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村镇
沿革镇机关设在孔村,以驻地命名孔村镇。据传春秋时孔子曾在村西山上教书堂讲学,后人为其修庙纪念。该山定名为孔子山。村位于孔子山下,故名孔子村,简称孔村。
历史沿革
孔村镇,日伪时期,属日伪三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区。1948年解放,成立联防片。1950年建立孔村乡政府,下设4个小乡,23个自然村。1956年撤区并乡,合并为孔村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本镇归孝直人民公社管辖。1962年由孝直公社分出,名为孔村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设立孔村区,辖孔村镇、陈屯乡、李沟乡、前大峪乡,共46个行政村。1985年9月,撤区并镇,设立孔村镇,辖原孔村镇、陈屯乡共25个行政村。2006年李沟乡并入孔村镇,现全镇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3947公顷,辖4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4297户,40622人,人口出生率10.67‰,人口自然增长率3.03‰,全镇姓氏有张、王、李、赵、廉、孔、邱、刘、孙等58个姓氏,其中王姓最多。全国碳工业第一镇,全国反季节毛头鬼伞第一镇。
文化起源
孔子山本名紫盖山,在孔村镇西北2公里处,山巅故有孔子讲书堂遗址。因此,北宋熙宁五年(1072)於此址建“孔林书院”,又名“杏坛遗响”。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修孔子庙(即“孔林书院”),始立孔子及四配像。明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596--1597)迁至山东坡,仍立孔子及四配像。“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
孔子山系历史名山,与五岳同为中原地区三十洞天之一。《名山志》有孔子山绝顶“孔子讲书堂”遗址的记载。这是曲阜市以外惟一的“孔子教书堂”遗址。“杏坛遗响”是平阴县八大景之一。
孔子山孔庙位于东面山坡,座西面东,临孔子山村西。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80米。整体为三进大院外挎两楼。大门高建台阶之上,排楼式三间。大门里圈有长方院,对墙为大影壁,影壁两旁通过两座小门入一进院。该院南北各建三间瓦房,南为过道房,为接待官厅。此处晚清兴办学堂时立为学堂。过道房南另辟一小院,建有平房六间,供祭祀时做炊事用,早期曾有看庙者居住。由一进院登阶进入二进院,此院南北对称,各建有三间带前廊的瓦房,房内是孔子弟子及后世入孔子庙的儒家木主。二门旁有南北两道墙,墙上半部为青瓦排花透体。从二进院再登阶进入三进院,此系大平台式,前沿有两段南北半身高透体墙栏,通过两列12个石俑进入大殿。大殿五间,前廊四根八棱青石柱,前墙上半部全系木格花窗扇,殿顶外构筑筒瓦高脊,顶山均有禽兽装饰。殿内雕梁画栋,大红圆柱8根,设木阁三间。正中一间供孔子塑像,左右两间供四配像。殿内贴南北山墙各建一长台,各供6个木主,即12哲。
大门前左右两侧跨出正院建有两座高台楼。左侧是讲书楼,西面后墙实体到顶,左、右、前三面环厦,黑漆园柱8根,南北大对窗,面东木格花门,平顶四角斜尖。右侧是文昌阁,两层六角尖顶。一层有张亚子塑像,二层是魁星塑像。两楼楼身并楼台高约10米左右。大门前两楼之间为一南北长平台,再前有15米见方的大平台,两平台均系青条石压边。文昌阁北侧设一进庙便门。庙系循山而建,由前往后逐步升高。因此,大方平台台阶为13级,大门、二门和大殿平台前三座台阶均为9级,大殿前3级。
庙内有木制大匾额6块,木制长牌对联一副,其颜色和匾文分别是:大门外面为白地蓝字“生民未有”;大门里为色地黑蓝字“斯文在兹”;二门上为白地天蓝字“图书天地”;大殿门上为红地红字“与天地参”;殿内孔子塑像阁上的大匾长与阁宽相等,宽镶边黑漆地金字“金声玉振”;讲书楼内对门墙上白地黑字“春风化雨”。大殿内孔子像木阁两旁圆柱上长牌对联是:“盛德同天地马迹车尘到处皆春风化雨;斯文炳日星宫墙豆此间即泗水尼山。”长牌面为金色碎屑地天蓝色字。
庙内外共有青石碑13通,大殿前5通,二进院内4通,大门外3通,村东1通“杏坛遗响”碑。大门外左侧一通断为四截的“杏坛遗响”碑,系从山顶移下来的,明万历初立于山巅。另有两通残碑,一是北宋熙宁五年篆额曰“孔林书院”部分碑头,一是弘治十五年重修孔庙碑部分碑身。
孔子山东省面,遍植翠柏。庙内外原来大树颇多,一进院内曾有两人合抱的柏树,院子被遮其大半。从远处看孔子山,见树不见庙。庙的建筑特色为青砖青瓦白墙,加之古木参天,庙貌巍然。
孔子庙在山巅和迁移后常年游人不断,从官吏以至百姓各阶层人士都有。尤其是在每年的清明节,上午十多里外的师生云集孔子山,瞻仰孔庙,下午周围村庄以妇女为主体形成人流往来于孔庙。明《兖州府志》有诗曰:“紫盖郁苍苍,孤峰标圣堂。四时谁俎豆,万仞见宫墙。圣运千年在,风流自世长。高山多仰止,宁北旧甘棠”。《平阴县志》也载有名人登山赞孔庙的诗:“紫盖山中云树苍,传来孔子教书堂。列侯霸业烟销尽,惟有尼丘圣泽长”,元、明、清以来,每年祭祀孔子,孔子山庙与县文庙同时举行。
龙山文化时代(距今4600~4000年)或为传说中的少昊统治时期,平阴县先后有洪范池镇的周河、姜女坟、侯庄、杜庄,李沟的团山,孝直的王八山,玫瑰的张庄等最少十处地点都有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战国时社会经济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货币的交换。在李沟乡王楼村的战国墓中出土贝币一百多枚,反映了当时的货币交换和商业的发达。
2011年1月起,平阴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400万元对县委旧址进行了修复、扩建。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了县委旧址和徐向前元帅旧居,新建了中共平阴历史陈列馆。修复后的平阴县委旧址占地2600多平方米,其中平阴历史陈列馆面积485平方米,内存珍贵历史图片600余幅,实物近百件,以中共平阴地方组织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要成就为主要陈列内容,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陈列的表现形式,结合多媒体、场景设计、沙盘模型、影像回放等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平阴党组织走过的光辉历程。在修复过程中,注重了合理分区、综合开发,使得整个县委旧址集参观学习、社会实践于一体,成为了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加强党性教育和青少年学生学习革命传统、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
大事记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平阴县、茌平区、高唐县、长清区、肥城市等县义和团、大刀会5000余人攻打后套教堂。
1913年,前转村成立廉氏小学。这是全县第一所私立初级小学。
1931年,孔村架通县内电话线路。
1957年7月,孔村乡遭受汇河涝灾。
1958年,孔村卫生院建成。
