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凌海市

凌海市

凌海市(原名锦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国辽东湾畔,是一座美丽的沿海开放城市。1993年11月16日,凌海市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凌海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辽西地区中心城市锦州市市区,南临辽东湾,北依松岭山余脉,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凌海市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分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土地总面积2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资源8.24万公顷。

凌海市是辽宁省沿海开放城市,素有“辽西走廊上一颗明珠”的称呼。截至2020年11月1日,凌海市常住人口为412,513人。2020年,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7亿元,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2亿元,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为58.3亿元,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8.9亿元,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8亿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92元,增长8.1%。

凌海市辖1个省级开发区,17个乡镇、4个街道和257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土地总面积为25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73万亩,草地面积为5万公顷。

凌海市是辽宁省沿海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如海参、对虾属和贝类。此外,凌海市还拥有多种矿藏,包括黄金、煤炭和碳酸钙等。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沿海地区地热资源被辽宁省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凌海市拥有完善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共有52所义务教育学校,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中学。2022年,凌海市新增注册中小型科技企业49户,光和密封高热效率柴油机密封研发项目列入省“揭榜挂帅”科技计划清单。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也在规范推进。

凌海市拥有茶山、翠岩山风景区、茶山风景区大凌河风景区等旅游景区。京哈铁路、秦沈高速铁路、京哈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穿境而过,与周边城市群形成了“1小时经济圈”和“3小时经济圈”。

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凌海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乡镇级以上工业企业298家,其中市营工业企业52家,乡镇集体工业企业246家,形成了轻工、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机电、食品等近30个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服装、针织品、原煤、水泥、花岗石原盐、白酒、红砖、风机。电机、陶瓷、灯具、VF塑料几粒和阻燃板、没药树砂轮、硫化钠、棉布、皮毛制品等,其中有30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进人省、中阮质产品行列,并具备规模生产优势。凌海市农业基础雄厚,是辽宁省重点产粮基地中(县)之一。全市年粮豆播种面积8万公顷左右,总产量达5亿公斤以上。主要品种有玉米、高粱、水稻等,蔬菜等高产经济作物逐年增长,且品种繁多,面积多达7000多公顷。仅出口菜一项每年供货量达100多万公斤。还盛产棉花、花生、大豆、小麦、谷子、芝麻、石刁柏。意米等凡十种农副产品,凌海的土壤、气候也适宜果树生产。全市果园面积已经发展到1.8万公顷,有果树1131万株,年产量达6000多万公斤,主要有苹果、梨、杏、李子、桃、葡萄、枣等30多个品种。

凌海市占有沿海优势,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贝类海产品,优质产品有魣属、鲤鱼、对虾、寸虾、海蜇、文蛤海沙子、太平洋牡蜗、扇贝海菊蛤属、蟹等。年海产品总量4000万公斤,海蜇、文蛤、对虾属等出口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全市滩涂养泊对虾面积达4226公顷、正常年景年总产量900多万公斤,是辽宁省滩涂养殖对虾大县(中)之一。淡水养殖主要品种有鲤、链、草等鱼类及万蟹楼大闸蟹,年产量近百万公斤,辽阔的草原和丰富的农副产品又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全市共有猪、牛、羊、鸡、鸭、野鸭。鸡、鹤钨、肉用犬、鹿、貂、兔、狐属等畜禽65种,年肉类总产量达4000万公斤,禽蛋产量达3600公斤,还盛产牛奶和蜂蜜等。近年来,凌海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多年来,凌海市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开放牵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现已形成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装纺织为主体的四大特色产业。

 (1)金属冶炼业:金属冶炼业是凌海市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20余家,以沈宏、华宇公司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铁,年产值达到14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仅沈宏公司1家企业年出口创汇额就达9000万美元。

 (2)农产品加工业:以通亚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家,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松牌罐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通亚食品有限公司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100多个,发展订单农业3万多亩,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3)石材建材业:依托丰富的花岗石石材资源优势,以石山镇为中心,目前石材加工企业400家,产值达5亿元。这里出产的石材产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选为装饰材料,大量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场。

(4)服装纺织:以秦仕服装公司、汉之王服装公司为龙头,形成纺纱、织布、服装系列化生产,生产厂家多达68家,其中秦仕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厂房8200平方米,该厂的产品主要有品牌服装和出口工作服,拥有“雅仕”、“秦仕”等服装品牌,产品定位在精品、高档、中档的标准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份额。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综述

