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岛
所谓“间岛”最初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由越垦朝鲜人创造的地理名词,最初仅指图们江边的沙洲之地(现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由于长期冲刷,该滩地被江水环绕,形成了“间岛”,意思是江中之岛或者开垦之岛。
后来,随着朝鲜人大规模非法越过中朝边境开垦图们江以北地区和移居到鸭绿江以北地区,朝鲜将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北地区均冠之为“间岛”,实则已非岛屿,分别将图们江以北地区称之为“北间岛”或者“东间岛”,鸭绿江以北地区称之为“西间岛”。
间岛名称的出处,最早见于朝鲜勘界使李重夏的报告书《乙酉别单》(乙酉指1885年)。其所谓”间岛“包含的区域现隶属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朝鲜在明清两代都是中国的宗藩国,1636年,朝鲜仍是明朝的藩属国,尚未入关的清为了消除攻打明朝的后顾之忧,攻打朝鲜,朝鲜战败,与清订约结盟,并划定鸭绿江、图们江为国界,誓约“两国各守封疆,不许计仇,永世相好”。
长白山是清代祖宗发祥地,康熙非常重视,曾三次派人对长白山地区中朝边界进行勘界,一是为稳固边防,二是为编《盛京通志》《一统志》及绘制《皇舆全览图》提供资料依据。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第三次中朝共同勘界后,中朝两国政府都承认鸭绿江、图们江为两国界河。第三次勘界时,中方向朝鲜发了正式查界咨文,约定由朝鲜派人引路进行勘界。在清朝代表穆克登到来之前,朝鲜就对登山路线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因为这关系到鸭绿江、图们江两江连接陆地的地方定何处为界的问题。朝鲜决定避开靠近江边的甫多会山南路,指引离江边稍远的甫多会山北路,或者再往北“指引难行的山路”,“直上长白山天池”,目的是以距离长白山南五、六日程的把守线为界,力争把长白山天池以南划入朝鲜。由于朝鲜方面的误导,穆克登在立界碑时错误地将流入松花江的五道白河中的一支认为是图们江源头,据此在天池东南10余里的分水岭上立了界碑,并让朝鲜方农闲时自行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断流处设立标志和堆栅来定界。朝鲜后来发现水源勘定中的错误,但没有及时向中方提出纠正,而是将错就错弥盖事实,将连接到松花江上流的堆栅,擅自变更方向连接到图们江次派水源上,虽然界碑所写内容为“西为鸭绿,东为土门,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但此次勘定的错误由此让朝鲜有了土门江和豆满江为不同的两条江的说法,为后来中朝边界之争埋下隐患。
由于朝鲜边民越境垦田日益严重,清朝调查后要求,中国境内的朝鲜边民,要么加入中国国籍,剃发易服服从中国管理,要么 “土门江以北越垦流民……务于今秋禾稼收割后,即行依限回国,勿许逗留”。1883年7月,朝鲜声称土门(图们)、豆满为两江,图们江之北非中国领土,并要求两国勘查边界。朝鲜方所指豆满江实际上是图们江,也即土门江,三个名字所指实际是同一条江,但朝鲜方坚持说豆满江才是实际的土门江(图们江),之前勘界所立界碑上的土门江是中国东北延边地区的海兰河,据此,朝鲜坚持土门江以北海兰河以南的领土是朝鲜领土而非中国领土,因此该区域的朝鲜垦民是在朝鲜领土上,不需要刷还。
1885年9月到11月和1887年4月到5月,中朝双方进行两轮勘界(分别称乙酉勘界和丁亥勘界),经过复杂的勘察,最终双方一致同意所谓“图们江”、“土门江”就是今天的“图们江”,但因图们江上流有三个水源,分别为西豆水,红丹水,和红土山水,丁亥勘界后,朝鲜主张靠北的红土山水是图们江的正源,要求以碑堆和红土山水为界,想守住穆克登时勘定错误的旧边界,中方则坚持靠南的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定。,由于朝方的坚持,中方退步要求以两水之间的石乙水为正源划界,此次勘界并未在图们江正源上达成一致,这又成为日后日本挑起“间岛问题”的隐患。
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中日《马关条约》宣布朝鲜为“独立自主国”中国失去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罗斯帝国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朝鲜改称韩国,日本强迫韩国签订了《日韩保护条约》,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控制了图们江以南的东亚大陆。日本在朝鲜设立统监府进行统治,首任统监是伊藤博文看到”间岛“的重要地位以及处于日后侵略等目的,率领日本警宪进入中国延边,照会清朝廷单方面挑起领土争议,:“为照会事,兹奉帝国政府训令间岛为中国领土,抑或为朝国领土,久未解决,该处韩民十万余众,受马贼及无赖凌虐,拟即由统监派员至间岛保护,请速电该处华官,免生误会为要。”这就是日本提出的“间岛问题悬案”。
1909年9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韩国单方面称之为“间岛协约”,确认间岛为中国领土。
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时期,在海兰江以南设立包括安图、和龙、延吉、汪清、图们、珲春地区在内的间岛省,以穆石碑为界,东连图们江支流红土水,南连鸭绿江北源江,作为与朝鲜的分界线。
1962年在平壤由周恩来和金日成签订的《中朝边界条约》和1964年在北京由两国外长陈毅和朴成哲签订《中朝边界议定书》,朝鲜认为朝鲜半岛处于南北分裂情况下,公开条约签订事实不利于半岛统一局势的发展,故要求在朝鲜半岛统一之前不要公开中朝签约事项。在韩国,很长时间以来,认为中国军队以参加朝鲜战争为代价,使朝鲜将白头山天池的相当部分割让给中国。这种看法是极其缺乏事实和历史依据的。中朝边界线是以两国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鸭绿江、图们江及二江发源地界岭──处于中朝边界中段的长白山传统边界线为依据来划分的。其中,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朝官员合勘的中朝边界线具有法定意义。
历史沿革
中朝(韩)边界的历史演变
最早的朝鲜政权为帝辛的亲戚箕子所建,史称“箕子朝鲜”。《史记》记载,周武王灭纣后,周武王将箕子从商朝的监狱里释放出来并封地在今朝鲜,并允许箕子不向周朝朝贡,原文记载为“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箕子朝鲜的领土在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治所在平壤,该政权存续了1000多年,实为中原地区汉族的分支。
