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虎庄镇

虎庄镇

虎庄镇位于营口市大石桥市西北部,东临官屯镇,西靠高坎镇,南与金桥管理区毗连,北与海城市接壤。历史上称为虎庄屯,是辽南四大屯之一,素有北牛庄南虎庄之说。很早以前这里就是经济文化交流中心。1984年恢复镇建制,镇政府驻虎庄村,全镇总面积86.51平方公里,总人口32000人(2020),下辖1个社区及12个村。

清顺治八年(1651年),自直、鲁、豫、晋地区拨民来此定居开垦,形成村落;解放前,属海城县;1984年10月,虎庄乡改虎庄镇,属大石桥市;1992年11月,营口县改为大石桥市,属大石桥市。截至2018年末,虎庄镇户籍人口有32363人。截至2020年6月,虎庄镇下辖13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虎庄镇旧称虎獐屯、虎庄屯

清顺治八年(1651年)自直、鲁、豫、晋地区拨民来此定居开垦,形成村落

解放前期隶海城县

1947年12月解放后划归营口县,改称虎庄屯,设立虎庄区政府

1949年4月改为虎庄区人民政府

1950年6月29日与其他区一起按数字顺序改称为大石桥市第七区人民政府

1950年秋改为第七区区公所

1951年10月因原第四区(老边区)被撤销,将七区改为四区

1955年8月改为虎庄区

1956年3月行政区调整,撤销旗口区,将其部分村屯并入虎庄区,将虎庄区公所改为虎庄区人民政府

1958年2月,全县撤区并乡,改虎庄区为虎庄乡

1958年9月,成立虎庄人民公社

1968年4月成立虎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9月改为虎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9月改为虎庄乡人民政府

1984年10月4日,经批准,撤销虎庄乡,建立虎庄镇人民政府。

2002年下辖29个村委会: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分水、杨家、文甲、土台子、前林子、前坎子、镇兴、前台子、后台子、厂沟、腰林子、后坎子、柳家、双井子、石头地、甜水、三道岭子、东拉房、高山台、王庄、西林子、后林子、腰屯、韩家、石桥子

2004年区划整合以后,合并为1个社区及12个村,分别为:虎庄社区、杨家、韩家、老林子、前坎子、后坎子、高台子、镇兴、石桥子、双井子、土台子、高山台、文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虎庄镇地处大石桥市西北部,东与官屯镇相连,东南邻青花街道,南与金桥街道接壤,西南与老边区相依,西靠高坎镇,西北与旗口镇毗邻,北接鞍山海城市,行政区域面积87平方千米。

虎庄处于东经121°56″到130°0′,北纬39°55′至40°56″,东临官屯镇,西靠高坎镇,南与金桥管理区毗连,北与海城市接壤。全镇总面积86.51平方公里,总人口32000人。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和阜营高速在境内穿过,设有虎庄进出口。全镇共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是大石桥市的北大门。

地形地貌

虎庄镇地处大石桥市西北部,地形东部是丘陵低山,西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主要山脉有牛头山、锅底山、东老虎山、马圈山、东头山、长山等,最高点位于东老虎山,海拔147.3米;最低点位于前坎子,海拔4米。

水文

虎庄镇境内河道属辽河流域,有老解放河、虎庄河,流域面积5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虎庄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暴雨、干旱、大风、寒潮、冰雹等。大风和冰雹灾害为两年一遇,主要发生在8—9月,寒潮平均2.5年一遇,主要发生在4—5月。

水文气象

虎庄镇处于平原松散孔隙水文地质区,部分为富水层,部分为中富水区。表层为亚砂土,中层与深层含孔隙承压水,累计含水厚度10—20m,地下水埋深30—60m,单井涌水量800—1500吨/日,矿化度小于0.5克/升。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2000万立方米。境内有虎庄河、解放河、红旗河等河流。其中解放河水域面积最大,于1960年人工挖掘并引辽河水而成,境内全长10公里,平均宽度约50米,自旗口镇子泡村流出,由北向南依次流经厂沟、镇兴、韩家、石头地等村,主要用于水田灌溉。

