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明朝历代皇帝

明朝历代皇帝

明朝历代皇帝,是指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至崇祯朱由检为止,共历任的16位皇帝,历经276年。即包括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及朱由检16位皇帝。

明朝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因元末社会矛盾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因此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起义军——红巾军。因战功被加封吴王,至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后由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期因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频发。直至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随后清兵入关,宣布明朝灭亡。

另据《南明史》《明史》等记载,自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明朝宗亲为了反清复明,建立南明,历经弘光帝朱聿键朱聿鐭朱由榔四位皇帝,直至1662年南明覆灭。

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原名重八,后取名朱标,字国瑞,凤阳县(今安徽凤阳)钟离姓太平乡孤庄村人。明朝开国皇帝。幼年家境平寒,出于生计曾为当地地主放牛并当过和尚。

元朝末期,天灾频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多方势力割据。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后因战功加封吴国公(吴王),元至正二十八(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后出兵平定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又定北伐的战略,最终于洪武元年(1368年)攻破元大都(今北京),致使元朝灭亡。洪武四年(1371年),成功平定四川省云南省等地,并消灭明夏政权,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积极整肃吏治、严惩贪腐、重视发展生产(实行里甲制,定“开中”制,均平徭赋)。为加强皇权,实行地方三司六部制度,设立锦衣卫。在教育上兴“文字狱”,定八股取士之制,颁写《大》三编及《大诰武臣》,在军事上确立卫所制度,攻伐北元;法律上颁布《大明律》,颁行《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在全国实行里甲制,推广军屯、民屯制度;又定“开中”制,均平徭赋,同时进行货币改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西宫逝世,享年71岁,卒葬南京钟山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登基后又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再增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对于朱元璋的相貌存在着较大争议。《明史·太祖纪》记载朱元璋“及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据此可知,他身材魁梧威武,额头高大突出,但容貌长得怎样,却无由得知。而明初流传下来的多种版本的朱元璋画像,其容貌又存在很大的差别,一类显得十分端庄慈祥,另一类则脸长额隆、鼻如蒜头、下颚前突,颇为怪异,即“鞋拔子脸”。

惠帝朱允炆

朱允(1377年12月5日——?)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标朱标次子。明朝第二位皇帝。因其在位四年,年号建文,故史称建文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亲朱标因风寒去世,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朱允炆即位后,下诏“行宽政,赦有罪”,赦免所谓的“黯军”(即洪武年间因有罪而被黔面充军的军士);精简政府机构,“省并州县,革冗员”;并且减轻江浙赋税推行井田制;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相继罢黜朱橚、代王、齐王、朱楩朱柏。致使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以“清君侧”名义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市,至此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因下落不明起初并无谥号,直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明安宗弘光帝追崇朱允炆为惠宗,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清廷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追谥“恭闵惠皇帝”,即恭闵帝、惠帝。

对于惠帝朱允炆的结局颇有争议,至今学术界仍没有确凿朱允炆的结局。对朱允炆结局的推测,主要分为两种倾向:一是自焚说,认为朱允炆在城破当日,随着他的宫殿一并化为灰烬;一为出亡说,认为朱允炆逃出了南京,从此隐姓埋名,安然度过余生。

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明代第三位皇帝。初被朱元璋封燕王,镇守北平市。惠帝朱允炆继位后听从朝臣建议实施削藩政策,朱棣不愿就范,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在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战争,攻破京师南京市,登上皇位,改年号为“永乐”。