1966年,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在孔村兴建山东山东平阴鑫汇铝业有限公司。
1970年,建立初级中学,原名孔村中学。
10月,成立施工指挥部,兴建引水渠。至1973年建成引水暗渠450米。建张山头三级扬水站。
1978年,由孔村公社文化站干部李庆余创作的戏剧《让新房》参加了山东省省地方戏剧公演,获三等奖,同时在《山东文艺》上全文发表。
1979年,孔村敬老院建成。
1980年7月底,孔村公社两次遭受冰雹和8级以上大风袭击。
1986年,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平阴康复院在孔村成立。
1988年,乡镇企业碳素厂投产,年生产能力6000吨。
1994年,镇办企业炭块厂投产,年生产炭块3000吨。
1996年,孔村镇引种美国红提葡萄试种成功,面积迅速扩大,并注册成立了济南红提开发公司。
1999年9月,孔村镇被中国农产品示范园区建设办公室命名为“中国红提第一镇”。
2000年1月,孔村红提葡萄在北京举办的果王大赛中被评为“中国果王”。8月,在全国名优特果品展销会上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孔村牌红提葡萄“中华名果”称号。
2000年8月18日,召开红提葡萄洽谈暨新闻发布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刘洪路到会祝贺。
地理环境
孔村镇位于东经116°15′--116°37′,北纬36°00′--36°25′之间,平阴县东南部,距县政府17公里。东与肥城市市石横镇相接,靠近肥城矿区;北与平阴镇交界,西与东阿镇接壤,南与孝直镇相连。毗邻泰聊公路,国道105线和济菏高速贯穿南北,正在规划设计中的泰聊铁路、青岛—兰州高速公路穿越东西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镇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土壤为沙壤土,土地深厚肥沃;镇西部属纯山区,土壤类型为褐土类中壤土,岩层分布主要是表层为石灰岩,150米以上为张夏灰岩,PH值7.3-7.5,有机质含量0.8-1.2%。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土质较为疏松,耕性良好,适于各种作物生长发育。
属暖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高气爽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全年平均气温13.6℃,7月份最高平均27.4℃,1月份最低平均为-1.4℃,无霜期180天,夜间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各种作物的养分积累。
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92小时,占全年可照射时数的54%,常年以五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平均269.44小时,十二月份最少为164.4小时。降雨量偏少,且多集中在盛夏季节,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降水量643毫米,春季降雨偏少,常年降水量仅在80毫米左右,是年降水量的13.3%,降雨量少,不利于各种农作物病早害的传播流行,有利于干杂果花的生长。一般地下水在40米左右,地下水PH值属中性,比较适应人畜及浇灌农田,西部山区水质清澈,矿物质含量丰富,无任何污染,生物种类丰富,农、林、果、菜生产良好,经济林木有葡萄、苹果、梨、核桃等十几种,林木有杨、槐、桐、柳等几十种,饲养牲畜有牛、羊、鸡、猪等野生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居住。
自然资源
该镇东部地处丘陵、平原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东西最大距离9.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公里;西部山场面积大,地形地貌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植被、人工植被覆盖面广。自然植被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草丛、水生草。人工植被主要有:大田作物和各种蔬菜,还有1.8万亩的植被水保林和经济林。区域内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茵陈蒿、车前、黄杞、远志、北柴胡、地黄等);野生纤维资源(牛筋草、狗尾草、芦苇、茅根、香附子草等);野生油脂类植物资源(侧柏、苍耳);野生芳香油类植物资源(野菊、艾等)。全镇占地面积5028.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235公顷。主要山脉有孔子山、黑山、龙王山、王庄山、张山头、后套山、烂柯山、团山等,其中张山头最高,海拔为462米,主要河流有汇河,境内流长3公里,流域面积为5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红提葡萄、玫瑰花、苹果等。
农产品丰富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蔬菜,其中结球白菜为特产,2004年小麦种植面积18600亩,玉米24354亩,油料作物9900亩,粮食总产21604吨,蔬菜面积7665亩,总产3.8万吨,畜牧业收入4079万元,林果药材收入384万元,农业总收入7117万元,农业企业有昌盛葡萄酒厂、长凯面粉厂、大地药材公司、六顺食用菌协会、业达食用菌科技开发中心、山鸡养殖基地。红提葡萄、大白菜被省厅评为绿色无公害品牌,“玫乡山里人”牌“野鸡蛋”是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李沟乡是“济南市灵芝生产第一乡”。
特色农产品白菜、林木、葡萄、苹果、梨、核桃、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蔬菜、麦种、药材、核桃、柿子、食用菌、柴鸡、鸡蛋、茵陈蒿、车前、远志、北柴胡、地黄、芦苇、香附子、侧柏、小磨香油、昆虫、草兔、蟾蜍、瓢虫、土元、花椒、食用菌。
生物资源野生动物主要有:黄鼬、野兔、猫头鹰、喜鹊、燕子、斑鸠、啄木鸟科、麻雀、蛇、耗子、青蛙、蟾蜍等;昆虫主要有:赤眼蜂、蚜茧蜂、七星瓢虫、草蛉、土蝗、螽斯科、步行甲、蜣螂、金虫、土元等。
行政区划
下辖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经济
