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郊尾镇

郊尾镇

郊尾镇地处福建省仙游县县中南部,福州—昆明公路、郊园路、三(明)郊(尾)公路的交汇处,是仙游县南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距离仙游县城22公里。郊尾镇,古属兴化府仙游县香田里,位于仙游、莆田市二县交界处,自古形成郊尾街、沙溪街、梅塘街等商业集市点。

郊尾镇东连城厢区华亭镇,西靠赖店镇镇,南接枫亭镇,北承盖尾镇镇。截至2021年7月,郊尾镇域总面积58.81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8.8万人,民资较为雄厚,郊尾籍企业家在外经营的民营加油站达5000多个,从业人员近1万人,形成了极大的产业带。

郊尾镇有许多人常年在全国各地经营加油站,故有“石油小镇”之称。

历史沿革

郊尾镇,古属兴化府仙游县县香甜里,位于仙游、莆田市二县交界处,自古形成郊尾街、沙溪街、梅塘街等商业集市点。郊尾镇东连莆田县(城厢区华亭镇,西靠赖店镇,南接枫亭镇,北承盖尾镇。境内有郊溪、沧溪交汇而过,汇入湄洲湾

1958年建郊尾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建镇。1997年,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7.9万,辖新窑、盖南、芹林、西山、后面、宝坑、湖宅、梅塘、东湖、后沈、长岭、古店、阮庄、后溪、三埔、埕边、长安、伍狮、新和、塘边、染、旸谷、沙溪23个村委会和郊尾居委会。2002年,郊尾镇的芹林、盖南和新窑3个行政村划归盖尾镇管辖。

郊尾镇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境南部,距仙游县城泉州市22公里。除政府驻地郊尾街外,还有沙溪、梅塘等集市。

历史变迁

郊尾镇,古属兴化府仙游县香甜里,位于仙游、莆田市二县交界处,自古形成郊尾街、沙溪街、梅塘街等商业集市点。郊尾镇东连城厢区华亭镇,西靠赖店镇镇,南接枫亭镇,北承盖尾镇。郊尾镇位于仙游县境南部,距仙游县城鲤城22公里。除政府驻地郊尾街外,还有沙溪、梅塘等集市。郊尾街总长3500米,宽5~20米,明代建下街,清代建顶街,1959年建文化街。1980年后成新街,至1985年再次拓宽仙郊公路,形成以运输站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路新街,长2899米。1976年、1985年、1989年先后三次改造街道路面,面积1950平方米。新街总建筑面积6.06万平方米。

沙溪于明初形成沙街和下街,清为“沙溪市”,民国时街长320米,宽4~4.5米。1972年下街因水毁而荒废。沙溪街经1953年、1974年两次拓宽,成为12米渣油路面。1987年福厦公路改线,从原街南60米通过,原街成为内街。

梅塘于民国形成长50米小村集。60年代,形成80米单面街。1985年街道拓宽为22米,建筑面积为3600平方米。

至1991年,建有镇政府办公楼,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镇企业办公管理大楼、邮电大楼、农贸市场、汽车站、卫生院、学校等,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

地理环境

福建省仙游县郊尾镇地处福州—昆明公路、郊园路、三郊公路的交汇处,是仙游县南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区域总面积58.81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8.8万人。

自然资源

郊尾镇周围环山,丘陵台地错落其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降,并形成三条地带性地貌,低山、丘陵占全境总面积的65%,海拔600米以上山峰2座,主要分布在大帽山和洪山,大帽山海拔646米,为全境最高;沙溪村后洋海拔仅18米,为全境最低。高程差628米。境内有东溪、红旗、宋坑、后沈等水库,溪流多数分注东、北、西方,石牛溪(下游称沧溪)流向东南,主要溪流有石牛溪、后连溪。全镇有林地50305亩,以杉木王松柏巨尾桉为主,森林覆盖率58%,全镇有农田17926亩,果树1.2万多亩,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优质龙眼商品基地。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代码:350322102。下辖1个社区居委会和20个行政村。

