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哥舒翰

哥舒翰

哥舒翰(?-757年),天宝将领,西突厥别部突厥施首领哥舒部落的后裔,以氏族为姓,其父哥舒道元曾任安西副都护,其母尉迟氏为金玉国国王女。

哥舒翰世居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四十岁时父亲去世前往长安,因被长安尉所轻视愤然前往河西节度使王帐下从军。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后,哥舒翰屡次带兵抗击吐蕃,历经新城之战、苦拔海之战、积石军之战,累迁左卫郎将、右武卫将军,充陇右节度副使。王忠嗣遭人诬陷后,哥舒翰接替其职。天宝八年(749年),哥舒翰率军攻占石堡城,因功晋升为特进、鸿胪员外卿。此后哥舒翰一路加官进爵,天宝十一年(752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天宝十二年(753年),进爵为凉国公,兼任河西节度使。随后哥舒翰又相继攻下吐蕃洪济(今西宁市西南)、大莫门(今西宁西)等城,占领黄河九曲,其爵位晋升为平西郡王。天宝十四年(755年),哥舒翰洗澡时中风,长留京师养病。同年,安禄山造反,哥舒翰带病出征,驻守潼关县。次年,被迫出潼关与叛军交战,大败于灵宝市(今河南灵宝)西原,几乎全军覆没。后遭到蕃将火拔归仁等人背叛,被擒至洛阳市,投降安禄山。至德二年(757年),唐军收复洛阳,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逃跑前将哥舒翰杀害。后哥舒翰被追赠太尉,追谥武。

哥舒翰参与和领导了多次抗击吐蕃的战役,其中攻占石堡城对唐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让唐朝扭转了被动防守的局面,得以反击吐蕃,其后他收回黄河九曲之地,为河陇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当地的居民得以修养生息。这些边塞战争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哥舒翰现存六言律声诗《破阵乐》一首和半首残诗。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

哥舒翰,西突厥别部突厥施首领哥舒部落的后裔,以氏族为姓。其父哥舒道远曾任安西副都护,世代居于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他家境富裕,年轻时性格豪爽,仗义重诺。四十岁时父亲去世,去长安居住了三年,因被长安尉所轻视才慨然发奋,前往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后王倕攻占新城(今青海省门源),交给哥舒翰经营,哥舒翰治军严明,三军皆为之震服。

屡克吐蕃

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对哥舒翰很是器重,将其任命为衙将。哥舒翰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读《左氏春秋》《汉书》,又仗义疏财,士兵们都很信服他。后王忠嗣又任命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辅佐安思顺。王忠嗣曾派哥舒翰讨伐新城一带的吐蕃,军中另一副使对哥舒翰倨傲无礼,不听从哥舒翰的指挥,哥舒翰大怒,命人将其活活打死,军中将士再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不久哥舒翰又被提升为左卫郎将。后来吐蕃寇边,哥舒翰据敌于苦拔海,吐蕃军分成三队从山上冲击而下,哥舒翰手持半段枪当其锋锐,击败三队敌军,因此而扬名。

天宝六年(747年),哥舒翰晋升为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以往每年麦子成熟时,吐蕃都会率部来积石军处抢收,唐军无人敢抵御,以至该处被称为“吐蕃麦庄”。哥舒翰管辖此处后,他命部下王难得、杨景晖等暗中引兵至积石军,设伏等待吐蕃军。吐蕃五千骑兵抵达后,哥舒翰在城中率骁勇杀敌,几乎全歼吐蕃骑兵,部分逃兵被伏兵截杀,此战大获全胜,连一匹马都没有逃走。哥舒翰有名家奴名为左军,十五六岁,颇有力。哥舒翰擅使长枪,每次追击敌人时,便会将长枪搭在敌人肩头大声喝斥对方,当敌人惊恐回头时,哥舒翰便趁机用枪刺其咽喉,再向上将其挑至三到五尺让其坠落,中此招者无不身亡。左车则下马斩其首级,主仆二人配合默契形成惯例。

