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怀远镇

怀远镇

怀远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西北部,距宜州区22公里,距河池市50公里,总面积224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和1个社区,227个村民小组,7827户,居住着汉、壮、瑶、苗等民族。黔桂铁路、国道323线金城江区至宜州一级公路贯穿东西,南丹六寨至宜州高速公路正在修建。龙江河穿越腹地,中洲河与龙江河交汇于怀远街,水、陆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截至2020年11月1日,怀远镇常住人口为23325人。

历史沿革

怀远镇历史悠久。唐朝时置有琳州。宋朝熙宁八年(1075年)置怀远寨,开始使用怀远这一称谓。民国置怀远区,解放后置宜山县第七区、怀远公社,1972年改设怀远镇。2001年全镇辖龙村、叶茂、甘村、达、谭村、罗山、李家寨、怀远、北斗、坪上、拉外、大任12个村委和一个街道居民委,共167个自然屯247个村民小组。

1930年4月、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两次路过怀远作短暂停留,政委邓斌(邓小平)来到怀远。现还留有红七军标语。

1949年12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第二联队员(游击队)解放怀远。

1951年7月,宜山县人民政府搬迁怀远,成为全县政治活动中心。

1958年7月,宜州区人民政府从怀远迁回庆远镇。

1972年1月,成立建制镇怀远镇,下辖怀远、塄达、甘村、独山4个大队。

1972年1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韦祖珍到怀远镇塄达大队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1986年9月,江苏省技术扶贫工作队由县委书记邓国枢陪同到怀远考察。

1996年1月,叶茂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6月,金宜一级公路怀远段开工。

2000年5月,举行宜州市“刘三姐杯”龙舟大赛。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17日,河池市宜州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怀远镇常住人口为23325人。

自然环境

怀远镇距离宜州区城区22公里,距离河池市所在地金城江区50公里。南部和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低山丘陵。境内石山面积3525.46公顷,最高山峰高暮山位于大任村委会北茶洞村西部,海拔825.6米。主要河流龙江自西向东流经境内6个村委10多个自然屯,流程达30多公里。中洲河于怀远境内汇入龙江,流经北斗、怀远村委10多个自然屯,流程约8公里。1997年叶茂电站蓄水发电,龙江及中洲河水面也随之扩大,水位加深。中洲河河谷北斗村一带有山脉阻隔冷空气入侵,冬春气候温暖,龙江河、中洲河沿岸的8个村委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条件好,年平均气温为20.6℃,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无霜期为325天左右。土壤为泥质砂土。矿产资源主要为碳酸钙、煤矿,坪上村有一定储量的硫铁矿和土朱矿,怀远熟石灰闻名自治区内外。1995年原煤产量达10万吨。

政治

清朝时期怀远街及农村一般人家多居住泥墙茅草房和瓦房,街道两旁房屋相距很近,路面一般用石板铺设。乾隆(1736~1796)有人出资修建文昌街路。民国24年(1935年)柳州市籍人吴耀对怀远街进行改建,如今上和街、中和街、文昌街的格局即是当年形成,所建房屋多为木板骑楼结构,至今仍有部分保存良好。解放后1956年,怀远街道石板路改用黄泥、沙子、生石灰搅拌铺设的三合土路,耗资2.1万元。1985年6月,县人民政府批准怀远镇长远建设规划。1989年6月,经县土地局批准,镇人民政府征用镇水塔南面土地10亩作为新居民建房区用地。1994年6月扩建怀远街,从镇交通管理站到怀远工商所路段建一条商业大街,长200米,宽20米,总面积10400平方米,70个铺面。是年统计,全镇有公共建筑13万平方米,镇区道路6公里,绿化覆盖4.2公里,排水沟4公里,年排污水15万吨。1996年镇政府作出“推平江西岭,填平蔡家沟,开发江滨商贸城”的规划。1999年建成新建街及商业大街。街道铺设水泥路面并安装有豪华路灯。2001年街道路灯总长2.2公里,城镇居民住房98%以上、农村农民住房70%以上实现钢混水泥结构楼房化。

怀远镇辖区内有大型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广西博庆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怀远糖厂,黔桂铁路、国道323线穿境而过,是龙江、中洲河交汇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2001年全镇总人口36978人,主要为壮族仫佬族,操桂柳官话、百姓话和桂北壮语。境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无霜期长,有硫铁矿、土朱矿和煤矿等,尤为煤矿藏量丰富。全镇产业以粮食、甘蔗、畜牧、蔬菜为主,特别是怀远辣椒、甜玉米远近闻名。2001年9月被自治区确定为自治区重点镇。

