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呈瑞
田呈瑞,清代官吏,曾在康熙中期出任出任中书舍人、到湖北、甘肃临洮道、兰州市、浙江金严道等地治理旱涝灾情。
此外,还有当代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田呈瑞,长期从事食品科学技术研究,在食品科学、新食品开发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物简介
田呈瑞(?—1720)字介璞,山西汾阳人。康熙帝中,仕为中书舍人。出襄南河事。有堤当水冲,曰:“此堤一坏,万家其鱼矣!土堤易修易败,宜更以石。”家素丰,出私钱成之。以功大名道,未之任,调陕西临洮道。遇饥治赈,策马行郡县山谷间,豪右胥吏不敢为奸弊。呈瑞念救荒无善策,於兰州西石佛湾凿渠,教民造筒车,引以溉田,岁增粟十馀万石,民为建生祠。调浙江金衢严道,署粮储道,徵漕积弊尽洗涤之。值旱,冒暑省荒,感疾,乞归不得。五十九年,卒於官。
人物生平
康熙中,他出任中书舍人。后离开京师,到湖北协助治理南河(在今湖北省房县至保康县境,流入汉江)。当他巡查南河时,发现有一道堤遭到洪水的猛烈冲击。他说:“如果这道堤一旦被洪水冲毁,沿河近万之家就会被淹,成为鱼鳖口中的食物,要马上动工,准备抢修。”他考虑,这种土堤是容易修复的,但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土质松软,也易被毁坏,应当改修成石堤。可是,修石堤需购置石头,用工多,开支大。他家下向比较富有,他决定从自己家里献出一大批钱,终于修筑了一座石堤,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以后,他被升为大名道。没有到任,又调任甘肃临洮道。当时,甘肃临洮一带连遭灾荒。百
姓饥饿难忍,被迫卖儿卖女,四处逃荒。田呈瑞上任后,出外巡查,亲自处理救济百姓粮食的事项。他出行于郡县山谷之间,到过不少穷乡僻壤,掌握了大量情况,使那些在当地称王称霸的豪六大族和一些中小官吏,不敢为非作歹。
临洮县一带,土地贫瘠,加上连年旱灾,颗粒不收。田呈瑞想到只靠救荒也不是长久之计,便想出了一个从根本上治理的办法,在兰州西部的石佛湾凿渠引水,并教给百姓制造筒车,用来引水浇田。采取这一措施之后,灾情有所减轻,当年就使粮食产量增加了十万余石。为此,百姓对他十分感激,为他建立了生祠。以后,田呈瑞被调为浙江金衢道,署粮储道。他调查了在粮食漕运中多年积存下来的弊病,都一一妥善解决。
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正值旱灾。他冒着酷暑去处理灾情,不幸患病,死于任上。
参政苍崖田公家传诸世器
公名呈瑞,字介璞,姓田氏,别字苍崖。其先出自田子方,世居汾阳市,为望族。祖九龙,父月洪,皆赠参政。公初仕,官中书舍人,未几,出襄事河工,以功擢大名道。未之任,改陕西临桃道兼理全省驿站事。遇饥赈恤,公策马亲行郡县山谷间,恐豪右胥吏为弊,无及民於实,於是稽察严饬,民赖以生,此康熙壬辰(五十一年,1712)岁也。甲午,大师西讨,综理马政称职,以军功迁浙江金衢严道,寻改署粮储道事,得徵漕积弊,涤空之。而诸郡亢旱,冒大暑省荒,往来烈日中获疾。屡乞休,台司皆倚公,不允。庚子(五十九年,1720)冬,发鬓,卒於信安官署,年五十有九。榇归葬金山原之祖,大学士朱公轼志其墓。
公为人恬雅冲抑,虽席丰厚,自奉甚俭约。至亲故有急难,济之不吝重。方公幼时,负异质,进士张靑先生见而嘉叹,以女妻焉。为诸生有文名,三就布政司选不遇,乃由中书起,外任,多实绩在民。其始至河南省也,相水势宜石堤,曰:“此处堤一坏,则数万家其鱼矣。”旧堤易修易败,更之石,未便告动公帑,遂倾家赀成之,以故见知於督河御史。及在临桃,念救荒无奇策,曰:“古所谓云雨由人,其事何地不可为乎?”因相度地势,於兰西石佛湾凿渠引,兼教民造筒车,汲入田,岁赠粟十馀万石。临桃民念公德,其所凿万世利也,相与建公生祠。盖公所至,务为民久远计类视此。子二,周、震。---清 光绪《汾阳县志·艺文》
