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enzhen Hospital)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并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集医疗、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于201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约,2012年7月1日起运营。医院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有主任医师67人、副主任医师131人、主治医师416人、医生726人、护士1257人;拥有床位2000张;科室78个。首任院长由香港大学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邓惠琼担任,现任院长是张文智。

医院拥有五大卓越医学诊疗中心,包括心血管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骨科于2022年入选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2018年6月,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打造集“医、教、研、管”为一体的四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中心,包括医疗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和医院管理创新中心。2021年7月成为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2021年12月成为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2015年9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通过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全机构认证,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ACHS全机构认证的医院;2017年11月成功晋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中国首家ACHS和三甲双认证医院。

截至2022年7月,医院主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计226项,项目研发资金1.7亿余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科技成果数量及质量稳步提升,医院累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单位发表代表性论文1608篇,其中SCIE收录724篇,IF>10的94篇,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401篇;深圳市重点培育学科医院建有市级重点实验室3项、市级工程实验室各2项,市公共服务平台1项,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深圳市重点学科(专病)2个,深圳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4个;引进中国国际“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人才团队11个,引进肿瘤医学领域、生殖医学领域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2个。

历史沿革

筹备时期

2003年10月10日,医院选址深圳湾畔。于2007年11月18日,医院举行奠基典礼。2008年2月28日,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带队考察项目情况。同年6月5日,医院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07月2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约仪式。同年11月14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滨海医院)首届董事会成立,深圳市政府委派副市长吴以环担任董事长,委任中兴通讯副总裁、首席法务官郭小明担任监事会主席。由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梁智鸿担任名誉院长,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邓惠琼担任院长,时任市滨海医院筹备办主任叶炯贤担任常务副院长。

发展壮大

2012年7月1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营业;10月24日,医院宣布正式开业。

2016年1月5日,医院开设深圳首个肝癌门诊;5月3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建立广东省首个心脏远程监护管理中心,能为病人心脏内植入的起搏器提供24小时监测和记录;8月5日,建立深圳首个儿童透析中心。

2017年5月16日,呼吸内科三名工程项目“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心肺研究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疾病中心”揭牌。6月5日,骨科三名工程项目“香港玛丽医院张文智教授脊柱性病变治疗团队”揭牌。2020年7月1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心脏外科开科及心血管医学中心成立仪式,该院心脏外科下设的三个专科门诊以及住院病区全面对外提供诊疗服务。2021年9月2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神经医学中心开科仪式,该医院正式引入李勇杰教授团队及潘伟生教授团队,成立神经医学中心。这是继2020、2021年港大深圳医院引进魏民新教授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丁以群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团队以来,医院引入的第三支高水平人才团队。

签约合作

2013年6月26日,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签署战略协作协议。2016年6月28日,医院成为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学基地。2019年9月25日,医院成为暨南大学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及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双方在医学研究生培养,及药学实践教学方面开展合作。

2016年1月7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与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正式签约,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双方在临床服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加强交流,实现共赢发展。2017年8月9日,与养和医院签订护理人才培训协议。2019年11月18日,华为门诊部升级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9月,医院聘用员工3164人,主任医师67人、副主任医师131人、主治医师416人、医生726人、护士1257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约占21%,本科约占63%。医院共有78个,拥有床位2000张。医院引进并启用O臂3D术中影像导航系统(深圳市第二台)与超低放射剂量的EOS-X射线影像采集系统;拥有甲类放疗设备“TomoTherapy-Radixact(TOMO)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在开业八年内,港大深圳医院接待海内外人士1.6万人次,海外访客来自五大洲17个国家,接诊2万多人次香港跨境长者。

国际医疗中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成立于2013年11月,在医院独立建筑V栋内。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设有门诊部、体检中心和住院区。中心服务设有产科学、内镜中心、保险服务、高端健康管理、小儿科、康复中心、心理门诊、生殖医学专科;截至2020年6月,港大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服务患者近18万人次,住院患者逾10%为港澳台及外籍人士。

社康中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华为荔枝苑社康中心(下简称“华为社康中心”)位于龙岗区,占地面积约为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主要为华为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社区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华为社康中心遵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和“先全科、后专科”的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从体检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检后咨询,衔接专科转诊,普及健康促进知识,跟踪高危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依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资源,荔枝苑社康中心已开设全科、中医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妇科学、儿科、康复科、物理治疗等诊疗服务,并为患者转介至医院本部及医院国际医疗中心。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引进香港大学优势学科和“医学领军人才”,打造医院五大“卓越医学诊疗中心”,包括心血管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2020年医院骨科获批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小儿成骨不全为深圳市重点专病。

骨科医学中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成立于2012年,2021年7月,由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脊柱外科全球最高学术机构)首位华人主席、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前系主任、何冯月燕基金教授张文智担任中心主任。骨科医学中心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五大医学诊疗中心之一,为儿童及成人提供骨科专科诊疗服务,下设有脊柱外科、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科、创伤及综合骨科、关节外科五个亚专科。2021年全年骨科医学中心门诊已服务市民超7万人次,年手术量超3000台。2020年获评深圳市医学重点培育专科及深圳市重点学科重点专病(小儿成骨不全),2022年入选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

脊柱外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在张文智院长及朱锋教授的带领下,依托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脊柱外科,是三名工程重点优势专科,脊柱外科团队提供各类脊柱手术,包括脊椎侧弯矫形手术、颈椎前后路手术、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脊柱感染和结核病的综合治疗以及脊柱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

