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
襄汾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南部中段,汾河中下游,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常住人口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418425人。
襄汾县位于监汾地区南部中段,汾河中下游。襄汾县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有塔儿山,属太行山,海拔1493米,是境内最高峰;西靠吕梁山麓,中部汾河由北而南纵贯其中。汾河两岸是临汾盆地的组成部分,地形平坦海拔500至600米。汾河是襄汾县唯一河流,境内流长40公里,河床宽处达千米。1954年,襄陵镇和汾城县合并成立襄汾县,因取两县名的首字,命名为襄汾县。襄陵是晋襄公陵得名。汾城县以滨临汾河而名。西汉始置襄陵县,属河东郡,当时治所在今汾河东岸赵王莽时改名为干昌县。东汉复名襄陵县。汾城县原为西周贾伯国。战国时期为魏国的城色。战国时期为魏国的城色,西汉时置临汾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分临汾县北境设泰平县为泰平县。北周为避宇文泰手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唐贞观七年(633),太平县移治敬德堡。1941年1月,山西省调整区划地名,因中原地区有三个太平县,故复称汾城县。1954年,襄陵镇与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隶属于临汾地区。2000年6月,撤临汾地区,设地级临汾市,襄汾县属临汾市。
襄汾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中国最大的地黄药材营销基地、华北最大的三樱椒种植基地,形成了尧京葡萄、官滩红枣等一大批省级、国家级农业品牌。襄汾是山西工业大县,是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襄汾境内有燕村荷花温泉景区、龙澍峪旅游景区、东岭滑雪场、山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风景名胜。襄汾矿产资源丰富,铁矿资源量3000万吨,是全国最适宜生产铸造生铁的地区之一,石膏矿占国土面积的28%。2023年全年,襄汾县生产总值1753236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3750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6894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6784万元。
襄汾英才辈出,拥有赵国名将李牧、汉代名相张良、隋朝大儒王通、元曲大家郑光祖等。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19处,其中,国家级7处。各类馆藏文物达到4000多件。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的项目达到82项。
地名由来
襄汾县名始于1954年,是由原襄陵县和汾城县合并而成,因取两县名的首字,命名为襄汾县。
建置沿革
襄陵县
原襄陵县为春秋时晋国大夫的封邑,晋襄公七年(前621年),晋襄公死后葬此,故称此地为襄陵。“襄陵”之名始见于战国时期,《史记·魏世家》:“(晋文侯)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西汉始置襄陵县,属河东郡,当时治所在今汾河东岸赵曲。新朝时改名为干昌县。东汉复名襄陵。北魏神鹿元年(428年),拓跋焘拓跋焘擒获夏秦王赫连昌,即在今尧都区境置禽昌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襄陵县并入禽昌县。北周时期,禽昌县治所移至襄陵故城。隋大业二年(606年),复名襄陵县。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移治于汾河西岸宿水店,即今古襄陵村。宋天圣元年(1023年),又移治于晋桥,即今襄陵镇。原汾城县地最初为西周贾伯公明国,相传姬钊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于贾,为贾伯。晋侯缗四年(前703年),在曲沃县和翼相对立的晋国内战中,贾伯还参加了周室卿士虢仲组织的五国联军,共同讨伐晋武公,这便是《左传》中记载的“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但是20多年后,曲沃武公反而消灭晋国公室,自己做了晋国国君,贾伯国大约就在这一时期被武公消灭。到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晋献公娶于贾”,即迎娶贾伯之女贾君为夫人,说明这时贾国已不是姬姓国,而是异姓的封国了。晋襄公执政时期,还曾封狐射姑于贾,狐射姑字季,故史书中又称他为贾季。所谓“汾城”又名临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其旧址在今襄汾县南端与新绛县交界处的晋城村。西汉置临汾市,县域包括今新绛县和襄汾县南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分临汾县北境设泰平县,县治即今襄汾县古城镇。
北周为避宇文泰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唐贞观七年(633年),太平县移治敬德堡,即今汾城镇。民国三年(1914年)1月,山西省在全面调整省内区划地名期间,鉴于当时全国已有3个太平县,此外安徽省还有唐朝所置的太平县、江苏省又在1912年新置太平县,所以决定启用太平县境内的古地名“汾城”,改名为汾城县。
襄汾县
1954年,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后称襄汾县。同年10月14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到史村镇,即今襄汾县城。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东临浮山县、翼城县,西傍乡宁,南毗曲沃县、侯马市、新绛县,北连尧都区。介于东经111°06′—111°40′,北纬35°40′—36°03′之间,南北39.3千米,东西62.5千米,总面积10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襄汾县地势东西高而中间低。东有塔儿山,属太行山,海拔1493米,是该县最高峰;西靠吕梁市山麓,中间汾河由北而南纵贯其中。东西山麓逐渐向汾河谷地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槽状形态。河谷最低的永固乡西吉村海拔391米,山地最高的塔儿山,海拔1495.4米,高差1104.4米。除山脚、河谷外,一般地面高差不大,平地占全县总面积70%以上,基本属于平川地区。汾河两岸地形平坦,为临汾盆地的组成部分,海拔500至600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该县主要粮棉产区。古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称。
气候特征
襄汾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5度,一月-4.5度,七月26度,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
水系水文
汾河是襄汾县唯一河流,境内流长四十多千米,河床宽处达千米。其它还有“七一”“跃进”等干渠。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襄汾县水资源总量为18201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463.5万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矿藏资源
襄汾县发现矿产16种,包括:煤、石膏、大理石、石灰岩、白云岩、麦饭石、膨润土、重晶石、花岗石、地热水、铁、金、银、铜、铅、锌,其中:煤、铁、金、石膏、石灰岩5种储量丰富,为主要矿产。查明矿产地20处,其中煤1处,石膏2处,金3处,铜2处,铁11处,熔剂灰岩1处。
行政区划