人口数据

截至2021年7月,郊尾镇总人口8.8万人。

政治

廉政建设

郊尾镇为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全面推行了内部审计制度,以此加强对村、预算单位及干部和部门负责人财务管理,杜绝和预防腐败现象发生。郊尾镇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对审计村或单位执行《郊尾镇财务管理制度》情况;二是预算内外收支执行情况;三是往来款项的审批及结算情况;四是村或单位票证的领、发、使用和管理情况;五是村或单位报账员按要求报帐情况;六是村或单位账户开设情况。同时,在年度审计中,对离任的村或单位负责人调离之后一个月内实施离任审计。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顺利开展,郊尾镇成立了内部审计领导小组,明确财政所为审计活动实施主体,镇纪委负责对审计工作的全程监督,同时严明工作纪律,出台奖罚政策:一是在审计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或拒绝审计人员提出的正当要求;二是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如实上报;三是对积极消化债务、财务管理规范的村或单位实行重奖;四是对于在审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的单位和个人将一追到底进行严肃处理。

经济

早期行业

一、蔗糖行业和龙眼行业

郊尾街最早出现的行业是糖行和桂圆行,这是因为蔗糖桂圆干是郊尾地方的土特产,在江淮苏浙一带极是畅销。糖乃蔗所制,桂圆由龙眼焙成;而蔗种植于田地,龙眼生自果树;郊尾的田地之所以能种出甘蔗,果树之所以能结出龙眼,这都是由于郊尾地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其独特气候所决定的。郊尾地处闽中东南,依山濒海,自然条件适宜种蔗,也适宜栽龙眼果树。宋《仙溪志》载:“竹蔗,赤者曰甘蔗,白者曰荻蔗,土夫捣以为糖。枫亭者为最。”郊尾与枫亭相毗邻,只是一岭之隔,“枫亭者为最”实也包括郊尾地方在内。《郊尾镇志·果树》也载:“宋时,(郊尾)境内龙眼已有成片栽培。至民国中期,境内的丘陵、山坡、旱地皆植龙眼。”说明郊尾地方种植甘蔗和栽培龙眼果树都有悠久的历史。

郊尾街的蔗糖和桂圆二行业,在清代和解放前的民国时期是同期的支柱行业,郊尾街的开发、发展和繁荣主要是靠这二行业所起的脊梁作用,然而,这二行业在与时俱变的演变过程中,它们却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现状。

郊尾蔗糖行业随时势变化的情况基本上与仙游县全县同步,宋方大琮《铁庵方公文集》卷二十载:“仙游县田耗于蔗糖,岁运入江浙者不知其几千坛。”说明宋时仙游的蔗糖输出就已鼎盛。1995年《仙游县志·蔗糖》载:“明、清及至民国26年(1937)春,仙游的甘蔗生产处于发展时期。”明、清时期,砂糖不仅在国内畅销,由于海禁渐开,兴化糖品也饮誉海外,富商巨贾,竞相买糖。在全县如此盛况的历史背景下,郊尾境内有“家家种蔗煮糖”之说。到了抗战期间,战事频繁,糖价下跌,蔗糖生产衰落,本地流传着悲惨的歌谣:“一年种蔗忙到死,厨房无柴兼无米,全家大小饿腹肚,收成蔗糖归财祖(主)。”全县甘蔗面积大幅度减少。抗战胜利后,虽有恢复,但仍然处于徘徊状态。此后,1950~1957年,其中1956年郊尾半机械化糖厂建成后,更是为发展时期;1959~1961年暂时困难时期,产量减少;1962~1966年又恢复到1957年的产量水平;文革期间产量下降;1976~198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居全国之冠;1987年起,因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出现了大滑坡;直至1998年仙游糖厂受冲击宣布破产,改制为挺虎制糖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后,全县只有一些地方种植少量甘蔗,供其生产,许多地区改种甘蔗。曾经是轰轰烈烈的甘蔗种植面积遍布全县的蔗糖生产县,一下子跌落到田野上几乎不见一根蔗的局面现状。

蔗糖的总产量是与甘蔗的种植面积的数量成正比,从甘蔗的种植面积变化便可以间接知道蔗糖产量是呈“M”型变化,从而也明显体现了蔗糖行业的兴衰演变经历。

郊尾桂圆行业随时势变化的经历,与蔗糖行业变化截然相反,其经历几乎是呈“W”型曲线变化。《郊尾镇志·果树》载:“在宋时,境内龙眼已有成片栽培,加工成桂圆干运销江淮、京都。自明代始,龙眼被列为贡品,大面积栽培。至民国中期,莆田桂圆饮誉海内外,龙眼身价倍增,100斤桂圆干(三元),价值1钱金,折谷子20担。境内的丘陵、山坡、旱地皆植龙眼。民国22年(1933)12月,降大霜,龙眼树冻死40%。抗日战争爆发后,桂圆干与地瓜干同价,果农纷纷砍去龙眼树,减少40%。”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成片龙眼树被砍作炼铁燃料。1978年后,全面落实龙眼生产责任制,1981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86年,中共仙游县委决定,建立以郊尾为中心的万亩龙眼丰产片。1987年仙游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国家优质龙眼商品基地,郊尾境内龙眼发展更为迅速。1997年,全镇龙眼树面积是1981年的翻倍,再创历史记录。

