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阿阇世王

阿阇世王

阿阇世王(Ajatashatru)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国王,约活动于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60年之间。他是摩揭陀国哈连迦王朝最重要的国王之一,也是释迦牟尼佛和耆那教创始人伐达摩那的同时代人。阿阇世王强行夺取了父王频毘娑罗的王位,并将其囚禁。他与由利奇维人领导的瓦伊舍丽共和国进行了一场战争,并征服了该共和国。他通过加固一个村庄而建立了帕塔利普特拉城。阿阇世王采取了征服和扩张的政策,击败了邻国,包括科萨拉国王。他的兄弟与他不和,前往卡西,这导致了摩揭陀国和科萨拉之间的战争。阿阇世王占领了卡西并征服了其他小国。在阿阇世王统治下,摩揭陀成为北印度最强大的王国。他被认为是两种战争武器的发明者:拉特穆萨拉(带有刀刃的战车)和马哈希拉坎塔卡(用于发射大石头的机械装置)。

文字定义

阇 shé

——梵语音译字。佛家语。如:阇王(佛家语。人名。阿阇世王的略称。又称“阇世”);阇利(佛家语。梵语 jala 的音译。水的异名);阇提(佛家语。梵语 Jāti的音译。花名。即“银扇草”);阇维(佛家语。指僧死后加以火化);阇婆隶(佛教用语。饿鬼)

常用词组

阇梨 shélí

[出家] 佛家语。梵语的音译。“阿阇梨”的略称,义为教育僧徒的轨范师,高僧,泛指僧。

佛家传说

(梵 Ajatasatru ),频婆娑罗王是佛陀最早的拥护者,虔信三宝,而阿阇世却轻信提婆达多谗言,认为他才是真正的梵行者。提婆达多出家十二年后,野心愈发炽盛,一再向佛陀争取僧团的领导权,同时又煽动阿阇世弑杀父王,以篡夺王位,实现“新王——阿阇世,新佛——提婆达多”的目的。

不久,阿阇世终于听从了提婆达多的唆使,幽闭父王在七重室内至死,取得王位;又受提婆达多的怂,以狂象加害佛陀。然而,不久提婆达多因犯五逆重罪而灭亡,阿阇世王也受到良心的谴责,心生悔悟,但是为时已晚,全身长满了恶疮,臭秽难当,他自知业报现前,地狱果报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了。

名医耆婆 前来探病

王宫的文武百官纷纷延请婆罗门外道为王治病消灾,但是无一见效。后来,名医耆婆也前来探病,阿阇世王便对他说:“耆婆!我的病很严重,不只身体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更严重,我想任何仙丹良药也无法治好我的病苦。我日夜悔恨,懊恼过去的罪孽,呻吟痛苦,无法入眠。你虽是天下名医,也救不了我。”

耆婆答言:“大王!你的病况,我的确无法医治。现在世界上唯一能救大王病苦的,只有佛陀一人。”

阿阇世听到这话,心生惭愧,对耆婆说:“可是佛陀会救我吗?我与提婆达多做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事。”

耆婆知道阿阇世王的忧虑,便道:“大王!诸佛世尊,大悲普覆,不限一人;正法弘广,无所不包,怨亲平等,心无憎爱,终不偏为一人令得阿多罗三藐三菩提,余人不得。”

“佛陀是无上医王,是无边大海,他能容纳百川众流。大王的苦恼既从心生,就要先把根本的病医治好,才能医治身体上的病。佛陀的慈爱无量无边,惠子给一切众生,他不分贫富贵贱,同等救度。他准许尊贵的跋提迦王子等人出家,也准许出身下贱的优波离出家;他接受富贵的须达长者的供养,也接受贫女的布施;他感化摩诃迦叶等人加入僧团,也方便劝导贪欲的难陀披剃;他不但听许烦恼少的优楼频罗迦叶出家,也允许烦恼深又罪孽重的波斯匿王之弟优陀耶出家;不只为有智男子说法,更为女人说法。不仅令出家人得四道果,也令在家人得三道果;不只为富多罗等寂静思维者说法,更为频婆娑罗王等统领国事者说法;不只为断酒的人说法,也为酗酒的郁伽长者说法;不但为自己的弟子说法,也为外道笩駄摩那说法;不仅为二十五岁盛壮青年说法,也为八十老朽说法;不仅为善根成熟的人说法,也为善根未熟的众生说法。佛陀视一切众生如佛子罗罗,请大王放心,不要疑虑!”

