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建宁乡

建宁乡

建宁乡,隶属于晋城市高平市,位于高平市东北部,距市区25千米,东与陵川县县礼义镇交界,南同北诗镇毗邻,西和陈区镇相连,北与长治上党区西火镇接壤,区域面积33.0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该乡户籍人口为18072人,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

1961年高平与晋城分县,属建宁人民公社;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开,属建宁乡。乡政府驻建北村。

建宁乡境内南有南山,北有金泉山,西有南鱼仙山和北鱼仙山,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建宁河由北向南过境流入陵川,汇入丹江。该乡古迹较多,仅建宁、郭庄构成院落的古庙就有20座。

建宁乡人民政府2022年收入预算为2343.88万元,比2021增加907.0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收入2343.5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33万元。

历史沿革

关于建宁乡的历史,有文化遗址、石刻碑记以及文献记载为证。

(一)文化遗址和石刻碑记

1、建宁遗址,位于建宁村西侧台地,晋城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旧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战国时期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距今两千多年。

2、东庙村遗址,位于东庙村北侧高地,高平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四千年。

3、长平之战炉灶遗址,位于西沟村东侧关岭山。年代为长平之战时期(公元前260年),距今2275年。

4、千佛造像碑,位于建南村智积寺山门外西侧,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凿年代为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距今1519年。

5、祥符元宝古钱币,1985年出土于建宁村。祥符通宝为北宋赵恒赵恒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1016年)铸造,距今约一千年。

6、政和通宝古钱币,1999年出土于建北村。政和通宝为北宋宋徽宗赵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铸造,距今约九百年。

(二)文献记载

同治六年(1867年)《高平县志》记载,“高华府,县东建宁镇,李治开府于此,开元初废。省志曰考,唐高华府,在晋州,居府兵地,泽州五府,丹川县、永固、安平、沁水县、白涧,不名高华也。今里近建宁,犹曰府下,盖亦相沿而误”。据此推算,可上溯至唐高宗李治时期,距今1300多年。但县志明确澄清此前的历史记载有误,故不可采信。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宁里重修文庙碑》记载,建宁文庙“肇创于宋治平丙午,时明道先生移令晋城市,诸乡皆设校馆。暇则亲至招父老与之语,又亲为儿童正句读,此乡图所为有庙也”。宋治平丙午为1066年,建宁文庙创修至今已952年;加之前述建宁村出土的北宋祥符年间古钱币,可推算建宁村至少有一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可谓历史悠久的千年乡村聚落。

1、宋代时期(960年~1279年)

(1)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

1)960年~996年,建宁区域属于昭德军泽州高平县,区域内零星分布有张家口市、司家坡、成壕、王家河、吴家垛几个散户姓氏小村,可谓建宁村的雏形。

2)997年~1127年,属于河东路泽州高平县。1066年创修孔子庙,张家口、司家坡、成壕、王家河、吴家垛等村人民聚集文庙接受启蒙教育。

(2)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

该段时期,南宋疆域在河南光州市、湖北襄州以南,金朝疆域在河南光州、湖北襄州以北。整个山西省省域归金朝管辖,建宁区域为金朝所管辖。

2、金代时期(1115年~1234年)

该段时期,与南宋、西夏西辽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割据政权并存。

(1)1128年~1217年,属于河东南路泽州高平县。

(2)1218年~1223年,属于河东南路孟州高平县。

(3)1224年~1234年,属于泽州高平县。

3、大蒙古帝国时代(1206年~1271年)

该段时期为元朝征伐时代,建宁区域延续金朝建制,属于忠昌军高平县。

4、元代时期(1271年~1368年)

(1)1271年~1276年,建宁区域无大变化,仍延续金代建制,隶属于忠昌军高平县。

(2)1276年~1304年,属于中书省晋宁路泽州高平县。此段时期,建宁区域的张家口市、司家坡、成壕等六个小村庄合并成一个大村,起名“建安村”,后改称“建宁村”。

(3)1305年~1368年,属于中书省晋宁路泽州高平县。建宁村逐渐发展成为高平县东北部的商贸小城镇,始称“建宁镇”。

5、明代时期(1368年~1644年)

(1)1368年~1375年,延续元代建制,隶属于中书省晋宁路泽州高平县。

(2)1376年~1644年,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冀南道泽州高平县。建宁镇民众向村外迁徙繁衍生息,逐渐形成郭庄、府底、北社、苏庄、荒窝等大小村庄。

6、清代时期(1644年~1911年)

(1)1644年~1727年,属于山西布政司冀宁道泽州高平县。

(2)1728年~1874年,属于山西布政司冀宁道泽州高平县。雍正六年实行里甲制,高平县划分为161里,建宁区域包括建宁东里、建宁西里、建宁南里、建宁北里、建宁中里、府下东里及府下西里等七个里甲。

(3)1875年~1911年,隶属于山西省冀宁道泽州高平县。光绪元年,高平县撤并里甲,改设30个都,管辖88个里甲。建宁区域归高平第五都和第六都管辖,下分三个里甲(府下里、建宁前里、建宁后里)。府下里辖郭庄村、东府底村(今属府底村)、西府底村(今属府底村)、苏庄村等4个村庄;建宁前里辖李家河村、黄窑村(今荒窝村)、王家村、何家村、张家村、东吴家村(今属吴家村)、程家河村、马岭村、西圪套村(今属西沟村)、苟家村、西吴家村(今属程家河村)、西沟村等13个村庄;建宁后里辖建宁镇(今建北、建南两村)、东神头村(今东庙村)、曹家村、北社村、小轩村(今筱川村)、冯庄村等6个村庄,合计23个村庄。

这个时期,建宁镇与寺庄镇马村镇野川镇米山镇河西镇、徘徊镇(今三甲镇徘徊村)、换马镇(今神农镇换马村)、周镇(今马村镇大周村)、唐安镇(今马村镇唐安村)、丁壁镇(今河西镇丁壁村)并称为清代高平县十一大名镇。

7、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1)1912年~1918年,属于山西省冀宁道高平县第五区(区公所驻陈区),辖建宁、程家河、东庙等三个主村及十几个副村。

(2)1919年~1933年,属于冀宁道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辖建宁村、程家河村、东庙村等三个编村。

(3)1934年~1937年,属于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4)1937年~1940年,属于第五行政专员公署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5)1940年~1941年,属于第五行政专员公署高平县第二区(驻三甲)。

(6)1941年~1943年,属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太岳二专区高平县第三区(驻陈区)。

(7)1943年7月~1943年10月,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二专区建宁县(驻建宁村北街)。建宁县辖三甲镇神农镇陈区镇、建宁乡,陵川县沙河村、杨村、司家河,长子县色头,长治市西火、南宋荫城镇、八义等地。1943年7月,中共太岳二地委、二专署在建宁村北街昌茂恒和忠义恒建立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10月奉命撤消。

(8)1943年11月~1945年,属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太行八专区陵高县路北办事处第四区(驻陈区)。

(9)1945年~1947年,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四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10)1947年~1948年,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四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辖建宁、府底、郭庄、李家河、荒窝、西沟、北社等七个行政村。

(11)1948年~1949年8月19日,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三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8、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1)1949年~1953年,属于山西省长治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2)1953年~1955年,属于长治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下设建宁乡、程家河乡、北社乡、郭庄乡等四个乡,四乡管辖十余自然村。

