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斯瓦希里语:wa Rift nchini Afrika Mashariki,英语: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地球上最长的不连续裂谷带,位于非洲大陆东部、亚欧大陆西南部。裂谷整体呈南北方向延展,分为约旦裂谷段、红海裂谷段、非洲裂谷段三段,其中非洲裂谷段分东、西两支,有时人们也用”东非大裂谷“代指非洲段裂谷”。大裂谷全长6400多千米,平均宽度48~65千米,平均深度500~800米,总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千米。境域跨越约20个国家,其中贯穿非洲国家14个。

从地质成因看,东非大裂谷主要受板块碰撞和张裂作用影响。约30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发生剧烈碰撞并张裂拉伸致使非洲东部出现抬升现象,后逐渐张裂形成两条大致平行的地层断裂带并不断向南北延伸。大裂谷区域受地质活动影响,整体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谷底中多熔岩台地、断陷谷地断层崖等地貌。东非大裂谷沿线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高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等,整体以热带气候为主,气温较高,降水时空差异较为明显。因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大裂谷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区域内分布有众多河流、湖泊,也是非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如尼罗河(Nile)、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Lake Victoria)等。区域内动植物种类丰富,至今无人知道大裂谷腹地有多少种物种,特有物种包括山地大猩猩碱水中生活的鱼类等。

东非大裂谷区域出现人类活动的历史相较久远,据考证,约440万年前,在大裂谷中部埃塞俄比亚(Ethiopia)地区便出现了人类的先祖地猿;约11000年前,大裂谷北端约旦河谷段便出现了人类最早城市之一——杰里科(Jericho)。一世纪,大裂谷埃塞俄比亚裂谷区便出现了早期的政权——阿克苏姆王国(The Kingdom of Aksum或Axum)。迄今为止,大裂谷中段奥莫河谷(Omo Valley)还生活着50多个保留3000年前传统习俗的原始部落。东非大裂谷区域内历史悠久、生态景观独特,截止2023年末,大裂谷区拥有12处世界自然遗产、5处世界文化遗产,及众多国家生态公园

结合对大裂谷的地质研究结果,地质学家曾断言未来100万年,东非大裂谷将在地壳运动中继续扩大,直至把亚丁湾南岸的“非洲之角”(the Horn of Africa)从非洲大陆上完全分离出去,形成地球上第八个大洲——东非洲。

发现历程及命名

18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派出一支探险队前往东非寻找尼罗河源头,并就尼罗河源头问题得出结论。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苏斯(Eduard Suess)结合尼罗河源头探险相关结论提出——阿拉伯和非洲的山谷湖泊系统是由一个连续的地槽组成。1891年,爱德华·苏斯发表了一篇论文,将叙利亚马拉维(Malawi)之间的地质和结构地理归因于地球内部相互关联的运动。次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沃尔特·格雷戈里(John Walter Gregory)开始对东非进行探索,通过对地质地层比较,格雷戈里得出结论,认为东非山谷的形成原因是断层作用,而非侵蚀。因此,他将该山谷命名为“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这个名称后来一直沿用于整个非洲裂谷。后经地质研究表明,大裂谷是由东非、红海( Red Sea)及约旦河谷上一系列由块状断裂所形成的裂谷和湖盆组成,整个裂谷贯穿非洲、阿拉伯半岛,故又被称为“非洲一阿拉伯裂谷系统”。

位置境域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红海沿岸、亚欧大陆西南部,经纬度范围介于25°57′S~33°30′N、29°30′E~43°10′E之间。其南点位于莫桑比克(Mozambique)中部赞比西河(Zambezi River)入海口,北点位于叙利亚(Syria)北部约旦河(Jordan River)源头,东点位于红海南端亚丁湾海湾 of Aden)。大裂谷呈“Y”形,全长6400多千米,最宽处200千米以上,最窄处仅3米,平均宽度48~65千米;平均深度500~800米,最深处约3000米。总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千米,占非洲面积1/6以上。

东非大裂谷南北纵贯非洲东部、红海沿岸及西亚。由于地理上已超过东非范围,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区,因此也将其称为“非洲一阿拉伯裂谷系统”,整体系统由三段裂谷组成。

地质变迁

形成过程

东非大裂谷形成于非洲古老的前寒武纪台地上,地球物理学数据表明,其形成与阿法尔地区和维多利亚湖下部地幔上涌有关。约30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发生剧烈碰撞,两个板块张裂拉伸;当时非洲东部正出现抬升现象,地幔物质在上升过程中所产生强大张力地壳撕裂。最初的撕裂和下陷发生在渐新世,受地慢热柱上涌影响,东非与红海原洋裂谷及亚丁湾新生海洋组成三岔裂谷带在中新世发生强断裂。约1000~1200万年前,两条大致平行的地层断裂形成;断裂中间地面渐渐下沉,两翼相对抬升,形成裂谷两壁和一条深陷下去的宽带状低地。大裂谷主要由第三纪板块水平扩张和垂直隆升构造活动形成,并伴随广泛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受地下深部软流圈地幔上涌驱动,软流圈上涌使得原本统一的非洲板块被拉伸和减薄,局部地区出现张裂和断陷,并贯通形成整个大陆范围、深达上地幔的巨大裂谷系统。在上升流作用下,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软流圈上涌也向上提供一定的岩浆来源,与大裂谷减压病作用形成的岩浆一起喷出地表,形成大量火山活动。持续活跃的地壳运动使地下熔岩沿裂谷带不断涌出,高大熔岩高原上的火山变成一座座山峰,断裂下陷地带成为大裂谷谷底。从上新世第四纪,裂谷一直处于大规模错动时期,红海割裂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岛在裂谷地壳运动张力下与非洲大陆发生分离。近200万年来,裂谷平均张裂速度为2~4厘米/年。在低洼的阿法尔三角地区,地质活动至今仍非常活跃。

约旦河裂谷(Jordan Rift Valley)形成于中新世阿拉伯板块相对向东北移动离开非洲板块,继而形成该裂谷。其中死海约旦裂谷最低点,由死海转换断层(又称为死海裂谷)形成,一般认为是红海裂谷三连点的东北向延伸。

红海裂谷的形成演化与非洲大陆裂解、阿法尔地幔柱活动、新特提斯洋闭合等密切相关。新特提斯闭合伴随着新洋盆的开启。约3000~2500万年前,红海一亚丁湾开始分裂;随着红海裂谷的进一步扩张,至中新世开始,阿拉伯板块沿红海自南向北逐渐与非洲板块分离。红海发育经历了裂谷前火山作用(3100~2900万年前)、大陆张裂(2900~1300万年前)和洋底扩张(至少1300万年前)三个主要阶段。其中,3100万年前开始,亚丁湾出现裂谷活动。2200~1700万年前,构造岩浆活动显著发育;亚丁湾在1800万年前时开始海底扩张。500~300万年前,亚丁湾洋壳继续发育,红海南部洋壳开始发育。200万年前,亚丁湾裂谷轴破裂进入阿法尔东部。

东非裂谷段从4500万年前开始发育,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西部发育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裂谷。3500万年前时,与北西-南东走向中生代裂谷相关的早期裂谷发育。3100万年前开始,大量玄武岩埃塞俄比亚向肯尼亚延伸;约100万年前时间,地幔柱大规模喷发。2700万年前时,裂谷开始作用于阿法尔地区。同时,图尔卡纳附近裂谷深度增加。约2600万年前,由于扎格罗斯(zagros)俯冲带板片俯冲,第三纪前发育的鲁夸(Rukwa)裂谷被重新激活,北西-南东、北北西-南南东走向裂谷转变为北东-南西向伸展作用。2600~2300万年前,火山活动主要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和索马里高原发育,以玄武质为主。2200~1700万年前,构造岩浆活动显著发育,埃塞俄比亚南段与图尔卡纳地区形成宽阔调节带。1300~1000万年前,东非裂谷系西支及埃塞俄比亚北段形成;1000万年前时,高原区域隆起。1000~600万年前,从西支裂谷的爱德华湖(Lake Edward)开始裂谷作用,而火山活动继续在埃塞俄表比亚中部发育,一直延伸带裂谷肩部;800万年前时形成埃塞俄比亚中段裂谷,至500万年前与其北段和南段结合;同时肯尼亚裂谷向西延伸,约700万年前时到达坦桑尼亚边界。500~300万年前,东支延伸到坦桑尼亚克拉通;阿法尔扩张,达纳基尔块体(The Danakil Block)继续逆时针旋转。20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裂谷南部向南延伸。