子女
田庄仪(1629—1727),女,字凤池,又字礼常,号西河女史,清康熙诗人。其父田呈瑞,曾任兰州道台。田庄仪自幼秀俊聪颖,淡雅庄肃,不喜铅华,专心致志于学,尤喜文学诗歌,著有《庄镜》集。
田震:
参政文湖田公家传 诸世器
公名震,字又起,别字文湖,参政苍崖公之次子。初仕,官沈阳市刑部员外郎,转本部湖广、江西二司,出知姚安府。府境多山,田确,有大石淜当对松山下,为众流之冲。公相视地势,堤其下,猪水二十里,漑田可万顷,无忧暘旱。调云南府,先是普思蛮叛,被系者五百馀人,将伺懈为变。公廉知其谋,为计画,俾乱不作,境得宁。又调临安,所辖苗疆其土司死,子幼,诸弟中有越次图袭者,当事俱为所蔽,公至得其情实,立正之。乾隆己未(四年,1739),以治行第一奉诏入都,蒙恩赐蟒袍、紫貂、人(同参)、香珠等物,已有命待擢监司之任。会大吏议开金沙江通铜运,而公在杭州市曾治道百四十里,用车牛运铜,事称便,以善经画倚公,檄往督理,凡六易寒暑,乃竣事。丁卯,授陕西驿盐道,未之任,改湖北驿盐道。庚午(十五年,1750),兼理武昌政。以前冒滇中瘴气,毒发卒,年四十有五。
公素谦谨,遵父兄教,十岁属文,与伯兄并,以才名见称。稍长入都,族父阳城相国尤爱之。京师贵人皆欲出己门下,争致关节,却不受,至不入闱以自明。公谓吾:“生平录录,仕途於道无所闻,惟有韵之文未荒落,可信者惟此耳。”然公歴官滇楚,循良之声闻於朝野。苗疆民乃取其所断疑狱演剧记之。凡遇事有卓识,滇中旧不报灾,公始至姚安,值岁旱,慨然曰:“朝廷以赤子付有司,虽远犹近,而遗之乎?”请於台司,获赈恤,此後遂以公报灾为例。木期古处东川江外,不滇蜀,无头目辖,行人过则出为钞。公之在临安也,减车从入其阻,晓谕朝廷德意,因示以威信,众闻言感激,求内附。归复视要害数处,设堡寨,寇患遂息。
---清 光绪《汾阳县志·艺文》
书籍
《清史稿》
王紫绶,字金章,河南祥符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乞养归,侨寓苏门山中,从孙奇逢讲学。居十有七年,母殁,服阕,康熙十二年,授江西赣南道副使。吴三桂反,赣州市总兵刘进宝有谋略,紫绶推诚结纳,预筹防御。既而江西省降众屯垦者相继叛,惟赣南尚未动。紫
绶与进宝谋:“闽、粤反已见端,赣南扼其间,应援前朝故事,设巡抚以资镇摄。”申疆吏上请,允之。十四年,贼势益炽,山寇蜂起,镇兵疲於奔命,乃练乡勇以辅之,屡杀贼有功。十五年,巡抚白色纯及进宝先后卒官,参将周球领镇兵。三桂将高得捷、韩大任据吉安县,饷道绝,属县相继陷。大任屡致书劝降,送伪署巡抚札,紫绶斩其使。球以乏饷为难,紫绶集士商劝输间架税,得白金四万球,饷以无缺。镇南将军觉罗舒恕率禁旅下广东省,为尚之信将严自明所败,兵退,距赣州市三十里。自明约得捷由吉安会师夹击。紫绶荐降将许盛率所部漳州市水兵五百人益师,夜泅江贼营,禁旅继之,击败自明。得捷等势孤,不敢复窥赣。镇兵出剿土寇,掠村民,紫绶曰:“乡民胁从,若并以贼论,赣南二府十六县将无孑遗。”戒镇将毋妄发兵,饬有司招抚,分别留遣,赈济难民,境内稍安。乃规复万安县、泰和县两县。自螺山间道达墨潭,可登舟,於是南昌道始通,运饷银十万至。又发附近仓谷赡军,人心大定。巡抚佟国祯亦自间道至,始知紫绶已擢浙江省督粮道参政。赣州市久不通驿报,大学士李言於朝曰:“紫绶死守危疆,三年於兹。为国惜才,援而出之,犹可大用。”故有是擢。紫绶闻命泣下。
十六十六年,上官姓,察积弊,叹曰:“粮官不可为也!漕截减而军困,白折浮而民困,吾安忍竭东南之泽而渔之?”一月即引疾去。开博学鸿词科,魏象枢以紫绶与汤斌同荐入试。放还。卒。
