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南地区

东南地区

东南地区,指的是位于中国东南部的区域,包括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台湾,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先秦时候“东南”是指淮河以南的近海之地,大约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省的全部或大部,甚至还包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的一部分。唐朝时候指淮南、江南、岭南等地区,明朝时候指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清朝时指江苏、江西、两湖、两广、浙闽。东南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称东南丘陵,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1℃。东南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

东南地区各省市经济比较发达,尤其是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五省,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枢纽作用。2023年4月,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揭牌上线,成为东南地区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福州市厦门市至漳州高铁2023年开通运营。

区域划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在不断探索和提出中原地区区域划分的方法和方案。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沿海和内地两分法、出于国防考虑的“三线”划分、以自然地理为主要基础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大地带划分、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的六大经济区(东北、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西南和西北)、七大经济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地区、华东、华南和西南)、八大经济区(东北、环渤海、黄河中游、长三角、长江中游、东南、西南和西北)划分等。200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和侯永志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报告,提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的八大社会经济区域划分。

如果考虑南北差异,中国地区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如果考虑东西差异,中原地区地区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如果同时考虑南北和东西差异,中国地区可以分为北方、南方和西部地区。如果考虑管理要素,中国地区的区域划分要尊重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第一层,将全国分为北方(东北、正北、西北)、南方和西部等三大片(或四大片);其中,西部地区是将北方的西北、南方的中国西南地区集合在一起。

第二层,将北方分为三个区域:东北地区、华北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将南方分为三个区域:华东沿海、华南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将西部分成两个区域:西北和西南地区。

第二层次的划分,也是参考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进行的。其中,将中国东部地区分为四大区域:东北地区(包括东部的辽宁省、中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华北沿海、华东沿海和华南沿海地区;将中原地区中部地区分为两大区域、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将中国西部分为两大区域、西南和西北

所含城市

沿海城市

主要沿海城市为烟台市、威海、青岛市济宁市、临沂、潍坊市滨州市东营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宁波市、南京、杭州市厦门市福州市泉州市汕头市湛江市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温州市南通市,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岛

内陆城市

主要有合肥市南昌市上饶市、九江、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武汉、抚州、赣州市南宁市等。

所辖省区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省会南昌,下辖11个地级市。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靠湖南省,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江南,自古“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

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腹地,其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也是亚洲超大型的铜工业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德兴市”、“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江西省的红色文化驰名中外,井冈山市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市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区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万里长征也是从赣州市出发的。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市,下辖16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华东,安徽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省浙江省,西接河南省、湖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省,安徽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江苏省

江苏,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省份,简称“苏”,位于华东地区。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为“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合称之简称。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拥有汉、淮扬、金陵、吴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江苏省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地跨长江、淮河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孙吴历来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较快,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上海市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又称上海滩,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为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省、浙江两省相接;上海市拥有中国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又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浙江省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省,西与安徽、江西省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是中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省内方言繁多,其中使用吴方言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8%以上,另有部分人口使用徽方言,闽方言、蛮话、蛮讲、话、官话等方言人口分布在省内个别县市。浙江经济规模在中国仅次于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位列第四。

福建省

福建省,简称“闽”,辖9市,其中厦门市为副省级市。省会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公元前221年,秦朝闽中郡,治东冶(今福州),从此福建省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福建省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福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全省拥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福建是我国华侨最多的省份之一,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雄厚,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六位。

广东省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市),地级市19个。19世纪时旧称Kwangtung或Kwongtung。广东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接壤,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其中外国人士已达上百万,经济实力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并超越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已成为我国人口最多,外国人士最多,经济实力最强,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台湾省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语: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1958年建立自治区至1965年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市。位于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民族有汉族壮族等族,使用语言有汉语(粤语、桂柳话、平话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有壮语等。广西拥有无尽的海洋资源;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还有奇特的溶洞,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壮族自治区独具魅力。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又是全国三大侨乡之一。