(3)1956年~1958年,属于长治专区高平县,辖建宁、府底、苏庄、郭庄、西沟、东庙、荒窝、程家河、曹家、冯庄、苟家、北社等12个农业合作社。1956年高平市县域开展乡镇撤并工作,建宁四乡合并,称作建宁乡(驻建宁村北街)。

(4)1958年3月10日~1958年11月,1958年3月10日东庙并入建宁,苏庄并入郭庄,荒窝并入何家;1958年8月建宁乡改称幸福人民公社(建宁片);1958年10月,改称建宁生产大队,属于山西省长治专区高平红旗人民公社;1958年11月3日,改称建宁县管理区(驻建宁村北街),属于晋东南专区高平人民公社,辖建宁、府底、郭庄、西沟、程家河、曹家、冯庄、何家、北社等9个生产大队。

(5)1958年~1961年,属于晋东南专区高平人民公社,建宁管理区改称建宁工作区(驻建宁村北街),辖建宁、府底、郭庄、西沟、程家河、曹家、何家、北社等8个管理区。

(6)1961年~1961年7月9日,属于晋东南专区高平县,建宁工作区改称建宁人民公社(驻建宁村北街),辖建宁、府底、苏庄、郭庄、西沟、何家、程家河、曹家、冯庄、北社等10个生产大队。

(7)1961年7月9日~1967年,属于晋东南专区高平县。1962年1月1日建宁生产大队分成建南、建北两个生产大队,建宁公社驻建北村,辖建南、建北、东庙、府底、苏庄、郭庄、西沟、何家、程家河、曹家、冯庄、北社等12个生产大队。

(8)1967年~1970年,属于上党郡地区高平县,辖建南、建北等12个生产大队。

(9)1970年~1978年6月,属于晋东南地区革命委员会高平县,辖建南、建北等12个生产大队。

(10)1978年6月~1984年5月25日,属于晋东南地区高平县,辖建北、建南、郭庄、苏庄、府底、东庙、北社、曹家、冯庄、马岭、荒窝、张家、王家、吴家、何家、李家河、程家河、苟家、西沟等19个生产大队。

(11)1984年5月25日~1985年4月30日,属于上党郡地区高平县,辖建北、建南、郭庄、苏庄、府底、东庙、北社、曹家、冯庄、马岭、荒窝、张家、王家、吴家、何家、李家河、程家河、苟家、西沟等19个村民委员会。1984年5月25日撤消建宁人民公社,改称建宁乡,同时生产大队改作村民委员会。

(12)1985年4月30日~1993年5月12日,属于晋城市高平县,增设小川村,辖建村、建南、郭庄、苏庄、府底、东庙、北社、曹家、冯庄、马岭、荒窝、张家、王家、吴家、何家、李家河、程家河、苟家、西沟、小川等20个村委。

(13)1993年5月12日至今,属于高平市,辖前述20个村委,21个自然村,除西沟村委辖西沟、西圪套两个自然村外,其余皆为独立村委,小川村后改为筱川村。

地理环境

地理区位

建宁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5°50′25.04″,东经113°6′23.87″,海拔1000~1391米。

地形地貌

南有翠屏山和凤头山,北有金泉山,西有南鱼仙山和北鱼仙山,三面环山。

气候特征

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季风强盛,雨热同季,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8℃,年平均气温9℃;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年平均降雨量550~600毫米;无霜期165天。

交通条件

S331省道坪曲线东西横穿,县道董建公路南北纵贯,柏油马路乡道贯通所有村庄。现开通往返高平市晋城市长治市的直达长途班车,交通十分便利。

(1)S331省道坪曲线:初名沁辉公路。西起沁河,过境建宁乡通往陵川直至辉县市。1973年建成开放交通,现升级为省级沥青公路,路面宽度12米,设计时速为60km/h。

(2)董建公路:南起北诗镇董庄村,北至苏庄村,途径北诗、建宁两个乡镇的7个自然村。1983年建成开放交通,全长19公里,宽7.5米,现升级为县级沥青公路。

(3)曹家至荫西路连接道:南起建宁乡曹家村,北与长治市县荫西(荫城镇西火镇)旅游公路丁字相接。全路段为县级沥青公路,为建宁乡去往长治市的北通道。

水文

建宁乡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东大河1条,从北至南流经境内曹家、建北、东庙、筱川、府底等村,长32.75千米。

自然灾害

建宁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雹灾、风灾等。洪涝年均发生0.2次,主要发生在6~9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0年6月30日全境,两个小时内降水量达121毫米。造成房屋、财产、农作物等损失达100余万元。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1年,辖建宁、府底、郭庄、北社、曹家、何家、西沟、程家河、苏庄、冯庄10个生产大队。

1962年,建宁生产大队分设为建南、建北2个生产大队,增设东庙生产大队。

1982年,增设马岭、吴家、李家河、苟家、张家、王家、荒窝7个生产大队,辖19个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辖19个村民委员会。

1985年,增设筱川村民委员会,辖20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建宁乡辖建宁、建北、东庙、筱川、郭庄、苏庄、府底、冯庄、马岭、西沟、吴家、苟家、程家河、李家河、张家、何家、王家、荒窝、曹家、北社20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建宁乡下辖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建宁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建宁乡辖区总人口1859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9人,城镇化率2.6%。总人口中,男性9122人,占49.06%;女性9473人,占50.94%;14岁以下2031人,占10.9%,15~64岁12249人,占68.9%;65岁以上4315人,占20.2%;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7.1‰。

2017年,建宁乡常住人口18296人。

截至2018年末,建宁乡户籍人口18371人。

姓氏140个,人口前十位的姓氏为:①李,约2000人;②郭,约2000人;③张,约1700人;④王,约1500人;⑤姬,约1200人;⑥秦,约800人;⑦牛,约700人;⑧苏,约600人;⑨刘,约500人;⑩申,约500人。

另有一些冷僻姓氏,如琚、桑、尚、郎、解、悦、薜、涉、连、委、翟、都、廉、原、祁、晋、僧、池、裴、毋、卿、勾、褚、平、关、耿、邢、阳、葛、樊、栗、傅、仁、芦、、巩、窦、祝、元、和等。

经济

综述

2018年,建宁乡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建宁乡有农业耕地面积20566亩,人均1.1亩;林地面积9932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8691.9吨,人均467.4千克,其中玉米8363.3吨,谷子108.5吨,大豆31.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432亩,产量5787吨,主要品种有白萝卜西葫芦、茄子、西红柿等,其中白萝卜422.8吨,西葫芦1778.9吨,茄子1222.6吨,西红柿1156吨。

建宁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兔、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6930头,年末存栏22191头;羊饲养量780只,年末存栏346只;兔饲养量40440只,年末存栏8850只;家禽饲养量60050羽,上市家禽28500羽。2011年,生产肉类4207.9吨,其中猪肉4123.1吨,羊肉7吨;兔肉47.8吨;禽蛋233.3吨;畜牧业总产值215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4%。

截至2011年末,建宁乡有林地面积3269.7亩,林木覆盖率40.6%;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89亩,产量531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其中苹果256吨,梨275吨。