袁州佐,字左之,济宁市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陕西乾州知州。入为工部员外郎,迁郎中。有清直声,胥吏不敢牟利。时山陵工巨,经费浩穰,州佐曰:“民困极矣,寸尺缕,皆闾阎膏血!”力清乾没,司焚帛,省金钱钜万。出为陕西甘山道事。青海蒙古诸部觊得大草滩为牧地。康熙九年,偕提督张勇度地画界,坚拒,寝其议。自后青海蒙古诸部人不敢复窥边。岁协西宁市运,负载千里,张掖市民苦之,州佐力请得罢。甘州驻兵数千,待饷急,力为筹备,军得宿饱。十年,迁直隶口北道参议。地确民贫,课积累,仓储历岁侵渔,耗蚀无算。州佐请按籍实,清宿。大吏惧以失察得罪,阳而阴沮之。州佐擘画盘错,致疾乞休,未去官,卒。
佐州佐在甘州久,言边境要害战守状,原委然。谓边地民稀,宜用开中法,分河东盐引三之一输粟河西资军食;又宜简练乡勇,拔置卒伍,不待召募,可坐收精锐。时诏简监司具才望者入为卿贰,州佐在选,会卒,未及用。
黎士黎士弘,字媿曾,福建长汀人。少读书山中二十年,笃於孝友。顺治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授江西广信府推官。锄强纠贪,奸敛。理,脱无罪数百人,时为语曰:“遇黎则生。”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士弘立学建治,招集流亡,垦田定赋,民复旧业。裁缺,改授永新县知县。政清狱
简,与民休息。旧例,二月开徵,五月解其半。士弘陈於上官姓曰:“县小民穷,二月写租十石,贷银一两,三月可减至六石,四月则三石。请以四月开徵,五月解,展两月之徵,已为穷民留数万之粮。”布政使刘楗素宽仁,即允之。
甲诉乙悔婚。乡俗婚书各装为卷,书男女生辰。两造固邻旧,女生辰所素悉,伪为卷为证。士弘先问媒证:“乙得甲聘礼若干?行聘时有何客?”媒证出不意,妄举以对。复问甲,所对各异。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县吏左梅伯有叔富而无子,梅伯纠贼劫杀之,获贼而梅伯逃。士弘抵任,叔妻哭诉,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数月,梅伯归,叔妻复诉,置不问。梅伯且出收叔遗产,叔妻号於庭曰:“公号廉明,今宽杀人者罪,且占寡妇田,何得为廉明!”阳怒,批其牍曰:“止问田土,不问人命。”梅伯益自得,赴县诉理,乃笑谓曰:“候汝三载矣!”批其牍曰:“止问人命,不问田土。”梅伯遂伏法。其善断狱多类此。考最,擢陕西甘州同知。复考最,擢江南常州知府。吴三桂乱起,关陇震动,大吏疏请擢洮西道副使,未到官而洮、岷陷。边外群番乘乱内犯,肆剽掠,调署甘山道。王辅臣叛,山西省失守。士弘以兵集当谋帅,言於巡抚,谓:“恢复河东,非用河西兵不可;用河西兵,非责之提督张勇不可。”疏入,授勇靖逆将军,节制诸镇。复兰州市,士弘赞画功为多。署甘肃省按察使,按失守官吏罪,务平允。宁夏回族自治区兵叛,杀提督陈福,调宁夏道。严守御,安反侧,免卫所逋粮七万五千石。康熙帝十六年,寇平,以功进布政使参议。母老乞归,家居几三十年。卒,年八十。
士弘备兵甘山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斋多弘安,字君修,直隶阜城县人。顺治五年,选拔贡生。康熙初,授广东灵山知县。兵后荒残,居无衙舍。弘安请免积年逋赋,招抚流移,捐给牛种,民得安耕稼。城垣,创学宫,缮官,捕除盗贼,灵山大治,士民刊石纪其绩。七年,迁奉天承德知县。旗、民抗法者,送部惩治,皆慑服。十年,擢陕西延安靖边同知。十六年,补江南淮安山盱河务同知。时高堰长堤溃决,淮河注宝应、高邮,不复出清口敌黄。黄水直注里河,运道淤浅,复随淮入堰,无由会清口下云梯关入海,近海口市尽淤垫。弘安与河督靳辅筹策筑高堰,束淮敌黄,治烂泥浅诸故道,导清水入里河,运道乃通。修筑两岸及河口清江大闸,与淮工相表里。清河达云梯关数百里,葭苇榛芜,壅塞故道。用以水攻沙法,塞