2013年,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2亿元,比2012年增长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0.6亿元,完成年初人代会通过17.25亿元任务的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75亿元,比2012年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31亿元,比2012年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2亿元,比2012年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700元,比2012年增长13%。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8.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4亿元。

第一产业

2013年,凌海市渔业经济总产值完成约32.3亿元,比2012年增加15.63亿元,增长8.24﹪;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完成18.09万吨,比2012年增长10.5﹪。2013年全年实现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2家,认定面积1663亩,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水产苗种检疫合格率率达到90﹪以上;产地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证后监管率达到100﹪;水产品质量安全、苗种监管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2013年,凌海市发放粮食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资金1.5亿元。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片18个,粮食产量实现11.2亿斤。新增绿色产品认证2个、无公害产品认证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55个。全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现场会在凌海召开,凌海市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成节水增粮工程4万亩、保护性耕作25万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2个、小流域治理9万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6%。

2019年11月18日,凌海市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第二产业

2013年,凌海市规模工业经济实现强势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2%,突破770亿元大关。凌海市对纳税人百万以上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库。先后争取上级奖励补助资金500多万元,支持6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7户企业成功升级为规模企业。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000多万元以上的新扩改工业项目达到129个。22个大项目已经正式投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71.3亿元。

第三产业

2013年,凌海市主要开发河海观光园、湿地迷宫、温泉休闲度假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已建成3000平方米的温泉会所、14个室外温泉池、1个温泉旅游池、6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购进游艇5艘、快艇2艘;已建成花园温泉酒店、77米高的九华山舍利塔、2.3万平方米的圣水湖、大雄宝殿和望海寺,辽西地区最大的温泉水城建成投入使用。另外,凌海市还整合张作霖墓园、萧军故居翠岩山、岩井寺等旅游景点。

2013年,凌海市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

重点 

一是重点引进大项目。凌海市的招商引资坚持大中小项目并举,以大项目为主,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上,积极发展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努力实现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的转变。在巩固壮大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建材业的同时,大力培育轻纺服装、机电制造和医药化工等新兴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加速主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快速形成。二是重点引进外资项目。重点引进一批符合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才条件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行业发展水平、能拉动凌海经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商独资或合资的大项目和一批对接性强、较灵活的中小项目。鼓励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出口基地。

三是重点引进科技型项目。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进行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对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大项目。

四是重点引进资源型项目。利用得天独厚的沿海优势,在海珍品立体养殖、海水精品养殖、设施渔业园、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反季节养殖基地、海水工厂化养殖、海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上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海上发展之路。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强白台子肉牛肉羊、鹅养殖加工出口基地、闫家肉鸡养殖加工出口基地、通亚百合成品出口基地、凌达米业粮米加工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加大石材、碳酸钙高岭土金矿等矿产资源开发,使资源加工型项目由粗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新工艺加工发展,由低级产品向新产品、高科技产品发展。

软环境建设

 在工作中,凌海市坚持换位思考,主动营造招商引资宽松适宜的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凌海对外招商引资的磁场引力。首先是营造优惠便利的政策环境。为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坚持把门槛放到最低限度,把政策给到最宽程度。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重新调整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下发了《中共凌海市委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同时还起拟了凌海市对招商引资中介人的奖励办法。为理顺和规范凌海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防止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给企业一个明确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市政府出台了《凌海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手册》。其次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进一步简化了行政性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职能部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从单纯管理角色向全方位服务角色转变,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职能部门,政法、金融、税务、工商等系统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采取限时服务、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设立服务纳税申报大厅等多种服务方式,对一些大项目及投资者遇到的棘手问题,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千方百计为投资商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市政府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投资客商的意见和建议,实行了重点项目跟踪制,加强了项目投资、审批、后续服务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再次是营造安全可靠的法制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锦州市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违纪行为的处罚决定》,坚持把根治吃、拿、卡、要作为优化投资软环境的突破口来抓,坚决禁止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坚决整治“三乱”行为,要求执法部门执法必先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只许在规定的时间内例行执法检查,不许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切实维护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实行挂牌保护政策。

历史沿革

虞、夏时乃冀州之域。商属孤竹国。周系幽州地。春秋战国时为屠河,属燕国地。

秦灭六国之战统一后,行郡县制,为辽西郡之辖境。

西汉时属辽西郡徒河县地。新朝改称河福县。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置辽东属国,是为辽东属国之徒河县。

