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
嫘祖又称累祖,祖,雷祖、垒祖,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正妃、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生二子,为玄嚣和昌意,五帝之一的颛顼是昌意的儿子,嫘祖的孙子。
嫘祖发明和推广了植桑养蚕及缫丝制衣的技术,开创了蚕桑文化,被尊为华族蚕桑业的始祖;嫘祖还辅助黄帝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倡导婚姻文化和嫁娶礼仪,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好远游,也是旅游文化的先驱,后来在出行路上不幸离世。嫘祖后世祭祀为“先蚕”和“行神”“道神”“祖神”。
嫘祖作为蚕桑始祖,蚕桑和丝绸文化构成嫘祖文化的核心内容。关于嫘祖的传说在湖北、四川省、浙江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等地都有分布。关于嫘祖出生地西陵区的地望所在,也有四川盐亭、西平县、宜昌市等很多种说法。嫘祖的墓葬,有湖南衡山先蚕冢、河南西平嫘祖陵、山西夏县西阴遗址等几种说法。
以黄帝和嫘祖为代表的华族先民共同开启了农耕文明,以嫘祖为代表的蚕桑文化,是中华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北周开始,由王后亲祭“先蚕”,汉、魏、隋、唐、宋等朝代史料中都有对“先蚕”进行官方祭祀的记载。上世纪末以来,中原地区各地的嫘祖故里都有盛大的祭拜活动。
人物身世
出身西陵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大戴礼记》《路史·后纪五》等史料记载,嫘祖为西陵氏之女。
植桑养蚕
嫘祖生活的时代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那时自然条件非常差,社会生产水平低,大家连解决温饱问题都困难。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嫘祖顽强不屈地奋斗,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改造人类社会。传说少年时的嫘祖很聪慧,她认真总结生活当中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不断地观察、推敲、实践,发现了桑林里的野蚕茧,进而发明和创造出了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技术。同时,嫘祖不辞艰辛地对这种技术进行传播,手把手教会百姓养蚕制衣的技术。
黄帝元妃
嫘祖因发明和推广植桑养蚕而名闻天下,受到黄帝的爱慕,黄帝求娶嫘祖为妻。嫘祖与黄帝联姻结盟后, 苦心经营中原地区, 政治 、经济、军事力量大大加强 。嫘祖谏诤黄帝, 建立国家, 确定了一条以德治国的和平统一路线。嫘祖先带头献出了清西陵地图, 劝告黄帝自始至终坚持部落联盟。在黄帝打败炎帝 、杀死蚩尤之后, 立即敦促黄帝, 化干戈为玉帛,竭力做好炎帝的安抚工作, 以便更好地传播农耕技术和蚕桑文化。
以德治国
统一战争结束后, 嫘祖向黄帝提出“ 定蚕桑 、制衣裳、兴嫁娶 、尚礼仪”的策略, 提倡以德治国, 注重礼仪, 开展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她把推广蚕桑等科学技术看成是立国之本, 为此, 她专门请求黄帝制定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桑蚕事业 。为了尽快推广种桑 、养蚕、抽丝 、织绸等技术, 嫘祖建造桑园和丝绸作坊, 亲自示范操作, 同时培训人才, 建立蚕桑基地 。嫘祖辅助黄帝在政治上制定了新的政治策略和治理办法, 创造了“分土建国” 的制度, 创制了一些礼仪法度, 还特别注意网罗人才来管理社会。正是通过这些措施, 很快使中原大地普及了桑蚕技术, 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实力大增, 国富民强 。
子孙昌隆