周桥、高涧诸闸,使清淮无旁泄,蓄全力攻积沙墓。十七年,大雨,淮盛涨,与黄并入海。治淮、治黄、治运,并收成效。十九年,擢淮安市知府。二十年,擢淮扬道。二十四年,擢安徽按察使。时方议浚下河、治高堰。弘安入觐,疏陈:“高堰宜急治,无论下河开浚与否。治堰法,砌石先安地钉,湖底水深,费帑甚繁。如用板若扫,水势荡掣,尤易摧残。惟密钉排椿,内实以砾石,庶可敌风浪,省金钱。十馀年后,黄河刷深,则湖、河水俱卑,高堰既固,下河亦渐就理。”二十八年,迁江西省布政使,乞归。后值黄、运两河溃溢,起用弘安。会病卒,祀灵山名宦。佟国聘,字君莘,沈阳市人。以生补吏部笔帖式。康熙十年,授江南山知县,县当黄河冲,研求治河方略。擢归仁堤同知,调宿桃同知。擢贵州平远知府,河督靳辅疏留任,十馀年倚如左右手。塞杨家庄、萧家渡决口,建朱家堂、温家庙二石坝,浚白洋引河九道,筑黄河南、北两岸堤,浚中河,靡役不从。久之,擢济宁市道副使。道地为漕运枢纽,恤夫役,减苛税,除冗费,能举其职。复调监督高堰工程。三十八年,卒於官。知
王繻,字慎夫,河南睢州人。少学於汤斌。康熙二十五年,以岁贡生授直隶东明知县。粮赋多欺隐,易甲长,大户使族长督之,飞洒不行,流亡来归。民间养官马为累,力除之。抚盗魁,责以缉捕,盗绝迹。逃人诬攀良民,雪之。民有继妻素淫,欲并乱前妻女,不从,之死。繻谓母道绝,当故杀妻前夫子律论斩,报可,因著为例。母忧去,服阕,补获鹿。治驿有法,民不累於供亿。内迁户部员外郎,擢郎中。三十八年,出为江南粮储道。道旧有仓规银钜万,繻一勿取。将徵漕,扁舟行县,惩其滥收者。至宜兴市,宜兴民曰:“吾民四十年不见粮道,今飞来耶?”号曰“飞粮道”。道库岁收银八十五万两,为修船及弁丁运费。运丁预支行粮,例扣月息,丁益困,繻悉罢之。
四十年,擢江苏省按察使。治狱仁恕,多所平反。宿州生携妻子出客授,妻兄女来视,居数日,妻子并中毒死,妻兄素有隙,疑其女置毒,告官,被刑诬服。繻疑之,问其室来往复何人,得十二岁学徒畏师严置食中状,事乃白。无锡民殴攻皮匠,匠死,僧与民仇,证为斗殴杀。繻察斗殴日月在保辜限外,诘曰:“伤重何不医?”出医方,则匠死於伤寒,僧乃服。上南巡,入觐,顾宋曰:“朕闻繻督粮时官声甚好。”时繻已病,遣御医视之,赐德里雅噶药一器,温旨慰谕,复赐御书。繻曰:“按察任大责重,卧治即辜恩。”引疾归,年甫五十。久之,卒於家。
张孟球,字石,江南长洲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授山东昌乐知县。入为工部主事。累迁礼部郎中。出督云南省学政,父忧去,服阕,补福建省粮驿道。驻防军食取给於漕。上游四郡阻滩险。故事,徵解折色,官为采置,辄抑勒病商。孟球於延、建产米地平价购米,民船运省城,不假吏胥,诸弊尽绝。地多山岭,官吏滥用驿夫,孟球禁革私冒。遇大徭,预期发雇值,终其任无扰驿者。
调河南省粮储道。河南漕粮,就卫辉市水次收兑。旧无仓,又无额役,运船调之他省。天寒水涸,粮不时至,宿河干以待,遇雨雪则米湿霉变,又患盗窃。孟球始以羡馀建仓。署布政使。
西藏自治区用兵,调河南骡子万,凡骡马三需一夫,克期两月。孟球止宿郊外,躬自检阅,西路近陕诸郡遣吏往督之,尽除需索留难诸弊。凡五十四日,马驴如数遣赴军,而民不扰。擢按察使。兰阳民朱复业附白莲教,自称明裔,煽惑数县。孟球檄杞县知县宁君佐驰往捕治,尽获其党。上命尚书张廷枢往按,从孟球议,诛其与逆谋者,愚民被诱悉释之。淅川营兵博,知县崔锡执而罪之,兵哗,执南阳郡知府沈渊,众辱之,总兵高成不能治。时巡抚张圣佐坐谴,孟球护巡抚,曰:“南阳地连襄、,急则铤而走险,事未可知。”密令附近诸县严守御,谕:“止诛首恶,自首免罪。”得倡乱者七人诛之,不数日而事定。
论曰:官监司卓卓有名氏,即平进至督抚,易耳。如紫绶等皆早退,遂以监司终。紫绶崎岖兵间,捍偏隅为民保障;州佐、士弘勤勤重民事;弘安赞治河;繻善断狱;孟球能应变:使得为督抚,其绩效当有大於是者。时方承平,仕得行其意,知止知足,必有说以自处矣。
家乡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东经111°26'-112°00'22",北纬37°08'44"-37°29'10"。东及北部与文水县县相邻,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东西长52千米,南北宽37千米。面积1168平方千米 人口40万(2005年)代码:141182 邮编:032200 汾阳市政府驻地为太和桥街道办事处鼓楼东街。