追根溯源,郊尾街的蔗糖行业和桂圆行业,实是由于郊尾地方的“一方水土”所衍生的,其行业的来源乃取决于地理原因,而二行业的兴衰变化乃取决于历史原因。如今郊尾地方田中虽无蔗,但街面却仍有食糖在销售,且价格也不算很高,说明本地蔗糖的衰落很多是由于市场竞争不过人家的科技原因。

二、布行、豆饼行、肥粉行、洋灰行等行业

郊尾街的布行、豆饼行、肥粉行、洋灰行等行业乃是来源于糖行和桂圆行的对外贸易转销而来的。

宋《仙溪志》载:“砂糖,捣蔗为之,太平港藉此贩易。”太平港,处于枫亭霞桥地方,早期的通商港口,旧时郊尾地方与外地通商贸易,都是从枫亭霞桥装货下船,从水路上运行往本省的莆田安头(涵江区)、福清和福州市等地,然后转运江淮苏浙等地销售。自从民国17年(1928)通往省城福州和通往县城仙游县的两条公路贯穿郊尾之后,郊尾地方对外通商贸易的路线,一部分货物仍从霞桥水路运行,而更多的货源则是从陆路通行,通往温州市苏州市上海市各地。他们将郊尾地方的土特产,如桂圆干黑糖、冰糖、蜜枣等运往各地,换回了布匹、肥粉、洋灰(水泥,本地人称为“红毛灰”)等外地货在郊尾出售贩卖,这样便在郊尾地方形成了新的行业。

为此说,郊尾街最早出现的糖行和龙眼行二行业,既引发了甘蔗的大面积种植和龙眼果树的大片栽培,推动了郊尾地区的农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同时也衍生了布匹、肥田粉、洋灰等行业在郊尾街经营,造成多行业共同繁荣郊尾街的局面。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林角人陈士模在郊尾街开设“瑞源”糖行和桂圆行的同时,也从外地购回豆饼(俗称豆枯)出售,当时,陈士模糖行的赤砂糖要销往外地是雇挑夫和骡马运到枫亭霞桥上船的,购回的豆饼也是从此处下船的,雇人挑,每块豆饼重约一百多斤,捣碎以作为农田肥料。早期,农村庄稼使用的肥料多是人畜尿粪、猪牛栏粪的厩肥、火烧土、草木灰等农家肥,陈士模的豆饼行给郊尾地方开辟了新的农田肥料途径,这也是商业为农业服务的一个特例。

民国时期,后溪人阮红在郊尾街开设“顺盛”糖行和龙眼行,将本地特产桂圆干黑糖、冰糖、蜜枣等运往各地,换回布匹、肥田粉、洋灰等外地货在郊尾街道出售贩卖。其贸易的规模和物资品种都比陈士模那时代明显的不同,肥粉和洋灰都是往昔所未有的近代时麾物资,特别是洋灰,又为郊尾地方的建筑业服务,当时的郊尾街道铺设的水泥就是在那时候与外地贸易而转销回来的。当时的肥田粉乃是从英国进口的硫酸铵,这是与农家肥和豆饼肥不一样的另一种肥效更高的化肥,再次体现出随时代的进步,农业与商业进一步密切的关系。

民国时期,洋布转销到郊尾虽然对本地的手工机织土布有些冲击,但还不至于完全代替,至1949年后,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机制布基本上代替了本地的土布。1954年9月,实行棉布按人口定量凭票供应,棉布数量少,往时那些会织布技术的妇女,再度使用传统的织布工具——木制织布机织布,以弥补供应的不足。当时,自家织成的土布只能自染自用,不能拿到市面上卖,也无人敢暗自收购贩卖,这是当时的形势要求的,因为若是私自在市上卖,便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割掉。郊尾街那些不能自织的市民,在棉布供应不足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便有人想其他办法来暂渡难关,即是买小学生用的红领巾缝制成内裤,因为买红领巾是不用布票的。到了文革临结束的七十年代初期,郊尾供销社在销售日本进口的化肥时,将化肥的外装尼龙袋取下,分配给全公社各个单位人员以作做衣裤被子之用,分配名额是,公社、供销社、粮站、邮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每人二条袋,中、小学公办教师一人一条袋,这是布料再利用的一种改善供应不足的创举和途径。直至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开始,纺织品供应好转,取消布票,郊尾的土布才消失。