三国魏徵辽东后置昌黎郡,郡治昌黎县。晋代时北方的鲜族兴起,前燕慕容廆复置徒河,至慕容皝置西乐县于此。南北朝时则为北魏之昌黎郡广兴县,辖徒河、永乐、燕昌地。

隋统一后为辽西郡沪河县辖境。唐属汝罗守捉地。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辽朝贵族耶律阿保机,征服契丹硌部后建立了契丹国,后改为辽。始设锦州市临海军,置永乐县于此,属京中道。锦州之名始于辽代,系以境内之小凌河绕城西南而东流,以其回旋如锦,名曰“锦川”,县名亦取于此。

金因辽制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县,属北京路。元省军县名入州,称锦州属大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称帝,推翻了元朝统治,建都南京国号明,统一了中原地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广宁中、左屯卫,锦县是其辖境。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广宁右屯卫,初设于十三山堡。翌年迁治早闾阳镇之临海乡(今右卫镇),隶属辽东都司。明宣德三年置大凌河中左千户所(今之市驻地)。松山堡中屯千户所,筑城设守。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清太祖),建立后金国。明崇祯四年(1631年)后金皇太极(清太宗),率兵进围大凌河城,明总兵祖大寿以城降。明崇祯九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明崇十二年(1639年)困松山城。至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城破,明总督洪承畴、总兵祖大寿等被俘。从此锦县地区论于清王朝。

清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了全国。清代大体承沿明代旧制,锦县地区为锦州市之辖境。清爱新觉罗·玄烨元年七月(1662年)始改锦州为锦县,隶属沈阳市。清康熙三年六月(1664年)改隶广宁府。同年十二月罢广宁县,置锦州,县附府。县与府之治所驻锦州。延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分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厅,后更名为锦西厅,隶奉天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裁县为府,取名锦县名称仍称锦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称锦县隶属辽沈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除道制,直隶奉天省。同年奉天省改名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县治所驻锦州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占据了东北地区,扶植伪满傀儡政权,翌年(伪满大同元年)设置锦县公署,隶属奉天省,县治所仍驻锦州。伪满康德元年十月(1934年),伪满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公署隶属锦州省。伪满康德四年(1937年)设锦州市,县、市分治,县治所仍驻锦州。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锦县曾一度由八路军解放。同年冬中国国民党军队进驻。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锦县政府驻于锦州市。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一月,辽沈战役结束,锦州解放。锦县人民政府移驻锦州城北流水堡屯。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锦县人民政府迁至大凌河街道村。同年成立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

1954年并辽西地区辽东两省为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同年省、市、县的行政名称改为人民委员会。锦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于辽宁省人民委员会。1980年末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县人民政府。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环渤海湾对外开放城市,也是辽宁省确定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之一。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改锦县为凌海市。

锦县(州)战国时是燕辽西郡地。秦、西汉属辽西郡。

东汉为辽东属国地。三国属幽州昌黎郡。

前燕后燕时属平州昌黎郡,仍属徒河县(《奉天通志》卷五十二)。

北朝时属营州昌黎郡。

隋为辽西郡之沪河县。

唐属营州,在境内设汝罗守捉。

辽朝始建锦州市,辖永乐、安昌两县,属中京道。

金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三县,属北京路。

元沿称锦州,属大宁路。

明为广宁县中左二屯卫。

清为锦州府所辖的锦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分锦县西境设锦西厅(在家屯)。

宣统三年(1911年)裁县归府。

民国二年(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隶辽沈道。1929年废除道治,属辽宁省省。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地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仍属锦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实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属锦州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一日置锦州市,县、市分治同隶锦州省。锦县公署仍驻锦州市内。

1945年“九三学社”胜利后,锦县曾为我党的游击区。

1946年至1948年一度被中国国民党领属,当时仍称锦县。

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锦县人民政府设在锦州城北流水堡屯。

1949年初锦县人民政府迁至大凌河村,隶属辽西省

1954年撤销辽西省,属辽宁省

1956年至1958年为锦州专员公署辖县。现为锦州市辖县。

1993年6月撤销锦县,设立凌海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凌海市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辽西地区中心城市锦州市市区,南临辽东湾,北依松岭山余脉,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土地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638.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凌海市境内有大小山岭77座,均属松岭山脉医巫闾山余脉的延伸部分。医巫闾山雄峻多姿,山奇水秀,是阴山山脉余脉,屹立于辽宁省北镇市境内。山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纵长四十五公里,横宽十四公里,面积为六百三十平方公里。有名峰五十余座,最高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 