阿阇世王向善

听完耆婆这番话,阿阇世王即刻放宽心胸,请他代为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前往拜访佛陀,哀求忏悔。耆婆回答说:“大王!佛法中没有那一天不是良辰吉日,就如同重病的人,不能再拖延等待,必须立即寻求良医治病。大王既然要向佛陀忏悔灭罪,请今天就起程吧。”

佛陀见到阿阇世王,非常欢喜,阿阇世王受宠若惊,赶快跪下,祈求忏悔。佛陀为王进入“月爱禅定”,身放光明,犹如月光,能令众生的善心增长,其光清凉,照在王身上,恶疮马上痊愈,顿感轻安无比。佛陀再为阿阇世王传授三皈五戒,王也以种种宝幢、幡盖、香花、璎珞、微妙伎乐供养佛陀。佛陀又为阿阇世王宣说治国之道,勉励国王以正法治民,以德化民,多行仁政,必得民众尊敬,行善安心,必得快乐。

阿阇世王听闻妙法

对新的生命充满希望与信心,不禁感激泣泪,跪在佛前作礼。

阿阇世王依教奉行,成为佛教僧团的大护法。据记载,阿阇世王与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数度交战,后来因佛陀的开示而言和。《中阿含.雨势经》记载,有一次,阿阇世王想发兵攻打跋只国,派遣大臣雨势代向佛陀请教战略。佛陀早已知道雨势大臣的来意,所以未等雨势开口,便对站在身后为他拂扇的阿难陀说:“阿难!跋只国今天所以会那么富强,主要是有七种的治国妙法:常开会议;上下和合;尊重法治;以礼教化;孝亲敬师;护持宗教;接应四方。”

佛陀又进一步说明,作为一个国王应该具备两类的“可爱法”,每一类各有五个项目,如此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

人所爱敬;自在增上;能摧冤敌;善摄养身;能修善事。

恩养苍生;英勇具足;善权方便;禅定境界;勤修善法。

聪明的雨势大臣了解跋只国施行仁政,是无法攻破的,于是礼谢佛陀,回到宫中覆命,阿阇世王也因而取消攻打的计划。佛陀的权巧智慧,及时化解了一场血腥的战争。

佛教第一次的经典结集

佛陀刚入灭,就有一位愚痴比丘,不但不觉得悲伤,还非常欢喜地对众比丘扬言:“如今已经完全脱离了大沙门的束缚了!”长老大摩诃迦叶听到这句话,心想:假如今后在教团里出现许多这种破戒的比丘,则佛陀在世时的法与律制必将很快消失,因此必须马上结集经典,以保存正法。于是将此事告知阿阇世王,请王护持,安顿大众,并在结集期中,每日供应饭食,以免分神去乞化。阿阇世王听了大喜,就在当年雨季安居的三个月期间,提供五百罗汉的饮食等,于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郊外,进行佛教第一次的经典结集。

摩 揭陀国的历史

◆前544年-前491年摩揭陀国王频婆娑罗王(Bimbisara)建都王舍城(Rajagriha)。频毗婆罗传位子阿阇世(Ajatasatru)。阿阇世王并吞跋阇国、憍萨罗国、迦尸国、鸯伽(鸯掘多罗国)等国,势力扩展到恒河流域,包括孟加拉比哈,成为十六王国之一。频毗婆罗王和阿阇世推崇佛教和耆那教

◆在佛陀涅盘后不久,阿阇世王赞助在王舍城举行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公元前450年,阿阇世王之子邬陀耶(Udaya)建立巴连弗邑

◆ 公元前413年摩揭陀国被难陀王朝的乌卦森那·难陀(Ugrasena Nanda)推翻。

◆前321年,旃陀罗笈多婆罗门谋臣考底利耶(Kautilya)的协助下攻占难陀王朝的都城华氏城,废难陀王,自立为摩揭陀国王,定都华氏城。随后又组织大军攻打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在印度河流域建立的军事要塞,夺取旁遮普省,统一北印度建立强大的孔雀王朝

