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愚人节

愚人节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是兴起于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现已流行于世界,但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其时间一般是每年4月1日。在愚人节,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

愚人节起源有许多种,比如源自希腊神话传说、圣经故事说、纪念耶稣说等等,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2世纪下半叶,巴黎神学院院长贝莱就使用了“愚人节”这一名称,并且在此后几个世纪形成稳定的愚人节狂欢活动,具有特殊的宗教仪式和社群管理功能。但把愚人节和4月1日联系起来,在法国据说是因为格里历的使用。1564年,法国改革纪年法,使用格里历(即通用的阳历),改革派嘲弄固执地在4月1日赠送新年礼品的人。而在其他欧洲国家,最早将4月1日与愚人节关联起来的是英国诗人乔叟。

16世纪和17世纪,一些欧洲诗人和作家也在作品中提及在4月1日搞恶作剧愚弄人的事。1686年,英国作家约翰·奥布里把这一天称为“愚人圣日”,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及这个节日。1698年4月1日,不少英国人被作弄,相继跑到伦敦塔去“看狮子洗澡”。18世纪,愚人节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随后流传到世界各地。随着网络的发展,愚人节早已延伸到网络上,每年愚人节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愚人节整人页面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在愚人节,人们有组织家庭聚会,举办鱼宴,布置假环境,做假菜的风俗,以及人们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等活动。美国家庭会举办鱼宴,或者制作假菜;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人们喜欢在这一天偷偷地在别人背后贴一条纸鱼,大喊“四月的傻鱼”;波兰愚人节充满各种玩笑,普通民众、媒体和一些公共机构加入恶搞的行列,波兰人当天一般避免举行重要活动;在英国,恶作剧的时间只能持续到当天中午12时。在伊朗,人们在波斯新年的第13天互相开玩笑;墨西哥的愚人节则在12月28日;俄罗斯愚人节又被称为伴万圣节、撒谎节”,时间大约在每年的冬季。

愚人节在中世纪和近代有宗教性、娱乐性,是狂欢节的雏形,并起到维系社会共同体的作用。现在人们用愚人节放松愉悦交流,在玩笑与相互捉弄中达到一种放松、愉悦和交流的目的。但在愚人节,人们不能拿法律和道德开玩笑。

名称

法语

最早使用“愚人节”这一名称的是12世纪下半叶的巴黎神学院院长贝莱(Jean Beleth),他将愚人节定义为副执事节。有些地方的愚人节狂欢中会用到驴,因而也称作“驴节”。

现在,法语中的愚人节表述为“四月之鱼”(Poisson d'avril),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4月适逢基督教封斋期,不得食肉,但可食鱼,爱捉弄人的人便以假鱼相赠。二是此时为河川禁渔期,好捉弄人者将大尾海洋鱼丢进河里,戏弄渔民,并大喊:“Poisson d'avril!”18世纪此种戏弄已相当风行,1831年维克多·雨果还将它写进《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巴黎),丑怪的男主角卡西莫多被群众推选为“愚人节之王”(Pape des fous)。如今法国学生玩得最多的,便是当天将鱼形剪纸偷偷贴在别人背上,当对方发现,就大喊“西莫恩·泊松 d'avril !”

其他语言

英国人称愚人节为“四月的愚人”(April Fool's),德国人称“四月的玩笑”(Aprilscherz)。

亚洲国家的语言中,愚人节也各有称谓。如在日本,愚人节常被称为“エイプリルフール”,此为英文“April Fool”的音译;它的其他日语名称包括:“四月馬鹿(四月バカ)”(混种词)、“万愚節”(汉字词)。朝鲜语中称为:만우절(萬愚節)。越南语则受法国影响,写为:Cá tháng tư(𩵜𣎃四)(直译:鱼四月)。

历史沿革

起源传说

希腊神话说

传说女神阿神阿佛洛狄忒,看到了智慧女神雅典娜、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和珀尔塞福涅一起散步,阿芙洛狄忒觉得她们三人不尊重自己,于是召来了儿子爱神厄罗斯(丘比特),当冥王哈迪斯巡视西西里岛从附近路过看到珀尔塞福涅时,让厄罗斯射出爱神之箭,冥王哈迪斯疯狂的爱上珀尔塞福涅。哈迪斯找到宙斯,要娶珀尔塞福涅,宙斯默许下,哈迪斯将珀耳塞福涅直接绑去了地府。珀尔塞福涅的母亲得墨忒耳德墨忒尔发现女儿不见了,满世界的寻找,怎么也找不到,疯狂的德墨忒尔用法力报复世界,让全世界的农作物凋谢,整个世界陷入危机。即便是奥利匹斯众神,也得不到供奉。最终,宙斯出面和哈迪斯协商,让珀尔塞福涅一年中有三个月待在冥府,其余时间和她的母亲农业女神德墨忒尔待在一起。因为女儿不在身边时,德墨忒尔特别的不开心,植物不会生长,世界上便有了冬天,女儿在身边时,便是春天、夏天和秋天了。而阿佛洛狄忒和众神对得墨忒耳德墨忒尔的戏弄,也流传于人间,成为了人间的愚人节。

圣经故事说

相传距人类始祖亚当之后约一千六百五十年间,雅威以洪水来毁灭世界,但仅留下亚当的第三个儿子慧德的后代诺亚,他以一条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后,诺亚便放出一只白鸽,想探求一块洪水消退之后的陆地,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四月一日。所以后人认为,在这一天去做一种毫无意义的事,就好像一只白鸽做了白工一样,行为愚蠢,为愚人节起源。

纪念耶稣

来自基督教徒的说法,因耶稣被愚人们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在未钉上十字架前,被迫到处奔走,后人为纪念他无辜被这些愚人们钉死,便定4月1日为愚人节,以纪念耶稣的殉难。

“嬉乐节”说

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Hilaria,3月25日)和印度的欢悦节(Holi,到3月31日为止)有相似之处,时间上,这些节日都在“春分”(3月21日)前后,在这个季节,天气无常,变化难测,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人们受其影响,也逐渐形成愚人节。

“哥谭镇”说

英国有一个民间传说,认为愚人节与一个名叫“哥谭镇”的城镇有关。传说在13世纪有这样一个传统,凡是国王巡视过的道路都会收归公共所有。哥谭镇的民众不愿失去他们的主干道,于是散布了谣言,希望能够阻止国王的巡视。国王遂派遣消息官前去打探,消息官到达村镇之后,发现满街都是疯傻之人。国王便放弃了巡视的计划。于是愚人节便由纪念哥谭镇镇民的谎言而来。

宗教异端说

英国历史学家的考证:“愚人节”的起源乃是出于印度佛教那句“到达彼岸”的话。而英人百科全书里面则是记载着:“愚人节”乃是公元十五世纪宗教革命之后始出现的一个说谎节日。那时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经建立一个“宗教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视为异端,在每年四月一日处以极刑,也就是死刑。臣民们感到非常恐怖,于是每天以说谎取笑为乐,来冲淡对统治者之恐惧与憎恨。其后,沿用日久,演变为今日之“愚人节”。