裂谷现状

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结果,红海扩张速度为2厘米/年,非洲大陆上的东非大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肯尼亚测量机构在东非大裂谷地区测量后推断,东非大裂谷谷底一直在以每年1~2毫米的速度下沉。

1978年11月6日,在吉布提阿法尔地区,一座新的阿尔杜科巴火山(Mt. Ardoukoba)突然“诞生”,熔岩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喷发出来,体积达25万立方米,同时导致红海短时间内加宽1.2米。

2005年9月,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区火山喷发,地面出现无数裂缝,其中最大一条约60千米长、8米宽。

2005年12月5日,距坦噶尼喀湖约10千米的东非大裂谷断层线发生地震,震级约里氏6.3级至6.8级,震中在坦噶尼喀湖以下。除了破坏最为广泛的刚果之外,布隆迪坦桑尼亚、卢旺达以及肯尼亚安哥拉(Angola)首都均有震感。

2007年,位于红海上的贾巴尔·塔伊尔岛(Jabal al-Tair island)发生猛烈火山爆发。

2018年3月13日,在持续降雨影响下,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以西的东非裂谷区突然出现一条7~8千米长的巨大地裂缝。裂缝初始形成阶段最大深度15米,平均深度7~8米,最大宽度5.5米,平均宽度2~3米,线性良好,连续出露,裂缝直接导致当地一名儿童溺水身亡,多头牲畜掉落裂缝中,一栋房屋被裂缝一分为二,连接肯尼亚东西区域的主干道B3公路被毁坏。

地理特征

气候

由于南北跨纬度较大、区内地形差异较大、地面高度相差悬殊、各地气压与风系不同等,裂谷带各地气候有明显区别,由北至南大致可分为地中海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高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气候区等。

约旦河谷属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湿润多雨、夏季高温干旱。每年11月~翌年3月为冬季,4~10月为夏季。年均温度20℃左右。夏季白天温度超过36°C,冬季平均温度约13°C。降雨量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山区年降雨量约718毫米,南部沙漠地区不足25毫米。

红海段海水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极高的表面温度加上高盐度,便成为了世界上最热、最咸的海水之一,海水盐度高,季节变化小。夏季地表水温平均22°C,北部约26°C,南部约30°C;冬季有约2°C变化。降雨量年均60毫米,以短时阵雨为主,常伴雷暴,偶尔伴沙尘暴;蒸发量2050毫米。

沿岸国家厄立特里亚4~5月为小雨季,6~8月为大雨季,其余为旱季。气候地区差异大,东部狭长沿海平原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西部低地属半干旱气候,中部为高原气候。东部沿岸沙漠年均气温为30℃,3~10月,白天气温可达40℃以上;西部年均气温28℃;中部高原地区年均气温17℃,其中12~2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5℃,5~6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5℃。东、西部年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高原地区年均降水525毫米。

埃塞俄比亚裂谷北段平原属热带沙漠气候,南段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分布随平均海拔而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干湿季节明显。裂谷东南山地年雨量800~1000毫米,北段平原年雨量低于100毫米;降雨具明显性季风性特征,夏季盛行来自西非几内亚湾的湿润西南风,形成7~9月大雨期;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的干燥东北风,形成10~2月旱季;3~4月时,苏丹低压中心吸引来自印度洋的潮湿气流,形成小雨期。

海拔500米以下气候类型为贝雷哈带,气候极其炎热干燥,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均气温超过30℃。海拔500~1800米气候类型为科拉带(k’olla,即“炎热带”),年均气温为22℃~26℃。海拔1500~2500米气候类型为维纳达噶带(weynadaga,即“多风带”),平均气温15.6℃~20℃。海拔2500~3500米气候类型为达噶带(daga,即“寒冷带”),具高山气候特征,平均温度15.6℃以下。维纳达噶带和达噶带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相差3°~7℃。海拔3500米以上气候类型为维尔其带,多为高山顶部,年均气温约14℃,常见冰雹。

东非高原裂谷区北部属热带荒漠、半荒漠气候,中部包括热带高原气候和高地亚热带气候,南部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每年3~6月和10~12月为雨季,其余月份为旱季。赤道横贯中部,终年高温。1月均温高于18℃,7月均温高于20℃,气温差不超过5℃。高地平均温度约15.56℃,低地平均温度约32.22℃。北纬15°以南地区属季风区,季风指数大于60%。

肯尼亚北部、东部与坦桑尼亚中部地区属热带荒漠、半荒漠气候,年降雨量少于500毫米;其中肯尼亚北部为典型荒漠气候,年降雨量145毫米;坦桑尼亚中部以外地区属热带山地气候,年均气温21℃~25℃。肯尼亚西南部中央高地一带,地势起伏较大,受特殊风系影响,热带气候受到强烈变型,具高地亚热带气候特征,是赤道地区罕见气候类型;白天凉爽,气温15℃~20℃;夜间海拔较高处气温可降至8℃以下;降雨量取决于位置,如裂谷底部纳库鲁年降雨量876毫米,肯尼亚山东北坡年降雨量1328毫米、肯尼亚山西南坡年降雨量744毫米。东非裂谷高原南半部(除中央高地外)属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年均气温14℃~20℃;年降雨量750~900毫米;湿度58~65%;11~4月盛吹东北信风,形成长雨季;5~10月盛行西南风,形成旱季。西支裂谷乌干达段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区年降雨量1150~2000毫米,全年雨量季节分配均匀,以4~5月份最多;湿度约70%;湖西北是赤道气候变型区,温度超过21℃,年降雨量100~1500毫米。坦噶尼喀湖以西的刚果是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部分地区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该区域也是雷暴频率最高地区。

裂谷最南端的马拉维高地属亚热带气候,每年5~10月为旱季,11~4月为雨季。在东北季风、东南信风、赤道低压带和南回归高压带影响下,具明显过渡性气候特点。其中马拉维湖区和希雷河谷年均气温23℃~25℃;海拔900~1400米高原地区年均气温19℃~23℃,较高高原和一些山区14℃~18℃;姆兰杰(Mulanje)山地年均雨量2164毫米,维皮亚高原年降雨量1498毫米,柯克山脉(Kirk Range)年降雨量1046毫米,希雷谷地年降雨量775毫米;每年12至次年4月,形成主要雨季,有时受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影响形成暴雨并造成洪水灾害。3月末~5月,东南信风给东南迎风坡和高地带来地形雨并随温度降低逐渐减弱,偶有小雨和薄雾。6~8月,马拉维高地受南非大陆高气压控制,东部受东南信风影响,内陆多晴朗天气,东部高原斜坡和山地常出现阴雨天气。9~11月,马拉维高地大部分地区少雨,仅东南部高地因受地形影响而多雷雨。

地质

构造

东非大裂谷系统是由一系列地堑——半地堑裂谷盆地组成,大多呈对称分布,裂谷内部发育一系列地堑和地垒,裂谷边缘发育阶梯状正断层进而发育众多断陷湖,两条构造隆起带是纵向分带界限。

岩层

东非大裂谷大部分地区由火山岩覆盖。主要分布橄榄玄武岩、玄武岩、凝灰岩、页岩石灰岩(强风化层厚1~8米)、砂岩(全风化层厚5~15米)等。其火山岩表现出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基性岩主要是富碱质,成分上从拉斑玄武岩至碱性玄武岩再到硅不饱和的碧玄岩、霞石岩和超钾质的白榴岩及碳酸岩等,中酸性岩也是偏碱质,如粗面岩、响石和碱性流纹岩等。