山脉

凌海市境内的山脉为松岭山余脉和医巫闾山脉。两条山脉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延伸至凌海市的西部、北部。大凌河以西为松岭山余脉,大凌河以东为医巫闾山脉。

气候特征

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无霜期160—180天。年日照市时数为2700多个小时。

水文

凌海市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流长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条,分属于大凌河、小凌河辽河三个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5公里,流域面积为842平方公里。小凌河发源于辽宁省建昌县东北境的楼子山东麓,全线206公里。在锦州市境内的流段从缸窑口开始,最终汇入渤海。大凌河发源于河北省省平泉县,从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的入海口共398公里,流经辽宁省朝阳等市县。辽河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河道全长1390公里,辽河干流纵贯辽宁中部地区,流经4个市、13个县(区)。沿岸有沈阳市铁岭盘锦市等大中城市。

自然资源

凌海市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公里,沿海滩涂1.7万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9万公顷,盛产魣属生气鱼对虾属万蟹楼大闸蟹、海参、贝类等多种优质海产品。

矿产资源

凌海市已探明的黄金、煤炭、膨润土花岗石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20多种。

土地资源

全市有耕地面积9.4万公顷,草地面积5万公顷。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凌海市下辖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1个种场。

文化

起源

锦县(州)之名始于辽代,起源小凌河。据《奉天通志》载:“小凌河古名唐就水,又日参柳水,辽称小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迄今仍之,源出热河省凌源市,锦县城西北三里左受二郎泉河,又东南过京哈铁路,绕城西南而东,以其回旋如锦名日锦川,县名亦取于此”。

文物古迹

法华寺

观音山法华寺原名朝阳寺,距锦朝公路帽山段18华里,分上下两院。法华寺总面积达2000亩,其中庙宇占地20亩。现有僧人六单。由于法华寺一带空旷幽静,山峦叠嶂,群峰巍峨,风景秀美,历为修真练气之士所瞩目。法华寺中有一千佛古洞,住僧1400年有余。洞内石壁上有浮雕佛像数百,姿态各异,神形兼备,实为艺术精品。寺院曾经香火繁盛,但历经战乱,多有破坏。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上院基本恢复原貌,法华寺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

佛光寺

佛光寺座落于辽宁省凌海市石山镇境内,始建于爱新觉罗·弘历年间,当时乾隆皇上路过此地见如此磅礴景色留连忘返,住下三天下令赐建庙宇,至文革时毁坏,现住持僧释大悟,于2004年发心重建佛光寺,短短一年时间,天王殿、东配房、大雄宝殿已初具规模,尤其以十三米观音菩萨圣像为辽西地区地区一大景观。

翠岩山寺

翠岩山寺在锦州市西北三十五里的锦朝公路旁,有一座雄奇而秀丽的群山,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翠岩山。此山海拔210.4米,数峰插云,石壁如削。山巅多生青苔,山石皆成褐绿色。夏秋之季,青苔密布,山峦苍翠,景色如画。山以此得名为翠岩山。历来为温滴楼满族乡名胜之一。早在汉代就有僧人于山之东麓修建寺庙,唐宋各代历经修。明正统年间,名称由清胜寺改为翠岩山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翠岩山寺住持僧沙昆请儒将名笔都指挥王手书七尺见方的“翠岩山寺”四个大字刻于山崖之上,并浮雕四尊佛像,时至今日依稀可见。翠岩山寺现有两座石碑保存完好,其一为爱新觉罗·弘历三十六年立,其二为爱新觉罗·颙琰八年立,碑文清晰可辨。显佑宫大殿左右两侧墙的内壁上各有建阁碑记一块,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班吉塔

班吉塔的石塔是完整的,塔身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被涂成白色;厚重的底座共有八面,但只有朝南的一面雕有金色座佛一尊,眉目清晰,动作优美;在这尊座佛面前,还摆有大小香炉两个,从其外表分析,大香炉显然是现代作品,而那个不起眼的小香炉却是过去朝代的物品。第二层塔身也呈八面,每面都有雕刻,有佛像,也有莲花等其他图案,其间还有圆形雕刻,面积有铜镜那么大,可并没有铜镜的痕迹,再往上看还有3层逐层缩小的莲花座,每层之间更有密檐相隔,倒属第二层的塔身供有整整一圈金色的小佛,看上去很新;最顶层的小莲花座内有莲蓬,花心很美。