商业

2011年末,建宁乡有商业网点253个,职工932人。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建宁乡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505人,专任教师36人;小学11所,在校生1285人,专任教师12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80人,专任教师4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建宁乡有各类科技人才7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5人,经营管理人才12人,农村实用人才39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建宁乡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0个。

2011年末,建宁乡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2011年末,建宁乡有中央、省、市等电视台100多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3719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建宁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24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张。专业卫生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人、执业(助理)医师0.5人、注册护士0.2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人次5300人,住院手术10台次,出院病人188人次。

2011年,建宁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7425人,参合率96.8%。

社会保障

2011年,建宁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5户,人数611人,支出55万元,比上年增长55%,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长5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6人,支出7.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人,支出3.1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63人次,共支出12.12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21人次。

2011年,建宁乡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5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000亩,倒塌房屋13间,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救灾支出21.3552万元,比上年减少0.1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2.4563万元,比上年增长45%。社会福利费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单位1个,有床位50张。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建宁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5千米,投递点20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3000份、期刊1500册。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00门,固定电话用户2900户,与上年持平,电话用户普及率55.8%;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用户3047户,比上年增加170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56.5%;互联网端口总数1125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000个,宽带接入用户1000户,比上年增加80户。

交通

建宁乡境内有331省道坪曲线过境。县级公路1条,总长6千米。

文化

地名由来

战乱年代,村小势弱很不安宁,于是几个小村并为一个大村,名建安,后将“安”引申为“宁”,故名为建宁。

文物古迹

东庙村遗址位于东庙村北侧高地,高平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四千年。

战国长城遗址(苟家村段)位于苟家村北侧关岭山,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长平之战时期(公元前260年),距今2200多年。

村名典故

1、建宁村:又称建安村。金末元初时期,全国兵荒马乱,建宁区域的张家口市、司家坡、成壕、王家河、吴家垛等六个姓氏小村深感村小势弱,很不安宁,便合并成为一个大村,起名“建安村”,意为同心协力,建设安宁之村,又将“安”字引伸为“宁”字,改称“建宁村”。

(1)元末明初至清末,建宁村改设建宁镇;

(2)中华民国改称建宁村,1943年7月至1943年10月在建宁村北街(今建北村)设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

(3)1958年,改称建宁生产大队;

(4)1962年,建宁生产大队以桥河(现桥河街)和西街为界一分为二,界线以北称作建北生产大队,界线以南称作建南生产大队,建宁村至此正式分为建北、建南两个村庄。

(5)2016年11月8日,建北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开启建宁乡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先河。

2、府底村:初名府下,由东府底、西府底、红崖底三片组成,合称府底村。县志记载,“高华府,县东建宁镇,唐高宗开府于此,开元初废。今里近建宁,犹曰府下“,后演变为府底。

3、筱川村:先后叫筱云、小轩、小玄、小川。因低处平川,地理条件优越,更名为小川,后又更名为筱川村。

4、东庙村:初名东神头。位于建宁村东面,村中有一座玉皇大帝庙,传说玉皇为众神之首,故名东神头。后庙宇扩大、神像增多,改称东庙村。

5、西沟村:位于金泉山西侧山麓的一条沟内,故名西沟村。今辖西沟、西圪套两个自然村,村中有两座古建筑(清凉阁和玉皇庙),还有清代康熙五十三年皇四子和硕雍亲王()书赠的一方“如来禅”匾额,村东金泉山建有宝应寺

6、马岭村:传说500多年前,高平大饥荒,斗米值千钱,民相互易子而食。饿遍野,腐臭之气闻数里,司牧收尸埋于城北里,为万人坑。为了活命,高平县陈区镇姬兴庄姬氏三兄弟,一路向东走来,边走边寻找,走到马岭村岭上,看到土地比较辽阔,就决定在此定居。定居初始,在青石沟(有旧井、旧碾、旧窑),后移到现址。因本村有岭上、北岭、南岭,北岭沟,青石沟、安上沟、荒地沟、南沟、石子坡,即五沟夹两岭,一岭连一坡,很像两个马耳朵,故起名马耳岭,后更名为马岭村。

7、荒窝村:先后叫九岭岗、瓦子坡、郭家庄、黄窑、荒窝。郭东后裔自清代时期迁到荒窝开建炼铁方炉,打制铁器,经营铁货生意,最初取名郭家庄。另据传说,明朝末年郭家庄的一个红头老太婆,在关岭山抢劫了皇粮,朝廷派兵就把村庄烧掉了,幸存的群众隐藏在黄沙沟内建窑居住,改名黄窑村。又因这里地势低洼,荒草遍地,更名为荒窝村。

8、曹家村:初名槽家沟。村子坐落在一个形状像牛槽的山沟里,故名槽家沟。因”槽“字不雅,改名曹家村,并非曹姓建村,该村也没有一个曹姓人员居住。

9、北社村:初名北。村北有一座土地庙叫北厍,故名。古代人们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为社,也因厍与社同音,厍字冷僻,改为北社(由底北社和上北社组成)。

10、其余村庄:冯庄、吴家、程家河、李家河、苟家、何家、郭庄、苏庄、张家、王家等村以最先迁入的姓氏或人口大姓起名。

古建文物

建宁乡文化底蕴深厚,宗教文化遗迹较多,宋元明清古建筑皆有留存。现存大量古寺庙插花院落、两层式四合大院、聂氏宗祠、影壁、牌坊、砖雕、木雕、碑碣和文化遗址

(一)主要古建筑和文物

1、建北村:

宣圣庙、三官庙、关帝庙、药王庙、八百年老槐树、佛兴寺、观音堂、佛爷洞、眼光庙、山神庙、佛坛庙、陈家大院、张家大院、夏家大院、戏房院、辛家大院、辛家院、李家院、赵家大院、司家大院、建宁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昌茂恒、忠义恒)、三皇庙遗址

2、建南村:

济渎庙、智积寺、千佛造像碑、大王庙、西馆、“建宁镇”匾额、关帝庙、孔夫子庙、姬家大院及聂氏宗祠牌坊、张端仁家族大院、郭东家族大院及汥阳池、李家大院、郭家四合院、刘家大院(油坊)、成家大院、牛家庭院、王家大院、白衣阁、申家大院、棋盘院、钉店院、建宁县事件旧址(盐店)、珍珠巷、建宁明清古街、建宁遗址、申良墓碑、郭东梁启超墓

3、郭庄村:

铜山关帝庙、佛堂、五龙圣母庙土地庙、牛王庙、三教堂、佛殿、七佛殿、松泉寺、韦陀庙、大王庙、三农阁、祖师庙、龙王庙、阎王庙、文昌阁、白衣阁、刘家东院、刘家西院、刘家楼子上、郭家大院、明代四合院、老槐树禁令碑、茧用入社碑记、补修庙宇壁记、重修关帝庙碑记

4、北社村

土地庙、聚神宫(三教堂)、洋楼、海潮庵、东阁奶奶庙、歪嘴阁、观音堂、南坛、五道老爷庙、古神树、小庙底、北券、古神树、上街舞台、恒泰东家遗居、福盛东家遗居、恭盛东家遗居、福来东家遗居、福义院

5、西沟村:

玉皇庙、龙王庙、老号院、西籽院、楼院、清凉阁、土地庙、上桥庙、眼光庙、两县一拱桥清代雍正帝题“如来禅”匾、王家窑洞、苏家大院、战国时期百里石城遗址、长平之战炉灶遗址