地形地貌

东非大裂谷带是非洲大陆地势最高地带。在形成过程中伴随大规模火山活动和熔岩流出,发生大规模地壳断裂、错动和升降,形成面积广大的熔岩台地、巨大断陷谷地、一系列断层崖及高大火山锥等。两侧悬崖壁立,谷壁死火山连绵起伏,谷底开阔,分布一系列洼地、盆地和湖泊。包括80多座火山和30多个串珠状湖泊。

西亚至红海段

约旦河谷呈南北走向,又长又窄,平均宽度10千米,两岸是陡峭裸露的谷壁。裂谷最北端为黎巴嫩贝卡谷地(Beqaa Valley),向南延伸至以色列被称为胡拉谷地(Hula Valley)并将加利利山脉(Galilee mountains)和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分隔开来;发源地于叙利亚-黎巴嫩边界的约旦河向南流经胡拉湖(Lake Hula),流入以色列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后穿过约旦河谷进入以色列-约旦边界的死海(Dead Sea)。从源头至死海约旦河全长360千米。死海以南的裂谷先后被阿拉巴河(Wadi Arabah)、亚喀巴湾(Gulf of Aqaba)和红海占据。至红海南端裂谷分叉,东南延伸至亚丁湾,西南延伸至埃塞俄比亚

非洲段

大裂谷非洲段南起赞比西河下游,北至亚丁湾,主要由阿法尔三角、埃塞俄比亚裂谷、东非裂谷系东支、东非裂谷系西支、南部裂谷赞比西构造组构等组成。其中,东非裂谷系东支位于北非熔岩台地构成的高原之上,北起红海与亚丁湾交界处,南至坦桑尼亚境内在马拉维湖与西支相交,宽约100~300千米;东非裂谷系西支宽约50~100千米,以发育高原深水湖盆为特征。

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段贯穿整个埃塞俄比亚,是努比亚板块(Nubia Plate)和索马里板块(Somalia Plate)的离散边界,延伸超过1000千米。埃塞俄比亚段由西南部的埃塞俄比亚主裂谷(Main Ethiopia Rift)和东北部阿法尔洼地(Afar Depression)组成,与南部肯尼亚裂谷(Kenya Rift)相接。裂谷带以西为高原主体,形成一系列河谷降至苏丹平原,高原面上立着许多3500米以上死火山,地势高峻。其间形成深陷槽状低地,两侧断崖高1000~2000米。裂谷带以东地势较平缓,由西北至东南缓倾,海拔从1500米降至800米,接狭窄沿海平原。裂谷带南段由三条平行裂谷组成,西边是乌斯莫河谷地-图尔卡纳湖,中间为乔乌湖斯特法尼湖,东边是查莫湖(Lake Chamo);查莫湖向东北到阿瓦什河中游是主要大裂谷带,为标准断陷谷地。谷底平均宽40~60千米,两侧平行断层崖平均高1500米以上,谷底有一系列小盆地、无出口湖、火山、火口湖等,为许多河流发源地。从阿瓦什河中游向东北,裂谷展宽成三角形平原,南、西两面是巨大的断层崖,东北面以红海为界,为阿法尔洼地。其中,达纳基尔洼地(Danakil Depression)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至红海岸边分布一条西北东南向山脉,海拔500~1000米,最高峰2131米,山脉西侧和阿瓦什河中游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地貌发育;红海岸有狭窄沿岸平原,海滨珊瑚礁十分发育。

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刚果盆地以东,为东非湖群高原的一部分,地势雄伟,中部辽阔坦荡,分布着非洲最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周边则被东、西两支裂谷带湖群环抱,裂谷带通过之处形成深窄凹地和陡峭边坡,谷底由许多闭塞盆地和深浅不等的湖泊组成;裂谷带两侧有熔岩台地、火山锥、断崖和阶地。森林在刚果盆地低地占主导地位,而草原和稀树草原在南部和东部高地最为常见。大裂谷底部海拔远高于海平面,约900~1000米以上。

裂谷带在维多利亚湖两侧分为东西两支。其中,东支裂谷北接埃塞俄比亚裂谷,纵切肯尼亚高原南北,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东支裂谷带地势高峻,象一条宽阔脊柱南北延伸,形成“中央高地”,高度1500米以上,其中,肯尼亚境内阿伯德尔山(Aberdare Range)与马乌断块山(Mau Escarpment)一带超过3000米,谷底则位于肯尼亚高原以下450~1000米,宽50~100千米,内罗毕(Nairobi)以北山谷为最深,谷底分布深浅不等湖泊。

西支裂谷被维龙加山脉(Virunga Mountains)、米通巴山脉(Mitumba Mountains)、鲁文佐里山脉(Ruwenzori Range)和裂谷湖泊所包围。大裂谷重要的裂谷盆地—阿伯丁(Albertine)盆地发育于西支裂谷,从北到南包含5个次盆,分别是犀牛营(Rhino Camp)、帕夸奇(Pakwach)、艾伯特湖、塞姆利基(Semliki)及爱德华·乔治(Edward George)湖。

东非大裂谷最南段为马拉维湖-希雷河谷,将马拉维高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裂谷以西属赞比西河支流水系,以东为一系列直流入海的河流。希雷河谷是大裂谷最南段,其东侧为曼戈切(Mangochi)高地和希雷高地(Shire Highlands),西侧为柯克山脉。希雷河谷两侧悬崖不连续,分为三部分;其中,北部是经过强烈断层作用形成的陡峭悬崖;中部是较为平缓翘曲的阶状悬崖;南部是更为强烈反复断层作用形成的悬崖并再次分开。马拉维裂谷以东,地势呈阶梯状下降到沿海平原,许多河流自西向东切过陡崖,形成一系列瀑布和急流,最后流经沿海平原,平行入海。

山地

东非大裂谷分布有8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有30多座。非洲最高的几座山峰都集中分布于此,前三名分别是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Mount Kilimanjaro)、肯尼亚的肯尼亚山(Mount Kenya)和位于乌干达刚果交界处的鲁文佐里山脉,另外还有梅鲁火山(Mount Meru)、阿伯德尔山埃尔贡山(Mount Elgon)、维龙加山等一系列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脉。裂谷带其他火山山脉还有卡里辛比山(Mount Karisimbi)、尼拉贡戈火山(Mount Nyiragongo)以及坦桑尼亚的火山口高地等。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支裂谷坦桑尼亚东北部,距赤道300千米,邻近肯尼亚,是一座直径约80千米休眠火山群,主峰基博峰(Kibo)海拔5895米,火山口直径1800米,深200米,为非洲最高峰,被誉为“非洲之巅”“埃塞俄比亚高原”。山下最高气温59℃;山顶终年严寒,常年气温-34℃左右;5000米以上峰顶终年被冰雪所覆盖,又有“赤道雪峰”之称。该山“一山有四季”特色明显,自下而上呈现出热带温带寒带等三种自然景观。山麓生长热带森林;1200~1800米山坡上覆盖厚火山灰,开垦为耕地,种植剑麻、香蕉、咖啡等;1800~2700米山腰为热带山地雨林;2700米以上是温带森林和草地;5000米以上为冰雪世界。

肯尼亚山位于东支裂谷肯尼亚中部,是东非大裂谷最大死火山,形成于约350万年前,赤道横穿其北坡,为肯尼亚最高峰。主峰基里尼亚加峰(Kirinyaga Peak)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峰顶终年积雪。据2018年统计数据,肯尼亚山拥有维管植物约156科697属1500种,其植被类型主要分为山下湿润森林、山下干旱森林、竹林、高山森林、欧石南带、高山植被带和雪山带,植被带间界限明显。山境内层峦叠嶂,峡谷幽深,林木茂盛,是大象、斑马、羚羊猎豹等野生动物理想的繁衍栖息场所,已被辟为面积达588平方千米的肯尼亚山国家公园肯尼亚山北麓纳纽基(Nanyuki)附近竖有赤道标志。

水文

东非大裂谷所穿过的东非高原是非洲最大的水系辐散中心,其范围广、高度大、雨量多,非洲主要河流都从这里流向四周,如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高原东侧则有许多独立小水系向东流。非洲天然大湖(除中非乍得湖外)都位于大裂谷范围之内,30多个湖泊分布在裂谷底部开阔平原。湖泊大都为断层湖,呈串珠状排列,形状狭长,深度较大,主要包括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图尔卡纳湖艾伯特湖等。