明成祖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继续实行了削藩政策,并设置机构内阁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营建北京城并重修了万里长城。随后五次亲征蒙古并占领安南。为捍卫领土完整,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并对西藏自治区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同时为加强中外关系,委派郑和下西洋。除此之外,还令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成功修成《永乐大典》。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征返程途中病逝,葬于明长陵(今北京十三陵),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其庙号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对于朱棣的生母一直存在争议,史学界对此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是朱棣的生母,如《燕王令旨》中朱棣自称自己和太子朱标都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太祖实录》和《明史·成祖本纪》中亦记载燕王朱棣为嫡子,是马皇后的第四个儿子。第二种说法认为碽妃朱棣的生母,如明代何乔远在《名山藏》、刘振的《识大录》、李清的《三垣笔记》皆认为认为朱棣生母是妃。现代学者吴晗在《明成祖生母考》一文中指出马皇后无子,燕王和周王的生母为碽妃。第三种说法认为元顺帝妃是朱棣的生母,如明代王世懋所著《窥天外乘》中提到朱棣的生母是元顺帝妃‘’《蒙古源流》中记载朱棣的生母是元顺帝妃洪吉喇氏,《广阳杂记》中记载朱棣生母为元顺帝妃翁姓。近代学者傅斯年则提出朱棣的生母为元顺帝高丽妃。

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公元1378年—公元1425年)是朱棣的嫡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朱棣称帝后,于永乐二年(1404年)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期间六次担任监国协助朱棣处理政务,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病逝,次月,朱高炽继位,年号洪熙

朱高炽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废除苛政,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同时虚怀纳谏,提升内阁职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朱高炽病重,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后驾崩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葬于明十三陵之献陵,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对于朱高炽的之死存在许多争议。明代史学家黄景昉认为仁宗朱高炽是“实无疾骤崩”,即没有疾病突然驾崩。明朝陆釴认为朱高炽之死是因为阴症而死。明朝有野史说朱高炽是中毒而亡,当时朱高炽的妃子郭贵妃过生日,朱高炽去祝贺,期间郭贵妃给皇后敬酒,皇后没有喝酒,其酒被朱高炽所饮,随即朱高炽逝世,郭贵妃自缢而亡。而当时大臣孙汝敬认为朱高炽逝世是因为与食丹药导致的。另外有人根据朱高炽驾崩前后的种种返场推测,朱高炽之死与其长子朱瞻基有关,但并无直接证据。明史学者章宪法在《海上大明:郑和舰队的七次远航》一书中提到,朱高炽很有可能是因为身体肥胖导致的心脏病而死,加上大臣李时勉上书劝惹怒朱高炽,也成为朱高炽死亡的一个重要诱因。中国近代史学家廖盖隆则认为学术界更倾向认为朱高炽是纵欲而死。

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是朱高炽朱高炽的长子,朱棣之孙,自号丘处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十年(1425年-1435年),年号“宣德”。

朱瞻基早年深受祖父朱棣的喜爱。永乐七年(1409年),朱瞻基随朱棣前往北京。两年后朱瞻基便被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朱棣巡幸北征。赵祯朱高炽即位后,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仁宗朱高炽逝世,朱瞻基即位,后于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朱高煦朱高煦叛乱。

朱瞻基在位期间,罢黜庸官,整顿吏治, 任用“三杨”管阁务,蹇义长吏部,夏原吉管户部,并改革科举取士法,致使当时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在对外关系上,令郑和七次下西洋,停止用兵交州,与日本恢复外交关系,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后将朱瞻基与其父朱高炽统治时期并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因病逝于乾清宫,年仅三十八岁,葬于明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是朱瞻基朱瞻基的长子,明代宗朱祁钰之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他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于宣德十年至正统十四年(1435—1449)和天顺元年至天顺八年(1457—1464)两次在位,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

朱祁镇前后共在位二十四年,首次即位时年仅九岁,当时由太皇太后辅政,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正统,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大明国力日益强盛。正统八年(1433年)正式亲政,亲政初励精图治,后开始宠信宦官,致使宦官专权。朱祁镇在正统年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即正统二年(1437年)的亦集乃之战、正统四年(1438年)的丰州之战、正统九年(1443年)的以克列苏之战,此三次战役皆为胜果。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入侵,朱祁镇因亲信宦官王振,不听劝阻,亲率军出征土木堡,结果被俘。其弟朱祁钰被推举为新的皇帝,将朱祁镇尊为太上皇,并改元为景泰。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被释放返回京城,朱祁钰安置其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夺门之变”,迎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第二次登基后,朱祁镇便冤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等,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和功臣,同时开始重用宦官,致使社会动荡不安。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因病去世,终年三十八岁,留遗诏废除宫妃殉葬制度,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景帝朱祁钰

