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天风
新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东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山上有城隍阁,秀出云表,巍然壮观。吴山是西湖南山延伸进入杭州市城区的尾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南界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吴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吴山天风”即由此而得名。
景区介绍
吴山天风新西湖十景之十。
春秋时期称吴山,在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山势绵亘起伏,伸入市区,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由延绵的宝月、娥眉、浅山、紫阳、七宝、云居等小山而成,山体伸延入市区,山高均不超过百米。当年渔民下海捕鱼后在此亮晒网,称晾网山;春秋时为吴西边界,故名吴山;还有说伍子胥的缘故,讹伍为吴,因此山有子胥祠,遂称胥山;五代十国吴越中时山上有城隍庙,亦称城隍山;唐时多称青山。今通称吴山,为杭州名胜。
山巅“江湖汇观亭”前楹联沿用明人徐渭题辞,点明了“吴山天风”的意境,那楹联是: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杭州风景
烟雨江南群山峨,诗话西湖旧事多
杭州是个为声名所累的人间天堂,然而吴山却是悄无声息,超然而恬淡。的确,与游人如织的西湖名胜截然相反,吴山对于那些即使熟悉杭州风光的人来说也是陌生的。吴山虽深入杭州市区,但外来的游人却容易将目光掠过它,因为,它的周围有太多的古迹名胜。吴山是杭州唯一突兀城隅的城中之山,位于西湖东南。是西湖群山延伸进入市区的成片山岭。浙江天目山余脉截止于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岭、宝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吴山。
当西湖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一个浅海湾时,吴山和宝石山,曾是怀抱这个海湾的两个角。南北对峙,随波浮沉。后来,平陆抬升,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杭州市。吴山就像一只梭镖,锲入杭州城内。古时渔民下海捕鱼,常在山上晾晒渔网,习称晾网山。春秋时成为吴越之间的天然屏障,始称吴山。
紫雁高飞晓雾浓,西风峭削玉芙蓉。
谁携谢朓惊人句,更上吴山第一峰。
万里车书已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吴山山势起伏,绵亘数里,伸入市区。雄浑之江奔腾于南,明媚西湖辉映于北,东边曾是南宋首都的天街御道,朱门绮户,直达凤阁丹的皇城。北面则是通往柳浪闻莺的河坊街,商铺店号,鳞次栉比,市列罗绮、户盈珠玑的繁华就堆陈在吴山脚下。登临览胜,左湖右江,前街后市,杭城秀色,奔来眼底。
城隍阁是七层复合顶仿古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3789平方米,高41.6米。整体造型上融入了元、明两代华丽的建筑风格,整幢建筑表现出凌空飞升的气势,象征凤凰展翅翱翔和仙山琼阁的高远意境,使人联想起西湖明珠“龙飞凤舞到杭州市”的美妙传说。登上阁楼,可以鸟瞰杭城美景。有“胸前竹石千层起,眼底江湖一望通”。
宋人陈允平有《登吴山》诗云:
登高一展眺,宫树郁嵯峨。
楼阁春风满,东南王气多。
青天行日月,大地布山河。
柳色沙堤路,时闻响玉珂。
近代巾帼豪杰秋瑾则留下了传诵一时的《登吴山》七绝:
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
