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湛姓

湛姓

湛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属于较为少数的姓氏,至2015年,湛姓人口在全国姓氏人口排行中未进入前100位。在《百家姓》中,湛姓排名第103位。

关于湛姓的起源,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湛姓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早期大禹氏族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上古夏朝时,有国名为斟灌氏国,斟灌氏国灭后,原斟灌氏族人为避害,便约定把原国姓斟灌二字合并,各取一半,合成一个湛字,遂成湛氏。后其子孙沿袭,传延至今。

其二,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第三子大节之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市,始有谌氏。”大节,是远古尧帝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在西周末期亦称大节。大节在姬宜臼迁都洛邑后,被赐予成周之东的谌地即礁阳(今河南洛阳),为礁阳令,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始有谌氏一族。

其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裨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其四,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居住在湛地的人,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湛,水名,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湛邑的人,多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为湛氏,其中姬姓、芈姓嬴姓皆有,其后代沿袭湛氏至今。

基本介绍

湛[湛、,读音作zhàn(ㄓㄢˋ)]

姓氏源流

湛(zh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上古夏朝时,有个斟灌氏国,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诸侯国,其地在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北四十里斟灌店。太康失国后,东夷族人寒浞又代羿称王。派遣浇率兵攻灭斟灌氏国。原斟灌氏族人为避害,便约定把原国姓斟灌二字合并,各取一半,合成一个湛字,即去斗去雚为姓,遂成湛氏。子孙沿袭,传延至今,已有四千余年。

这在典籍《百家姓》中有注释:“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

源流二

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第三子大节之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大节,是远古尧帝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在西周末期亦称大节。大节在姬宜臼姬宜臼执政期间(公元前 770~前720年)为洛阳令,率军兴晋伐戎,恢复周代有功,在周平王迁都洛邑后,被赐与成周之东的谌地即礁阳(今洛阳市),为礁阳令,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始有谌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已达八十七世,人丁甚是兴旺。谌氏一族在东汉顺帝刘保执政时期(公元126~144年),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谌重,字文叠,江西坞土塘人,后迁豫章(今江西南昌),谌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官至京辅都尉、右内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后出任荆州刺史,敕封汉昌侯。谌重是全国各地谌氏族人的重要先祖之一。到唐朝时期,太常博士林宝于李纯李纯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奉诏组织编撰了著名的《元和姓纂》,在该书中,林宝将“谌”误为“湛”字,以谌重为“湛”姓,记载为“湛重南昌人,汉末大司农。”

据本书考证,在隋、唐时期,谌氏族人聚集的古新淦之地(今樟树市)的确有一个称作“湛溪镇”的地方,大概就是因地名而误笔之故。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裨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著名清代学者张澍所著的《姓氏寻源》里记载:“湛氏,宜出郑国时期的复姓裨谌氏……五里族盛,析居本邑凡十余处外,徙近而邻邑,远而湘黔,皆根本五里。”裨谌,是春秋时期郑简公执政期间的郑国大夫,博学多谋,大力协助国相子产(子产)处理国政。史书记载:“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太子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在裨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谌氏。

但同第二个渊源类似的,古代的姓氏学家已经把“谌”误为“湛”。因此,而望出豫章的谌氏族人,早在唐、宋、明、清以来就带着“湛”之姓氏,源源不断地迁徙祖国大江南北各地了。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居住在湛地住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湛,水名,源出古应国县鱼齿山(今河南宝丰),东向流经叶县襄城县境之后,汇入于北汝河。湛邑,在春秋初期属于郑国,继而被楚国所占,后又属于晋国。到了战国初期,湛邑又属于韩国。秦国灭韩国之后,在湛邑设置了父城县,汉朝时期因之。隋、唐时期,湛邑先后被称为汝南县、滍阳县、武兴县、龙兴县等。

春秋、战国时期居于湛邑的住人,多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为湛氏,其中姬姓、姓、赢姓的皆有,其后代沿袭湛氏至今,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各支始祖

