄宝殿,宽约为15.3米,进深约为13米。大殿中两巨柱上,塑有滚龙抱柱,瞪眼吐舌,张牙舞爪,金甲鳞鳞,望而生畏。大殿佛龛[fó kān]上塑释迦牟尼、药师佛与阿弥陀佛三尊大佛,通高丈八金身。两边塑十八罗罗汉像,所有塑像姿态自然,彩色鲜明夺目。壁上有彩画,绘天龙八部,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因其职位与性格不同而形态各异。大殿两侧修建有长长的偏殿各十余间,左为念佛堂,客、僧房,右为十殿阎罗。大殿的正前方建有一楼一底的观音殿,殿中塑有高大的香樟木男观音像,传为唐朝雕塑,楼下为通道。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是一个狭长宽敞的院落,栽有数十株高大的古柏与银杏。穿过观音殿,前行少许,便是山门。门上高悬“敕建永安寺”的金字木匾,山门内建有天王殿与钟鼓二楼。整个永安寺殿阁纯用柏木构造,庄严古朴,至今尚存。

巴巴寺

巴巴寺位于阆中市城区东郊蟠龙山南麓,阆中古城的北边。“巴巴”是阿拉伯语“祖先”或“祖师”的意思。阆中巴巴寺原名“久照亭”,占地1.3万平方米,富有浓重的伊斯兰教色彩。巴巴寺由山门、照壁、牌坊、大殿、花厅、井亭和园林组成,为中国少有的伊斯兰建筑群。

巴巴寺的寺门辉煌肃穆,亭角翘举,柱青门。山门上有“久照亭”“真一还真”两道匾额,进入山门,则是一座长10米,高8米的大照壁。照壁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长约10米,高约6米,上为歇山式屋顶,檐下为砖仿木斗拱,壁身饰有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的花卉、林木、竹菊和山水亭阁。照壁前的砖洞门,是用两层纹砖砌成,门上有乾隆年陈宗龙题写的对联“真常留宇宙,清静著巴蜀”。大殿为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是双檐多角攒尖式的“明四暗八”结构,为阿卜董拉希的墓地。大殿分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内室即墓室,顶上悬挂有两道金匾。室中安放一宝鼎形镂空活动香炉,高2尺多,石质细腻,雕刻精细。大殿后为花厅,辟有画堂,古朴典雅,藏有许多碑匾字画,多为明清大家所画。大殿前面是一座结构复杂,雕刻精妙的木牌坊。牌坊正面一匾,写有“仰止”二字。虽历经300余年风风雨雨,但仍完好无损。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巴巴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阆中古城的东郊,原为唐代名刹开元寺,修建于唐朝初期,取开国纪元之义,明朝弘治四年(1491年)因修寿王府第,移建于城东开元寺旧址,规模宏大。观音寺也被称为“巴西丛林”。明朝嘉靖年间,又在其东侧建“阆苑山房”。寺内藏经八百余卷,系洪武中颁发。民国19年(1930年),驻军以修潼保马路为名,标卖公产、会产,全县僧尼411人,大部分还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其中办陶瓷厂、醋厂,现在为保宁醋公司所用,前两殿作为公司办公室,后殿作为保宁博物馆,为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的观音寺是一个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坐北向南,三座庙宇分别为天王殿、罗汉殿和大雄宝殿,在其山门、厢房等建筑被陆续拆除后,观音寺由原来的封闭院落比为了开放式庙宇。最南端的为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顶,前后檐角柱略有升起,檐口曲线平缓,檐下六铺作为斗栱[gǒng]。全殿面阔3间,进深2间。中庙则是罗汉殿,建筑面积达223.125平方米,抬梁式屋架,角柱略有升起,其面阔5间,进深4间。尾殿则是大雄殿,地基略高于罗汉殿,建筑面积达317.46平方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全殿面阔5间,进深3间。

院落

孔家大院

孔家大院位于阆中市古城的中部白花庵街10号,为明代孔子第76代孙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历史。大院为二进四合院,坐南朝北,呈“品”字形布局,由正院10间房屋左右对称组成,是典型的川北古民居大院。大院设中门和侧门,中间为主庭,东西两侧为花厅,占地3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小天井双坡青瓦屋面的穿斗结构,门窗雕花,正庭大梁上有太极图与龙纹彩绘。