海洋

红海(英语红色 Sea,拉丁语:Mare Rubrum,阿拉伯语:البحر الأحمر)是非洲与阿拉伯半岛间一个NNW—SSE走向狭长海域,因季节性繁殖红藻而得名,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连接约旦谷地和非洲大陆裂谷。南部通过曼德海峡(Bab el Mandeb)、亚丁湾印度洋相连,北部是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亚喀巴湾和苏伊士湾(Gulf of Suez)。红海表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长约2000千米,最宽处355千米,中央海沟最大深度2860米,平均水深490米。海水盐度3.6~3.8%,是世界上盐度最高水体之一。地处干旱陆地、沙漠和半沙漠之间,海中央火山岛众多,大多处休眠状态。红海海流弱,主要受风影响,时空变化0.5米。北部以西北风为主,风速7~12千米/小时;其余地区及亚丁湾受定期和季节性可逆风影响。夏季西北风以每秒15~20厘米速度将地表水向南吹持续约4个月;冬季水流发生逆转,从亚丁湾进入红海并整体漂移至其北端。潮流速度为每秒50~60厘米。潮汐范围在苏伊士湾河口附近北部0.6米和亚丁湾附近南部0.9米之间,在距离节点0.20米和0.30米间波动;中部几乎无潮汐。作为地球上最年轻大洋,红海南北两端连接威尔逊旋回(Wilson cycle)的胚胎期和终结期,即东非大裂谷和地中海。红海南端为东非大裂谷的一个分叉,裂谷向东延续至亚丁湾,东南成为印度洋洋中脊的一部分,断层西南延伸至埃塞俄比亚

河流

约旦河(阿拉伯语: Nahr Al-Urdun,希伯来语: Ha-Yarden River,英语:Jordan River)位于亚洲西南部约旦谷地,发源于黎巴嫩的哈斯巴尼河(Hasbani River)和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河(Banias River)交汇的赫尔曼山(Mount Hermon)脚下,源头还包括以色列的达恩河(Dan River)。约旦河向南流经以色列北部,进入加利利海,最终流入死海。海拔399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河流。全长360千米,宽度约24千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20平方千米。年均天然径流量6亿立方米,流域总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约旦河浅,丰水期为1~3月,枯水期为夏末秋初。水流湍急,无法航行。死海以北降雨量75毫米。河水高盐高碱。约旦河叙利亚与约旦、约旦与以色列、以色列与约旦河西岸(West Bank)的界河,是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叙利亚的主要供水来源,也是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冲突的根源。

尼罗河(Nile River)源头位于埃塞俄比亚裂谷区,向北流入地中海,是世界上最长河流,全长6695千米,平均流量283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340万平方千米,流域国家包括苏丹布隆迪卢旺达刚果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埃及。尼罗河两条主要支流均位于东非大裂谷南部的东支裂谷西侧,其中白尼罗河(White Nile)发源于非洲中部五大湖地区,全长720千米,其源头位于卢旺达南部,向北流经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乌干达和苏丹南部;青尼罗河(Blue Nile)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塔纳湖(Lake Tana),流约1400千米后从东南方向流入苏丹,在喀土穆(Khartoum)附近与白尼罗河汇合形成尼罗河。

刚果河(Congo River)源头位于西支裂谷坦噶尼喀湖以南的稀树草原,地处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该河是非洲中西部最大河流,流经中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喀麦隆(Cameroon)、安哥拉赞比亚刚果刚果(Republic of the Congo)、赤道几内亚(Equatorial Guinea)和加蓬(Gabon)部分地区,全长4667千米,为非洲第二、世界第五长河流。平均流量4180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368万平方千米。均为世界第二。其主要支流卢阿拉巴河(Lualaba River)由坦噶尼喀湖姆韦鲁湖(Lake Mweru)为其提供水源。

赞比西河(Zambezi River)是非洲第四长河流,全长2574千米,流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其河口位于东非大裂谷南端。赞比西河发源于赞比亚,流经安哥拉,沿纳米比亚(Namibia)、博茨瓦纳(Botswana)、赞比亚和津巴布韦(Zimbabwe)边界,到达莫桑比克后注入印度洋。赞比西河的下游河流在距大海约160千米处通过希雷河(Shire River)流入马拉维湖,东非大裂谷的东支裂谷南端即位于赞比西河口;卢安瓜河(Luangwa River)是赞比西河左侧两条最大支流之一,发源于马拉维湖西北角附近,卢安瓜河界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约75千米边界后与赞比西河汇合,大裂谷西支裂谷南端源自卢安瓜河

湖泊

东非大裂谷湖泊大多为断层湖,即因断裂作用而形成的湖。其形状狭长,深度较大,湖岸多陡崖峭壁,常呈串珠状排列于有丰富降水和众多凹地的裂谷带上。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图尔卡纳湖艾伯特湖

死海阿拉伯语:البحر الميت,希伯来语: ים המלח,英语:Dead Sea)死海位于东非大裂谷的约旦裂谷,是由裂谷形成,一般认为是红海裂谷三连点的东北向延伸,其表面积40650平方千米,最大长度67千米,最大宽度18千米,平均深度120米,最大深度330米。死海被称为地球最低点和地球上盐度第二高水体(盐度约30%)。

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大裂谷非洲中部的东西支裂谷间凹陷地带,是由地表升降(或挠曲)作用形成洼地积水后而成的凹陷湖。由于其地处湿润地区,不断得到雨水和河水的补给,湖泊面积和水深变化不大。湖长约410千米,宽约250千米,面积68800平方千米,最大深度84米,平均深度40米,蓄水量2750立方千米,集水面积18.4万平方千米。维多利亚湖是白尼罗河源头,为世界最大的热带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该湖领土由肯尼亚(6%)、乌干达(43%)和坦桑尼亚(51%)共同拥有,约3300万人在此地生活。

坦噶尼喀湖位于西支裂谷带上,地处刚果(45%)、坦桑尼亚(41%)、布隆迪赞比亚四国交界处,是非洲最大、最深的裂谷湖。全湖面积3290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828千米,南北长673千米,东西宽50千米,平均深度570米,最大深度1470米,其湖底比海平面低662米。坦噶尼喀湖受裂谷断裂控制,其湖长度是宽度的10倍,湖两岸是裂谷带两侧的断层崖,为世界最狭长湖泊。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为构造型湖泊。白垩纪以来该湖即已存在,早期湖泊沉积物含有恐龙化石。马拉维湖是非洲第三大、世界第九大湖泊;其水面位于海平面上457米,部分湖底低于海平面213米;集水区面积约9.4万平方千米,湖水储存量约8400立方千米;最大长度约580千米,最大宽度约75千米,表面积2.96万平方千米。该湖最大深度约706米,是非洲第二深湖泊,由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三个国家共享,后者称该湖为马拉维湖(Lake Nyasa)。

土壤

东非大裂谷土壤较复杂,其分布随着母质、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裂谷内分布较普遍的土壤是热带半干旱褐色土、栗钙土、黑土和盐碱土等。其中,火山岩地区裂谷带发育有较肥沃的红色土、黑土和火山灰土热带稀树草原地区裂谷带分布着红壤、热带红棕色土和棕色土;干旱地区裂谷带分布有热带漠境土等。另外,达纳基勒洼地土壤大部分是石灰性的沙质壤土和壤质沙土;裂谷带山地广泛分布石质土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东非大裂谷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铝、锌、、锰、锡、锗、、镭、钴、镉、盐、纯碱、萤石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磷酸盐、稀土金属矿、石油、工业和宝石钻石、铁矿石以及煤等。其中,东非大裂谷北段的尼罗河深断裂东部厄立特里亚西部地区是典型的铜金成矿带。东支裂谷达纳基尔洼地已探明氯化钾资源量6.2亿吨,远景资源量在10亿吨以上,钾盐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海相钾盐矿床之一。肯尼亚坦桑尼亚段裂谷东侧肩部特产坦桑石黝帘石),绿色石榴石翠榴石)。东非大裂谷中段西侧NW向分支刚果加丹加省有铜钴铀矿带。东非大裂谷带集中现代天然碱矿床,如东支裂谷中的马加迪湖是最为典型的现代碱湖。大裂谷东、西两支裂谷盆地是全球陆上形成地质时代最新、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由于尚处活动期,断裂多、火山岩发育,勘探潜力大小有争论。西支裂谷最北段艾伯特湖裂谷已相继发现16个油田,探明可采储量约12亿桶。爱德华裂谷具有(2~4)×108桶的油气资源潜力;基伏湖蕴藏无机化合物成因水溶气,其中甲气储量为125×108立方米,CO2气储量高达445×108立方米;基伍湖天然气蕴藏量约600亿立方米。