嫘祖生有少昊和昌意两个儿子。玄嚣降居江水,是为青阳;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景仆为妻。昌意和昌仆生的儿子叫高阳,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玄嚣和昌意的子孙繁衍十分昌盛,据说雷姓、方姓、嫘姓等都是嫘祖的后代。据史料记载,鲜卑拓跋部及西域安息部都是嫘祖的后裔。
身死于道
史料记载,嫘祖好远游,死于道。有学者考据,说嫘祖为了尽快推广桑蚕养殖技术,跟随黄帝走遍各地,手把手教会百姓养蚕技术,最后因为劳累过度,在南巡路上不幸离世。
后世因为嫘祖的功绩,将其奉为“先蚕”“蚕神”“行神”“道神”等,被誉为“人文女祖”。
人物成就
开创蚕桑文化
嫘祖是远古神话中的黄帝正妃,亦是华族蚕桑业的养蚕始祖。根据史料记载,嫘祖始劝蚕桑,开始倡导民众植桑养蚕、缫丝纺织缝纫,从此开始有了制作衣服的技艺。相传嫘祖发现了野蚕的价值和功用,开始带领人们将野生的桑树进行人工栽培,使其品质得以提升,更适宜蚕的食用;将野生的蚕进行人工孵化养殖,不仅提高个品质,而且可以根据人们的生产条件安排蚕事,提高产量。嫘祖的这一技术对人类从事植桑养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将嫘祖视为蚕桑文化的创造者。
传说嫘祖与黄帝成婚后,跟随黄帝去中原,巡行天下,所至教民蚕桑技术,深受人民爱戴。嫘祖始劝蚕事,亲自采桑养蚕,收茧缫丝,纺织缝纫,功劳很大,让天下人有衣服穿。所谓“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因此。嫘祖死后被朝廷祀为先蚕,民间祀为蚕神。当代学者杨正苞认为,“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实为嫘祖养蚕缫丝之功。嫘祖发明的养蚕制衣技术,让华夏民族改变了穿树叶、裹兽皮的艰难处境,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开创了人类从蛮古洪荒到服饰文明的新纪元。嫘祖这种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也在中华文明中不断传承,不断发扬,生生不息,展现出巨大的生命活力,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旅游文化先驱
传说嫘祖喜爱名山大川,到各地与旅行远游。嫘祖开中国历史上远游之风,被祀为“道神”“行神”“祖神”,就是旅游之神,堪称旅游文化的创始人。
辅助黄帝治国
嫘祖嫁给黄帝后, 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帮助黄帝, 以武力夺取天下, 而且在治理国家方面, 为了华族长治久安的千秋伟业, 嫘祖也充当起了贤内助的角色, 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
黄帝击败炎帝、占据中原后, 嫘祖力谏黄帝, 要巩固国基, 统一中原, 免除后顾之忧, 必须安抚炎帝余部, 与炎帝结成联盟, 以对付强悍好战的蚩尤 。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支持轩辕黄帝成就统一大业, 嫘祖首先将自己的儿子改为姬姓, 全部落也归附了黄帝部落 。据《国语》记载 “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 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姬)姓”。
山西阳城县流传的《嫘祖养蚕花石沟》讲述的便是勤劳善良的嫘祖随黄帝奔走于黄河流域教百姓栽桑养蚕的故事。为了凸显嫘祖心怀百姓的大爱,民众创造出嫘祖遇难的故事情节:嫘祖在教百姓染丝时,突然山洪暴发,水漫村庄。嫘祖心疼百姓的血汗,不顾风狂雨大,跑上跑下地往回收拾残丝剩线,累得气喘吁吁,脚腿酸痛。在民众的神话叙事中,嫘祖是爱民如子,心怀天下的中华之母形象;对蚩尤的残部,嫘祖力谏黄帝,为了统一天下,永息干戈,让各部落百姓心悦诚服,安心归顺,要仁德感化,施以教化,不可乱杀。
倡导婚姻文化