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雨热同季。一年四季分明,年气温9.6—10.1℃,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30℃,活动积温3193-3454℃,平均风速35m/s,年降水量650mm,无霜期168天。

地质地貌

处于辽河冲击平原与千山山脉东延的结合地带,地形为东高西低。地貌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辽河冲击平原(西部),另一种是山前倾斜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土壤:西部为水稻土,东部为粽壤土和沙壤土。境内有牛头山、锅底山、东老虎山、马圈山、东头山、长山等山,多为小山丘。

气候特征

虎庄镇临近渤海辽东湾,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7~9.5°C,年降水量为670~800毫米,雨量适中。日照时数为2600~288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虎庄镇下辖13个行政村,下设9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虎庄镇下辖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虎庄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虎庄镇总人口3194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07人,城镇化率5.7%。总人口中,男性16144人,占50.5%;女性15798人,占49.5%;18岁以下4567人,占14.3%;19—60岁22313人,占69.9%;60岁以上5062人,占15.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0345人,占95%;有回、满、朝鲜、蒙古等9个少数民族,共1597人,占5%。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1个民族,达128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8.5人。

2017年末,虎庄镇常住人口为29767人。

截至2018年末,虎庄镇户籍人口有3236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虎庄镇财政总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9653元。

2018年,虎庄镇有工业企业42个,其中规模以上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2个。

农业

2011年,虎庄镇耕地面积6.2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6.2%。粮食作物以玉蜀黍属、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3994吨,其中玉米12940吨,水稻2095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绿豆、赤豆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肉牛、山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0.7万头;肉牛饲养量0.6万头;山羊饲养量0.4万只,年末存栏0.2万只,收购山羊板皮0.15万张;家禽饲养量50万羽,上市家禽2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741吨,其中猪肉1489吨,牛肉566吨,羊肉32吨;禽蛋1023吨,牛奶350吨。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3.6万亩,其中防护林0.4万亩,经济林1.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7.2万株,林木覆盖率18.3%。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85亩,产量501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葡萄、桃等,其中苹果495吨,梨6吨。2011年,农用机械572台。

工业

2011年,虎庄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9亿元,比上年增长6%。2011年,虎庄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职工0.6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4家,职工0.3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比上年增长10%。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

商业

2011年末,虎庄镇有商业网点73个,职工219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2亿元,比上年增长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1亿元,比上年增长9%。

第一产业

虎庄镇耕地总面积72650.8亩,其中水田33802.9亩,旱田38687.9亩;山地面积7880.5亩,果园6580亩,林地224.3亩;水域面积12883亩,养殖水面10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水果有苹果、梨等。水田全部种植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亩;玉蜀黍属平均亩产500公斤/亩;高粱平均亩产490公斤/亩;苹果平均株产75公斤/株。虎庄镇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拥有大型机车包括链轨式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小型机车包括四轮车、手扶拖拉机,全部配备耙具,还有喷灌机、播种机、犁等。农机总动力超过12400kw,排灌机械动力超过560kw。水旱田已全部实现机械耕作。农业发展中心负责农机管理及服务,并有农机服务队。

第二产业

凭借着周围菱镁矿滑石矿蕴藏丰富的优势,虎庄镇已逐步发展成以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经济的开放型城镇,主要有嘉晨集团、大益矿产品公司等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嘉晨集团是虎庄镇重点企业之一,拥有职工2600余人,主要产品有重烧镁滑石等,年产值近7亿元。除此以外,还有机械制造、粮油加工、化工、服装加工等企业。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长石铁矿金矿和铅矿等,得到了合理的开采与利用。虎庄镇工业发展迅猛,开发区初具规模,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文化

民间传说

虎庄原名谷张屯,清顺治,最早从山东省移民到这里落户的是谷、张两家,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虎獐屯,据说原先这里有老虎等野兽出没;虎庄还被称为虎撞坟,传说有一只老虎受了重伤,被这里的一个老人救活了,后来老虎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每年春节都给老人家里送来几只猎物,野猪、原麝等。有一年春节它又来了,却没有见到老人,老人的儿子告诉老虎,他爹已经去世了,老虎十分伤心,来到老人的坟上,一头撞死在石碑上,老人的儿子就把老虎埋葬在他爹的坟旁。这个故事后来传开了,于是人们把这里叫做虎撞坟或虎上坟,时间长了就演变成虎庄屯了。

