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

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德令哈市,是青海省的8个地级行政区之一,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全州县总面积32.58万平方千米,共辖3个县级市,3个县。截至2023年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7.1万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的地,南通西藏,北达甘肃省,西出新疆,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曾是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辅道。境内兰西拉光缆、青新光缆、青藏750千伏交直流联网线路贯穿全境,格尔木市拉萨市成品油输油管线和涩宁兰输气管线分布境内,青藏铁路和国道109、315线横贯全境,并与国道215线、西部内蒙古省际大通道及省、州道纵横贯通,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祖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

2019年全州县生产总值达666.11亿元,同比增长7.5%。2020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9.81亿元,比2019年下降2.1%。

历史沿革

海西历史悠久。古为西羌地,两汉时辖境东部为先零卑禾等羌族部落活动范围,西部属“若羌国”。刘衎元始四年(4年),王莽置西海郡,辖境东部属之。王莽末郡废,复为羌地。

东晋后期,辖境西部为吐谷浑属地,东部为鲜卑乙弗国地(后并于吐谷浑)。吐谷浑首领拾寅在位时(约452年),曾在白兰(今都兰县诺木洪一带)修建城廓,至吐谷浑伏连筹即位期间(491-529年)曾建都于辖境境内,后移置伏俟城(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洽古城)。

隋大业五年(609年),隋军击败吐谷浑,在其地设置四郡,辖境东部属西海郡,西部属善郡。隋末,吐谷浑复据故地。

贞观十年(636年),吐谷浑成为唐属国。龙朔三年(663年),吐蕃吐谷浑据有其地,辖境州曾隶吐蕃腊城节度使。

宋代,辖境西部为撒里畏兀尔(即黄头回纥)地,东部为吐蕃地方政权——角厮啰势力范围。

元代,辖境州西北为甘肃行省沙州路辖区,其余大部为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元顺帝时,设曲先答林元帅府,封卜烟帖木儿为宁王,镇守今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

明初,辖境为安定、阿瑞、曲先、罕东四卫地,由西宁卫兼管。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左右,东蒙古诸部开始进入青海省,攻破塞外四卫,至此,成为东蒙古诸部统治地区。崇祯十年(1637年),居住在今新疆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和硕特汗国,在其首领图鲁拜呼的率领下进入青海,统辖辖境地区。

清雍正三年(1725年),清廷编定青海蒙古左右两翼盟29旗,辖境州境划定9个蒙古旗,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班禅商上喇嘛移住巴彦托辉、岳霍洛依(即今都兰县香日德一带),为班禅香家旗。咸丰八年(1858年),藏族汪什代海部落迁入今峻县境内驻牧,当地的蒙古北前旗北迁祁连县。至光绪年间(1875-1908年)藏族沟里、日安两个百户部落迁入今都兰县境内落居。

民国元年(1912年)7月,青海省办事大臣改为青海办事长官,辖境地区属之。次年增设蒙番宣慰使,管理蒙藏事务。民国四年(1915年),改由甘边宁海镇守使兼管。民国六年(1917年),归都兰理事辖,上隶甘边宁海镇守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都兰县理事为都兰县,辖境州全境,上隶青海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今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设立青海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称青海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都兰县属其管辖。此间,从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年(1935-1941年),生活在新疆的部分哈萨克族先后迁入辖境州境内落居。

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驻地察汗乌苏),辖境州全境,直隶青海省

1952年9月26日,撤销都兰县,设立县级“都兰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

1954年1月25日,改建为专区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驻察汗乌苏)。

1955年12月12日,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

为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1955年7月30日,在格尔木市设立了“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作为青海省人委派出机构,处理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的日常工作。

1956年2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同年3月驻地迁至大柴旦行政区

1957年4月,撤销“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改设“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

1958年1月,更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

1959年1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

1963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1966年4月,州府迁驻德令哈市

1984年5月,全州的哈萨克族群众自愿要求,并经国务院同意,全部迁返新疆。

1985年5月21日,定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1988年4月19日,设立县级德令哈市,以德令哈镇和乌兰县的怀他头拉、戈壁、郭里木、宗务隆、畜集五个乡为德令哈市的行政区域。

2018年2月22日,经民政部(民函〔2018〕48号)批准,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设立县级茫崖市,以原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所辖区域为茫崖市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北临甘肃省,西接新疆,东与青海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相连,南与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毗邻。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辖3个县级市、3个县,分别是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另有大柴旦行政区,管理自治州直辖的柴旦镇锡铁山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德令哈市乌兰东路16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地理坐标为东经90°07′-99°46′,北纬35°01′-39°19′。东西长约837公里,南北宽约486公里,全州县总面积32.58万平方千米,州域主体柴达木盆地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面积的85.28%。