传说嫘祖首倡嫁娶,崇尚礼仪,终止群婚、乱婚、抢婚等落后风俗,推行男女有别、雌雄有异的文明礼仪。司马迁曾赞道:“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还有说法认为,是嫘祖兴起“八拜成婚”,倡导男30而婚,女20而嫁的文明婚俗礼仪,为此嫘祖被居委“婚姻文明”的创始者。
信仰崇拜
先蚕、蚕神
嫘祖最早作为蚕神被祭祀,见于唐朝魏徵编写的《隋书·礼仪志》记载: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二嫔、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皇图要览》说,伏羲化蚕,西陵氏养蚕。盖古者蚕祭皆无主名,至后周坛祭先蚕,以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始,是为“先蚕”,历代因之。后世祭祀西陵氏,实在是重要的祭祀典礼。
西汉《蚕经》言嫘祖始蚕,最早出现于商朝甲骨文的蚕神祭祀并不能追溯出当时的所祀对象,但至周代人们祭祀的先蚕可释为星座,即房星,天驷。尊天驷为先蚕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周代时古人并没有实体的先蚕祭祀对象。另一方面是当时并没有流传下来对蚕桑形成与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传说。直至汉时,菀妇人与寓氏公主被尊为蚕神,原因有二,首先蚕神须得是发明春蚕之人,对桑蚕有特殊、重大的贡献,其次被皇家祭祀的对象一定是要有相对高的家世出身,因此出现了菀窳与寓氏共尊蚕神的局面。而嫘祖之所以能代替二人,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推崇的蚕神,是因为嫘祖传说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当代学者李玉洁《古代蚕神及祭祀考》认为,嫘祖之所以代替前者称为官方稳定且长期的祭祀对象,是封建等级使然,是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养蚕育蚕之人的人物特征的集中体现。
当代学者郭超则认为,嫘祖之所以被后世尊为“蚕神”,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她是“黄帝正妃”,而是因为她对蚕桑文化的特殊贡献。一是发明植桑养蚕技术,二是推广植桑养蚕技术。
行神、道神、祖神
嫘祖还被当做行神、道神、祖神来祭祀,以求道路之平安。北宋学者丁度在《集韵》卷一《平声一˙东》云:“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行神。”嫘祖被祀为道神,最早出现于东汉后期,而嫘祖始蚕始于西汉,如果嫘祖被祀为道神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嫘祖养蚕缫丝技术的传播,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嫘祖始蚕的“历史”事实。
嫘祖好远游,故民间“祀以为道神也,以求道路之福。”后世多视“黄帝之子累祖”说为讹传。民间嫘祖为道神之说,远胜于共工之子修。
根据《云笈七签》卷一百辑《轩辕本纪》记载: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
当代学者王子今在《汉代“嫘祖”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影响》中认为:对嫘祖蚕神神格的认识是:从文字学角度辨析“嫘”,“细丝曰糸”,其本身就有桑蚕业发明之义。且嫘祖又称为“道神”,暗示了嫘祖的社会贡献不仅在发明桑蚕技术更有技艺的传播和丝织品的流通方面。
也有学者认为,嫘祖以为道神”之言是一种谬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祖者,行神。行而祭之,故曰祖也。”又引《风俗通义》云“共工氏之子曰修,好远游,故祀为祖神。”司马贞并不认同道神是为嫘祖的说法,认为之所以嫘祖会被成为道神,是以其名字中含“祖”也。西汉至北周时期,嫘祖传说在继承黄帝正妃身份的前提下,增加了嫘祖始蚕事迹、蚕神、道神的身份。
当代学者杨正苞则认为,《四民月令》中对累祖“道神”的记载,并非误传,实为嫘祖随同黄帝巡视领地之举,符合嫘祖为黄帝正妃的人物设定。