小儿骨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小儿骨科团队由杜启峻顾问医生带领,是由临床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社工人员组成的多学科综合服务团队,有香港顾问医生1名,副顾问医生1名,高级医生2名,驻院医生4名,副研究员2名,护理14人,团队成员中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除了骨科团队外,小儿骨科亦联合康复、小儿科、妇产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牙科等组建多学科团队。科室于2020年被深圳市卫健委评为深圳市重点专病(小儿成骨不全)。科室综合诊治各种儿童骨科常见疾病如脑瘫、先天性脱位、马蹄足、斜颈、多趾/指、各类外伤骨折、运动创伤、膝外翻、膝内翻、骨软骨瘤等;专长各类儿童及青少年的骨骼及神经肌肉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如成骨不全、脊椎侧弯矮小症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神经纤维瘤、低磷性佝偻病肌营养不良症脊髓发育不良、脊髓源性肌萎缩症、Friedreich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可开展各类儿童创伤手术、先天\u0026后天肢体畸形矫正手术、脊柱侧弯矫正手术、肢体延长术、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多种外固定架手术、神经松懈术等各类手术操作。2021年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在内地首次引进“磁力可控延长钛棒”用于治疗成长期的严重脊柱侧弯儿童。

根据每个患者的需求安排高质量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包括小儿骨科、康复科(含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儿科、麻醉科、牙科、耳鼻喉科、产前诊断、妇产科、辅助生殖等。除常规治疗外,还提供辅具适配、步态分析、水疗康复等服务。科室具备完善的骨科相关检验及影像检查项目,可进行X光、CT、核磁、DXA骨密度骨龄检测,引进EOS-X射线系统,可以提供极低剂量、快速全身正侧位X光检测。

运动医学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运动医学团队在黄德民教授的带领下,以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运动医学科为依托,对各类运动损伤疾病诊疗具有一定经验。全部主刀医生均为博士或硕士毕业,其中黄德民教授、金文涛医生工作年限均超过20年;科室每年完成微创6大关节关节镜手术500-700台。主要负责诊治四肢的各种急慢性韧带、肌肉、腱膜软骨和关节损伤,其特点是着重于可能需要微创治疗或关节镜治疗的疾病。

创伤及综合骨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及综合骨科团队在刘照华顾问医生的带领下,对各类高能量多发伤的紧急救治、老年髋部骨折骨肿瘤、足部畸形、足损伤等具有一定经验。专科诊疗特色有:老年创伤骨科、高能量多发伤的救治、微创技术治疗骨折。下设三支专业小组分队:创伤骨科专业小组、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小组及足踝专业小组。

关节外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关节外科是深圳市最早开展关节置换手术ERAS的团队,在关节置换专家曲广运教授的带领下,以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关节外科为依托,已开展包括髋、膝、肩等关节在内的多项关节外科手术,包括髋、膝、肩等关节退化性关节疾患、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发育性髋关节不良、股骨头缺血坏死、陈旧性败血性关节炎大骨节病、自发性骨坏死等疾患的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同时也开展包括单髁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周围截骨术等保膝手术。团队对于人工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问题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具有一定经验,成功开展包括间置器植入术、人工关节翻修术等高难度手术。

心血管医学中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是医院卓越中心之一,由高级顾问医生魏民新教授和香港大学心脏科主管、首席专家,心血管疾病干细胞治疗和科研专家谢鸿发教授共同带领组建了集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疗、科研、教学和护理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心内科专家姚启恒教授、先心病外科专家丁以群教授、电生理与起搏专家李海鹰教授以及心血管重症专家李培军教授。中心下设心血管综合内科(含胸痛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含体外循环)、心律失常科、儿童心脏科、心血管重症监护科等多个专科,包括门诊、住院病房、重症监护室、心脏康复区等多个区域。

心血管综合内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综合内科成立于2013年,在香港玛丽医院谢鸿发教授、姚启恒教授的领导下,有医生22名,拥有独立病房,病床共72张。心血管综合内科常规开展心血管常见病(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早博等)、多发病及疑难危症疾病、心脏罕见病的诊断与治疗,24小时开展心肌梗死救治。擅长复杂多支血管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高危重症患者的介入治疗,可在ECMO、IABP、CRRT支持下救治各种极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规开展卵圆孔未闭(PFO)、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左心耳封堵、微创主动脉瓣置换(TAVR)等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单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三腔起搏器(ICD、CRTD)和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为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等患者提供心脏评估及康复治疗;检查提供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动态血压监测、动脉硬化监测、心脏磁共振、负荷心脏磁共振、负荷心肌灌注核素显像、负荷心脏超声、负荷超声学造影、经食道心脏超声、冠脉CTA、负荷心肌灌注核素显像、冠脉内超声术(IVUS)、光学相干成像术(OCT)、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CaFFR)等检查。

儿童心脏科

儿童心脏科于2021年7月正式成立,由高级顾问医生丁以群教授担任主任。丁以群教授团队从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工作每年心脏手术500例以上,深圳市及周边地区95%以上早产、新生儿及小婴儿的高难度手术均由该团队完成,最小手术患儿体重仅392克。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方面具有优势,并于第95届、96届、97届、98届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年会汇报治疗经验;在主动脉调转、Ross、Ross-Konno、Nikaidoh及先天性气管狭窄等治疗方面较为擅长;成功完成Norwood Stage I,Yamagishi手术等先天性心脏病高难度复杂手术。科室负责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儿童心内科疾病如心律失常、川崎病、胸痛等诊疗。诊疗范围包括:所有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是深圳市地区唯一一家能独立做到各年龄段、各病种先心病全覆盖的心脏中心;先天性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心脏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尤其擅长ECMO使用及管理;各种类型儿童心律失常的诊治,包括但不限于阵发性室上性心搏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联合心律失常科进行射频消融及安装起搏器手术;川崎病诊治。