“格里历”说

一般认为,愚人节起源于法国,主流的说法是法国的格里历说。中世纪,多数基督教国家都使用儒略历,把3月25日到4月1日作为新年节日来庆祝。按习俗,在4月1日这天,人们要互赠礼物致贺。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

小丑说

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幽默学名誉教授约瑟夫-波斯金对愚人节的历史起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愚人节起源于开玩笑。1983年,波斯金曾经表示,愚人节的概念来自公元三到四世纪罗马君士坦丁一世时期的罗马小丑。据说,当时小丑们向统治者请愿成功,统治者允许他们推举一名成员在某一天中能够成为国王。因此,在四月一日当天,君士坦丁一世将罗马帝国的统治权交给了他的一个小丑——库吉尔国王。库吉尔随即颁布法令,将四月一日永远定为荒谬的一天。波斯金介绍说,当时的通讯社并没有对这个话题有太大的兴趣。“我认为我本应该因为这个离奇的故事而被大家称赞。”就是说这个起源本身也是一个玩笑,而非正经的研究。

古罗马“蔓姜会”说

据古罗马残籍记载:罗马在每年四月初举行“蔓姜会”,某年“蔓姜会”,得墨忒耳刻瑞斯之女普洛塞庇娜在极乐园采摘水仙花时,遇见冥府王普路托,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示爱,普路托遂娶普洛塞庇娜为冥府王后,当他们两个返回地府时,普路托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发出嗤嗤之笑声,以愚弄刻瑞斯,而刻瑞斯果被愚弄,她乃循着声音的来源寻觅。因此,他们便以每年之“蔓姜会”为“愚人节”。

发展历程

法国首倡

关于愚人节的起源,学术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异教习俗的残留,最远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农神节或“十二月的放纵” (libertate Decembris)。二是基督教时代的产物, 但同时还可加上“蛮族”文化的因素。

最早使用“愚人节”这一名称的是12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神学院院长贝莱(Jean Beleth),他将愚人节定义为副执事节,庆祝的时间包括割礼节(1月1日)、主显节(1月6日)及主显节后第八天。但这一定义在当时就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许多人都把诸如圣诞节、圣斯蒂文节(12月26日)、圣约翰节(12月27日)、悼婴节(12月28日)等也当作愚人节。最广义的愚人节甚至可以囊括早期西欧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宗教和世俗狂欢节庆。不过,根据最普遍的理解,愚人节主要是指中世纪基督教会的低级教士在圣诞季举行狂欢游戏的节庆。有些地方的愚人节狂欢中会用到驴,因而也称作“驴节”。

尽管“愚人节”这一名称在12世纪下半叶才出现,但并不等于之前这种节庆就不存在。比贝莱稍早一些的时候, 就已经有人尖刻地抱怨过巴黎低级教士的新年狂欢,他所描述的细节与后来的愚人节完全相同,只是没有使用这个名称。

早期愚人节的兴起

在接下来的一两个世纪里,除了西部和西南部之外,法国其他地区也都出现了愚人节的记录。

愚人节囊括了各个阶层、性别和年龄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包括教会的和世俗的。教会方面, 首先,包括高级教士在内的各级教士都是愚人节游戏的参与者。在愚人节期间, 高级教士也要像对待真主教一样向节日“主教”行礼,他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参加愚人节, 有时还在游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次, 许多地方的大教堂理事会长期给予愚人节财政和道德上的支持。在14—15世纪,里尔和桑斯的大教堂理事会连续数十年都有资助愚人节的记录,有些地方则规定所有教士都要参加愚人节活动, 否则将被罚款或淋水。

愚人节游戏也包括女性和儿童参与者,世俗民众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愚人节游戏中来。在当时的群体生活环境下, 各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品位虽不同,在愚人节狂欢游戏中,通过其特殊的宗教仪式和社群管理功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世纪“共同体”式的生活状态。

在中世纪的“共同体”生活中, 愚人节并非仅仅是给人们提供娱乐的一种游戏, 还带有深厚的宗教色彩。当时的游戏者对于什么是“庄严”的理解和现代人截然不同, 狂欢与信仰可以完全一致,虔诚的程度是由笑声决定的。14—15世纪的吉尔松就曾经证明, 欧塞尔的游戏者认为愚人节“和圣母感孕节一样值得赞赏”。

早期愚人节的衰落

由于黑死病、宗教大分裂、百年战争,14—15世纪,深重的社会危机动摇了传统的教会和社会体系,教会开始把愚人节活动驱逐出教堂,进而禁止教士参加公共游戏活动。1394年尼姆王家总管的代理人试图禁止圣诞节游戏,根本理由就是人们不应在宗教分裂这样的悲伤时刻在圣体面前放纵狂欢。1400年,吉尔松给教皇特使的书信和1402年的《反对愚人节》短文中,特别点名批评了地方的大教堂理事会,他主张在压制狂欢习俗时不应手软,甚至可以借助世俗权力的力量达到目的。

巴塞尔公会议在1435年就教会的得体行为发布了一系列教令, 包括禁止人们在教堂及其墓地进行愚人节庆祝,教会上层就压制愚人节的问题达成普遍共识。1438年7月, 法国国王查理七世以国事诏书的形式确认了巴塞尔公会议的成果, 使它成为法国的教会法律, 并由最高法院监督执行。压制愚人节也与民族国家崛起这一重要的近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

与巴塞尔公会议的教令一致, 教会改革愚人节的主要举措是将其逐出教堂,1403年, 桑利斯大教堂理事会也决定, 他们的愚人节“教皇”不应再进入教堂, 不过教堂外面的活动不受限制。当地的圣奥梅尔联合教堂则在1421年规定愚人节“主教”不得在举行圣事期间进入教堂。特鲁瓦则要求将愚人节的宴会从公共酒馆转移到议事司铎家里。把愚人节游戏排除出教会的空间, 也意味着教会丧失了对节庆活动的控制权, 进而导致游戏的世俗化。

在同一时间,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 世俗的游戏社团 (sociétés joyeuses) 迅速崛起, 它们组织的狂欢节等游戏活动相对来说没有宗教上的顾虑, 因而更加自由, 也更贴近民众的信仰和生活状况, 并日益挤压了传统愚人节的生存空间。

随着近代化进程的推进, 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 一个更有教养的并因此在文化上脱离本地社群民众的教士阶层也逐渐形成。其中天主教1562年的第22次特兰托公会议不仅明令禁止教堂内的游戏, 还特别规定教士要通过自身的行为使民众产生崇敬感, 因而无论是穿着、举止、步态、言谈还是其他方面都必须给人们做出榜样, 并不能有奢华、宴饮、跳舞、赌博、游戏等行为及一切罪行和世俗追求。

这些演变导致中世纪的“共同体”开始解体,使早期这种有宗教意味的愚人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基础,并使它在16世纪中叶全面衰落,尽管在极个别地方,这类愚人节活动一直延续到18世纪, 但绝大多数地方的活动都在16世纪被取缔了。