义救王忠嗣

同年十月,唐玄宗命王忠嗣攻打吐蕃石堡城,但王忠嗣认为,石堡城险固难攻,且遭遇攻击时吐蕃便举全国之兵而守。若要攻下此城,必会死伤数万人,这样反倒得不偿失。不如厉兵马,待机而动。唐玄宗颇为不快,于是将军董延光自告奋勇攻打石堡城,唐玄宗命王忠嗣出兵配合董延光。王忠嗣不得不奉诏,但却有所保留,于是董延光心生怨恨。后董延光没有如期攻克石堡城,便称是因为王忠嗣暗中阻扰所致,唐玄宗大怒。宰相李林甫又趁机让济阳区别驾魏林诬陷王忠嗣,称王忠嗣曾说过他自幼长于皇宫之中,与忠王交好,日后王忠嗣定会拥兵尊奉忠王为太子。唐玄宗听后立刻将王忠嗣召入朝中审讯。唐玄宗听闻过哥舒翰的名声,便召见哥舒翰。部下让哥舒翰多带金帛以便营救王忠嗣,但哥舒翰只带行装,他说若计策可行,便不需钱财,若不成功,有行装便可。唐玄宗与哥舒翰谈话后,认为哥舒翰有异于常人之能,便任命他为鸿胪卿、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代理节度使职责。哥舒翰谢恩后,便极力进言为王忠嗣喊冤。唐玄宗转身离开,哥舒翰便跟随他一路叩头哭诉。有感哥舒翰之忠义,唐玄宗免除了王忠嗣的死罪,因为此事朝廷上下无不对哥舒翰交口称赞。

石堡城之战

天宝七年(748年),哥舒翰在青海湖边建造神威军城,被吐蕃攻破。随后,他又在龙驹岛建造应龙城,哥舒翰观察当地河流和土地适宜畜牧,就派两千名罪犯去驻守,至此吐蕃不敢再靠近青海湖。天宝八年(749年),朝廷诏命哥舒翰率朔方、河东群牧兵十万名攻打吐蕃石堡城,但数日未能建功,哥舒翰大怒之下要将部将高秀岩、张守瑜斩杀,两人请求哥舒翰让他们再攻三日。三日后,石堡城如期攻克,俘获吐蕃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但果然如王忠嗣当时所说,唐军死伤数万人。

加官进爵

石堡城之战后,哥舒翰因功被封为特进、鸿胪员外卿,其中一个儿子也被封为五品官,赐物千匹,庄园和宅第各一座,加摄御史大夫。天宝十一年(752年),哥舒翰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天宝十二年(753年),进爵为凉国公,兼任河西节度使。此后哥舒翰又相继攻下了吐蕃洪济(今西宁西南)、大莫门(今西宁西)等城,占领了黄河九曲,在这地区设洮阳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潭),筑神策(今临潭西)、宛秀(今西宁西南)两个军。他的爵位也被晋升为平西郡王,并被赐予乐师、田地花园,他其中一个儿子被封为五品官,部将也各有封赏。

宰相杨国忠素来厌恶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多次上奏安禄山将要谋反的罪状。而哥舒翰与安禄山一向不和,杨国忠便拉拢哥舒翰与其深交。天宝十三年(754年),哥舒翰晋升为太子少保,又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由于哥舒翰素来嗜酒,又纵情声色不加节制。天宝十四年(755年)二月,哥舒翰返京途中行至土门军,在洗澡时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才苏醒过来,但身体已不能行动。此后哥舒翰便留在京师,闭门养病。

带病出征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造反。因为大将封常清高仙芝先后战败被唐玄宗斩杀,鉴于哥舒翰往日的威名,且他与安禄山一向不和,唐玄宗便拜哥舒翰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哥舒翰称自己重病在身无法担此重任,唐玄宗却坚持由他担任主帅。并命田良丘任军司马萧昕任判官,王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荡、苏法鼎、管崇嗣为部将,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萼、契苾宁等蕃将也各自率部听命于哥舒翰,总计河西、陇右、朔方、奴刺等十二部二十万军队守卫潼关。唐玄宗亲自到勤政楼为大军送行,诏命哥舒翰过城门无须下车,群臣到郊外饯行,旗帜延绵两百里。部队出发时,先锋大旗碰到城门上折断,代表主帅标志的注旄也掉落在地,不祥之兆给众人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驻守潼关

天宝十五年(756年),哥舒翰升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哥舒翰成功击退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进攻潼关的军队。哥舒翰既厌恶安禄山,也厌恶他的的族弟安思顺,但安思顺曾向唐玄宗告发安禄山的谋反图谋,因此未被唐玄宗治罪。此时哥舒翰兵权在握担负重任,便上奏请求治罪安思顺,并伪造了一封安思顺与安禄山勾结的信件,被潼关守卫捕获。哥舒翰得到罪证后便上疏安思顺的七条罪状,为了安抚哥舒翰,唐玄宗只好处死了安思顺及其弟安之贞,流放了他们的家属。这件事让杨国忠开始畏惧哥舒翰了。