战国时期燕国人卫满,曾占领朝鲜、辽东等大片领土,设置官吏,修筑障塞等,自称朝鲜王,这是朝鲜半岛的第二个政权,史称“卫满朝鲜”。
秦灭燕后,朝鲜成为辽东郡以外的国家。
汉朝建立后,因为朝鲜离得远,于是重修辽东郡的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浿水以南为朝鲜,以北为燕,这是有记录的中朝两国最早的边界。辽东太守约定卫满为外臣,抵御塞外蛮夷,防止外侵。
刘彻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西汉灭卫满朝鲜,在其地设置真番、临屯、乐浪郡、玄菟四郡,对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采取和中原相同统治方式,其边界与当时的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马韩、弁韩接壤。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
三国至晋朝时期,边界与汉朝相似。《晋书》中对辰韩、马韩、弁韩都有记载,皆为西晋藩属国,向西晋朝贡。后箕子朝鲜遗民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新罗,朝鲜半岛西部为百济,北方为高勾丽,高勾丽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618年天宝建立时,高句丽边境西南至汉江北岸,东南至朝鲜利原、端川市。
唐朝武则天时期,唐军与新罗结盟,东西夹击了高句丽。高句丽在历年战争中损失50万人,被唐朝押解进入辽西地区、河北省、河南省安置了70万,逃往靺鞨族(满族)人建立的渤海国的有30万,逃往新罗的有30万。200万人口的高句丽从此亡国。
至唐朝936年,王建高丽王朝统一朝鲜半岛。东北的唐朝地方政权辽朝、大辽国、大金国等仍控制今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和图们江以南的部分地区。
1130年,宋金时期,北方的金政权将将鸭绿江下游入海地段南岸的保州赐予高丽,鸭绿江下游入海口则实为中朝疆域的分界。
元朝中超边境变化较大,出现北移,1290-1367年元与高丽的边界再次北移,朝鲜半岛西北部之泥城为高丽所占据,其南为高丽,其北为元,半岛东北部定州(定平)、咸州(咸兴)、忽面(洪献)、参散(北青)等城为高丽占据。
1387年,明朝决定设铁岭卫,后撤回辽东立卫。高丽大臣李成桂,推翻了原高丽政权,建立了亲明新政权,请求明朝皇帝更赐国号。1395年,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起名为“朝鲜”。这是朝鲜半岛上第三个以朝鲜命名的政权:朝鲜王朝。正式明确女真与朝鲜以鸭绿江为界。永乐帝继位后,将图们江流域的“参散、秃鲁兀等十一处女真”,归属朝鲜管理。此后以图们江为界的中朝边界事实被逐渐确定了下来。
康熙年间三次勘界
1636年,清与朝鲜订约结盟,并划定鸭绿江、图们江为两国国界,誓约“两国各守封疆,不许计仇,永世相好”。清代曾多次派员审视鸭绿江、图们江上游两国边界地带。
为了稳固边防、探查清朝龙兴之地以及编纂《盛京通志》《一统志》及绘制《皇舆全览图》,康熙十六年(1677)派武默讷进行踏查活动与祭祀长白山,武默讷等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吉林市沿着松花江左岸,经过辉发河、头道松花江、松江河,到达长白山,再原路返回吉林,完成了瞻视和行礼的活动,开始了清朝封“长白山之神”及与五岳平等的祭祀活动。此为清廷第一次勘界。
康熙帝二十三年(1684)康熙第二次派出人员进行中朝勘界。《盛京通志》刊出后,勒楚等踏查长白山和鸭绿江的工作仍在进行,并于康熙二十四年(1684)在鸭绿江上游探查地形和绘画舆图时与越境采人参的朝鲜边民发生冲突,双方各有伤亡。朝鲜边民还入境采参,扑杀清人,掠夺参货。此次勘察,清廷了解到长白山与兴京、盛京等龙兴之地的山脉是连在一起的,即从长白山开始的龙脉向西一直延伸到兴京和盛京地区。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趁朝鲜使臣进京的机会,要求朝鲜预备“自义州江(鸭绿江)至土门江,有熟谙伊国(朝鲜)接壤地方道路之人”,“俟来年(壬申),再往看阅”,这就是朝鲜所谓“壬申查界”。由于朝鲜对清朝查界心存疑虑,以为这是清朝为将来败归宁古塔时预查道路,故以道路险阻为由,回绝了壬申查界请求。
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朝向朝鲜发出正式的查界咨文,再次派穆克登率人与朝鲜方勘界人员一并勘定边界,双方从厚州地方溯鸭绿江而上前往长白山,朝鲜为了将长白山长白山天池以南划入朝鲜领土,其道路向导故意误导,致使穆克登误定流入松花江的五道白河的一支为图们江源头并立下界碑,但界碑上写的是“西为鸭绿,东为土门,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此处分水岭为长白山之分水岭,虽然立碑位置有误,但碑文对于边界的描述是正确的。穆克登定水源、立界碑以后,沿着图们江顺流而下到达茂山后,又犯了一个错误,要求朝鲜单方乘农闲时在鸭绿江、图们江断流处立标、碑堆和设栅以此定界,给朝方提供了“移碑”的可乘之机。此段两国边界遂成为一个半世纪后中朝两国边界争议地段。虽然勘定错误,但明清两朝时朝鲜都是中原地区的附属国,中朝两国政府都承认鸭绿江、图们江为两国界河,至清廷此次查边时仍无异议。以上都为清朝的第三次中朝勘界。
“越垦”与“间岛”由来
穆克登查边立审视碑后,清廷更进一步加强边防措施。在边境设堡、哨、卡,建立统巡制,春秋两班巡视边疆.发现犯禁潜耕者便毁田平舍,驱逐出境。
1772年(乾隆二十七年),清廷对东北全境实行全面封禁,吉林、辽宁地区为封禁的重点区,而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带尤为禁区中的禁区。
边界虽已勘定,但两国边境地区人口以朝鲜边民为主,清廷对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带也并未派出行政和军事统领官员,因此,朝鲜边民冒禁潜入中国国境从未间断。初期多为商贾贸易,或是于每年白露(农历8月)前后到江北中国境内打柴割草。继之,发展至越境开荒种地,“朝耕暮归”,凌晨越江垦种,日暮越江返家,即“越垦”。最后,边民携眷越江,造屋定居,长年耕种,再不返回。
1860年以后, 俄罗斯帝国开始侵占东北地区,中朝两国封禁开始松弛,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鸭绿江来到中国东北垦荒居住,从而形成了第一个朝鲜移民越垦高潮,这就是中国今天朝鲜族的由来。
1881年,越境开垦的朝鲜人在图们江北岸私自挖掘了一条水沟,使江水分出用来灌田,结果出现了一江分流之中的“夹江”滩地。后来,朝鲜官员李范允致函清廷垦局时,指夹江滩地为“间岛”(“垦岛”的转音),从此有了“间岛”的称谓。
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要求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境内的朝鲜人,依“云南省苗族例”加以管理。但朝鲜王朝高宗(明成皇后的丈夫,大院君的儿子)要求把这些人“刷还”——领回朝鲜。