茫茫浩气连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古时山有伍子胥庙,又得名胥山或伍山,这跟端午节的另一说法有关。它是吴山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既是伍子胥的忌辰之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遗址。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不听,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结果夫差相信了,并赐子胥宝剑要他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苏州市人为纪念这位忠臣,把此江该为胥江。因此,后世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宋人潘阆有《酒泉子》词纪其事:
长忆吴山,山上森森吴相庙。
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
寒鸦日暮鸣还聚。时有阴云笼殿宇。
别来有负灵祠。遥奠酒盈。
高启《伍公祠》诗:
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眼吴门死后忠
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
我来无限伤心事,尽在吴山烟雨中。
又说:欈李一战,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国臣属于吴。那勾践听从了范蠡、文种的复国大计,一方面将绝代佳人西施作为礼物送进了姑苏城外的馆娃宫,同时又厚礼重金贿赂权臣伯,离间吴国君臣。可怜兴国重臣伍子胥忠而见疑,信而受谤,最后命丧伍子胥剑。夫差还不解恨,将伍子胥抛尸江上,吴人怜之,立祠建庙,遂称胥山或伍山。
徐渭《伍公庙》诗:
吴山东畔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词,
举族何辜同草,后人却苦论鞭尸;
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
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依旧遇夫差。
伍公祠
吴王既赐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夷之革,浮之江中。子胥因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势不可御。或有见其银雪狮,素车白马,立在潮头者,遂为之立庙。每岁中秋节既望,潮水极大,杭人以旗鼓迎之。弄潮之戏,盖始于此。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曰“忠靖”,封英烈王。嘉、熙间,海潮大溢。京兆赵与权祷于神,水患顿息,乃奏建英卫阁于庙中。元末毁,明初重建。有唐卢元辅《胥山铭序》、宋王安石《庙碑铭》。
张岱《伍相国祠》诗:
突兀吴山云雾迷,潮来潮去大江西,
两山吞吐成婚嫁,万马奔腾应鼓;
清浊溷淆天覆地,玄黄错杂血连泥,
旌幢幡盖威灵远,檄到娥江取候齐。
从来潮汐有神威,鬼气阴森白日微,
隔岸越山遗恨在,到江吴地故都非。
钱塘一臂鞭雷走,双颐雪飞,
灯火满江风雨急,素车白马相君归。
紫阳山介绍
感花岩上桃花错,十二峰峦费揣摩
紫阳山,旧名瑞石山,在吴山东南,清平山北,海拔98米,山上多奇岩、怪石、穴窦,南宋时划为禁山,山脚下有南宋太庙遗址。元代山上建紫阳庵,始名紫阳山。南宋以来山上颇多胜迹,清咸丰末因兵而遭严重损坏,其中部分幸存至今。1949年后,经开发建设,紫阳山成为吴山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有瑞石洞、飞来石、蟾蜍石、垂云峰、月波池等,古有“吴山十景”,并摩崖刻众多。
宋代书法家米芾在紫阳山上留下的“第一山”手迹更使人想起当年的金戈铁马:传说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钱塘形胜》词传入北地,金主完颜亮垂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起意投鞭南下,并命画工潜入临安摹绘西湖图景,制成屏风,亲笔题诗其上:“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此事似非捕风捉影,时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载,而紫阳山西端石壁上也遗留着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吴山第一峰”的手迹,吴山遂有“第一峰”之别称。