代表人物

刘鸿霖  

萧军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锦县)。1929年,萧军写出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懦......》,以“颜三郎”为笔名,发表在当年5月10日沈阳盛京时报》上。小说愤怒地揭发了军阀残害士兵的暴行。接着萧军又在《盛京时报》上发表了《端阳节》、《鞭痕》、《汽笛声中》、《孤坟的畔》等小说。1932年初,萧军到了哈尔滨市。正式开始文学生涯,也正式成为党的地下组织所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中的一员。1933年秋天,他和萧红合印了一部短篇小说集《跋涉》。其中收有刘鸿霖的《孤雏》、《烛心》、《桃色的线》、《这是常有的事》、《疯人》、《下等人》等六篇小说。萧军于1934年6月中旬离开了东北地区故乡,来到关内。在青岛,萧军、萧红一边编辑《青岛晨报》副刊,一边写作。萧军在里写完了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1935年7月,萧军自费“非法”出版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立即轰动了文坛,奠定了萧军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艺术上,《八月的乡村》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它以浓郁的乡土色彩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其次,在人物塑造上,刘鸿霖既能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牲,作速写的勾勒,又善于精雕细绘,并且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描写。此外,《八月的乡村》的风格也质朴刚健,充溢着一种不可抑止的力量,可以说是“力”的艺术。这种艺术风格特别体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概括和开掘方面。这时期,萧军的创作力极为旺盛。继《八月的乡村》之后,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羊》、《江上》,散文集《十月十五日》、《绿叶的故事》,中篇小说《涓涓》等。正是在这样基础上,萧军开始撰写他的长篇巨著《第三代》。

从1936年春起,他断断续续写了近二十年,才全部写完。这部巨著以宏大的气魄,全面真实地再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东北地区社会现实。1940年6月第二次去延安。从这时起,一直到1945年冬末,刘鸿霖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延安。他担任了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文协”分会的理事,《文艺月报》的编辑,鲁迅美术学院的教员等职务。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23日重返阔别了十二年的哈尔滨市。萧军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便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就在这时,发生了《文化报》与《生活报》论争事件。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的“关于萧军问题的决定”确认了对萧军的政治迫害。从此萧军便被排斥出文艺界,被湮没了整整三十年。萧军在极端困难的逆境中写出《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以及《第三代》最后部分等大量作品。即使在十年动乱的年月里,他身陷囹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写出了大量的诗词,近年来又有《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近作》等重要著作问世。近年来,萧军还出版了《萧军近作》、《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等著作。这些作品不但保存了宝贵的文学史料,而且是非常优美的散文艺术珍品。特别是后两部作品,名为“注释”,其实是别具一格的艺术品。粉碎“四人帮”后,党为萧军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重新作了符合历史事实的公正的结论,充分肯定了他“早年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宣传抗日救亡,反对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和独裁统治”的历史功绩,撤消了1948年中共中央地方局“萧军关于问题的决定”,推倒了“四人帮”给萧军强加的各种诬陷之词,称赞“刘鸿霖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

凌海市的古今名人有章佳·尹继善于库里·恩铭、刘文翰、王庆升、陆善格、石佐卿、高维岳张作相、黄绍斌、孙兆印、宋九龄、冯占海、萧军、李善祥、周鲸文、岳海岩、赵奇、郑经十等。

人口民族

人口

凌海市历代都是辽西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锦州府志》记载,明代广宁左中右三屯卫(即后来的凌海市境)共有户口25241丁。康熙初年,境内只有人口行差人丁6801丁,不行差食盐男妇4150名(不包括满洲八旗人数)。爱新觉罗·弘历六年(1742年),凌海市已有11649户,72873人。到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增加到19029户,164404人,40年增加91531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统计,全市有48271户,217931人(是年七月锦西厅已析出,故不包括今葫芦岛市境的人口),比乾隆年间增加5万多人。