水资源

东非大裂谷水源十分充沛,分布着许多湖泊。在大型断裂湖之中,有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和体积排名世界第二、深度位居第二的坦噶尼喀湖,以及非洲的第三大湖、在全球排名第九的马拉维湖,这些湖泊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淡水资源。赤道贯穿了东非大裂谷中部,该地降水充沛,而裂谷南北两端的地中海气候带则相对降水稀少。非洲主要河流如尼罗河、刚果(扎伊尔)河、赞比西河的源头地区通常受到地下水的补给。特别是刚果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预计蕴藏量达到1.06亿千瓦,占据了非洲总储量的40%,全球水力资源的13%。

地热资源

东非大裂谷有30座活火山和半活火山,至今仍不稳定,不时喷出炽热岩浆,沿途无数温泉。其中,埃塞俄比亚中部方塔尔(Mt.Fantale)休眠火山是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其上口直径15千米,锥体底部平均海拔约1100米,顶部约1600多米,火山主体形成于大约7万年前,至今破火山口内还有热泉和喷气孔在活动。埃塞俄比亚是地热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其裂谷区内地壳减薄,岩浆上涌形成众多火山结构和丰富地热资源,阿法尔洼地的达纳基尔地区及阿巴塔湖(Lake Abiata)和莎拉湖(Lake shala)具备较好的地热资源潜力,初步估计有5000万千瓦地热开发潜力,可应用于发电、园艺、畜牧、农业、休闲健身、瓶装矿泉水、采矿和制冷、制热等。肯尼亚裂谷是东非著名地热带,火山口有门南盖伊山(Mt.Menengai)、朗格诺山(Mt.Longonot)、奥卡瑞山(Mt.Olkaria)和斯瓦山(Mt.Suswa)等。奥卡瑞山是非洲地区首个利用地热发电的地热区,美国地质调查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研究。2000年后,其单井发电潜力达2~6万千瓦,深度2071~2860米,最高温度250℃~300℃。坦桑尼亚北部奥尔多尼约·伦盖(Ol Doinyo Lengai)火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钠质碳酸岩火山,至今仍然活跃。

植物资源

东非大裂谷火山风化物形成的暗褐色土壤极其肥沃,加上雨量充沛,在火山山腰及湖滨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牧草,如芭蕉丛、青藤架、杧果棕榈科椰子等。红海沿岸发育有珊瑚礁红树林和种类繁多的渔业资源。裂谷带海拔低地生长着热带雨林,海拔较高地区发育着高地森林草原,肯尼亚北部分布有热带稀树。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在东非大裂谷繁衍生息的野生动物包括非洲狮、河马犀牛大象羚羊、斑马、长颈鹿扭角林羚猎豹野狗等。东非大裂谷湖泊系统有超过100种候鸟生存,其中不乏珍稀鸟类,如黑颈䴙䴘非洲琵鹭反嘴鹬、海鸭子、黄嘴鹳、黑翅长脚鹬、灰头鸥等,该区域是非洲一欧亚候鸟迁徙路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裂谷中的图尔卡纳湖地区是数百种肯尼亚特有鸟类的家园,如火烈鸟;裂谷湖还拥有世界上10%的鱼类。裂谷特有物种包括山地大猩猩碱水中生活的鱼类。其中,东非大裂谷西支的艾伯丁裂谷山林中生活着全球野外仅有约1000头的山地大猩猩;西支淡水湖泊约有1500种丽鱼科及其他鱼类,也是许多两栖纲的重要栖息地,如鳄鱼等。

自然保护地

锡门国家公园位于埃塞俄比亚裂谷段西北部的贡德尔(Gondar)地区,约在2500万年前,非洲大地发生的大规模隆起,和火山喷发流出的熔岩筑起了锡门山脉。北半球冰河期的冰雪和非洲的持续降雨对高原地表的侵蚀,让其完成从高山到险峻峭壁的蜕变。公园面积165平方千米,以侵蚀造就的顶部平坦、边缘陡峭的桌状高地和悬崖峭壁为特点,其中达尚峰(Ras Dashen)海拔4620米,为全国最高峰。园内海拔3000~3500米,多数已辟为牧场和农田,仅局部保留有欧洲刺柏罗汉松等自然植被;3300~4000米为高山草地带,有欧石楠、山地半边莲等;4000米以上为冰雪带。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不少属锡门地区珍稀特有种,如山羊驯化前的远祖——沃利亚野山羊、瑟门狐、吉拉德狒狒属、食肉鸟髭兀鹰等,极具保护价值。1969年埃塞俄比亚政府辟建国家公园。1978年作为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鲁文佐里山国家公园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乌干达西南部,与刚果维龙加国家公园毗邻,占地面积996平方千米。鲁文佐里山脉是跨越赤道,山顶永久冰雪覆盖的断块山,最高点玛格丽塔峰海拔5109米。70%鲁文佐里山脉位于海拔2500米以上。鲁文佐里山脉是传说中的“月亮之山”,高出艾伯丁裂谷近4000米。白雪皑皑的山峰、冰川、V形山谷、湍急的河流和壮丽的瀑布、清澈的蓝色湖泊以及独特的植物群共同造就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美景。公园拥有非洲最丰富的山地植物群,包括艾伯丁裂谷系的特有种生物,如石楠属植物、千里光属植物和半边莲属植物。已发现217种鸟类。山地森林是非洲森林象、尔氏长尾猴、濒临灭绝的鲁文佐里霓羚以及黑猩猩属等动物的家园。1994年,鲁文佐里山脉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恩迪禁猎区国家公园(Bwindi Impenetrable 松下电器 Park)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边缘、乌干达、卢旺达和刚果交汇处,距维龙加火山以北约25千米,是布恩迪禁猎热带雨林的一部分。生活在布恩迪禁猎热带雨林的野生动物包括黑猩猩疣猴属东非狒狒红尾猴、波托斯猴、杜克羚羊、黑白色疣猴,大灵猫、霍斯猴、蓝猴、布什幼猴、布什猪、森林猪、侧爪豺、无爪水獭亚科金猫及蝙蝠等,还有340多种鸟类和310种树木等,是山地大猩猩最佳栖息地。1991年,该森林的乌干达部分设立为国家公园,占地321平方千米,最大的部分主要是竹林和灌木林,海拔1160~2607米,所保护热带雨林面积127平方米,大约340只濒危山地大猩猩栖息于此,约占世界山地大猩猩的一半;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公园拥有120种哺乳纲,包括10种灵长目、350种鸟类、310种凤蝶总科、51种爬行纲、88种飞蛾类、200种树木和100种蕨类植物门等。

图尔卡纳湖国家公园位于大裂谷肯尼亚段北部,包括西比洛伊国家公园(Sibiloi National Park)、南岛国家公园(South Island National Park)、中央岛国家公园(Central Island National Park)三个公园,占地面积161485公顷。这里既是迁徙水鸟的中途停留地,也是尼罗河鳄鱼、河马和毒蛇栖息地。在其沿岸的纳里奥科托姆村(Nariokotome village)发现过一具160万年前的直立人“图尔卡那男孩”(Turkana Boy)遗骸,图尔卡纳湖因此被称为“人类的摇篮”,同时,湖畔的库比·福勒(Koobi Fora)化石遗迹中还发掘出许多哺乳纲软体动物门和其他动物的化石。1997年,图尔卡纳湖国家公园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并被确定为生物生命研究杰出实验室。