在吴山紫阳山顶,为一座体量庞大的八角攒尖顶重檐十六柱二层楼阁式亭。亭中有回旋式阶梯可供登临眺望,北望西湖青山碧水,南瞰钱塘江浩浩东流,景域广袤,景观丰富,故以“江湖汇观”相称。难怪明末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要大书一笔道:吴山诸石皆奇秀一色,“一岩一壁,皆可累日盘桓”。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乡风民俗奇情多,名人遗迹故事多,更增添吴山万般风韵。吴山东南端为紫阳山,山石嵯峨天皇,拔地而起。山下有瑞石古洞,怪石嶙峋,蔚然奇观。洞之下侧有“感花岩”,当年以宝成寺中牡丹之胜引文人逸士竞赋于兹。岩上有苏轼《宝成院赏牡丹书》摩崖石刻依稀可辨,崔护的《人面桃花》诗。
吴山多奇岩,尤以紫阳山通向云居山山道旁的“巫山十二峰”为最神奇。因其形似神合,这十二块岩石被分别冠以笔架、香炉、棋盘、象鼻、玉笋、龟息、盘龙、舞鹤、鸣凤、伏虎、剑泉、牛眠等名称,环顾赏析,颇有一种空灵神奇。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卧石又酷似龙、虎、兔、猴等十二生肖的造型,民间又称之为“十二生肖石”,游人至此,总要驻足揣摩,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吉祥如意。在“十二生肖石”两侧,又有一石露出地面,酷似一只大汤匙背朝天躺在地上,还有长长的匙柄,这就是“瓢羹石”。再往西就是峰石玲珑、岩洞幽奇的“紫阳石林”,鬼斧神工,造就五光十色的蔚然奇观,蟾蜍石、蹲狮石、寿星石、缅甸翡翠原石、飞来石等,名名色色,使人眼花缭乱;垂云峰、吕字岩、泼水观音石及瑞石洞、青霞洞等诸多石景,玲珑剔透,卓逸多姿,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吴山风景秀美,山上因此而留下了众多的名人踪迹。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为吴山“有美堂”撰记:“杭州市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南宋陆游晚年曾多次来游吴山,留下了《阅古泉记》等名篇。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徐渭和陈洪绶曾先后寓居吴山火德庙西爽阁,创作诗画作品。明朝吴东升在其两侧题‘岁寒,松竹’四个楷书大字,字径达七十厘米,岁寒三友应为松竹梅,而松竹两字之下恰好有风化破裂的石纹,酷似老梅疏枝,这以石纹代字,真是别具匠心。清代,文人雅士次第结队上吴山聚会雅集,谈今说古,怡情林泉。至如李渔那样的文艺全才,竟举家迁居吴山铁冶岭上,口口声声宣称:“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法惠寺横翠阁》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美丽的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在重峦缭绕的环抱下,唯有高约百米,绵亘数里的吴山,蜿蜒曲折直插城中。登上吴山,杭城“参差十万人家”尽收眼底,钱江如带,风帆点点,西湖似镜,画舫如织。自古以来,吴山就是城内登高路虎揽胜的好地方。古时的西湖是一个与钱塘江相连的海湾,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那时的吴山脚下,是一片烟波浩的汪洋,渔民常在海湾捕鱼、山上晒网,故而得名晒网山。
旧时吴山多庙,太岁庙、药王庙、城隍庙、宝成寺、子胥祠,中兴观、南宋太庙等等,素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众庙镇日灯火通明,香烟缭绕,声梵音,终夜不歇。朝山进香者更是络绎不绝。各庙宇里的菩萨、神像,凡有点“来历”的,年年都要过“生日”,喜庆热闹,造就了吴山终年不断的庙会:春节、二三月间香市、端午、立夏等节期,山上山下人如潮涌,熙攘喧闹。三教九流,蜂拥涌入,风土人情,各展异彩。庙会盛,游客众,招来了大批特殊行当的从业人员,看相算命、测字卖卦,耍杂技、变戏法,还有卖书卖字画,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无孔不入的商人从不放过舔血吮汗的赚钱机会,店铺楼肆便步步为营,纷纷上山落户。