相关传说
嫘祖作为蚕桑始祖,对中原地区两河流域的蚕桑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史料中几乎没有关于嫘祖外形的记载。民间传说中关于嫘祖形象的描述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说嫘祖如花似玉,长相秀丽;另一种说法是嫘祖身高腿长,腰宽膀圆,手粗脚大,眉浓嘴阔,是战天斗地的巾帼英雄形象。 自北周以后,形成了以嫘祖为中心人物,以嫘祖始蚕为主要事迹的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主要集中在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和浙江省等地。
宜昌市:嫘祖为黄帝正妃,在柔软长丝䰶的启发下,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并教民养蚕,被尊为“先蚕娘娘”。
湖北远安:嫘祖神奇出生,成年后嫁给黄帝,后发现养蚕。
四川盐亭:嫘祖诞生于嫘祖山,出生时天生异象。采摘桑葚偶识蚕,后用茧丝织衣,并在家驯养春蚕。与黄帝结婚后住在嫘轩宫,死后葬于青龙山。
浙江杭州:嫘祖偶然发现蚕可抽丝,并用丝做成衣服。嫘祖嫁与黄帝,因养蚕缫丝技术被尊为“先蚕神”“机神娘娘”。
河南荥阳: 西陵玉仙是被打下凡的织衣仙女,托生在五指岭。在当地教人们养蚕收茧织丝做衣。黄帝看上了她美貌和织衣才能,前去求亲,西陵玉仙用丝绸制了衣服送给黄帝。二人成婚后,西陵玉仙叫全国的人学养蚕缫丝织衣,人们称她为嫘祖,尊为蚕神。
西平县:嫘祖是西陵氏女儿,出生时有异象,被当做扫帚星,丢在山沟里,被百兽救护。嫘祖十八岁时学会了以野蚕茧抽丝缝制兽皮。一天,嫘祖受蜘蛛网启发,领悟到了茧丝织成片。不料天降灾难,嫘祖再次被当做灾星,她向父亲承诺用三天时间种出大片桑林、养很多蚕茧,织成好看、结实的衣服,嫘祖在喜鹊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承诺。黄帝听说嫘祖贤能,二人成婚,养蚕织布传遍五湖四海,嫘祖被尊为蚕神。
河南新郑市:新郑,古称“有熊”。黄帝打猎偶遇吐丝女嫘祖,后与嫘祖成婚,她教民养蚕 、缫丝、织钵。
山西夏县:西阴村在中条山,处于桑荫遮蔽处。传说村中有一嫘祖姑娘,父亲是黄帝的大将,在外征战,女儿思念父亲,对身边小白马说,若能召回父亲,就与其成亲,后白马将其父驮回。父知原委后射杀白马,嫘祖悔恨,邻女雪花咒骂小白马,被马皮裹起,在野地中变成蚕。后嫘祖养蚕吐丝,进献黄帝,黄帝与她结为夫妻。
山西夏县西阴村流传的黄帝与嫘祖爱情故事主要的叙事情景以黄帝大败蚩尤后的庆功会为主。嫘祖不仅为黄帝进献了独一无二的蚕丝,一卷黄丝像金子,一卷白丝像银子。更以自己的美貌使黄帝心生爱意,当下就向嫘祖的父亲求娶嫘祖。这一情节主要是对“黄帝大战蚩尤,蚕神献丝”情节的继承和完善,人们把蚕神替换成嫘祖,将此情景创造为二人初次相遇的爱情故事。
山西阳城:嫘祖是身高腿长,腰宽膀圆的模样,一天,嫘祖来到西阴村,在桑树下休息,听到沙沙的响声,发现了吃桑叶的虫子,便将其带回。偶然间发现了虫子遇水可以拉丝,并把这些丝织成衣料,做了大袍献给黄帝。嫘祖以“缠”为虫子命名,也就是后来的蚕。黄帝让嫘祖将养蚕和制造技术传播开来。
山东费县:黄帝之妻西荫氏得白胡子老头指点,找到扶桑大仙,得到了桑树种子和蚕。后又教人抽丝、织布、做衣裳。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北宋学者丁度在《集韵·平脂》及南梁代学者沈约在《宋书》中评价:嫘祖好远游。
台湾史学家柏杨指出:嫘祖和轩辕的大臣仓颉、隶首、容成,都用同样伟大的贡献,嫘祖发明养蚕抽丝,并用丝织成绸缎,中国以丝织品独霸世界四千余年,完全是她开创的功绩。
当代学者郭超在《论嫘祖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中评价嫘祖:嫘祖作为伟大的女发明家, 她代表了中国妇女的勤劳、勇敢、富于文化创造力。嫘祖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就在于她不仅是植桑养蚕 、缫丝织绸的发明者, 她还是这一技术的传播者, 她终生致力于传播养蚕缫丝技术, 播撒文明的种子, 为桑蚕丝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此彻底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 使华族步入文明时代 。嫘祖是中国养蚕缫丝的鼻祖, 为了缅怀她的伟大功绩,在民间几千年来一直把她作为人神来敬奉。