1883年,当时中原地区的敦化市地方官致信朝鲜王国地方官员,要求“图们江以北越垦流民……务于今秋采稼收割以后,即行依限回国,勿许逗留”。但是朝鲜流民并没有全部回国。
1883年7月,朝鲜声称土门(图们)、豆满为两江,图们江北非中国领土,并要求两国勘查边界。图们江、豆满江、土门江本为一江,即一江之多种异名。图们江(土门江、豆满江)为中朝界河,清与朝鲜李朝两国早已在清初即已共同确认。但照会中却认为阿史那土门、豆满为两江。朝鲜所指的豆满江即图们江,而其所指之土门江,实为东北地区延边地区之海兰河。于是,朝鲜所说的图们江为中朝界河,实即以中国东北之内河海兰河为中朝界河。朝鲜认为,图们江以北、海兰河以南之中国领土为朝鲜领土。若如所说“土门”、“豆满”为两江,则这一大片领土遂为朝鲜所属,在这一地区居住的民众也就可以免遭驱逐。于是,这两份复照成为此后长期中朝边界争议的开端。
光绪年间两次勘界
1885年9月到11月和1887年4月到5月,中朝双方进行两轮勘界(分别称乙酉勘界和丁亥勘界)。
1885年9月到11月,中朝第一次勘界,史称“乙酉勘界”,朝方坚持图们江和阿史那土门江是两条江,界河图们江是中国境内的海兰河。所以谈判没有达成一致。
1887年4月到5月,中超进行第二次的共同勘界,史称“丁亥勘界”。双方一致同意所谓“豆满江”、“土门江”就是今天的“图们江”,但是双方对图们江的正源问题还是有分歧:朝方认为是红土水,中方认为是更南面一些的石乙水,于是双方(包括朝方代表李重夏)共同绘制地图,请求大清皇帝来裁定,皇帝裁定为石乙水,但朝鲜国王李熙又提出异议。
经过两次勘界,中朝双方已经达成共识:中朝两国界河就是今天的图们江,而且明确承认图们江、土门江就是一条河,也就根本否认了“间岛”问题的存在。但图们江水源地的分歧为20年后中朝、中日“间岛问题“留下祸端。
1991年1月韩国的大报《朝鲜日报》刊登了史学家赵活的文章《间岛是朝鲜民族的领土,应努力收复》,文章说:“傲慢的清国代表们竟然威吓我方代表,……对此朝方土门勘界使李重夏拍案而起,高呼:‘吾头可断,朝鲜民族之国疆不可缩’,从而挫败了清国代表的气焰,于是会谈宣布失败”。事实上,李重夏不仅认同了“一江说”,还在勘界的地图上署了名,这份地图还保存着好好的,而且会谈本身没有破裂。
间岛问题悬案
1894年中日两国因朝鲜问题,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马关条约》宣布朝鲜为“独立自主国”,朝鲜与清朝维持了200多年的宗藩关系结束。
1897年朝鲜宣布成立“大韩帝国”。1903年大韩帝国政府利用俄国占领东北地区之机,任命李范允为“北垦岛管理使”,借助垦民的力量,企图将图们江以北地区纳入朝鲜管辖。随后李范允及军队被清军赶出该地区,两国边界官之间于1904年签订了《中韩边界善后章程》,规定两国遵守“图们江一带水,各守汛地,均不得纵兵持械,潜越滋衅”。此时正值日俄战争,中方要求朝方派员会勘边界,以解决两国边界的未决部分,但此时朝鲜的内政外交已被日本控制,于是日本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表示待日俄战以后再谈,得到了中方的认可,这就为日本在战后挑起间岛问题提供了口实。
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罗斯帝国失去了对韩国的控制权,朝鲜改称韩国,日本强迫韩国签订了《日韩保护条约》,韩国实际上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控制了图们江以南的东亚大陆。
1905年日本在朝鲜设立的殖民统治机构统监府,首任统监是伊藤博文。他指派斋藤季治郎大佐带人偷偷地渡过图们江,进入中国境内光霁峪前的夹滩地窥探虚实,这伙人回到韩国后向伊藤博文做出汇报。伊藤说:间岛是日本的“生命线”,是统统需要我们加以“保护”的。
1905年8月18日斋藤一由会宁县出发,率领日本警宪进入中国延边。同一天,清廷接到日本驻华公馆阿部宁太郎送达的照会:“为照会事,兹奉帝国政府训令间岛为中国领土,抑或为朝国领土,久未解决,该处韩民十万余众,受马贼及无赖凌虐,拟即由统监派员至间岛保护,请速电该处华官,免生误会为要。”这就是日本提出的“间岛问题悬案”。
接到照会,清廷惊慌失措。还没等到中方交涉,斋藤已经率领大批武装宪警强渡图们江,进入中国延边数十里地区,并在龙井村内天宝矿主程光弟的大院挂出了“统监府间岛派出所”的牌子。对于日本在中国领土内设立统监府派出所,中方始料未及.清外务部不久通过东三省总督了解到“日人所称‘间岛’即延吉厅所属和龙峪、光霁峪等地,在图们江北境,确系中国领土”;而韩民属于越界耕种,“历经北洋政府大臣、吉林将军办理有案。”
1905年8月24日,清外务部复照日本驻京代理公使:“查中朝边界向以图们江为天然界限,本无间岛名目”;此地“旧设有延吉厅及分防和龙峪经历”,属于中国领土;该地朝鲜人自应仍由中国“地方官设法保护”;“来照所称统监府派员一节,中国断难允议”。三天后,清外务部再次复照日方:据奉省督抚来电,该地“甚属平静”,要求统监转饬派出所“速行撤回”。
考虑到日本利用中朝界务纠纷挑起事端,于是清外务部要求日方派员共同勘界。9月19日,清外务部电令驻日公使杨枢向日方提议,“先行撤兵,并派员会同勘界”,但是日本无意于立即派人勘界,曾一手策划间岛问题的朝鲜统监伊藤博文,11月2日在与中国驻首尔公使马廷亮会谈时,指出,先由两国政府协议划界的基础,再由双方任命委员实地调查。
所谓”间岛派出所“将所谓“间岛”划分为四个区,北都所、钟城间岛、会宁间岛、茂山间岛等。同时任命都社长1名,更分为41社,各置社长1名,又分290村,各置村长1名。另在重要地点设立宪兵分遣所,附以朝鲜巡检,还擅改地名,订立木桩,从图们江沿岸起至六道沟(龙井)为止,沿途钉立木桩,标识地名,桩上书写“大韩国北间岛某某社”。
为抵制日本的非法活动,1907年10月,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陈昭常、吴禄贞带领约400名中国军警来到局子街,建立了“吉林边务公署”,以后中方又陆续增派兵员、巡警,最多时达到了4000余名,边务公署在各地设立了14个派办处,如六道沟、东盛涌、湖川街、马派、头道沟、太拉子、沙器洞、铜佛寺、吉地、八道沟、茶村、百草沟、凉水泉子、汉窑沟等。还封禁了中日合办的天宝山矿,边务公署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派出所的支持势力及活动。粉碎了所谓”间岛派出所“试图利用越垦朝鲜人将间岛范围扩大到松花江上游地区的阴谋。
1907年12月7日,日本驻京公使林权助与清外务部尚书叶赫那拉·那桐、袁世凯等在袁宅见面。袁世凯根据康熙上谕(康熙五十年有关查界的谕旨)及光绪十一年(1885年)勘界地图,指出中朝两国以图们江为界,申明间岛领土权和朝鲜人保护权均归中方。
1908年10月发生了中日军警之间的冲突事件,即“禹迹洞事件”,又称“火狐狸沟事件”。日本向图们江以北增兵并加盖宿舍,被清代“吉林边务公署”闻讯后加以制止,双方发生冲突,中方三死三伤,日方三伤。中方要求派人共同调查“禹迹洞事件”,日方推说“事理明白”而加以拒绝。