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是朱瞻基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镇朱祁镇的弟弟,朱见深朱见深的叔叔,明朝第七位皇帝。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初三(另说八月十三日),朱祁镇即位后被封为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朱祁钰成为监国。成为监国后便惩处了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等人,重用兵部左侍郎于谦。后为稳定朝政,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

在位期间,朱祁钰善用兵部尚书于谦取得明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之后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英宗朱祁镇复辟,朱祁钰被幽禁于南宫市,同年病逝,享年30岁。朱祁镇朱祁镇其赐谥号曰“戾”,以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后朱见深即位,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追谥其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时期,弘光帝朱由追加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上庙号代宗。

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是朱祁镇朱祁镇的长子,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

1449年(正统十四年)朱见深被朱祁镇立为太子,1452年(景泰三年)被朱祁钰废为沂王。朱祁镇复辟后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逝世后,朱见深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成化”。在位期间,朱见深积极整顿吏治、精兵简政、攘外安夷并多次平定叛乱,同时平反于谦冤案,恢复大量被贬逐的正直大臣。但其统治后期开始迷信方术、宠幸年长自己17岁的万贞儿、设立西厂,政事裁决皆经宦官,致使宦官弄权,朝政黑暗,许多贤能之人弃朝归野。朱见深执政期间注重文化发展,倡导文教并重,广泛征选人才,推出文科试卷;创立“内府画院”,鼓励士人自由创作;并颁布《官督墨戏令》,倡导“信士阶层”,同时对民生事业的改进,建立“田疆制度”。在文化方面,朱见深个人也颇有造诣,朱见深擅长绘画,其笔墨兼收南宋院体与明代浙派的部分特点,并有选择性地学习古人画法,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的风格,画作大多为神像、金瓶、牡丹、兰菊、梅竹之类的作品。为了太子朱祐樘的教育,朱见深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亲自编纂《文华大训》二十八卷。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宪宗因病逝世,终年四十一岁,葬于明十三陵的明茂陵,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太子朱樘依诏即位。

孝宗朱佑樘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是朱见深的第三个儿子,明朝第九位皇帝。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见深立其为皇太子。朱见深驾崩后太子朱祐樘即位,次年改元弘治。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心系百姓。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开午朝,广开言路。并积极整肃朝纲,罢逐奸之臣、选贤举能,为于谦建祠平冤。除此还躬行节俭,史称其时期为“弘治中兴”。朱祐樘本人也被称为“中兴之令主”。朱祐樘统治后期开始宠信宦官李广,直至弘治十一年(1498年),清宁宫发生火灾,太后严责孝宗宠信李广,李广得知后畏罪自杀。朱佑樘在看到李广的贪污证据后开始整肃朝纲,任用贤臣,并下令群臣都要修身反省,敢于直言进谏,禁止内外奢侈超过规定。

朱祐樘从小便体弱多病,加之从政后励精图治,最终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朱祐樘在乾清宫因病逝世,终年三十六岁,葬于明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521年)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别称锦堂老人。

弘治五年(1492年),朱厚照被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佑樘病逝,15岁的武宗即位,继位后大赦天下,免去了弘治十六年前百姓拖欠未缴纳的所有税款,次年改年号为“正德”。在位期间,朱厚照多次造兵镇压叛乱,并免除受灾地区粮税。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北巡”居庸关外,亲自率军赢得了应州大捷的胜利。宦官刘瑾谋反伏诛后,朱厚照日益宠信宦官江彬。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二月,朱厚照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在位期间因荒疏朝政,导致宗室安化县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

正德十五年(1520年)农历闰八月,朱厚照在南游返回路过淮安市(今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附近 )时,在积水池钓鱼意外翻船,因此导致身体不佳,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回北京不久后便疾发驾崩,终年31岁,葬于明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传位于堂弟朱厚熜