心脏大血管外科

心脏大血管外科成立于2020年7月,由魏民新教授及其团队组成,诊治疾病范围包括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肿瘤、肺动脉高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大血管外科以微创手术为诊疗特色,常规开展各类型心脏和大血管手术,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微创手术包括并不限于小切口心脏手术、胸腔镜心脏手术、不停跳心脏手术、机器人心脏手术、介入手术(大动脉支架置入、先心病介入封堵手术、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等。微创手术率达60%以上,减少创伤及手术风险,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心血管重症监护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科(CICU)是心血管医学中心是集重症医学、心脏病学、心脏外科学融合的一个交叉学科,目前科室拥有顾问医生1名,高级医生3名和驻院医生4名(其中博士2名),病房开放床位10张。科室擅长诊治冠心病、心衰、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心外科围术期、内外科围介入期、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提供包括机械通气、肾替代治疗、机械循环辅助(IABP、ECMO)等器官支持;主要方向是开展难治性心衰的治疗、开展机械循环辅助、建立大湾区的ECMO治疗网络,形成转诊机制及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开展心肌损害相关研究。

心律失常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律失常科成立于2021年11月,由电生理与起搏专家李海鹰教授领衔。心律失常科团队擅长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物及介入治疗,包括房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科在诊断方面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为技术特点,在治疗方面,擅长各种心动过缓性及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治疗。

神经医学中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和神经电生理室等组成,2021年9月2日神经医学中心正式成立。神经医学中心覆盖所有神经系统疾病,擅长脑血管病、肿瘤、癫痫、帕金森病、震颤、脑瘫、神经脊柱、神经心理、睡眠障碍,以及顽固性疼痛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外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由李勇杰高级顾问医生担任主任,共有高级顾问医生有1名,顾问医生有3名,副顾问医生有2名,高级医生有4名,驻院医生有2名。科室可开展下列服务: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成立于2012年,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下设的临床科室。拥有多位专科医生及专科医护团队,神经内科的诊治范围包括: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癫痫、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头痛、睡眠障碍及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症。

疼痛科

疼痛科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功能神经外科专家李勇杰教授领衔,临床服务范围包括头痛、颈肩痛、胸背痛、腰腿痛、糖尿病性神经痛、顽固的内脏痛、癌性痛。

肿瘤医学中心

肿瘤医学中心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引入香港大学优势学科打造的卓越中心之一,包括鼻咽与头颈肿瘤科、胸部肿瘤科、肝胆胰与胃肠肿瘤科、综合肿瘤科。已与肿瘤诊疗相关的其他学科如临床药学、外科、内科、病理诊断与分子病理、医学影像与介入、营养、康复、理疗等建成完善的多学科合作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鼻咽与头颈肿瘤科

鼻咽与头颈肿瘤学顾问团队有香港大学李咏梅教授、香港大学吴伟棠教授、香港大学丽云教授、香港大学李浩勋顾问医生等。诊疗特色有鼻咽癌及头颈部其他器官的癌症(如喉癌舌癌扁桃体癌下咽癌腮腺癌、脑瘤胶质瘤等)的适形调强精确放射治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IGRT)、自适应放疗(ART)等技术。同时也配备光学体表验证系统(OSMS)、眼部电子线照射时降低晶体放射剂量的内眼罩(Eye Shield)、3D打印组织补偿物技术。

肝胆胰与胃肠肿瘤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与胃肠肿瘤科以收治肝胆胰肿瘤和胃肠道肿瘤为主,主要专长肝癌、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瘤等。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并开展了三期扫描、4-DCT、呼吸门控技术、影像引导放疗技术、SBRT技术,提供精确放疗。

胸部肿瘤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胸部肿瘤科诊疗范围包括肺癌、食管癌、胸腺瘤胸膜间皮瘤、纵膈等胸部肿瘤。开展肿瘤内科与放射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治疗,肿瘤内科为分子指标指导下的精准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及三阶梯止痛、晚期肿瘤舒缓治疗、临终关怀等。放射治疗为影像引导下的精准放疗:如呼吸运动追踪或控制的4D-CT、呼吸门控技术,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生物影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ART)等。(2)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

综合肿瘤科

综合肿瘤科下设乳腺癌亚专科、泌尿生殖肿瘤亚专科2个亚科室。

乳腺癌亚专科

乳腺癌亚专科依据循证医学证据,提供规范化的乳腺癌药物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术后辅助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姑息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科室有两台放疗机器可以提供乳腺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乳腺放疗(IMRT, VMAT,呼吸门控等技术),乳腺癌转移灶姑息性放疗(包括颅内转移瘤灶放疗WBRT,SRT; 脊髓压迫紧急放疗;骨转移灶放疗缓解疼痛等。

泌尿生殖肿瘤亚专科

泌尿生殖肿瘤科,集泌尿系肿瘤、妇科肿瘤及腹膜后肿瘤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泌尿生殖肿瘤学分为2个独立的亚临床专业,包括泌尿肿瘤与妇科肿瘤专业。 科室有病床25张,具有包括TOMO在内3台直线加速器,可以提供泌尿生殖肿瘤治疗所需要的全部的放射治疗种类,包括根治性放疗(IMRT, VMAT,呼吸门控等技术),转移灶姑息性放疗(WBRT,SBRT,SRS);科室开展全麻下妇科肿瘤后装治疗,插植治疗极大程度缓解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疗精度,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科室目前年均门诊量1500人次,收治各类肿瘤患者250余人次。

泌尿肿瘤组主要收治前列腺癌、肾癌膀胱肾盂癌和输尿管癌肾上腺肿瘤睾丸阴茎癌和腹膜后肿瘤等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组主要收治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以及滋养细胞肿瘤为主妇科肿瘤。科室主要提供服务内容包括手术之外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针对晚期患者患者亦提供专业舒缓治疗。