2019年,襄汾县下辖7个镇、6个乡。襄汾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襄汾县总户籍人口为50.4227万人,比上年增加2035人。常住人口46.1495万人,比上年增长563人,其中:男性231102人,女性230393人;城镇人口199690人,乡村人口261805人,城镇化率43.27%。2018年,襄汾县出生人口2435人,人口出生率5.28‰;死亡人口1872人,死亡率为4.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2‰,人口性别比为100.31。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襄汾县常住人口为425553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襄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2140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153万元,下降4.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3%;第二产业增加值603987万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7%;第三产业增加值582000万元,增长5.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0%;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74245万元,增长1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0711万元,增长0.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6211万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80948万元,增长6.1%。
2021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60850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第一产业增加值210991万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7%;第二产业增加值838889万元,增长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其中:工业增加值815417万元,增长5.7%;建筑业增加值23472万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610970万元,增长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8%,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3381万元,增长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518万元,增长4.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8364万元,增长3.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422万元,增长2.3%;房地产业增加值40557万元,增长6.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37145万元,增长13.7% 。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襄汾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下同)完成34931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内资公司投资349315万元。其中:城镇项目投资283860万元;房地产投资65455万元。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1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3%;第二产业投资208596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5.8%;第三产业投资138409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9%。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819883万元,完成投资242095万元。
财政收支
2018年,襄汾县财政总收入1602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085万元,比上年增长4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2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6%。
人民生活
2018年,襄汾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9元,增长6.0%。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2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2元,增长6.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727元/人,较上年增长1920元/人。
第一产业
2018年,襄汾县农作物种植面积89842公顷,比上年减少620.8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3334.4公顷,减少199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25.5公顷,增加168.1公顷;药材种植面积1873.1公顷,增加163.6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38254.8公顷,减少3105.1公顷;小麦种植面积43671.1公顷,增加1393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99140吨,比上年减少29356.6吨,减产5.6%。其中,夏粮218014.2吨,减产10.2%;秋粮281125.8吨,减产1.5%。
畜牧业
2018年,襄汾县猪牛羊肉总产量20906.8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19838.3吨,增长4.9%;牛肉产量203吨,增长9.7%;羊肉产量865.5吨,增长5.9%。年末生猪存栏163528头,生猪出栏226282头。牛奶产量1226吨,增长4.8%。禽蛋产量27710吨,增长12.2%。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18年末,襄汾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2921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3%。其中,炼焦和冶金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41亿元和118.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2%和11.02%;化学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9亿元,增长70.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7.63亿元;增长187.8%。实现利润总额18.05亿元;增长263.9%。
2018年,襄汾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9539万元,比上年增长50%。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襄汾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267万元,增长7.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9381万元,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886万元,增长7.8%。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98940.4万元,增长7.7%;餐饮收入额5326.2万元,增长15.1%。
对外贸易
2018年,襄汾县海关进出口总额1545万元,比上年减少1935万元,下降55.6%。其中,出口总额1545万元,比上年减少1935万元,下降55.6%。
房地产业