湛福六:明朝洪武年间自江西铁树观迁平江哲,是为平江县湛氏始祖。

湛若水:公元1466~1560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甘泉都,学者称甘泉先生。著名明朝大臣、学者,为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为岭南湛氏第七世孙。(岭南湛氏始祖是湛露。)

迁徙分布

湛氏总体来讲属于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三位门阀。

湛氏族人在唐末五代十国以后大批南迁,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发展成望族,世称豫章望。史籍《路史》中记载:河阳只有湛水,傍有湛城。

重庆市黔江区涪陵区山东省的登州市、文登县、济南市邹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桂林市灌阳县北海市贵州省的福泉县,云南省富源县广东省高州市河源市乐昌市增城区湖北省汉川市孝昌县黄梅县,安徽省的寿县,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信阳市,湖南省岳阳市罗县、平江县长沙市,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沈阳市辽阳市江西省的赣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唐山市陕西省旬阳市三原县福建省莆田市,美国的西雅图日本的神县等地,均有湛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湛 贲

宋长史茂之十二世孙。本家毗陵,后为宜春市人。贞元中登第,尝以江阴县主簿权知无锡市事,后为毗陵守。

湛 温

五代时光州人,仕闽。王延翰时为御史大夫、国子祭酒。王审知养延禀与延翰有隙,遣使来探虚实。延翰命温往饯,且鸩之。温惧争斗,道貌岸然经高安山西岭,饮鸩自毙。国人哀之,名其岭为祭酒岭。

湛 然

唐代佛教天台宗高僧,常州晋陵荆溪(今属江苏省宜兴)人。

湛若水

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甘泉都,学者称甘泉先生。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官南京吏、礼、兵部尚书。湛若水是明代著名的学者,从陈录游,是陈献章弟子中成就最著者。湛若水与王守仁皆以理学著名而分庭抗礼。湛若水书法亦学乃师,陈白沙善用一种特殊的“茅龙笔”,笔性与一般的毛笔有异,写出效果自然不同。湛若水这件行草书纸本,纵144、横72厘米。从笔划特点看,也应是用茅龙笔所书,比如笔划间出现的飞白,与毛笔出现的略有不同。湛若水书法虽承继白沙,但能自出新意,这点较为难能可贵。

陶母湛氏

(公元243--318年),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幼学》云:“侃母截发以筵宾。村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这“侃母”,指的就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孙吴新干县南市村(今江西省省新干县金川镇)。16岁那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嫁给了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丈夫陶丹便病逝。从此,家境便跌落到"酷贫"的地步。在外孤苦无依,湛氏只好携带侃儿由浔阳(今九江市)回新淦娘家,以纺织谋生,供陶侃读书。

郡望堂号

郡望

豫章郡:亦称南昌市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樟树市、九江、历陵、彭蠡、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浔阳郡:亦称河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堂号

豫章堂:以望立堂。

河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浔阳堂。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斟灌;

望出豫章。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湛姓的源流和郡望。

韶关市免贡;

西樵镇讲经。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钱塘人湛礼,字用和,永乐年间进士,任内江市令,后官至韶州知府。原来,韶州每年要向朝廷进贡藤,而当地又不出产,往往到外地去买。湛礼上疏说明情况,从此得以免贡。为官以宽厚清白著称,始终如一。下联典指明代哲学家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增城区人,弘治年间进士,曾任编修、南京国子祭酒礼部侍郎,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王守仁在吏部讲学时,他筑西椎讲舍讲学相应和,另立门户,学者称甘泉先生。著作有《湛甘泉集》。

甘泉讲学;

樵郡称仁。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湛若水,号甘泉,筑西樵讲舍,学者称“甘泉先生”。下联典指南梁湛僧智为樵州制史,施仁政,时人以“君子”称之。

南讲学;

樵郡称仁。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湛若水。下联典指南朝梁·湛僧智。

豫章世泽;