文化

怀远镇历史悠久,唐朝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据资料记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大古镇之一。怀远也曾是宜山县委的所怀远镇在地。自然景观丰富,文化遗存众多。乘船游龙江——中州河,观两岸景物,闲情逸致尽在泛舟流;登八滩山远眺,可领略“两江玉带飘吴练,四面云列黛容”之胜境。镇境内还有码头、骑楼街、商号、会馆、古官道岩画、悬棺葬、翔鹭纹铜鼓、三界庙和大观寺古建筑等名胜古迹。潮州会馆是当年红七军军部驻所,存有中国工农红军标语、漫画,现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与文化的丰富多彩,山歌、彩调剧、桂剧和渔鼓是怀远广为流传民间艺术形式。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龙狮、打钱牌、牌灯、彩灯、走马灯、孔明灯、鱼虾花鸟一类多种小灯笼等各式民间演出活动就会出现在中和街和郊外,热闹非凡。

怀远的饮食文化,亦享誉四方,其中八宝饭生鱼片、豆腐肴等等名菜、名食、名谱深受广大群众和各方宾客的喜爱和赞美。

文物古迹

有红军标语,坪上村古坡石岩壁画(画马岩),潮州市会馆旧址,八滩山旅游点等。

经济

综述

全镇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桑蚕为支柱产业,甜玉米香瓜、辣椒、西瓜、草莓为当地名特优产品。

镇辖区内有中外合资企业——博庆糖业食品有限公司怀远糖厂、河池汇丰冶炼有限公司、全江化工有限公司(原宜山氮肥厂)、宜州三钻水泥有限公司(宜州区水泥总厂)、嘉凤丝绸有限公司等名优企业。私人企业有红砖厂、纸板厂、煤矿井、烤茧站、风炉厂、采石场。运输、商业、饮食、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402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415万元,全年财政收入1156.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9元。

第一产业

主产稻谷、玉米、甘蔗、黄豆等。怀远历来种植水稻,民国时期及以前只种中造,亩产在200斤左右。解放后1956年开始种植两造。1958年水稻种植面积24545亩,总产347万公斤。1999年早稻种植面积35755亩,总产1242.9万公斤,平均亩产347.6公斤。2001年粮食种植面积58835亩,总产17105吨。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清朝时代已有种植,到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陶山甘蔗仍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66年,宜州区怀远糖厂建成投产,糖蔗面积迅速扩大,1971年糖蔗面积7804亩,总产量达1.22万吨。1999年种植面积31803亩,总产量为14.1万吨。1994年该镇被评为地区造林先进单位。2001年有总林地161883亩,有林地160003亩,其中封山育林120039亩,林地森林覆盖率98.8%。1999年水果总面积2563亩,总产量1339吨;2001年6198亩,总产量1742吨。1999年该镇被列为宜州区三个冬菜种植示范样板之一,全镇7个村委会13个自然屯4396户种植冬菜1.2万亩,总产量达2587.6万公斤。2001年水牛存栏12900头,当年出栏4998头,生猪年末存栏20895头,当年出栏27472头,山羊存栏4896只,年内出栏2810只,畜牧业总产值达2784万元。全镇养鱼面积480亩,产鲜鱼469吨,其中江河捕捞31吨,产值达325万元。

第二产业

清朝时,由于湖南人的到来,纺织印染及铁制农具加工业始有起步。20世纪60年代初期怀远风炉出口到东南亚市场。80年代改革开放迅速发展,镇石灰厂生产的“建设牌”氢氧化钙,广西维尼纶厂生产的聚乙烯醇、怀远冶炼厂生产的国际“三A牌”二号锑以及宜州区食品二厂生产的蒸制骨粒、喜树碱等产品远销到美国、英国、日本、苏联等欧美及东南亚国家。90年代建筑材料及煤矿开采有较快发展。境内有广西维尼纶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怀远冶炼厂、宜州市怀远糖厂、宜州市水泥厂、广西宜山氮肥厂、怀远宜扬缫丝厂、叶茂电站等自治区、地区、市属企业,乡镇及个体企业1000多个。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企业总收入1.04亿元,上交税金1098万元。