大院院侧为古白花庵。朱见深十四年(1478年),新都才子杨廷和(状元杨慎之父)赴京应考路经阆中,应僧人之请为该庵题写“云林”大匾,此匾保存到民国时期。后古白花庵毁于大火。孔家在庵侧修建了这座大院。明、清时期,孔姓为大户人家,以教书为生,兼营其它产业,后家道衰落。1912年和1939年,时任川北宣慰使和川康建设期成会阆中办事处主任的张澜先生曾居住在此。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罗琼也看中此院,长期居住。现对外开放的孔家大院为中间主体部分,两边的院落为隔开的民居。

秦家大院

秦家大院位于阆中古城的南部南街67号,始建于清代,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一座有30多间房屋的串珠式三进合院。该院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前院正中是堂屋和厅房,两旁是长辈居住的地方,高于其他房屋。堂屋和厅房也均高于其它房屋,体现了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南侧有小天井,设花厅照壁、书房。堂屋两房有门通过厅,中天井与后天井之间的厅房俗称“旱船”,是接待客人、洽谈生意之处。南侧小天井,设花厅照壁、书房。

1935年,曾在秦家大院设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总指挥徐向前曾在该院居住办公。民国七年(1918年),曾在此院设保宁电报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秦家大院为保宁镇镇政府办公地,后于2003年5月修复后对外开放,现为阆中市市的重点保护民居。

天宫院

天宫院位于阆中城南20千米的天宫镇,始建于唐朝,明朝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重建,清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书写“光澄慧镜”匾额。天宫院地势奇巧,如一顶圣冠,四周有九道山脉,各有一个馒头式的山峦,一同挤向天宫院,被人称为“九龙捧圣”的山态。现在的天宫院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主殿为重檐歇山式大屋顶,屋架为台梁式,殿堂宽大,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五间19.3米,厢房两列,两人环抱的大柱挺立,中梁上尚有唐建、清重修的字样。现在的天宫院是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宫院也是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的纪念地。这两位天文学家先后离开京都来到阆中,观测天象,研究天文,为了安度晚年,营建居室,两位都选定了同一个地方,并且决定共同建造天宫院。后来,这两位天文学家都死葬在天宫这块地方,二人的墓就在附近的观稼山和淳风山,两墓遥遥相望,仿佛两人还在谈论天文,砥砺学问。

名楼

华光楼

华光楼位于阆中古城的东南部,又名南楼、镇江楼。杨林由在《阆中名胜古迹考释》称:“南楼毁于火,重建为镇江楼。镇江楼毁于火,重建为华光楼。”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年),华光楼复毁于火,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面积达150平方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补葺。2005年,华光群得到修缮并充实文化内涵,并陈列“阆苑十二楼”模型以及介绍。

华光楼是全木结构的上重三层木楼,楼高25.5米,屋顶为歇山式盔状,飞檐凌空,盖有绿色琉璃瓦,脊饰相当繁复,正脊宝珠形顶高达三米,楼高度达25.5米,风格古雅,各层楼壁装雕花门窗,楼内还有阶梯可登上顶,被称为“阆苑第一楼”。楼底石拱门有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处所写的石刻标语。华光楼现在是阆中古城标志性建筑,也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天楼

中天楼又称“四牌楼”,位于阆中古城的坐标中心,在武庙街、西街与双栅子街、北街交汇处,应风水学“天心十道”之喻,建造年代不详。2005年,古楼基石被挖出,专家认为具有唐朝风格,这才有“始建于唐”一说。2006年,阆中市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原貌”的原则,在原址上重建。

中天楼是一栋三层的明清风格木楼,楼高25米,底层四通且悬空,为道路的交汇点,曾在民国时期因楼门洞较窄,妨碍卡车通行而被拆除。楼之上有两层木楼,飞檐上翘,雕梁画栋,每层楼檐下还挂有“上善若水”等题字的匾额,每层楼的四周均有游廊。二楼则有一尊黑色的塑像,是三皇之首伏羲。通往顶层的楼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且十分陡峭。但登上楼顶能看到古城的风景格局。爱新觉罗·旻宁间阆中进士金玉麟曾作《中天楼觞月》诗四首,有句云:“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望中。”

状元坊

状元坊位于阆中古城的中部内东街,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景点。状元坊是为了纪念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这四位状元而特别建造的。明清时期,木质结构的状元坊位于学道街与状元街的交汇处。民国时遭拆毁,后于2000年重建。现在的状元坊为四柱三门,高20多米,宽10多米,两侧的横梁上以标有4位状元的金色名字。