6、苏庄村:

玉皇庙、祖师庙、观音堂、观音阁、三教堂、土地庙、清代石牌坊(苏氏家族墓地)、补修玉皇庙记、补修玉皇庙碑、苏氏四合院、苏氏七星院、连氏四合院、古松树、仿古门牌楼

7、吴家村:

三圣殿、文昌阁、紫气阁、南海观音庙、真泽二仙宫、山神土地庙、九连环院、条炉院、厅房院、小铺院

8、李家河村:

三宫(九江宫、南宫、北宫)、六院(李府、李院、李家庭院、李家书院、李家祠堂院、李家绣楼院)、战国遗址、新旧石器遗址

9、荒窝村:

三教堂、南地院、簸箕院、南长院、观音阁

10、苟家村:

降王宫、祖师庙、鬼王庙、战国长城遗址

11、马岭村:

玄天祖师庙、龙官庙、宣圣庙(文昌阁)、土地庙

12、东庙村:

玉皇庙(大庙)、玉皇庙禁赌壁记、东庙村遗址、四合院

13、筱川村:

三圣堂

14、府底村:

玉皇庙

15、曹家村:

曹家隘口旧址

16、何家村:

乱石

17、张家村:

三教堂

(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建南济渎庙,又称南庙,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南村南翠屏山之巅。清嘉庆十四年《补修济渎庙碑记》记载,“建宁有济渎庙,不详创始,续修者则自宋迄明“。

庙宇原先的规模庞大,文革期间破四旧,毁掉了三座石牌坊。现存三进院落,座北朝南,占地面积四千余平方米。遗存石台、山门、五道殿、山神殿、钟鼓楼、亭廊、二门、中殿、正殿、献殿、寝殿孙中山纪念馆、左右耳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等建筑。

正殿面阔五间,七出廊,五袱,对乳袱,斗拱出两跳,柱头为双下昂,补间斗拱后坡压在前坡第二檩下,后檐斗拱出一跳。

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七檩出廊,四椽袱,前接乳袱,乳袱上承单质制梁。斗拱出两跳,柱头栌斗有45°斜拱,屋顶为琉璃剪边,五脊六兽,二脊有六龙,形态各异。

庙内现存五通碑碣,分别为明正德十一年石刻碑记、清康熙三十一年《重修济渎庙三门记》、康熙二十二年《重修济渎庙大殿记》、爱新觉罗·颙琰十四年《补修济渎庙碑记》、民国九年《高平县建宁镇补修济渎庙记》。

2014年12月1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建南济渎庙修缮工程》立项。修缮范围和内容包括后宫、济渎殿、二道山门、二道山门东耳殿和西耳殿、二进院东廊房和西廊房、五岳殿、四渎殿、后宫东耳殿和西耳殿、一道山门及东耳殿和西耳殿、东角楼、西角楼等。

2、宣圣庙,又称馆上、公社、圣人殿、文庙、北京孔庙,高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北村旧街的北端。明代建宁籍官员郭东题写的《建宁里重修文庙碑》记载,“庙正殿五间七架,戟门八楹,坐里之坤冈,背倚于峰,面罗屏麓,左眺牛原,右跨雉趾,高明亢爽,亦胜地也。肇创于宋治平丙午。时明道先生移令晋城市,诸乡皆设校馆。暇则亲至,招父老与之语,又亲为儿童正句读,此乡图所为有庙也”。

庙宇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现存正殿(大成殿)和东西配殿,山门和戏楼改建为现代二层楼房建筑。

大成殿为高平市保存完整的最大的殿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九檩七架椽,三架梁,有二四椽袱,下四椽袱前后对乳袱。砂岩石柱,柱头有卷刹,斗拱出两跳。屋顶为单檐悬山顶,五脊六兽,琉璃起脊剪边,正脊为六龙浮雕,两头有大吻,吻上有盘龙,龙尾插卷边。脊之北面有虎皮鹦鹉麒麟花尾榛鸡等造型浮雕。殿内供奉有文宣公(孔子)、邹国公(孟子)、国公(颜回)三像。为后世读书人所景仰,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进士郭东幼年曾在此接受启蒙教育。

庙内现存四通碑碣,分别为明正德十三年《重修宣圣庙记》、清乾隆三十一年《补修创建文庙内外一切胜迹碑记》、清乾隆三十一年《春祀秋报出粟记》、清代《建宁前里灯社水社秋社一年公费碑记》。另有明隆庆二年《建宁里重修文庙碑》仅在县志和府志里有碑文记录,今碑不存。

宣圣庙曾先后为书院学堂、公社及乡政府用地,现为乡文化活动中心的办公活动场所。

3、智积寺,又称东寺,晋城市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南村东南角。创建年代不详,明代风格,清代重修。

智积寺规模宏大,为建宁乡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院。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由山门、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中殿、后殿等建筑组成。山门为三间悬山顶出廊式建筑,中间有门洞。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椽,前出檐均施斗拱,悬山五脊顶,后墙有精美的凤穿牡丹雕花影壁。后殿由十一间楼房构成,为状元插花双展翅阁楼格局,中间五间为两层出廊式木楼房、两侧为三间四层楼房。

寺内现存三通碑碣,分别为清乾隆五年《重修庙门歌舞楼并左右耳房记》、清嘉庆十五年《补修大王庙壁记》、清嘉庆十九年《补修智积寺碑引》。

4、千佛造像碑,又称千佛无梁殿,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先置于建宁旧街南端,后迁至智积寺山门外西侧。雕凿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

造像碑为砂岩材质,下宽上窄呈梯形,碑首为半圆形,高2.5米,底宽1.08米,厚0.68米。碑的正面下部为一大,内置一佛二弟子,碑的阴面与正面相同,大龛两侧均有字迹。碑身四面雕有小佛像,约有1608余躯。碑的左右两个侧面底部雕刻有捐赐施主姓名,字迹清晰可辨。

造像碑曾被不法盗匪偷运贩卖至沿海地区,后被公安机关破案追回,稀世珍宝免于流落海外,盗匪最终被绳之以法。

5、中共建宁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建北村旧街胡同2号。此处原为明清时期建宁古镇的两家著名商号(昌茂恒、忠义恒),建筑为典型的山西上党郡民居大院。

1943年7月,中共太岳二地委、二专署为开辟白晋路以东、陵高路以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决定在高平市、陵川、长子、长治四县交叉地区的建宁村建立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任命宋川为县委书记、李建标为县长。县委未建立区分委,也无固定办公地址,县委曾短期在建北村昌茂恒办公,工作人员在忠义恒居住。县委、县政府在太岳军区第20团的护卫下进入这一地区开展抗日工作。1943年10月,中共建宁县委、县政府奉命撤销,三个月的建宁置县历史至此结束。

传统文化

1、民间耍乐

建宁乡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每年的元宵节有耍花灯、闹社火的耍乐习俗。

节日期间,建宁人民为了营造浓郁的社火文化氛围,在建宁旧街、桥河街、东寺街、兴宁路、乡中路、外环路等街巷,搭建各色彩棚、柏枝门楼,垒起生肖拱火,张挂大红宫灯。各庄人马齐聚建宁古镇,轮番上演九莲灯、踩高跷、跑旱船、猜灯谜、扛桩、舞龙、舞狮、老圪脑、火流星、甩火篮、武故事、黄河灯、跷跷板、霸王鞭、威风锣鼓、二鬼扳跌、花船等民间耍乐,热闹非凡。