从市区的一条大街拐入一条岔道,弯弯曲曲愈走愈高,在一个转折处豁然开朗,八百年的宋樟就浓荫华盖地兀立着,旁有茶楼“茗香楼”。吴山山中香樟木众多,这棵“宋樟”,已享八百多岁高寿,是吴山中树龄最长的一棵。吴山向多古树,满山林木苍翠,冠盖如云,古朴苍劲,树龄一般都在四五百年以上,有樟树、银杏、枫香树、金钱松、龙柏,新老交融,面貌一新。恰如苏轼所云:“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明清时,山上山下布满了各色各样的商铺,山径两边一面是庙宇道观,一边为商家店铺,茶坊酒楼杂处其中,酒旗飘香,茶招迎风,所谓“处处寺庙,步步楼台”,香客游人摩肩接踵,一片热闹景象。当时的城隍山,著名的茶坊就有放怀楼、景江楼、见沧楼、望江楼、映山居和紫云轩,茶坊器具精巧雅致,陈设典雅,廊檐高悬五色景灯,各处茶坊卖茶之外,还佐以各式茶点小吃。在吴山品茶,其茶点“蓑衣饼”是杭州市一大特色名点,《儒林外史》中曾誉为“天下第一饼”“先贤堂”原为纪念隋朝医学家孙思邈的“药王庙”60年代辟为吴山书场。
清康熙帝 玄烨《吴山》 诗云道:
左控长江右控湖,万家烟火接康。
偶来绝顶凭虚望,似向云霄展画图。
茗香楼茶室周围的古老香樟木,更是吴山景观的一个特色。在“巫山十二峰”边,还有一棵杭州地区最古老的龙柏,姿态古朴苍劲,树龄亦在五百年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原先的“药皇庙”,曾改建成“吴山先贤堂”。堂内用蜡像、彩塑和油画等艺术形式,再现了二十六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其中,就有原先供奉在“伍公庙”里的伍子胥和“城隍庙”里的周新。
如今,吴山上的庙宇虽已不存,但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大批古树却还保留着。紫阳山原宝成寺附近有“感花岩”,上镌刻有苏轼的咏牡丹诗和明吴东升书写的“岁寒松柏”四字,字迹尚可辨认。再稍下的一块山崖上刻有“第一山”三个大字,笔力遒劲,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帝的手迹。紫阳山西坡,原三茅观旧址附近有一块岩石,上刻“吴山第一峰”五个大字,这里是历史上观看钱江潮的胜地。
卜算子/感旧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南界,故改称吴山。当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进谏夫差惨遭屈杀。吴人怜之,就在此山立祠纪念,建造了一座“伍公庙”。这就是吴山上出现的第一座庙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至唐时,山多青葱,时人多称青山。到了明代,为纪念正直敢言,凉面寒铁的周新,在山上建起了城隍庙,奉周新为城隍之神。香火盛极一时,故杭州市人俗称吴山为城隍山。以后,庙宇、庵堂日益增多,林林总总几乎遍及了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腰,故有“吴山七十二庙宇”的传说。
元代诗人贡有初《春日吴山》云:
十八姑儿浅淡妆,春衣初试柳芽黄。
三三五五东风里,去上吴山答愿香。
这些庙宇屡建屡毁,时兴时衰。在民间流传最广、印象最深的,还要数建于明代的“城隍庙”。据说,庙里的“城隍老爷”名叫周新,南海区人,生前曾任浙江省按察使,为官清廉,人称“凉面寒铁”。他到杭州市上任后,先清除了衙门中一批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官吏、差役。接着,又微服出巡,亲自查询狱中犯人的案情,纠正了一批冤案,受到平民百姓的尊敬和拥戴,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后来,因冒犯了权贵,周新惨遭杀害,百姓愤愤不平。皇帝为了平息民愤,就假说梦见周新已在杭州做了城隍。从此,杭州人就在吴山为他建了一座“城隍庙”。于是,吴山也就叫“城隍山”了。
最早的城隍庙出现一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城隍爷的大堂上方悬有“护佑城池”的匾,也许这就是城隍的最初职责。经过历代不断的“扩权”,城隍爷管辖的事物越来越多。城隍的地位越来越高,一些对国家和城市有过显著功德、贤良正直的文官武将,往往因受到百姓“拥戴”而成为城隍神,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文天祥、杨天椒、周新即是其中几位。吴山城隍庙是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迁移来的,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祭祀周新。新建造的周新祠内设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迹介绍,还复制了明人张岱《城隍庙柱铭》:“厉鬼张巡,敢以血身污白日。包拯,原将铁面比黄河”,表达了杭州市人民对这位古代清官的怀念。