民国时期人口继续增长,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人数达353033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人口超过40万,达到434456人(包括锦州市市区94714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市县分治后,凌海市人口只有34万多人,1949年全市人口增加到39万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凌海市人口曾出现两次生育高峰:第一次生育高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50年代末,凌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达2.3%。第二次生育高峰发生在1963年以后至70年代初,1965年至1973年出生人口166021人,年平均出生18446人,年平均出生率为3.01%。1973年后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从1974年到1985年,年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04%以内。 

2009年,凌海市总人口为53.7万。

民族

汉族

境内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汉墓群证明,汉族在此定居的历史很久。明末清初的战乱使大量汉族人流入关内。但从清代中叶以后,关内灾民又流向东北,在凌海定居的很多,汉族遂成为人口的大多数。

满族

明代以前境内无满族人居住。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明军战败降清后,满洲八旗进驻锦州市地区,从此满族人开始在此定居。清军入关后,虽有一部分满族人随军入关,但由于大凌河牧场和满族皇庄的设置,满族人在此定居的不断增加。1984年开始恢复民族族籍工作,过去误报为汉族的满族人按规定可以恢复满族籍,满族人数增加。

回族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凌海市只有回族10余户。以后,回族迁入者日多。到嘉靖年间凌海始建清真寺。至1933年全市回族人口达到2757人。1985年统计回族人口为1332人,主要居住在石山、闫家、小柳一带。

蒙古族

凌海市西北的乡镇,原属义县管辖,地近北票市等蒙古族人口较多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前即有少数蒙古族迁入与汉族人杂居,汉族人与蒙古族联姻的较多。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调动等原因迁入的蒙古族人散居市内各地。

凌海市境内少数民族中,满族回族、蒙古族人口较多,1964年统计,有朝鲜族323人居住在东部苇场,后苇场划归盘锦地区管辖,此后境内朝鲜族人口减少。  2009年,凌海市除汉族外还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5个少数民族,  朝鲜族、锡伯族壮族苗族、鄂温克族、土家族俄罗斯族等都不足百人。

区域优势

凌海市已经具备六大优势:

对外开放优势:凌海市是中国最北方的沿海开放城市。早在1988年,凌海市就被国务院确定为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县;1993年,又被国务院列入环渤海经济圈重要地区之一,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交通优势:凌海市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发达。辽宁重要港口之一的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处,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锦州小岭子机场仅距凌海市区30公里。京沈(北京-沈阳)铁路、秦沈(秦皇岛市沈阳)高速铁路、京哈(北京-哈尔滨市)高速公路、锦阜(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锦朝(锦州-朝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210公里,距大连市400公里。

沿海优势:凌海市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约长83.7公里,沿海滩涂1.7万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9万公顷,盛产魣属生气鱼、对虾、万蟹楼大闸蟹、海参、贝类等多种优质海产品。

自然资源优势: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无霜期160—180天。年日照时数为2700多个小时,适宜种植各种北方作物和蔬菜。境内有大小山岭77座,均属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余脉的延伸部分,已探明的黄金、煤炭、膨润土、花岗岩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20多种。全市有耕地面积9.4万公顷,草地面积5万公顷。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流长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条,分属于大凌河小凌河辽河三个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5公里,流域面积为842平方公里,是理想的种植业和林业开发用地。

环城优势: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市区被凌海所环抱。凌海市内拥有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诸如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锦州采油厂,中国最大凸版纸生产企业──金城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及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等。凌海市城市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市区内服务设施齐全,网点密布,在购物、娱乐、食宿等方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拥有星级宾馆3家,其中花园酒店是四星级宾馆,凌海国际酒店和凌海宾馆为三星级宾馆。此外,还建有环境优雅、设施现代的明珠广场、凌河公园、九华山公园等,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场所。

文化旅游优势:凌海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民间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书法、剪纸、绘画、摄影在辽宁省占有一席之地,是全国文化先进市。境内名胜古迹繁多,有清嘉庆、爱新觉罗·旻宁二帝撰文立碑的明清古战场遗址、国内现有十余座花塔之一的辽代花塔等,均保存较为完好。全国闻名的观音洞、十三峰、翠岩山和茶山寺等景致颇佳的旅游胜地也坐落境内。

社会

民生投资

2013年,凌海市用于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方面资金9.5亿元。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住房公积金标准平均提高到135元。

就业

2013年,凌海市完成实名制就业8640人、劳务输出4.97万人、培训城乡劳动力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社会保障