◆前273年阿育王继位,成为佛教的大保护者。

◆ 前185年至前73年加王朝

◆320年至550年笈多王朝

(梵Magadha,巴Magadha)

印度之古国。为佛陀住世时十六大国之一。又作摩竭陀国、摩伽陀国、默竭陀国、墨竭提国、摩竭国、摩揭国。意译为无害国、无恼害国、甘露处国、胜善国、不至国、聪慧国、大体国、天罗国等。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即今日比哈州南部,以巴特那(Patna,即华氏城)及伽耶为其中心。

此国在西元前七世纪中叶,有沙依苏那加(S/ais/una^ga)王朝兴起,都于王舍城。西元前六世纪后半,第五世频婆娑罗(Bimbisa^ra)王时,征服东方鸯伽(An%ga),更从憍萨罗及毗提诃(Videha)迎后妃,益张国势;其子阿阇世王时,与憍萨罗交战,又征伐恒河北方的毗舍离(Vaisa^li^),其版图抵达喜马拉雅山麓。在频婆娑罗王之治世中,释尊于伽耶附近成道,住于王舍城等地说法教化,王亦归依释尊,并为建竹林精舍。又,阿阇世王尝建塔供养佛遗骨,且使摩诃迦叶等佛弟子,于七叶窟结集佛陀遗法。

其后,依苏那加王朝由于波斯之压迫而衰亡。未几,难陀王朝代之而起,支配恒河全域,霸权大振。西元前317年顷,陀崛多(Candragupta)王消灭难陀王朝并振兴孔雀王朝,建立印度史上最早的统一帝国。此王朝至阿育王时,除印度半岛南端外,其版图几达印度全域,国势大张。但阿育王死后,帝国即告分裂。阿育王在位时,大兴佛教,建鸡园寺,供养千僧,又于各地兴建佛塔

孔雀王朝之后,熏迦(S/un%ga)王朝(西元前180至西元前68年左右)、康瓦(Kan!va)王朝相继而起,此时国势止于恒河流域。西元前28年左右,康瓦为雄据于东南印度的案达罗(Andhra)王朝所亡;该王朝迄至公元225年为止,一直称霸中印度

至西元四世纪初,摩揭陀国有旃陀罗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320~335在位)崛起,新兴多(Gupta)王朝,恢复该国往日的繁荣,且经其后之沙姆陀罗笈多(Samudra-gupta)远征南印度、旃陀罗·笈多二世征服西部印度,几乎统治全印度。但自五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衰微,其领土仅限于摩揭陀地方,至八世纪遂被孟加拉地方的波罗(Pa^la)王朝所取代。

笈多王朝时代,摩揭陀国文化隆盛,佛教中亦有瑜伽行派勃兴。《法显传》叙述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当时的情势,谓巴连弗邑(华氏城)甚为殷盛,为印度最大的都邑,有罗汰私迷建立的摩诃衍僧伽蓝,及小乘僧六七百人止住的僧伽蓝。王舍城尚存迦兰陀竹园,伽耶城已空荒,但佛陀得道处之三伽蓝皆有住僧。至唐僧游此国时,国周五千余里,城居人少,土地肥沃,有异稻种,风俗淳质,崇重志学,尊敬佛法,有伽蓝五十余所,僧徒万有余人,并多宗习大乘法教,天祠数十,异道多云云。

此国境内与佛教有关之遗迹为数甚多,据《大唐西域记》卷八所载,有华氏城附近的阿育王塔、佛足石、鸡园寺址、提婆及马鸣降伏外道的旧迹、频婆娑罗王末孙建立的罗释迦伽蓝、佛陀入定的大山、德慧及戒贤降伏外道的遗迹、伽耶城附近的前正觉山、印度圣树、金刚座、魔王娆佛处、三摩诃迦叶归佛处、摩诃菩提伽蓝、梵天劝请处、舍利弗开悟处、目犍连故里、大迦叶入定地(鸡足山),及那烂陀寺等。

