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河
刘忠河,出生于1943年11月28日,商丘市人,国家一级演员,豫剧刘派创始人,代表曲目《打金枝》《血溅乌纱》,被誉为“豫东红脸王”“豫剧马连良”。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商丘戏剧协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党员,商丘市豫剧团名誉团长,由国务院命名的“人民艺术家”,河南省豫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经典剧目《十五贯》《清风亭》被称为豫剧豫东调代表。
1958年,他进入河南省戏曲学校,师承高连荣、张子林、马双枝、管玉田等。在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勤奋练功,打下坚实的戏曲功底,铺就了他一生的艺术之路。1963年,有他主演的《社长的女儿》在上海公演,深受欢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77年,刘忠河在继承唐玉成的唱腔基础上,结合自己嗓音特点,演出了《十五贯》,获得成功。之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出了刘忠河表演的《十五贯》,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了河南戏曲名人。198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刘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等。从此刘忠河的“红脸”唱腔,响遍大江南北。1988年10月,刘忠河《三打金枝》舞台录像获得首届“香玉杯”艺术奖。
2004年,刘忠河退休,被聘为商丘豫剧团名誉团长,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2017年6月,刘忠河将《三汤巡抚》搬演舞台,当年11月获得河南省戏曲大赛“文华演出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刘忠河,农历1943年11月28日出生于商丘市。两月后由养父刘鸿卿报养,取名刘忠河。1949年7月被送到 “南公馆”私人学堂读书。1952年随父到朱集市场街上,就读二完小学(今回民小学)读书。刘忠河在放学和假期时经常跑到“大众剧院”“双凤舞台”“丹凤舞台”“新华舞台”“河声舞台”边上听戏,由于年龄小,也不需要付钱,就渐渐的迷恋上了戏曲。一天放学回家,听说马金凤表演《花枪缘》,小忠河就藏在大人衣服下面,偷偷溜进剧场,过足戏瘾。从而对豫剧产生了浓重的兴趣。1955年刘忠河听说商丘豫剧团招收学员,他随口唱了一段《拷红》,被时任商丘市分管文化的副市长锁玉甫看中,随后进入商丘市豫剧团。次年,他第一次登台,在《戚继光斩子》中饰演角色。1957年,河南省戏曲学校招生,刘忠河家境贫寒,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早起晚睡,勤学苦练,喊嗓,压腿、扎驾基本功,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员之一。他进入戏曲学校后,师承高连林、张子林、马双枝、管玉田等。在学校近四年的学戏生涯,刘忠河还得到豫剧界名人高连荣、马双芝、田来印、汤兰香等人的言传身教,也为刘忠河以后成功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始舞台生涯
1961年,17岁的刘忠河回到了商丘豫剧团,开始了正式的登台生涯。他先后排演过《花打朝》《对花枪》《抬花轿》《打金枝》《打焦赞》等剧目,无论是“黑脸”还是“红脸”,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1962年,刘忠河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3月,商丘市举办河南省著名老艺人汇演,在道南礼堂观摩唐玉成演出。1963年,有他主演的《社长的女儿》在上海市公演,深受欢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上海戏剧节的艺术家们也给与高度评价。 后来由他主演的《黛诺》,在苏鲁豫皖引起轰动,在江苏徐州公演时,受到罗瑞卿和杨得志的高度赞赏。《黛诺》录制后,在河南全省播放。1964年3月随剧团赴广州市等地演出现代戏《社长的女儿》。1966年文革期间,刘忠河改演了现代戏,也由“黑脸”改唱了“红脸”, 在《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社长的女儿》《沙家浜》《白毛女》等剧目中参与演出,但由于当时的嗓子不定型,并且高音区(降 E 调 Sol 以上的音)很少被用到,所以影响力并不大。
1977 年,刘忠河在《逼上梁山》中,扮演“林冲”,采用了“老戏新唱”的唱腔,用现代戏的唱法演唱古典戏,未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一度认为自己有唱腔问题。同年,刘忠河在继承唐玉成的唱腔基础上,结合自己嗓音特点,演出了《十五贯》,当时正值文革结束后,被禁了十几年的古装戏开始上演,刘忠河与团里的各位老师一起研究决定,借鉴唐玉成的唱腔饰演剧目中的主角况钟,结果迅速引起了轰动,以至于有的观众用写上名字的砖头站位排队买票,这种盛况在豫东戏剧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十五贯》的成功,与刘忠河在况钟这个角色上的精心设计与人物成功塑造有着紧密的关系。对于商丘豫剧团来讲,豫剧《十五贯》则救活了一个剧团。11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来到商丘市,录制商丘市豫剧院上演的《红灯记》,录制组王明堂听说刘忠河唱的特别有味道,已经演了好多场了,与录制组人员一起进入剧场,亲眼目睹刘忠河的风采和观众的喝彩。之后征得台长同意,找到刘忠河,并说明了领导的想法,经过双方协商,录制了刘忠河演唱的《十五贯》。