2、剪纸艺术

春节期间或婚庆期间,建宁人在自家的窗或墙上贴上形态各异的剪纸以示庆祝,内容涉及喜鹊闹梅、鱼拱莲、凤戏牡丹等不同题材,众多剪纸异彩纷呈,精美至极。

3、其他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还有刺绣、面塑、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二黄、筱川秧歌、苏庄秧歌、府底清场秧歌、八音会、剧、荡秋千、设捻军(散路灯)、打铁花、传统婚俗和葬礼等。

4、庙会

(1)西沟村庙会:农历二月十五

(2)北社村庙会:农历二月十九

(3)建南济渎庙大会:农历三月十八

(4)府底村庙会:农历七月十五

(5)郭庄村庙会:农历七月二十九

(6)建北村庙会:农历十月二十

历史事件

1、建宁事件

(1)人物:高平市县牺盟会特派员王静波、汉奸裴保棠等

(2)地点:建宁盐店(今建南村旧街1号,曾为建宁供销社用房)

(3)时间:1938年2月至3月

(4)事件:

1938年2月份,高平县工委为了打击汉奸和筹集抗日经费,决定没收大汉奸裴保棠(上党区人)在陈区和建宁开设的盐店。一天,工委人员申祖佑、李致远和牛金海带领牺盟游击队到达建宁,部署工作准备查封盐店。不料,第二天傍晚,高平自卫队总队长王揖带领两个连队将建宁盐店包围,牺盟游击队官兵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被缴械和扣押。申、李二人借上厕所时机得以逃脱,飞速赶至陈区向王静波汇报了情况。王静波当即指示牺盟游击队队长朱惠钧带队前往解救,朱惠钧连夜奔袭建宁盐店,活捉了躺在床上的王揖,并收回枪支,释放被扣人员。后来,牺盟游击队查抄和收缴了建宁盐店,将食盐分发给了贫穷老百姓。

牺盟游击队和自卫队共同约定:牺盟游击队在东半县,自卫总队在西半县,不准互相打扰,各自开展抗日活动。以上史称建宁事件,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高平事件的导火线。

2、开辟建宁县抗日根据地

(1)人物:建宁县长李建标、日伪大山办事处主任赵立生等

(2)地点:建宁县大山村(今陈区镇大山村)

(3)时间:1943年7月至9月

(4)事件:

1943年7月的某天深夜,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建标和八路军某营长带领随从人员,进入日伪大山办事处,将办事处主任赵立生活捉。对赵立生耐心教育,提出三条要求和告诫:

1)当汉奸没有好下场,不要死心塌地给日本人干事;

2)做好卧底,及时报告日军的情况和动向;

3)确保抗日人员的安全。

赵立生受训后表示,今后一定悔过自新,随后李建标与任营长将赵放回。与此同时,建宁县委、县政府其他人员同五区干部一道,采取各种方法,做日伪编村人员的思想工作,决意分化瓦解日伪敌对势力。改造后的日伪人员主动给抗日军政人员送粮食、情报。县、区两级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摸透了各个村的地理环境,掌握了敌我双方的情况,逐步建立起建宁县区域色头、东南沟、陈区、土堤、浩庄、石村、许家、黄叶河、郝庄、西坡、任家庄、赵家庄、青岗、范家山、关头、窑沟等抗日游击村政权,为开辟建宁县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传说

1、济渎庙传说

传说天庭的济渎神看到建宁的翠屏山是个好地方,便想下凡普度众生,为人间送福祉降甘霖。于是,就在翠屏山上选了一块平地,将自己喝水的碗扣在了石板上,意为此地为本尊立身之地。

不凑巧的是,天庭的石矶娘娘(当地人称红娘子)也相中了这块地方。石矶娘娘仔细一看,发现济渎神平时所用的喝水碗扣在了这个地方。她实在不想让出这块宝地,灵机一动,便把自己喝水的碗放在了济渎神的碗下面,放好后仍不放心,又拔下头上的金簪放在了自己的碗里,以证明自己先行占有这块宝地。

两位尊神各自宣称自己最先占有这块风水宝地,谁也不想放弃。一度僵持不下,便到玉皇大帝面前请求裁决。玉帝为了安抚两位尊神,当起了和事佬,让他俩在那里合建一座庙宇,庙宇就叫作济渎庙,前院的济渎大殿归济渎神所有,后院的女神后宫归石矶娘娘所有。庙宇落成后,济渎神和石矶娘娘和谐相处,共同保佑人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据传说,有一年建宁地区闹蝗灾,蝗虫糟蹋庄稼十分严重。当地百姓成群结队前往济渎庙烧香跪拜,祈求二神快快显灵,赶走糟蹋庄稼的害虫。二神毫不犹豫,便化作无数只乌鸦来消除蝗虫。不到一个时辰,就把地里的蝗虫吃的一干二净,保佑人们躲过了蝗灾。

2、遇仙山传说

传说有三。

其一,据传古时山腰有座龙王庙,庙下有泉水,碑记称“高邑第一泉”,泉下有池,池中有鱼,故名鱼仙山。

其二,据传年逾九十的愚公家门前被太行山王屋山挡住了,他为了让后代走出大山到外面世界看一看,便率领儿孙几代人来挪移两座大山。面对如此撼天动地的壮举,整个天庭都感动了,天帝立即派二郎神去帮助愚公移山。二郎神用扁担挑起两座大山开始挪移,走到建宁西边的时候,两只鞋子里面进了很多土,便停下来将鞋子里面的土搕出来,结果搕成了一模一样的南北两座小山。当地人们为纪念二郎神在建宁留下足迹,便称之为南北遇仙山。

其三,据传王母娘娘瑶池里的两条金鱼偷偷跑出瑶池,在天上到处戏耍游玩。当游到建宁上空的时候,看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因为贪玩,就忘了返回瑶池。王母娘娘非常生气,就派天兵天将到建宁县捉拿他俩。他俩根本不想回去,因为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想终生守望建宁这方土地。眼看天兵天将快要到来,便横下心来,化作了建宁古镇西边的两座大山。他俩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保佑建宁人民幸福安康。为了感恩来自天庭瑶池里的的这两位金鱼仙人,人们根据方位将这两座大山称作北鱼仙山和南鱼仙山。

3、郭东故事

据传,明朝时期的朱厚熜喜欢游山玩水,疏于朝政,对天下江山社稷和黎民苍生不问不顾。大臣郭东为了讽谏皇帝,便把高平的一些景物编成了顺口溜,并奏请皇帝到高平来游玩。顺口溜云,“建宁千佛无梁殿,鸡叫一声听三县。高平有个大鼓楼,半截戳在天里头。高平市有座米尖山,离天只差一块砖”。皇帝听后非常惊奇,便大张旗鼓到高平游玩,结果与所说相差甚远。一怒之下就把郭东杀掉了。郭东后人为让其完尸入葬,偷偷约请金匠浇铸一颗金头,身首才得以相连,之后将其葬在了建宁村南的翠屏山上。