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1507年—1567年)是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之子,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武宗朱厚照驾崩,因无子嗣继位,遵“兄终弟及”祖训,传位于兴王世子朱厚熜,次年改年号为嘉靖。朱厚熜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集异纳谏,勤于政务。为加强中央集权,首先通过“大礼仪之争”,打击权臣势力。同时改革翰林院等机构,振兴纲纪,严惩贪官污吏,任人唯贤,使得朝堂上各司其职,政治清明节。而后为防止宦官出现宦官乱政,朱厚熜下令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的职权。

统治后期,朱厚熜开始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对于朝政之事皆听从方士的意见,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发生了“壬寅宫变”,朱厚熜差点死于宫女之手。此后为追求长生不老,二十年不理朝政。后因误用严嵩,致使倭人入境,澳门失陷,俺答汗率军犯大同市, 直逼京师。朱厚熜便起用徐阶为内阁首辅。为缓和社会矛盾,朱厚熜下令采取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并且退还一些被王爵、官吏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开创了嘉靖晚年间的“新政”时期。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乾清宫驾崩,享年60岁。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之永陵,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穆宗朱载坖

明穆宗朱载(公元1537年3月4日—公元1572年7月5日)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个儿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朱载坖被明世宗朱厚熜册封为裕王。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67年1月23日),明世宗驾崩,庄敬太子朱载壡亦无子逝世,朱载坖遵遗诏登基,次年改年号为隆庆

朱载坖在位期间,怠于政事,沉迷享乐,将政事委任给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并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将才加强边防,致使社会较为繁荣稳定。

但由于其纵情声色,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终于朱载坖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572年)在乾清宫驾崩,终年36岁,葬于明十三陵明昭陵,庙号李恒,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刘秀纯德弘孝庄文皇后皇帝”。太子朱翊钧依诏继位。

关于朱载坖的名讳,还流传有“载”一说。《明史·明穆宗本纪》记载明穆宗其名“载垕”。据考察应为后世记录者笔误所致,据《明世宗实录》卷二〇〇记载,“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五月己卯朔,上命皇第三子名载坖,第四子名载圳。”即明穆宗名讳为“载坖”。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浙江布政司刊本《皇明诏令》中所录《立皇太子并封二王诏》亦记载“载坖”这个名字。朝鲜《李朝中宗实录》所载存同时期相关档案亦可资佐证,而叫“朱载垕”的在当时另有其人,即齐东安和王。学者卢翰所著《掌中宇宙》提出载坖”是因形近而误作“载垕”。

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钧(公元1563年9月4日—公元1620年8月18日)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个儿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朱翊钧被穆宗朱载坖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穆宗朱载坖逝世,朱翊钧即位,时年十岁,次年改年号为万历。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前期,勤于政务,支持张居正改革,实行考成法选拔官吏,整治水利,实行一条鞭法,并任用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使明朝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进入“万历中兴”时期。在位中期,朱翊钧开始疲于朝政、沉迷酒色、派税监矿使搜刮百姓并历经“万历三大征”,加之朝廷贪污盛行,使得国库亏空严重,多地人民发动起义,党争加剧。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政权攻占抚顺市,朱翊钧力主征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与后金交战时大败,此后明朝对后金采取防守战略。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在弘德殿病逝,葬于定陵,庙号为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留遗诏由太子朱常洛嗣位。

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是朱翊钧的长子,母亲是王恭妃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因在位时间仅一个月(1620年八月初一~1620年九月初一在位),被称为“一月天子”。

朱常洛出生后因母亲出生低微,一直不被朱翊钧所喜,也因此引起了十余年的国本之争。最终在群臣的支持下于万历二十九年十月被立为太子。万历四十八年七月(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后即位,改年号泰昌

朱常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废除矿税、税,任命各部所缺官员,朝政颇有振兴的局面。 但由于其纵欲淫乐,致使身体羸弱。八月初十,朱常洛感觉身体不适,但其一直坚持带病处理政务。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由于在病中服用“仙丹”红丸逝世,终年38岁。皇长子朱由校依诏即位,即位后上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赵惇,葬于庆陵。