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

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为港大深圳医院“卓越中心”之一,由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辅助生育中心何柏松教授、吴鸿裕教授、杨树标教授于2013年创建。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深圳医院重点建设专科之一,中心于2015年获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许可,现每年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治疗周期平均近2000余例。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下设生殖医学科与产前诊断科两个二级科室。生殖医学科提供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在获得高妊娠率的同时,在中国率先做到了超低多胎妊娠率和超低卵巢过度刺激征发生率,显著降低辅助生殖技术并发症。产前诊断科是深圳市卫健委认定的“品牌学科”,建立产前诊断门诊咨询与遗传诊断实验室高科技精准医疗相结合的模式保障母胎安全。

生殖医学科

生殖医学科于2013年初开始筹建,2015年10月挂牌成立,2016年10月顺利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正式运行现场评审,准许正式运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包括:夫精人工授精(IUI)、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俗称的“试管婴儿”、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即俗称的“第二代试管婴儿”、ICSI)。科室配备香港顾问医生3名、内地高级顾问医生1名、顾问医生2名、副顾问医生3名、高级医生4名,设有女性不孕不育与辅助生殖技术、妇科内分泌与不孕症、生殖微创手术、反复流产、反复胚胎移植失败、多囊卵巢、男科学、男科内分泌、生殖男科微创手术等亚专科。

产前诊断科

产前诊断科由专业诊疗团队提供服务,包括母胎医学专家、遗传学专家、医学影像学专家、产前诊断实验室团队和专科护士。产前诊断科开设有遗传咨询、遗传罕见病、胎儿生长受限、母胎医学、多胎妊娠、血压肾病产前(联合门诊)、母胎多学科、入侵性产前诊断等多个门诊,采用“母胎医学专科+遗传学精准诊断”模式,提供产前筛查、遗传咨询(罕见遗传病精准诊断)、母胎医学(高危妊娠)、多胎诊治、胎儿超声诊断、入侵性产前诊断(绒毛膜活检、羊膜腔穿刺术、脐静脉穿刺术、宫内治疗)、多学科会诊等服务。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港大深圳医院全球首次发现罕见免疫缺陷新致病基因:2015年,港大深圳医院儿科首次发现全球罕见免疫缺陷新致病基因,通过精准医疗救治两姐弟;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全球首次发现RASGRP1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15q14),含有76710个核苷酸碱基对,17个外显子这一新的ALPS样疾病致病基因,研究成果在2017年11月中旬发表在国际临床免疫学顶尖的《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

报告处理首例新冠病例:2020年1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报告武汉市外中国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处理处置中国第一、二例输入病例,处置中国首例输入病例的五名家属(其中三例确诊);同月引进了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冠核酸实时RT-PCR试剂,筛查出武汉以外第一宗新冠核酸PCR阳性病人及其家属,通过自主研发的试剂检测出新冠病毒,为医生诊断提供了依据,并在《Lancet》上发表论文,在一个武汉来深圳的家庭中全球首次识别了COVID-19的家庭感染群组,文章在全球范围内首先证明了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及首次报道了无症状感染者

医学实践

卢宠茂教授参与完成马大首例活体肝移植:2017年1月10日,3个手术50名医护人员16小时马拉松手术,时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香港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总监卢宠茂教授带领着香港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的团队与马来西亚雪兰莪马大医药中心跨国联手完成了前瞻性的马大首宗活体肝脏移植手术。

首例磁力钛棒置入术免开刀手术治疗脊椎侧弯:2021年5月3日,由张文智教授团队主刀,多学科共同合作,为患有严重早发性脊柱侧弯的儿童小磊(化名)进行了中国大陆首例磁力钛棒置入术,这也是“港澳药械通”首械在深圳投入临床使用。

微创胸腔镜免缝合生物瓣置手术:2022年6月15日,港大深圳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魏民新教授团队,成功完成胸腔镜辅助下免缝合主动脉瓣植入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大湾区瓣膜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微创瓣膜手术方式,标志着港大深圳医院心外科已掌握多元化的微创手术技能,进入瓣膜治疗100%微创新时代。

港大深圳医院成功完成脊柱侧弯非融合VBT微创手术:2022年7月28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兼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张文智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中国大陆首例脊柱侧弯非融合VBT微创手术,来自深圳本地的11岁女孩小依(化名)成为中国大陆首位接受这种国际前沿技术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

港大深圳医院李勇杰团队成功完成中国首例脑部“磁波刀”:2022年10月,港大深圳医院李勇杰团队成功完成中国首例脑部“磁波刀”临床手术,患者术后反应良好,震颤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控制,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第一例脑部“磁波刀”治疗非常顺利,开创了大湾区在脑部疾病无创无电离辐射治疗领域的新“里程碑”。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医学教学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香港大学附属医院,已接收香港大学的医学、护理、药学、中医等专业的学生来院学习超过3900人次。2017年医院获批为广东省教学医院,先后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深圳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建立实习教学合作,培养临床医学、护理、康复医学、药学、检验医学等专业的实习生超过1000人次。医院定期举办带教老师培训,截至2020年12月累计培训香港大学带教老师169人,中国大陆同事可获聘为香港大学荣誉副教授、荣誉助理教授和荣誉导师。