经济发展过程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40公斤,总产80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300公斤,总产70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对境内山区、丘陵、荒滩进行复垦,开挖河塘。并对汇河进行了多次疏浚及综合治理,使水害变为利。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占可耕地面积的96%,实行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和山区开发精品园建设。孔村镇按照平原综合开发“四高八化”的建设标准,造就了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整个工程涉及孔村镇5个行政村,完成改造中低产田600公顷。发展低压管道面积600公顷,铺设PVC塑料管道3.2万米,新打机井3眼,配套机井7眼,建设桥涵建筑物166座,修建道路77公里,疏控排水沟97.76公里,建设林网面积600公顷,植树6万株,秸杆还田333.3公顷。红提产业结构调整333.3公顷。共完成石方70.97万方,山区开发种植了红荷包杏、日本甜柿、金太阳杏、冬枣等优质果木近10万株,建设精品园66.67公顷。2000年,被评为济南市农田综合开发先进集体。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达到22021吨。
1990年以来,大力发展高产田,开发低产田,现耕地面积2235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960公顷,粮食总播种面积3592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567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025公顷。其中油料作物135公顷,棉花播种面积107公顷,蔬菜459公顷,总产达34623吨。两年来实有果园面积(含菜果、葡萄等)746公顷,果品产量达270吨,桑园面积达48公顷,香椿叶产量达200吨。同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00年肉猪出栏2.81万头,羊当年存栏2.48万只,家禽当年存养21.05万只,肉类总产量3589吨,禽蛋总产量2569吨。
1997年,孔村镇经多方考察,引进红提、青提、黑提并栽培成功。为确保红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孔村镇注册成立了“济南红提开发公司”,按照“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动作机制,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了服务网络,成立了红提协会,现已发展会员2000多个。经过5年的发展,面积达15000亩。1999年,省市专家对孔村镇的红提葡萄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孔村红提在全国占三个第一:连片规模最大,管理最好,效益最高。孔村镇也因此被中国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区建设办公室命名为“中国红提第一镇”,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果菜国外种苗引进推广示范基地”。2001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百姓最喜爱的果王大赛中,红提葡萄被评为“中国果王”;8月,孔村牌红提葡萄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为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孔村镇制定了“东进西扩,北上南下”的发展战略,在新疆等西北省区建立了5万亩优质红提生产基地,与全国各大中城市果品市场建立了业务关系,市场占有量逐年扩大,同时,为打造国产名牌,孔村镇红提正式注册“孔村”商标,并获得国家“绿办”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2012年7月份,在全国最大的反季节毛头鬼伞生产基地——平阴县孔村镇食用菌特色品牌基地,一串灯泡发着柔和的黄晕的光,从洞顶向里延伸。地上堆满营养袋,一簇簇雪白鲜嫩的鸡腿菇长得正旺。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到土洞风光的美景,享受到“仙洞采珍品”的愉悦,还能品尝到别样“鸡腿”盛宴。几年间,30个村建成冬暖式食用菌大棚1596个,土洞近3000条。一大批食用菌经纪人也应运而生。
在培养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进程中,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在北毛峪、李沟、大荆山、安子山、孔庄等15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的基地,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农村信用社推行农村联户联保小额贷款,保证正常农业生产。截止到2011年,基地内拥有食用菌生产土洞3000条,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年产鲜菇3万吨,产值近1.5亿元。
孔村的食用菌分别注册“孔村”和“腾龙山”两个商标,并进行了有机认证,先后成立了“平阴县孔村镇食用菌协会”、“平阴菌发蘑菇专业合作社”,引进建立了占地2万平方米、投资近500万元的济南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这些中介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重点抓好市场的调研、无公害生产资料的统供、菌种的供给、栽培技术培训等;生产过程中,定期发放生产技术明白纸,并邀请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设立了食用菌生产技术服务热线;产后搞好销售服务,协调规范广大生产户,保证了食用菌生产户的整体利益。孔村镇的食用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初现,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市场”的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孔村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毛头鬼伞生产第一镇,在全国鸡腿菇市场也是一枝独秀。。
第二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少数红炉、白铁、砖瓦窑、白灰窑等零星私营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手工业作坊全部停办。1962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了农具修配厂、打井队、石料站、榨油厂、砖厂等小型企业,全镇从业人员超过300人,固定资产50万元,1978年后又办起了面粉厂、印刷厂、建材厂、塑料厂、粮油加工厂、运输队,蒋沟村、太平村建起了砖厂,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00多人,实现产值300万元,利税25万元。1985年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镇村、联户和个体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1988年碳素厂投产,随后一批为铝厂配套服务的企业脱颖而出,有水箱厂、铸钢厂、铝带材公司、炭块厂、焙烧公司、化盐厂、装卸队。