事实上,郭东并非被皇帝所杀,史料记载郭东“年八十以终”,寿终正寝。该传说不过是当地人为了美化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想象出来的桥段。按常理,即便郭东真被皇帝所杀,其九族都要受到株连,更不可能有什么浇铸金头的情节。

郭东家族持续兴盛数代,在建宁古镇西南角修建了规模庞大的民居大院。但白云苍狗,世事难料,兴旺数代的家族还是逐渐没落了,后人为了生计,将大部分房产变卖给了古镇的张姓商贾大户。这正应了一句古话,“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如此说来,郭东家族对于建宁人而言,最大的贡献在于给乡人留下了“耕读传家”的精神财富。

4、墓底封官传说

据传明朝时期,有一年天下大旱,高平县最为严重,老百姓农作物颗粒无收。住在建宁古镇(今建南村)珍珠巷的姬姓财主,二话不说,便把自己家里囤积的粮食拿出来分发给穷苦老百姓,帮助灾民度过了饥荒难关。

当朝皇帝听说此事后,非常感动,认为这个财主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替朝廷赈了灾解了难。便托人带信准备嘉赏他,并要给他封官加爵。姬财主误以为皇帝要查封他的家业,特别害怕,又不想连累家人,就一了百了上吊自尽了。皇帝派出去的宣旨官员千里迢迢快马加鞭赶到建宁古镇时,已经是姬财主出殡入葬的当天,宣旨官员扼腕叹息,自责来晚了一步,才造成了如此不堪局面。宣旨官员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向皇帝禀报此事。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在姬财主的墓地前庄严地宣读圣旨,为其封官加爵,成为史上墓底封官的孤例。

姬氏家族持续经商数代不衰,成为明清时期建宁古镇五大家族(郭东家族、申良家族、张端仁家族、姬姓家族、夏姓家族)之一。

旅游

景点

山岳河川

1、遇仙山

又称鱼仙山,位于建宁乡的西部,为建宁和陈区两乡镇的界山。南北走向,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东起建宁,西至迪阳、石堂会,北起东窑头,南至省道坪曲线。南、北遇仙山两座山峰海拔分别为1209米、1211.3米。山巅有陈区镇大山村石堂会石窟,山之南有㞼阳书院遗址,山之东麓有建北村佛兴寺。

2、金泉山

又称卧云山、关岭山、秦岭、九江顶,位于张家村北部,为高平市市与长治市两地界山。东起长治县西火镇南掌,西连陈区镇龙王山,主峰宝应山海拔1391.1米,为高平第一高峰。山之东麓有陵川县礼义镇宝应寺(清末称卧云庵、当地人称宝龙寺)。

3、翠屏山

当地人称南山,位于建南村南岭上,山之巅有建南村济渎庙。

山名源自建宁一个名叫申翠屏的女子,申翠屏的父亲叫申良,申良的启蒙老师叫郭峻,郭峻的妻子为田氏,郭峻的儿子叫郭绍芳,郭绍芳的妻子叫申翠屏,郭绍芳的儿子叫郭东。

据传说,明代官员申良的启蒙老师郭峻英年早逝,师母田氏孤苦抚养幼儿郭绍芳,受尽继姑(郭峻之继母)的百般欺压凌辱。申良看到师母一家孤苦无助,就经常帮助师母一家老小。念及恩师情谊,将幼女申翠屏许配给郭绍芳,以延续郭家的香火。郭绍芳与申翠屏成年后结成连理,之后生下了郭东。未成想,郭绍芳也是英年早逝,申翠屏含辛茹苦将郭东养育成人,终身未曾改嫁,直至九十二岁而终。《高平县志》记载,申氏与婆婆田氏为建宁古镇有名的贞洁孝妇,后世为了纪念申翠屏,将南山改称为翠屏山。

4、凤头山

又称凤山、凤岗、南山,位于苏庄村和郭庄村的南部,为建宁乡与北诗镇的界山,山之南麓有北诗镇瘟神庙。

5、纱帽山

位于曹家村和荒窝村北部,丹河支流东大的发源于此山。

6、东大河

又称蒲河,《高平县志》记载,“最东之水曰蒲河,出于东北之纱帽山“。

东大河上游建有曹家村八保水库和三八水库,河水出建宁流入陵川县礼义镇,又从拥万乡寨平村折入高平境,经石末、牛庄两乡折入晋城汇入丹河。高平市境内长33公里,河床宽5.35米,流域面积121.7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8万立方米。

7、其他水利枢纽

(1)八保水库:位于曹家村西北0.5公里处,属小型控制性水库。1958年大跃进年代修建,当时有八个村子参加建设,取八村保水、用水之意,定名八保水库。大坝全长60米,高12米,顶宽3米,最大蓄水量5000立方米,水面面积1000平方米,汛期平均水深5米。

(2)三八水库:位于曹家村东北0.5公里处,属冬季性小型拦洪蓄水工程。1959年3月8日动工,也为了发扬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定名为三八水库。大坝全长100米,高15米,宽10米,最大蓄水量10000立方米。

(3)何家水库:位于何家村北0.5公里的何家河上游,属于小型控制性工程。1958年4月动工,大坝全长90米,高12米,宽3米,总库容量为3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8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1平方公里。

(4)北社潜流:位于北社村南、建宁东大河的西岸,为建宁村和北社村重要的农田灌溉蓄水设施。长约150米,宽约20米,潜流水域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干涸损毁。

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

(一)本地人物

1、人物简历

(1)张宝,宋末元初高平县建宁(今建北村)人,历任永兴路百户、指挥事。

高平县志》记载,“元则张宝,中统间(1260年-1263年)为永兴路百户。适江寇为乱,命宝督兵檄,至即束担以行,时方元旦,擒渠魁以归,迁都指挥佥事。居家孝友,建宁明道先生乡校文馆(建宁文庙)久废,宝力复之”。

张宝做官退休后回到建宁,在圣人殿专事教书育人。

(2)申良(1468年-1524年),字延贤,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其女儿名叫申翠屏,女婿叫郭绍芳,外孙叫郭东。弘治十一年举人,历任招远市、诸城、良乡知县,安吉知州,常州同知,户部员外郎

清代张廷玉著《明史》(卷192)记载,“申良,字延贤,高平人。登乡荐,授招远知县。山东省盗起,良豫为战守具。盗至,追击至黄县,俘斩数百人。已,复至,再破走之。历知诸城、良乡。权贵人往来要索,良悉拒之。进安吉县知州。锦衣叶琼倚钱宁势夺民田,良还之民。琼因奸人诬奏良,事竟得白。稍迁常州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与淮俱杖死。赠太仆少卿。招远民怀其政,绘像祀之”。

(3)郭宗,字距光,号云林山人,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父景昭,祖钦,父质,儿峻,孙绍芳,曾孙东。景泰七年举人原武县尹。

(4)郭峻,明代高平市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钦、祖质、父宗,妻田氏,儿绍芳,孙东,曾孙嗣燃、嗣炳、嗣焕。生、建宁圣人殿教授。

(5)郭岐,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钦、祖质、父宗、兄峻,侄儿绍芳,侄孙东,曾孙嗣烨、嗣勋。建宁当地乡贤。

(6)郭绍芳,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质、祖宗、父峻,妻申翠屏,儿东,孙嗣燃、嗣炳、嗣焕。建宁当地乡贤。