虎庄“薛家坟”的传说

相传同治年间,南方有一个风水先生名叫郭铁石,在江湖上颇有名气,周游各地为人相宅看土,多年来修炼一身仙气。一日游到虎庄地界,见青龙山安国药王庙正门坡下有一个土堆,高约数丈,四边齐齐整整,土堆上不生禾本科杂草。凭他多年修炼的道行,看出此处地气浓重、闪现金光,乃龙脉之地。于是郭铁石到附近有公鸡的人家买了三个鸡蛋,叫一个放牛牧童将鸡蛋埋入土堆之中,并告诉他不可泄露天机。然后郭铁石走到青龙山后面口念咒语,连跺三脚,如果做完法之后鸡蛋能孵出小鸡,那这个土堆处必是龙脉无疑。谁知放牛牧童并没有按照郭铁石的吩咐去做,他把鸡蛋拿回家并告诉了母亲,他母亲拿出三个臭鸡蛋让牧童埋入土堆。原来这家姓薛,家中有一长者已病入膏肓,这位薛氏想到,既然风水先生相重了这个土堆,可见此处必是风水宝地,等日后家中长者过世,用这块宝地做祖坟,薛家子孙定能大富大贵。因此薛氏故意破坏了郭铁石的施法。对于薛氏在鸡蛋上偷梁换柱,郭铁石并不知晓,他从后山下来,见土堆之中并没有孵出小鸡,大失所望。

三年后,郭铁石再次来到此地,只见土堆已变成坟地,百姓称之为“薛家坟”,一打听才知道,这薛家正是当年放牛的小牧童家。郭铁石悔恨交加,心想:绝不能让薛家出真龙天子。于是他变卖家产,出资在虎庄东街并排打了两眼大井(龙眼)压住龙头,老百姓叫“双井子”,在虎庄西街打了一眼大井压住龙尾,老百姓叫老马井沿,又在安国药王庙立了两块石碑压住龙身。这样一来就破了薛家坟的龙脉,郭铁石临走之际告诉虎庄的百姓,称此处可挖不可填,否则百姓会有战乱之苦。至此之后,薛家坟的土一天比一天少,最后挖光了土堆,薛家坟也不复存在了。据说后来薛家出了一位戏子,专门扮演皇帝。

这就是传说中的虎庄薛家坟的由来。

可考历史

以上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虎庄地名的由来还有据可考,据《大连文史资料》第三辑——王永江二三事记载:笔者家乡有虎獐屯村(旧属海城县,解放后政区调整归大石桥市),该村村民聚讼,呈文送达省长(王永江:1922-1926任奉天省省长)公署。王氏批曰:“地名虎獐,人无善类。”遂不受理。村人因地名不祥且不雅,乃改称“虎庄”,沿用至今。

交通

虎庄镇有321省道经过境内。

社会

截至2014年,虎庄镇拥有11所小学,2所中学。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虎庄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520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4所,在校生1912人,专任教师1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1所,在校生892人,专任教师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98.5%,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898.1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6.1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7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虎庄镇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职人员48人;文化专业户2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3个,建筑面积670平方米,藏书39000册;还有休闲广场等娱乐设施。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1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4%,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人。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有高跷、秧歌戏等。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虎庄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88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6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9张,固定资产总值0.1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14人,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7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2.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9万人次,住院手术120台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7/10万;孕产妇死亡率0.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7.6‰、5.8‰、3.4‰。

体育事业

2011年末,虎庄镇有体育场地1处。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1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社会保障

2011年,虎庄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8户,人数743人,支出1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124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4人,支出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21人,支出5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医疗救助8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21人次,支出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临时救济45人次,支出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自然灾害受灾人口800人,紧急转移安置2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00亩,倒塌房屋11间,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救灾支出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社区服务设施12个,社区服务中心13个,社区服务站13个,其他服务设施4个。