《西湖梦寻》说:吴山城隍庙,宋以前在皇山,旧名永固,绍兴九年徙建于此。宋初,封其神,姓孙名本。永乐时,封其神,为周新。新,南海人,初名日新。文帝常呼“新”,遂为名。以举人为大理寺评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
永乐初,拜监察御史,弹劾敢言,人目为“凉面寒铁”。长安中以其名止儿啼。转云南省按察使,改浙江省。至界,见群飞马首,尾之蓁中,得一暴尸,身余一钥、一小铁识。新曰:“布贾也。”收取之。既至,使人入市市中布,一一验其端,与识同者皆留之。鞠得盗,召尸家人与布,而置盗法,家人大惊。新坐堂,有旋风吹叶至,异之。左右曰:“此木城中所无,一寺去城差远,独有之。”新曰:“其寺僧杀人乎?而冤也。”往树下,发得一妇人尸。他日,有商人自远方夜归,将抵舍,潜置金丛祠石中,旦取无有。商白新。新曰:“有同行者乎?”曰:“无有。”“语人乎?”曰:“不也,仅语小人妻。”新立命械其妻,考之,得其盗,则其私也。则客暴至,私者在伏匿听取之者也。凡新为政,多类此。新行部,微服视属县,县官触之,收系狱,遂尽知其县中疾苦。明日,县人闻按察使来,共不得。新出狱曰:“我是。”县官大惊。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锦衣卫指挥纪纲者最用事,使千户探事浙中,千户作威福受。
会新入京,遇诸涿,即捕千户系涿狱。千户逸出,诉纲,纲更诬奏新。上怒,逮之,即至,抗严陛前曰:“按察使擒治奸恶,与在内都察院同,皇帝所命也,臣奉诏书死,死不憾矣。”上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作直臣,死作直鬼!”是夕,太史姓奏文昌星坠,上不,问左右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上曰:“岭外乃有此人。”一日,上见绯而立者,叱之,问为谁。对曰:“臣新也。上帝谓臣刚直,使臣城隍浙江省,为陛下治奸贪吏。”言已不见。遂封新为浙江都城隍,立庙吴山。
张岱《吴山城隍庙》诗:
宣室殷勤问贾谊,鬼神情状不能名,
见形白日天颜动,浴血黄泉御座惊。
革伴鸱夷犹有气,身殉豺虎岂无灵,
只愁地下龙逢笑,笑尔奇冤遇圣明。
尚方特地出枫宸,反向西郊斩直臣,
思以鬼言回圣主,还将尸谏退人。
血诚无藉丹为色,寒铁应教金铸身,
坐对江潮多凉面,至今冤气未曾伸。
宫殿式建筑的城隍庙是吴山上最大的神庙,旧时庙内庭园古木参天,气象萧森,威严自生,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等闲视之的惶恐和惊悚,连山名也因为它而改口叫做城隍山了。今日更在城隍庙的遗址高台上修建起斗拱飞檐,似仙山琼阁般耸立的城隍阁,吴山之巅,又新添了令人眼目清亮的标志性景观。城隍阁高41.6米,面积3789平方米,七层仿古楼阁,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建筑风格,飞檐翘角,凌空飞升,如凤凰展翅,给人以“龙飞凤舞到钱塘”的联想。其气势足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相媲美,俨然江南第四名楼。
《城隍庙柱铭》
厉鬼张巡,敢以血身污白日,
在城隍阁入口处对面的照壁上,镌刻着“吴山大观”四个大字,集清康熙帝手书字而成。一楼的南面,竖有大型硬木彩塑画《南宋杭城风情图》,画长31.5米,高3.65米,深2米。集雕、刻、塑、编、扎等多种传统工艺表现手法与技艺,活生生地展现了古时吴山庙会一条街的盛况。1000余间房屋,3500余个人物,再现了杭州市历史上最辉煌的南宋时代“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的繁华景象。不仅有塔桥街井、皇城民巷、名胜古迹等的城市建筑,更有刻画细致生动地的世风民俗,把风流繁华写到了细小入微处。既可以找到当年茶楼酒肆、风味小吃等等幌旗招摇的店铺,又能够见到琴棋书画、演武卖解的各种表演,还可以看到佛道神仙、测字算卦的芸芸众生相,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更让人惊叹的,透过说书弹唱各类艺人的表演节目,流传杭城的种种传奇故事已经演绎成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卖油郎独占花魁女》,《错斩崔宁》,还有《白蛇传》,不知赢得了多少人的眼泪和感叹,“艺术是繁华的附属”之说确实言之不虚。作为佐证,城隍阁一楼的北面还树起了一组高10米、宽8米的巨型青石线刻图画,集中展现在当年传诵杭州市的十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伍相驾涛》、《钱王射潮》、《造塔保俶》、《济公背妇》、《断桥相会》、《立桥望仙》、《西定情》、《虎跑涌泉》、《梁祝共读》、《夜救裴生》,历数了杭城风景的佳趣,把美丽的憧憬永远定格在杭州的青山秀水中,更为西湖风景描上了靓丽的文彩和情趣。