海南省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2大岛。北以琼州海峡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1988年,海南省成为中国第五个经济特区,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三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长夏无冬,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岛上四季长青,空气清新,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是冬泳和避寒的胜地,是旅游、购物的天堂。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地处珠江以东,与广东省深圳市相接。1842年至1997年,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依据中英政府共同签署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是全球最为安全、富裕、繁荣和生活高水平城市之一。香港是国际重要金融、服务业及航运中心,是全球继纽约、伦敦后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之一,经济自由度居世界前列。有“东方之珠”、“购物天堂”等美誉。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北邻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区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相距60公里,中间以珠江口相隔。澳门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之后,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其著名的轻工业、美食、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澳门成为亚洲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澳门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自然资源

东南地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数地区为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东南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土、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

东南地区和宝岛台湾,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岸人民血缘亲,台湾85%的同胞祖籍在福建省,两岸交流、交往十分密切;两岸文缘深,台湾的文化、风俗、习惯都和东南地区相近、相形,甚至相同。

气候特点

我国东南部地区,在冬夏季风的进退变化影响下,在降水量方面显示出三个显著特点。

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

我国的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气候上也表现出从湿润逐渐变为干燥的特点。我国的台湾、海南省两岛以及东南沿海的广东省、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多雨地区。初夏,东南季风到来,我国的宝岛台湾省首当其冲,年雨量最高,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都在2000毫米左右,北端的基隆港,年降水量接近3000毫米,被称为“雨港”。而仅次于基隆市南面不远,比基隆地势约高400米的火烧地方,平均年降水量是6489毫米,是我国雨量最大的地方,东南沿海的粤、闽、桂、浙等省,年雨量为2000毫米左右,长江流域在1200-1400毫米上下,到了淮河秦岭一线。大体上减至1000毫米左右。位于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以及山东省半岛一带,雨量已减至600-800毫米。在整个东北地区,降水量仍能明显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的趋势。面对海上湿润气流来向的长白山地迎风一侧(东西坡)是东北地区的多雨中心,年降水量竞有1000-1200毫米,由于地形对降水的显著影响,位于长白山地背风一侧(西北坡)的东北平原腹地,降水量已大大减少,愈住西去减少得愈见严重。东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一般都只有600-700毫米,靠近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西部地区,则已减少为400毫米了。雨量分布山地多于平原 山地迎风面多于背风面 我国的雨量分布山地多于平原,山地的迎风面多于背风面。例如,在台湾,北、东、南三面都是迎风坡,面对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暖湿气流。由于高山地形的抬升、滞留作用,迎风一侧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000毫米以上,而位于背风一侧的台湾省醅平原和澎湖列岛马公市(即澎湖)就只有988毫米了。海南省的东面、东北面是迎风坡,年雨量高达2200-2400毫米,而西南背风坡,年雨量已减至1000毫米以下。我国东南丘陵的南岭、武夷山脉、罗霄山脉以及云开大山山脉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山地,迎风一侧的东坡、东南坡的降水量,普遍比背风一侧的北蚾、西北坡的雨量更高达2400毫米以上,而后者一般要比迎风坡少500毫米左右。我国东北长白山脉的东南坡,面对海洋湿润气流的来向虽然地理位置已经偏北,年降水量仍然高达1200毫米以上,而背风一侧的辽河平原只有600毫米左右了。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冬夏不均

我国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冬夏不均,夏季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雨量的一半以上。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大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夏季雨量的过度集中,易于发生冬干、春旱现象。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的集中程度一般都比较低些,大致在35%-40%之间,而距离比广东省福建省稍远些的江西省省低至25%以下。这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说明年雨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雨季起止时间 各地先后不同

我国雨季的起止时间,各地先后不同;雨的开始时间,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沿海地区早,西部内陆地区迟;雨季的结束时间,北方早,南方迟。这一特点,显然与我国冬、夏季风的进退变化有密切关系,每年春季,随着夏季东南季风的前进和冬季偏北气流的减弱后退,我国的大雨带,从南向北有两次大的跳跃过程和三次长时期的停滞过程,这是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气候上具有重要意义。两次跳跃进程,反映了我国大雨带从南向北的迅速推进;三次停滞过程,分别形成了我国的华南雨季、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我华北北部、东北南部的雨季。第一次停滞进程:大致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之间,饱含暖湿气流的东南季风与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交锋于华南南岭一带,停滞的时间比较长(约20天至一个月),形成华南地区的雨季。华南雨季的第一次停滞进程就是热带海洋气团与温带大陆气团之间极锋的第一次停滞过程。