旅游

虎庄镇青龙山石佛寺

青龙山石佛寺位于大石桥市虎庄镇(四街),始建于唐朝,清顺治修建药王殿。民国九年重新扩建,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药王殿内供奉天皇氏地皇人皇氏三尊圣像和中国历史上的孙思邈等10位古代名医,大雄宝殿内供奉三如来佛像和十八罗汉像,东配殿供奉子孙奶奶和施世纶像,西配殿供奉胡三太爷太奶像,香火鼎盛。石佛寺内现存一棵老槐树已是千年以上的古树,是该处独有的神树。

1966年的一场浩劫,将这座古刹彻底摧毁。古刹现存遗址土地面积3520平方米。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民众对文化生活越加热爱,对恢复古建筑,弘扬古文化,建设美好家园,创建和谐社会充满信心。从2002年开始,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逐步筹资重建了青龙山石佛寺(安国药王庙)。

土台村牛头山双泉寺

牛头山双泉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因牛头山的山南山北各有一眼古井,故得名双泉寺。传说岳飞与北国打仗时曾到过此山。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在双泉寺修建经堂殿,又在殿门中央悬挂一块牌匾,上书“双泉禅寺——道光帝九年菊月吉日《皇卫》赠”。各地大和尚纷纷到寺中修行。民国十二年六月,双泉寺不幸遭土匪洗劫;伪满时期,日伪军将寺庙烧毁,只剩下钟楼和鼓楼;文革时期,仅有的残留物被红卫兵又一次摧毁。昔日宏伟壮观的名胜古迹被无情的全部毁掉,以后因庙宇残破,僧人无处容身而解体。

1997年农历4月26日,五台山望海寺的觉能和尚来到牛头山,立志要重建牛头山双泉寺。觉能和尚俗名王仁宣,法名释觉能,1938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感王镇古城子村,1997年在山西五台山东台望海寺出家,是上本下如师傅的弟子。觉能住持发挥土木古建筑方面的特长,参与设计大雄宝殿,建筑面积2273平方米;兴建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丰都城(十八层地狱),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历经11年,终于建成了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物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双泉寺。该寺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觉能住持亲自设计图纸,亲临施工现场监工,呕心沥血11年,用非凡的毅力与智慧创造了宏伟壮观的宗教古建筑群,把一片荒山建成了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全能型庙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为弘扬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代表人物

觉光法师

觉光法师1919年5月16日生于海城市(今属大石桥市)虎庄,俗姓谷,是家中次子,父亲给他起名叫做“成海”。母亲笃信佛法,在成海出生前已长期素食,因此成海出生即“胎里素”,幼年时便最喜欢吃素食,不吃肉。

1928年,青一和尚由扬州市高寺不远千里来到虎庄,化缘重修高旻寺,成海母亲敬重三宝,便布施金钱结缘。而成海每天放学后就跑到附近的佛堂听青一和尚讲佛经故事。一年后,青一和尚离开了虎庄,但成海悄悄尾随不舍。青一和尚劝他回家,成海说:“我要出家!”经一再劝说,成海矢志不移。青一和尚无奈,只好带他到营口乘海轮到上海市,并亲任剃度师,在海会寺为他剃度成为沙弥,给法名“安童”。

1930年赴宁波天童寺受戒,从得释圆瑛长老得法名觉光,后赴观宗寺深造。1939年,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亲近宝静大师,受天台宗教义,传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1941年,日军侵港,出走香港。抗战胜利后返港,创办香海正觉莲社,香港佛教月刊,重组香港佛教联合会。他先后担任香港佛教弘法部主任、香港佛教联合会总务主任、粉岭宝公纪念堂司理、香观宗寺住持、菩提学会导师、正觉莲社社长、佛教月刊社社长等职。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香海正觉莲社社长、佛教宝静安老院董事会主席、佛教宝静护理安老院董事会主席、《香港佛教月刊》社社长、香港佛教医院名誉监督、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名誉监督、香港正觉莲社周六念佛会讲师、菩提学会导师、释虚云纪念堂副董长、香观宗寺住持、香港教师会名誉会长、世界僧伽大会副会长、世界佛教友谊会香港分会会长,以及多所佛教学校校监、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92年受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顾问。数十年来被推为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致力于弘法、教育、慈善、养老等事业,功绩卓著,成为香港著名佛教领袖。