甘泉家声。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黄指明·湛若水事典。

浔阳却鲊;

彭伉坠驴。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陶侃以一鲊遗母,母湛氏奉还,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不廉,吾忧也。”下联典指唐·湛贲,在其妻激励之下,感奋力学,举进士,其连襟彭伉闻悉,惊而坠驴。

五言通用联

元明登进士;

仲谟授郎中。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理学家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人。弘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吏部讲学,他与之相应和。嘉靖间,历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及吏、礼、兵本部尚收。他讲学与王守仁异,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自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为遗者也。”时称“王湛之学。”有《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乐经传》、《甘泉新论》、《甘泉集》等。下联典指宋代屯田郎中湛俞,字仲谟,景佑进士,年五十余归隐于闽之馆前乡,三召不起,因名其地为旌隐坊。

松竹心长固;

池台兴自饶。

——湛贲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湛贲《题历山司徙右长史祖宅》诗句联。湛贲,宜春市人,贞元中登进士,尝任江阴县主簿权知无锡县事,毗陵守。《全唐诗》录其诗三首。

七言通用联

仔细斟酌百事顺;

适时灌溉万年丰。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嵌湛姓源流联。上联嵌“斟”字,下联嵌“灌”字,为湛氏发源地古斟灌氏国的嵌字联。

卷帘晓望云平槛;

下榻宵吟月半窗。

——湛贲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湛贲《别慧山书堂》诗句联。

司农筹裕国大计;

延宾具截发幽贤。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司农湛重的事典。下联典指东晋大臣陶侃母亲湛氏的事典。

八言以上通用联

廉介平实,著名西蜀;

仁慈长厚,留誉谯州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永乐进士湛礼,字用和,钱塘人。授内江市令,累迁知韶州府。在官以宽厚清白著称。下联典指隋朝前在谯州(今安徽省全椒西北,又名南谯州)任职的湛姓州官湛某的德政事迹。

教子尚廉,浔阳却鲊;

激夫雪辱,彭伉坠驴。

——佚名撰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陶侃母湛氏事典。下联典指唐·湛贲妻事典。

家谱文献

平江县湛氏族谱,(清)湛宗久等修,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豫章堂木刻活字印本邑册,今仅存第二集第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赣县元田湛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杨雅湛氏联修族谱,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初修,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二修,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三修,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25年)四修,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五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六修,1996年杨雅、芜田联合六修,(现代)湛志晶主编,2005年计算机排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赣州市赣县大埠乡杨雅村杨雅小学湛志晶处。

广东阳江湛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末民国初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阳江市湛达允处。

高安五里谌氏族谱五十四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二册。

湛氏族谱首三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豫章堂铅印本,今仅存第三十四册,缺第二卷、第四卷、第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丰都湛氏族谱,(民国)湛习之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

河南信阳湛氏字辈:“正大光明文宗绪祥开世德新”。

安徽寿县湛氏字辈:“传善西长庆家生黄”。

湖南汨罗湛氏字辈:“自朝兴世绪,耀贵衍云乃,大芳道启,宗先培本茂,忠厚怀前哲,传家恩泽长,显名由节义,达理重文章”。

湛氏一支字辈:“光明正大贤能显达芬芳传世仁和祥发道统其昌家振广华”。

湛氏一支字辈:“秦琮绪祥凯世德”。

山东济南湛氏字辈“永玉司林其”

赣县杨雅位思堂湛氏字派:湛英少念王 小十付举世 允如宗彦惟 邦映仕期自 文明光大振 起克承先志 诗礼传家学可思祖泽宏 联成谱新章

赣县元田维新堂湛氏字派:英少念王 小十付举 世太如作 以禄明用 文德源曰 圣贤如天 元士尚志 为学有本方正 可思祖泽宏 联成谱新章(元田字派前面为四个字一组,从1996年元田与杨雅联系族谱为五个字一组,可思祖泽宏 联成谱新章为1996年增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