东南名人

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省奉化人。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市(今江苏省省高邮市)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马寅初(1882—1982),男,汉族,浙江省县浦口镇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郑板桥,原名郑,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市(今浙江绍兴)人。中原地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于谦(1398.5.13-1457.2.16),杭州市(今浙江省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罂粟、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原地区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若,螭平,号石斋,汉族福建省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松弘光时监生,朱聿键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疫病历史

在历史上,东南地区是疫病的多发区。疫在古代又称为瘟疫,是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十分严重,是当地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这在《明史》、《清史稿》中都有记载。但《明史》、《清史稿》对此记载不详,颇多疏漏。例如,《明史》对洪武建文宣德景泰天顺、弘治、隆庆天启;《清史稿》对顺治咸丰、光绪、宣统各朝东南地区的疫情都缺记载,其他各朝的记载也欠详。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福建五省一市的方志,就东南地区的疫情、疫病的种类、疫病爆发的相关因素、疫病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作了初步考察、分析和探讨,本文便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

东南地区的疫情和大疫

根据对东南地区329种方志,296个州县疫情的统计,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年共234年(其中明代137年,清代197年),约占明清时期543年的43%。除明代的建文洪熙泰昌等几个短命的朝代没有疫情记载外,其他各朝都有。这个统计要比《明史》、《清史稿》有关东南地区疫情年的记载要高得多,《明史》有关东南地区疫情年的记载为8年,《清史稿》的记载为43年,合计为51年,只有方志上记载数的21.79%,可见正史遗漏之多,同时也说明东南地区疫情之严重。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的严重还表现在遭受疫病灾难的州县数上。明代遭灾的州县共计为691个(其中包括重复,下同),最多的一次高达56个县,这分别出现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和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代遭灾的州县为848个,最多的一次达到46个县,时在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明清二代合计遭灾的州县为1539个。关于受灾的州县数,《明史》记载为21个州县,另外还有两次记载,一次为“成化十一年八月,福建省大疫,延及江西,死者无算”,一次为“万历十六年五月,山东,陕西省山西省浙江省俱大旱疫”,这些记载是说全省有疫,还是其中部分州县有疫,没有交待清楚;《清史稿》记载为86个州县。此外,有一处记载“康熙四十八年十月,江南大疫”,这是指江南全区有大疫,还是江南某些地方有大疫,说得也和《明史》记载一样模棱两可。如果以有明确的州县数来计算的话,正史记载明清二代东南地区遭疫灾的州县为107个,不及方志记载数的1/10。

历史上对疫病一般通称为疫,严重的称为大疫。那么什么样的疫才算严重呢?称得上大疫的疫病在东南地区发生过多少次呢?这些历来缺少界定和统计。但从方志记载来看,有的是从疫死人的多少来说的,例如福建省永定“康熙五十七年,岁大疫,死者千馀人”,(民国《永定县志》卷1)江苏省沛县“万历三十一年,夏秋大疫,病死数千人”,(同治徐州府志》卷5上)江西安义“同治元年,秋大疫,死者数千人”;(同治《安义县志》卷16)南平市“嘉靖二十四年,岁大疫,死者万计”,(康熙《南平县志》卷4)安徽巢县“崇祯十四年,夏大疫,死者万馀人”,(爱新觉罗·旻宁巢县志》卷7)缙云县“春大疫,死者万馀人”,(光绪《缙云县志》卷15)江西省抚州“顺治四年夏秋大疫,尸相枕籍,死数万人”;(光绪《抚州府志》卷84)凤阳县“嘉靖三年,大疫,人民死亡过半”,(光绪《凤阳县志》卷15)霍邱“乾隆五十一年,夏大疫,民死十之六,甚至有阖家尽毙,无人收殓者”,(同治《霍邱县志》卷16)萧县“崇祯十四年,五月大疫,死者十之八九,无棺无殓者不可胜数”,(爱新觉罗·颙琰萧县志》卷18)高淳区康熙四十八年,大疫,自春及秋死亡过半”。(民国《高淳县志》卷12下)从这些记载来看,所谓大疫,当指死亡人数超过总人数的一半,或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者。