部分村也先后办了铆焊厂、铸造厂、石子厂、家具厂、水泥制品厂、木材加工厂等。其中尹庄村建20多户白灰窑。全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效益为目的,走碳素强镇的路子,优化产业结构,深入企业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碳素制品为龙头,以铸钢、化工建筑、安装、运输装卸等骨干协调发展的企业格局,碳素厂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新上的万吨阴极炭块生产线正在筹建施工阶段,炭块厂1998年研制开发的予焙阳极填补省内空白,该厂的ISO9000质量认证已在进行内审。200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5个,从业人员1600人,产品主要有碳素、铸钢、氟化盐、木制家具等8大种类200个品种,年实现产值38000万元,利税3500万元,现已基本形成了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红提富民、碳素强镇的经济建设的新格局。特色产业:孔村镇境内镇属企业主要产品有阳极糊、予焙阳极、阴极炭块、冰晶石等。
碳素产业迅速发展孔村镇为全国的重点碳生产基地之一,呈现出企业规模大,产品产量大,产品质量高的三大特点。拥有4家炭素生产企业,年产能达到40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有国际先进的炭素制品技术检测中心,炭素产品达到国际生产标准,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成为平阴县继玛钢公司之后的第二出口创汇大户。
(一)炭素企业发展情况:1989年,孔村镇投资兴建了第一家炭素企业---平阴县孔村镇炭素厂。建厂初期,固定资产600万元,企业职工186人,年产碳制品8000吨,产值1200万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自2001年起,孔村镇先后成立了4家股份制民营炭素企业,分别是济南万方炭素有限公司、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山东平县阴丰源炭素有限公司、平阴龙山焙烧有限公司。截止2006年底全镇炭素工业形成年产30万吨生产规模,完成工业产值7.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0.8亿元,工业利税1.67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在90%以上。
(二)炭素工业园区情况:园区总面积1200亩,可以落户20家企业,现有企业8家,园区内有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水电配备齐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形成了一个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
(三)碳产品情况:主要产品是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和阳极产品,产品品种齐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10月济南海川炭素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生产炼钢用炭电极,总投资755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4550万元,计划于2007年5月1日正式投产,二期3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6万吨炭电极,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4000万元。这样,孔村镇的炭素产品实现品种和用途的多样化,市场前景更加广阔,2007年力争全镇实现炭素产品40万吨,创汇4800万美元,销售收入11.9亿元,利税1.98亿元。
孔村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引导企业通过技改,提高热能效率,降低用气量,用好“加减法”,努力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达到了产能增加和能耗减少双赢局面。“以气换电”用“加”法,碳企业间互利共赢。发展余热发电是孔村炭素企业的成功做法,海川炭素是全国第一家炭素余热利用的样板示范基地。炭素企业已有海川和澳海两家炭素企业建成了余热发电项目。2011年,为解决海川炭素余热发电热气供应量不足,发电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转的问题,该镇正在积极协调万方炭素公司将多余热气供给海川炭素用来发电,再将电能供给万方公司,增加了对方供电量,达到双方互惠互利,减少全镇能源消耗的效果。
嫁接德国新技术用“减”法,大力度降低天然气消耗。天然气是孔村炭素企业的主要能源,2010年,6家炭素企业用气总量达8000万方,仅此一项支出高达2.3亿元。2011年以来,该镇引导企业引进新技术,进行大力度技改,提高热能效率,降低用气量。2011年4月份,由澳海公司尝试性投资建设的德国技术生产线正式运营,使生产一吨碳制品的天然气消耗量由70余方降到40余方。仅此一家炭素企业,年可降低天然气消耗近900万方,在全镇其它炭素企业推广后,年可降低天然气消耗3000多万方,相当于少用了36000吨标准煤的能耗。
第三产业
孔村位于南北交通要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较多,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形成集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孔村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78年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从业人员55人,年创产值2.3万元,利税0.3万元。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第三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先后建起铝厂市场、孔村市场,镇驻地改建商业街4条,肉类食品批发市场1处,建4个专业村和1处经济园区。2000年,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326个,从业人员1600人,年创产值173万元,利税15.7万元。
济南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平阴县城东南部,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现有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中药材科技培训中心、中药材种植推广合作社、中药饮片加工厂,达到了“中药材种植示范+技术推广+采收加工+销售”的服务一条龙。