2013年,凌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将1万名农村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城市低保标准每月提高40元,农村低保年标准提高213元,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年标准分别提高320元、280元。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投入资金360万元,安排扶贫到户2400户。投入帮扶款物12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000人次;争取救灾资金226万元,为灾民建房88户、162间,维修房屋126户、309间。公益性公墓建设全面启动。

科技

2013年,凌海市申请发明专利10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40亿元。

教育

凌海市内有三所高中,分别是凌海市第一高级中学、凌海市第二高级中学、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设有一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3年,凌海市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幼儿园8所;完成了21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医疗卫生

2013年,凌海市中医院门诊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销售全部实行零差价。推进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工作,优生优育水平全面提高。

文化事业

2013年,凌海市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分别达到18个、282个,建成电子阅览室9个。市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体育

2013年,凌海市被评为中国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移民安置

2013年,凌海市签订移民安置协议5216户,完成任务总量的97%,建设移民安置点22个。

基础建设

2013年,凌海市共投资4亿多元推进城市道路、排水管管网改造、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的民生工程建设,共投资2387.5万元改造市区排水管线12.3公里;投资3545万元完成344栋住宅楼自来水“一户一阀”安装和二、三级管网改造工程;投资1.42亿元完成了锦凌路、青年大街、商业路、集贸街、中兴街等9条街路改造及给排水、路灯及绿化工程建设,完成改造道路总长15.7公里;投资5738.8万元,新建、维修及改造了国庆路、自建路、双凌路等13条街路,共完成路面长度19382延长米。同时,凌海市对明珠广场、人民广场、萧军公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接受包括富华园小区、市府花园小区、东明珠小区等34各弃管小区,对全市17个弃管小区进行集中改造,改造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2013年,全市累计投资1.45亿元,完成57个示范村环境整治任务,建设美丽乡村项目9个,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101公里,村内道路硬化373公里。

环境保护

2013年,凌海市开展集中清理背街暗巷卫生死角,在城市主要街路定时洒水除尘,全市保洁面积增加到121万平方米。选取环城村、102国道、大锦线等主要交通线路沿线村为试点,逐步形成“户保洁、村收集、街道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及垃圾处理一体化模式,治理道路边沟551公里,绿化村路247公里,植树11万株,建立垃圾箱916个。

宗教信仰

佛教公元4世纪前后,佛教传入今凌海市境内,北魏、辽、金、元各代佛教都兴盛一时,锦州的大广济寺大广济寺塔曾是佛教的圣地。清末,市内佛教僧侣尚有200多人。1912年(民国元年)8月凌海成立中华佛教总会凌海市分部。1917年(民国六年)4月改为中华佛教会凌海分部。1934年统计,全市有佛教寺庙118处。

道教清代,市境内的道教庙宇很多。锦州市的离阳宫道院(即火神庙),曾是锦州一带道教的活动中心,隶属于奉天道缘司。民国改元后隶属于关东道教分会。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统计,全市有道士道姑50余人。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全市有道教庙宇15处,有道士道姑15人,道教活动比清代显著减少。

伊斯兰教1428年(宣德三年)回族阿訇哈奉先到锦州定居传教。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有10余户,在锦州修建清真寺。1908年统计,全市信奉伊斯兰教的有600户,2300余人。1913年(民国二年)在锦州清真寺内设凌海伊斯兰教俱进会支部。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主要集居在锦州城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族迁居到石山镇、大凌河镇和沿海小柳村的逐渐增多。

天主教清代光绪初年,有法国神父到锦州传教,1884年(光绪十年),荷兰神父克来麦亦到锦州传教。光绪末年在锦州建天主教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凌海境内的天主教信徒多参加锦州市的宗教活动。

基督教1883年(光绪九年)英国长老会牧师邵武裴到锦州传教,在城内南街设福音堂,基督教开始在凌海传播。基督教传入之初,只有外国牧师传教,1916年开始选中国信教者当牧师。凌海城厢设基督教长老会,有信教受洗者增多。