大裂谷肯尼亚湖泊系统(Kenya Lake System in the Great Rift Valley)位于大裂谷肯尼亚段底部盆地,由纳库鲁湖、博戈尼亚湖和埃尔门泰塔湖衔接构成,三湖均为浅湖、碱性湖泊,通过地下渗水在水文地质上相连。总面积32034公顷,三湖面积分别为18800公顷、10700公顷、6300公顷。该系统为碱性湖,支持小红鹳(flamingoes)等的食物绿藻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大量生长,是13种濒危鸟类的自然栖息地,维持全球75%的小火烈鸟种群,也是白鹈鹕主要繁殖地之一和100多种候鸟越冬场所。系统内还生活着大型哺乳纲,如黑犀长颈鹿扭角林羚、狮子、猎豹野狗等,于201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类别。

曼雅拉湖(Lake Manyala)国家公园位于东非大裂谷坦桑尼亚段,阿鲁沙市(Arusha)西南117千米处,始建于1960年。曼雅拉湖是坦桑尼亚最小的野生动物园和鸟类栖息地之一。在动物群方面,曼雅拉湖国家公园是世界上密集的哺乳动物聚集地,如大象、狒狒、狮子、水牛、斑马、赛克斯猴子、羚羊高角羚水羚长颈鹿等。在鸟类方面,曼雅拉湖有记录鸟类超过400种,如火烈鸟、黄嘴鹤、埃及鹅、白鹈鹕锤头鹳等,有“鸟纲乐园”之称。曼雅拉湖是坦桑尼亚第七大湖泊,面积约546平方千米,湖水储量约1638立方千米,湖水储量随季节变化。曼雅拉湖国家公园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从11月~4月的夏季是观察候鸟的最佳季节。3、4月是角马和斑马大迁徙的最佳季节。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期

约1200万年前,非洲大裂谷开始形成。非洲中北部大裂谷东西两侧的灵长目动物开始了截然不同的演化之路。裂谷西部森林至今是黑猩猩的家园;裂谷东侧由于树木稀疏,迫使部分灵长类动物向适应两足行走的地面进化,最终演化成人类。

约440万年前,最早人类先祖出现在东非大裂谷,并逐渐进化开始使用工具。

约7万~5万年前,一支东非大裂谷赤道附近形成的现代人,因环境恶化(超级火山爆发或极度干旱)开始向外迁徙。漫长岁月中,约10万非洲人逐步迁往世界各地,先是亚洲,之后是欧洲,最后到达澳洲和美洲。而地处今大裂谷核心位置的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地区逐渐成为世界上人类多样性最丰富地区。

约11000年前,人类最早的城市之一出现在东非大裂谷约旦河谷区域。

约3000前,班图人(Bantu)出现在裂谷带大湖区(Great Lakes)。留下来的群体的后代建立了布干达(Buganda)、布尼奥罗(Bunyoro)和卡拉格韦王国(Karagwe Kingdoms),而其他人则继续发展到印度洋海岸线或向南移动到马拉维湖

殖民

1505年,位于裂谷南端的莫桑比克葡萄牙殖民者入侵,于1700年沦为葡萄牙“保护国”,英国则控制了今天裂谷南段的马拉维地区。

1890年,英、德签订瓜分东非协议,乌干达划为英势力范围;1894年6月,英宣布乌干达为其“保护国”;1896年,英将“保护国”范围扩展到乌干达全境,并于1907年在乌干达设总督英国确立其在东非大裂谷国家的主要殖民势力地位,对乌干达和肯尼亚殖民,并在内罗毕维多利亚港湖畔的恩德培(Entebbe)迅速建立起殖民地。

1922年,德国将位于大裂谷中部的坦噶尼喀移交给英国。

独立

1950年4月,位于东非大裂谷东支核心地段的肯尼亚提出要“在三年内独立”。1961~1969年,除莫桑比克外,位于东部非洲的大裂谷沿线国家坦噶尼喀、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桑给巴尔肯尼亚等相继独立。

由于政治腐败或政变,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独立后的东非大裂谷沿线国家发生一系列军事冲突。主要包括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1961~1991年)、布隆迪内战(1970年)、埃塞俄比亚内战(1974~1991年)、埃塞俄比亚欧加登(Ogaden)战争(1977~1978年)、乌坦战争(1978~1979年)、第二次苏丹内战(1983~2005年)、乌干达圣灵抵抗军叛乱(1987年起)、索马里内战(1991年起)、卢旺达种族灭绝(1994年)和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战争(1998~2000年)。其中,相对稳定肯尼亚政府也于1982年经历未遂政变,而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则不时发生军事冲突。

科学考察

1931年,路易斯·李奇博士夫妇在东非大裂谷肯尼亚裂谷段的图尔卡纳湖附近发现史前人类头盖骨化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科学家们陆续在东非大裂谷东支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Olduvai)谷地和莱托里(Laetoli)穿洞遗址地区发掘出90多件古人类化石和上千件石器。

1961年,著名古人类学家玛丽·李奇(Mary Leaky)在奥杜韦谷地(Olduvai Gorge)发现生存于180万年前的史前人颅骨化石,被定名为“东非人”。

1972年,东非大裂谷肯尼亚裂谷段的图尔卡纳湖湖畔发现290万年前的猿人头骨,被认为是已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典型“能人”。

197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Donald Johanson)在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裂谷段的哈达尔(Hadar)发现几乎完整的南方古猿骨骼“露西”(Lucy),其身高1.1米,体重30千克阿姆哈拉语名为“丁克内西”(Dinkenesh),意为“你是完美的”;考古学界专有名称“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被称为人类始祖。

1975年,玛丽·李奇在东支裂谷坦桑尼亚北部距奥杜威峡谷大约40千米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Serengeti)平原南部发现的一批化石遗存,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足迹。硬化火山灰层中一段延续22米的“能人”足印,经测定距今约366万年,被称为“莱托里足迹”。

1976~1977年间,约翰逊及其团队继续在埃塞俄比亚裂谷哈达尔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距今至少260万年的石制工具,是当时出土的最古老石器。

1994年9月22日,蒂姆·怀特等人类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宣布埃塞俄比亚裂谷阿法尔地区发现更早期人科化石,其年代距今440万年,被认为是最早从森林树上下到稀树草原开阔地面生活的人类代表,并被定名为始祖地猿南方古猿 ramidus);1995年,怀特将其属名改为地猿(Ardipithecus);2009年,科学家们组成一具不完全雌性动物骨架化石标本,并昵称为阿迪(Ardi),其头骨特征显示为中新世人类。

2011年,科学家在东非大裂谷肯尼亚裂谷段图尔卡纳湖畔发现一系列锋利石片、石核和石砧,以及其他130块石器,是当时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原始石器遗迹,距今330万年。

2015年,美国内华达大学人类学系的布莱恩·威尔莫(Brian Villmoare)在埃塞俄比亚裂谷东北部发现最早的人属化石,距今275~280万年。

2017年7月,中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等单位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中国—肯尼亚现代人起源联合考古队。中国考古人首次在东非大裂谷走近20万年前的古人类家园。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退化

由于地势陡峭,东非大裂谷区域的土地承受着最高的潜在侵蚀风险。受地形、降水、土地属性、使用权不安全、体制支持不足、政治不稳定等相关因素影响,加之土地经营粗放和不断加大的人口压力,许多土地因强风化、强淋溶、强侵蚀而营养贫瘠,大部分土地改善营养的方式仍然停留在“燃烧秸秆还田”,土地退化已成为沿线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

森林资源减少

土地数量不足且质量下降,普遍存在森林采伐过度。如坦噶尼喀湖生态系统恶化是当前布隆迪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埃塞俄比亚由于水土流失,盲目砍伐,森林破坏严重,垦荒每年减少20万公顷森林,目前森林覆盖率为2.3%。大裂谷湖泊周边环境人口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和破坏。这些威胁包括湖泊淤积、水土流失、土地减少、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以及旅游所带来的相关污染。