人物争议
嫘祖故里争议
作为炎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嫘祖文化,自复兴之日起,关于其历史地望的争议成为学者和各地区地方文化精英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嫘祖不仅是养蚕缫丝的始祖,更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是华夏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象征符号。多年来学界关于嫘祖故里历史地望的研究众说纷纭,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江苏省、山东省等省份。
四川盐亭说
盐亭有嫘祖出生在当地的传说,曾出土古桑化石,金鸡镇的嫘祖坪有嫘祖墓,当地有多处与嫘祖传说有关的地名,《盐亭地方志》中有本地盛产丝绸称为“西陵绸”的记载,多名学者也通过考证认为嫘祖的儿子青阳和昌意的降居地在四川,据传盐亭流传有《嫘祖圣地碑》碑文,碑文由唐朝思想家赵蕤撰写。当地民间每年正月初八“蚕日”及二月初十嫘祖圣诞日都举行嫘祖祭典。历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都在绵阳市盐亭县,扩大了嫘祖故里四川盐亭说的影响力。
四川茂县说
有人说西陵在四川茂县。岷江上游的茂县,《汉书地理志》载为蚕陵,《水经·江水注》引梁李《益州记》称为西陵县,可能是南北朝时期将蚕陵改名为西陵的。
四川乐山说
四川乐山梅子坡(胜利镇)修建有嫘祖庙,供奉嫘祖神像(百姓称蚕花娘娘)。相传元末明初的嫘祖庙规模较大,除塑像外,尚有石碑,记载嫘祖辅佐黄帝安天下的事迹。明末清初张献忠剿四川省时,嫘祖庙损毁。后来人们朝拜的嫘祖庙,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简易小庙。
河南西平说
嫘祖故里西平说源于2003 年出版的《西平旅游》,其中写入了嫘祖故事。2006 年西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掀起了河南省嫘祖传说的研究热潮。 马世之、郑杰祥、徐日辉等学者认为,西平距离黄帝故里很近,且有相当规模的代表“西陵氏”部落的文化遗址和大量民间传说和相关地名,当地古来就有植桑养蚕的传统,境内建有多处嫘祖庙,古西陵国即如今西平县,就是嫘祖故里。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当地群众都要举办传统的嫘祖庙会,称为“蚕桑节”。
河南开封说
有人说西陵在河南开封。其根据是,南宋《轩辕黄帝传》云,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少昊,昌意。大梁即今河南开封。
湖北宜昌说
湖北宜昌亦有该地为古西陵之说。当地从三国时期就曾置西陵县,《史记·楚世家》中有关于“白起拔我西陵”的记载,西陵峡口的西陵山神庙,每到农历三月十五日(嫘祖生日),有嫘祖庙会。据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主编出版的《传说中的中国地图》所示,古西陵是指以宜昌为中心的西陵山脉,包含川东、鄂西、襄北和荆湘部分区域。
湖北黄冈说
有学者认为湖北黄冈之为清西陵,战国已见记载,为楚邑。《史记·楚世家》载,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集解》引徐广曰:属江夏。《正义》引《括地志》云:西陵故城在黄洲黄山西二里。秦于其地置西陵县,汉因而未改,属江夏郡。《汉书地理志》“江夏郡西陵县”下,班固原注“有云梦官”,可见其地临近古云梦泽,在今黄冈市西北。
湖北浠水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西陵在湖北黄冈以东的浠河流域,据《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载,三国时吴于此地置有西陵郡,甘宁拜“西陵太守”。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