(7)郭东(1523年-1603年),字仁府,号春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宗、祖峻,外祖申良,父郭绍芳,母申翠屏,妻刑氏、王氏、杨氏,儿嗣燃、嗣炳、嗣焕,孙基洪。大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中举,第20名;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第174名,明朝第267名。历任嘉兴市、河南嵩县知县,南京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尚书司丞、顺天府丞、南京太常寺卿(正三品)。

司昌龄《郭东传》记载,“郭东,字仁府,高平人。曾祖宗,景泰丙子举人,原武知县;祖峻,邑廪生,博学工书,士多从之;父绍芳,落魄嗜酒,有义气。尝出行,见一骞在田,而久不见人,疑而,控之,揣其所负装金也。会日将暮,遂前迹之,一人醉卧道旁,谛之。为徘徊李五,撼而讯之,实为官解饷五百余两,即以装付之五,感激愿致百金为谢,固欲不受。归以与妻申氏,申氏曰,君能处心济物如是,吾家其或兴矣。次年遂生东,东奇敏,特达以。嘉靖丙午乡荐,及丙辰登第,时年三十九,历知嘉兴市、嵩二县,升南京刑部主事。迎养父母,父不往,母往,居三月归,遂请终养。未几,父卒,家居十八年,至万历九年,母卒,服阕。始补官为兵部主事,升尚书司丞,转顺天府丞,升南京太仆寺卿,又转太常寺卿,以年过七十致仕。东善事二亲,好读书,恭谨淡泊。居邑东之建宁镇,有汥阳池,中建危楼,引水四面绕之,林木郁,时登览啸咏,以自适。又于镇北数里建㞼阳书院(“㞼”字为古代生僻字,现注音有chéng、shèng、zhé三个读音。【集韵】注解:㞼同丞,也。故当地人叫做丞阳书院),招延四方文士,讲学其中,今其地曰石堂会,旧迹俱存,文章典雅醇正,著《类博录》。卷版藏于家,年八十以终,子嗣焕万历壬辰进士,官至苏州府同知,亦有文集刻本”。

景泰年间,郭东曾祖父郭宗携带家眷从高平三甲镇北庄村迁至建宁里繁衍生息,后裔分布建宁镇(今建南、建北村)及郭庄、荒窝等村庄,逐渐发展成为明清时期建宁里第一名门望族,现今郭姓人员逾两千人。

郭东工于诗书,作品存世甚多,包括《城垣记》、《建宁里重修文庙碑》、《石堂别墅》、“建宁镇”匾额书法。《石堂别墅》诗云:“结庐石堂会,行坐见南山。梅帐尘嚣隔,茅斋趣味闲。苔痕侵砌畔,草色映帘间。地僻兼心远,栖迟未欲还”。

(8)郭嗣燃,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建宁当地乡贤。

(9)郭嗣炳,字永孚,号肖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武举人,历任明威将军,金吾前卫指挥佥事。

(10)郭嗣焕,字叔奕,号宪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儿基洪。万历十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三甲第211名,大明第271名。历任蒲城县直禄东明知县、试政工部虞衡司、直隶苏州同知(正五品)。

(11)郭嗣烨,字元充,号效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不详。生儒官,“建宁镇”匾额勒石人。

(12)郭嗣勋,字季成,号为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不详。庠增生。

(13)郭基洪,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父绍芳,祖东,父嗣焕。历任序班太常寺卿。

(14)姬廷聘,字慕伊,号起萃,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庠生、建宁当地名医。

(15)郭维高,字土撝,号凤冈,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郭庄村)人,岁进士(岁贡生)。撰有石堂会石窟《三义洞记》碑记。

(16)郭愈乔,郭维高之子,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郭庄村)人,当地乡绅。

(17)夏国彦,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北村)人,儒学生员顺治十二年撰写郭庄村《茧用入社碑记》。

(18)苏遇春,清代高平市县府下里苏庄村(今建宁乡苏庄村)人,建宁当地乡绅。光绪十年撰并书写苏庄村《补修玉皇庙碑记》。

(19)张文榜,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清末民初名臣。民国九年书写建南村《高平县建宁镇补修济渎庙记》。

2、建宁郭东家族世系表

(1)初祖:郭子仪

(2)一世:郭恩

(3)二至六世:无考

(4)七世:郭景昭

(5)八世:郭钦

(6)九世:郭质

(7)十世:郭宗

(8)十一世:郭峻、郭岐

(9)十二世:郭绍芳

(10)十三世:郭东

(11)十四世:郭嗣燃、郭嗣炳、郭嗣焕、郭嗣烨、郭嗣勋

(12)十五世:郭基洪

(13)十六世以后:无考

(二)外地关联人物

1、程(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生于湖北黄陂县。嘉二年丁酉科进士((同榜进士有曾巩、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三位))。历任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市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后追封“豫国公”,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程颢早年与其弟程颐共师周敦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堪称理学大师,世称“二程”。

程颢诗作存世颇多,其中《春日偶成》诗篇久负盛名,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在泽州晋城市令任上,主持创立乡校七十二所,建宁乡校就设在宣圣庙内。其在闲暇时间,经常前往建宁宣圣庙为当地师生传道授业解惑。

2、杨子器,字明甫,号柳塘,明代慈溪市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三甲第152名,大明第265名。历任高平、常熟市县令。

明代学者崔铣撰写的《杨子器去思碑记》碑文记载,“杨子子器去高平十有八年,高平民申铎、姬增而下数百人立祠于建宁镇祀之。镇有先圣庙,宋程子伯淳作,杨子尝修之,祠列东庑下“。

建宁人申铎、姬增等数百人为了纪念杨子器在高平县令任上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在建宁镇圣人殿内勒石修建杨子祠。

(三)郭氏家族科举人物

郭氏家族一门六进士、十余举人、数十乡贤乡贡,高平郭氏家族与阳城县皇城相府陈廷敬家族并称为明清时期晋城两大科举官宦世家。建南村郭氏与三甲镇北庄村郭氏系出同源,建南村的郭氏科举人物见《本地人物》,北庄郭氏科举人物如下:

1、进士

(1)郭定:字静之。曾祖父景昭,祖钦,父质,妻刑氏、崔氏、葛氏、李姓,七子坤、城、增、堪、壕、埏、?。明天顺六年举人,成化十一年乙未科进士,二甲第6名,大明第9名。历任郑州市知州、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正三品)。

(2)郭鋆(1499年-1565年):字允重,号一泉。曾祖质,祖定,父坤,妻刘姓、刑氏。正德十四年举人,嘉靖十一年戊辰科进士,三甲第116名,明朝第199名。历任太常寺少卿、工部右侍郎,先后总管卢沟桥、元雷殿、宝源局等工程,并督修京师外城,竣工后,被赐予金帛,加食尚书俸禄。文章古雅简练,著有《一泉文集》。

(3)郭(不详-1558年):字允新,号三泉。曾祖质,祖定,父城,妻赵姓,子治、治休、治熙,孙奇策。嘉靖十年举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三甲第44名,大明第142名。先任翰林院修撰,主编《大明会典壬子典》,后任国子监祭酒,对监生重身教,谨章程,以经术为教。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嘉靖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卒於南京官邸。郭鎜博闻强记,明《春秋》,善词赋,一生著述颇丰,有《翰林诗稿》、《国学文集》、《家居集》等。