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常洛朱常洛的长子,崇祯朱由检的异母兄弟,生母选侍孝和皇后(孝和皇后),生母去世后由李选侍(西李)抚养,其名字为祖父朱翊钧朱翊钧所起。朱由校由于从小不受祖父重视,故没有接受教育,后朱常洛驾崩继承皇位,改元天启。也因此称他为“文盲皇帝”。

朱由校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澄清政,广泛采纳官员的意见。因边疆战事紧急,多次犒赏边疆士兵,引进红夷大炮。朱由校统治后期出现魏忠贤客氏专权的局面,也因此制造了许多大型冤狱,迫害敌对党人。致使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多次发生起义事件,后因听信谗言罢免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沈阳市辽阳市,辽东失陷。朱由校在再次启用熊廷弼后,熊廷弼却在阉党策划下被害。直至袁崇焕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两次击退后金军,战局才有所改观。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朱由校泛舟游玩不幸落入水中,后来获救。但却沉湎酒色,为求永生还饮“仙方灵露饮”。最终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乾清宫驾崩,终年23岁。葬于明十三陵的明德陵,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皇帝”,留遗诏由其弟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

思宗朱由检

朱由检(1611年—1644年)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朱常洛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朱由校朱由校的弟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受封信王,天启五年(1625年)朱由校逝世后传位于朱由检,年号崇祯

朱由检即位后,首先铲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勤于政事,厉行节俭。但其用人多疑,并以重典治臣,致使众官员不敢参与政务。加之由于连灾害不断,百姓流离之所,朱由检六下罪己诏,同时后金多次进犯,社会矛盾严重。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朱由检煤山遗址(今北京景山)自缢而亡,终年34岁。二十八日,李自成将朱由检及周皇后的棺材葬于田秀英的墓中,明朝至此灭亡。清朝建立后,将其庙号定为明怀宗,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文皇后烈端皇帝”(顺治十六年改“端”为“”),改葬于明思陵。后南明弘光政权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为朱由检拟定“思宗”的庙号及“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文奋武敦仁孝烈皇帝”的谥号。弘光元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二月,改庙号为“毅宗”。隆武政权改庙号为“威宗”。

南明皇帝

南明朝(1644年-1662年)是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朱由检朱由检自缢身亡后,明朝宗亲为了反清复明,相继在中国南方建立起的明朝政权的合称,历时18年。直至19世纪中叶,中国学者才用南明称呼这一历史时代。

安宗朱由崧

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7月1日)是朱常洵朱常洵的长子,小字福八,朱翊钧之孙,崇祯帝朱由检的堂弟。

万历四十二年(1617年),朱由崧被封为德昌王,三年后进封弘光帝世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因父亲被李自成杀害,袭福王位。后明朝朱由检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宗亲开始商议另立新主,后朱由崧依靠军镇力量被拥立为帝。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即位,建元弘光,史称南明

朱由崧在位期间,贪图享乐,不修内政,致使政治腐败。并定“借虏平寇”为国策,联合清代贵族镇压汉族内部农民起义。顺治二年(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局势动荡,弘光帝带家眷逃往芜湖市,后被清军抓获带至南京城内。次年(1646年)五月,清廷以企图造反为由在北京将朱由崧诛杀。朱由崧逝世后,其王妃黄氏的弟弟黄盐梅将其与黄妃合葬于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

朱由崧逝世后,监国鲁王朱以海上谥号为皇帝,上庙谥为质宗安皇帝。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1657年)四月朱由榔改朱由崧庙号为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绍宗朱聿键

朱聿键(1602年5月25日-1646年10月6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朱桱第九世孙,其祖父为唐端王朱硕熿,父亲为朱硕熿的庶长子朱器墭(唐裕王,后追尊为宣皇帝)。

1632年(明崇祯五年)朱聿键继唐王位。后因起兵勤王下狱,直至1644年(崇祯十七年)弘光帝即位时大赦才恢复自由。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朱由崧被清军抓获,同年,朱聿键在郑鸿逵、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登上皇位,改元隆武,尊弘光帝为太上皇,尊号为“圣安皇帝”。