第三产业

清代至民国年间,怀远镇商业繁荣。穿境而过的龙江、中洲河沟通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使怀远成为商品集散地,是全县最繁忙的商埠码头。广东、贵州、湖南省江西省等省商人到此投资做生意,建有会馆,拥有10万两银子以上的商铺就有10多家,日停泊于河面的大小船只近千只,年商品吞吐量5万吨。解放后怀远街日趋繁荣,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各业发展,商业复兴,先后形成青椒甘蔗、蔬菜、西瓜、香瓜甜玉米、生猪、鲜鱼批发市场,一辆辆汽车满载农副土特产品运往贵州、湖南、广东等省及柳州市、宜州、环江、金城江区等地销售。怀远街市场占地面积15909平方米,贸易摊点1100多个,年成交额4000多万元,每圩人流量达1.5万人。1988年怀远市场获全国文明集贸市场。三厂市场位于宜州氮肥厂区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有摊位150多个,年成交额约400万元,每天人流量1200人左右。广维市场位于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公司区域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有摊位640多个,年成交额约680万元,每天人流量约2500人左右。

财政金融

解放初期至70年代,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财政收入税源开始逐步增加。1997年工商税收入232万元,农业税60万元,农业特产税5万元。2001年工商税收入1168.07万元。2001年设有农业银行营业所一个,信用社一个,工行营业所1个,邮政储蓄所1个,年末存款余额近5000万元。

交通

民国30年(1941年)2月,黔桂铁路宜山至金城江区段通车,在怀远镇境内设有叶茂站怀远火车站。解放后车站改为三股车道,货场浇注混凝土,近几年来,车站客运量年达1万多人(次),货运量年达8万吨。

民国17年(1928年)6月,柳州市至河池公路建成通车,设怀远渡口。抗日战争时期怀远渡口成为黔桂公路的主要渡口。解放后境内路段20多公里为国道323线的一部分。1996年国道323线金宜一级公路怀远路段动工,1999年该公路建成通车。1998年修建宜柳高速公路,怀远龙村(广维集团驻地)作为宜柳高速公路起点,怀远公路交通更加方便快捷。1968年开始修建怀远至安马(全长20公里),塄达至同德(全长18公里)的乡村公路,现已铺设柏油路。客运班线除宜州区金城江区频繁往返班次外,还有宜州至怀远专线公交车,每10分钟一个班次,安马至怀远的班车途经过往。

清朝及民国时期,龙江、中洲河怀远段有航线上通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通粤州柳州市广州市。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龙江、中洲河相继建有水电站和筒车泵站,航道受阻,只有部分河段可通航。1997年,叶茂电站建成蓄水发电,境内龙江、中洲河河床加深,水面加宽,水上运输更便利,现有货运船只60多只,客运船只13只,从事各航线的客、货运输。

社会

教育

清乾隆四年(1739年)办怀远义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办怀阳镇同德两等小学(即怀远小学前身),为全县最早的小学之一。解放后1953年开办怀远中学。1999年全镇有小学46所(含教学点及厂矿小学)1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42人,教师316人,校舍23547平方米,学生入学率99.7%。中学1所,有30个教学班,学生1736人,教师118人,校舍建筑面积13714平方米,学校占地121.1亩。个体幼儿园3所,入托80多人,幼儿教师8人。1998年成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楼850平方米,师资、教学设备齐全,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农村成人示范学校。

文化事业

民国初期,怀远街桂剧业余爱好者和彩调剧业余爱好者组建有业余剧团,至解放初期仍经常演出,并应邀外出演出。上世纪80年代,镇成立文化站,业余剧团在文化站指导下活动正常,除在本地演出外,还到粤州城区以及柳州市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演出。山歌发展历史悠久,清代时已广为普及,每年上巳节、八月十五、九月重阳节等节假日自发形成山歌对歌比赛。1985年镇成立山歌协会,1996年参加宜州区山歌比赛获三等奖。2001年镇文化站有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000多册,199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全镇现有地面卫星接收站15个,13个文娱活动中心,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视覆盖率达100%。体育运动历来比较活跃,解放后,体育运动得到全面发展,体育设施日趋完善,体育运动队伍不断壮大,体育竞技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1993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体育乡镇。现有篮球、排球运动场22个,大型体育场2个,各种体育器械50种以上,有业余运动队46支。2000年宜州区“刘三姐杯”龙舟大赛在怀远举行,共有34支龙舟队参加了表演和比赛。

医疗卫生

2001年有中心卫生院1个,有医务人员35人,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学、门诊部、住院部,配有X光机,肝功能检测仪、电动洗胃机、显微镜、心电图机、救护车、生物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年门诊3万多人(次),有病床30多张,1999年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有个体诊所10所,12个村委均有医疗卫生室,有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

参考资料

河池市宜州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广西河池宜州区人民政府门户网.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