锦屏山

锦屏山位于阆中古城南郊,嘉陵江的南岸,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是阆中市古城的组成部分,其壁立如屏,花木似锦,故曰“锦屏”。锦屏山海拔约为480米,面积达20多平方千米,东有状元山,西有马家山,北有牛家山,众山相连。杜甫诗称“阆州城南天下稀”,以锦屏最为胜,被誉为“嘉陵第一江山”。唐朝以前这里建有玛瑙寺、杜陵祠等;明代又增建了望江楼等7座楼阁以及吕祖殿观音殿武侯祠、飞仙洞等庙宇僧舍,汇儒、释、道于一山。锦屏山北侧石壁面向嘉陵江,山顶横立一脊,左平右突,中间微凹,有如马鞍,又被称为马鞍山。

1981年一场大雨导致锦屏山大滑坡,殿祠大多坍塌,仅存峭壁上的八仙洞与观音殿。1984年重建锦屏山园林,新建张宪祠、观星楼、八仙楼等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拨款修葺,但经过十年动乱,只剩下了断垣残壁,岩石楼梭。现开辟为公园,以古文化庙宇群为主。

其他看点

民俗艺术

阆中皮影

传统的四川省皮影戏正是以川北皮影为代表,而阆中市则是川北皮影活动的中心。皮影,又被称为灯影,产生于清代康熙,是川北民间一种戏剧表演形式,通过灯光将所刻皮影投射到屏幕上,人在幕后操纵动作,配上声腔,借以表演戏文故事,伴奏乐器有鼓、锣、、大胡唢呐等。阆中皮影乡土气息浓郁,贴近生活和现实,被民间大众所喜爱。2008年6月,以阆中为遗产地的四川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遗产保护名单。2011年,阆中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阆中古城的南部大东街位置有一王皮影博物馆,该博物馆建于2019年,是中国唯一以皮影为主题的民营博物馆,建筑面积大约为4000多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一是皮影表演区,大约有250个座位左右,游客可以在此观看皮影;二是皮影博物馆,其馆藏、皮影收藏大概有23000多件;三则是研学教育中心,大约能容纳450人左右。在阆中古城的南街、滨江路索道旁、川北道贡院等游客密集的地方,常常能见皮影演绎活动。表演者为王皮影兄弟二人。

灯戏

川北灯戏,又被称为“喜乐神”,是在巴渝舞的基础上,借鉴端公戏和川北民间歌舞从而发展演变而成的歌舞小戏,阆中是川北灯戏的源头和故乡。川北灯戏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大部分是喜剧、笑剧、闹剧,表演并没有固定形式,综合了杂耍、皮影、跳端公等样式,音乐则源自于川北的民间小调、神歌、圣喻谣等,人物不多,道具简单,演出场所随便。

阆中古城中也时常有人表演灯戏,尤其见于春节、国庆节等大型节日中。川北灯戏作为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在阆中古城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比如在阆中古城的川北道蜀中,有上演川北灯戏《请长年》和川剧《铡美案》供游客欣赏。

特产

保宁醋

阆中保宁醋与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乡醋、福建米醋合称为全国四大名醋,创制于明末清初,酿造时间可从1644年算起,至今已有三四百年。清代中期阆中下新街萧家所开设的“崇新长”醋坊,由于工艺流程严谨,且十分注意卫生,所酿造的醋质量优异,味道鲜美,远销成都市重庆市等城市。1915年,保宁醋经过中国评选后参加巴拿马共和国太平洋世界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从此保宁醋声名大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个体醋厂合并为阆中保宁醋厂,1984年扩大为“阆中保宁醋总厂”,总厂设立于观音寺内。现在的保宁醋文化博览园正是位于阆中古城东郊的观音寺中,布局为“三馆两坊,一井一廊”,重建于2008年。现如今,观音寺分为三个大殿,其中第二座殿就是醋史馆,第二座殿于第三座殿的中间有一广场,广场中间是“醋坛”,高3.3米,直径为2米,重2.6吨,可以装下1000公斤的保宁醋。第三座殿则是保宁醋发展馆,馆内收藏了1000多件醋文物,包括酿醋的生产工具、盛装器具、店铺匾额等,其中还包括了宋代的醋壶、醋碗明末盛醋陶罐,清代四耳盛醋陶罐、醋缸等珍贵文物。