朱聿键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坚持抗清,多次出兵北伐,收复旌德县宁国市等失地。顺治三年(1646年),南明大将郑芝龙降清,清军攻陷福建省,朱聿键离开南平市逃至长汀县(今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同年八月二十八日,清军追至汀州,汀州城破,朱聿键被俘并被杀害。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朱由榔追谥朱聿键“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庙号绍宗。

文宗朱聿鐭

朱聿(1605年-1647年1月20日)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孙,唐裕王朱器墭之子,朱聿键朱聿键之弟。

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十六日,赣州市失守,朱由榔政权从广东肇庆逃往梧州市,时任唐王的朱聿鐭和隆武朝的官员逃至广州市,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联同大学士何吾驺、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曾道唯等拥立朱聿鐭为监国,以都司署为行宫。十一月五日,朱聿鐭按兄终弟及的原则继位称帝,改次年年号为绍武元年。

同年十二月十五,李成栋导由福建省攻入广东省的清兵混入城内,夺占广州,朱聿鐭自缢而死(一说被杀),朱聿鐭死后,后人将他与苏观生等十五人,葬于广州城北象岗山北麓,而今绍武君臣冢迁至广州越秀山公园木壳岗内。

昭宗朱由榔

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是朱翊钧之孙,朱常瀛朱常瀛之子,崇祯朱由检的堂弟。

朱由检六年(1633年),朱由榔受封永明王,后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袭封桂王。隆武二年(1646年),在肇庆市任监国,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宣布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永历

朱由榔在位期间大多时间都在流亡。登基初,清军便攻陷北京,朱由榔辗转一路向西逃亡。在途中被原大西军张献忠部将孙可望迎至贵州安隆千户所城中,期间朱由榔受其监管与控制。后在李定国的帮助下逃往云南省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军攻陷贵州省和云南地区,朱由榔再次出逃至缅甸。永历十六年(1662年)缅甸国王将其献给清军将领吴三桂,同年四月朱由榔在昆明市被绞死,终年40岁。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庙号李晔,延平王郑经上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相关争议

直至现在,对于明朝宗室在南方成立的南明政府是否为明朝的一部分的问题仍有争论。依据《明史》《二十五史》等正史中提及明朝共历16位皇帝,历经270多年,即清军入关后明朝结束,但在史书上仍有南明的记录。后清朝官方在修史书时将南明君臣的称呼皆加了“伪”字以区别“前明”,如:“伪朝”、“伪号” 等。直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官方开始把这段历史改称为“南明”或“后明”,以区分原来的明朝。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明朝帝王世系表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将其父亲朱世珍追尊为皇帝,庙号仁祖,谥号淳皇帝,其陵墓在凤阳县明皇陵。除此外追尊祖父朱初一曾祖父朱四九、四世祖朱百六为皇帝,皆将其葬于祖陵 。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大明共历经16位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逝世后,明朝宗亲在中国南方建立起明朝政权——南明朝廷,历时18年。

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中华典藏.2023-09-11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一.中华典藏.2023-09-11

《病逸漫记》.中华典藏.2023-06-16

《野记》二.中华典藏.2023-06-19

朱瞻基.故宫博物院.2023-09-11

明代宗朱祁钰.中国百科大全.2023-09-11

解谜都匀“明永历皇帝陵”.都匀市人民政府.2023-04-22

明代皇帝秘史.豆瓣读书.2023-09-08

亲历三百年.豆瓣读书.2023-09-08

从开国斗到亡国.豆瓣读书.2023-09-08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套装共9册).豆瓣读书.2023-09-08

正说明朝十六帝.豆瓣读书.2023-09-08

明朝的皇帝.豆瓣读书.2023-09-08

明朝皇帝墨宝.豆瓣读书.2023-09-08

历史纵横 明史-大明皇帝 (2005).豆瓣电影.2023-09-14

大明风华 (2019).豆瓣电影.2023-01-22

这里是北京:大明皇帝们 (2007).豆瓣电影.2023-09-14

卷之一_明太祖实录_佚名_在线阅读_中华典藏.www.zhonghuadiancang.com.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