交通

凌海市位于连接东北关内的交通要道,京哈铁路、公路横贯东西,锦承铁路、锦朝公路在境内通过。境内有火车站9个。有市、县级以上公路12条,总长300多公里,全市已形成了以国家、省级干线为骨架,以市、乡干线为网络的公路网。连接关内外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又具备水运和航空的优势,距锦州港60公里,距锦州飞机场仅30公里。凌海市位于连接东北地区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铁路、锦承铁路在境内通过。境内有火车站9个。有锦州-哈尔滨市山海关区通辽市、锦州-丹东市锦州市-沈阳市、山海关-哈尔滨的列车。凌海市位于连接东北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公路横贯东西,锦朝公路在境内通过。凌海市拥有现代化通讯设施,程控电话与国内国际各大城市间直接连网。在辽宁各县(市)中首家通了无线寻呼系统,电报传真机广泛应用,移动通讯项目已广泛应用。商品流通十分活跃,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亿元。全市有农副产品、机动车辆、牲畜交易、轻工产品等专业市场30个,年集市贸易成交额6亿元。

旅游

景点

茶山

茶山位于锦州市城北18公里处的凌海市余镇茶山村,风景区内群山环抱,有茶山、石虎山、关山、望城山、幽宫、棋盘山,山下清澈见底的放生湖、茶山湖丽水萦绕,山前夹极河水潺潺流过,两岸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茶山为火山石地质结构,因海底火山岩爆发,岩浆挤压形成了独特的山势貌,山峰陡峭,山石千姿百态,有金蛇出洞、猛虎咆啸、三猴并立、郑如吟望月、猿人怀谷、飞天侠女、熊猫卧顶、鹦鹉登山、双鹿齐奔等憨态殊姿,让人领略到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美。茶山寺主峰陡峭,“茶山寺”、“禅”一些大型摩崖大石刻迎面跃入眼帘。在悬崖峭壁上凿有佛龛,雕刻着大日如来弥勒佛和燃灯佛像,山崖东面有人工开凿的石蹬,迂回到山顶,山上有一口水井,常年不枯。据说,当年茶山寺的和尚吃水就要攀岩到山顶的水井提水。山下有一棵古松,旁边就是茶山寺遗址。茶山矿泉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爽口宜人,含有18种以上微量元素,有润肤容颜,延年益寿这功效。茶山以盛产茶叶而得名,主要有金桂茶、绿叶茶、虎皮茶、肾心茶、扶手茶等,按民间传说方法烤制出来的茶叶,用茶山矿泉水浸泡,茶水清香浓郁,健脾益脑,补肾治病,堪称东北一绝。岩井寺森林公园

岩井寺森林公园峰峦兀立、山势连绵、步步趋险、沟谷纵横。森林生态和物种的多样性保护较好,不仅有较强的景观价值,还具有科考价值。岩井寺森林公园有三殿寺和小洞寺两座寺庙,均为依自然岩洞而建。洞内高5.6米,宽10余米,原有古迹在日伪时期遭到破坏,仅在洞壁上留有佛光迹两处。寺门前,有一棵20米高的古松参天,寺内有壁画多幅,汉白玉佛像25尊。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清烟缭绕,似入仙境。相传唐王李世民在北宁闾山老爷岭被关羽解救后,在回中原的路上在此处滞留,见此处风景瑰丽,特封名“三殿寺”。井寺森林公园位于锦州市城北,乃兵家必争之地,努尔哈赤进兵复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很多战斗都发生在这里。特别是在辽沈战役时,留下来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典故就在这里产生。

特产

石材

凌海市依托丰富的花岗石资源优势,以石山镇为中心,现有石材加工企业400家,产值达到5亿元。这里的石材产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选为装饰材料,大量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场。

大豆

大豆为凌海特产之一。大豆属蝶型花亚科,大豆属,别名黄豆。大豆原产于我国,据推算我国种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但以春大豆占多数。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种,十月份收获,十一月份开始进入流通渠道。我国春大豆种植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省中北部,陕西省北部及西北各省(区)。

腌咸菜

凌海咸菜以本地特色农产品、黄瓜、青萝卜、海带、白菜、辣椒等为主要原料,其中凌海与日本成立凌海百合食品厂,已经将产品成功打入日本市场。锦州特色小菜更以口感吸引着海内外的关注,同时也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大凌河

选用东北特产红高粱为主要生产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发酵210天出窖,在原酒流酒中,分质接酒,分档入库、勾兑,经专家品评和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和物理化学指标检测,质检员抽检合格后,储存3年以上方可投放市场。“凌河酿酒”窖存时间长、酒质醇香,厂内尚存数十吨窖存30多年的原浆酒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

参考资料

2022年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4-08-28

凌海概况.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4-08-28

凌海市历史沿革.凌海市人民政府.2021-07-23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凌海市.国家统计局.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