获得成功
1978年年初刘忠河演唱的《十五贯》,并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播出后,电台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听众的来信,并要求电台介绍演员刘忠河,刘忠河也一举成名,成为了河南戏曲名人。《十五贯》大火后,4月刘忠河排演了又一部作品《打金枝》(又名《满床笏》,为豫剧优秀传统剧目),取材自天宝历史,讲述汾阳王郭子仪八旬寿辰之际,三子郭暧之妻升平公主不赴寿宴,郭暧于父有愧,怒打金枝的历史故事。它既是一出名的宫廷戏 ,更 是一出家庭伦理戏 。《打金枝》一剧,“京评梆越豫晋”等剧种都有过演出。刘忠河饰唐王,他通过仔细揣摩剧情,认为唐王处理的是一桩家务事,帝王的形象看上去不可过于威严,同时又不能丢失唐王身份,仍需展示出一代帝王应有的气质和风度。还要表现出唐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气量。此剧一炮打响,受到各界人士和戏民的信赖和赞许。此后排演《三哭殿》《辕门斩子》《穆桂英下山》《卷席筒》《春草闯堂》等豫剧经典剧目,饰演了唐太宗、杨延景、杨延昭等一系列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豫剧角色。以成功经验为基础探索更为有效之法,取得了更佳响亮的艺术成果。1979年3月由河南省剧作家李克勤来商丘录制刘忠河的《打金枝》,其独特的豫东调演唱风格轰动艺坛。此剧多年来常演不辍,深受群众喜爱,为刘忠河的主要代表剧目之 一。在电台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续而收魏建新为徒,赐艺名“刘小河”,首次去郑州市演出,在龙海剧院上演《打金枝》出席河南省人代会。11月去焦作演出,获“豫剧马连良”之誉。
1980年,刘忠河代表豫剧豫东流派被邀请去河南省参加首届豫剧流派汇演,又以一出《打金枝》轰动省城,该剧在电台播出后,迅速唱响了豫鲁苏皖四省。6月赴西安市演出,为期3个月,演出90余场。排演《血溅乌纱》并在长治市首演。由于有大量的舞台经验,在唱腔上进行了改良,即“混声唱法”在演唱低音使用大本嗓(真声)时混入二本腔(假声),在演唱高音使用二本嗓(假声)时混入大本嗓(真声),避开了大本嗓无高音位置,二本嗓时无底气的缺点,也使得刘派悄悄兴起。1981年到1985年,他先后排演并演出过《血溅乌纱》《戚继光斩子》《汉文皇后》《三打金枝》《碧血金钟》等多部豫剧经典剧目,饰演戚继光,贾大夫,李豫等经典豫剧角色。《三打金枝》还被舞台录像。期间由商丘市豫剧团副团长转任商丘市豫剧团团长,后辅导刘小河参加河南戏曲青年会演,并光荣入党。198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刘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等。从此刘忠河的“红脸”唱腔,响遍大江南北,被誉为“唐玉成”“豫剧马连良”。
1988年至1989年,刘忠河先后获得第一届商丘市中国艺术节荣誉奖、首届“香玉杯”艺术奖。并被授予商丘市劳动模范。1990年参加纪念唐玉成先生诞辰95周年演出。次年6月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举办的“万紫千红——河南省地方戏曲电声演唱会”演出。同年排演《大唐魂》《朱元璋斩婿》饰演张巡和朱元璋,并被评为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2年,刘忠河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之后在《反阳河》中饰杨老大,《孔明拒谏》饰魏延。同年由其主演的豫剧《大唐魂》荣获河南省第四届戏剧大赛优秀表演奖。1994年3月孟庆刚参加《全国豫剧丑角大赛》为其助演,同时《血溅乌纱》《打金枝》《辕门斩子》被电视录像。1995年,他的《血溅乌纱》《打金枝》等唱段参加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赛,获优质奖,他本人也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在舞台实践和唱腔上的创新上,他在继承豫东调前人(唐玉成、李伍、刘娃、马金凤等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在代表剧目、艺术成就还是教学授徒上已自成一派。官方媒体称刘忠河豫东调唱腔是豫东红脸刘派唱腔。