2018年,襄汾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5455万元。其中,住宅投资62656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08万元;其他投资2391万元。
旅游业
2018年,襄汾县实现旅游人数30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综合收入31.38亿元,同比增长28.2%。
截至2018年末,襄汾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49747万元,比年初增加215503万元,比年初增长12.43%。各项贷款余额897878万元,比年初增加161584万元,增长21.95%。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918336万元,比年初增加76702万元,比年初增长9.11%;人民币贷款余额638421万元,比年初增加96165万元,增长17.73%。
文化
综述
10万年前,现代黄种人的祖先——丁村人,在襄汾繁衍生息;4300多年前,帝尧定都陶寺遗址,观天授时,“垂衣裳而天下治”,诞生了本初中国,开启了后世华夏的礼制、天文、建筑规制、法治和教育先河。
晋献公九年(前668年),晋献公迁都于襄汾赵康镇,史称“故绛”。书写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篇章。隋唐时期,尉迟敬德分封于今襄汾汾城,汾城反映了古代县城规划布局的特点,成为晋西南乃至北方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明代以降,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家山西票号——乾德宝钱庄诞生于襄汾,以南高刘家、北柴王家、赵康尉家、南赵杨家、丁村丁家为代表的太平商帮,农商兼顾、耕读传家,积累了大量财富,相继构建起了一座座高堂华屋。丁村至今仍原汁原味地完好保存着40多座院落,成为中国北方民居的活化石。
襄汾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19处,其中,国家级7处。各类馆藏文物达到4000多件。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的项目达到82项。主要有起源于西周的跑鼓车、产生于汉代的临汾市麻笺制作技艺、发端于唐朝的天塔狮舞,高杉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灯。
蒲剧
襄汾是山西省四大梆子戏之一蒲剧的故乡,是蒲剧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清末民初,襄汾境内先后有永胜班、得胜班、邓庄镇娃娃班、万金班、福盛班以及牛席娃娃班等八个大戏班和娃娃班。解放以后,由襄陵镇、汾城两县政府先后组成“襄陵民主蒲剧团”“汾城光明蒲剧团”“襄汾蒲剧团”以及大柴、中景村的业余民间剧团。著名演员有襄汾人杨虎山、席留根、任全柱、李小旦等。
太平版画
襄汾木版年画与临汾市的木版年画世家姬家、徐家的版画作品,都起源于宋末金初时期,历代传为精品,姬家生产的《四美图》和徐家生产的《义勇武安王经》等金朝珍贵版画,于清末先后被一个叫柯基洛夫的俄国人在西夏的里水古城,即甘肃省黑水城附近的一座古塔中发现窃走,藏于俄罗斯亚力山大三世博物馆中,此画解放后通过外交途径从苏联复制回来,藏于丁村民俗博物馆。
文物遗存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城4千米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临汾市35千米,北起史村镇,南至柴庄,长约十一千米,以发掘出中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
陶寺北两周墓地群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千米处,占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283座、还有车马坑5座,墓葬从早到晚由西北向东南排列,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绵延500年。
地方特产
襄陵莲藕
襄陵莲藕,藕中一般含淀粉10—20%,蛋白质1—2%。莲子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40—50%和19—22%,而且都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制作蜜饯和藕粉等。
官滩枣
襄汾县城关镇官滩村的官滩枣栽培历史已有500余年,明清两朝作为“贡品”上缴皇宫。官滩枣属制干品种。具有“紫红油亮光泽好,皮薄肉厚核心小,肉质褐红糖丝长,甘甜溢香品质高”的特点,单果重12—18克。
交通
截至2018年末,襄汾县通车总里程为1403.748千米,国道91.70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5.654千米);省道91.14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581千米);县道139.751千米;乡道313.509千米;村道767.632千米。
襄汾县境内大运高速、同蒲铁路、大西高速铁路纵贯南北,晋韩高速、青岛—兰州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县城距离太原市、西安市空港200多千米,距离运城空港100千米,距离临汾市空港30千米,距离侯马海关和国际陆港保税区30千米。融入太原、西安市两小时经济圈,成为连接中西的重要经济支点。
社会
科技事业
截至2018年末,襄汾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市级研发中心2家。引导县内企业与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市工大、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全县有气象台站1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襄汾县拥有普通高中5所,初中16所,职业高中3所,小学99所,学前教育13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2018年我县积极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保障水平,投资1082万元新建3所公立幼儿园;第二小学成功合并育杰学校,第四小学投入使用,第五小学启动建设;公开招聘150名教师,普通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2124人,比去年增加68人,600分以上优秀生51人,升学率达到51.02%,一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襄汾县共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全县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家。全县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视台1座。相继举办了“丁村国际剪纸艺术节”“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丁村特展”“唐人居非遗文化节”“‘二月二’龙抬头社火节”“龙澍峪祈福节”等21项文化旅游活动,借助2018临汾市“尧王杯”马拉松赛,开展“大美临汾·文化襄汾”宣传周活动,在燕村荷花园设立全市文创产品精品展及文化襄汾主题展区。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襄汾县共有卫生机构494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含诊所)共有床位1382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78人,其中:助理医师833人。
劳动就业
2018年,襄汾县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6671人;创业就业累计完成141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完成115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累计完成35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完成7033人;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累计完成486人;就业前技能培训累计完成5950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累计完成4300人,岗前培训8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2.7%以内。