因为安禄山造反时所用理由便是为了“清君侧”诛杀杨国忠,有人劝说哥舒翰,可效仿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时的方法,留三万兵守潼关,其余精锐渡过水诛杀杨国忠。部将王思礼也这样劝说哥舒翰,在哥舒翰犹豫之际,谋划泄露。杨国忠知晓此事后惊恐不已,急忙向李隆基进言,以京城无兵为理由征得唐玄宗同意后,杨国忠另外募集了三千精兵,日夜训练,并任命剑南道的将领李福、刘光庭为统帅(杨国忠为剑南道节度使)。另外又招募了一万人屯兵上,由其心腹杜乾运统领。哥舒翰怀疑杨国忠要算计自己,便上奏请求将灞上的军队纳入其麾下。六月,又以商讨军情为名将杜乾运骗至潼关军营杀害,吞并了他的部队。杨国忠愈发害怕了,对其子说他命不久矣。

哥舒翰心中也颇为不安,再加上素有风疾,因为身体原因难以处理军务,便将军中事务交给司马田良丘管,但田良丘又没有决断,导致军令无法统一,各部队互不配合。主管骑兵的王思礼和主管步兵的李承光又为了争夺指挥权而争论不休,军心更是涣散,部队也毫无斗志。

此时有人告知李隆基,叛军将领崔乾佑驻扎在陕郡,兵力不满四千,实力羸弱没有防备。于是唐玄宗派遣使者让哥舒翰进兵收复陕郡、洛阳市。但哥舒翰上奏认为,安禄山长期带兵,不会没有防备,肯定是故意示弱诱敌,若前往讨伐,正好中了他的计谋;而且速战速决有利于远道而来的叛军,如今唐军据潼关之险,利于坚守;何况安禄山残暴不得人心,兵势会越来越弱,叛军内部必会内乱,那时再趁势出击,便可不战而胜;再加上各地方所征之兵尚未全部集结,请唐玄宗耐心等待。大将郭子仪李光弼也进言建议,潼关大军应坚守不可轻易出击。但杨国忠怀疑哥舒翰会算计自己,便对李隆基说,如今叛军没有防备,哥舒翰坚守不出将会贻误战机。唐玄宗深以为然,接连遣派中使催促哥舒翰出兵。

兵败灵宝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四日,接连的催促让哥舒翰悲愤的抚胸痛哭,但无奈之下只好率军出潼关讨伐叛军。唐军与崔乾所部接战于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此地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狭窄山道,崔乾祐所部已预先埋伏在险要地带。哥舒翰与田良丘坐船在河中观察情况,认为崔乾祐的军队少,便催促军队进兵。王思礼等率五万精兵为前军,庞忠等人率十万大军为后军,哥舒翰自领三万精兵在北岸高处击鼓助威。崔乾祐示敌以弱,出兵不过万人,而且队列也故意排列的参差不齐。唐军还嘲笑叛军军势混乱,两军交战后,叛军故意做出旗帜歪斜一副逃跑的样子,唐军更加松懈毫无防备。待唐军被诱至设伏处,山上砸下大量滚木礌石,击杀不少唐军。由于道路狭窄,枪类长兵刃无法施展,哥舒翰命氈车驾马在前方开路。中午时分,东风骤起,崔乾祐命人将数十辆草料车堵在氈车前方,再放火焚烧,一时间烟雾弥漫,唐军看不见目标,只知对着烟雾处胡乱放箭杀敌,待到日落,箭矢用尽,却没伤到叛军分毫。此时崔乾祐命令精锐骑兵从唐军背后杀出,前后夹击,唐军首尾皆乱作一团,根本毫无防备,被杀得大败,唐军纷纷溃散逃命,丢掉甲跑到山谷里的和掉到河里淹死了的士兵有十分之一二的数量,黄河中有运粮船一百多艘,士兵们争抢着上船逃命,结果连船带人一起沉入河底,甚至有人把长矛盾牌绑起来坐着渡河,溃败的唐军哭叫声惊天动地。后军和北岸军队见前军溃败,也不战自溃,纷纷逃跑。潼关城门口挖有三条堑壕,宽两丈,深一丈,逃回的唐军人马坠入其中,很快便将堑壕填满,后面的人就踏着他们的身体逃进关内。待哥舒翰率百余骑兵逃回潼关县,清点人数,仅剩八千人。

