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病毒性咽炎

病毒性咽炎

病毒性咽炎系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多在咽部、口腔粘膜及其周围皮肤伴生疱疹;症状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病原体的种类很多,如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合胞病毒,以疱疹病毒较为多见。

病毒性咽炎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伴有畏寒、发热、咽部灼热疼痛。慢性型:口腔粘膜少数疱疹,咽部稍有灼热疼痛,无明显全身症状。在美国儿童期和青春期发病率最高,约50%的病例小于18岁;大多数成人急性咽炎发生于40岁以前。根据上述症状便可以诊断,但应与口疮性口炎、多型渗出性红斑、坏死性口炎、带状疱疹相鉴别。

分型

症状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1、急性型:咽部、口腔、口角疱疹,咽部灼热疼痛,畏寒发烧。婴儿蹄哭拒食,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慢性型:口腔粘膜少数疱疹,咽部稍有灼热疼痛,无明显全身症状。

病因

病毒性咽炎系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多在咽部、口腔粘膜及其周围皮肤发生疱疹,也可发于角膜或外生殖器

诱发因素

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疮疾、流行性脑膜炎等均可并发病毒性咽炎。疲劳、月经、病灶感染、过敏素质及某些化学药物(如汞、、铋、碘等)等刺激因素,亦可诱发此病。

病原体

病毒性咽炎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如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合胞病毒等,以疱疹病毒较多见。这种病毒在电镜所见是圆形小体,直径约180毫微米。中国医学中将此病归属于“口疮”的范围,称为“红口疮”,其发病原因为心、脾、胃三经蕴热,有实热与虚热病之分。风热感冒之邪、热乘心脾上攻口舌而成者属实热型病;后体虚,思虑过度,睡眠不足,以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上炎而致者则属虚热型。常见的引起急性病毒性咽炎的病毒有流感病毒科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以腺病毒致病为主。

其中急性病毒性咽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引起急性病毒性咽炎的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A或B、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科鼻病毒正冠状病毒亚科,相对少见的有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或2、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肠病毒属、人类偏肺病毒、人类博卡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其中,腺病毒为报道的致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病毒,其发病率约占上呼吸感染类疾病的12%-23%。

发病机制

病变为上皮细胞水肿、膨胀,使表皮的棘细胞层隆起,形成水疱,内含大量多核免疫细胞血清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水疱很快破裂,形成一浅溃疡,表面覆有炎症细胞、红细胞和坏死组织。

其中该病的急性病毒性咽炎患者中,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已有的研究表明,当患者感染致病病毒后,机体会释放一系列的炎症介质,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鼻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会引起缓激肽的产生和释放,当其接触到到口咽或者鼻部的粘膜时会引起局部的疼痛不适感。除缓激肽以外的其他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也可以通过对口咽鼻部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从而与缓激肽一起发挥致局部不适的效应。而非留体类抗炎药及皮质醇类药物对于此病具有一定缓解症状的作用,这一点从侧面也印证了炎症介质在发病过程中起到的介导作用。另一方面,促炎细胞因子也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其与增加患者局部的疼痛敏感性有关。除此之外,病毒对于口咽鼻部粘膜的直接侵袭作用可引起局部粘膜的肿胀及激发其分泌功能,过多的分泌物可刺激呼吸道局部,引起上呼吸道局部异物感,鼻后滴漏,声音嘶哑或刺激咳嗽等症状,例如鼻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出现的鼻腔分泌物过剩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相关的临床症状就与该机制有关。

流行病学

美国每年大约有1200万例急性咽炎门诊病例,占所有门诊病例的1%-2%;儿童期和青春期发病率最高,约50%的病例小于18岁;大多数成人急性咽炎发生于40岁以前,之后发病率下降。