三、织布、牵糊、染坊

1995年《仙游县志·纺织印染》载:“明清时期,木机织布很普遍,盛产夏布,还有麻布、剑麻布,除自给有余外,还供贸易。至民国初,仙游县处于‘女织布,男耕田’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状态,几乎每家每户都生产夏布及部分棉布。”尤其是抗战时期,洋布进口中断,土布成了市面上的主布料,农村妇女织布进入了一个高潮阶段。据《仙游县志·纺织印染》载:“民国27年(1938)榜头镇紫泽村几户村民从福州市购进木制织布机,工效比本地土布机提高4倍。”家庭妇女织成的土布后,有的直接卖给布店出售,有的要自用就把布拿到染坊去染色或印花。

郊尾街最早开染坊的是顶街乌龟旦(阮红冇族兄弟),后是周元伯的父亲也在过桥开染坊,再后是盖尾杉尾人郑加良在顶街开染店。仙游县染业历史悠久。据宋《仙溪志》载:“渍蓝为靛,红花可以朱,草可以紫。”当时是采用栽种的靛蓝类植物(俗称木蓝)浸制成染料,把土布染成青、蓝、黑色,做衣服、被单等,土布印花,有染蓝地、印灰花被等。染坊设备简陋,仅有染缸、石。民国时期,因受到洋布冲击,印花作坊减少,但染布店仍有生意。1952年后,郊尾供销社销售化工染料,取代原来天然蓝草,村民多以自染自用,印、染作坊相继停业。在七十年代初期,郊尾在销售日本进口的化肥时,将化肥的外装尼龙袋取下,分配给本公社各个单位人员以作做衣裤被子之用,同时一些家织的土布也悄然上市,在这种背景下,郊尾周元生在下街开办了化工染布店,郊尾街郑绍鉴和黄国森等人也挑起染布担下乡为四邻八村的人们染布。直至取消布票满足供应棉布时,就没有人再用土布或尼龙袋去染色了,郊尾的染布店和染布挑子也就随即消失了。

四、碾米厂

郊尾街第一家碾米厂创办于民国21年(1932),办厂的是郊尾人,碾米厂变成了真耶稣教堂。碾米厂,本地话称为“器”,意思是说“用机器拖的砻”,这是郊尾首家采用煤气内燃机为动力配碾米机的机器加工厂

在这之前,郊尾地区的米、麦等谷物粮食加工,均是靠人力用砻脱谷壳,用石碓石臼去米皮,用竹筛筛米碎,也有用牛力、水力碾米,磨麦粉。其中的砻为竹篾编成圆盘形的碾谷农具,上层为“砻碗”可装稻谷;下层为圆柱形,磨面为竹片砻齿。拖砻时手扒砻钩转动,通过上下层砻齿磨掉谷壳,筛去糠片便得白米。舂米使用“手碓”或“脚碓”,稻谷倒入碓臼后,经舂击、筛糠、出米三个工序。

郊尾街第一家碾米厂因是首家开办没有经营的经验,不久便于亏本时将厂房卖给真耶稣教会作为礼拜教堂,杨寨人杨志泮便在教堂对面(即下街尾)接着继续开了碾米厂。不久埕边人许福添也在郊尾外街车头、梅洋人黄户昭在下街,也陆续开办了碾米厂,再后来,埕边人许美九也在车头开了最后的一家碾米厂。

1951年,政府将私营的碾米厂划归郊尾供销社经营;1955年,在郊尾街成立郊尾粮食管理站(简称郊尾粮站),主营粮油加工;1959年起,各大队相继办起碾米厂,改革开放后,私营的粮食加工厂在各村都有开办,于1995年郊尾社区的原车头生产队刘金辉、卢春德、阮木森和下街生产队周黄肿也随形势在车头原生产队队址改办了一个碾米加工厂。二年后,由于扩宽公路拆迁,该加工厂就迁移到郊尾岭,由阮木森两儿子阮贵文和阮贵民兄弟接承开办。

