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热带界

新热带界

新热带界(Neotropical realm),是动物地理分区之一,涵盖整个南美大陆、墨西哥低地及中美洲。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鸟类。

简介

新热带界(Neotropical realm),动物地理分区之一,涵盖整个南美大陆、墨西哥低地及中美洲。面积达到1.90 亿km^2。

区域范围

新热带界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热带雨林,由墨西哥南部延伸到中美洲直到巴西南部,包括了全球最大的亚马孙河森林。这些森林保存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20世纪后期,大量砍伐树木使动物品种不断下降。新热带界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墨西哥南部及西印度群岛,大体相当于拉丁美洲,是物种最丰富的一个动物区系,无论是物种总数还是特有类群的数量都是其它动物地理区所无法比拟的。新热带界物种丰富是目前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物种发展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热带界是所有动物地理区中环境最优越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还有面积较大的热带草原和高耸横亘的山脉,环境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新热带界的动物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先后有三批动物到达这里,共同构成了这里丰富的物种。新热带界的主体南美洲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后来很长时间与世隔绝独立发展的过程,新热带界的第一批物种就是一些具有冈瓦那大陆特色的物种和一些南美洲特有的类型。新热带界的第二批物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可能是来源于早期的非洲,但是此时南美洲已经和其它大陆分离,这些动物如何到达令人疑惑。新热带界的第三批物种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相连后从北美洲到达的,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气候恶化之后南美洲则成为这些动物的主要家园,而原属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和中美地峡则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南美洲的物种,现在物种与南美洲非常接近而不同于北美洲其它部分,因此也现在也属于新热带界。加勒比海诸岛虽然一般也划入新热带界,但是代表更加与世隔绝的岛屿动物区系,物种比较贫乏,而有些特有类型。南美洲南部和新热带界其它部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别较大,物种也比较贫乏,和新热带界其它地区有一定区别。

区域特征

本界因历史发展情况复杂及景观的多样性因而形成了丰富的动物区系组成,陆栖动物种类之多,冠于其他各界,并拥有众多的特有类群。在第三纪以前,本界曾是瓦冈纳大陆的一部分,和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等相连,因此动物区系至今仍残留有许多共同的种类,如肺鱼,走鸟纲有袋类等。在第三纪时,本界则完全与其他大陆隔离而孤立存在,因而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动物,如异关节总目阔鼻猴类及南美有蹄等。至第三纪末,南美和北美的陆地又相连接,两洲动物相互迁移,从北美侵入的有,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等许多动物,丰富了南美的动物区系。

代表性动物

哺乳纲,有20个特产科学,包括与大洋洲袋鼠有亲缘关系的鼩负鼠科(Caenolestoidae),与东半球猴类相关又相异的卷尾猴科(Cebidae),可供实验室用的豚鼠科(Caviidae)及硬毛鼠(Capromyidae)。鸟类,有25种特产科,包括大美洲鸵科(Rheidae),此科与产于非洲的鸵鸟科及大洋洲的鹤鸵等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还产有叫鸭(Anhimidae)、麝雉(Opisthocomidae)、(Ramphastidae)等科。另外,鸣禽有16科,其中本界产有10科,例如灶鸟科(Furnariidae)、侏儒鸟科(Pipridae)、霸科(霸鹟)等,最后一科也见于北美洲,种数达365种还产有火鸡(Meleagrididae,主要在北美洲,即新北界)及蜂鸟科(Trochilidae,主要在本界)。爬行纲泥龟科(Dermatemydidae)及两栖纲的无肋蟾科(Rhinophrynidae)均为本界特产;由于童体生殖而驰名的钝口螈属(Ambystomidae),仅见于北美洲及本界北部。

哺乳动物

新热带界的哺乳动物可以明显的看出是有三个不同的来源,第一批哺乳动物中现在包括有袋目异关节总目,还包括现在已经灭绝的南方有蹄类,它们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哺乳动物。