1909年初,日本驻华公使向清廷外务部发出长篇照会,就所谓“间岛问题”继续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清廷外务部对此准备不足,请时任外务部助理的吴禄贞和周维桢代写回答节略。他俩以《延吉边务报告书》和《间岛问题》为依据,用最快的速度撰写了长达万字的《逐节申辩节略》。他们撰写的节略证据确凿,正义凛然,措辞严谨,无懈可击,对日本提出的十几个问题一一作了有力的驳斥。
1909年9月4日,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条约)和(东 三省交涉五案条款))。长达两年的间岛问题的谈判最终结束,中韩之间几十年之久的边界问题得以解决。 后来的“满洲国”在海兰江以南设立包括安图、和龙、延吉、汪清、图们、珲春地区在内的间岛省,以穆石碑为界,东连图们江支流红土水,南连鸭绿江北源瞹江,作为与朝鲜的分界线。
“间岛协约”的主要内容:
1、完全承认间岛为清朝领土,以图们江为国境,在江源地方以界碑为基点,以石乙水为分界线。
2、开放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允许外人居住及贸易。
3、在图们江以北开垦的土地上,仍然允许韩民居住。
4、居住该地的韩民须服从清代法律,归清代地方官宪管辖与裁判,与清国人同样履行纳税义务及听候其一切行政处置。
5、间岛内韩民所有土地房屋,可与清国人民财产同样受到保护。在图们江沿岸设渡船,双方人民可自由来往。
6、将来将长图铁路延长到延吉市南境,在韩国会宁同韩国铁路接轨。
7、大日本帝国的朝鲜总督府及其文武各员于两个月内撤离。同时在上述通商地点开设日本领事馆。
1910年8月22日,日本与朝鲜签订《韩日合并条约》,推行“换位移民”政策,逼迫“日人移韩,韩人移满”,以此创造侵占东北地区的有利条件。
1945年,日本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必须归还所有以前用暴力夺取的特权和利益,在1941年12月9日之前的中日所有条约都是无效的。因此,《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也是无效的,中朝两国边界恢复到1887年勘界明确的界限。
1946年,国民党政府接收东北时,将东北朝鲜人视为“朝侨”,把朝鲜人的土地、工厂等财产全部没收后,并遣返回朝鲜。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朝边界曾一度有边无防,双方边民国籍自由选择,出入和定居自由。
1962年10月12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朝鲜金日成主席代表中国和朝鲜两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此条约规定界河中的岛屿和沙洲的归属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界河水域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渔猎和使用河水等。
1964年3月20日,在北京,中国外长陈毅和朝鲜外长朴成哲分别代表两国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双方于1964年勘定了两国边界的具体走向,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
1962年在平壤由周恩来和金日成签订的《中朝边界条约》和1964年在北京由两国外长陈毅和朴成哲签订《中朝边界议定书》,朝鲜认为朝鲜半岛处于南北分裂情况下,公开条约签订事实不利于半岛统一局势的发展,要求在朝鲜半岛统一之前不要公开中朝签约事项。在韩国,很长时间以来,认为中国军队以参加朝鲜战争为代价,使朝鲜将白头山天池的相当部分割让给中国。这种看法是极其缺乏事实和历史依据的。历史上的中朝边界线,有过明确的勘察与划分,并保留着相关的法律文献资料,完全不存在领土纠纷问题。即中朝边界线是以两国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鸭绿江、图们江及二江发源地界岭──处于中朝边界中段的长白山传统边界线为依据来划分的。其中,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朝官员合勘的中朝边界线具有法定意义。
195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下辖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龙井区、和龙6市和汪清县、安图县2县,省会为延吉市。
大东舆地图
《大东舆地图》为朝鲜王朝的地理学家金正浩绘制,成图于1861年。此图不但证明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是中国的,还证明长白山天池在勘界中也在中国境内。
1907年6月,帮办吉林市边务吴禄贞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赴吉林探查长白山与吉韩边界,主要是为了应对日本挑起的“间岛”交涉案,提供图们江以北属于中国领土的佐证。
吴禄贞派柏文蔚去朝鲜,花重金从朝鲜户部尚书朴姓儿子手中购得《大东舆地图》。朴氏有二子,争图价涉讼,使日警侦知此地图为中国人柏文蔚买去,乃下令搜缉。日后,在“间岛”问题,这份地图作为一份铁证,成为对日交涉的重要依据。
现状
195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立,下辖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龙井市、和龙市6市和汪清县、安图县2县,首府为延吉市。
美苏冷战结束后,苏联崩溃,原先对立的两大阵营不复存在。原先为意识形态所掩盖的纠纷也纷纷浮出水面。首先,中国和朝鲜之间的边界问题频发,时常有中国渔民被朝方殴打或枪杀的事情发生,两国在图们江、鸭绿江江心岛的划分上存在不小的争议。其次,在黄海海域的划分上两国也存在争议。
中韩两国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也存在较多的争议。1992年中韩建交之时,韩方就提出长白山长白山天池和中国延边地区的归属问题。两国在黄海、东海大陆架的划分上也在争议。以下就分为领土和领海两部分内容分别予以论述。
政治
中朝划界
1395年,在朝鲜新建的亲明政权朝鲜王朝的请求下,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为其起名为“朝鲜”。这是朝鲜半岛上第三个以朝鲜命名的政权:李氏朝鲜。正式明确女真与朝鲜以鸭绿江为界。朱棣继位后,将图们江流域的“参散、秃鲁兀等十一处女真”,归属朝鲜管理。此后以图们江为界的中朝边界事实被逐渐确定了下来。
清朝入关前,1636年,清与朝鲜订约结盟,并划定鸭绿江、图们江为两国国界。
清康熙年间,经过三次勘界,中朝双方亦共同约定以鸭绿江、图们江为两国界河。
问题再起
康熙帝年间的第三次勘界划定边界之后,清廷更进一步加强边防措施。在边境设堡、哨、卡,建立统巡制,春秋两班巡视边疆.发现犯禁潜耕者便毁田平舍,驱逐出境。