(4)郭鉴:字允明。曾祖质,祖定,父坤,妻申氏。明嘉靖十三年举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二甲第56名,明朝第59名。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正四品)。

2、举人

(1)郭质:字彦彬。祖景昭,父钦,妻悦氏、王氏。明正统九年举人,历任永寿定兴县知县,光州知州

(2)郭文:字宣章,祖景昭。父钦。明正统十三年举人解元,历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内。

(3)郭骞:字惟贤。曾祖父景昭,祖钦,父文。明成化十六年举人,真定府深州市知州。

(4)郭淳:字时雍。明成化十八年举人,历任东安县南阳县尹、佳县知府西安府同知。

(5)郭拱宸:字敬之。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二年举人鸡泽县教谕。

(6)郭拱枢(1479年-1544年):字惟中,号北庄拙人。曾祖景昭,祖钦,父宜,妻邢姓,子三谟、三畏、三知,孙四箴、四勿、四幼。正德八年举人,文林郎澄城县知县。

(7)郭长:字孟长。曾祖钦,祖质,父拱宸,明嘉靖七年举人,金州知州

(8)郭坤:字崇载。曾祖父钦,祖质,父定,妻王氏。明弘治二年举人,历任霸州市知州,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

(9)郭增:字崇进。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弘治十四年举人,历任莒南通判、济南府同知。

(10)郭銮:字允和。曾祖质,祖定,父城。明嘉靖十年举人,历任武定州及宁州知州、藩府长史

(11)郭士基(1836年-1902年):字子卿。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3岁时考中秀才,同治三年,29岁时又考中举人,高平县署赠予他"文魁"匾额。同治九年出任广灵县训导。清光绪十一年,因不满清廷的腐朽统治,指责朝政,被革职遣回乡里。

3、乡贡乡贤

(1)郭均让:字时逊。生于元末,以贤良方正征历,辞归隐。明洪武十二年,以德行贤才应召金陵,授真定尹。

(2)郭钦:父景昭。封文林郎,湖广道监察御史

(3)郭宥:曾祖父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五年乡贡,教授。

(4)郭: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十一年乡贡,易州同知。

(5)郭完: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十五年乡贡,教授。

(6)郭宏:曾祖景昭,祖钦,父质。例贡。

(7)郭拱极: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嘉靖五年乡贡。

(8)郭城(1467年-1544年):字崇固,号恭菴。曾祖钦,祖质,父定,妻王氏,子銮、鎜。例贡,安州州判,赠徵士郎、翰林院检讨。

(9)郭堪: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七年乡贡。

(10)郭壕: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三十年乡贡。

(11)郭埏: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三十二年乡贡,隆庆卫训导。

(12)郭治统:曾祖定,祖坤,父鋆。廪生,两浙运司。

(13)郭治暤: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布政司。

(14)郭治休: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真定府。

(15)郭治熙:曾祖定,祖城,父鎜。原武县主簿。

(16)郭治光: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真定府。

(17)郭治诗:曾祖定,祖坤,父鉴。耀州区吏目

(18)郭治泰:曾祖定,祖坤,父鉴。耀州吏目。

(19)郭治礼:曾祖定,祖坤,父?。序班,乡贤。

(20)郭献策:曾祖坤,祖鋆,父治统。任职运司。

(21)郭奇策:曾祖城,祖鎜,父治暤。乡贤。

4、郭氏家族名字规律

(1)第十世:宁、宗、宥、定、冧、完、宏、骞。宝盖头取名。

(2)第十一世:坤、城、增、堪、壕、埏。五行土旁取名。

(3)第十二世:銮、鋆、釜、鎜、鉴、、蓥、、。五行金旁取名。

(4)第十三世:治统、治暤、治休、治熙、治光、治诗、治泰、治礼。五行水旁取名。

(5)第十四世:嗣燃、嗣炳、嗣焕、嗣烨、嗣勋。五行火旁取名。

革命人物

1、姬天来,1925年生于府底村。1937年仅12岁的姬天来参加高平游击队,加入赵支队大队部任红小鬼通讯员;1938年加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总校警卫连任通讯员;1939年任抗大六分校通讯班长;1942年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副排长,兼任彭德怀的勤务兵;194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警卫排排长;1946年任七纵司令部警卫排排长;1947年任一纵政治处工作队队长;1949年任五兵团补训团连长;1950年任贵州军区汽车营部连长;1952年转业回到高平县运输公司工作,享受副厅级待遇,现居建宁乡府底村。

2、张和,小名叫张老肥,1929年生于程家河村。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旅三十七团三营九连。参加过洛阳战役、大别山战役、麻城战役、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排长、保卫科员、云南省国家安全保卫厅行政处副处长。1994年离休,现居云南昆明。

3、革命烈士

高平烈士陵园展示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2627名烈士的英名,建宁乡有97名烈士位列其中。

当代地方名人

1、上党梆子戏传承人

司元和、王天付、辛清海、张桂香、王香香、司晨香、和春秀、解财旺、桑秋成、郝龙义、宋致光、张本恕、姬长今、李照斗

2、八音会传承人

余仁和、余满贵、赵志孝、张文有、赵志立、张光旦、郭喜明、郭金忠、宋长贵、姬河龙

3、十大碗传承人

夏培东、夏树忠、夏财发、夏建强、辛海龙、王平亮

4、蜜牌坊传承人

刘晓堂、刘年方、刘财兴、辛招兄、夏启花、袁俊则

5、寿棺木刻传承人

姬臣良、郝兴义、司秋顺、夏志兴、秦三虎、秦虎、赵二红、赵三红、郭文斌

饮食文化

饮食以面食为主,经典食品主要包括饸饹、拽面、擀面、揪片饺子、不烂汤、软米饭、红豆小米焖饭、米汤、炉粉、油馍、黄蒸、炉面、烫面饺子等。

菜品主要有高平十大碗、猪肉臊子、红丝菜、老酸菜黑豆粉叶菜等。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碗为当地婚宴桌上的主打菜品,包括水白肉、核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等十道菜品。

特色小吃包括油糊角油酥烧饼油糕红豆包、糖三角、粽糕、小剪子、油条、花馍、杂割、龙凤饼、羊肉丸、芥木唐河凉粉等。

祭祀或拜神食品包括馓子油果子、灯盏着、麻花、蜜牌坊、芝麻人等。

水果包括黄梨、苹果、花红、桃、李、杏、桑杏(桑葚)、中国樱桃酸枣树软枣猕猴桃、核桃、柿子等。

古镇新貌

建宁乡在高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乡村生态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平安和谐稳定,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20个村庄全部完成了通水、通电、通油路、通电视、通电话、通网络等村通户通工程。建北、建南、北社、郭庄、曹家等村庄盖起了住宅单元楼,并开通了甲烷,村民开始使用沼气炉生火炒菜做饭,一改传统煤土灶的煤烟污染。同时很多村庄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室,极大地丰富了建宁人的业余生活。以下是高速发展中的建宁古镇新貌:

参考资料

高平市建宁乡人民政府2022年预算公开情况.高平市人民政府.2024-04-02

行政区划.高平市人民政府.2024-04-02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