五、酱行

民国35年(1946),来自晋江的杨开府与境内几家商户联合在郊尾街开办“源和酱行”生产商品化酱料。在这之前,境内只是家庭式制豆酱,即在每年大暑前后,人们把煮熟的大豆拿到大太阳底下晒,利用高温将其晒干之后,凉放数天,让其发霉发酵制成酱米,自制自用。同时也用相同方法腌制豆乳。1954年以后,经过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私营酱行归郊尾供销社经营,当时从业人员5人。以大豆、种曲、红糖、食盐等主要原料,生产大众化酱油、酱料,有目眉香瓜、缸底白萝卜、豆酱、梅酱、姜片等特色品种应市。一般年产量100吨,产值10万元,是当地群众作为“饭配”所喜爱的调味品。

六、米粉作坊

来自莆田市的华亭人许德宝、许文通兄弟,解放前在下路岭开设米线作坊,解放后迁居到郊尾过桥地方,并继续开设米粉作坊,1956年入社后,作坊停止生产。

作坊设备简陋,只一架木制的轧丝机和几十屏篾屏供晒米粉之用。米粉,又叫“炊粉”,在外称为“兴化炒米粉”,为莆仙特制名优食品,驰名海内外。米粉色白丝细,味美,加佐料可煮成汤米粉或炒米粉,耐储藏,便于携带,乃用上等大米制作,经磨浆、炒粿,轧丝、摊分,最后晾干、扎束为成品。

七、灰窑

民国37年(1948),过桥周彩、周玉梅、周玉枝父子和顶街阮金锥各建灰窑一个,为当地人烧制白灰,以供建筑之需。灰窑生产是以虫代壳为原料,烧壳灰,制白灰。随着水泥行业的发展,白灰许多的建筑功能逐渐被水泥代替,其销量日渐减少,再加上1956年入社后,过桥周玉枝的灰窑停业。阮金锥灰窑至1983年也停止生产。1983年,在吴厝也有一处加工白灰成砂浆

灰窑行业在郊尾街消失是因科技的发展和历史时势的原因所致。

现有企业

郊尾镇是仙游县的工业重镇之一。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9.29353亿元,农业总产值1.051亿元。外贸出口3077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5万美元,固定资产总投资1.6422亿元,技改投资3000万元。全年税收收入5392.3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4282.35万元,地税收入1110万元,社会抚养费收入141万元,消债120.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93元。

工业发展

郊尾镇在服务好原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民营创业园区和塑料再生园区,积极招商引资,竭力破解征地等难题,加快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壮大工业体量,为仙游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郊尾镇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位于埕边、三埔等村的民营创业园,创业园规划用地4320亩,工业用地1575亩,总投资18亿元。郊尾镇注重利用各种载体进行招商,特别注意产业链延伸,注重高科技含量的优质项目和塑料再生开发等循环经济项目,以促进产业升级。对于在建的重点项目,郊尾镇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每个项目有一个领导挂钩,有一个工作队伍,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个评估机制。郊尾镇持续竭力破解难题,不仅深入实地破解现有企业发展壮大中存在用地、用电、用工、资金等困难问题,还想方设法破解项目征地拆迁安置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新氛围。

2008年,郊尾镇将努力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有所作为,再作先锋”要求,以仙游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为契机,以仙港大道全线贯通为动力,主动融入全局,全力打造三大平台(仙港腹地平台、民营创业园、循环经济区),建好四个小区(林角洋小区、商贸小区、兴华小区、长岭脚商住小区),着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

特色农业

郊尾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的特色种养业。郊尾镇淡水网箱养鱼已发展到近万箱,品种达20多种,渔业产量达1950吨;安岭山地鸡基地鸡存栏数常年稳定在3万羽以上。水果、反季节蔬菜、食用菌、茶叶等一批有特色的种养业正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目标迈进。郊尾镇大力发展六大产业,打造福建省淡水养殖第一镇。郊尾镇在建设新农村将立足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壮大基地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茶果业基地优势,大力发展铁观音金观音橄榄雪柑、水蜜桃等高优品种,带动特色水果生产。同时抓好老茶园改造,以提升茶叶生产产量、品质和效益为目的,做好“茶文章”;重视旅游资源,扎实推进黄林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申报工作,加快“名山、碧水、古民居”的旅游开发,努力打响旅游品牌;利用有利的地理气候资源,发展绿色蔬菜品种的生产,建立反季节蔬菜基地;林竹业围绕建设生态雄江,加大森林的培育和管护力度,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林业产出效益。把郊尾镇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绿色产业发达的生态乡镇;调整畜禽养殖布局,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无公害养殖,加强动物疫情的监测和防控,使畜牧产业化,到2010年建立3个万羽珍禽基地。