1997年5月排演《清风亭》饰张元秀。1999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剧院演出,受《大河报》《河南日报》记者专访。10月《孔明拒谏》在商丘市首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特别奖。2000年1月当选商丘市剧协副主席。《打金枝》《十五贯》舞台录像。2001年4月排演现代戏《风雨迷途》饰林先生。2002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剧院演出,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10月在武汉吴家山剧院演出《打金枝》。12月被商丘市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党员称号。2003年10月应《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报》湖北河南商会邀请,再次到武汉演出。1997年至2003年,刘忠活跃在豫剧表演舞台上,参演了包括经典剧目《打金枝》《十五贯》《清风亭》,现代剧目《风雨迷途》等诸多题材、类型各异的作品,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中,他在1999年凭借作品《孔明拒谏》在商丘市首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特别奖。2002年12月,刘忠河被商丘市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党员称号
豫剧传承
2004年退休后,刘忠河仍被聘为商丘豫剧团名誉团长,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同年其应河南广播电视台邀请,担任《梨园春》栏目举行的“五年擂主争霸赛”的评委,此后,他曾与中国国家京剧院,奥地利交响乐团同台演出。并参加2006 年在商丘市电视台为他举办“刘忠河从艺五十周年演唱会”特别活动。
2008年5月,刘忠河为5·12汶川地震捐款10000元。次年。他还获得商丘市“文艺终身成就奖”荣誉。并在2019年到2012年,陆续参加河南卫视《梨园春》《明星有戏》、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跟我学”栏目等专题表演与节目录制。2013年,刘忠河被列入河南省豫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6月,刘忠河将清代河南官员汤斌为官清正廉洁的美谈搬上舞台,演出《三汤巡抚》,当年11月获得河南省戏曲大赛“文华演出奖”。2018年,《打金枝》在长安大剧院精彩上演,这也是刘忠河的经典代表作。2019年4月,《三汤巡抚》作为表演艺术类由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上报省教育厅,获得河南赛区一等奖,并作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由省教育厅上报国家教育部。2023年,刘忠河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培养资助项目《豫东调唱腔传承与人才培养》名师讲堂。已经81岁的刘忠河连续三天为《豫东调唱腔传承与人才培养》学员授课,继续发扬传承豫剧文化。
荣誉奖项
艺术特点
唱腔特色
刘忠河学习与借鉴了唐玉成铿锵有力、热情奔放,说唱结合的唱腔,并学习唐玉成注重衬字、闪板、垛句与寒韵的特点,亲切自然,不矫揉造作。在主攻唐玉成的唱腔外,他还吸收了诸多老艺术家的唱腔特点,比如李存伍、李文芝老师的“腔弯”,以及刘娃老师的衬字“吔咦”等,刘忠河在继承了唐玉成唱法的同时,又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对其进行了改良,即“混声唱法”在演唱低音使用大本嗓(真声)时混入二本腔(假声),在演唱高音使用假嗓(假声)时混入大本嗓(真声),避开了大本嗓无高音位置,假嗓时无底气的缺点。这种将真假声完美结合的唱法,听起来自然流畅、自如舒展又不失力度,对人物的表现更为细腻、传神,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认可,也使豫东红脸的知名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刘忠河在演唱过程中,吸收了祥符调陈素真的唱法和精妙的表演做工,借鉴崔兰田艺术大师的鼻音和低音的唱腔特点以及以静衬动的做派,形成新的豫东调风格。尤其是传统戏中表演的帝王形象被戏曲评论家赞誉为“一腔清音,半壁河山”。
表演特色
刘忠河的表演具有洒脱、奔放又不失细腻的舞台表演风格。他将不同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性格人物的情感、情绪以及气质都能准确的展现给大家,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在《江南传奇之十五贯》里,刘忠河将况钟的心理活动通过不同的表演手段,完整准确的呈现给观众,使人物性格表现更为突出。如“访鼠测字”一折中,况钟从吃惊到放心的心理变化过程细腻、传神。使得人物的塑造更加的真实、生动。而《打金枝》中,其在表演上力求使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以及眼神上都能贴切的将唐王的 形象塑造更加完美。《血溅乌沙》里,刘忠河在塑造严天民这一正气凛然的清官形象时,充分展现了他的表演特点:洒脱、 奔放又不失细腻。他仔细研读人物的心理,将人之常情表现的极为真实。
刘忠河入室弟子名单
第二代男弟子名单
第二代女弟子名单
第三代弟子名单
以上信息来自
家庭情况
刘忠河的养父名叫刘鸿卿,以做小生意维生。刘忠河八岁的时候,养母病逝。
刘忠河跟胡秀兰一九六九年结婚,胡秀兰是一个铁路工人的女儿,是商丘市剧团最小的演员之一。从小就喜欢刘忠河哥哥,她跟刘忠河相识、相知、相爱走了一段极不平凡的道路,两人危难真情,患难之交。在剧团党组织和全团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终成眷属。并生下两个女儿。1970年长女刘芳出生,1972年次女刘媛出生。