汾阳市共有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彝族、满族、土家族6个少数民族,总人数为25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63%。汾阳市少数民族分布零散,遍及全市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文峰、太和桥街道和西河乡55人;杏花村镇15人;冀村镇22人;演武镇21人;三泉镇18人;峪道河镇11人;杨家庄镇5人;贾家庄镇30人;肖家庄镇17人;石庄镇21人;阳城乡20人;栗家庄镇17人。
汾阳市现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5种宗教,信教人数约有50000人。其中天主教神职人员71人(神甫28人、修女43人),教徒1500人,信教群众3000人;基督教神职人员2人,教徒3000人,信教群众5000人。现已正式批准的天主教教堂8处,分别是天主教总堂、杨家庄堂、后贺家庄堂、刘村堂、万户候村堂、西龙观村堂、干河村堂、田家庄村堂;基督教教堂8处,分别是基督教总堂、东河村堂、城子村堂、南浦村堂、三泉村堂、芦家垣村堂、阳泉村堂、见喜村堂;佛教4处,分别是建昌村文峰寺、东龙观村天竺寺十方庙、小相村护国灵岩寺、三泉镇张兴堡大圣寺,以上四寺现均住有僧人或尼姑。
自然概况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南以虢义河与孝义市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县、离石区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县毗邻。距省城太原市106公里,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
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414米,自然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各占1/3左右,西北部为山区,系吕梁山支脉。这里峰峦重叠,灌木丛生,并有部分森林,主要山峰有石华崖、董家梁、墙板山、元宝山、薛公岭等,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其中石华崖2043米,是市内最高峰。中部和西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东南部为平原,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海拔最低处724米,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粮棉产区。境内河流为季节河流,主要有中部的峪道河、向阳河、禹门河,南部的阳城河;东部的文峪河、磁窑河等。其中文峪河最大,它与磁窑河由文水入境于孝义市境内汇合注入汾河,水资源总量1.6亿吨。耕地面积5.5万公顷,农作物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瓜菜等。木材林、经济林和天然牧坡4.5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达30万亩,森林覆盖率27.5%。其中有果木树145万株,以核桃树居多。
相关资料
山西人:文可治国,武可安邦