中药材核心示范基地占地1200亩,位于平阴县孔村镇。基地以“龙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发展模式为基础,发展种植了丹参、桔梗等60多个品种、种植6千余亩,药农亩均收入3500余元。中药饮片加工厂占地16675平方米,加工车间2000多平方米,于2010年6月通过国家GMP认证,年产优质中药饮片5000吨。2010年11月建设了全市首家中药材科技培训中心,建有信息系统、培训系统、试验示范系统、农产品保障系统“四大系统”,承载着农业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和农民技术员人才队伍“两支队伍”的建设功能,不仅为发展中药材原料生产奠定了基础,而且有效促进中药饮片的加工生产,带动整个中药产业链的发展。现已培训2500余人次,发放6000余份技术材料,极大提高药农的种植技术。
公司先后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2007年以来,公司先后承担“玫瑰花与中药材间作试验”、“山东道地药材良种筛选及产业化研究”、“中药材标准示范田建设”等省市县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引进、推广中药材新品种,对新品种进行试验对比和品种特性调查,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组装配套规范化栽培技术,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培训、示范带动以及健全农技推广网络等措施,增强了农户对中药种植的技能,推进了中药产业化发展进程。
经济状况
强镇由来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县乡镇第3名,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中国红提第一镇、中国果菜国外种苗引进推广示范基地、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市乡镇企业明星乡镇、济南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山东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乡镇等。
2000年总收入1.130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为36∶41∶23。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5.7万元。该镇工、农业均有显著特色。农业自1996年开始引种美国优质葡萄品种--红提,现已发展到15000亩的规模,被中国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区建设办公室授以“中国红提第一镇”的称号。该镇工业发达,发展速度快,自1958年境内先后兴建投产了1个省属工业企业,即山东平阴鑫汇铝业有限公司;1个县属企业,即孔村玛钢厂;6个乡镇企业,即碳块厂、碳素厂、氟化盐厂、铸钢厂、装卸运输公司、红提公司。上述企业促进了孔村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项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5元。
举行招商引资项目
2010年11月26日,孔村镇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四个项目分别是绿泽画院项目,箱包项目,建筑模板项目,农林生态开发项目。
一、绿泽画院项目由青岛绿泽画院投资建设,选址于原李沟中心中学,占地33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济南平阴绿泽画院位于孔村镇,是由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青岛绿泽画院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集教育教学、创作临摹、展览交流、销售出口为一体的集约化文化产业企业。该企业于2010年12月注册成立,项目选址位于孔村镇原李沟中心中学,占地35亩,总投资1000万元。签订协议后,按照绿泽画院要求,平阴县职教中心立即与之对接,开办油画班2个,吸收50—100名学生。孔村镇政府则投资150多万元,对原教学楼维修,修缮楼房面积4000平米,平房面积10000平方米。修一新的平阴绿泽画院工作室,一、二楼为学员教室,可容纳学生300人,三、四楼为画家宿舍。设4个油画工作室和一个展览大厅。项目一期计划搬迁2个工作室,安排50—100名画师到平阴,可吸收当地50—100名画工。据估计,2011年底,阴绿泽画院将出口产品100万美元以上,全部投产后则可年创外汇500万美元。
开业庆典仪式后,省、市、县领导参观了平阴绿泽画院画室及展室,欣赏了画院画家解中才的油画作品集,并与绿泽画院董事长董文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高玉清观看了画师、画工们的现场作画,对他们的专业水平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艺术上更上一个台阶,为平阴县乃至全市全省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朱红方指出,我县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闻名的玫瑰之乡、阿胶原产地,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闲度假地和文艺创作基地。希望绿泽画院能够以我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为素材,创作出更多的高水平作品,远销各地。同时,祝愿平阴绿泽画院能够越办越好。
据了解,平阴绿泽画院将采取订单式模式,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出口,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公司运行的风险,也会吸引更多的当地人投入进来。该公司充分利用绿泽的品牌优势及依托国内一流的当代实力派创作团队把平阴绿泽画院打造成艺术人才创作、写生基地;利用绿泽画院艺术家云集之优势把平阴县绿泽画院办成国家级艺术人才培养、孵化基地。利用办好展馆让绿泽油画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来平阴实现梦想。力争五年内将平阴绿泽画院打造成全国闻名的文化产业基地,为平阴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二、箱包项目由青岛英吉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选址于原李沟乡政府,占地面积30亩.
三、建筑模板项目由泰安市客商刘少明先生投资建设,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年产建筑模板40万张、家具模板1.5万立方米、胶合板30万张生产线一条。
四、农林生态开发项目由济南经华卉典农林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选址于平阴县孔村镇蒋沟村,占地300多亩,主要经营林木、瓜果、苗木、药材的种植加工经营.