其中该病的急性病毒性咽炎是儿童以及成年人的常见疾病。一项前瞻性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调查报告显示:每年有16%的成年人以及4万的儿童出现咽喉疼痛的症状。美国的国内门诊调查报告称,每年有620万到970万的儿童以及500多万的成年人因为咽炎到医院门诊就诊。在初级门诊的患者中,因咽喉疼痛症状或咽炎的其他常见症状就诊的患者比例占2%-5%,而在这样的一个患者群体当中,急性咽炎的患者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急性咽炎中50%-80%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余大部分是由细菌引起的,极少部分由真菌(大部分为自身免疫缺陷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或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所引起(烟雾、有毒气体、胃肠道反流等)。在全球的温热带气候地区,大多数的急性病毒性咽炎病例发生在每年的冬季以及早春时节,这与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相关病毒的活性峰值时间是相关联的。此外也有例外的情况,如鼻病毒或者腺病毒科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咽炎则常见于春季末跟夏季初。

病理生理学

中医

其中该病的急性病毒性咽炎属于中医学的“喉痹”范畴。中医阐述该病为内外邪气交攻所致的病理状态,其中以外邪侵袭为主。临床上急性喉痹主要证型有风寒喉痹、风热喉痹及肺胃热盛之喉痹3种,岭南地区以外感风热型喉痹为主。中医药治疗喉痹已有悠久的历史,且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1、风寒外袭学说

喉为肺系,肺主卫表,风寒之邪外袭,外束肌表,正不制邪,卫阳被遏,肺气不得宣降,气机不利,壅结于咽喉,发为风寒喉痹。

2、风热外袭学说

风热之邪外袭卫表,客于肺系,以致肺气失宣,枢机不调,气机郁结于咽喉之处,携外来之热邪,汇于咽喉,发为风热喉痹,如治疗不及时,以致热邪循经入里,热邪壅盛,可发为喉痈缠喉等急危重症。

3、肺胃热盛学说

肺胃之热多为嗜食辛辣厚腻之品,后伤及脾胃,致中焦运化失常,气化不利,继而水液聚而成痰,凝痰郁而化热,以致痰热互结,上结咽喉,火热灼咽喉,痰浊阻遏气道,发为肺胃热盛之喉痹。

西医

其中该病的急性病毒性咽炎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气温突变、体质敏感以及过度劳累等因素由于可致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具有诱发疾病的作用。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除了疱疹病毒科以外,急性病毒性咽炎有时还可由合胞病毒、腺病毒科病原体引起,因而该病容易并发流行感冒、急性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膜炎多种疾病,选择有效的抗菌、抗病毒方法,是改善患者病情、阻止病情进展的关键。

临床上该病的急性病毒性咽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结膜炎喉炎支气管炎或肺炎等以上下呼吸道为主的急性炎症性病变,部分患者可并发儿童急性肌炎或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涉及身体其他部位甚至弥漫至全身性的疾病。

传播机制

该病的急性病毒性咽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其中大部分病例由病毒感染引起;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速度快,如治疗不及时,部分病人可进展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全身性感染疾病。

其中急性病毒性咽炎的主要传染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病毒携带者通过咳嗽、喷嚏或者交谈时的唾液飞沫等主要形式将病原体释放到空气中,人群吸入携带病毒的空气后病毒开始侵袭人体的上呼吸道,体质较差者往往较易发病。除此之外,通过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等,或触碰携带病毒的物品而未进行有效的消毒,也有一定的几率引起相应的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1、急性型:先在咽、口腔粘膜、扁桃体和口角等处出现针头大小的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型,孤立或聚集一起,很快破裂形成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呈鲜红色。呈急性发作的咽炎,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口咽及周围淋巴结的炎症。

除了共有的典型症状以外,各种病毒感染后尚呈现出各自特有的临床症状。如EB病毒感染后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典型的发热、咽峡炎以及淋巴结肿大三联症,并伴有肝脾肿大及外周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淋巴细胞增高等表现。而HIV病毒感染后,其症状多在感染后的第5~29天出现,症状群包括咽喉痛、发热、多发口腔溃疡、皮疹、疲劳、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盗汗甚至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伴有上呼吸道真菌感染。腺病毒感染则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严重的咽喉部疼痛,查体可见局部有渗出物以及可触及局部淋巴结肿大,此外,结膜炎及皮疹在少部分的腺病毒感染者当中也可出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则为发热咽痛,查体可见口咽部,特别是牙龈部位出现成群疱疹,疱疹破溃后可形成局部溃疡,部分病人可伴发食管炎症而出现胸痛及吞咽困难等症状,除此之外,尚可触及患者上呼吸道周围肿大的淋巴结。总之,由各种类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咽炎,其临床表现除局部特有的咽喉痛等症状外,尚可出现各病毒感染特有的伴随症状,大部分指南尚不推荐将临床症状的差别作为区分不同病毒类型的鉴别诊断手段,但对于有经验的医师,此点仍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辅助参考项目。