地形地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域以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环抱着的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盆地海拔2675-3200米,四周高山海拔3500-45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盆地从边缘至中心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湖沼5个地貌类型,呈环带状分布,可划为3个大地貌区、7个中地貌区,23个小地貌区。从成因上分主要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夷平面、溶洞、重力地貌。

气候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可分为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和盆地四周山地高寒区。两个气候区的气候特征截然不同。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由于深居大陆腹地,四周高山环绕,西南暖湿气流难以进入,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盆地区海拔一般在2700-3200米之间,在青海省省内仍算为地势较低地区,所以在省内气温较高。盆地四周山地寒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降水日数少、降水量小是海西州降水的主要特点。全州年平均风速因受地势影响而不同,盆地一般都在3-4米/秒,山地年平均风速4米/秒以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拔在2675至6860米之间,气压、空气密度、含氧量和水沸点温度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水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有大小河流160余条,流域面积大约500平方公里,常年有水的河流有40余条。多年平均径流量超过一亿立方米的河流有那棱格勒河布哈河、柴达木河、疏勒河格尔木河鱼卡河、呼伦河、乌图美仁河、党河沱沱河、哈勒腾河、巴音河、木里河、 诺木洪河、塔塔棱河、察汗乌苏河等16条,流域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有湖泊90多个,其中察尔汗盐湖最大,面积5856平方公里。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42个,总面积1967.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淡水湖泊巧个,面积476.9平方公里;咸水湖6个,面积322.3平方公里;盐湖21个,面积1168.5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淡水资源决量为73.1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9.237亿立方米,地下水43.905亿 立方米(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利用量40.024亿立方米)。淡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每年8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分布特征是由东南向西北,由四周山区向柴达木盆地中心逐渐递减 。地表水主要由河流、湖泊和冰川构成。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29亿立方米,一般埋深在70米—4米之间。

动物资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柴达木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峻山、丘陵、盆地、河谷、湖泊交叉分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之人口稀少,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之一,有96种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30余种,主要的水禽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赤麻鸭鱼鸥、鹭鹅等;哺乳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蒙古野驴藏羚白唇鹿马鹿盘羊岩羊藏原羚鹅喉羚等珍稀的野生动物。此外,以祁连山脉昆仑山脉还有雪豹猞猁等,野禽有石鸡藏雪鸡等。

植物资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有野生植物173种。主要药用植物有麻黄锁阳、芦苇、枸杞、大黄、狼毒、龙胆等27种。主要用材植物有云杉桧柏、胡杨、大红柳白刺等8种。主要牧草植物有早熟禾、扁、柄茅、沙拐枣、野葱、甘草、芨芨草珠芽拳参等45种。主要固沙植物有白刺、怪柳、枸杞、罗布麻、麻黄、沙棘、胡杨等18种。主要食用植物有锁阳、野葱、蕨麻宽叶独行菜、灰条等11种。主要纤维植物有罗布麻、马兰丹、狼毒、芨草等10种。主要酿造植物有白刺、枸杞、沙棘3种。

2019年末全州自然保护区面积220.77万公顷。林地面积24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湿地面积380.18万公顷。

2019年全州县人工造林面积10.11万亩,封山育林67.45万亩,森林经营20.8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30.8万株,参加人数124.1万人次。

矿产资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原盐、钾、硼、锂、镁、、溴、碘、芒硝、自然硫、铬、铅锌、金、银、石棉石灰岩等,其中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藏储量居中国首位,溴、硼等储量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

人口民族

2020年末户籍人口40.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2万人。按城乡分,乡村户籍人口12.45万人,减少0.04万人;城镇户籍人口27.91万人,增加0.02万人,占全州县户籍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9.15%,比上年末提高0.09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0.48万人,减少0.02万人;女性人口19.88万人,与上年持平。全年人口出生率11.03‰,比上年提高0.9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87‰,比上年提高0.49个千分点。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16‰,比上年提高0.46个千分点。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市常住人口为468216人。

截至2023年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7.1万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移民型、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蒙古、藏、汉、回、土、撒拉族等35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为蒙古族、藏族。

机构设置

经济

综述

2019年全州生产总值达666.11亿元,同比增长7.5%(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38.9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89.65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7%、72.5%和22.8%,拉动经济增长0.4、5.4和1.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5.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5%。人均生产总值128172元,增长6.9%。