据初步统计,东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发生大疫共818县次,约占总疫情数(受疫灾县数)的53.18%。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之严重,由此也可见一斑。

疫病种类的考察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究竟有哪几种疫病?这在正史上一般都没有记载,只是在方志上偶尔记载了一些病名和症状,但数量很少,而且很零星。现据这些零星的记载作个初步的考察以求有个粗略的了解。不过,本文所述的疫名,并不是明清时期东南地区发生疫病的全部,而只是其中几种而已。

(一)霍乱

黄帝内经》对它已经有记载:“土郁之发,民病霍乱”,“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我国古代所说的霍乱一般是指夏秋二季的急性肠胃炎或食物中毒,和现代医学所说的不同。现代医学所说的霍乱是指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虎列拉(cholera)。这种病我国东南地区称之为转筋霍乱,或称为吊脚痧(亦作钓脚痧)、瘪螺痧、子午痧、鬼偷肉等。其症状据光绪《慈溪县志》卷55记载是“其病霍乱吐泻,脚筋顿缩,朝发夕毙,名吊脚痧。”民国八年《芜湖县志》卷57说:“患者吐泻,肌肉立消,俗称鬼偷肉。”这些记载和现代医学所说的霍乱特征完全一致,说明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疾疫中已经有霍乱的存在。

东南地区的霍乱病最初出现在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南汇县志》卷22载:“嘉庆二十五年,疫大行,转筋霍乱证自此始。”民国《象山县志》卷29记载说:“嘉庆二十五年,秋大疫,石浦镇尤甚,其症脚筋抽搐即死。”光绪《乐清县志》卷13及光绪《慈溪县志》卷55也记载该年当地发生霍乱,说明上海市、浙江沿海地区是东南地区霍乱最早的流行地。这和现代学术界认为霍乱是嘉庆二十五年由海路传入中国的说法完全一致。(注:陈邦贤:《几种急性传染病的史料特辑》,《中华医史杂志》1953年第4号。)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霍乱传播到福建省全省。民国十六年《连江县志》卷3说:“道光元年,秋收七月至八月大疫,霍乱暴死者众,福建全省皆然。”民国《莆田县志》卷3也说:“道光元年七月八月,全省霍乱流行。”这一年流行霍乱的地方还有上海市地区的南汇区嘉定区;江苏的昆山市太仓市、常州;浙江的嘉善县平湖市湖州市乌程、太平以及安徽的萧县,成为霍乱在东南地区的第一次大流行。到光绪朝的中后期,霍乱又一次在东南地区爆发,流行的地区有上海的嘉定宝山区;江苏的常州、淮安市、高邮以及安徽的芜湖市。霍乱成为晚清时期在东南地区流行最广、为害最烈的疫病之一。

(二)鼠疫

鼠疫是一种很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它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的恶核病:“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不即治,毒人腹,烦闷恶寒,即杀人。”这是我国古代对腺鼠疫最形象的描述。