医院2018年成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培养博士后23名,其中出站4名,在站博士后19名。2019年医院与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合作共建“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110名员工聘为暨南大学和深圳大学研究生导师,涉及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10余个专业领域。医院于2021年招收培养香港大学博士生,其中2021年招收7名,2022年招收16名。医院与暨南大学的合作获“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0名医生获录取参加暨南大学临床医学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86名护士获录取参加暨南大学护理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医院有在院“四证合一”专硕研究生99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017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截至2022年8月有330余名住培医师在岗,覆盖外科、内科、全科、妇产科、小儿科放射科等19个专业基地。2019年,医院获批广东省“全科医师骨干师资培训中心”“放射肿瘤名师带教工作站”,连续三年承办“粤港澳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2019年住培医师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广东省第一;2020年住培医师参加中国年度业务水平测试,总成绩排名中国第一。2020年全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住培专业基地”,内科专业基地主任获评为国家优秀专业基地主任。2019-2021年住培医师结业考核通过率均为100%,理论通过率排名广东省第一。截至2022年6月,累计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6项、省级137项、市级110项,举办各专业院内学术会议740余场,累计超过10万人次参加学习。

临床医学技能模拟培训中心

临床技能培训及会议中心致力于搭建中国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中心一期由卡尔史托斯内窥镜(上海)有限公司及陈慧慧基金有限公司共同捐建,于2016年9月建设落成,包括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多功能操作室和演讲室,满足基础培训需要。经深圳市人民政府资助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爱心企业慷慨捐赠约4000余万,中心二期于2020年7月顺利完成改造,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包括11个会场,动物手术中心、OSCE考试中心、远程诊疗教学会议室、多功能实训室等,可满足基础培训、考核及高级技能培训的需要。其中,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动物手术中心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动物模拟手术中心,配有10个动物手术台以及3套腹腔镜系统,聘有兽医一名、饲养员一名,为深圳市乃至广东省的住培医生、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提供教学、考核及手术模拟培训服务。

关联院校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成立于1911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院校,是一所以研究为主导的综合型大学,设有十所学院:建筑学院、文学院、经管学院、牙医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1912年3月11日,大学落成启用,医学院由创立于1887年的香港华人西医书院发展而成。2005年,医学院更名为“香港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李嘉诚医学院有超过390位来自各学系及学院的全职教学人员, 另有逾3000名横跨所有专业的荣誉导师,大部分是公营医院或私人执业的医生;下辖生物医学学院、中医药学院、临床医学学院、上海护理学校药理学及药剂学系、公共卫生学院等教学学院与学系;教学医院有玛丽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市医院、港怡医院养和医院

科研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7月,医院主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计226项,项目研发资金1.7亿余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科技成果数量及质量稳步提升,医院累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单位发表代表性论文1608篇,其中SCIE收录724篇,IF>10的94篇,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401篇;累计申请发明专利68项授权13项,其中PCT国际阶段专利申请5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87项授权67项;申请外观设计专利3项授权3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作品版权登记5项,注册商标3项。专利成果转让2项、许可5项,专利成果“移动血库及数据闭环管理系统”获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二等奖。新冠疫情期间,医院从新冠病毒的起源、传播、早期检测、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治疗策略、药物研发和院内外感染控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牵头或参与在《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自然》《细胞》等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7篇,总影响因子超过360分。2021年深圳市授予医院“临床微生物与影像学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成果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一等奖

重点学科

骨科、生殖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全科获深圳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

骨科

骨科医学中心于2020年获评深圳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建立深圳骨科创伤修复新技术实验室于2017年成为深圳市级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获批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 骨科医学中心2017年-2022年获得36项基础研究项目,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国自然青年1项, 资助额达两千多万,19项临床试验项目,45篇SCI,单篇影响因子最高 24.37;22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章, 5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14项申请专利,1项正申请国际专利,4篇专家共识,1篇指南,1篇团体标准。

生殖医学科

2021年生殖医学中心与产前诊断中心合并为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是深圳市生育调控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被深圳市评为生殖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截至2022年中心共发表在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Review Urology、Fertility \u0026 Sterility、Human Reproduction 等国际医学杂志署名本单位的SCI论文100余篇;已立项并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市级项目24项、总经费5300万元。中心联合香港大学及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共同设计了生殖医学专业培训课程。由香港大学及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名师授课。目前共举行了8期,共计培养了300余名生殖医学专业基层人才。

全科

全科医学部包括全科、健康管理科两个二级学科及华为荔枝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从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疾病诊治及康复的闭环式的生命全周期的照顾。部门为国家级全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重点专业基地、广东省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中心、深圳市重点培育学科,为深圳市“医防融合”国际全科医学项目组牵头单位。全科教学门诊是指在全科临床指导医师的组织下,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为主,采取独立接诊、师生互动形式,以常规临床门诊接诊为教学内容、以临床诊治能力和全科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全科教学活动。

心血管综合内科(含胸痛中心)

科室于2019引进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Dudley Pennell院士精准心脏影像三名团队,现为深圳市重点培育学科。获评为国家胸痛中心( 2020获ACHS QI全球质量改进奖),国家心衰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全国帮扶带教突出贡献奖及质控之星),心脏康复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人文建设单位),房颤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示范中心)”,目前我们是广东省首家最年轻的心衰与心脏康复国家级双示范中心”科室;是国家心肺康复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广东省第一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成员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香港大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硕士、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科室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科研研究,包括队列分析、临床预后随访等;研发和推广心血管磁共振新技术和相关转化医学研究;结合基因和影像组学,进行心血管疾病病因的基础研究;已发表署名本单位的论文100多篇,包含ESC,circulation,JACC等,其中影像因子最高达30;参与多项国际、国家级指南/共识; 立项多项国自然、省自然、市科创委课题;参与中国唯一PI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科室每年举办心血管病高峰论坛推广心血管诊治技术及心血管最新进展;定期发行心血管磁共振在线培训课程;借鉴香港大学的教学经验开展深港一体化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科研平台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骨科创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骨科创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9年启动。中心建立了专业的工程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骨科修复领域的临床转化研究。中心在3D打印辅助骨科创伤诊疗,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新型骨科填充材料研发,骨科植入器械改性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3D打印辅助诊疗,脊柱术中电生理监护等技术已在临床开展应用。