新兴与世界传播

法国使用格列历后,改革派有意嘲笑守旧派固执地以4月1日为新年进行庆祝。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这种新的愚人节活动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虽然普通读者普遍认为,最早把4月1日和愚弄别人联系在一起的是英国著名诗人杰弗雷·乔叟,在他1392年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讲述,一只自负的公鸡在这一天被一只狐狸愚弄了,但有学者对此持有异议。一般而言,法国之外,到17世纪,一些欧洲诗人和作家也在作品中提及在4月1日搞恶作剧愚弄人的事。1686年,英国作家约翰·奥布里把这一天称为“愚人圣日”,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及这个节日。1698年4月1日,不少英国人被作弄,相继跑到伦敦塔去“看狮子洗澡”。18世纪中期,也就是1752年,英国终于改用格列高利历,愚人节风俗也顺势传到了英国,后来又由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北美殖民地。愚人节轻松、幽默、快活的气氛,不仅深受欧美人的喜爱,也逐渐流行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随着网络的发展,愚人节早已延伸到网络上,不仅是玩笑整蛊,每年愚人节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愚人节整人页面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愚人节整蛊网站谷歌居首,谷歌每年的愚人节恶作剧可能是最受网民期待的,如水下搜索、红白机地图、穿越搜索等等。其他如eBay、ThinkGeek、暴雪娱乐等知名网站也会在愚人节发布愚人页面、愚人文章之类。中国许多网站也会发布自己的愚人节网页,如ABCD数据库的愚人节专题页面等,有些愚人节网页采用alert提示窗或循环打开浏览器窗口这种整人方式。

节日活动

与别的节日相比,庆祝愚人节没有什么固定形式,4月1日好像只是提供一个过节的背景,给愚弄他人的行为提供一个借口,至于如何去做,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东西,没有像圣诞节的圣诞树、情人节的玫瑰、狂欢节的面具那样标志性的东西。对别人说一句“你的鞋带松了”,将别人的闹钟拨晚一小时,这样小小的戏弄就可以算是在过愚人节了。或者打电话去“骚扰”动物园,要菲什(鱼)先生或莱昂(狮子)先生接电话,这也成了一些人过节的方式。

家庭活动

布置假环境

愚人节的家庭或朋友聚会环境突出一个“假”字。按照传统的做法,可以先把聚会场所布置成你所喜欢的其他节日,比如圣诞节或者新年,其他气氛喜庆的节日当然也可以,但是因为愚人节的基调是玩笑打闹,所以聚会场所不宜布置成比较严肃的宗教性节日或者恐怖的万圣节。布置假的节日气氛一般也不会太细致,因为这毕竟是个假的节日,稍微点缀一下塑造出一个“圣诞”或“新年”的气氛就可以了。房间里也可以摆上一些水仙花和雏菊,因为这是愚人节的传统摆设,也能给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根据房间布置,在客人到来之际相应地祝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

其他布置愚人节环境的做法能突出“假”字,起到愚弄的目的就可以了。比如可以将房间里所有的钟表都拨快或拨慢。在显眼的地方摆上塑料或丝绸的假花,或者在真花中加上几朵假花,还可以把不同的花的花朵花叶嫁接到一起,比如在黄水仙丛中插上一朵红玫瑰等。这样做成的“四不像”往往会让客人觉得惊奇而又好玩。还可以在墙上挂上一幅画,让别人认为那是一扇窗户。彩带气球等喜庆节日的装饰品都可以使用,不过摆放悬挂都不能遵循常规。比如彩带就可以粘在台阶上或者绕在桌子腿上,而气球可以粘在地板、家具上,还可以放在盘子里面。一些鱼形的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布置则可以随心所欲了,但切忌和谐有序。最好能够给人以错觉或假象,至少应该颠颠倒倒,显得零乱而热闹。最好的愚人节布置当然应该给客人以处处不寻常、处处有陷阱的感觉。

宴会

一次规模较大,精心准备的愚人节宴会在宾客着装、餐桌装饰、食谱、礼品等方面都应该是独特的。参加愚人节宴会的客人一般都穿便装,穿正式礼服的人只会成为笑柄。衣着同环境布置一样,要体现“假”“反常”等主题。比如可以穿一件休闲衫,但打上一条颜色突出的正式领结,或者上身穿正式的西装而下身穿一条带饰穗的牛仔裤。衣服的颜色上也可以做文章,以取到反衬的效果。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意,则可以用传统的方法,穿上带有鱼的图案的衣服,或者带上鱼形的帽子或头饰等等。

18世纪,有位法国《烹年鉴》的编著者格里莫 ·雷涅赫在一次愚人节中举办了一个“葬礼”聚餐会。在用黑色装饰的房间里,一个灵台放在餐桌的正中央。进餐过程中旁观者在餐厅四周的廊台上走来走去,送葬者被特地邀请来注视着进餐的宾客。雷涅赫担心有的客人会不满意“葬礼”的氛围而提前离去,从而破坏他的晚宴,于是他干脆关上了所有的出口,并宣布晚宴结束之前禁止任何人退席。

传统鱼宴

传统的愚人节宴会称作鱼宴。可能因为小鱼在4月刚孵出不久,见鱼饵就吞,容易上钩,鱼也就成为这个节日重要的象征。法国人称这一天为“四月之鱼”。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而且上面的字会是斜着或者倒着写的。桌布一般是很惹眼的图案,颜色搭配不能协调,所以一般家庭都用绿、白两色。有时桌布上还会画上一些图案,渲染对比效果,或者干脆把参加宴会的人的名字写在上面。桌子中间可以放上鱼缸和小钓鱼竿,在鱼缸里放上一些小吃或小工艺品。有的钓竿做成小树枝状,树枝上系着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制作精巧的赛璐珞鱼、巧克力、甜饼、糖果等等。餐桌中间的钓竿是整个餐桌布置的中心。只要是杆状物并在餐桌上突出来都是可以的。有的为了客人拿取礼物方便,则把很多短棍粘在一起,棍子之间粘上很多塑料或纸碟子,一层一层叠上去,像桌子中间的一个小塔,棍子四周可以裹上有字的彩纸,上面写着愚人节的故事笑话、格言等等,客人可以边从碟子里面拿东西吃,边读纸上的内容,餐桌上不能使用成套的器具,因为太过整齐,最好使用大小形状不一的碗碟,花纹也要和桌布形成对比。

聚餐时人们可以互送礼物。愚人节的礼物没有什么限制,可以是精巧的卡片、鱼形的糖果或者可爱的玩具等等。一般父母愚弄了小孩以后都要以礼物“补偿”,以免小孩哭闹或者生气。在愚人节的聚会上,鱼当然是主菜。传统的愚人节餐桌是地地道道的“鱼宴”煎炸烤烧,应有尽有。传统的“鱼宴”做起来很麻烦,而且要求有很高的厨艺,吃起来也比较单调。