械送洛阳

后哥舒翰到潼津收拢逃兵,想继续守住潼关。在崔乾祐攻城时,哥舒翰被火拔归仁等人骗出关外擒住,哥舒翰让火拔归仁放了他,火拔归仁却说他率领二十万大军一日间全军覆没,回到长安也是如高仙芝一样的下场,哥舒翰却说他宁愿向高仙芝一样被处死。但火拔归仁等人最终还是归降了叛军。潼关失守,哥舒翰被带上刑具送到了洛阳,此事震惊了长安朝廷,李隆基也因此西逃。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得意的说,哥舒翰以前总瞧不起他,现在又如何呢。哥舒翰只能跪拜认罪说,称赞安禄山是拨乱之主,如今天下未定,李光弼在土门,来瑱河南省鲁炅南阳市,他愿意为安禄山写信去劝降这些唐朝将领,如此这三部分唐军便可平定。安禄山大喜,马上将哥舒翰封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且安禄山还将背弃哥舒翰的火拔归仁等人处死。当哥舒翰写信招降唐军众将时,众将纷纷谴责哥舒翰不为国家死节。安禄山得知哥舒翰招降不成,又重新将其关押。

惨遭杀害

哥舒翰的死因记载,《旧唐书》与《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不一,《旧唐书》载:“禄山知事不谐,遂闭翰于苑中,潜杀之。”即安禄山得知哥舒翰招降不成后,将其关押后,又秘密将其杀害。而《新唐书》《资治通鉴》皆载,至德二年(757年),洛阳被唐军收复,安庆绪逃离洛阳之前将哥舒翰杀害。后哥舒翰被追赠太尉,追谥武愍。

家族成员

人物影响

哥舒翰生活的时代是唐朝与吐蕃关系十分紧张的时代,哥舒翰参与和领导了多次抗击吐蕃的战役,如新城之战、苦拔海之战、积石军之战石堡城之战,其中石堡城之战对唐朝和吐蕃的影响都很大,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石堡城位于古洮州(治在今甘肃临潭)通往松叠(松潘县和甘肃迭部) 的古大道旁,而洮州自古以来便是唐朝西北、西南边境的屏障,石堡城又为洮州的咽喉要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哥舒翰攻下石堡城后,使得唐朝与吐蕃中线的战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吐蕃丧失了在河陇地区的攻势,唐朝也不再局限于防守,能够向吐蕃展开反击。此后哥舒翰又相继克复洪济、大莫门等城池,收回黄河九曲,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两个军,为河陇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当地的居民得以修养生息。

人物作品

哥舒翰现存六言律声诗《破阵乐》一首,该诗当时只在西部边地传诵,流传不广,故《全唐诗》未收录,仅见于敦煌市写卷伯3619。另外哥舒翰还有“彩凤双飞翼,宛然半岩间”的残句,收录于《全唐诗补篇》中。

破阵乐

西戎最沐恩深,犬羊违背生心。神将驱兵出塞,横行海畔生擒。

石堡岩高万丈,雕霞外千寻。一唱尽属唐国,将知应合天心。

人物评价

李适曾对哥舒翰之子哥舒耀说:“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盛赞哥舒翰在边地的功绩。

旧唐书》则对哥舒翰未能为国死节,投降安禄山导致晚节不保而批判道:“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南宋学者谢采伯道:“”哥舒翰始亦善用兵,后困于酒色之娱,迫于君命,恸哭而出,潼关县丧师二十万,仅存八千。”称赞了哥舒翰的军事能力,对其战败做出了批评。

明代文学家王嗣奭则为哥舒翰开解道:“潼关之败,由杨国忠促战所致,罪不在哥舒,当时只少一死耳,公特借翰以戒后人,非专归狱于哥舒也。“认为潼关之败乃杨国忠之罪而不在哥舒翰。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道:“奉忠嗣之余威收拾西陲者,哥舒翰也。翰为禄山屈而称病闲居,朔方郡之势已不振,既且尽撤之以守潼关,而陷没于贼。”

清代诗人吴镇作《题哥舒翰纪功碑》:“李唐重防秋,哥舒节陇右。浩气扶西倾,英名壮北斗。带刀夜夜行,牧马潜遁走。至今西陲人,歌咏遍童叟。渔阳烽火来,关门竟不守。惜哉百战雄,奸相坐掣肘。平生视禄山,下值一鸡狗。伏地呼圣人,兹颜一何厚。毋乃贼妄传,借以威其丑。不然效李陵,屈身为图后。英雄值老悖,天道阳九。终焉死偃师区,曾作司空否?轰轰大道碑,湛湛边城酒。长剑倚峒,永与乾坤久。”,同样也是赞扬了哥舒翰的功绩,批判了他的失节行为。

民国小说家蔡东藩也针对哥舒翰的潼关之败做出了批评,“哥舒翰之所为,不谓无罪,但守关不战,待贼自敝,未始非老成慎重之见,况有郭李诸将,规复河朔,固足毁贼之老巢,而制贼之死命者乎。”