深圳市级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生育调控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2017年,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创委组织的评审校验。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主题主要是生育调控,研究范围包括生育调控、不孕不育检测与治疗、生殖干细胞的研究等。研究方向是通过理解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卵,早期胚胎发育着床、胎盘发育和早期妊娠的生理过程,体内、外环境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从而制定评估和调控这些过程的方法。拥有研究人员31名,包括专职研究人员15名,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8名,其中博士导师6名: 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12名。

自本实验室成立以来,已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教授生殖医学团队“三名工程”项目以及香港大学刘奎教授团队“深圳市孔雀计划”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基金资助。重点实验室有细胞层流培养室 (千级) ,精液分析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蛋白学实验室。同时,重点实验室设施包括基因芯片、新一代测序、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机器、基因分析仪、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和液相色谱系统等。

深圳市肿瘤复发转移与个性化治疗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肿瘤复发转移与个性化治疗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以中国人群高发难治的肝癌、食管癌、肺癌鼻咽癌等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临床转化方面重点开发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的各类生物标记物,推动精准放射治疗、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等肿瘤个性化治疗临床试验。基础和转化方面,关注肿瘤微环境、转移起始细胞、肿瘤休眠等,探索肿瘤复发转移机理,开发肿瘤转移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及分子靶点等。

深圳骨科创伤修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骨科创伤修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筹建,2017年通过验收。实验室引进香港大学科学家建立核心团队,致力于骨科创伤修复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包括骨科生物材料、运动医学、骨肿瘤等。实验室主持及参与了多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受资助总额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发表SCI论文70余篇。

深圳市级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治技术工程实验室

深圳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工程实验室始于2014年经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立。已组建好有关免疫研究、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学研究、医学遗传研究、干细胞移植以及医学检验/产品开发的技术骨干人员,陆续购买流式细胞分选仪和CliniMACS细胞分析系统等相关仪器设备。工程实验室团队已开展传统靶基因PCR诊断与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辅助疑难疾病诊断等相关研究,在中国首次鉴定了数种免疫缺陷性疾病。研究方向有:传统靶向基因PCR诊断灵敏特异性引物设;二代测序候选基因突变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建立院内有效靶基因筛选标准;免疫细胞功能蛋白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实现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辅助鉴定;突破去除T细胞半匹配骨髓移植关键技术,解决患者双亲作为有效供体的障碍。

工程实验室团队同亚太地区有关PID专家于2015年4月在日本大阪成立亚太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协会,旨在促进整个亚太地区的PID诊治技术水平。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宇隆教授担任该协会主席,副主任毛华伟博士担任临床事务专家委员会秘书。

深圳临床医学芯片检测工程实验室

深圳临床医学芯片检测工程实验室始于2012年经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立,于2017年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场地面积2400平方米,是深圳市微流控芯片研发、应用及临床价值分析平台。针对用于细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在光刻制作工艺中存在的过程繁琐、实验条件要求高、设备成本高等问题,实验室已成功设计出2种低成本微流控芯片,包括PDMS-DSA简易型微流控芯片及多通道气阀集成微流控芯片,承担并完成深圳市科创委知识创新计划“低成本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微流控检测芯片的研制”项目1项,在SCI期刊上已发表论文3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受理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发明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3名。在中国首次成功构建PDMS-DSA微流控芯片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研究方向为:提高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病原标志物诊断体系;开发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疾病诊断、药物筛查等的功能微流控芯片。

临床试验中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试验机构设立在临床试验中心(Clinical Trials Center,CTC),是院内跨学科、跨部门、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独立机构于2015年7月成立,在医院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委员会(CTC-COM)指导下负责临床试验的具体管理工作,为医院I-IV期药物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及体外诊断临床试验提供专门管理和服务。中心由机构管理组、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含I期临床试验中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港澳药械通”RWS平台、GCP培训平台、GCP中心药房组成。拥有8名专职人员,包括办公室主任、药物临床试验秘书、器械临床试验秘书、质量管理员、资料管理员、财务管理员、临床试验药师等。

医院先后于2017年5月及2019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及新增专业检查。2018年6月,中心获批深圳市发改委药物临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组建项目,项目资金1300万。2019年12月,医院完成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工作,是深圳市首家、广东省第三家、中国第十五家完成GCP机构备案的医疗机构。2022年新增6个专业并于2022年11月30日顺利通过广东省药监局检查。截至2023年,全院共计25个专业具备药物临床试验开展资格,35个专业具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开展资格。截止2022年7月底,接受各类新药、器械临床试验合作邀请349项,已立项的临床试验共91项,其中注册类新药项目60项,在新药试验项目中,国际多中心项目占比57%,创新药临床试验占比50%。

医院是中国首家指定“港澳药械通”试点医疗机构、国家“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及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获得三级甲等医院及ACHS双认证医疗机构、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2020年新改造1000平方米的“临床-基础-科研实验室”投入使用,医院院内研究场地面积达3800平方米;二期筹备建设约2万平方米科研大楼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福田)”于2022年获批,中心围绕肿瘤疾病、生殖健康、3D打印、移植免疫、神经医学疾病、心血管疾病、外科转化等关键领域开展转化医学研究。

声誉与排名

2023年发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2018-2022五年ASTEM(学科)排名中,耳鼻咽喉科学排名第9位;传染病学排名42位。2022年医院学科STEM排名中耳鼻咽喉科学排名第7位;传染病学排名38位。

院内专家

张文智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骨科医学中心中心主任,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临床教授,英国内外全科医学士,香港大学医学博士,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香港骨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骨科)。