签约的这4个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的签约,为孔村镇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交通
以国道105、县道220为骨干,村村实现了道路水泥化,总里程达110公里,户户吃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无绳电话传输网络齐全,镇中心中学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设施先进,镇卫生院、平阴县精神康复中心、技术设备先进。工商、法庭、公安、税务、交通等行政部门设置齐全。
社会
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恢复发展,1957年人均粮食380.8斤,人均分配43.1元。六七十年代,农村收入增长缓慢,以杂粮食品为主。进入8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发展,以吃细粮为主,并且逐步向营养型发展。穿着由六七十年代的色调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向高档发展。居住条件大幅度改善,多数农户盖起了新房,截止到2011年95%以上的农户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不少户建起了高标准的居民楼。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机动三轮、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现全镇实现村村通电话,通闭路电视。
镇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人均住房面积8~9平方米,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28.87平方米。自1985年以来,镇驻地建设按照镇驻地总体规划改建、拓宽街道4条,铺设柏油路面2600平方米。1993年新建半封闭农贸市场两处(财源街农贸市场、龙山路农贸市场),面积1800平方米,固定货台长达380米,投资98万元。随着镇驻地建设的迅速发展,1994年8月,镇政府委托上级规划设计部门完善调整镇驻地总体规划,并制订了龙山路建设详细规划,新建经商楼房150多幢,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1980万元。2001年起,铺装龙山路2万平方米。2000年镇驻地新拓中心街一条,改建拓宽老街一条,并将原集贸市场的财源街、振兴路全部铺为水泥路面,总投资150万元,面积1.8万平方米、以镇驻地总体规划六路十街为基本框架,以国有企业山东平阴鑫汇铝业有限公司为依托,规划小区,铺开了以龙山路商业街为主的建设。镇驻地主要街道实行一天一清扫,三季见花,四季常绿,孔村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新型乡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38年6月,在共产党员尹惠青的积极工作下,陈屯村成立了中共第一届支部委员会。自此之后,孔村镇党组织在艰苦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1938年冬天,在吴铁民的帮助下,东天宫党支部也正式成立。1938年全镇共有党员15人,到1940年共有党员51人。1945年初,合楼村建立了党组织。1946年初前套村党组织正式成立,到年底共有党员63人。截至到1949年初,孔村镇共有党员109人,有党支部4个。近几年来,调整充实了5个村的党支部。2000年底,全镇共有党支部56个,党员人数1087人。
基层政权建设在抗日战争时期,孔村称平阴抗日民主政府第七区。1954年4月乡级选举工作结束后,建立健全了基层政权。1968年7月,孔村革委会成立,1985年9月设立了孔村镇至今。
下属学校
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中心中学孔村镇中心小学王家庄小学东臧庄村小学南官庄小学
刘小庄村小学前转湾村小学南官庄小学南尹庄村小学天宫小学金沟村小学陈屯联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李沟乡中心中学李沟乡中心小学北毛峪村小学半边井小学大荆山小学
安子山小学石板台小学
社会发展
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委托鲁建设计院完成镇驻地总体规划,扎起新型城镇框架,实施了工业区、商贸区、生活区、文体活动区大投入建设,进行了镇域环境“五化”治理。2009年起,启动建设镇驻地中心社区,采取“镇并村”模式,建设完成后,可容纳3000户、10000人居住。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民生建设成绩显著。46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庄“五通”。30个村新建村级办公场所。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达98%以上。新建敬老院院民楼,五保老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实施了两所中学合点并校,达到市教育示范乡镇标准。平安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超市”,调解成功率100%,营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
新型工业孵化园
孵化园位于孔村镇552线南北两个侧,105国道以西,济菏高速以东,占地面积1500亩,2011年由山东建筑设计院设计规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3000万元,主要完成“一纵四横”道路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以及防护林网、亮化美化工程建设。
二、项目安排
1、光伏发电项目
2、横向集热太阳能项目
3、现代物流项目
4、发电设备制造项目
三、规模及目标
预计完成总投资15亿元,形成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4亿元。
科技发展
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动员大会上提出,全面实施包括工业余热利用行动等大气污染防治的“十大行动”。在碳企业集中的平阴县孔村镇,利用工业余热发电、供暖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工业余热从当初被当做高温烟气、热水白白排掉,到能够商品”一样走市场渠道卖给千家万户,实现了政府省心、企业节能减排、热企和群众获益的多赢。
新型工业产业园
产业园位于孔村镇东北地区部,与肥城市市工业园相比邻,占地面积3000亩,2010年由山东建筑设计院设计规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1.2亿元,主要完成“六纵五横”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以及防护林网、亮化美化工程建设。
二、项目安排
1、碳素产业项目
新上钢用炭电极、空气渗透性低碳阳极、高石墨矿含量炭素阳极和光伏产业用石墨等产品,
2、机械制造项目
招商引进机械制造业,以整机生产为依托,带动装备制造业协作配套水平和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3、化工深加工项目
以现有炭素为依托,加快相关化工产品开发生产。
三、规模及目标
预计完成总投资30亿元,形成规模以上企业10家,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7亿元。
代表人物
鲁平(1919--1989),原名刘志东,平阴县峻峰乡(现孔村镇大峪村)人。