浙江大学教授胡可先评价道:“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哥舒翰作为良将都是毋庸置疑的。这有赖于他所指挥的每一场战役,以及他在陇右形成的巨大威望,故而有《哥舒翰纪功碑》之立,并屹立于临洮达千年之久。”

轶事典故

安史之乱”之前,哥舒翰便与安禄山、安思顺两兄弟不合,李隆基曾尝试调节他们的关系。某次三人同来朝拜,唐玄宗派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在城东宴请三人,其中有道菜名为“热洛河”,其做法为将活鹿现杀,直接生煎。由于哥舒翰的母亲是于阗国的王女,安禄山便对哥舒翰示好说道,他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而哥舒翰的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两人本为同种,应当友好相处。哥舒翰回道,有句谚语为“野狐向窟,不详“,所以人不要忘本。兄长既然这么说了,他又怎敢不从呢。但安禄山以为哥舒翰是在嘲笑他是胡人,张嘴便骂哥舒翰。哥舒翰正要回应,却被高力士用眼色制止了,随后哥舒翰便假装醉酒先行告退了。

后世纪念

哥舒翰纪功碑,位于定西市临洮县南大街46号院内。据《陇右金石录》记载,此碑为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所立,而《金石萃编》曾考证,此碑应立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或十四年(755年)。碑由额、身、座三部分组成,均为整块巨石制成。碑通高4.25米,宽1.84米,额高0.92米,碑座共5层,高2.4米。碑正面刻隶书十二行,相传为李隆基御笔,记载了哥舒翰立功洮西的事,但因年代久远,碑石风化,剥落严重,《陇右金石录》中著录有101字,《金石萃编》著录97字,目前仅存67字。该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书目

《旧唐书·卷一百八·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

《新唐书· 列传第六十·哥舒高封》

《新唐书·本纪第五·睿宗·玄宗》

文学形象

哥舒翰的形象也多次出现在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储光羲、西鄙人等唐代诗人的诗歌中。在这些作品中,对于哥舒翰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在同一个诗人的诗歌中,对哥舒翰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异。

王维的《送高判官从军赴西河序》生动的描绘了哥舒翰勇猛无敌的形象,“而上将有哥舒大夫者,名盖四方,身长八尺,眼如紫石棱,须如猬毛。”

储光义《哥舒大夫颂德》云:“戎人昧正朔,我有黄帝兵。陇路起丰镐遗址,关云随旌。河湟训兵甲,义勇方横行。”,高度赞扬了哥舒翰与吐蕃作战的功绩。

西鄙人的《哥舒歌》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县。”,前两句展示了哥舒翰在边疆百姓心中的威望,后两句突出了他的威慑力。

高适曾作《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恭贺哥舒翰收复黄河九曲,还在《九曲词》第一首中颂扬哥舒翰以身许国,连年立功疆场的英雄形象和丰功伟绩,“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李白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曰:“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省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他并不认可哥舒翰的功绩,他认为哥舒翰是以战争来换取高官厚禄。但其《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一诗中却又为哥舒翰大唱溢美之词,“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因此学者郭沫若认为该诗不是李白所作。哥舒翰兵败后,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又表现了对于哥舒翰辜负国命、投降叛军的谴责,“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杜甫的作品中,他在《投哥舒开府瀚二十韵》的一开头就对哥舒翰的功绩推崇备至,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但在《喜闻盗贼番寇总退口号五首》则说:“朝廷勿用哥舒将,杀伐虚悲公主亲。”,希望朝廷不要任用像哥舒翰那样的“好功之人”轻开边衅,表明赞成和亲的态度。其《潼关吏》最后一句“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也似乎是对哥舒翰无能战败的指责。

而到中唐时期,诗人们又纷纷表达对哥舒翰的追忆之情,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元稹的《西凉伎》:““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薛逢《感塞》:“满塞旌旗镇上游,各分天子一方忧。无因得见哥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异域”角度看唐诗——初盛唐诗歌中的西域与岭南.光明新闻.2024-04-18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唐朝的边疆政策导致安史之乱必然发生(18).中华网.2024-04-25

..2023-07-16

旧唐书 ·卷一百八·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ctext.org.2024-04-29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哥舒高封.ctext.org.2024-04-29

新唐书·本纪第五·睿宗·玄宗.ctext.org.2024-04-29

杨贵妃 (1992).豆瓣电影.2023-07-15

唐明皇 (1993).豆瓣电影.2023-07-15

大唐芙蓉园 (2006).豆瓣电影.2023-07-15

长安三万里 (2023).豆瓣电影.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