张文智教授是脊柱外科专家、儿童和成人脊柱畸形治疗的权威专家,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和脊柱外科主任。张文智曾担任脊柱外科全球最高学术机构---国际脊椎侧弯研究协会(SRS)首位华人主席,曾获37项科研荣誉,在Lance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80篇,出版专著23部,拥有65项专利。是香港骨科临床领域的带头人和领军者,张文智教授与核心成员组成的脊柱性病变治疗团队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也是全球首例“磁力可控延长钛棒”手术主刀。2012年,张文智教授团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革新了早发性脊柱侧弯治疗“金标准”。

李咏梅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临床服务),肿瘤医学中心主任,香港玛丽医院荣誉顾问医生、香港港怡医院荣誉顾问医生、养和医院名誉顾问医生,皇家放射科医学院院士、香港放射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放射科)。

李咏梅教授于197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从医已40余年,主要从事鼻咽头颈肿瘤的临床及研究,是鼻咽癌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主持编写了《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鼻咽癌靶区勾画/剂量评估行业标准;主持了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试验;担任SCI期刊副主编1个,编委11个,主编书籍 4本,参编书籍 17本,SCI论文203篇。

李勇杰

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担任港大深圳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疼痛科主任、高级顾问医生,是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曾任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李勇杰教授擅长帕金森病、震颤和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病,强直型脑瘫和肌痉挛,药物难治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头疼、颈肩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技术专长有显微外科、立体定向、内镜手术、射频、神经阻滞、神经调控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等。

魏民新

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高级顾问医生,心外科博士,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硕士、博士生研究生导师,是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孔雀计划”B类人才。

魏民新博士熟练掌握成人心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完成各类心脏手术5000余例,掌握小切口冠脉搭桥,全动脉冠脉搭桥,杂交冠脉血管重建,小切口二尖瓣置换,胸骨上段小切口Bentall手术,覆膜支架体外开窗、分支支架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等多项技术。成熟开展小切口冠脉搭桥10余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比例99%。2012年在中国率先开展主动脉弓杂交手术,大血管外科和介入年治疗量居深圳市首位。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开展的微创手术占比60%以上。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学科布局项目1项,孔雀技术创新项目1项。累计获得各级科研经费共计700余万。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他引200余次,获专利6项,登记科技成果9项。培养硕士生38名,博士生7名(在读2名)。

姚元庆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与产前诊断中心主任、高级顾问医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名誉教授,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姚元庆教授具有20多年妇科学肿瘤手术经验,完成中国首例机器人妇科手术,包括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卵巢癌根治手术等,填补了中国空白。已完成300余例机器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取得了良好疗效。培训了机器人妇科手术团队。机器人妇科手术获得北京市科委2项课题支持。撰写了《中华妇产科学》《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研究生教材)中机器人妇科手术章节。擅长妇科肿瘤手术、复杂不孕症治疗、辅助生殖手术、妇科内分泌及男科学相关疾病的诊疗。

羊东晔

港大深圳医院内科(消化内科)顾问医生,医学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州Mayo Clinic胃肠肝病科访问学者深圳市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II类),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科研、教学,熟练处理内科各个专科的常见急诊,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诊治数百例疑难、重症病例;迄今已完成检查治疗胃镜8000余台次、肠镜4000余台次;熟练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电凝和钛夹止血治疗术、曲张静脉套扎术和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术、息肉电切、EMR术和EPMR术、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等。科研方向“慢性肝炎癌变分子机制与免疫治疗研究”和“炎症性肠病诊治临床管理及新药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深圳市科创委课题基金(学科布局)项目和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以及其他省厅基金课题5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研究论文获2002年全国中青年消化医生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研究成果获2004年湖南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争议

老太切除多器官3个月后去世

2022年9月,一篇题为《老太切除多器官3个月后去世,病理未现恶性,医院称已尽诊疗义务》的文章,引起多家媒体转发。

深圳患者张某,女性,77岁,于2018年8月在当地三甲综合性医院体检时发现胆管有轻度扩张,遂入住该院肝胆胰外科治疗,初步诊断 “胆总管扩张查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家属称,8月14日患者在全麻下接受ERCP术,未发现胰腺恶性肿瘤,送检的脱落细胞病理报告也不支持恶性肿瘤。后患者在外院进行PET-CT检查,诊断意见为 “结合增强扫描,考虑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8月24日,医方术前小结指出,“主胰管扩张病因不明,PET-CT提示胰头钩突恶性肿瘤可能”,拟在全麻状态下施行全胰腺切除术,术中可能伤及周围大血管、胆道、肠道、膈肌,导致大出血,术中仔细解剖,必要时输血等。次日,医生要求家属在胰脏癌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此份“知情同意书”介绍了胰腺癌的相关疾病知识,还告知了手术潜在的风险和对策。8月27日,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精神差,进食困难。

9月22日患者出院,出院诊断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心房纤颤。10月10日,患者因“低血糖晕厥、低蛋白血症”再次到该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被诊断为“全胰+全脾切除术、继发性糖尿病药物性肝损伤”,医生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住院8天后出院。11月15日,患者突然在家昏厥,第三次入住该医院,入院检查发现有“白蛋白低、胆红素、转氨酶增高”等肝功能衰竭症状。此后,患者病情逐渐加重。11月29日,患者被转至ICU治疗。最终,救治无效死亡, 死亡原因是肝功能严重衰竭、肝肾综合征等。

之后,家属对医方的医疗行为产生怀疑,在商量后到医院复印病历。患者家属认为,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重大过错,在未有确切依据支持胰腺恶性肿瘤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癌症手术,错误切除了胰腺、脾脏等重要器官,导致患者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后家属委托律师将医方诉至法院, 要求判决医方按照100%的比例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等共计54万余元,同时请求法院判决医方赔偿精神抚慰金50万元等。