1937年参加革命,在峻峰乡组织了抗日自卫大队。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本村支部书记,后在周边村庄建立党组织,任中心村支部书记。历任平阴县三区区委组织委员兼社会委员。1940年初调平阴县委任社会部干事兼特工队指导员。10月到鲁西区党委社会部学习。1941年1月,任鲁西行政公署公安总局看守所长。3月到鲁西“筑先抗战学院”任特派员。1942年8月,任冀鲁豫行政公署公安局内勤组长。1943年1月,任冠朝县公安局总教干事兼内勤干事。1944年4月,任鲁西南公安局总教干事兼公安局长。同年底调齐滨县,任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领导开展了齐滨县群众性的反奸反特运动。
1946年7月,刘邓大军出击陇海路,鲁西南支前司令部组成了破路指挥部,他是西线指挥部负责人之一,指挥地方武装完成了破路任务,保证了出击的胜利。1946年9月,参加了大杨湖战役,为七纵充当了活地图,对夺取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946年冬到1947年上半年,刘邓大军撤到黄河北休整。敌人占领了鲁西南根据地,还乡团卷土重来,他组织了9人的武工队同还乡团开展游击战,仅1946年11月到1947年1月,武工队就歼灭了还乡团三四百人,响应了县不离县、区不离区、村不离村,开展游击斗争的号召。1947年10月调复程县,任县长。由于敌人长期占领,复程县党的政权及地方武装很难存在,他组织了小股武装,挖地道,开展地道战,狠狠打击了敌人。在支援淮海战役中,复程县委提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大人小孩搓小米,摘下自己家大门劈成柴送到前线,支援担架800副。1949年3月南下,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五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5月到达江西省上饶市,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军管浙赣铁路徐东段军管处主任。同年8月任五兵团西进支队运输司令部办公室主任。
1950年1月,到贵州省统战部工作,先任秘书,后任民主政权工作部部长兼办公室主任。1952年9月,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交际处处长。1954年10月,任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交际处处长。1958年任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兼华侨事务处处长。1966年受到错误批判,下放劳动。1978年6月,任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同年12月兼任省事务管理局局长。1989年病逝。
肖光(1915—1999),曾用名田永昌、田润吾,孔村镇李沟乡大荆山村人。本村小学毕业后考入夏沟高级小学,后考入平阴师范,毕业后到孔村当教员。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中共平阴县委成立,他任宣传部长兼区委书记,对开辟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发展党的组织,打击日寇对根据地的扫荡及坚持平阿山区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1940年初,去鲁西党校学习,6月任鲁西行署机关总支书记,1941年2月任鲁西交通总站副站长,1942年春任冀鲁豫行署交通总局副局长,对开辟根据地交通干线,传送党刊、书报、文件及掩护部分过往干部,作了大量工作。1944年5月去延安,7月到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12月任辽宁锦西县委书记。在省、地委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积极扩大地方武装,在敌我力量悬殊、武装斗争情况复杂的条件下,发展壮大了县支队、武工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经过大小战斗280多次,把住了热东地区的东大门,巩固和发展了锦西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培养了大批地方干部。1950年3月任辽西地区省委干部处长、统战部副部长。1953年5月任中共阜新市委书记处书记。1968年后,先后任中共阜新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顾问。其间,他与市委一班人团结协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为建设“煤电之城”倾注了全部心血。1983年离休。1993年经辽宁省委研究决定他享受副省级待遇。1999年12月2日在阜新市病逝,享年84岁。
熊善隆(1911—1942.10)字荆州市,号盛甫。孔村镇李沟乡胡坡村人。1929年冬入平阴县城云门小学高级班,1930年底升入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聊城市),1934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市)。1938年秋,熊善隆经万里(中共泰西特委宣传部长)、袁振(中共泰西特委保卫部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积极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发展武装。1939年2月1日,中共平阴县委在李沟乡王楼村正式建立,他任书记。同年10月,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他任县长。1941年6月18日,日伪军纠集泰安市、肥城、长清区、平阴、东阿、东平、汶上县7县之敌5000余人,对平阿山区进行第一次合围,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和党政机关。当时平阴、东平县两县抗日机关、部队驻湿口山、罗圈崖、陈庄一带。敌人“围剿”之前,中共平阴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在白雁泉村召开会议部署了反“围剿”,组织群众藏粮,实行坚壁清野。他带领机关、部队,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胜利地冲出了包围圈,保存了抗日力量。8月,他带领部分机关、部队人员转移到毛铺村一带,筹集粮款,坚持抗日斗争,后被敌人发觉。10月5日早5点,日军纠集了肥城、长清区、平阴等县3000余名日伪军对毛铺实行合围。面对强敌,他组织机关、部队分三路突围。在突围中部队损失很大,被迫撤离平阿山区,转移到黄河西进行整训。为粉碎敌人围剿,建立联络站点,开展对敌斗争,1942年10月7日,他带领一区区长朱大全等6人将罪恶累累的伪乡长处决后,当夜住在钱官庄准备到平(阴)肥(城)接壤的三台山隐藏。由于坏人告密,次日清早被毛铺村据点的伪军和平阴城的日军特务包围。熊善隆、朱大全等奋起抵抗,激战1小时,弹尽援绝,壮烈殉国。墓地建在其家乡李沟乡胡坡村,2002年县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立碑,县委、县政府在碑文中高度评价了熊善隆烈士的功绩。
于万东(1917~1968.9)孔村镇李沟乡北毛峪村人。6岁随父母逃荒要饭。17岁给地主扛活。1942年下东北做苦工。1950年回乡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带头组织互助组,并担任组长。1956年春任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林业股长,带领35人的林业队植树造林,绿化荒山。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出席县劳模会。1963年出席省劳模会。1964年任毛峪大队贫协主任。1965年出席华东地区劳模会。1956~1966年带领林业队开荒植树,全村3条沟、18个岭、2375亩荒山植树90万棵,其中经济林木4万棵,果园40亩。1966年任李沟公社副社长,参加山东省贫下中农代表会、农业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1967年3月任平阴县革命委员会常委。1968年9月16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3日平阴县委、县革委为于万东平反昭雪。