制作假菜

现在,人们已经不满足于“鱼宴”了更盛行的是做假菜的风俗——即餐桌上的菜看上去和实际的不同。

主人端上菜以后会让客人猜一猜到底是什么菜,猜不出来的就成为“四月傻瓜”。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是这样的:先是一道“沙拉”,莴笋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科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药盒里取食糖果。做假菜现在已经成了西方家庭中受欢迎的愚人节庆祝活动。

像这样的假宴准备起来要花相当的时间,但比传统的鱼宴有趣,效果也好得多,先是巧克力汤,虽然不是假的,但是是很有创意的新鲜开胃品,上面还有小软糖或者小动物饼干。接着是主菜,意大利面肉丸,意大利面条是真的,肉圆却是假的,客人一咬之下才发现原来却是蓬松的饼干,只好承认当了一回“四月傻瓜”了, 然后端上甜点,看似苹果饼其实还是饼干,所谓“虚者实之”,客人一定不会想到。饭后喝点饮料,有的要了冰红茶,有的要了潘趣酒,咬住吸管一吸,原来却是凝固的,根本吸不动。这时主人大叫:“四月傻瓜”。

一般的制作的假菜品有:巧克力汤、意大利面条、(假)肉圆、(假)苹果饼、(假)冰红茶或(假)潘趣酒等等。

时间游戏

愚人节那天偷偷地把别人的钟表拨快或拨慢一个小时,已经成了这个节日的保留项目。比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巴里·伦菲尔德有三个小孩,每年愚人节孩子和父母之间都会斗智斗法。后来巴里索性玩个古老的游戏,愚人节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把三个孩子叫了起来,让他们按时吃早点、整理书包,就在孩子们准备出门时,巴里拉开窗帘指着漆黑一团的夜晚说:“才三点钟呢,四月傻瓜。”

社会活动

傻瓜差事

让别人去做“傻瓜差事”是愚人节的活动之一。所谓“傻瓜差事”就是让被骗者白跑一趟。早期的“傻瓜差事”比较简单。童子军里面的大孩子会对小孩子说:“去,给我买个烟筛子来。”小孩子到了商店里一问,发现根本没有能筛烟的筛子,才知道上了当,于是又去骗其他的孩子。大人骗小孩的一般方法是让孩子们去买一份《亚当祖父的历史》,这明显是让孩子们去干“傻瓜差事”,因为按照基督教,亚当是人类的祖先他根本没有祖父,更谈不上历史。孩子们一般都以为这是一份普通的报纸,所以往往上当。另一个比较容易识破的方法是让孩子们买些“甜醋”来,只能骗骗小一点的孩子,因为他们还不知道醋没有甜的。后来的“傻瓜差事”也不外乎这一些,比如同事会煞有其事地说“老板找你”,或“你的电话”等。现在愚人节家喻户晓,到这一天大家都高度警惕,因此要想让人家做“傻瓜差事”,要逼真的表演。

电话愚人

通过电话愚弄别人是最简便易行的愚人节玩笑。这个传统跟法国将“四月傻瓜”称为“四月的鱼”有关,“狮子”和“鱼”成了傻瓜的代名词。最简单的是胡乱拨一个电话说“请莱昂(Lion)先生接电话”或者“我找费什(Fish)先生”。后来因为这个玩笑很容易识破,其他动物也被包括进来以增加迷惑性。首当其冲被愚弄的是各地的动物园和水族馆,有的人直接打电话愚弄工作人员,而更多的则是被别人愚弄,他们收到别人的便条:“费什先生刚刚来电,急事,速回电”,而便条后面的电话号码就是水族馆或动物园的电话。类似的电话,鱼店、渔具专卖店也会收到不少。

电话玩笑最容易上当的是企业或者推销员,因为他们对电话里的信息很重视,而且打电话的常常是陌生人。汽车销售商这一天要特别留意:很多客户打电话说“对某款新车感兴趣”,他们留下的地址可能是当地的报废汽车处理中心。快餐店、花店.上门修理工也常常被电话所骗而跑错了地方。

布假局

“布假局”也是愚人节的娱乐。比如可以在愚人节前向人们发出请柬,邀请他们参加晚会,把地点写到别人的家,既可以愚弄客人,又可以愚弄“主人”,不过如果遨请的客人较多的话,布局者一定要做好开晚会的打算,到时候把一群在别人家门口吵吵嚷嚷的“客人”拉过来就行了。一个名为“泼错了地方”的假局,可以重复使用,对被愚弄者又没有任何伤害。一个名为“假爸爸”的假局,真爸爸躲起来,孩子扑到“假爸爸”的怀里,这样的假局没有任何伤害。

玩闹

说假话愚弄人一直是愚人节的传统。但随着这一风俗的发展,很多活动不再局限于“弄假成真”,而改成以“闹”为主了。这些玩笑的目的不是骗人,而在于胡闹一番大家开心,近似于恶作剧,如将牛奶染成绿色,在苹果里塞一条虫子,在门把手上涂上果冻或者胶水等等。最传统的做法是将糖瓶里的糖换成盐。这类“胡闹”个人发挥的余地较大,不必受什么限制,但往往违背了愚人节“无害的玩笑”的初衷,所以一定要先弄清楚对方的性格,以免“开心”不成,反而被对方批评一通。如果双方关系亲密,互相了解,玩一些有“小害”的恶作剧应该是无伤大雅的。

校园活动

到了愚人节,小学、中学、大学的校园内恶作剧四起,假消息乱飞,老师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告示栏里贴满了课程取消或推迟的“通告”,一些聚会、活动的“通知”,乃至一些假造的校内新闻。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互开玩笑。

1725年,德国沃兹博格大学有一位教授贝林格,每到愚人节,其他教师总要和学生们一起开他的玩笑。他们让一些学生给贝林格送去一些假的化石,这些化石都经过其他教授的挑选,多呈动物、植物、太空物体的形状,能以假乱真。贝林格教授很快写出了长篇论文,以为自己做出了惊人的发现并在学生们送来的假化石上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其他教授看玩笑失控,便开始散布消息说那些化石是假的。但是贝林格毫不理会,继续研究。到第二年的愚人节,贝林格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整整一年,他气恼之下将其他教授告上了法庭。但是这一年内他研究的成果结集成书,已经出版。1963年他的书被翻译成英文,拥有了世界读者。

现在各学校愚人节依然风行,但由于校规严格,学生老师都会玩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骗局,互相愚弄一番,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部分传统的项目保存了下来,但大都做了修改,比如讲桌里的蛇、青蛙等现在都改成了假的。新的玩笑更多,上课前某个学生会躲到桌子底下,老师点名的时候就会发现少了一个人,然后等老师转过身的时候再出来。如果老师问:“我刚才怎么没看到你?”那个学生会说:“我刚才在地上找‘四月傻瓜’。”全班就会哄堂大笑,然后一起喊:“四月傻瓜!”