鉴定机构对本案进行了鉴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对张老太的诊疗过程中存在术前诊断依据不足,手术方式选择不妥,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未与她家人进行充分沟通,术中未发现病灶时没有对手术方式进行重新评估的过错,医方的过错与张老太的不良治疗后果存在主要因果关系,责任参与度为61%至90%。

庭审时,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答辩称,他们对患者张老太的诊疗过程十分重视,对她的治疗没有违反诊疗常规,已尽到积极的诊疗义务,诊疗行为无过错,张老太的损害后果与医院的诊疗行为无任何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同时还辩称,广东中一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那份《司法鉴定意见书》“认定事实不清楚,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无法作为本案定案依据。”出于肿瘤根治性及手术安全考虑,医院选择为患者实施“全胰切除术”是合理的。医方已向患方详细告知老年患者接受该项手术的医疗风险、术后病理良性可能、术后各种并发症,同时提供了保守治疗、替代治疗方案供患方选择。患方已全面知悉这些风险,并同意选择积极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的,应当承担相应的医疗风险。对于术后病理正常的原因,医方认为 这类导管内微小癌变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凭术中触摸及肿块来决定是否实施切除。现今临床实践中,5%~10%的患者在接受该项手术后活检病理良性。

最终,一审法院判决医方承担80%的赔偿责任,赔偿患方包括精神抚慰金等在内的各种费用共计47万余元。张老太的家人和医院均不服一审判决并上诉,要求重新鉴定并二审开庭。2020年12月,卫健委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整改。2023年11月,二审法院采纳之前的鉴定意见,并指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尽到高度注意的义务,致使患者未能避免本可避免的不良后果,丧失了接受适当治疗的机会及生存可能性。法院终审判决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赔偿患者家属62万余元。患者张老太的女儿曾以主刀医生涉嫌故意伤害罪深圳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报案,收到了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的报警回执。截至2024年2月28日,深圳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回应称该案目前没有立案,已从家属处知悉判决结果,但民事判决不影响刑事案件受理,因案情复杂,目前正在研究,逐层向上级汇报,有进展会及时通知家属。

资质认定

2015年10月5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香港长者医疗券中国大陆首家试点医院。

201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颁发ACHS认证证书,表明该院的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达到国际标准,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ACHS全机构认证的医院。

2017年5月16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功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

2017年11月22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功获批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中国首家ACHS和三甲双认证医院。

2021年12月7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入选新增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名单。

2023年4月13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获得“五级乙等”资格。

参考资料

医院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政府在线.2023-06-09

发展历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组织架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内地医改先锋 港大医院首创“三权分立”管理模式.大公资讯.2023-06-10

..2023-08-01

心血管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首届董事会成立.中国新闻网.2023-06-10

管理团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5

骨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0

八周年大礼!港大深圳医院心脏外科开科暨心血管医学中心正式成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京、港神经外科“两把刀”加盟港大深圳医院,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深圳新闻网.2023-06-11

港大深圳医院成为暨大医学研究生及药学实习“双基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港大深圳医院与坪山新区人民医院结对帮扶.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迎接精准放疗新时代!深圳最新一代甲类TOMO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落户港大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8年服务38万人次港澳和外籍人士,港大深圳医院致力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读特-深圳要闻.2023-07-15

国际医疗中心-联系我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5

国际医疗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5

社康中心概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骨科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脊柱外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小儿骨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小儿成骨不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运动医学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9

创伤及综合骨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9

关节外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9

心血管综合内科(含胸痛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儿童心脏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5

心脏大血管外科(含体外辅助循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5

心血管重症监护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5

心律失常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神经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神经外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9

神经内科(含卒中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疼痛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肿瘤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鼻咽与头颈肿瘤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9

肝胆胰与胃肠肿瘤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胸部肿瘤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综合肿瘤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9

生殖医学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生殖医学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产前诊断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0

港大深圳医院全球首次发现罕见免疫缺陷新致病基因精准医疗救治两姐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感染性疾病医学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手术获成功院长卢宠茂教授参与完成马大首例活体肝移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港澳药械通”首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已投入临床使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4

换“心门”免缝合?港大深圳医院成功完成胸腔镜免缝合生物瓣置换,常规瓣膜手术100%微创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14

内地首例!接轨国际前沿水平,港大深圳医院成功完成脊柱侧弯非融合VBT微创手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温柔一刀”新突破!港大深圳医院李勇杰团队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脑部“磁波刀”临床服务案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创校历史.香港大学.2023-07-21

今日港大.香港大学.2023-07-21

教学学院与学系.港大医学院.2023-07-21

教学医院.香港大学医疗系统.2023-07-21

全科医学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全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心血管综合内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广东省骨科创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深圳市肿瘤复发转移与个性化治疗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深圳骨科创伤修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深圳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治技术工程实验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深圳临床医学芯片检测工程实验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2

机构简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2023-08-01

..2023-08-01

张文智-骨科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医改先锋换新帅!张文智教授就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新院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李咏梅-肿瘤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李勇杰-神经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魏民新-心血管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9

姚元庆-服务团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11

羊东晔-服务团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7-21

老太切除多器官3个月后去世,病理未现恶性,医院称已尽诊疗义务.印象网.2023-07-22

术中未发现肿瘤仍切除器官,深圳一医院被判承担全部赔偿责任.金羊网.2024-02-29

香港长者医疗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8-01

医院通过ACHS全机构认证踏上持续改进之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8-01

新药想上市?先来这里试验!港大深圳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get!.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8-01

国内首家ACHS和三甲双认证医院,就是这家!.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8-01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新增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的通知.卫健委网站.2023-06-09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医疗健康 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结果(第二批)的通知.卫健委网站.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