社会保障
2018年,襄汾县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总计参保371416人次,基金征缴33778.38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8370人,基金征缴12822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13999人,基金征缴1455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77051人,基金征缴4038.5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3476人,基金征缴501.1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48520人,基金征缴1860.74万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233人,基金征缴8065.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9899人,基金征缴7558.182万元;生育保险参保22517人,基金征缴478.8万元。
脱贫攻坚
2018年,襄汾县推进“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及光伏扶贫、产业扶贫等重点工程,全年脱贫641户1348人。
基础建设
2018年,襄汾县县城供水实现供水230.9万吨,供水普及率达100%;县城供气实现供气2301万立方,供气普及率达95.65%;县城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361.9万平方米,供热率达96%;处理生活污水284.47万立方米,COD减排达838.87吨,氨氮减排达134.55吨;处理生活垃圾4.4万吨。“煤改气”34个村9363户完成管道入户8794户,安装壁挂炉6335台;“煤改电”10个村3100户,安装电采暖设施2318户;县城集中供热柴寺村412户。换热站已完成,企业余热供热完成20个村6520户。
环境保护
2018年,襄汾县二级以上天数为202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54,比去年同期下降8.8%;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9%;PM2.5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投资5.09亿元的钢铁、焦化行业烟羽脱白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县135家工业企业完成深度治理,150家散乱污企业彻底取缔。62个村1.8万户居民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8.9%,汾河襄汾段出境断面较入境断面氨氮下降14.13%,化学需氧量下降12.58%。营造林面积1.4万亩,植树100万株。
安全生产
2018年,襄汾县开展安全隐患风险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安全生产执法年等11项专项活动,排查整改隐患4035条,查处安全生产案件142起,打击取缔黑加油站点22个。
旅游
丁村民居景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南5千米处。“一村两国宝”的丁村景区,由丁村旧址和和“丁村民居”两部分组成。丁村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文化遗址,丁村民居是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风格的典范。
襄汾县龙澍峪
襄汾县龙澍峪位于襄汾县县城西北的吕梁山支脉姑射山中,占地约30平方千米,距县城23千米。1991年至1999年,襄汾县先后投资近千余万元,完成清理地基2600平方米,修复台阶700个,修复山门、元代舞台、唐朝华佗纪念馆、千手佛殿、真武庙、三皇庙等;绘彩画2500平方米,塑像250尊,架高压电线4千米,修沙石路4.5千米。
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间(1308年),重修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布局合理,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千佛殿、藏经楼,东西两边为配殿及厢房。寺内佛像雕塑艺术精湛,形神兼备。民国年间,山门、大雄宝殿等几座殿堂,不幸毁于一场大火,千佛殿明代壁画及千尊琉璃佛像被毁、被盗,曾经一夜之间盗走天王殿六尊头像。2001年再次修复后,香严禅院面目一新,是襄汾县重点寺院之一。
位于襄汾县城西南30千米史壁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元、明遗物。山门三间,天王殿五间,悬山式。菩萨殿五间内柱设在前槽,依柱筑扇面墙一道,墙前为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两隅十八罗汉各具神态。墙后地藏王、道敏、冥化端庄肃穆,十殿阎凝神对坐两侧。最后为大雄宝殿,五开间六架,原为悬山式,后改为硬山,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殿内后槽施二金柱制成佛龛,柱上用蝉肚形大雀替承托四椽伏,伏上架内额直达两山,次间大爬梁由檐头直承平梁以下,结架纯系元构。
位于襄汾县赵康镇北赵村,距县城西南约25千米。整个庙院依汾阳岭梯阶地形而建,因庙内有一地下通道(据说此通道长约5千米,可通至原太平县,今汾城镇)故名汾阴洞古庙。据碑文记载,此庙修建于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之后又于清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重修,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有庙门四名楼、月弓桥、汾阴洞洞门,第二部分下院有正殿及东西两侧殿,第三部分上院有水陆殿、药王殿。唐朝画家吴道之真迹‘’龟蛇碑‘’就出自这汾阴洞古庙中。
代表人物
春秋晋人,谥宣孟,又称赵宣子。赵盾仕晋襄、灵、成三世,屡有政绩,孔子称为“良大夫”。今襄汾县赵康镇有其墓及祠庙。
字仲明,号蒙溪,元初襄陵张相村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病故于寓所,终年69岁。有《蒙溪集》12卷、《诗学渊源》20卷、《春秋隐括》3卷行世。
字德辉,是元代著名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其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
字振南,明代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祖籍山西省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出生于杭州市。
获得荣誉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襄汾简介.临汾市襄汾县人民政府.2024-03-19
山西省县域形象.山西县域经济网.2024-10-22
襄汾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汾市襄汾县人民政府.2024-07-29
襄汾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4-10-22
襄汾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汾市襄汾县人民政府.2024-01-14
临汾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统计发布.临汾市统计局.2021-06-26
襄汾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襄汾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6-16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及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名单的通知.www.moa.gov.cn.2021-05-15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