有袋类是具有冈瓦那特色的生物类群,在早期虽然分布比较广泛,但后来只在曾经同属于冈瓦那大陆的南美洲和大洋洲保存了下来,美洲的有袋类比澳洲的更加古老,可能澳洲的有袋类是从美洲经过南极洲到达的。有袋目在南美洲与世隔绝的时期曾经非常繁盛,演化成了南美洲的主要食肉哺乳动物,并曾经出现过体型巨大的袋剑齿虎,起到与其它大陆的真正的剑齿虎相当的生态地位,这些大型的肉食有袋类已经灭绝,现在美洲的有袋类都是类似负鼠的小型动物,比较接近于有袋类的早期类型,目前种类虽少,但数量尚多。

异关节总目南方有蹄类基本上属于南美洲的固有类型,只在遥远的第三纪初期有些分布于其它地区。贫齿目是最原始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之一,在进化的早期就和其它哺乳动物分道扬,这类原始的动物至今仍在美洲顽强的生活着,分为犰狳树懒食蚁兽三类,而在史前则还曾经有过雕齿兽大地懒那样的巨型种类,在恐龙被发现之前,这些大型贫齿类曾经是博物馆的宠儿。

南方有蹄动物是一些独特的原始有蹄类,分属不同的目,这些动物曾经发展出非常多样的类型,有些类似马,有些类似骆驼,甚至还有些类似原始的象,但是和其它大陆的有蹄类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南方有蹄类目前已经完全灭绝。在陆桥形成以后,有袋目异关节总目则均有部分种类到达了新北界

第二批哺乳纲主要包括新大陆猴豪猪亚目的啮齿类,也许也包括蝙蝠,它们的祖先类型曾发现于埃及,是否由非洲到达南美洲以及如何到达南美的至今还是个谜。阔鼻猴又称阔鼻猴类,以鼻孔间的距离较宽为特征,是新大陆仅有的灵长目。新大陆猴通常比旧大陆猴体型要小,也更加原始,而所有尾巴具有缠绕性的猴子都属此类。豪猪亚目的啮齿类种类不多,但是比较多样化,有些体型较大,其中现存最大的啮齿类水豚就属于此类,而史前的种类则更有体大如牛的类型,这些大型啮齿类起到了其它大陆的有蹄动物的生态作用。

新大陆的蝙蝠只有小蝙蝠亚目的成员,但极具多样性,不仅占据着旧大陆的小蝙蝠亚目的这种生态地位,还占据着旧大陆的大蝙蝠亚目的生态地位,还有一些独特的类型比如吸血蝠。新热带界的蝙蝠有几个特有的科,而缺少一些其它地区常见的科。第三批哺乳纲包括主要包括食肉目和和现存的各种有蹄类,可能还包括一些啮齿类,它们是在陆桥形成后来自于北美洲,其中不少在南美洲达到繁盛而在北美洲反而衰落或消失。

食肉目到达南美洲之后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完全排挤了过去的各类食肉动物,成为新的霸主。美洲豹(美洲豹)是现代南美洲最强大食肉动物,而美洲狮则适应力更强,是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陆桥形成后,真正的剑齿虎也到达了南美洲,并演化出了比其它大陆的剑齿虎体型更大的成员,使南美洲出现了远比过去的袋剑齿虎更加恐怖的捕食者。到达南美洲的食肉动物中除了和其它大陆共有的猫科犬科熊科鼬科外,还有基本上算是美洲特有的浣熊科,浣熊科除了小熊猫属分布于亚洲外,别的成员均限于美洲,大多数分布于新热带界,其中蜜熊是仅有的两种尾巴能缠绕的食肉目成员之一。