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是阆中古城的一大特产,源自于三国。民间相传三国时期,蜀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市时,魏将张郃[zhāng hé]犯境,张飞领兵拒敌,诈醉,大胜张。刘备得知张飞获胜后,派魏延携美酒前往阆中犒赏,张飞以所赠美酒和特烹牛肉犒劳将士。此牛肉制作方法代代传承,成为阆中久负盛名的名特美食。上世纪80年代左右(约1985年),张飞牛肉公司前身原阆中县牛羊肉加工厂厂长王正秋因其面黑心红,其形似张飞而将其正式定名为张飞牛肉。

文化活动

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

落下春节文化博览会首次举办于2018年,至2023年已举办五届,正逐步成为阆中“自带流量”的文旅品牌,是阆中利用当地浓厚的春节文化优势所举办的系列活动,其中一般包括“春·味、春·习、春·艺、春·展”四大主题活动,活动一般从腊八节一直持续到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

2023年的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主题为“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举办有“春·味”系列活动,如百家百院同品腊八粥等3个活动,在以中天楼为核心的四条街道、百家院落,开展腊八粥制作、品鉴、评选。“春·习”系列则包括2023落下闳春节文化论坛、春节之乡民俗荟等4个活动。“春·艺”系列则包括落下闳艺术节、阆中市春节大舞台等4个活动。“春·展”系列则包括了中国“年味”艺术作品展等3个活动。

“千年古城 万家书香”全民阅读

每年的4月23日,即“世界图书与版权日”,阆中市古城都会进行“千年古城 万家书香”全民阅读的活动,活动主题则紧跟时事热点变化。例如2021年的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为“学党史·读初心”,2022年的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为“学党史 读家史”,2023年的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为“学习新思想·阅读进万家”。

全民阅读活动内容,除了诵读经典,还会根据活动主题设计举办相关内容,例如2022年的读书日,在“学党史 读家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经典朗诵、红色诗歌、历代名人吟诵阆中等文艺展演,宋代状元家谱传承人发布了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对阆中市全民阅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向阆中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阅读服务志愿者支队授旗。

阆中古城嘉陵江龙舟赛

阆中古城嘉陵江龙舟赛始于2016年,每年的端午节会邀请阆中市周边友好县市的龙舟队伍、运动员参与比赛,连续举办四届后,因疫情停办三年,2023年恢复赛事。2023年6月20日至21日,阆中古城第五届嘉陵江龙舟赛在阆中古城嘉陵江水域举行,形式为1000米直道竞速赛,有来自成都市南充市、南部周边友好县市的20余支龙舟队伍、600余名运动员展开激烈角逐。此外,2023年的龙舟赛活动,还同期举办了其他的主题活动比如阆中端午民俗音乐展演、阆中古城全国名家书画展等。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85年7月,阆中县委书记李慎宽在古迹已经损毁的锦屏山荒地上召开锦屏山公园的筹建会议,此次会议决定成立县政府锦屏山公园筹备委员会。1986~1987年,锦屏山建山门长廊、瞰碧亭、碑林、荷花池、后山长廊及怀飞亭、彩虹亭,扩建观星楼;重建宋张宪祠、杜少陵祠堂、吕祖殿,并修复八仙洞;同年维修汉桓侯祠,泥塑张飞事迹组雕群像;修复明代白塔,建白塔山公园寨门。

1988年~1989年,扩建滕工阁,新建玉台山庄并重建黄花山顶魁星楼及配套建筑群。同时修复了江南第一大佛,建造了大像精舍黄家亭子、万丈仙梯、拂云阁。1990~1992年,修复状元洞,新建瑞莲池、紫薇亭、将相堂,重建白塔山香沉宫。2000年,重建状元坊,并初步对锦屏山充实文化内涵。同年,市政府决定将贡院建筑从市委招待所剥离,划归旅游局管理,并进行初步维修,对外开放。2002年,市委决定由旅游局组织人员在贡院布展,充实文化内涵。

在全面挖掘和整理市内的旅游资源后,阆中市先后出台了《四川省阆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一2015》《阆中市嘉陵江旅游发展控制性详规》《阆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法规。自2003年起,古城开始进行风貌整治。至2005年,屏江街、笔向街等25条古街道街面全部铺砌了青石板,临街立面、排水沟都得到了整治。在2008年前还完成了主要街区仿石板铺设、贡院、张飞庙、华光楼等建筑的修缮工作,杜家客栈、孔家大院、秦家大院等大院开始对游客开放。