音像作品
以上信息来自
主要作品
《辕门斩子》《打金枝》《三哭殿》《血溅乌纱》《穆桂英下山》《朱元璋斩胥》《三打金枝》《血战睢阳》《反阳河》《清风亭》
社会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刘忠河的《打金枝》充分发挥豫东调的高亢昂扬、质朴大方的风格,着力张扬豫剧乡土化品质,粗犷不拘,沉着率真,塑造了一个有着农民气质的唐王形象。在当代大豫剧格局逐渐整合全国13省163个专业豫剧团,并影响各地数量众多的民营院团艺术风格时,豫东调的传承和创作实际上是豫剧乃至中国戏曲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参照,尊重地域创造,尊重个性化创造,是戏曲保持活力、戏曲生态长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李法曾:这次真正听到了豫东梆子非常过瘾。这次看到刘忠河先生的豫剧《打金枝》,感觉比原来的故事更完整了,细节也更生动了。
在 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春》578 期“戏出名门”刘忠河专场节目中,军旅著名作家陈红旭、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扬、河南省豫剧三团著名作曲家朱超伦为刘忠河做专场点评,陈红旭说:刘派唱腔是个值得研究的艺术课题,刘派唱腔具备三个接轨。第一:刘忠河老师演唱的豫东调能和现代音乐结合的这么融洽,证明刘忠河老师的唱腔是与时代接轨的唱腔。第二:刘忠河老师的唱腔和时代接轨后观众很接受,说明豫东调和现代音乐的接轨没有脱离观众,证明刘忠河老师的唱腔是与观众接轨的唱腔。第三:不但我们中原人能接受,还能走出去,据我所知很多人唱着刘忠河老师声腔改编的戏歌唱遍了大江南北,这证明刘忠河老师的唱腔是与世界接轨的唱腔。因此我认为刘忠河老师是:豫东调的领头羊,观众心中唐玉成,豫剧界的马连良 ,河南省须生强中强。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传统剧目要有时代新变,刘忠河的《打金枝》把政治戏伦理化、把宫廷戏家庭化、把朝廷戏民间化,用老百姓的视角思维来思考问题,于风趣幽默中解决家庭矛盾,既弘扬了优秀文化,又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深入人心。
商丘豫剧团书记方俊涛:刘忠河充分运用衬字、抢板、闪板、垛句和寒颤的唱腔技巧的同时,还自创大波音、轻鼻音来装饰唱腔,使唱腔苍劲中不乏浑厚,朴实中又含潇洒,时如黄河奔腾,时如春蚕吐丝,时如行云流水,时如珠落玉盘。戏曲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灯光的综合性艺术,更是语言的艺术,刘忠河高度重视豫剧语言的精炼和口语化,唱腔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在他嘴里都是千锤百炼,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接受。
在《十五贯》取得圆满的成功后,刘忠河又排演了《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辕门斩子》《三哭殿》等剧目,无论是在唱腔上,还是舞台人物的塑造上都能展现自己非凡的艺术才华。以至在商丘市、菏泽市及安徽宿州等地,都盛传着“宁可三天不吃馍,也要去看刘忠河”的说法。
评论分析
对于商丘豫剧团来讲,豫剧《十五贯》则救活了一个剧团,当时正值文革结束后,被禁锢了十几年的古装戏开始上演,观众的期待程度可想而知,刘忠河与团里的各位老师一起研究决定,借鉴唐玉成的唱腔饰演剧目中的主角况钟,结果迅速引起了轰动,以至于有的观众用写上名字的砖头站位排队买票,这种盛况在豫东戏剧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江南传奇之十五贯》的成功,与刘忠河在况钟这个角色上的精心设计与人物成功塑造有着紧密的关系。
刘忠河在提携后辈的要求上要求弟子在继承老师艺术特点的情况下,要发展创新走自己的路。他不但教弟子精心学艺,最重要的叫弟子学做人,一看人品,二看艺术,人品不正,就是一肚子戏也没人听。刘忠河先后接收近四十多名弟子。有很多弟子已经形成豫东调“刘派”艺术
参考资料
豫东红脸王刘忠河将举办跨年演出庆70寿诞_部门_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7-02
一腔清音 半壁江山——豫剧大师刘忠河先生的艺术人生.今日头条.2023-06-30
“戏出名门”唱响阳春三月-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晚报数字报.2023-07-12
刘忠河的艺术人生_央广网.央广网新闻.2023-07-05
教育部廉洁教育“精品项目”揭晓 我省教师作品《三汤巡抚》入选.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3-07-02
“红脸王”古稀之年再出征《打金枝》千里进京战群雄.今日头条.2023-07-02
商丘市梁园区:挖掘黄河文化 守护刘口乡愁 .今日头条.2023-07-15
豫剧传统经典名剧《打金枝》在长安大剧院精彩上演.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1-17
豫东红脸王古稀唱大戏-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日报数字报.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