1772年(乾隆二十七年),清廷对东北全境实行全面封禁,吉林市、辽宁省地区为封禁的重点区,而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带尤为禁区中的禁区。由于长期封禁,长白山人迹罕至,虽然穆克登立了界碑,清廷也只是提出了大致的领土划分界限,即西头水和小红丹水之间,自朝鲜新德、青峰、大坪、内曲里至鸭绿江一线。但是此地人口以朝鲜边民为主,由朝鲜咸镜道的惠山和茂山两府管辖此地区,清廷并未对该地区派出行政和军事统领官员,未对该地区行使过有效主权。
由于清廷对边境的疏于管理,朝鲜边民冒禁潜入中国国境从未间断。初期多为商贾贸易,或是于每年白露(农历8月)前后到江北中国境内打柴割草。继之,发展至越境开荒种地,“朝耕暮归”,凌晨越江垦种,日暮越江返家,即“越垦”。最后,边民携眷越江,造屋定居,长年耕种,不再返回朝鲜。
1860年以后, 俄罗斯帝国开始侵占东北地区,中朝两国封禁开始松弛,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鸭绿江来到中国东北垦荒居住,从而形成了第一个朝鲜移民越垦高潮。
1869-1870年,朝鲜会宁府使上书朝鲜王廷,请求救济饥民,并默许朝鲜饥民大批越江进入中国境内垦居。
1871年(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十年),面对沙皇俄国对东北地区的不断侵略,为了防止国土的再度流失,清廷取消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实行“移民实边”政策。
1875年(清德宗光绪元年),清廷废除奉天鸭绿江北岸边境地区之封禁。
1881年,清为巩固边防,管理民事与土地,于珲春设立副都统衙门,以管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珲春边荒事务候选府李金镛奉命踏查图们江扎荒地时,发现已有数千名朝鲜民众在此垦居,且已非法垦地8000余。更严重的是,对岸朝鲜咸镜道地方官吏竞非法对这些越垦的朝鲜王朝民众进行统治,非法发给地券,载人册籍。李金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吉林将军铭安和吴大激。同年10月,铭安等就此奏报清廷,建议清与李朝派员划定界址,并对非法越垦的李朝民众准其领照纳租。11月11日,清廷准其奏报,准允非法越境的李朝民众继续在中国境内垦居领照纳租,或令李朝国王刷还本国非法越垦之边民。铭安等遂行文李朝政府,令李朝垦民一律刷还朝鲜。但李朝越垦民众在此居住日久,大多不愿返国。于是铭安等只好同意他们继续居住在中国,但认为这些朝鲜垦民应加入中国籍,遵守中国法令,依云南贵州苗族惯例进行管理。
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要求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境内的朝鲜人,依“云南省苗族例”加以管理。但朝鲜王朝李熙(就是明成皇后的丈夫,大院君的儿子)要求把这些人“刷还”——领回朝鲜。
1883年,当时中原地区的敦化市地方官致信朝鲜王国地方官员,要求“图们江以北越垦流民……务于今秋采稼收割以后,即行依限回国,勿许逗留”。但是,朝鲜王廷并未认真刷还,却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清廷遂将刷还时间宽限一年,准允朝鲜非法越垦民众继续留后一年。
1883年7月,朝鲜声称土门(图们)、豆满为两江,图们江北非中国领土,并要求两国勘查边界。图们江(土门江、豆满江)为中朝界河,清与朝鲜李朝两国早已在清代即已共同确认。但朝鲜发给清朝的照会中却认为土门、豆满为两江。朝鲜所指的图们江即图们江,而其所指之土门江,实为东北地区延边地区之海兰河。于是,朝鲜所说的土门江为中朝界河,实即以中国东北之内河海兰河为中朝界河。朝鲜认为,图们江以北、海兰河以南之中国领土为朝鲜领土。若如所说“土门”、“豆满”为两江,则这一大片领土则为朝鲜所属, 于是中朝两国在光绪年间重新进行了两次勘界。
二次勘界
11885年9月到11月和1887年4月到5月,中朝双方进行两轮勘界(分别称乙酉勘界和丁亥勘界)。
1885年9月到11月,中朝第一次勘界,史称“乙酉勘界”,朝方坚持图们江和土门江是两条江,界河图们江是中国境内的海兰河。所以谈判没有达成一致。
1887年4月到5月,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进行第二次的共同勘界,史称“丁亥勘界”。双方一致同意所谓“豆满江”、“土门江”就是今天的“图们江”,但是双方对图们江的正源问题还是有分歧:朝方认为是红土水,中方认为是更南面一些的石乙水,于是双方(包括朝方代表李重夏)共同绘制地图,请求大清皇帝来裁定,皇帝裁定为石乙水,但朝鲜国王李熙又提出异议。图们江水源地的分歧为20年后中朝、中日“间岛问题“留下祸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来也不再要求重新勘界,清政府也没有要求与朝鲜政府商谈勘界之事。双方代表于1888年在这一地段竖立“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十字界碑。但后来两国所立的十字界碑也为人所毁。第二次勘界也无果而终。
善后章程
1894年,中日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在《马关条约》中承认朝鲜独立,并废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1897年朝鲜宣布成立“大韩帝国”。1903年大韩帝国政府利用俄国占领东北地区之机,任命李范允为“北垦岛管理使”,借助垦民的力量,企图将图们江以北地区纳入朝鲜管辖。随后李范允及军队被清军赶出该地区,两国边界官之间于1904年签订了《中韩边界善后章程》,规定两国遵守“图们江一带水,各守汛地,均不得纵兵持械,潜越滋衅”。此时正值日俄战争,中方要求朝方派员会勘边界,以解决两国边界的未决部分,但此时朝鲜的内政外交已被日本控制,于是日本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表示待日俄战以后再谈,得到了中方的认可,这就为日本在战后挑起间岛问题提供了口实。
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罗斯帝国失去了对韩国的控制权,朝鲜改称韩国,日本强迫韩国签订了《日韩保护条约》,韩国实际上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控制了图们江以南的东亚大陆。
1905年日本在朝鲜设立的殖民统治机构统监府,首任统监是伊藤博文。他指派斋藤季治郎大佐带人偷偷地渡过图们江,进入中国境内光霁峪前的夹滩地窥探虚实,这伙人回到韩国后向伊藤博文做出汇报。伊藤说:间岛是日本的“生命线”,是统统需要我们加以“保护”的。
1905年8月18日斋藤一由会宁县出发,率领日本警宪进入中国延边。同一天,清廷接到日本驻华公馆阿部宁太郎送达的照会:“为照会事,兹奉帝国政府训令间岛为中国领土,抑或为朝国领土,久未解决,该处韩民十万余众,受马贼及无赖凌虐,拟即由统监派员至间岛保护,请速电该处华官,免生误会为要。”这就是日本提出的“间岛问题悬案”。.