一些老师在愚人节那天会提前到课堂,在黑板上倒着写下当天的家庭作业,如果有学生问怎么写的,老师就说:“我站在天花板上写的四月傻瓜。”有些老师则将少量讲义反过来打印,学生只有对着灯光反过来看才能阅读。

老师们这一天要保持高度警惕,如果愚人节那天有讲座,要面对大量的听众,那就要尤其当心。温和一点的学生会在做讲座者的正上方挂一条鱼或者一只蜘蛛。顽皮的学生还会在讲桌上设计一条突然弹出来的蛇,虽然是假的,效果跟真的没有什么区别。

除了课堂内老师和学生互相愚弄以外,校园里的另一道愚人节风景线就是假消息泛滥。校园里多靠校报、传单、通知、网络等传播假消息既能够骗很多人,愚弄者的身份又不易暴露,因此一到愚人节,校园就成了假消息的海洋,足以让所有人都当一回“四月傻瓜”。校园里的假消息虽然也有纯粹造谣或者编派名人取乐的,但大多数都与同学生或者老师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商业活动

食品公司、玩具公司会推出一些愚人节专用的愚弄别人的产品,专门生产搞笑产品的厂家更加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愚人节的一些搞笑产品仍然以“假”和“闹”为两大主题。假食品是传统项目,以前主要为愚人节宴会设计,如配有愚人节主题的蛋糕架的假蛋糕。现在愚人节宴会比以前少了,于是假食品转以零食、饮料等为主。另一些食品除了“假”以外,还带有其他附属功能。比如一包糖果,包装完全正常,打开时糖果却一粒一粒地跳了出来,吓人一跳。一大块巧克力,咬上一口却“滋”地喷出水来。一些棒棒糖和平常的没什么两样,只是加了一些色素,吃完了嘴唇会变成绿色、黑色或者蓝色。每年愚人节假食品的道具是商家的一大收入来源。最畅销的是假蛇假蜘蛛、假蟑螂、假蠕虫等。

一些厂家生产了一些假的硬币,可以粘在地上,如果有人去抠的话,硬币就会突然发出“嘣”的一声巨响;相似的还有纸币,别人 捡的时候会突然弹起来,变成一顶薄薄的塑料小帽子。还有一种小玩意儿,可以粘在手掌心里,和别人握手时会发出哨子的声音。愚人节墨水和真的墨水一样有颜色。愚弄者可以有意无意地把墨水泼到别人身上,正在别人勃然大怒时,墨水却神奇地慢慢消失了,对平时一本正经的老板们特别有效。

在送愚人节礼品时,一般会附上“愚人节快乐”的字条。虽然对方明知道是愚人节,但仍然会上当,在使用这些礼物时当一回“愚人节傻瓜”。

英文歌

有一首愚人节的英文歌,在国外广为流传,题目就叫“当个四月大傻子”,歌词大致说明了“愚人节”的过节理念。以下是歌词的译文如下表。

各国节日传统

英国

在英国,当人们愚弄了某人而对方仍一头雾水时,他们会大喊“愚人节”,据民俗学家研究,在英国及那些节日传统源自英国的国家,恶作剧的时间只能持续到当天中午12时,过了中午还戏弄人,自己就变成“四月的傻瓜”。在苏格兰,人们过去称愚人节为“大杜鹃日”,“布谷鸟”这个词在苏格兰语中的意思是“傻瓜”。

波兰

波兰对愚人节重视程度十分高,愚人节当天充满各种玩笑,不仅普通民众互相搞恶作剧,连媒体和一些公共机构也加入恶搞的行列。当天,波兰人一般避免举行重要活动。1683年4月1日在波兰缔结的一个联盟,为避开4月1日这个“敏感”日子,还特地把缔约时间向前推了一天,即3月31日。

伊朗

在伊朗,人们常常在波斯新年的第13天互相开玩笑、作弄人,这一天碰巧是公历4月1日或2日。这一节日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36年,是世界上仍存在的最古老的恶作剧传统。这一天被称为“Sizdahbedar”(户外十三),人们应该走出去,在这个日子,以逃避人造人13号(数字)坏运气,因为运气好,运气不好,或13。

丹麦

在丹麦,虽然丹麦人庆祝愚人节(“aprilsnar“),他们的5月1日被称为“少校,吉”,含义是“五月至猫”,也是愚人节。

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

在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的一些地区,人们喜欢在这一天偷偷地在别人背后贴一条纸鱼,大喊“四月的傻鱼”。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愚人节明信片上都出现了鱼的形象。

俄罗斯

俄罗斯族愚人节又被称为伴亡人节、撒谎节,俄语是“马什嘎瓦拉茨”,时间大约是在每年的冬季。这一天,人们戴上假面具,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奇怪的模样,夜幕降临后或夜半时分,走亲串友,索要食物。相互嬉闹取笑,争着揭去装扮者的面具,当面具被摘除,方才知道此人是谁,大家在惊奇中大笑一番,快乐无穷。

美国

每逢愚人节,不管对方是否相识,美国人都会开些小玩笑。在愚人节比较常见的把戏是指着别人的鞋子说:“你鞋带没系。”学生可能会骗同学说学校放假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招数,只要那个无辜的受害者中技了,恶作剧的人就会尖叫:“愚人!”

墨西哥

墨西哥的“愚人节”就在12月28日。据说这一天是用来纪念被大希律王(约公元前73至公元前4年)屠杀的无辜的孩子。后来演变成为包含恶作剧和诡计的纪念日。

相关事件

经典玩笑

面包树大丰收

在遥远的1957年,英国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在4月1号播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多亏刚过去的温和冬天以及有效地控制了面条树虫害,瑞士南部一户农家的意大利面喜获大丰收。画面中一名女子仔细地将意大利面条从树上摘下来把它们放到太阳下晒干。因为在当时意大利菜在英国还不常见,许多英国人并不知道意大利面条是用浮小麦做成的,上百通电话打到了BBC,有人指出消息错误,有人疑惑不解,甚至有人询问,怎么自己种意大利面条树呢。这可以算是电视媒体最早加入4月1号愚人节整人行列的例子,多年后的CNN文章还评论它是史上最大的一个玩笑。

尼龙袜罩电视屏幕

瑞典在1962年还只有一个电视频道,只能播出黑白图像。当年愚人节,电视台的一名技术专家在新闻中宣布,得益于一种新开发的技术,观众现在只要将尼龙袜撑开罩住电视屏幕,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到彩色图像了。

投球时速270公里

美国著名体育杂志《体育画报》1985年愚人节报道说,一名天才棒球投手即将加盟纽约大都会棒球队。这名棒球投手叫芬奇,他投球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270公里,远远快过以前所有的棒球投手。

蒙娜丽莎的皱眉

英国独立报》报道称,一个艺术小组在擦拭名画《蒙娜丽莎》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将画上的蒙尘去掉之后,这位以“神秘的微笑”风靡世界的女子竟然皱着眉头。