山西夏县说
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在山西省南部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夏县西阴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半颗人工切割的蚕茧化石,经鉴定,此蚕茧属于仰韶文化时期,已被证实是为家蚕。这一发现与当地流传的嫘祖养蚕传说不谋而合。当代学者伏元杰提出,黄帝、嫘祖所生活的古蜀国并非现今的四川,而是晋西南一带。2019 年,考古学家在山西夏县师村遗址中发掘出距今 6000 年左右的石雕蚕蛹。根据考古资料,山西夏县是我国史前文明时期最早开始养蚕缫丝的地方,由此而产生了蚕神献丝的神话。
墓葬争议
衡山先蚕冢
史称“先蚕冢”在湖南衡山雷祖峰上。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引《湘衡稽古》云:雷祖从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之。今嵝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谓之先蚕冢。其峰下曰西陵路,盖西陵氏始蚕,后人祀之为先蚕也。
河南西平县嫘祖陵
西平县西小孟庄村北,原有一处晋穆帝,当地群众叫它嫘坟,其中最高的一座娘娘坟,人们说那就是嫘祖陵。2007年7月,西平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
山西夏县西阴遗址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山西夏县由运城市通往侯马的公路边的西阴庄,有一座被当地群众称作“丘台”或“灰土灵”的土台,考古学家确证是商朝早期的部落遗址。直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中仅有的半个蚕茧化石,就是在这里出土的,因此,历来相传这里即是嫘祖葬身的地方,现在此处被列为山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竖立了醒目的“西阴村遗址”的大石碑。
姓名争议
嫘祖之嫘
嫘祖的名字有多种写法,《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和《农书译注》作嫘祖;《山海经·海内经第十八》作雷祖,又作嫘祖,纍祖,傫祖。《路史》载为祖;崔寔《四民月令》作累祖。《汉书·古今人物表》又作垒祖,今本《世本》及《五帝本纪》又作祖,《史记正义》又作傫祖。
根据宋代学者丁度编著的《集韵》卷一《平声一·东》:“纍,縲,伦追切。《说之解字》: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一曰不以罪死曰纍。或作縲。文四十五絫十黍为累,一曰十丝。”嫘,傫,累,纍,絫,縲,纝,字皆从“糸”。《说文·糸部》:“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凡糸之属皆从糸。读若。”段玉裁注:“丝者,蚕所吐也。细者,微也。细丝曰糸。糸之言蔑也,蔑之言无也。”对于“象束丝之形”,段玉裁解释说:“此谓文言文也。古文见下。小篆作、则有增益。”
西陵与方雷
三国孙吴韦曜的《国语注》引《帝系》谓方雷是西陵之姓。清雷学淇认为西陵氏是雷姓。清王梓材在《世本集览》中认为:“炎黄诸国黄帝时有西陵国、方雷即雷国等五国。”在这里,西陵国、雷国又各不相干,张澎又曰,西陵区氏姓方雷。当代余全有在论文《关于嫘祖故里研究中的几个地名问题》中明确地说:“方雷氏与西陵氏都是雷姓部落发展而来,都是雷姓部落联盟的重要成员,引地域不同而称为方雷氏和西陵氏,但二者相距应该相近。方可能是一个雷姓部落居住地的名称,而雷则是整个部落联盟的总称。”
死亡地争议
根据史料记载,嫘祖死于道,死后被祀为道神。
当代学者余全有在《关于嫘祖故里研究中的几个地名问题》认为,嫘祖死于“道”的道。不是道路之道,而是古道国的“道”。古道国的遗址在今驻马店市区东南隅称为“古城”的地方,是从嫘祖的儿子少昊降居的江国道黄帝居住地干言岗之间的必经之地,嫘祖是死在看望儿子的路上。