武可安邦,文可治国,经国济世是历代中国文化人的最终价值体现。与这种文化选择相呼应,山西省的能臣贤臣名垂青史者确实不少。忠贤干练的狄仁杰向来是民间公案小说中智慧的化身,忠勇机智的寇准则更是民间戏曲里让百姓千百年传颂的角色。北宋元祐元年,一代才干超群的贤相去世,举国同悲,百姓画像供奉,他就是司马光。一部《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双峰并峙。清朝初年,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因为倾慕司马光,不远千里步行进入山西,一直走到夏县司马光墓旁,安心著述,最后陪葬在墓旁。清代,廉吏于成龙、干臣孙嘉淦、《康熙字典》总陈庭敬、第一位系统介绍美国独立运动的徐继畬,都是影视表现的热门题材。
武将之中,自卫青、霍去病而下,一个个神武绝伦智勇兼备的将军数不胜数。公元626年,唐朝的秦王李世民在与兄长建成、弟弟李元吉血泊夺位的“玄武门之变”中,掉下马的李世民被李元吉死死扼住喉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猛将尉迟敬德向李元吉飞去一箭。要不是这位朔州市猛将的一箭,盛唐的历史完全有可能被改写。后来,这位屡建奇功的骁勇武将的画像被老百姓贴上了大门,被当作门神守护着老百姓朴素而安宁的平安梦境。三箭定天山、年近七旬不动一刀—枪吓退20万突厥大军的薛仁贵,传说中张飞转世的张巡,再造大唐的郭子仪,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戴着铜面具披发杀敌冲锋的狄青……当然,最有名的,就是关羽关云长,这位挑夫出身的运城人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一柄青龙偃月关胜一路劈砍,刀锋闪过,射出神性的灵光,几乎将山西人的名声推向了极致,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千秋义勇,万古勋名,成为后世全体中国人所尊崇的义气之神和财富之神而享受烟火。群雄纷争之下,三国时与关羽、张飞同时留下名讳的还有曹魏阵营里勇冠三军的大将张辽和徐晃。山西省人:尊儒重礼,思想超前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到了晋东南的某个地方。突然,前面的路让一个小孩子挡住了。定睛一看,这小孩儿正在围土筑城,而且非让孔圣人下车礼拜不可。孔子当时感慨说:“这真是一块诗礼悠扬之所在!顽童尚且如此聪慧,我们去了还能给人家讲什么呢?”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也确实说明了山西是一块被文明浸濡着的厚土。它不仅养育了历代很多的文臣武将,也造就了不少具有超前意识的思想家和学者。
荀子是战国后期赵国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儒学分化中,他代表着革新势力。荀况曾经在稷下学宫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雎;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黄歇召,受任兰陵县(今山东苍山西省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
强调“制天命而用之”。而且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
东晋时的郭璞,闻喜县人。这位才高气傲的大学者,竟然以一个算卦先生的身份频频参与政事,最后谋反者让他测其生寿,郭璞说你若造反,其祸立致,相反则寿不可测。对方反问他:你能活多大?郭对曰,我活不过今天。对方顿时怒不可遏,将郭璞杀死在了南松岗头。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山海经注》。