文化

特产美食

郊尾猪脚汤

在郊尾镇G324国道旁梅园街(郊尾镇邮电局斜对面)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小餐馆,店里的招牌菜——猪蹄汤,是慕名而来的食客们必点的一道菜。

猪脚汤汤汁呈半透明半乳白色,一个个粉嫩嫩的猪蹄调皮地朝外翻着,令人不忍下手,却让人垂涎三尺。抿一口汤,化在嘴里是浓浓的猪蹄味儿,香浓却不油腻。炖到恰到好处的猪蹄,皮咬起来“QQ”的、脆脆的,很带劲儿。店主欧春景说,这肉都是猪腿子上的精肉,与当归、姜片一起炖烂,便是原滋原味的鲜美。

近2点,店里才稍有空闲,记者才有机会和店主坐下好好聊聊。老板欧春景,是郊尾当地人。早在1983年,他就在郊尾汽车站旁靠卖猪蹄汤养家,当时一碗猪脚汤2毛钱也卖得火热。1992年,他在这里盖了房子,就把店迁到这个位置,生意越做越好。做了30年的猪脚汤生意,他觉得自己做的猪脚汤之所以受欢迎,除了注重配料和火候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四五十公斤的猪蹄放在一起煮,更容易煮出猪蹄香。

海蛎饼(蛾饼)

仙游海蛎饼是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也是不少莆仙人外出谋生的一种手艺。

莆田市风味小吃在色、香、味、形诸方面均极为考究,尤注重于“味”,并渗入地方历史、民俗、民情,故莆田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谚。仙游海蛎饼因其独特的风味而远近闻名,并广受欢迎。

海蛎饼在莆仙方言中叫蛾饼,其始于何年何代已无从考究。如今,仙游蛾饼已成为一道佳肴而受到人们的热捧。在仙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可觅到蛾饼的芳踪,只要花上几元钱就可以一饱口福。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仙游县就有30多家海蛎饼店,其中以仙游拱桥头、盖尾的海蛎饼最为出名,而常年在外从事海蛎饼生意的仙游人多达上千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市等地。

牡蛎科饼的主要原料是芋头、红薯粉、洋葱、瘦肉和海蛎。所以制作海蛎时,首先就是要把芋头加工成芋泥,然后按1斤地瓜粉配4两芋泥的比例,把芋泥和地瓜粉混在一起倒进一个陶缸中,再加入适量的水、盐和味精,然后再用木棍不停地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还要添加些葱花,让它们充分混合。由于葱花的味道很独特,因此陶缸里会慢慢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把切好的瘦肉放在碗中,再添加酱、醋、盐等佐料,用稍大一点的调羹从陶缸里舀起一些呈稠状的芋泥到牡蛎科瓢,先铺一层,接着放入腌好的瘦肉清菜和新鲜的海蛎,再浇些芋泥把瓢里的馅盖满,最后放入油锅中炸,直到两面变黄,周围油泡逐渐减少之后,就用竹夹捞起放入盆中。刚出锅的海蛎饼,鲜香扑鼻,外酥内嫩,油而不腻。

交通

101路/150路

1.整体路线:仙游汽车站——莆田汽车站

2.沿途主要停靠站为:莆田汽车站、东梅小区、西社小区、南门公共站、汇通大酒店、沟头圆圈、城厢区政府(万达广场)、车辆检测站、公交南站、华林工业园、下花路口、市科技学校、快乐农庄、濑溪公交站、南庄、西许、郊溪、华亭长岭、郊尾长岭、后沈路口、长安村、埕边村、郊尾镇政府、郊尾市场、东湖村、梅塘、西山村、田头店、宝树坡、宝峰口、瑞沟、象岭、柴桥头、赖店、九隆广场、京闽大酒店、仙游汽车站。(加粗字为郊尾境内停靠站)

市公交公司与福建省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公交共投放20辆7.5米级公交车,每9分钟一班。首末班时间暂定为6:30~18:20。该线路实行无人售票,分段收费,起步价为2元/人次,全程12元/人次。

102路/152路

1.整体路线:枫亭汽车站——莆田汽车站

2.沿途主要停靠站为:莆田汽车站、东梅小区、西社小区、南门公共站、汇通大酒店、沟头圆圈、城厢区政府(万达广场)、车辆检测站、公交南站、华林工业园、下花路口、市科技学校、快乐农庄、濑溪公交站、南庄、西许、郊溪、华亭长岭、郊尾长岭、后沈路口、长安村、埕边村、郊尾镇政府、郊尾小学、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枫亭汽车站。(加粗字为郊尾境内停靠站)