为了进一步建设古城,2014年11月,四川阆中古城与重庆安居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以及安徽徽州古城宣布结成战略联盟,成立四大古城联盟,并在古城的保护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阆中政府逐步认识到古城保护的重要性,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古城保护大多采取消极、被动、不再继续毁坏的静态措施,而不是积极、主动的进行动态保护,致使许多文物古迹的毁坏仍在继续。如永安寺中精美绝伦的天龙八部彩绘,被认为是中原地区壁画的精华,但现在部分寺产被学校占用后,大量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不断加速着壁画脱落的速度,壁画褪色严重。

20世纪80年代,阆中制定了“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城建方针和古城保护规划,在建设中坚持保护古城原有格局以及古建筑的风貌。但尽管如此,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的浪潮中,古城街道仍被大面积改造,一批古院落被拆毁,原有的3平方千米的古城仅存1.87平方千米。

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古城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要求加强对古城的管理并且依法保护古城,对有损古城的行为进行制裁。2000年9月25日,阆中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承担起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职责和义务。

2003年5月,阆中市人大常委会向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呈交《关于请求立法保护阆中古城有关情况的报告》,同时市委以及市政府决定,成立阆中市古城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古城保护与开发依法进行管理。同年8月,南充市人大常委会请求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阆中古城。

2004年7月,四川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并从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按照《条例》的要求,市古保办在2005年会同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实地踏勘,审查维修、改建、新建、扩建方案45件,查处违规建筑13家;对古城所有街区、院落建立了电子档案;会同相关单位,以播放音像、散发传单等形式开展《古城保护条例》街头宣传活动。

2017年5月25日,阆中市检察院“助力古城保护开发检察工作室”在该市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挂牌。这是全国首个以服务古城保护开发为主要职责的检察室,承担开展公益调查、发现和建议移送相关涉嫌犯罪线索、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参与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加强行政非诉讼监督等工作职责。

2020年4月,为更高效地管理古城,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修订《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将阆中古城保护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为每个区域都制定严格的保护条例。

2022年,阆中市坚持“传承+创新”的发展观念,将建设重点放在古城原生态建筑风貌修复工作上,大力推进秦家大院等文物遗迹、革命旧址修复,实施汉桓侯祠环境整治、复建孔子庙、中天楼、道台衙门,加固华光楼等标志性建筑物,对古城周边交通以及便民服务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力求不断提高旅游便捷度。

2022年11月30日,阆中市人民法院联合检察、古城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在阆中市保宁街道内东街社区居委会成立“阆中古城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并举行了揭牌仪式,司法修复基地的成立旨在强化相关部门的协作,主动担任起保护古城的职能。

相关文化

中华本源文化

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传说华胥在这里孕育了三皇之首伏羲。据宋人罗泌路史》记载:“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zhǔ],尝暨叔姬翔于诸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眸之….生于仇夷,长于起城。”其注释说道:“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俞水也。”俞通渝,嘉陵江阆中段古称阆水,也被称为渝水,因此有学者推论阆中渝水地的华胥之渊,就是阆中城东南的彭道江池,又称南池,宋代升为平陆,现在为七里街道。其西侧长青寺中也曾出现了伏羲殿和塑像。华胥、伏羲的相关传说以及阆中的考古遗迹证明,早在上古时期,阆中就已有人类繁衍居住,阆中为华胥、伏羲故里,华夏文明渊源所处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巴渝民俗文化

公元前330年姬扁迁都,阆中成为了巴国首都,巴人与汉族开始长期聚居,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巴渝民俗文化。现在仍然存在的巴渝舞、傩戏[nuó xì]、川北灯戏、车灯、竹马、皮影等艺术,都是巴渝文化的遗风。其中巴渝舞,源于巴人由巫舞衍化而成的狩猎舞和战舞,是古代巴人在同食肉目、部族战斗中的一种集体战舞。汉代之后,巴渝舞随时代演变,但即便是宫廷表演,也仍然是集体舞,以皮鼓为伴奏乐器,辅以铜锣。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北宋高承《事物记源》记载了表演形式:“舞者执长柄兽皮鼓,以鞭击之。”唐杜佑《通典·乐士》对官廷巴渝舞历代名称变化作了详细记载。唐朝以后,源于民间的官廷巴渝舞,因远离人民而逐渐消亡。