奇蹄目偶蹄目这两类北方大陆的有蹄类虽然可能挤掉了土生的南方有蹄类,但是并没有形成北方大陆那样兴旺的类群,现在也没有其它大陆那样的大型有蹄类。新热带界的现存的有蹄动物只有以下几个类群,奇蹄目科的3种貘,偶蹄目的西湍科、骆驼科以及鹿科空齿鹿亚科,其中西湍科是美洲的特有类型,与旧大陆的猪科类似;骆驼科为几种羊驼,为南美洲的特产;空齿鹿类多是些小型种类,其中包括体型最小的鹿类。而现存有蹄类中最繁盛的洞角科却不出现于新热带界。

豪猪亚目之外还有几类啮齿目成员到达了南美洲,其中包括衣囊鼠类,松鼠类和棉鼠类(黄昏鼠类,西方鼠类),其中棉鼠类和旧大陆的鼠类平行进化,迅速演化出了多样的类型,弥补了旧大陆鼠类的各种生态地位,并且拥有一些占据北方大陆的食虫目的生态地位的成员。而在北方大陆常见的食虫目在新热带界则只到达了南美洲的北部,并且不很繁盛,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分布于大安德烈斯群岛的沟齿鼩,这是加勒比海地区的特有物种,也是那里土生的体型最大的捕食哺乳纲,现在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

新热带界目前的哺乳动物有如下特点,一是缺少体型巨大的种类,史前虽然存在一些巨兽,但目前最大的种类只是中美貘,体型远比除了大洋洲界以外其它各界的最大物种小很多。一是树栖的种类占绝大多数,其中尾巴能缠绕的种类远比其它大陆多得多,负鼠、一些猴子、蜜熊、某些豪猪等啮齿类均有可以缠绕的尾巴,相比之下,虽然史前时期有不少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哺乳动物,但目前种类不多。

鸟类动物

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鸟类,而特有科的数目也首屈一指,并且另有不少科是新热带界和新北界共有,而不出现与其它地区。新热带界不仅本身繁殖鸟的种类居各

界的首位,而新北界的各种候鸟也在新热带界越冬。

新热带界鸟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亚鸣禽种类非常繁多,达到近千种,而旧大陆亚鸣禽总和也不过几十种,这些亚鸣禽中有一些霸鹟成员到达了新北界,而其它各科以及霸科的多数成员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

新热带界的鸣禽只有来自北美的少数类群,但是种类却非常丰富,特别是以唐纳雀类为主的各种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适应多种生活方式。其它的鸣禽主要有绿鹃、、拟黄鹂森莺科等,其中有些是新热带界所特有,也有一些是和新北界共有。与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相适应,新热带界的攀禽也非常繁盛,而且包括很多特有类型和新热带界的象征性物种。新热带界的攀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种类繁多的蜂鸟科,可以说是新热带界鸟类的象征,而部分种类也分布于新北界,在新大陆之外的地方则不出现。

科、鹟鴷科、蓬头鴷科(喷鴷科)、翠鴗科短尾鴗科林鸱科油鸱麝雉等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的攀禽,其中短尾科是加勒比海地区的特产。鵎鵼科即各种鞭笞巨嘴鸟,以拥有比例最大的鸟嘴而著称,是新热带界的特征物种之一。麝雉以其幼鸟翅上有爪而著称,让人联想起始祖鸟。麝雉的分类地位有较大争议,有人认为可能和环颈雉类有关系,但现在更多人认为和鹃类关系更加密切。还有一些攀鸟纲虽然不是新热带界所特有,但是在新热带界的种类最为丰富。这类鸟类以鹦鹉和咬鹃科为代表,新热带界拥有世界鹦鹉种类的一半,其中最著名的是体型巨大的各种金刚鹦鹉,其中紫蓝金刚鹦鹉是体形最大的鹦鹉。

咬鹃类是一小类美丽的热带鸟类,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但是美洲的种类远比其它地方更多,而且包括其中最美丽最著名的种类,其中凤尾绿咬鹃在中美洲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当作神鸟。走禽类是冈瓦那大陆的特色鸟类,也是现存鸟类最原始的类群,在从冈瓦那大陆分离出来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在美洲的代表是大美洲鸵和[䳍形目]。美洲鸵体型比非洲的非洲鸵鸟,澳洲的鸸鹋都要小,但外形和习性均比较接近。[共鸟]是走禽中体型最小,种类最多的一类,与其它走禽不同,有一定的飞行能力,是鸵鸟目和突胸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