淡水资源面临危机

东非大裂谷北段约旦河死海地区气候炎热干旱,雨水稀少,由于主要地表水源约旦河水量逐年减少,使得死海里的水因蒸发而变得出大于入,海水中盐分等矿物质浓度逐年增加,最终演变成世界上海拔最低、水中含盐量超过普通海水8倍、基本没有生命体能够存活的特殊之海。在过去30年,死海海平面下降28米,长度由75千米变成55千米。约旦河和死海盆地地区经济发展和过度开发是造成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长此以往,或许用不了20年,死海将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来自气候变化和负面人为干预,森林减少,湿地淤积,水体污染战乱频繁,生物多样性经受严峻挑战。如布隆迪西南的坦噶尼喀湖是非洲裂谷中最老的湖泊之一,拥有308种鱼类,238种为特有鱼类,是当地人获取蛋白质和经济收人的重要资源;环湖区域定居人口增加,森林减少,湖区淤积加速,水体污染加剧鱼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马拉河水量仅原来的1/12,已无法为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提供足够的水源,严重威胁到动物的生存和当地旅游业。

环境保护

森林保护

1945年,大英东非保护国通过了《国家公园条例》。1946年,在首都内罗毕建立起肯尼亚第一个国家公园——内罗毕国家公园,也是东非第一个国家公园,着力于保护高原森林和热带草原,也是著名的犀牛保护和繁育栖息地

水资源保护

1967年8月17日,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埃及和苏丹合作,成立了“水文气象观测工程”,开始对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以及阿尔伯特湖进行水文气象观测;为保护维多利亚湖水质,埃及作为尼罗河最大受益国,曾在帮助乌干达清理维多利亚湖蓝藻方面表现积极。

保护生物多样性

1977年,肯尼亚政府开始禁止对野生动物射猎捕杀。肯尼亚野生生物局是负责全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最高管理机构,直接受肯尼亚总统办公室管理和指导,拥有3000多名员工,其中1000名是以军队形式组成的动物保安。肯尼亚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禁猎区。国家公园内限制活动包括狩猎、砍伐、损伤或放火焚烧任何植被等。近七十年来,通过采取将原居民迁移等办法,肯尼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建立23个陆地国家公园、28个陆地国家保护区、4个海洋国家公园、6个海洋国家保护区、4个国家野生动物禁猎区等,区域总面积占肯尼亚陆地面积的12%,涉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区占肯尼亚领土面积的8%,包含森林、湿地、稀树草原等各种类型的生态景观,占比为世界之最。

2003年,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三国签订《维多利亚湖可持续发展议定书》,成立维多利亚湖流域委员会,决定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流域水资源、渔业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风景名胜

综述

东非大裂谷旅游资源丰富,其沿线主要国家中的埃塞俄比亚是3000年历史文明古国;乌干达旅游发展战略是在恢复野生动物数量的同时发展旅游产业;肯尼亚境内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8%;该三国于2001年成立“东非旅游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局”用于共同协调旅游资源。截至2023年末,东非大裂谷相关的17处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埃塞俄比亚有5处,坦桑尼亚有4处,肯尼亚有3处,乌干达有2处,刚果有2处,马拉维有1处。

世界遗产

主要景点

阿克苏姆考古遗址

阿克苏姆古城遗址位于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裂谷区东北部,濒临红海,海拔2135米。公元1世纪,该古城为阿克苏姆王国首都;4~6世纪时,其疆域伸至今天的也门沙特阿拉伯南部地区及索马里,由此成为横跨亚非两大洲帝国。众多教堂、文物和花岗石立柱构成阿克苏姆特色景观,展现阿克苏姆王国曾拥有的城市建筑、商业、文字、宗教信仰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包括均由整块花岗岩制成并修建于公元3~4世纪的58座巨石柱、锡安圣玛丽大教堂(Cathedral St. Mary of Zion)、达摩修道院(Debra Damo)和希巴女王(Queen of sheba)宫殿等遗迹。阿克苏姆享有埃塞俄比亚“基石”“文明摇篮”和“城市之母”等美誉。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Ngorongoro Conservation Area)位于东支裂谷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阿鲁沙市西128千米处,介于曼雅拉湖、纳特龙湖和埃亚西湖之间。保护区占地约8.1万平方千米,于1959年成立,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为中心,形成火山口、大峡谷、湖泊及火烈鸟、斑马、河马、角马等组成的高原火山风景线,该火山口是世界最完整、第二大火山口,位于海拔2286米处;其形如“大盆”,直径约18千米,“盆底”直径16千米,底部面积160平方千米;外缘6座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四壁陡峭。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旱季多达200万头,包括犀牛大象、狮子、豹子、斑马、河马属等,记录200多种飞鸟,有“非洲伊甸园”之称。保护区景点还包括已成为深湖的恩帕卡艾火山口和盖伦伊活火山。

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位于东支裂谷的坦桑尼亚段东北部,由基博峰和马文子峰(Mawenzi,5149米)两座休眠火山和西拉峰(Shira,3962米)古火山组成,面积1712平方千米。据说名称源于斯瓦希里语“Kilima”(意为“山”)和KiChagga词“Njaro”(粗略翻译为“Whiteness”)的组合,并因此得名“白山”(White Mountain)。1973年被宣布为国家公园,1977年正式开放供旅游,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2013年被宣布为非洲自然奇观。公园景观包括陆地荒野、山顶永久冰川、西拉高原及大林羚水牛大象等多种迁徙大型哺乳纲。公园分为五个生态气候区,各区天气、植被随山地森林、荒地、荒野、高山沙漠和顶峰地带海拔变化而变化;拥有140种哺乳动物,其中灵长目7种,食肉目25种,羚羊25种,蝙蝠24种,鸟类179种。

纳库鲁湖国家公园

纳库鲁湖(Lake Nakuru National Park)位于东支裂谷、肯尼亚裂谷省首府纳库鲁市,距内罗毕内罗毕)160千米。公园西面是纳库鲁湖,北部和东北部分别是门南盖伊火山和巴哈蒂(Bahati)高地,海拔1750米。面积188平方千米,其中湖泊面积占比为27%。1960年,以纳库鲁湖为中心,连同周围的沼泽、湿地、草地、树林、山地以及相思树属树林等被划为鸟类保护区;其中火烈鸟最多时超过200万只,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1/3。1968年正式扩建为国家公园,是非洲第一个鸟类保护国家公园。除火烈鸟非洲海雕等450种鸟纲外,公园还生活着斑马、瞪羚长颈鹿、野牛、河马、黑脸猴、高角羚狐属、豹子、无爪水獭亚科、岩狸、跳兔疣猴属等动物,公园还生活着一百多只犀牛,包括野生白犀黑犀

相关文化

部落文化

奥莫河谷(Omo Valley)位于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裂谷南段,全长约350千米,该裂谷区域生活着50多个部族,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家称为当今全世界唯一保留3000年传统习俗的原始部落群地区。奥莫山谷部落总人口超20万。主要部落包括有以唇盘为美的穆尔西部落(Mursi)、以身体为画布的卡诺部落等。奥莫河谷部族文化保留完好,其中以牤牛跳成年仪式闻名。部落实行一夫多妻制,脖子上的粗项圈是已婚标志。卡诺部落(Karo)是奥莫河谷原始部落中最小的民族之一,目前约1000人左右。他们讲自己的语言,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性格相对温和,喜欢用斑点涂绘面部和身体。

马赛族人(Maasai)主要生活范围在东非大裂谷肯尼亚段南部至坦桑尼亚段北部,人口接近百万。马赛人沿袭其祖先生活传统,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实行一夫多妻制,用牲畜做娶亲聘礼。其住宅简陋,以牛粪、粘土、树枝筑成圆形小屋,称蚕茧屋。马赛族人幼时双耳要穿孔,戴重型耳环,长大后,耳垂巨大;有戴珠穿成的项链圈爱好,项链圈数量为年龄标志。马赛族放牧牛、羊和少量骆驼、毛驴等,以喝牛血、牛羊奶,吃牛羊肉为生;肉和用铁子烤肉(均不加盐)是他们的美味佳肴,生牛血加奶品是他们最好的饮料。大部分马赛人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有一部分人加入到当地的旅游业。野生动物保护区附近的马赛人喜欢穿上传统艳丽服饰,手持长棍,在脸上涂上颜料,也有一部分马赛人融入城镇生活。马赛人是世界最高的群体,平均身高约1.9~2米,其3.0~8.0的超常视力超出仪器测量范围。