◎附一︰季献林〈摩揭陀国校注〉(摘录自《大唐西域记校注》卷八)

摩揭陀,梵语巴利语Magadha,白话文Ma^gadha。又译摩竭、摩揭、摩诃陀、默竭陀、摩伽陀、墨竭提;意译无害、无恼害、不恶处、致甘露处、善胜、聪慧、天罗等;为印度古代十六大国之一。其领域大体相当于现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Patna)和加雅(Gaya^)地方。

公元前七世纪童龙(S/is/una^ga)王朝时摩揭陀国已经很强大,频毗娑罗(Bimbisa^ra)王在位时,首都王舍城(Ra^jagr!ha)。旧城被毁于火灾后,又另建新王舍城。频毗娑罗王是佛教的大保护者,他的儿子阿阇世(Aja^ta-s/atru)王却庇护耆那教徒。阿阇世王继位后,南征北战,讨平和兼并了四邻各小国,使摩揭■的领域大为扩张,成为与憍萨罗对峙的北印度大国。他的儿子邬陀耶(Udaya)又在水陆交通便利的要冲之地,建立巴特那(Pa^t!aliputra──巴连弗邑)。公元前413年,频毗娑罗所创立的这一王朝为难陀(Nanda^)王朝所推翻。公元前326年左右,摩揭陀的旃陀罗笈多(Candragupta ,又译月护)崛起,在婆罗门憍底利耶(Kaut!ilya)的辅佐之下,始而借助于亚历山大东征侵入旁遮普的希腊兵力,以巩固自己力量。亚历山大的死讯一传来,他立即调转锋芒,逐走侵入旁遮普的希腊人,然后回师摩揭陀,废除难陀王,定都华氏城,统一北印度,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的部将,西亚的霸主塞琉古·尼伽脱(Seleucus Nica-tor)再次入侵旁遮普时,又为月护王所击败,被迫和婚订约。希腊人退出印度西北部、俾路支以及阿富汗的一部份地区,并派使节麦加斯忒尼(Megasthenes)出使巴特那。这时摩揭陀国的领域已西北抵兴都库什山麓。公元前273年,阿育王继承王位,他东征西讨,兵力远达南印度,讨平陀伽等国。这时摩揭陀国的领域已北抵喜马拉雅山麓,南达科弗里河畔,东起阿萨姆邦,西北至兴都库什山脉。国都巴连弗邑是当时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印度各地客商云集之地。阿育王是佛教的大保护者,佛教徒有名的华氏城结集就在其首都举行。

公元前185年,华友(Pus!pamitra)推翻孔雀王朝,建立了巽伽(S/un%ga)王朝(185~739B.C.)。此后还出现了一个短促的甘婆(Ka^n!va)王朝(73~289B.C.)。在巽伽王朝时代,原先为阿育王所征服的南印度诸国,如羯陀伽、案达罗(Andhra)相继独立。案达罗的国势日趋强大,公元前七十年代几乎统治了整个北印度。这时摩揭陀国也成为案达罗的藩属。案达罗王朝一直延续到公元后三世纪初期。公元后320年,巴连弗邑旃陀罗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与孔雀王朝的创立者同名)崛起而建立笈多王朝。他的儿子三谟陀罗笈多(Samudragupta,义云‘海护’)在位时,摩揭陀的国势又很强盛,他多次征讨,使笈多王朝几乎完全恢复了孔雀王朝的盛况。这时是印度古代文化的复兴时代,梵语文学、艺术、哲学以及经济都很繁荣,婆罗门教也有复兴之势。不过他对各教派也还能一视同仁。四世纪末,五世纪初,他的儿子旃陀罗·笈多二世继位,这时可称是笈多王朝的黄金时代,法显就是在这段期间到印度巡礼的。《法显传》中描绘摩揭陀首都巴连弗邑(即华氏城)说︰‘是阿育王所治……凡诸中原地区,唯此国城邑为大,民人富盛,竞行仁义。’