市公交公司与福建省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公交共投放18辆7.5米级公交车,每8分钟一班。首末班时间暂定为6:30~18:20。该线路实行无人售票,分段收费,起步价为2元/人次,全程9元/人次。

151路

莆田汽车站到仙游汽车站的快速客运线路,中途只下不上。

153路

莆田汽车站到枫亭汽车站的快速客运线路,中途只下不上。

501路/551路

1.整体路线:仙游博览城——莆田站

2.沿途主要停靠站为:莆田火车站、沟尾、莆田二十四中、金海湾大酒店、福利区后门、城厢区政府、市公交南站、华林工业园、霞皋路口、市科技学校、濑溪公交站、长岭、郊尾镇政府、郊尾市场、郊尾运管站、梅塘、田头店、宝树坡、宝峰口、瑞沟、象岭、赖店镇、九隆广场、京闽大酒店、仙游汽车站、五华城、仙游宾馆、现代中学、安特小区、汽车北站、宝泉路口、仙游博览城(紫檀街)。

612路

1.整体路线:仙游宾馆——榜头——仙游站

2.沿途主要停靠站为:仙游宾馆、西门兜、仙游大酒店、公交小区、南门、东门路口、玉田大桥、锦福滨江、金凤桥、工艺博览城、林碑、泉山村、象塘路口、洋尾村、龙腾村、灵山村、下明路口、榜头镇、后厝路口、紫洋、溪尾中学、溪尾圆圈、工艺城路口、坝下桥头、下昆、上昆、山坪、螺山、西埔、岐山尾、连天红、石马、石马中学、宝峰桥头、盖尾中学、盖尾镇、宝峰口、宝树坡、田头店、西山路口、梅塘、东湖口、圣领广场、后溪路口、郊尾中学、郊尾圆圈、郊尾邮电局、新和村、旸谷村、沙溪、白蛇过路、虎尾林、上浒村、枫亭高速路口、仙游站。(加粗字为郊尾境内停靠站)

621路/651路

1.整体路线:仙游公交总站(汽车北站)——赖店——仙游火车站

2.沿途主要停靠站为:仙游汽车北站、安特小区、现代中学、坝、仙游宾馆、西门兜、五华城、兰溪桥头、纪念碑、汽车南站、海亭嘉苑、京闽大酒店、罐头厂、九隆广场、塔山村、涂山口、赖店镇、坂头口、南方中学、留仙、象岭、瑞沟、瑞沟小学、草垅口、宝峰口、宝树坡、田头店、西山路口、梅塘、东湖、圣领广场、郊尾中学、郊尾圆圈、郊尾邮电局、新和村、沙溪、白蛇过路、建国村、铺头、枫亭汽车站、南大门、枫亭世纪城、鳞山、沧溪、枫亭高速路口、仙游站。(加粗字为郊尾境内停靠站)

起步价2元,全程8元。

社会

教育

郊尾中学位于仙游县改革开放的南大门--郊尾镇,福厦公路和三郊公路交汇处,环境优雅,交通便利。郊尾中学创办于1959年,其前身为“仙游县第八中学”。四十多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管理渐上档次,“勤奋、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和“爱校、守纪、求知、上进”的学风正在不断发扬光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一所颇受社会赞誉的普通农村完全中学。郊尾中学的一切工作均能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行,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全面实施素质为核心,鲜明提出“德育放首位,教学为中心,素质是保证,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宗旨,从学校实际出发,加强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培育时代新人。学校在巩固已取得的市级文明学校和省级三级达标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措施,为创建省级文明学校和省级二级达标,为将学校办成一所富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完全中学而不断努力。

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疫苗接种工作扎实认真,地方病及各类传染病均在控制指标内,无重大疫情发生。随着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健康状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遏制,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旅游

景点

放光岩(石坎)

放光岩位于郊尾镇长安村,俗称石坎。放光岩寺创建于宋代,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以石岩壁立、妙趣天成而名闻遐迩。1983年4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进深两间,面宽16米,正殿五间并排,中间雕有佛祖金身,两侧壁画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寺内有地下穴室、天然石床,均坐落石岩之中。正殿后墙是石壁,很有特色。寺后悬崖峭壁间,有一棵千年古松,青翠挺拔。寺前有古榕丛,呈伞形,6株联成一体,树冠顶部绿叶繁茂,缀成150平方米的盖亭,高12米,其根入地又成支干,蔚为壮观。