风水文化

风水文化一直是阆中市古城的重要历史文化,古城的选址之初就是在风水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营建活动,其处在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景的交汇集结处,四周有群山环抱,嘉陵江从三面流经古城,这样的自然环境不仅顺应了风水理论中的“龙”“砂”“水”“穴”的风水意象,同时也为古城营造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阆中古城的建筑布局,包括坐向方位、中心所在、格局大小等基本要素,都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后倚蟠龙山,前照锦屏山。山向选择最重朝案,以“近案有情为主”,古城的正南面向萃集灵秀之气的锦屏山。城中建筑前朝后市,左边为聂氏宗祠,右边为社稷,井井有条。一些街道更是以其所向而取名,比如蟠龙街、锦屏街、笔向街等,强调风水主题。

天文文化

西汉唐朝,阆中天文学家辈出,阆中也留下了浓厚的天文文化。汉代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创制了《太初历》并改制了浑天仪。其创制的《太初历》又被称为“八十一分律历”,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历史可考的第一部最完整成系统的优良历法,比西方同类的历书还要早800多年,经他改制的浑天仪也在中国使用了2000多年。西汉末,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专攻天文,能测风雨水患。蜀汉时,周舒等三代人建楼观测天文。东汉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也来到阆中市研究天文以及传教。唐朝时,天文学家袁天罡来此建筑了“观星台”观测天文,死后葬于阆中。唐代数学家李淳风侨居阆中,撰写出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专著,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给风定级的人。

民居文化

阆中古城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现存整体格局形成于唐宋时期,主题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其特点是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形成了“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城市平面呈棋盘状,街道纵横,完整保留了唐朝以来中国正统的风水文化建筑体系,且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由61条之多,命名富含文化底蕴,其古院落更是数量庞大,还有装饰也是民间建筑的一大奇观。因此,阆中古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不可多见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被专家学者誉为“巴蜀古建筑的实物宝库”。

春节文化

阆中有着中国唯一的“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称号,在古城各种特色文化和谐共生的同时,重点突出以西汉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恒定春节的历史史实,打造“春节发源地·阆中市天下稀”品牌,出版了一系列讲述春节故事以及春节文化的书籍和影像资料,还建设了春节文化主题公园、落下闳纪念园等旅游区景点,通过提高古城春节文化氛围,来传承春节文化。

三国文化

阆中的三国文化来源于蜀汉名将张飞,其在此地镇守七年,阆中也因此出名。张飞死后葬于阆中,一直以来有“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说法。《四川通志》记载,“蜀汉张飞以车骑将军守阆中,有保障功。”张飞在民间十分受尊重。阆中人也将张飞视为庇护者,在他的墓前修筑寺庙祭奉,除了得名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还有许多地名来源于阆中人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比如得名于张飞英雄事迹传说的地名如“瓦口关”,相传为张飞大败曹军大将张郃之处。此外,蜀汉名臣周群谯周[qiáo zhōu]、程畿[chéng jī]、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现在在阆中,越来越多的地标建筑以三国文化要素命名,比如张飞大道、张飞园、将军广场等,三国文化已经成为阆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举文化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善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代末年,延续了将近1300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阆中的科举文化底蕴深厚,唐代时出了尹枢尹极两个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两个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记载,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各类贡生317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坐落于阆中古城学道街的贡院,则是科举制度的见证。清朝顺治,四川将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并在此举行了四川省乡试四科。

宗教文化

阆中的宗教文化历史悠久,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汉代、唐代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郎中,其后基督教也相继而来,阆中成为四教俱全、中西融合的宗教圣地。异质宗教的传入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黄粱梦吕仙祠、八仙洞和佛教的江南第一大佛、观音寺、永安寺等都是宗教文化的体现。

相关人物

落下闳

落下闳,字长公,巴郡阆中市(今四川阆中)人,是中国古代西汉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也是《太初历》的主要创制者。其年少时醉心观测天象,在阆中的蟠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后通过乡人推荐走进京城,与官方共同研制历法,改写了中国天文史,阆中也在西汉时成为中国民间天文研究中心。其创制的《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不仅如此,落下闳还提出了浑天说,通过科学运算和长期的观测有力地否定了盖天说。此外,落下闳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了历法,奠定了春节的基础。