哈德扎(Hadza,B单倍群)部落生活在大裂谷东支裂谷坦桑尼亚北部埃亚西湖海岸的灌木丛中,也称为瓦哈扎贝(Wahadzabe)。其人口不足1000人,是世界上最后的狩猎部落之一。部落保持原始生活方式,无固定居所,随水源、季节、果实、猎物变化因地而居。哈德扎人是人类最古老血统氏族的后裔,喜欢沿袭5万年前共同祖先留下的生活方式,捕杀猎物、采集植物种子、搜集天然水源等,他们对现代城市生活孰视无睹,非常适合当地环境。

基库尤族(Kikuyu)生活在东非大裂谷肯尼亚裂谷,为肯尼亚第一大部族,人口占总人口20%。该族是约公元前1000年迁徙到肯尼亚中南部的一支操班图语的非洲人后代。基库尤族视肯尼亚山被视为“圣山”。在古老神话中,佑护他们的造物神——恩该即居于此山。基库尤人相信,恩该自空中降临,肯尼亚山是他在地上的王位。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肯尼亚,基库尤人组织“茅茅”运动抗击英殖民统治。独立后,来自基库尤族的肯雅塔(Jomo Kenyatta)成为首任总统,该族利用政府经济政治影响力,为基库尤人在东非大裂谷中谋取经济利益。

影视作品

《The Great Rift:Africa's Wild Heart (2010)》(中文名:《大裂谷:美丽的非洲心脏(2010)》)为三集纪录片,每集约60分钟。该片由英国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于2010-01-24在英国开播。采用高清摄影技术,探讨东非大裂谷的地质力量,展现世界上野生动物品种最多的地貌。该片中文版名为《东非大裂谷》,于2012年5月23日至25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晚间22:40播出。该片三集分别是《火》《水》《草》。其中,第一集《火》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东非大裂谷火山上独特的野生动物;《水》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东非大裂谷的湖泊和河流中丰富多彩的野生生物;《草》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东非大裂谷嬉戏成群的畜群。

参考资料

东非大裂谷.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5-26

wa Rift nchini Afrika Mashariki.百度翻译.2024-01-29

Mozambique.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9

Syria.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9

Lake Tanganyika.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4

Djibouti.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9

地球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0-27

中国科普博览_古生物馆.中国科普博览.2024-01-29

..2024-01-26

【魅力非洲】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一道美丽“疤痕”.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7

Jordan River.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5

中国第一支人类学考察队深入东非大裂谷探寻神秘奥莫河谷.中国经济网.2024-01-28

东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吴忠市科协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7

肯尼亚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25

Malawi.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4

Nile River.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3

Zambezi_River.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4

Lake Victoria.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4

图文:揭秘东非大裂谷神奇植物.凤凰网.2024-01-28

Great Rift Valley.newworldencyclopedia.2023-10-28

始祖地猿再探人类起源.新浪科技.2024-01-29

史上最易懂的人类起源介绍——这一切,从非洲开始.中非经贸投资战略研究院网易号.2024-01-27

东非大裂谷和文明古国——埃塞俄比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人民号.2024-01-20

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2024-01-28

埃塞俄比亚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25

..2024-01-25

非洲现代史「pdf-epub-mobi-txt-azw3」.推书.2023-12-22

跟着世界遗产来旅行 | 非洲: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统—肯尼亚.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7

..2024-01-25

..2024-01-25

Red Sea.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3

..2024-01-25

..2023-12-21

地球低点——死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百家号.2024-02-06

..2024-02-02

..2024-02-02

..2024-02-06

东非大裂谷的地质演化.上海市地质学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7

板块运动的起点——东非大裂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网易号.2024-01-20

..2024-01-25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Jordan.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6

厄立特里亚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26

African Great Lakes.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8

乌干达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25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4

..2024-02-02

..2024-02-02

..2024-02-02

..2024-03-01

色彩斑斓的人间地狱.大科技杂志社.2024-02-22

..2024-03-01

..2024-01-25

..2024-01-25

认识正断层.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23-10-28

肯尼亚概况.中国新闻网.2023-12-22

..2024-01-28

..2024-01-28

..2024-01-25

Israel.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6

..2024-01-26

Congo River.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4

Dead Sea.newworldencyclopedia.2023-10-28

Sea of Galilee.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3

 东非湖泊.东非大湖与城市生态研究站.2024-01-26

东非大湖与城市生态研究站.东非大湖与城市生态研究站.2024-01-26

The Great Rift Valley - The Kenya Lakes System.unesco.2023-10-28

..2024-02-05

 东非湖泊.东非大湖与城市生态研究站.2024-01-27

肯尼亚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28

坦桑尼亚.中国一带一路网.2024-01-21

东部非洲厄立特里亚Augaro金矿区特征及找矿预测.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海洋局.2024-02-04

东非达纳基尔坳陷区钾盐矿开发潜力分析.维普.2024-02-04

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宝石矿地质特征.维普.2024-02-04

刚果(金)加丹加省堪苏祁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维普.2024-02-04

卢旺达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25

..2024-01-25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鄂企聚航.2024-01-21

..2024-01-25

中国科学院 | 千里木——东非高原的植物巨人.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8

这些奇形怪状的植物为了不被吃掉,装备了各种各样的“武器”.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百家号.2024-01-28

..2023-12-21

走进东非大裂谷 | 东非大裂谷追“猩”记.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7

瑟门国家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6

世界遗产中心.unesco.2024-01-26

鲁文佐里山国家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11

跨国界遗产.unesco.2024-01-26

AboutBwindi:ItsPlaces,Facts&History.bwindiimpenetrablenationalpark.2024-01-26

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2305/02/WS6450792ea310b6054fad0b59.html.中国日报网.2024-01-26

跨国界遗产.unesco.2024-01-26

跟着世界遗产来旅行 | 非洲: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统—肯尼亚.良渚遗址管委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6

东非大湖与城市生态研究站.曼雅拉湖.2024-01-26

东非大裂谷考古记.光明网.2023-10-27

莫桑比克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1-25

Eastern Africa.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1-25

莫桑比克国家概况.中国领事服务网.2024-01-28

【社会人文】刘伟才:非洲民族独立国家的涌现|中国投资.澎湃新闻.2024-01-28

世界地球日 | 探访人类起源之地——东非大裂谷.中国矿业报 .2023-10-28

人类”出现的时间又提早几十万年 埃塞俄比亚发现的LD 350-1化石距今280万年.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2024-01-27

..2024-02-07

张同升 | ​南非、肯尼亚国家公园资源保护经验及启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24-01-28

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9

阿克苏姆 埃塞俄比亚的基石 | 中国投资.《中国投资》杂志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8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unesco.2024-01-29

Kilimanjaro National Park.Tanzania National Parks.2024-01-26

东非大裂谷中的“动物天堂” ——肯尼亚共和国纳库鲁湖国家公园 文/宋旭阳.中国湿地博物馆.2024-01-27

奥莫山谷原始部落:与世隔绝 远离文明(组图).新华网.2024-01-28

非洲仅有的原始部落赤裸美女.嘉峪关文化和旅游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8

..2024-01-28

令人屏息的美景 世界15大最美遗产地【6】.人民网.2024-01-29

高清:肯尼亚传统原始马赛村庄 同龄男子可相互借妻.人民网.2024-01-17

Lake Eyasi.African Safari Company.2024-01-03

埃亚西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6

..2024-01-26

大裂谷:美丽的非洲心脏.猫眼电影.2024-02-07

《东非大裂谷》央视一套开播.央视网.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