2019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6.55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46亿元,下降9.8%;省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7亿元,下降2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52亿元,下降9.1%。

2019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3.58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05亿元,下降6.2%;公共安全支出7.57亿元,下降3.7%;教育支出17.22亿元,增长11.8%;科学技术支出0.93亿元,增长1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96亿元,增长20.4%;医疗卫生支出12.88亿元,增长4.4%;节能环保支出10.63亿元,增长63.9%;城乡社区支出18.25亿元,增长13.4%。

2020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9.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4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91.98亿元,下降3%;第三产业增加值186.36亿元,下降1.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1%。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37.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其中,种植业19.29亿元,增长6.3%;林业1.3亿元,增长0.5%;牧业16.87亿元,增长5.4%;渔业0.04亿元,下降28.1%;服务业0.49亿元,增长2.6%。

2019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9.46万亩,同比下降2.3%,其中,小麦9.46万亩,下降12.6%;稞麦12.82万亩,下降3.8%;豆类0.19万亩,下降1.9%;马铃薯0.64万亩,下降13.6%;藜麦4.49万亩,增长78.1%;油菜籽5.06万亩,增长13.3%;蔬菜瓜果2.63万亩,下降7.4%;枸杞49.09万亩,下降4.9%;其他4.9万亩,增长3.6%。

2019年末全州草食畜存栏317.25万头(只),同比增加10.71万头(只),其中牛23.86万头,同比增加3.89万头;羊289.63万只,同比增加6.31万只。全年育活仔畜147.84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93.23%。草食畜出栏139.08万头(只),同比增加25.37万头(只),出栏率为45.37%。年末草食畜能繁母畜188.15万头(只),母畜比例达59.31%,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2019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其中,州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中央省属企业增加值增长4.7%。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4.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4%。

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经济增加值增长8.3%;国有经济增加值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下降7.9%。

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3.2%,特色生物产业增加值下降28.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6%,盐湖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9.9%,黑色、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增长33.8%。

2019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3.04%,比上年降低3.6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68亿元,增长1.5%;实现税金总额62.48亿元,下降24.3%。

2019年全州建筑业增加值增长9.3%,全州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2家,其中一级1家,二级11家,三级10家。

第三产业

2019年全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9亿元,同比增长6.4%。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80.07亿元,增长5.7%;乡村完成零售额6.12亿元,增长15.4%。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0.19亿元,增长17.2%;零售业完成40.54亿元,下降2.6%;住宿业完成2.71亿元,增长5.4%;餐饮业完成2.75亿元,增长7.2%。

2019年全州进出口总额实现4.78亿元,同比下降46.6%。其中出口实现4.6亿元,下降47.6%,进口实现0.18亿元,下降1.6%。

2019年邮政业务量0.75亿元,增长11.5%;电信业务量增长160%。全年函件业务35.24万件,增长19.62%;包裹业务4.22万件,增长27.4%;全年快递业务量139.66万件,增长1.3%,快递业务收入4018.12万元,下降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67万户,增长11.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5.48万户,下降2.1%。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0.62万户,增长11.3%。

2019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8.46亿元,同比下降10.3%。其中,住户存款233.69亿元,增长9.5%;非金融企业存款96.07亿元,下降23.8%;广义政府存款168.67亿元,下降17.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27.91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住户贷款41.85亿元,增长13.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贷款482.06亿元,增长6.3%。

2019年末全州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财产保险4.7亿元,增长9.7%;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4.12亿元,增长9.2%。年内共支付各类理赔和给付2.97亿元,同比下降29.1%,其中财产险1.91亿元,人身险1.06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9年全州共实施科技项目59项,其中省级25项,州级34项。财政安排科技经费12300万元,其中省级11500万元,州级800万元。

另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冷湖一带建设大视场巡天望远镜

教育事业

2019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178所(不含青海油田子弟学校),其中普通高中12所,初级中学30所,小学40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93所,中职2所;在校学生共82363人,其中普通高中8253人,初级中学15450人,小学36230人,特殊学校80人,幼儿园15696人,中职6654人;教职工共6460人(专任教师5481人),其中中小学4455人(专任教师4250人),特殊学校16人(专任教师15人),幼儿园1762人(专任教师1017人),中职227人(专任教师199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5%。

青海油田分公司各级各类学校共15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4所,幼儿园7所;在校学生共6149人,其中普通高中1116人,初级中学1259人,小学2465人,幼儿园1309人;教职工共718人(专任教师525人),其中中小学568人(专任教师444人),幼儿园150人(专任教师81人)。