有庙即有会,吴山庙会由来已久。早年的庙会,除了烧香拜佛、算命测字等封建迷信活动外,还有卖书画的、演庙台戏的、变戏法、耍杂技的和卖花、将军虫的等等,店家、小贩在庙宇四周和沿途两旁摆满了摊铺。赶庙会的人往往是兴致勃勃,满载而归。
春节期间,吴山景区将举办新春庙会。市民除了能吃到各种风味的小吃,还能看到精彩的马戏和杂技表演,地点在吴山岱庙后面的停车场。春节期间每天都有表演,市民随到随看。景区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遗址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另外,吴山还有一年一度的吴山庙会。
吴山庙会,不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上山的多半是杭州市的本地人。人们到此辞旧迎新、祈求一年的好运气。二、三月间,杭嘉湖平原一带的香客纷纷涌进杭城,而且一般都是先到灵隐、天竺、玉皇山、净慈寺,最后才到城隍山。香客把香烛烧完了,就想买点东西带回去。所以,吴山脚下清河坊一带的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孔凤春、多益处、状元楼、张允升、方裕和等店家,生意格外兴隆。这些老店之所以名扬中外,与庙会的兴盛有极大的关系。到了立夏,开始农忙,外来的香客就减少了。但旧时的杭州有“五郎八保上吴山”的习俗,从事商业和饮食服务行业的伙计,辛辛苦苦忙了数月,老板都要犒劳大家吃一餐,并放假让他们上吴山赶庙会。此外,遇到哪座庙里的菩萨生日,吴山上也总要热闹一番的。
人们逛吴山,最感兴趣的是“鸟市”和“花展”。在沿山路旁的树荫下、石墩上、挂着、摆着各种各样的鸟宠儿。笼中有画眉、八哥、鹦鹉、芙蓉、忧遁草、黄豆儿……它们迎着朝霞,放声歌唱,百乌争鸣,静中有闹。在“鸟市”里,不少老人虽年过花甲,仍腰杆笔挺,身板硬朗,个个乐观豁达。他们风趣地说:“这叫人养鸟儿,鸟养人。”旧时,吴山上还有“斗鸟”的习俗。一种是隔笼相斗,即将两只鸟放进一只大鸟笼里,中间隔开,几个回合斗下来,胜者高声鸣叫,得意洋洋,败者闷声不响,垂头丧气。这种斗法,比较温文尔雅。另一种斗法比较凶残,叫滚笼相斗,把两只鸟儿关在一只笼里,任其撕咬,滚成一团,有的甚至当场斗死。那时,还有人用“斗鸟”进行赌博,为此,有人大发横财,有人则倾家荡产。如今,这些陋习早已被历史淘汰。但爱鸟、养鸟、赛鸟的习俗,却一直在吴山留传下来。
荒草萋萋宋遗址,大日如来至尊佛
吴山周围其他景色有宋太庙遗址,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吴山广场等。
太庙遗址
位于杭州中山南路西侧太庙巷以北,察院前以南。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庙室,是仅次于皇城的另一处重要场所。1995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发现了南宋太庙的东围墙、东门门址和大型夯土台基等遗迹。太庙东围墙发掘长度约90米,围墙厚1.7米,残高1.5米,墙面工整平直。围墙北端外侧发现一方形石砌遗迹,边长为1.5米,推测是太庙大门两侧置放石狮的台基。东门门址位于围墙中段,宽约4.8米,底部用长方形砖竖砌。夯土台基用黄黏土夯筑而成,厚约0.5米,揭露面积为250平方米。夯土台基北侧,有一东西向的砖墙,长9米,宽0.35米,台基东侧尚存部分砖面,其中部分长方砖一端有模压文字“官”、“平二”、“上一”等。
南宋太庙遗址的发现是南宋临安区考古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城市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为保护这一重要的南宋历史文化遗址,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停止实施在遗址地块上的原建设项目。同年底对已发掘的太庙遗址实行掩埋式保护,并将在此规划建设南宋太庙遗址公园。
宝成寺