对于晚清时期的大臣徐继畬,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有趣的是迄今为止在美国国会里,他对美国初期民主的见解还始终被镌刻在墙上。清朝时,就因为他敢于直谏,一入朝就接连上疏,弹劾了好几个违法的地方官吏,而且坚决反对官官相护的不法行为,所以得罪了很多朝中权贵,一直没有受到特别的重用。山西省人:文人骚客,层出不穷源出太原市的王氏乃旧朝旺族,人才辈出。唐初著名诗人王绩之孙王勃,秉承家学,少年时便才名远播。当二十六岁的王勃南下访友途中,在滕王阁笔走龙蛇,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奇思壮彩、四座皆惊。有此一语,滕王阁便名垂千古。
王之涣,《全唐诗》仅录其六首诗,但篇篇皆绝唱,篇篇皆名作。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足以让这位山西诗人身于唐朝一流诗人的行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王昌龄这位马上诗人的盛唐之音让多少人血脉贲张,心怀激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谁在高歌痛饮!是太原市诗人王 翰高蹈独迈、倜傥不羁的身影。太原王家真是了得!且慢,后面紧接着还有一位诗人将要出场,他就是中国山水山水田园诗派——王维。我们怎么能忘记他的那些灵秀神奇的诗句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另外一位在诗歌、绘画和音乐方面都颇有造诣的天才,是柳宗元。柳宗元祖籍太原,生于山西省(今永济市)。《捕蛇者说》、《小石潭记》这些在中国散文史上不朽的名篇,产生在柳州和永州市的蛮荒之地。已届不惑之年的柳宗元正是在不断被贬官遭流放的过程中将自己塑造成一座不朽的丰碑。后世人发现,他在柳州和永州的日子里,不仅仅将一篇篇不朽的名作奉献给了文学史,而且将繁盛的中原文化带到那里。南方很多读书士子都拜在他的门下,有人甚至不远千里向他投书就教,衡湘以南的唐朝进士,没有一个没有向他请教过的。柳宗元,号河东,自然是山西山西省人。此外,还有太原市白居易、白行简,还有汾阳宋之问,还有温庭筠……辉映千秋的唐诗,如果没有山西,唐诗的天空将会塌下一块。
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山西也同其他地方—样,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但是山西的文化仍然一派葱茏,金元之际的诗人元好问、萨都剌,元曲八大家的白朴、郑光祖都从这块热上走出来,直到元末明初,一部不朽的《三国演义》在罗贯中的手中诞生。
山西人:美女如云,德才兼备
中原地区四大古典美人,山西就出了两个。
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戏貂蝉的故事家喻户晓,在民间故事中她是“人中之杰,女中之英”,“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在连环计里,她让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成仇,董卓为吕布所杀。功成之后,曹操故伎重演,将
既然是民间的传说,就完全不同于正史的价值判断。这里所演绎的貂蝉,颇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让人荡气回肠。它至少说明“老醯儿”们对女性的理解和宽容。民间传说中所描写的主人公,极尽夸张之能事,貂蝉和吕布被描述成了天仙佳偶。据说在貂蝉出生之后,她家乡的桃杏树千百年来就没有开过花。传说貂蝉是忻州市人,而吕布是定襄县人。以后有了一句话——“忻州无好女,定襄无好男”,都是因为他们二人的缘故。