文化事业

2019年全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9个,海南民族博物馆3座,文物保护机构4个,电影译制站1个,影剧院21个,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广播人口覆盖率99.02%。全年公开发行报刊6种,其中报纸3种,刊物3种。累计发行报纸322万份,发行刊物3.5万册。

医疗卫生

2019年末全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25所,其中医院2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6个,乡镇卫生院35所,妇计中心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监督所9所,采供血机构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46个,村卫生室328个。病床数3307张。全州卫生技术人员37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43人、注册护士137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17人;其他637人。全州卫生机构总诊疗180.7万人次。全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和有效处置率均为100%。

体育事业

2019年末全州体育机构11个。全年全州新增运动健将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7人,二级运动员10人。

社会保障

2019年末全州敬老院11个,老年人服务福利中心5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站)34个,儿童福利院1个。

2019年全州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34408人,比上年增加8809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48857人,增加7945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96969人,增加4995人;其中农民工12808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91225人,增加601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7409人,增加460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5579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203户3599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996.65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民1576户3944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805.89万元。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交通运输

现有海西德令哈机场格尔木机场、茫崖花土沟机场,有航班往返成都市、西宁、拉萨市、北京等地。茶德高速公路、柳园—格尔木高速公路德小高速公路在州境内交汇,交通便利。青藏铁路敦煌铁路格库铁路过境,设有德令哈站格尔木站等火车站。青藏、青新、敦格等国道干线公路在州内构成环形公路交通网;青藏铁路横贯州境536公里;格尔木机场开辟有格尔木至西宁-西安-济南-青岛市航线。

2019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4302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3162.27万吨,同比增长10.4%,周转量86.87亿吨公里,增长15.3%。公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204.18万人,下降11.7%,周转量87.17亿人公里,增长15.1%。全年铁路货运量完成2824.1万吨,增长4.8%。航空运输起降4799架次,旅客吞吐量(运输量)41.3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运输量)3286.4吨。

风景名胜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运城盐湖,也就是青盐的海;“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其南面有鄂拉山,北面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盐湖边缘呈放射状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乌苏河等河水入湖,在湖区东部泉水发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茶卡盐湖湖盆。

无极龙凤宫

无极龙凤宫(西王母庙)位于青藏公路109线国道旁,可乘车沿109国道直接到达,距格尔木区110公里。景区内有姜子牙及其坐骑四不象的雕像和其他道教尊神的雕像、无极龙凤宫殿等组成,无极龙凤宫(王母娘娘庙)是供奉三圣母昆仑山道观,既西王母、玄女、金圣老母,另外殿中还供奉着释迦牟尼、十世班禅大师像和鸿钧师祖像。

吐蕃墓葬群

吐蕃墓葬群是唐代吐蕃墓葬群,在距都兰县城察汗乌苏镇10公里处的热水附近,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群分布在一公里长的范围内,共有古墓二百余座,据考证是中晚唐时期的吐蕃大型墓群。各个墓葬均有数量不等的牛、羊、马、狗、鹿等陪葬动物骨骼,还有大量的其它随葬品,如木勺、陶罐、木碟、皮毛等。

二郎洞

二郎洞位于天峻县城西南部,距县政府驻地约23公里,藏语名“关角直合孔”。相传格萨尔王与霍尔打仗时,格萨尔的大将(格萨尔的侄子)吾叶德合战死,格萨尔悲痛之下拔剑砍下北侧一个山头(即无顶山的山头),又用剑戳成山洞,在大洞内为其侄念(甘珠尔)经文108部,历时9年零9天。终超度成仙。又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同二郎神杨大战于此,山洞为二郎神藏身之处,由此而得名。二郎洞在形似圆锥体的独立小山内,其山下底周长为400米,高约25米,洞口朝西,洞口两侧原有长1.5米、宽0.8米、高0.8米的108块长方形青石,砌成长10米、宽6米、高4米,周长为32米的长方形围墙,围墙正中留有通往洞内之正门,正门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称的小门。

历史文化

所获荣誉

2018年12月,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1月30日,被确定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

2022年,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5月,西宁市入选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拟支持城市名单。

参考资料

州委书记:竺向东.海西新闻网.2024-04-20

州政府领导.海西新闻网.2024-04-20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峰,履新职.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0

格尔木市委书记调整.百家号.2024-04-20

主任之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04-20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2024-04-20

州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