分割比利时

1992年,在这一年的愚人节,《伦敦时报》用大版篇幅报道了比利时将被一分为二的消息。该报纸称,比利时北部说荷兰语的部分将并入荷兰,南部讲法语的部分则并入法国。这篇报道说得煞有介事,还附上了详细的分割地图,竟然愚弄了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他还表示准备接受电视采访,讨论这一“重要问题”。

男女分用电话

1993年以严肃、理性著称于世的德国人也在愚人节开起了玩笑。德国的一家地方报纸《Sudkurier》称,当地正准备引进一种新的电话系统,男人和女人将使用不同的电话,原因是“女人占用电话的时间太长”。

不准“酒后上网”

1994年著名的电脑杂志《PCComputing》发表文章称,美国国会将通过一项法案,将酒后上网和酒后驾驶一样视为“非法”;另外,在网上谈论“性”这一话题也被定为“非法行为”。

迪士尼公司买下列宁遗体

1995年《爱尔兰时报》报道,迪斯尼公司正在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商讨购买列宁遗体一事。该报称,迪斯尼建议将列宁的遗体从莫斯科红场迁移至欧洲的迪斯尼乐园,供游人瞻仰,同时还将有“列宁衬衫”出售。该报还分析说,欧洲迪斯尼乐园可籍此吸引大批游客,走出困境。

“烫头裸体钻冰者”

美国《探索》杂志1995年愚人节报道说,德高望重的生物学家阿普里莱·帕佐在南极发现了一个新物种——“烫头裸体钻冰者”。这种新物种头上有一块骨质凸起,变热后能迅速钻开冰层。它们利用这一技巧猎获企鹅。然而,这一切不仅纯属虚构,而且连阿普里莱·帕佐这个名字本身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都是“愚人节”。

汽车发超声波赶走动物

1997年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宣布,该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汽车,这种汽车能够发出一种超声波,赶走挡在路上的动物,从而达到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目的。

健力士时间”取代“格林尼治时间”

1998年的3月30日,爱尔兰著名啤酒公司健力士啤酒宣布,该公司已经与格林尼治天文台达成协议,该公司将成为天文台千年活动的赞助商。作为交换条件,从1998年到1999年底,“健力士时间”将取代“格林尼治时间”。

麻省理工学院易主迪士尼+

1998年4月1号,麻省理工学院的主页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华纳迪士尼公司将以建立69亿美元的奖学金信托基金的形式,买下这座声名显赫的大学,新闻图片上麻省理工著名的大圆顶配上了一对米老鼠的大耳朵,校园将迁往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迪士尼公园,并将更名为迪士尼理工学院。显然在麻省理工一贯的恶搞作风下,校园公众早已经百毒不侵,表现淡定,而真相是学生黑进了学校的服务器,用假消息替换了原来的网页。

英国改国歌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第四电台报道,英国的国歌“上帝保佑女王”将被欧盟的“统一国歌”代替,并用德语演唱。这首“统一国歌”采用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音乐,BBC还播出了由英国小学生演唱的一个版本,并声称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办公室还打电话到电台索要这首歌的盒式录音磁带和录像带。

免费轮汽车

2000年美国著名男性杂志《Esquire》向读者介绍了一家名为“免费轮”(Freewheels)的新汽车公司,称这家公司正准备计划向大众推广免费汽车,这些汽车的车身上将印满广告,“免费轮”的收入就是来自这些广告。

“蓝天”不再

2001年英国《邮报》发布消息,天空正在渐渐变得灰暗,不再像以前那么蓝了。该报称这一结论是来自一项长达5年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运用了特殊的数码相机分析天空中的色彩,并得出结论说,天空中的蓝色素从1996年的9.3%下降到了2001年的6.9%。

限酒令

2002年泰国曼谷邮报》报道,宣传健康生活不遗余力的内政部长普拉查颁布新规定,限令酒客每晚只可在酒吧买两杯酒,顾客要酒时须让服务员在手上盖印,凡手上已有两印者便无法继续买酒了。同时,政府亦正考虑发行可记录市民买酒次数的新智能身份证,酒吧售酒时须将顾客身份证“过机”登记,并在仪器上检查顾客是否已超过限额。

2007年:布什宣布Vista非法

美国总统布什已经签署了一项法令,称微软新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过于复杂,给国家安全带来了威胁,因此裁定其为非法。一名忧虑重重的美国参议员表示:“Vista的颜色和启动声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在是过于复杂。”

飞翔的企鹅

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摄制组在南极附近拍摄了自然历史系列《进化的奇迹》,里面讲述了阿德利企鹅飞翔的故事,这个飞翔的企鹅的视频成了互联网上观看最多的视频之一。解说员特瑞琼斯解释说,这些企鹅不是挤在一起忍受冬天的严寒,而是飞去几千里以外的南美洲热带雨林享受热带温暖的阳光。BBC最后解密了他们是如何制作飞翔企鹅特效的,其实就是动画。

你的鞋带散了

这个玩笑从古至今,被用的次数是相当的多,有95%的可行性。

愚弄名人的玩笑

英国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

1991年4月1日,英国《独立报》报道,有一位65岁的威尔士农夫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祖父乔治五世的私生子,换句话说,他拥有继承英国王位的权力。这一报道以“女王的王位受到威胁”为题,将这位农夫的身世形容得有板有眼,还称这位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已经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继承权。后来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是个愚人节玩笑。

2004年的愚人节,《伦敦每日邮报》用一整版刊登报道说,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牵着宠物狗去彩票店买彩票,还附上了照片。当然这篇报道全部是编辑杜撰的,照片也是合成的伪品。英国媒体有在愚人节这天报假新闻的传统。

尼克松

1992年的愚人节,美国公众广播电台报道说,因“水门事件”而下台的前总统尼克松已经宣布复出,角逐总统宝座。节目中还播出了一段“尼克松”的演讲,宣布他的复出,并称“从来没有做错过任何事”。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纷纷打电话到电台抗议,主持人才道出事实真相:其实尼克松的讲话只是喜剧演员的表演。

密特朗

1993年4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上周末法国大选后,密特朗总统要求工党领袖史密斯出任法国总理。因为,根据1560年签署的法国和苏格兰友好条约,曾授予法国人和苏格兰人双重国籍,史密斯可据此取得聘任法国总理的资格。不过,史密斯得把其姓名法国化,改名让·福尔热龙。这就是一条愚人新闻。

盖茨

2002年4月1日,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一家法语电台的两位喜剧播音员打电话给微软公司总部,声称是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让盖茨接听克雷蒂安总理的电话。令人惊讶的是,盖茨的助手竟然没有核实对方身份就轻易接通了老板的电话。于是,这两个“骗子”冒充克雷蒂安与盖茨进行了10分钟的电话交谈,谈得十分投机。最后,“克雷蒂安”还邀请盖茨有空来加拿大玩,盖茨欣然接受。

小泉纯一郎

2002年愚人节,《日本时报》开玩笑的对象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该报拿小泉的狮子头发型开涮,在搞笑版报道中称:“日本政府将采取一连串‘温和措施’刺激经济,包括把大受欢迎的迪士尼公司卡通片《狮子王》列为‘重要文化资产’,小泉首相一头乱发状似狮毛,在他的影响下,所有与狮子有关的物品均变得非常抢手。