考虑到日本利用中朝界务纠纷挑起事端,于是清外务部要求日方派员共同勘界。9月19日,清外务部电令驻日公使杨枢向日方提议,“先行撤兵,并派员会同勘界“。但是日本无意于立即派人勘界,曾一手策划间岛问题的朝鲜统监伊藤博文,11月2日在与中国驻首尔特别市公使马廷亮会谈时,指出,先由两国政府协议划界的基础,再由双方任命委员实地调查。日本挑起“间岛问题”的真实意图是利用中朝界务纠纷与中方周旋谈判,以扩大日本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日本设立间岛派出所,似乎也不是为了占领该地,而是为了牵制中方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最终使“间岛问题”朝有利于日本的方向解决。
1908年5月10日,日本照会清政府,照会交到袁世凯处,其核心内容是主张土门、豆满二江说和光绪十三年(1887年)勘界案无效。指出:1)中朝两国边界以白头山(长白山)上的碑为起点,西边以鸭绿江为界,东边以“图们江”为界。土门江是与碑堆相连的实际水流(指松花江上流)而非豆满江(今图们江)。2)1885年勘界时朝方曾要求以“土门江”(松花江上流)为界,1887年朝方迫于中方的压力,才同意红土、石乙二水合流处以下以豆满江为界,但是合流处以上相争未决,所以1887年会勘结果全然无效。3)1904年《中韩边界善后章程》第一条规定,两国界址以白头山上碑记为证(暗指碑文“东为土门”指松花江上流),这说明豆满江并不是两国确定的边界。
1908年10月即发生了“禹迹洞事件”,中日军警之间发生伤亡冲突。
1908年,10月21日,唐绍仪和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举行会谈,详谈延吉市之事。小村指出,中方以界务为重,日方以保护韩民为重,如果中方能承认日方“在延吉保护韩民之权”,那么日方也承认中方“在延吉有地主之权”。这是日本第一次公开表明有条件地承认“间岛”属于中国。
1908年12月25日,日本新上任的伊集院公使向中方通告了“满洲六案” 的件名,包括:1)法库门铁路,2)大石桥支线,3)京奉铁路延长至奉天城门,4)抚顺、烟台煤矿,5)安奉铁路沿线矿务,6)间岛问题。将东三省五案和间岛问题绑在了一起。中方代表袁世凯委婉拒绝日方将“五案”和“间岛问题”绑在一起,有关“间岛问题”,袁世凯指出,根据唐绍仪的报告,小村外相已经明确承认间岛是中国领土。
从1908年12月25日到1909年3月,日本伊集院公使和清外务部之间,围绕以上六案进行了1-7次会谈。日本将“间岛问题”和东北地区“五案”绑在一起,以承认间岛领土权作为谈判筹码,企图夺取朝鲜人管辖裁判权和东三省五案的利权。中方为了使日方承认领土权属于中国及撤出派出所,除了在五案上让步以外,还允许日本在间岛设立领事馆和分馆,以及承认日本对商埠内的朝鲜人行使裁判权,但是商埠以外的杂居地仍坚持中国法权,这是中方谈判的底线。
图们江以北的所谓间岛地区,越垦朝鲜人几占7-9成,如果日方只承认中方的领土权而剥夺了对朝鲜人的管辖裁判权,那么领土权就会形同虚设,所以中方坚持领土权和朝鲜人管辖裁判权的统一。为了给日方施加压力,不久中方提出要将“六案”提交海牙国际仲裁。日本伊集院公使认识到中方在间岛问题上的态度坚决,为了使谈判早日取得进展,他向小村外相建议,有关领土问题毕竟中方的论据比日方充分,如果中方真的骑虎难下而提交海牙仲载,那对日本是不利的,所以妥协是最好的办法。他建议小村说服中国驻日公使胡惟德不要将“六案”提交海牙仲裁。经过各种交涉,不久,中方主动向日方表示撤回提交海牙仲裁的计划。1909年5月19日,伊集院公使在致中方的照复中指出,提交仲裁只会招来第三者的干涉,建议在方便时择日重开谈判。
1909年9月1日,结束了所有谈判,分为两个协约,即《间岛协约》、《东三省五案协约》,此外还有附属公文,但不公开。中方决定由外务部尚书梁敦彦签字,日方由驻京公使伊集院签字。1909年9月4日二人完成签字。长达两年的间岛问题的谈判最终结束。限定日本两个月内撤退间岛派出所,代之设立日本领事馆。中方以牺牲东北地区部分铁路、煤矿利权,保住了“间岛”领土主权这一国家的根本利益。
边界条约
《中朝边界条约》
1962年10月12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朝鲜金日成主席代表中国和朝鲜两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此条约规定界河中的岛屿和沙洲的归属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界河水域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渔猎和河水使用等。做为鸭绿江源头的长白山长白山天池符合本条约“界河水域两国共同管理”的划分的范围。在长白山天池上,两国的边界划定为从围绕天池的山脊西南方的2520高地和2664米高地(青石峰、中国山峰)之间开始向东北方划直线分割天池到2628米高地和2680米高地(天门峰,中原地区山峰)之间。天池全部面积的54.5%属于朝鲜,中原地区拥有45.5%的面积。从天池分界线的两岸起点开始分别向东北连接图们江的支流红土水,向西南连接鸭绿江的北源瞹江,确定长白山中朝的边界。鸭绿源头的长白山天池分水岭东侧的三座山峰一同划入朝鲜界。陆地部分立有l号、2号、3号界桩。将原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境内的葡萄河、圣水渠至安图县境内的石乙水西北至长白山天池分界线的1200平方公里领土划归朝鲜。长白县鸭绿江段的沙洲、岛屿共有105个,其中属于中方的有45个。白山市(临江县)鸭绿江段,中方拥有岛屿3个,沙洲8个;朝方有岛屿4个,沙洲6个。
《中朝边界议定书》
1964年3月20日,中国外长陈毅和朝鲜外长朴成哲分别代表两国在北京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此条约勘定了中朝两国边界的具体走向,规定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
中朝边界联检
1972至1975间中朝进行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
中朝第二次边界联检
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双方在部分岛屿的归属上产生分歧。辽宁省省界段有10个岛屿未能确定。
中朝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协定草案
2000年10月,中朝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第三轮会谈在北京举行,草签了协定。
韩国再挑“间岛”问题
在“间岛问题”上,韩国历届政府也进行过研究,但都没有公开提出异议。
1983年和1993年,韩国部分国会议员甚至先后两次提交了要求“核实长白山(韩称白头山)领土归属权”的法案。
2004年9月,59名国会议员联名向国会提交了“《间岛协约》无效决议案”,但成了废案。
2007年 11月 21日,韩联社报道:一项调查显示,海外国家的古代地图将现在隶属中国领土的“间岛”在1910年以前一致标注为韩国领土。建设交通部下属机构国土地里研究院20日表示,自今年3月起委托明知大学国际韩国学研究所搜集400多张海外国家的古代地图,进行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研究所方面表示,分析发现,自19世纪初期至1910年,间岛被标注为韩国领土。尽管每张地图中显示的国境线有所差异,但是其中有100多张地图一致将间岛地区标注为韩国领土。参与研究的明知大学教授李敦洙表示,丧失国家主权后的1909年,日本和清代签署了《间岛协议》,而在此之后出版的地图全部将间岛标注为中国领土。
2008年8月28日,以自由先进党议员李明洙为首的50名朝野香港工会联合会议员联名提交类似“《间岛协约》无效决议案”的法案。
2009年,在《间岛条约》满100周年之际,韩国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团体近日再次提出所谓“间岛问题”。个别韩国民间团体打起“间岛问题”牌,称“间岛是当年占领朝鲜的日本人卖给中国的”。据韩国NEWSIS27日报道 ,旅居澳洲的韩国人团体声称,其收藏的“法国古代地图”显示,“图们江和鸭绿江以北相当远的地方都是朝鲜的领土”。该团体要求李明博政府向国际法庭提起诉讼,索回“韩国的领地”。
2009年9月1日,收复间岛运动本部向国际法院提交请愿书,主张间岛是韩国领土。很快,《间岛条约》在韩国主要门户网站搜索排名中高居首位,而该团体的网站一度因访问量过大而陷入瘫痪。
国际韩国学研究所方面表示,分析发现,自19世纪初期至1910年,间岛被标注为韩国领土。尽管每张地图中显示的国境线有所差异,但是其中有100多张地图一致将间岛地区标注为韩国领土。参与研究的明知大学教授李敦洙表示,丧失国家主权后的1909年,日本和清政府签署了《间岛协约》,而在此之后出版的地图全部将间岛标注为中国领土。
韩国的所谓“收复间岛运动”,不断在社会上举办各类造势活动,韩国总统李明博甚至都有参与。韩国“收复间岛运动”的领土要求已经远远超过“图们江北岸滩涂地带”,几乎囊获了中国半个东北地区。所谓“收复间岛运动”的造势方式深入到韩国社会各个角落。
韩国国内掀起收复满洲故土的舆论浪潮,起因是一次学术会议上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对韩国学术界人士10分钟的讲话。讲话的大意是,对唐朝消灭并吞高句丽,应该翻案。韩国学界心领神会,引经据典,把已于千余年前彻底覆灭的高句丽王国说成是和现代朝鲜或古代三韩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这样高句丽历史上盘踞过的领土也就成了韩国的故土。