史前的南美洲还有另一类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即窃鹤类或称恐怖鸟类,虽然和走禽一样是大型不会飞的鸟类,但和走禽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关系反而可能和鹤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些大型的食肉鸟类,曾经是南美洲的顶级肉食动物,习性类似的鸟类在新生代开始的时候曾经也出现与北方大陆,但是只有在南美洲这类鸟类才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食肉目到来以后才灭绝。

新热带界的鹤形目鸟类比较繁盛,其中拥有叫鹤科秧鹤科喇叭鸟科日鳽科等特有或者基本特有的科,但是却没有鹤科本身。新热带界另外一类特有的涉禽是籽鹬科,这是一类食性特殊的鸟类,以喜食草籽儿得名,与其它的鹬类嘴型和习性都有一定差别。

叫鸭科是南美洲特有的游禽,其外形和雁形目的另外一科鸭科有较大差别,体型更象是鸡而非鸭。凤冠雉科是新热带界特有的环颈雉类,另一类雉鸡是和新北界共有的并可能起源于北美的齿鹑类,齿鹑类和旧大陆很繁盛的鹑类比较接近,但是可能亲缘关系并不是很近,其它的雉鸡类则均不出现于新热带界。

新热带界的福特猛禽种类较多,其中美洲类除了少数见于新北界外,可以说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美洲鹫中最有名的当属安地斯神鹰,这是体形最大的猛禽,也是最大的鸟纲之一。美洲鹫和其它的猛禽亲缘关系比较远,现在有人认为它们应和鹳同属一类。隼科的卡拉鹰类也基本上是新热带界特有的猛禽,和美洲鹫一样为食腐动物。新热带界的捕食福特猛禽中则以美洲角雕最为有名,被称为是最强有力的猛禽。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鬣鳞蜥,与旧大陆的鬣蜥外表相似,但分布基本局限于美洲,只有少数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太平洋的一些岛屿。

鳞蜥中最著名的当属分布于加拉帕哥斯群岛的海鬣蜥,这是现存仅有的半海生蜥蜴。新大陆没有巨蜥属,但是有些美洲蜥蜴如双领蜥起到类似巨蜥的生态地位,只是尚不及大型的巨蜥体型巨大。蜥蜴类的最大一科石龙子科在美洲则种类不多。蜥热带界是蚓蜥类的两个分布中心之一,另一个分布中心在非洲,这可能显示了蚓蜥类是冈瓦那起源的动物类型。

蛇类中最著名的当属绿水蟒(森蚺),这是世界上最重的蛇,甚至可以捕食宽吻鳄。新热带界的蟒科均属于蚺亚科,除了绿水蟒之外,另有一种黄水蟒,虽属大型蛇类,但比绿水蟒小很多,而南美洲更著名的大型蛇类是红尾蚺,其分布广泛,色型多样,常被当作宠物。除了这三种之外,其它的蚺蛇均体型较小。

新热带界还有其它几类原始蛇类,如筒蛇林蚺科。新热带界的盲蛇类种类也不少。毒蛇中以包括响尾蛇在内的各种亚洲蝮属为代表,其中巨蝮是最重的毒蛇之一,其它的毒蛇有以珊瑚蛇为代表的眼镜蛇科成员,但是与蛇接近的蝰蛇不出现于新大陆。

新热带界的不少蛇和蜥蜴类型也可见于新北界,比如一些响尾蛇和珊瑚蛇。新热带界的鳄科中没有长吻鳄亚科的成员,但是以几种宽吻鳄(眼镜凯门鳄,凯门鳄)为代表的短吻鳄亚科的种类远比其它地区要丰富很多,除了北美的密西西比州鳄和中国的扬子鳄之外,这类的全部种类均限于新热带界,其中体型最大的黑凯门鳄属于拉丁美洲最凶猛的大型肉食动物之列。鳄亚科的种类也不少,不过分布更集中在新热带界北部,不及短吻鳄亚科繁盛。