根据晋西南民间传说,嫘祖没有神力,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所以在遭受倾盆大雨时嫘祖只能以血肉之躯冲进雨里收拾被大风吹乱的残丝剩线。等到三天三夜风停后,人们寻不到嫘祖的影子,便认定嫘祖遇了难,这便是“嫘亡沟”的由来。
后世纪念
嫘祖是黄帝正妃,倡导民众植桑养蚕的始祖,她作为中华人文女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北周以后被尊为“蚕神”,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祭拜。
历史传承
根据《隋书》记载,《周官》中王后祭祀蚕神于北郊,而汉法皇后祭祀蚕神于东郊。魏遵《周礼》,蚕于北郊。三国时孙吴韦昭制《西蚕颂》,则孙吴亦有祭祀蚕神之礼。晋太康六年,刘彻杨芷蚕于西郊,依照汉朝的旧例。江东至宋孝武大明四年,在台城西白石里,为西蚕设兆域,置大殿七间,又立蚕观。从那时起,祭祀蚕神之礼就有了固定的场所。北齐为蚕坊于京城北之西,距离皇宫十八里之外,宽度千步。蚕宫宽度九十步,墙高一丈五尺,上面覆盖着棘,其中起宫刑二十七间,别殿一区,设置蚕宫令丞佐史,皆由宦者担任。路的西侧置皇后蚕坛,高四尺,方二丈,四出,阶广八尺。置先蚕坛于桑坛东南,大路东,横路之南。坛高五尺,方二丈,四出,阶广五尺。外兆方四十步,面开一门,有绿襦,衣,黄履,以供蚕母。每岁季春,谷雨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祀先蚕黄帝于坛上。
根据《隋书》和《农政全书》记载,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二嫔、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清西陵氏神。隋制,于宫北三里为坛,高四尺,季春上巳节,皇后服鞠衣,乘重翟,率三夫人、九嫔、内外命妇,以一太牢制币,祭先蚕于坛上,用一献礼。
《汉·礼仪志》记载:皇后祀先蚕,礼以中牢。唐置:坛在长安宫北苑中,高四尺,周围三十步。皇后并有事于先蚕。其仪,备开元礼。宋用北齐之制,筑坛如中祠礼。
祭祀活动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嫘祖故里都有拜祖大典活动。
河南西平嫘祖祭典
每年农历三月初六,西平县民间祭祀嫘祖要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祭典共分六章,“迎神”“上香”“上供”“祭拜”“献舞”“送神”,程序规范而不显复杂,乐舞粗犷而不失庄严,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2007年6月,嫘祖祭典收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盐亭西陵祭
四川盐亭祭祀嫘祖的时间为正月初八日的蚕日、二月初十的嫘祖寿诞,俗称“西陵祭”。
湖北宜昌远安
湖北远安民间相传嫘祖生日农历为三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在嫘祖镇(现为嫘祖镇)苟家垭村举行。祭祀蚕神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养蚕人每年三祭。
山西沁河流域
蚕事祭拜:当地蚕农每年蚕事之前都会前往当地蚕神庙祭拜蚕神,家中都供有蚕神像,在养蚕的每一个阶段也都有进行祭拜,有“祭蚕神”“投蚕”“谢蚕神”“留蚕神”等仪式。
蚕神庙会:每年三月三日蚕神诞辰之时,阳城县的泽城、府底两村每年轮流举办为期三天的庙会,期间有货物交易、唱大戏、烧香祭拜蚕神等活动。夏县西阴村每年正月二十五日举办嫘祖庙会。当地嫘祖庙会主要内容有:正月二十四日晚戏曲表演及锣鼓欢庆;正月二十五日庙会,在西阴村主要街道上有售卖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具的摊位,人们在当天祭拜嫘祖,感念嫘祖恩德。