在这股翻案风气下,韩国又有一些人拿中朝界河说事,玩弄所谓间岛问题,同时向中国和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间岛是韩国人对中朝界河图们江(韩国称为豆满江)以北,海兰河(韩国称为土门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称呼。韩国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事实上是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认为间岛是韩国领土,为中国所侵占,韩国应收回这块土地。
韩国不仅挑起跟总过的领土争端,2017年2越15日,韩国还公开19世纪日本地理教科书 ,证明独岛是韩领土。
定论
在“间岛问题”上,韩国历届政府也进行过研究,但都没有公开提出异议。2004年9月,59名国会议员联名向国会提交了“《间岛协约》无效决议案”,但成了废案。2009年8月28日,以自由先进党议员李明洙为首的50名朝野政党议员又联名提交类似法案。
据悉,韩国2009年“间岛”收回运动之所以高涨,是因为韩国内有“如果一个国家占有某领土100年,其主权就被承认”的说法。部分被煽动的韩国网民为此还谴责此前没有在“间岛”问题上提出异议的历届政府。
中国专家普遍认为,尽管韩国国内一直有人在打中国领土的主意,但还掀不起什么大浪。因为这些主张经不起历史事实的驳斥,也没有任何现实性可言。而且,韩国这类动向实际上得不偿失,不会给韩国带来任何利益,只会加强中韩民间的对立情绪,对两国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地理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4.33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的四分之一。
延边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森林覆盖率高达80.8%。这里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是吉林省乃至全国公认的“天然氧吧”和“生态后花园”。州内有野生动物367种,其中就有被称为百兽之王的野生东北虎;野生植物3890种,其中药用植物850多种,盛产被誉为“东北三宝”的人参、鹿茸、貂皮。作为百草之王——人参的主产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有人参(园参)留存面积3627公顷,年产鲜人参0.93万吨,占吉林省一半以上。延边大米、黄永玉、食用菌、烟叶、蜜蜂、五味子、沙梨等特色产品驰名中外。苹果梨种植面积5492公顷,是亚洲最大的苹果梨生产基地。2002年12月,延边苹果梨受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州内有大小河流487条,水能蕴藏量141万千瓦。其中,矿泉水资源是我国少有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集中分布区之一,品质被国际权威机构确认为世界顶级矿泉水,长白山因此与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和俄罗斯高加索山并列为世界三大矿泉水产地,仅二道白河地区日出水量就达到12万立方米,开发潜力巨大。
州内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产93种,煤炭、油母页岩、碳酸钙、黄金、铁、钨、等储量巨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全州林业总经营面积406.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354.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亿立方米。
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46公里。延边濒临日本海,图们江是我国通向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延边最东端的珲春防川,距日本海仅15公里。以珲春为核心,在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的周边,分布着俄、朝等国10个优良港口。州内有11个对俄对朝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年过货能力610万吨,过客能力290万人次。
行政区划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9月3日,下辖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龙井市、和龙市6市和汪清县、安图县2县,首府为延吉市。
人口
总人口207.2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74.2万人,占全州市总人口的35.8%,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截止2021年,朝鲜族占35.6%,满族3.6%,汉族60.20%。乡村人口30.50%,城镇人口69.50;女性50.50%,男性49.50%。
人文文化
延边民风淳厚,朝鲜族能歌善舞,尊老爱幼,注重礼仪,崇文重教,各族群众热情好客,素有“礼仪之乡”、“歌舞之乡”“教育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重视体育事业,在秋千,跳绳、摔跤、滑冰等传统项目上颇具优势,是全国唯一拥有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足球队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延边在边疆民族地区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战略目标,推动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教育改革。
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民族地区中率先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
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创了中国舞蹈类项目成功申遗的先河。
2013年,大型唱剧本《沈清传》,填补了中国朝鲜族唱剧空白并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奖。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题材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朝鲜族唱剧《春香传》,荣获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优秀剧目。
延边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上星”,累计出版朝鲜文各类图书3.7万多种,900多种图书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图书奖。
泡菜是延边的特色饮食之一,家家都吃,每餐都有。
经济
参茸产量居世界第一。作为百草之王——人参的主产区,延边现有人参(园参)留存面积3627公顷,年产鲜人参0.93万吨,占吉林省一半以上。延边大米、黄永玉、食用菌、烟叶、蜜蜂、五味子、沙梨等特色产品驰名中外。苹果梨种植面积5492公顷,是亚洲最大的苹果梨生产基地。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1.17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55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297.0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435.55亿元,增长6.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312元,比上年增长7.9%。
交通
经过多年的建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相互衔接、沟通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吉珲铁路客运专线、长图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长珲及汪延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横贯东西,连通南北。海运方面,开通了珲春—俄罗斯帝国扎鲁比诺—韩国束草国际陆海联运航线、珲春经朝鲜罗津港至我国小行星2197(宁波市)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航空方面,开通了至小行星2045、上海、广州市、深圳市和韩国首尔、朝鲜平壤、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多条国内国际航线。