东南地区的鼠疫有的方志记载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民国《同安县志》载:“光绪二十一年,大疫,鼠先死,染者或肿项,或结核,吐血,流行甚盛。”其描述和《黄帝内经》的记载完全一致。但东南地区对鼠疫的最早记载并不是光绪二十一年,而是光绪二十年,地区不是福建省同安,而是金门县。民国《金门县志》卷12对此有明确记载:“光绪二十年,(金门)后浦头,后水头,沙尾等乡,忽发生鼠疫,传染甚速,死数百人,为金门前所未有。二十一年鼠疫传染各乡,后浦为最。”以后便在福建各地传播开来。同年,除同安区外,莆田也发生了鼠疫,民国《莆田县志》卷3记载道:“光绪二十一年鼠疫起。初由梨园子弟在枫亭传染,载归已死,船泊河滨,数日之内,河滨人染疫者十馀人,蔓延全城,死百馀人,以次传染乡村。”很明显,莆田市鼠疫是从外地传入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福建省的鼠疫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广东雷琼地区传入的。民国《德化县志》卷10说:“此疫(鼠疫)始生于十六年广东雷琼间,传染全国通都大邑,每年死以万计。”有的学者认为:19世纪80-90年代雷州半岛海南岛不断有鼠疫流行。(注:曹树基李玉尚:《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收录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107-108、105页。)因此,福建的鼠疫广东省传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近代福建省鼠疫是通过海路从香港特别行政区传入的,时间是1894年,这一说法时间上又和民国《金门县志》所说相符,未知孰是,待考。

自光绪二十年鼠疫在福建发生后,一直在福建蔓延,光绪二十一年在同安区莆田市金门县;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年在厦门市;二十六年又发生在德化县,据说德化的鼠疫是由永春县传入的;(民国《德化县志》卷10)二十九年在长泰区;三十年在龙岩市等地先后爆发鼠疫,其他地区除安徽上在宣统三年有鼠疫发生外,别的地方都不见有鼠疫的记载。

(三)天花

天花古称虏疮,亦称痘疮,简称痘,是我国古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三国时的《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对此已有详细的记载:“比岁有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水火烫伤,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瘥后,疮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

明清时期,天花是东南地区流行十分普遍的一种传染病,普遍叫痘疫,有的地区如福建,也叫痘疹。据记载,明清时期至少有20年,在22个县中流行过天花,主要流行在浙江、江西省、福建这几个省,为害的烈度也相当大。民国《象山县志》卷29载:“乾隆五十年,(象山)痘疫,稚幼十伤其七”;同治《丰城县志》卷28载:“乾隆二十九年,(丰城)十月痘疫,小儿伤者无算”;民国《福宁府志》卷43载:“嘉靖元年,(福宁)痘疹大作,殇者千人。二年亦然。万历二十八年,秋冬,痘疹灾。乾隆二十二年,霞浦县福安市宁德市痘疹大作”;民国《万载县志》卷1之2载:“爱新觉罗·颙琰十一年,夏五月,痘疫,多夭死。十六年,夏痘疫,死者相望。”

我国在宋代已发明了种痘法。《医宗金鉴》(乾隆四年)载:“尝考种痘之法,有谓取痘粒之浆而种之者,有谓穿痘儿之衣而种之者,有谓以痘痂屑吸入鼻孔中而种之者,谓之旱苗,有谓以痘痂湿屑吸入鼻孔而种之者,谓之水苗。以上四者相较,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不验,痘浆太残忍。故古法独用水苗,盖取其和平稳当也。”可见我国在1739年以前已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天花的经验。

(四)疟疾

疟疾之名始见于先秦典籍,《礼记·月令》已有“寒热不节,民多疟疾”之说。明清时期江南称为疟,江西省称为瘴。初次记载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光绪《吉安府志》卷53:“嘉靖四十年秋,永宁瘴作,疫死千人。”万历时期在东南地区有过大范围的流行。五年(1577年)江西的永新县、永宁、福安市等地出现大范围的流传,造成永宁、福宁“死者无算”,永新“死者不可胜纪”的严重后果。(光绪《吉安府志》卷53;同治福安县志》卷1;同治《永新县志》卷26)三十一年又流行于浙江的嘉兴市地区,包括嘉兴、秀水、桐乡等县。这次疟疾在嘉兴地区的流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疟疾盛行,腹肿则死”。(光绪《嘉兴府志》卷35)疟疾一般没有腹肿的症状,只有反复发作后,才会出现脾肿大。疑腹肿是脾肿。