婚丧蚕俗:当地婚嫁习俗中,新媳妇娘家第一年要给女儿“送蚕添种”,新娘子过门第一年要独立养蚕,并邀请村里的老蚕娘“看蚕”,端午节时,新媳妇的公婆要回访亲家,到娘家“看老蚕”等。在当地丧葬习俗中,有“穿绸戴丝,尸骨不散”的说法,棺材内放丝、麻、曲、枣、五色布、五谷少许。寓意死者能保佑后辈子孙丝麻连绵不断,有吃有穿,事业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纪念陵园及庙宇
当代学者杨东晨提出,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之所以会出现多故里、多故居、多陵墓、多祠庙的根本原因是华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元一体的,应该尊重和支持各地政府和民众的信仰祖先的意愿。
河南西平嫘祖文化苑
位于河南省西平县,近年来,农历三月二十六日在这里举办中华母亲节嫘祖故里拜祖大典。
四川盐亭县
盐亭县2002年在嫘祖墓原址重建了嫘祖陵,该年12月26日举行了嫘祖陵落成暨祭祀仪式。陵墓按照百姓口传,设计为八卦形,以山为陵,边长24.95米,意为二十四节气,九五之尊,陵直径60米,堪称中华女祖第一陵。墓碑高6米,基座雕龙。碑帽图案为6只不死鸟。碑亭由屹立在墓前的8根粗1米、高10米的石雕青柱组成,碑柱由下而上雕有金刚、凤凰、面具。两边是宽阔的祭祀广场,分布着上中下三道祭祀平台。“嫘祖陵”三个古篆体大字由新加坡著名华人书法家丘程光到盐亭县书写。
湖北宜昌
宜昌的嫘祖庙,建在西陵山上,又名西陵山庙。有资料说该庙始建于晋、唐,到宋代时,铭文列为峡州六处古迹之首(宋代王存所著《元丰九域志》),明朝归道教全真派。有的资料则说是明代时在此山兴建西陵山庙。都提到农历三月十五日,相传是嫘祖的生日,每逢此日当地人即举行庙会,祭祀嫘祖,世代延续,直至清朝及中华民国。西陵山上的嫘祖庙,于1940年6月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1993年2月在西陵山庙旧址重建嫘祖庙,1994年7月正式建成西陵山风景区一期工程嫘祖庙。重建后的嫘祖庙,占地9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17.27平方米。高26.53米,24组风铃,悬挂翘角,随风飘动。馆前广场塑有黄帝、嫘祖塑像,有双亭式碑廊。庙左竖立着雷洁琼女士1994年题写的《中华民族之母嫘祖》手迹。右边立着一方庙字碑,以《说文解字》引文,注释了嫘祖(庙)乃民俗庙,祭祖之庙。殿堂正中供奉着嫘祖塑像,像高6.3米;后殿壁照有精心制作的一副仿铜壁画《黄帝嫘祖蚕桑图》。
山西夏县
2001 年,夏县政府在瑶台山设嫘祖园纪念碑,属于以地方政府为主要力量对嫘祖神话的景观重塑。嫘祖纪念园以嫘祖塑像(见下图)和石碑组成,现如今嫘祖塑像已被盗。2006 年夏县人民政府在莲湖公园为嫘祖立碑,题字“嫘祖教民养蚕织绸”。2009 年 4 月 24 日,嫘祖养蚕传说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阳城县
山西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蚕姑庙,还有几处庙宇有蚕姑配殿或配祀;阳城县河北镇南掌凹有山洞名“南海蚕姑仙洞”,内有嫘祖塑像,与地桑神、天蚕神合祀,称为“三蚕圣母”,当地每年上巳节都会举行祭祀活动。洞旁,有一个叫“三女庄”的遗址,传说是当年向嫘祖学习的人群中的姑娘、媳妇、婆婆三个层级的女人所居住的地方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1994年中国大陆电影《炎帝传奇》.猫眼电影.2023-09-20
2016年中国大陆电影《轩辕大帝》.猫眼电影.2023-09-20
2016年中国大陆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猫眼电影.2023-09-20
1996年中国大陆电视剧《炎黄始祖》.猫眼电影.2023-09-21
2011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十二生肖传奇》.猫眼电影.2023-09-20
2013年7月中国大陆电视剧《英雄时代·炎黄大帝》 .猫眼电影.2023-09-20
2023年中国大陆电视剧《长相思》第一季.猫眼电影.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