风景名胜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长白山风光游、朝鲜族民俗风情游、跨国跨境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汽车自驾游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生态游有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安图县大关东文化园,延吉海兰湖景区,珲春防川景区,安图龙顺雪山飞湖,安图大戏台河风景区,敦化雁鸣湖丹江湿地公园,吉林长白山魔界风景区,汪清满天星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和龙仙景台景区,敦化老白山原始生态风景区,图们江口岸景区,图们日光山森林公园,吉林兰家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敦化寒葱岭枫叶红色旅游观光休闲区,龙井琵岩山一松亭旅游景区,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汪清屏风山景区,吉林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
省会延吉历史沿革
延吉历史悠久,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汉书》中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元、明时代,延吉地区先后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开元路,努尔干都使司布尔哈图等卫所。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清代廷借“长白山一带为先祖龙兴之地”之名,将兴京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划为禁山围场,封禁长达200年之久。
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珲春协领下设卡伦(哨所)15处,隶属于宁古塔城遗址副都统。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
雍正帝七年(1729年)珲春协领隶属宁古塔副都统。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朝鲜及中国山东、河北区一带遭大灾,灾民大批迁入,清代逐废除封禁令,在南岗设立招垦局。撤销协领,改设珲春副都统,延吉市全境归珲春副都统管辖。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随着人口日增,清朝在局子街设延吉厅。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移住局子街,延吉厅升为延吉府。
1912年,延吉府改称为延吉县。
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人民政府、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行政机构曾设在延吉。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延吉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延边地区管辖。为延边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当时称延吉街。11月9日,成立民主政府。11月20日,在延吉市召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延边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从延吉街迁往龙井市。12月,延吉街隶属于吉林省延边地区延吉县,为公署驻地,延吉县政府驻地。
1946年1月,延吉街归吉辽省吉东分省延吉县管辖。8月,吉林省人民政府迁至延吉街。7月13日,吉东分省更名吉东专区。
1947年2月15日,划出延吉等4个县,恢复延边专区,延吉街为延边专区行署驻地,仍隶属于延吉县。
1947年9月25日,重新组成吉东专区,辖延吉市县等8个县,延吉仍隶属于延吉县。
1948年3月10日,吉林省政府从延吉街迁往吉林市。3月27日,吉东专区更名为延边专区,延吉街划归延边专区延吉县管辖。吉林省政府从延吉街迁往吉林。
1948年7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设延吉市(区级市),隶属于延吉县。
1949年,成立延吉市人民政府。1950年8月,延吉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延吉市迁至龙井市(区级)。
1952年9月3日,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5年改称自治州),延吉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后为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所在地。
1953年5月,将延吉市从延吉县划出,设立县级延吉市。
1955年,撤销延吉县。
1956年4月,延吉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延吉市人民委员会。
1967年2月,延吉市人民委员会更名为延吉市人民武装部生产指挥部。
1968年8月,撤销延吉市人民武装部生产指挥部,成立延吉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撤销延吉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延吉市人民政府。
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延吉市为全国甲级开放城市。
参考资料
试析1907-1909年日本界定的“间岛”地理范围.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0-26
1905-1909年日本调查“间岛”归属问题的内幕.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0-26
吴天禄和宋教仁编写的地情书 戳败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间岛问题悬案”.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10-23
中朝(韩)查边勘界史话.白山市人民政府.2023-10-26
中日两国有关“间岛问题”和东三省“五案”的谈判详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0-23
中韩领土争议的真相:韩国学界肆意伪造历史.凤凰资讯.2023-10-27
中日“间岛问题”和东三省“五案”的谈判详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23-10-26
延边概况.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27
1885年、1887年中朝勘界的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0-26
明清时期朝鲜地理称谓之长白山与白头山.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0-26
开明都督柏文蔚.市场星报多媒体电子报.2023-10-26
韩国公开19世纪日本地理教科书 证明独岛是韩领土.环球网.2023-10-27
妄图强占中国领土:清末中韩边界争端内幕(3).国学网.2023-10-27
中日两国有关“间岛问题”和东三省“五案”的谈判详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0-27
韩民间又盯上中国领土 “间岛问题”早有定论.中国新闻网.2023-10-27
1910年前的西方古地图将间岛标注为韩国领土.韩联社.2023-10-27
韩团体炒作中韩“间岛问题” 扬言上告国际法庭.凤凰资讯.2023-10-27
2021年末人口数及构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27
延边民族文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27
秀美延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27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27
玩转延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27
延吉市历史沿革.延吉市人们政府.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