日本内阁

日本发行量极大的《朝日新闻》曾刊登报道说,由于日本缺乏优秀的政治家,首相对政治家们交来的大笔账单发愁,决定向国会提交一份“扩大内阁部长法案”准备重组内阁。在报纸刊出的新内阁名单中,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前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美国贸易代表肯特都将入阁。这些人在日本人心目中,都是强硬而讲求实际的政治家。不过文字旁边做了一个小小的声明:“今天是愚人节。”

造成负面影响的愚人节玩笑

明天将是世界末日

1940年的3月31号,本杰明·富兰克林研究员发布了一条消息,明天将是世界末日。这条消息被一家广播电台广播出去,宾夕法尼亚富兰克林研究员的天文学家证实,世界将毁灭,时间是明天东部时间的下午的3点,这不是愚人节玩笑。消息已经本市费尔斯北京天文馆负责人证实。恐慌随即开始蔓延,潮水般的电话涌入当地的机关,直到富兰克林研究院出面澄清,恐慌才慢慢平息。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该研究员的新闻人员威廉姆斯卡斯特里,他最初的目的只是给第二天的讲座《世界末日将会怎样?》做宣传,悲剧的是,学校因此解雇卡斯特里。

美国“木星发现生物”

1996年4月1日,美国在线公司的用户登陆后,看到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有政府官员透露,在木星上已经发现了生物。该报道称,美国政府已经掌握了木星存在生物的证据,但是将这一消息闭而不发,美国在线老总和一位知名生物学家一起出面证实这一新闻的可靠性。这条新闻上网之后,跟贴达到1300多张,人们纷纷打电话到政府有关部门查询相关信息。

俄罗斯发布“美金贬值”

2002年愚人节这一天,俄罗斯最大的恶作剧竟然是美金贬值30%!这个消息经莫斯科一家广播电台播放后广为流传,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轰动了全俄罗斯,因为这个消息对于喜欢储备美元的俄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金融灾难。本来那几天俄罗斯卢布需求量大,汇率呈坚挺走势,突然传说美金大幅贬值,可把一些做进出口生意的贸易商吓坏了,等回过神才想到4月1日是愚人节时,那笑容还真不轻松。

香港特别行政区愚人节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恐慌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在香港蔓延期间,香港一名中学生利用从《明报新闻》的网页格式改装,在自己制作的网站里发出一则假新闻,指因为SARS在香港蔓延,所以香港需要宣布成为疫区,海陆空交通要道即时封闭。此外,有关报道亦指当时香港的行政长官董建华为了不能好好处理疫情而向中央请辞。这一则愚人节笑话新闻本来只经过ICQ给他自己的同学,但有同学信以为真,把链接再散播给其他人,迅速在网络传播,引起公众恐慌,纷纷涌往超级市场抢购食物。港府于是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辟谣,并拘捕有关的学生,并控以“在明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疫病的情况下发布有关它的虚假消息”罪名。(据悉,当日《明报》总编辑张健波曾经致电向造谣男童警告。)

英国“跳一跳”

英国电台曾开了一个玩笑。一名记者报道说,由于奇异的地质现象,在英国某些地方地球引力减弱了。所以他请收听广播的听众们上下跳一跳,若是比往常跳得高,就打电话告诉英国广播公司。结果广播公司接到了好几百个电话。有一个人竟然说他变轻了,轻得能在天花板那么高处飘来荡去。直到中午12点,广播公司才礼貌地告诉听众,那完全是愚人节开的玩笑。为了避免愚人节玩笑造成的不良后果,英国政府已经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比如,不得拿君王和宗教等取乐;不许愚弄警察、消防队、急救站,否则视情节轻重给予惩处。

叙利亚“4月1日新闻”

叙利亚官方主要报纸《十月报》曾开辟了一个“4月1日新闻”的专栏,其中的“新闻”有:国家公务员不久要涨工资;每个失业的叙利亚人将每月领到3000叙镑(约合60美元)的救济金;叙政府正在设法使非法存在外国银行的500亿美元资金返回叙利亚。有趣的是,约旦官方通讯社当天转发了上述“新闻”,几个小时后才发现原来是“愚人节笑话”,赶忙发了改稿通知。

肯尼亚“移动电话服务公司免费”

肯尼亚电视网(KTN)报道了一则移动电话公告说,包括军方高级人士、政府官员和商人们在内的5000人最近成为一家新的移动电话服务公司的受益者,他们除获赠免费手机外,还得到了免费的充值卡、互联网卡、电视摄像头和电视机等。这则消息虽然说得异常离谱,但还是有人信以为真。

被误会为假新闻的真实事件

2003年4月1日愚人节,著名香港特别行政区歌影艺人张国荣香港文华东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跳楼自杀。这一则死讯因在愚人节发生,消息虽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但一度被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恶作剧;直至主要媒体(电视新闻、电台新闻)有所报道,才发觉消息属实(与外国媒体不同,香港媒体不会在愚人节制造假新闻),随即带来演乐圈、乐坛和香港以至各地华人的震撼,不少人士均称此事难以相信。

价值影响

宗教性

愚人节在西方是狂欢节的来源之一,在中世纪法国的“共同体”生活中, 愚人节并非仅仅是给人们提供娱乐的一种游戏, 还带有深厚的宗教色彩。有一份中世纪的文献是这样描述欧坦“庄严而得体”的驴节仪式的:驴身上披着金布, 四名议事司铎“荣耀地”托着布的四角, “在庄严的仪式中”领着驴子从密集的人群中间穿过, 而且“人们笑得越厉害, 仪式就越虔诚” 。虔诚的程度由笑声决定。 中世纪,在教会的空间和时间里, 信仰仪式是愚人节合法存在的根本基础, 并且这种信仰必定是基督教的。当时的游戏者对于什么是“庄严”的理解和现代人截然不同, 狂欢与信仰可以完全一致。当地的驴节是一种信仰仪式, 它再现的是神圣家族逃往埃及的故事。

狂欢性

“愚”人首先是一种幽默和滑稽,它能产生一种喜剧效果,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让人觉得好玩。其次,它也是人们无意识力量的一种释放方式。这种“无意识力量”既包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谓的Libido(中文译名为“力必多”),又包括人们意识中的小丑成分。Libido是人意识深处的原始本能力量,它总想借一定方式释放出来,否则人就会因为生命力的不“畅”而“郁”,导致精神的扭曲和变形。“小丑成分”是指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我们不一定察觉到的我们意识深处的“想作小丑的欲望”。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人人心中都有爱好做小丑的欲望,并且这种欲望经常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来,当人们看滑稽喜剧时,笑声就是我们骨子里想作小丑的欲望受到了喜剧效果调戏与拨弄的结果。再次,愚弄别人与企图通过捉弄、嘲笑别人以达到确立自己、增强优越感的目的有关。有时捉弄别人有一种自得的、荣耀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往往在无意识中培养了我们的自信。