邹宪诰(1891~1967)字康侯,平阴县孔村镇孙庄村人。1928年任孝直村小学教员。1932年任县政府教育局办事员。1933年任第五科科员。1939年任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室参议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传送情报,筹集抗日经费,发展抗日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49~1953年当选为平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并曾被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67年病逝。
胡兴楷(1906—1979)孔村镇尹庄村人。1922年至1937年在济南纱厂做工,后回家乡孔村镇尹庄村务农。1946年,任农会会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至1949年任村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乡长、初级社长、高级社长、敬老院院长等职。任初级社、高级社社长期间,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使用良种,带领群众精耕细作,所在社粮食产量年年上升,公共积累逐年增加。1957年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病逝。
邱仁甫(1919—1942),原名邱明义,李沟乡前大峪村人。青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半边井小学、夏沟高等小学、平阴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三区李庄任小学教员。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抗日工作。在平阴独立四营任过秘书,在牙山、马子峪一带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立过战功。1941年转入地方工作,任平阴三区副区长,同年10月调任二区(玫瑰镇)区长。他常冒着生命危险,活动在李沟、赵台、金家沟、陈屯、孔村、孝直、湿口山、大荆山一带,在敌人眼皮下为八路军征粮筹款,往返于黄河南北,传送粮款和情报。一次邱仁甫到黄河北牛角店向县委汇报工作后,带着县委的文件返回黄河南。他为了骗过敌人的盘查,自己化装成商人,让通信员化装成运货的挑夫,把文件藏在货物中挑着。在望口山渡口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盘查。通过栾湾敌伪据点时,他一面吩咐通信员黄元奎大胆的往前走,一面神态自若的和敌人谈笑周旋,又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据点,安全地回到了抗日根据地。1942年11月的一天晚上,邱仁甫独自从黄河北回到黄河南,当夜赶到李沟乡大荆山村田希文家隐藏起来。第二天晚上又到高套村乡公所征收粮款,顺便做伪乡长马梦芹的统战工作。邱仁甫的行动被大汉奸刘绪安的特务马长六发觉,当晚,乡公所被敌特包围。邱仁甫在与敌搏斗中被捕。敌特将他押至村外,连打数枪,邱仁甫当即昏死过去。苏醒后又爬到南泉村姐姐家,当地群众将他救起,连夜抬往大峰山医院抢救,当行至前岭时,因流血过多而牺牲。时年23岁。
刘立训(1915—1949),李沟乡小峪村人。自幼读书,小学毕业后务农。1939年3月在黄坡村参加八路军平阿山区工作团,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八路军六支队独立营,当通讯员,随部队活动在平阴、东平、肥城三县交界地区,后升任排长。1940年参加过著名的黑山战斗。1941年4月独立营改编为平阴抗日基干大队时,仍任排长。10月参加了毛铺反扫荡突围。1942年平阴县大队组建六个小队(区队)时,刘立训任六小队队长。后改称二连,他任连长。1942年七八月份县大队升级编入泰西军分区六团,刘立训任六团连长。刘立训机智勇敢,屡建战功。他曾只身或带领部队在肥城市王庄、平阴县夏沟一带两次截击敌人汽车。1943年春,曾带三个班战士在中栾湾东公路上截击日伪军,毙敌20多人,缴获步枪10余支;在柳河圈截击肥城县日伪军的战斗中,他顶着用水浸透的棉被向敌人进攻,取得了胜利。1944年11月上旬的一天夜里,刘立训带小分队随县大队政委田化一渡过黄河,到平阿山区拔除敌伪据点,一夜时间,将侯庄、任庄、黄山头三个中心据点和其它日伪据点全部拔除,并处决了特务乡长刘长水。群众称他们“一夜烧了个满天红”。1945年,刘立训所带八连编入泰西军分区特务营。他带领部队在黄河北连打胜仗,在攻打侯庄据点的战斗中,一次毙俘敌100多人,缴获机关枪两挺,弹药一宗。在龙王山战斗中,他带领八连打得敌人一个营交械投降……1946年9月刘立训随翻身团到太行山地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步兵49师145团2营营长。1949年率部挺进大西南,担负解放贵州省、追歼中国国民党溃逃部队的任务。11月22日刘立训率2营参加了解放贵州省普定县的战斗。23日又在普定县西南的三间房打响了围歼国民党49军249团的战斗。战斗中,他发现敌人埋伏的机枪向我追击部队侧后射击,战士伤亡较多,便带领通信员向敌机枪冲去,进攻中不幸中弹牺牲。
郭泗珍,孔村镇范皮村人。1927年9月出生。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当选为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退休。他任村支部书记期间,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架电打井,使该村的农田基本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1980年,泰安市行署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工作中,他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使村风一直在全县享有较高的声誉,解放后本村没有出现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的案件。他多次被评为市、县、镇三级的先进工作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1956年、1977年、1983年分别参加了县组织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模范党支部书记、"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巡回报告团,其典型事迹被县委印发全县。
获得荣誉
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调委会”、“全国模范敬老院”等荣誉称号、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参考资料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1-05-28
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国文明网.中国文明网.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