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紫阳山东麓宝成寺崖壁上。宝成寺,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吴越王妃仰氏建,名释迦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额宝成寺。崖壁上麻曷葛剌像是元至治二年(1322)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伯嘉努所凿。现寺旧址仍在,修复完好。寺内后山岩壁上有文殊菩萨、普贤、麻曷葛剌造像。“麻曷葛剌”为梵语“六臂黑玛哈嘎拉”,佛教中的“战神”。造像高1.38米,容相威怒,脚踩魔女。龛外左边刻有造像题记。麻曷葛剌佛像现在全国仅此一处,保存完好。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开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题材为佛教密宗造像。麻曷葛刺是大日如来的梵语音译,意译是“大黑天”,元朝统治者奉为军神或战神。龛形呈横长方形,龛顶略有弧度,高2.45米,宽4.1米。龛内又开三个小龛,中间为本尊麻曷葛刺像,左侧为文殊菩萨骑狮像,右侧为普贤骑象像,三像后为尖拱形火焰背光。龛楣上有浮雕金翅雀三只,左右还有飞鸟和奔兽。大龛北侧壁有元代至治二年文言文造像题记,十分珍贵。
麻曷葛刺造像造型较大,保存良好,刀法简练,和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相比有不同的风格,因此这处造像是研究藏密“梵式”造像发展的重要实物。
吴山广场
广场占地8万平方米,1999年9月建成。南缘与吴山山趾相间。吴山广场按观瞻、功能划分为几个参差起伏的区块:主广场区块、绿茵区块、下沉区块、公益区块。广场上常举办大型集会、演出,地下辟有大型停车库。杭州市吴山广场位于吴山脚下,有杭州美食一条街叫高银街。往里面走有小吃街,有什么菠萝饭呀,烤串呀,鱼丸呀,反正都是小吃类的。如果不想小吃呢,旁边还有饭店,“皇饭儿”,“万蟹楼大闸蟹”,一条街都是饭店。还有“咬不得”生煎包。河坊街有许多小吃、特产、工艺品、百年老店等,是必去的杭州特色街。河坊街边上的高银街是杭州的美食街,各式杭州名菜都有的。
南宋仿古街叫河坊街。河坊街那里是夜市,像丝绸,古玩,小装饰,小首饰等等都在那里有的卖,还有皮影戏,武大郎烧饼,还有“许仙”的保安堂呢。对了,最近新建造了一个金的百子弥勒佛。可以拍照留念,都是仿古建筑,有的建筑就是以前遗留下来的。河坊街离西湖很近,步行到柳浪闻莺只要十多分钟。
交通与门票
乘8、35、38、40、85、807路到吴山广场站下。或乘游7、8线到吴山广场站下即可。
门票:30元,登城隍阁。
天风诗歌
《吴山天风》
——扬眉
悠悠的吴山,
草木青绿、山峦重叠,
似一本古老的书册闲置在西湖的岸边,
记录了八百里钱塘兴盛的历史;
幽幽的吴山,
白云飞渡、天风猎猎,
似一枚残旧的图章搁置在西子的湖畔,
见证十万户人家繁衍的春秋。
走在这斜缓的山麓,
遥望远处西湖一处处景色,
似在翻阅一页页枯黄的纸张,
阅读历朝留下的笔墨;
踏在这崎岖的山路,
仰视眼前岩壁一幅幅石刻,
似在点评一枚枚黑红的印记,
鉴赏历代演义的史话。
宝成寺感花岩题记牡丹的诗句,
人面桃花的艳遇流传了千古,
千秋年来桃花依旧,
春风中引来无数迁客的探访;
十二峰玲珑石扮演着传统生肖,
巫山云雨的奇观缭绕了万年,
万代之后江山未改,
烟雨里招徕千古英雄的扣问。
南宋的古樟身躯挺拔,
孕育着八百多年的风雨情怀,
在她身边无数诗人饮酒歌赋,
而今更加枝繁叶茂;
朱熹的笔迹苍劲有力,
凝聚了十个世纪的过往云烟,
在他脚下几多骚客挑月断剑,
现在愈显墨老飘香。
山上林泉丰茂散落着祠庙寺观,
青砖黄瓦参差于丹桂银杏树下,
步步楼台处处烟火,
虔诚的香客摩肩接踵;
山下道路纵横分布着商旅酒肆,
雕栏飞檐掩映在古柏香樟叶中,
众多店铺旗帜纷纭,
闲暇的游人纷至沓来。
登上巍峨的吴山顶,
临风沐发,
更觉天地之高远;
踏上高耸的城隍阁,
凭栏远眺,
更感历史之沧桑。
北望西湖烟波浩淼,
有如一方碧绿的松花砚,
融化着浓重的前朝烟云;
南眺钱湾水光云淡,
仿佛一盏淡雅的青瓷滴,
滴注着清凉的后世甘露。
西览群峰高低错落,
犹如一个苍翠的笔架,
承载着峥嵘的古今岁月;
东观市景鳞次栉比,
就如一把错落的排箫,
吹奏着华美的盛世乐章。
交通介绍
地址:吴山
门票:30元
交通:乘公交8、25、35、38、40、808路或游7、8线到吴山广场站下即可。
旅游小贴士
1.这里的茗香楼、城隍阁值得细观。
2.徐渭的应景对联悬挂于“江湖汇观亭”内
参考资料
从1数到10,数全这十个数字,才算真正了解西湖的美.桐庐新闻网.2024-02-14
[新西湖十景]吴山天风.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