仙公寺(长光寺)

仙公寺深山藏古寺,处处有仙踪,坐落于长岭山半山腰上的仙公寺,依偎在大山的臂弯之中(如图)。站在仙公寺门口,俯首可见群峰如屏,层峦叠翠,低头可见龙潭水碧,清澈见底,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飞瀑,宛如一条玉带悬挂于悬崖峭壁之间。

仙公寺共两层,一楼为观音殿,殿内壁画精美,色彩绚丽;二楼供奉的是何氏九仙,殿旁设有数个简易床铺,有信客卧塌于此,入眠祈梦。当地77岁的俞德秋老人告诉我们,仙公寺的建寺时间已无从考究,1958年,寺庙遭毁灭性破坏;上世纪80年代,村民垒土建寺,背石铺路;2011年在村民的集资合力下,寺庙得以再次翻修,寺前公路也被打通。

盛夏时节,这里是游人避暑的绝佳去处,龙潭湖边戏水,龙眼树下乘凉。每年九月十二,仙公诞辰,寺院内会摆上近百桌斋席,迎四方信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仙公胜景是大自然恩赐,更是老一辈人辛劳成就。后人来此,不应遗忘前人铺路之功。 

魁山玉佛寺

境内魁山寺风景区,有钟鼓楼、陆秀夫词、滴水洞、慕凤岩、蓬莱石、古战场及刘章天题诗手迹。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乡镇工作的主体之一,郊尾镇党委政府应把它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按“三个不变”的要求,提高认识,把握全局,亲自抓,负总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领导到位。

(一)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增强领导服务功能

一是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观,不能有半点模糊认识,不能认为只要经济工作上去了,多生一两个孩子无所谓;二是党政一把手要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妥善处理各种计划生育问题;三是党政一把手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并组织实施本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规划,保证乡镇计划生育与经济工作及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发展;四是党政一把手要敢于承担责任,把计划生育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敢于正视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五是党政一把手要拓宽思路,大胆创新,打破旧的工作格局,为乡镇计生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六是党政一把手要敢于拍板,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要回避,特别是人、财、物方面,要重点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倾斜。

(二)坚持驻村(居)负责制,增强专项服务功能

郊尾镇干部驻村,开展计划生育专项服务,是落实计划生育管理,提高群众满意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计生队伍减轻计生部门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和方法是:责任到人,分类指导,管理到位,服务到家,利益挂钩。首先,要提高素质,包括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及计生科普知识。其次,要明确任务,使干部深入基层,及时把党和国家的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传送到育龄群众中去。再次,形成机制,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实行驻村干部与计划生育工作同奖同罚,落实责任追究办法,对计生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提拔重用,出现重大失误的要酌情追究有关责任。

农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与和乡镇计生工作联系密切的部门主要有宣传、工商、税务、文化、科技、卫生、公安、交通、民政、团委、妇联、教育等。乡镇党委政府要分别与以上这些部门签订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各部门要从本身的工作特点出发,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组织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各种服务活动。如宣传部门组织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文化、科技、卫生部门开展“三下乡”活动;公安、交通部门配合清理流动人口;工商、税务部门协助查处计划生育违法乱纪问题;对违反计划生育的个体工商户,税务部门在依法纳税方面,也应予以优惠优先;团委妇联配合乡村人口学校开展“三优”“五期”教育活动,主办与育龄群众生产、生活和生育有关的各种培训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培养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能力,努力实现计划生育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大格局。

(四)坚持会员联系户制,增强群众服务功能

供销改革

郊尾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供销社工作,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对供销社实行“三个优先”。一是供销社被拆迁的经营服务设施优先补偿安置;二是供销社因扩大经营规模进行网点建设优先纳入规划;三是供销社农村图书发行的货款优先到位。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郊尾镇扶持供销社,目的就是让供销社更好地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创设良好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以深化基层社改革的突破上,使供销社真正实现“民有、民管、民享”;以产权改革为重点,加快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步伐;以资产联合为纽带,以业务联合为手段,对各级联合社按照集团制进行改革。郊尾镇农村供销社改革,提出了供销社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供销社办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这是一个适应农业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重大举措。但是这个要求已经提出十多年,而落实得很差。究其原因,一是供销社传统的所有制实现形式没有改变,难以组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二是供销社没有主动投身到农业产业化中去。

参考资料

仙游:统筹规划共谋发展,吴文恩一线开展调研.福建日报社新福建移动客户端-头条号.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