颠覆性

所谓“颠覆性”,就其表层来说,现实社会对人总有许多压抑,人们总想突破它,而“突破”就需要颠覆那个压抑我们的现实规范。“愚”人正是建立在这一“突破”之上的“颠覆”。首先,人们在“愚人”中不必顾忌人与人间的等级差别,甚至可以和上司、家长、老师开玩笑,他们也往往一笑了之,并不介意。这样,双方的一“唱”一“和”正是对社会等级制度的嘲笑和违背,而人们也在这一嘲笑与违背中获得了一种自由的体验与生命的释放。其次,人们在平常受现实压抑的无意识本能也可以借“愚”人之机尽情绽放。而这一“绽放”本身正是对现实既定规范的违背与否定。因为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遵守现实原则,而不能仅仅依靠本性快乐原则;现实要求我们把个体的私人性尽量掩藏,而以一种可以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公共性面目出现。故而,人们正是通过这一颠覆,来表达自己对既定规范与束缚的嘲弄和对更高存活状态与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深层而言,人类看到了自身理性的局限性,于是通过“自愚”与“他愚”方式互相提醒,以警示世人莫要盲目自信、洋洋自大。这里,“自愚”与“他愚”也正是对人理性思维的一种颠覆,而颠覆却又从反面刺激人、启示人。

争议

道德方面

节日的主题旨在推动社会文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像愚人节这样的节日,在中国就大受诟病。一来,愚弄者不过是“自以为是”地编织谎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谎话本身就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触伤。二来,给被愚弄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网友因为工作繁忙,无暇考虑其信息的准确度,愚弄信息也在给被愚弄者带来信息困扰。

2006年4月1日,南京某小区居民发现落款为南京市“石头城居委会”的停水通知单贴遍整个小区。于是,小区17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备战“停水”,导致“水满为患”。事后发现,该“通知”竟然是两名五年级女孩上演的一幕“愚人节”闹剧。两位小女孩以居委会的名义张贴“停水通知单”,不过是想捉弄一下人,玩一把“幽默”。但是,一张小小的“停水通知单”却打乱了1700多户人家的正常生活。同年愚人节,兰州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就频频被“愚人”骚扰,火警竟有65%以上属无效报警;海口市一个学生向报社假报料,愚弄记者等等,如此“愚人节”公然愚弄起法律与社会公德。愚人节不能变味为愚弄法律和道德的节日,家长、学校应对未成年正确引导,不能拿法律和道德开玩笑。

法律方面

愚人节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伤害他人的合法权利。法治社会不会因为愚人节而给恶作剧的人免责。

案例1

2010年4月1日愚人节,李某开着三轮车进城,见前方有交警查车,喜欢恶作剧的李某灵机一动:他停下车,取出工具把车的前后车牌都卸了下来,放进驾驶室内,继续驾车向前行驶。见一辆“无牌”三轮车驶来,交警急忙示意靠边停车。李某先是很“听话”地减慢车速,随后猛地一踩油门冲了过去。“停下!停下!”交警连喊。为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交警并没马上追赶,而是通知前方卡点将其拦下,随后驾车赶到,让李某出示驾证并到大队办理挂牌手续。对此,李某十分得意,若无其事地把驾证和车牌都拿了出来,得意地说,“车牌的固定螺丝坏了,还没来得及安上。”不料交警以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五条“不按规定悬挂车牌,应当处以警告和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的规定,对李某进行了处罚。李某顿时傻了眼,后悔自己不该和警察开玩笑。

案例2

张某为取乐,于4月1日拨打火警电话谎称某宾馆发生火灾。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了多辆消防车和多名官兵,疾驶到现场,但并未发现着火迹象,该宾馆经理也说没有发生火灾。警方根据手机号码锁定张某后,张某称只是想在愚人节开个玩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此案张某的谣言扰乱了公安管理和行动秩序,应按出警成本给予当事人罚款处罚。

案例3

4月1日,消费者张小姐看到某超市门口贴出告示:“在本超市购买商品者可获赠手机一部。”于是张小姐就进入该超市购买了100多元的商品,当向超市工作人员索要礼品时,工作人员说:“今天是愚人节,门口的告示是在开玩笑。您仔细再看一下告示”张小姐又去看了一下告示,下面有行极难发现的小字:“愚人节玩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按公平遵循原则,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该超市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益,愚弄了消费者,使消费者与商家的信息并不对等的基础上产生了购买行为,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责令超市停止愚弄消费者的行为并给予赔偿。

案例4

姜小姐暗恋同公司的同事张某。愚人节那天,知情的同事李某以张某的名义,向花店定了束玫瑰送给姜小姐。姜小姐收到花后很开心,并向张某表达了谢意和爱意。张某觉得莫名其妙,明确表示自己并没有送花给姜小姐。后李某出来澄清并道歉,说这只是他在愚人节里的一个小玩笑。姜某觉得很气愤,觉得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于是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李某的行为导致了姜小姐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并造成了隐私暴露、心理损伤的客观事实,李某已经构成了伤害行为,应接受相应的治安处罚并做出相应赔偿。

参考资料

愚人节的由来.中国经济网.2024-02-01

愚人节的这些起源与传说,你都知道吗?(2).中华网.2024-04-16

【愚人节】关于愚人节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多少?.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0

“不给糖就捣蛋”盘点那些“舶来”的西方节日.新华网.2024-04-10

背景资料:愚人节的由来.中国新闻网.2024-04-16

愚人节.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2024-04-15

【愚人节】小知识.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0

关于愚人节的由来.中国教育在线.2024-04-10

墨西哥:纪念日.中国经济网.2024-04-16

评论:“愚人节”岂能愚弄法律和道德.新浪网.2024-04-16

[愚人节】.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4

4.1愚人节| 愚人节的起源与习俗!.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0

愚人节的这些起源与传说,你都知道吗?.中华网.2024-04-16

愚人节的这些起源与传说,你都知道吗?.中华网.2024-04-26

今天是愚人节,细数曾愚弄过我们的健康谣言.人民网.2024-04-10

愚人节简介、习俗、网络影响.中国教育在线.2024-04-10

国外愚人节趣事大盘点:以假乱真网民齐上当-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6-13

愚人节.张家口新闻网.2024-04-10

1992年愚人节美电台称尼克松复出参选总统.新浪网.2024-04-14

愚人节"假"新闻骗你没商量 十余载愚人新闻回顾——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4-10

全球愚人节最离谱玩笑[组图].央视网.2024-04-10

盘点" 愚人节" 搞笑新闻:布什去年称Vista非法.凤凰网.2024-04-14

全球愚人节最离谱玩笑 萨科齐要拉腿增高(图).青岛新闻网.2024-04-10

回顾名人“被涮史”(组图).新浪网.2024-04-14

你是在开玩笑吗?(3).中华网文化.2024-04-14

愚人节也该恪守社会道德.天府评论_四川在线.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