这里本来应该提起杨贵妃,但是一下子到唐朝我还有些不忍,因为汉晋时期的杰出女性也实在非常之多。
司马炎时期,一位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女性在山西禹都故地出现了,她就是卫铄。这位在诗礼悠扬的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女性,一直被奉为中国书法的“女神”。钟繇不无尊崇地称她的书法为“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唐代韦续则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印水,碧冶浮霞”。其书法清宛灵动,妩媚娇柔从这些评论中可见一斑。同时,她还著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总结有关书法理论,具有独到的见解。曾经有一位风流儒雅的少年投于卫夫人门下学习书法,他退笔成冢、鹅池成墨,笔管所致,皆为神品,“兰亭之上,茂林修竹,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他一气呵成的《兰亭集序》将汉文字线条之美又推至神妙境界,这就是王羲之。
即便是今天,当我倘徉于卫铄的河东故地——从临汾市到运城市,从繁华街市到百姓之家,时常会吃惊于这里的书学之盛。即使是普通一个农产贴在大门上的对联,或笔走龙蛇,或端庄娟秀,好多都是笔笔有来头,字字有出处。又容貌秀丽、又兰心蕙质,这样德貌兼备的女人怎么会不独得皇帝的青睐呢?所以,在薛家将里、在杨家将里、甚至在狄仁杰的断案故事中,都少不了皇帝选妃的情节,看来还真是现实的需要了。山西省人:一代女皇,空前绝后“老醯儿”们动不动就为山西没有出过一个像样的皇帝而感到遗憾,我细数起来,大部分皇帝的结局真是
不太理想。刘渊称帝,引来了五胡乱华,十六国频繁更迭,城头变幻大土旗,风雨飘摇,烽烟四起;唐太宗虚心改过父子在太原起兵,定都长安,高欢父子盘踞太原市开创北齐;更不用说后唐后汉后晋,叛而归、归而叛,一片狼藉。难怪赵光义赵光义攻取太原之后,对山西恨得咬牙切齿,望着这座龙气旺盛的“龙兴之地”,这一个“弱而先叛,强而后服”的城池,一把大火烧过,一场大水淹过还不解恨,甚至迁址唐明镇之后,强令太原街衢不准出现十字大道,满城“丁”字路口,要钉死龙脉,永世不得翻身。
好在还有武则天。则天武后,这位从山西文水走出来的女政治家,留下了千年毁誉,也留下万占勋名,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今天,我们在洛阳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中,从根据武则天拓影雕塑的卢舍那大佛身上,还依稀可以窥到她风姿绰约的影子。秀骨清相而气度雍容,尊贵而严峻,威武而英睿,庄严而慈祥,正体现着唐朝朝气蓬勃时代的自强与激昂,昌盛与大度的气象。也只有这一个唐朝能产生武则天,能容忍武则天。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一位千娇百媚,雍容华贵的女子,便是杨贵妃杨贵妃。她与李隆基的爱情浪漫故事大家都已经了解很多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木”。尤其当她自缢马嵬驿之后,传说更多了。什么玄宗梦里会太真,马嵬坡从此桃李不华。
两位山西女性,前者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后者直接导致了开元盛世的终结。一曲爱情悲歌落下帷幕的时候,大唐朝的辉煌也慢慢地由盛而衰,风光难再了。她们二人连同英姿勃发的盛唐气象一起,常常带给人绵绵不绝的追思与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