龟鳖目目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具有冈瓦那特色的侧颈龟亚目的两个科均有分布,而本亚目的另外两个分布区大洋洲和非洲则均只有其中的一科。曲颈龟亚目的种类也很多,其中新热带界北部是龟鳖类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有些类型和新北界所共有,但是新热带界南部则并不繁盛。

总体来说,新热带界是爬行纲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很多类型和新北界有较大的共性,而与新北界相邻的新热带界北部的爬行动物的多样性要强于新热带界南部。

两栖动物

新热带界的两栖动物尤其丰富,其三大类群都有代表。新热带界是无足类(蚓螈类)的主要分布区,与蚓蜥类相似,蚓螈的另一个主要分布区也在非洲,此外在东洋界也有一定的分布。蚓螈类主要在地下穴居,但是新热带界的盲游蚓却为水栖,这也是仅有的水生无足类。新热带界有尾类的种类不多,只是来自于新北界的少数种类,相比之下,新北界则是其分布中心。

新热带界的无尾类特别丰富,其中雨蛙科和细趾蟾科是世界上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两科,雨蛙科并非新热带界所特有而分布在世界很多地区,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种类都仅限于新热带界。细趾蟾科的种类比雨蛙科更多,除了少数见于新北界外,均为新热带界所特有。新热带界更加著名的是箭毒蛙的成员,箭毒蛙科是一个小科,其中包括一些毒性最大的动物,身上还有美丽的颜色作为警戒色。新热带界还有其它几个特有的小科,包括附蛙科、疣蛙科、短头蟾科尖吻蛙属科、奇异多指节蟾科,其特有科的数目比任何其它地区都多,这些科中最有特色的是达尔文蛙科和多指节蟾科,达尔文蛙以将卵放在雄蛙的声囊中孵化而著称,而多指节蟾因为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得到了“不合理蛙”的俗称。负子蟾科是一个包括新热带界的负子蟾和旧热带界的爪蟾的小科,其中负子蟾也是新热带界代表性的两栖动物,以将卵附着在背上孵化而著名。

鱼类动物

南美北部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河网,这里也是家鱼最丰富的地区,很多著名的热带鱼都处于此处。最著名的鱼类当属有“锯脂鲤科”之称的食人鲳,也称水虎鱼或音译为比拉鱼,但实际上锯鲑鲤并没有传说中那样恐怖。另一种著名的鱼是电鳗,其中有些种类是发电电压最高的鱼类。其它著名的有特色的鱼类还有形似树叶的叶形鱼、体型巨大的巨骨舌鱼、能越出水面的双须骨舌鱼和各种美丽的神仙鱼

这一地区的鱼类和旧热带界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脂鲤科就是新热带界和旧热带界所共有,在旧热带界也有些和锯鲑鲤类似的凶猛种类,南美洲肺鱼也与非洲的肺鱼非常相似。南美洲南部的淡水鱼类则非常贫乏,除了少数来自北部的类型外,主要是一些适应了淡水生活的海洋鱼类

无脊椎动物

新热带界面积广大的热带雨林更是各种无脊椎动物的天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各种凤蝶总科,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半数以上种类的蝴蝶,其中最著名的是各种闪蝶属,这是一类巨大而美丽的蝴蝶,可以说是森林中飞舞的宝石。其它著名的无脊椎动物还有食鸟蛛行军蚁等很多种类,在广袤的亚马孙河雨林中到底有多少珍奇的无脊椎动物,可能是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谜。也许很多物种在人类发现它们之前就已经消失了。

注:世界动物地理分区

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埃塞俄比亚界-新热带界-澳新界-南极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