五世纪末,陀哒人由西北侵入印度,这时笈多王朝相当衰微,政令仅能行于摩揭陀境内。不久摩揭陀国王耶舍达摩(Yas/odharma)奋起,联合诸国兴兵反抗,公元后533年,大败陀哒人于柯鲁尔(Kohrur),北故土,逐走外寇,他的文治武功也还能与前代媲美。六世纪末笈多王朝才衰亡。七世纪初唐僧到达时,称雄于北印度戒日王,即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其先世也曾向笈多王朝称臣,戒日王时首都已移至曲女城

佛陀一生中大部份时间都在摩揭陀国内度过。佛涅盘后,佛教徒的四次结集中,第一次的王舍城结集和第三次的巴连弗邑结集,都在摩揭陀国内举行。有关佛陀生平的胜迹大都在王舍城附近地区,所以摩揭陀一直被视为佛教圣地

唐时摩揭陀国曾和我国建立友好关系,玄奘访问此国不久之后,贞观十五年(641)尸罗逸多(戒日王)自称摩伽陀王派使者带国书至我国。李世民又命云骑尉梁怀到该国报聘,这是中原地区使者第一次到达该国。以后尸罗逸多又派使者随同梁怀璥一起到中国。唐太宗十分优待,又派李义表和王玄策出使该国。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赴摩揭陀国。王玄策在该国曾广泛巡礼过许多佛教圣迹,并在摩诃菩提寺立碑留念。我国的制蔗糖方法,相传就是由摩揭陀国传进来的(参见《新唐书》卷二二一上〈西域传〉上)。

◎附二︰周祥光译《阿育王及其石训》〈绪论〉(摘录自《现代佛学大系》)

古摩揭陀(Magadha)国之版图,包括今日比哈省(Bihar)之南部及巴多那(Patna)与迦耶(Gaya^)两县之地。佛陀在世之日,该国为频毗沙罗王(Bimbisara)所统治,彼在古王城Girivraja郊外建立王舍城(Rajagri-ha)为其首都,至于今日我人所称之王舍新城(Rajgiri)则在迦耶(Gaya^)县境内,与灵鹫山相距只七哩耳。

佛陀在世之日,婆罗多国(Bharatavarsa,印度古名)内王邦林立,其中大邦(Mah-janapadas)则有十六,摩揭陀国即为此十六大邦之一,当佛陀涅盘前,在此十六大邦,其中最大之四邦──憍赏罗(Kosala)、拔波(Vatsa)、阿婆蒂(Avanti)与夫摩揭陀,要皆兼并邻邦为其国策。憍赏罗之首邑为舍卫城(Sravasti),拔波之首邑为拘睒弥(Kausambi),而阿婆蒂之首邑,则为乌仗因(Ujjain)是也。

摩揭陀国之突然兴起,占有古婆罗多泰半之地,实由频毗沙罗王首先创立基业所致。频毗沙罗之子阿阇世王(Aja^tas/atru,公元前494年接位到464年止)归并尾耆(Vriji)王邦,其首邑即吠舍离(Vaisa^li)是也。同时阿阇世王又与憍赏罗邦展开长期斗争,使憍赏罗之声誉日渐低下,此外,更因阿阇世王之战胜拔波邦,而使阿婆蒂感受压迫,际此之时,摩揭陀与阿婆蒂遂争雄于北印度矣。

当阿阇世王正率大军攻击比哈北部之时,曾于恒河松河(Sone River)交流之处,今之比哈省会巴那(Patna)附近,建筑城堡。其子邬陀夷(Udayi,公元前462~446)于公元前459年在其父所筑城堡旁建立巴特那(Pa^taliputra);由于摩揭陀国疆土之扩展,乃使首邑王舍城迁至巴连弗邑

公元前第五世纪末叶左右,摩揭陀国由室兽龙(S/is/unaga,公元前 414~396)执政,彼原为毗姆沙罗王(Bimbisa^ra)时代派驻于波罗奈斯(Banaras)之总督是也。室兽龙对于摩揭陀国之贡献,乃并吞阿婆蒂国,因此,北印度广漠平原,咸归属于摩揭陀矣。然好景不常,摩揭陀不久又被摩诃巴陀摩(Maha^红莲)所灭,建立新朝印度古史所谓难陀(Nanda)王朝是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