任文公

任文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能够预测风雨水患和吉凶祸福,被称为“阆中市天神”。先任益州从事,后授司空掾[yuàn]之职。任文公“预测风雨水患,言必有中”。公元前15年、公元1年相继发生两次日食,都是任文公在阆中观测记录下来的。他死时51岁,棺葬于阆中北郊外。

周群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是东汉时期有名的天文学家,自幼随父亲学习占验天算之术,后来被刘璋聘请为师友。刘备割据益州时,任命周群为儒林校尉。位于阆中古城管星街的周家大院,是三国蜀汉天文学、气象学家周舒、周群、周巨一家祖孙三代研究天文气象的旧址,庭院中建有一座小楼,用于观察气候变化。

张飞

张飞,字翼德,逐郡(今河北省逐州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开国功臣、五虎上将之一。刘备平定益州后,张飞作为巴西太守,为巩固蜀汉政权而领军驻守阆中长达7年,保护阆中一方平安。张飞在任职阆中期间,在修缮郡城、修建水利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巩县。公元221年,张飞为了替关羽报仇,遵循刘备的命令起兵攻伐东吴。但在临行前却被部将范强、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市,头颅埋葬在云阳,两地分别建有张桓侯祠(汉桓侯祠)和云阳张飞庙(张飞庙)。

影视作品

2012年,由童年作总导演的音乐电影《阆中之恋》在阆中古城正式开机,该电影展现了阆中古城的文化与自然风光,让更多的人通过荧幕光影感受阆中风情。

2018年,《航拍中国》第二季在阆中古城取景,其中四川省篇通过空中视角,拍摄了阆中古城,以锦屏山、中天楼、韩桓侯祠等标志性地点作为取景点。阆中市市也是南充市唯一入选《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拍摄地的城市。《航拍中国》第二季于2019年正式开播。

2019年,《疯狂的玉佩》在阆中古城开机。《疯狂的玉佩》是一部阆中本土喜剧电影,将视角放在阆中古城中的普通小人物身上。这是阆中首部本土电影。

2023年1月,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正大综艺》来到阆中进行拍摄,讲述阆中的春节文化、旅游资源、人文地理等,全面展现阆中文化底蕴以及自然之美。

诗词

阆中古城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文人,杜甫元稹[yuán zhěn]、李商隐陆游等人均为阆中作过诗词。天宝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前往阆中游览观光,期间曾多次在嘉陵江上泛舟,并登临了王建鳖灵游过德灵山,漫游了滕王阁,写下了《阆山歌》《阆水歌》《南池》《滕王亭子》等赞美阆中山水风光德68篇诗文,阆中成为杜甫一生中写诗最多的地方。

李忱时,李商隐被剑南节度使柳仲鄂任命为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于是进入巴蜀,驻扎梓州。入蜀后李商隐曾经来过阆中,因此在一些诗作里面写到了阆中。比如《望喜驿中忆间州》绝句二首就有“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驿中忆阅州”的诗句。李商隐时唐朝到阆中德第三位大诗人。

陆游热爱阆中风物,在阆中写诗10余首,多是赞美阆中山水。其中《阆中作》则饱含着诗人对阆中的情感。陆游在阆中的两次短暂停留时间里视察了阆中地区山川形势和民情民风,考察了川北著名的水利设施南池水库,浏览了锦屏山,创作了10多首诗,比如《游锦屏山遏少陵祠堂》《阆中作二首》《夺锦亭》等。

重要事件

所获荣誉

2009年,在由《行游天下》杂志社、搜狐旅游、中国旅游胡同社区等媒体联合推出的美景中国-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评选活动中,阆中古城入选中国最美十大古城。

2010年,阆中古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

2013年9月,阆中古城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热点事件

2013年9月,由国家旅游局四川省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旅游局、南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3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阆中古城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美丽四川相约阆中市”,活动为中外旅游行业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2015年,阆中古城受邀参加“中国‘一带一路’旅游景区联盟”成立大会,并成为该联盟的首批会员景区。

2018年,第二届四川旅游新媒体营销大会暨中国·大熊猫文化联盟成立大会在四川雅安举行开幕仪式,阆中市古城获得“四川十大康养旅游目的地”、“四川十大阳光旅游目的地”两大特色旅游品牌,阆中特产张飞牛肉获得“四川十大旅游特色商品”称号。