王亢

王亢(1911—1992)大石桥市(今虎庄镇王庄村)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西北抗日先锋总队中队长,平西抗日联军参谋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十团营长,团长,平北军分区参谋长兼热西支队支队长,冀热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哈尔滨市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松江军区独立二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五十一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作战部军务局副局长,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顾问。196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他智勇双全,善于打游击战和伏击战,予日军以沉重打击。1992年11月24日病逝于北京。

王亢主要事迹:

1940年5月,时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第1营营长的王亢随白乙化团长和团直属机关挺进丰密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23日,在途经昌平沙塘沟时,他率第1营与前来拦截的伪满军第35团第2营进行了一场激战,打退敌7次冲锋,歼敌60余人,出师告捷。26日,又夜袭琉璃庙子伪军据点,仅用十几分钟即毙、俘伪军和伪警察200余人,并彻底拔除了该据点。第10团于5月底到达密云区地区后,开始创立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王亢率第1营随白乙化团长拉到外线作战,打击日伪军,掩护根据地的创建工作。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创立后的10月初,他率第1营的2个连从盘山出发,护送冀东100多名抗日干部赴晋察冀地区学习,12日下午抵达密云达峪村,突遭日军三面包围。在冀东第3支队的配合下,他机智果断地歼灭了日军指挥所,击毙石井少左以下日军20余人,乘黄昏巧妙突围,胜利完成护送任务。12月15日,他率第1营在冯家峪南湾子设伏,歼灭日军哲田中队90余人,创平北抗日根据地消灭日军的新记录。此次战斗,极大的鼓舞了丰滦密人民的抗日斗争信心,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941年2月4日白乙化牺牲后不久,王亢升任第10团团长。4月中旬,他率团在冯家峪的东、西白莲峪沟口打了一场伏击战,全歼日军21人。5月16日,在卸甲山的白道峪村,他指挥部队消灭康各庄据点日伪军50余人,其中日军23人,并清除当了汉奸的伪大乡长。9月23日,他又指挥部队取得了“一撮毛”歼灭战的重大胜利,歼灭包括中队长朱狩在内的日军56人。1942年12月初,他又亲率3个连对窜至古石峪抢粮烧房的日军进行了一场围歼战。此战,共毙石匣据点日军南岛中队中队长以下日军80余人,夺回被抢掠的粮食70余驮。胜利消息鼓舞了丰滦密人民的抗日斗志。1943年春,王亢率团转入延庆区地区作战。1944年6月又进入明十三陵地区打击日伪军,在6月6日消灭清景陵明昭陵两个伪军据点的80余人之后的不久,他奉命到军区学习,从此离开10团。

圆山长老

营口楞严寺第四任方丈圆山老和尚,法号无尘,1919年9月26日出生于虎庄屯(今辽宁省大石桥市虎庄镇甜水村),俗名孙兆舟。圆山法师1943年出家(15岁)。于楞严寺禅定老和尚受具足戒。1936年随父修建慈莲寺,1939年于长春柏若寺天台宗布教师佛学院就读,1945年-1947年在家农村参加生产,1966年其师(父)病故,临终遗言:”不要还俗,佛法将有再兴之日。”圆山谨从师命,依教奉行。1986年来楞严寺,先后任管委会主任,监院,在社会各界支持下,重振昔日楞严之庄严法界,将楞严寺维修得焕然一新。1994年后弃高令于不顾,国内外奔跑,募化,建成了楞严宝塔,开光之日圆山法师晋升为楞严禅寺第四任方丈。圆山老和尚现任楞严寺法主和尚以及盖州慈航寺方丈、昌图常太寺方丈,虽已高龄,仍在募化铸钟、筹划建造更大面积的法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