(五)痢疾

古代的痢疾,明代的《景岳全书》说之甚详:“痢疾即经所谓肠,古今方书因其闭滞下利,故又称为滞下,其所下者,或赤或白,或脓或血,有痛者,有不痛者,有里急后重者,有呕吐者,有呕恶胀满者,有噤口不食者,有寒热往来者,态度多端。”从现代医学看来,这些症状一般是属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二类。可见我国古代对痢疾已有相当全面的认识。从方志记载看,痢疾也是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流行的传染病之一。例如江苏吴县“崇祯十四年四月至冬,比户疫痢,死者十七”。(民国《吴县志》卷55)浙江萧山“康熙二十二年,春夏疫痢大作,死者枕籍。”(康熙《萧山县志》卷9)江西万载“爱新觉罗·颙琰十二年,秋疫痢流行,上乡死者尤众。”(民国《万载县志》卷1之2)后果亦是很严重的。

(六)猩红热

猩红热古称丹痧,其症状古医书记载是“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壮热烦渴,()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疼痛肿烂。”明清时期东南地区也有流行,民国《嘉定县续志》卷3:“光绪二十七年冬,喉痧证流行”,民国《南汇县续志》卷22:“光绪二十八年春,二月至九月,喉痧大作”。从方志记载看,此病只在光绪时在上海市地区有流行。

(七)麻疹

麻疹俗称痧子,多见于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民国《泰宁县志》卷3记载“光绪十三年,城乡麻疫,殇幼孩数百。”上海地区的方志上记载有一种病叫红痧,据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7说“发红痧,不能透泄者辄死”,所谓红痧很可能就是麻疹。光绪二十九年红痧在上海的嘉定宝山区等地曾经流行过。

(八)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许多“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腹水肚大如鼓)和“棺材田”等悲惨景象。

1950年,江苏省高邮市新民乡的农民在有螺洲滩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患了急性血吸虫病,死亡1335人,死45户,遗下孤儿91个,呈现出“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参考资料

踪家峰:解码东南.长江产业经济研究所.2024-02-27

中央气象台:东南地区强降雨 广西11市遭遇暴雨.央视网.2024-02-27

“神话之鸟”全球种群数量突破220只.央视网.2024-02-27

地域文明探源|这些考古发现告诉你“苏”从哪里来.现代快报网.2024-02-27

百模千态热潮中 人工智能的福建之“能”.央视网.2024-02-27

2023,透过10组数据感受高质量发展.央视网.2024-02-27

江西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17

江西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m.toutiao.com.2022-06-22

国网安徽电力:开创电网发展新格局 赋能美好安徽新未来.m.toutiao.com.2022-06-17

安徽省2019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启动.m.toutiao.com.2022-06-20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m.toutiao.com.2022-06-20

江苏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17

江苏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21

江苏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21

浙江_直通地方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17

福建_直通地方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22

福建_直通地方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20

2014新华教育魅力高校中国行.www.xinhuanet.com.2022-06-20

坚决反对,严正交涉.m.toutiao.com.2022-06-17

福王红木博物馆“三十三观音”藏品的当代传奇.m.toutiao.com.2022-06-17

海南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22

潮起海之南,魅力无限.m.toutiao.com.2022-06-17

香港回归20年内地游客增长17倍 女性用户系主力军.m.toutiao.com.2022-06-17

中国的行政区划--香港特别行政区.www.gov.cn.2022-06-20

国平:我们为何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6-17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m.toutiao.com.2022-06-20

澳门回归后经济迅速增长-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6-17

春节旅游胜地多样风情的澳门_行走_旅游频道_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20

澳门:“一国两制”实践的最美盛景.m.toutiao.com.2022-06-17

我国西部的气象灾害(上).www.cma.gov.cn.2022-06-22

气候_自然地理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17

揭秘蒋介石宋美龄第一次约会共度10天定终身(图)-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6-17

人民日报.www.people.com.cn.2022-06-21

揭秘蒋介石宋美龄第一次约会共度10天定终身(图)-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6-17

​格斗数千年,人类才“消灭”了一种传染病.m.toutiao.com.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