2019年10月,阆中古城举行了中国电视艺术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影视创作基地授牌仪式,阆中古城被颁发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创作基地的证书以及牌匾。

2023年1月,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正大综艺》来到阆中进行拍摄,讲述阆中的春节文化、旅游资源、人文地理等,全面展现阆中文化底蕴以及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阆中古城.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5-29

Langzho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南充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全国第9!全省第1!.南充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四川·阆中古城景区.西安科普网.2023-05-29

【网络中国年】走进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阆中.国际在线.2023-05-29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更新时间2023年1月17日).四川省文旅厅.2023-05-29

阆中起航:打造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0-04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05-29

阆中地形概况.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8-22

阆中资源概况.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8-25

清代四川贡院.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5-29

一座廉洁文化的博物馆——阆中古城川北道署.阆中古城官方微信公众号.2023-08-28

汉桓侯祠.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发现阆中美④丨主播带你逛古城:文庙.阆中古城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滕王阁.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国保档案(五)巴巴寺.阆中市文物保护中心.2023-08-28

阆中观音寺背后的传奇故事!.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8-28

“踏遍红色热土,汲取奋进力量” 阆中红色景区景点系列介绍(六)孔家大院.阆中古城景区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局.2023-10-05

喜迎文旅会丨阆中文物:华光楼.阆中古城景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发现阆中美③丨主播带你逛古城:中天楼.阆中古城景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8

研学阆中③丨游览状元之乡 探秘科举文化.阆中古城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9

发现阆中美⑦丨主播带你逛古城:锦屏山.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2023-08-28

非遗天下丨阆中皮影戏:一张皮述说千古事.四川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6

研学阆中⑤丨探寻非遗文化 传承文化遗产.阆中古城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6

央视报道南充阆中古城旅游.中国网锦绣天府.2023-09-06

“天人合一”南充阆中古城.央广网.2023-09-06

发现阆中美⑪丨带你走进保宁醋文化博览园.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6

央视强推这道民特小吃!“阆苑三绝”被全国人民点赞!.澎湃新闻.2023-09-07

像阆中人一样品“张飞牛肉”.中国青年报.2023-09-07

到阆中过正宗中国年,2023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开幕.封面新闻.2023-09-24

年味渐浓,阆中古城推出四大春节文化主题活动.四川新闻网.2023-08-30

世界读书日 全民品书香.人民网.2023-10-05

四川阆中举行2021年“千年古城·万家书香”全民阅读“学党史·读初心”主题活动.封面新闻.2023-09-25

千年古城 万家书香——阆中万名阅读志愿者传播书香.四川发布.2023-08-30

千年古城·万家书香丨阆中市2023年全民阅读“学习新思想·阅读进万家”主题活动启动.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9-25

2023年阆中古城第五届嘉陵江龙舟赛将于6月20日至21日举办.中国网锦绣天府.2023-08-30

今年端午四川阆中赛龙舟,20余支龙舟队将在嘉陵江一决高下.红星新闻.2023-09-25

中国四大古城重庆铜梁“结盟” 发布《安居宣言》.中国新闻网.2023-09-24

四川阆中:开展“助力古城保护开发”专项检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09-24

阆中古城实行分区分级保护.南充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名县看变化|打响“古城+水城”城市名片 南充阆中市奋力谱写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新篇章.新华网.2023-05-29

司法护航古城保护丨“阆中古城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揭牌成立.阆中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四川阆中:保护和传承千年文化 千年古城散发独特魅力.中国新闻网.2023-05-29

阆中地名中张飞与三国文化.阆中在线.2023-05-29

著名影视明星唐国强游览阆中古城.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2023-08-30

《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央视播出:山水阆中空中看 千年古城入画来.中国网锦绣天府.2023-08-29

《疯狂的玉佩》阆中古城开机 汤绍波导演打造小人物爆笑喜剧.中国青年网.2023-08-29

央视《正大综艺》栏目 镜头对准美丽阆中.南充市人民政府.2023-05-29

跟着诗词游四川,体验古香古色文化之旅①丨安逸四川宣推平台.四川在线频道.2023-08-30

阆中古城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2023-05-29

2013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本月18日阆中举行.央广网.2023-05-29

阆中古城上榜2014年度最具网络人气旅游景区.四川在线南充.2023-05-29

阆中古城获得四川两大特色旅游品牌.南充市人民政府.2023-05-29

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创作基地挂牌阆中古城.川观新闻.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