2、慢性型:咽、口腔粘膜出现少许疱疹,破溃后覆有灰白色假膜,四周粘膜淡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成年人。

症状

急性型:伴有畏寒、发热、咽部灼热疼痛。婴儿常蹄哭拒食,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拒按。

慢性型:无明显全身症状。

检查诊断

检查

其中该病的急性病毒性咽炎的诊断金标准是通过病毒学检测(包括使用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等进行快速抗原检测或采集局部分泌物及灌洗液进行病原体培养)找出致病病毒用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并及早进行病因治疗及实行一定的隔离措施,阻止相关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对公共卫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致病病毒种类的多样性和大部分医院临床条件的局限性,以及部分病毒病原体诊断费用过高和临床病原体检测存在滞后性等问题,病毒检测诊断手段在实际的临床实施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临床上大多不以病原体检测作为急性病毒性咽炎的诊断方法,而是通过急性病毒性咽炎的典型临床症状,并结合排他性的临床血常规及胸片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评分以诊断急性病毒性咽炎(如Mclsaac评分)。

诊断

根据上述症状便可以诊断,但应与口疮性口炎、多型渗出性红斑、坏死性口炎、带状疱疹相鉴别。

治疗

中医

1、增加机体抵抗力,注意口腔卫生,可用0.5%金霉素溶液漱口

2、防止继发感染及缩短病程,口服四环素族抗菌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或用苄青霉素注射。全身症状较重者,可输液和加用氢化可的松。口服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等。局部可涂用染料类药物如1%甲基紫

3、常用中药治疗:

(1)清热:地黄连翘湘蕾金银花淡竹叶木通、生草、川石斛山豆根菘蓝

(2)降火:黄檗黄芩黄连石膏知母

(3)养阴:天门冬麦冬、熟地、玄参芍药沙参天花粉

中医根据以下临床二型进行辨证论治

(1)、实热型:便秘、尿赤、脉数、苔黄。治法为疏表解毒,清热利瞩。

应用方剂为凉散(连翘、大黄、芒硝、甘草、山、黄苓、薄萄)加减,一般可去大黄、芒硝。如病势较重,溃疡融合成片状,疼痛较剧,便秘,此属里热蕴结,可用凉瞩散加黄连、营蒲。

(2)、虚热病型:脉细数、苔薄、质红。治法为养阴血,清阴虚火旺

应用方剂为四物汤(熟地、川芎、当归、芍药)加黄柏、知母、丹皮。口干失眠加麦冬五味子、枣仁;若生殖器也有疱疹可加甘草梢、龙胆草。

西医

奥司他韦及利巴韦林分别对流感病毒科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之外,针对其他大部分引起急性病毒性咽炎的病毒,西方医学仍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且利巴韦林等传统广谱抗病毒药物因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已较少应用于临床。

西医对于急性病毒性咽炎现有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抗病毒治疗,但除流感病毒外,对于其余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相关的病毒,尚缺乏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或治愈大部分急性病毒性咽炎。为了缓解由此病带来的咽喉痛及声音沙哑等症状,部分文献推荐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或皮质醇类药物。但非留体类抗炎药或局部麻醉药只能暂时地缓解症状,对于患者整体预后的获益目前尚不明确,且其相应的禁忌症及副作用也限制了一部分患者的使用。而皮质醇类药物对于急性病毒性咽炎的治疗,其临床证据尚不充分,权威的指南尚未推荐使用。此外,在接诊急性病毒性咽炎的患者时出现选择用药困难的时候,部分临床医生会选择使用抗生素。即使在此处抗生素的使用并不符合用药规范,但大部分的临床医生仍会加用。此举不仅没有对该病起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关细菌的耐药性。为了有效缓解急性病毒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急性病毒性咽炎的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并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亟待研挖掘对于该病明显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

中药提取物喜炎平注射液(中药穿心莲的内总酯磺化物)在己有的研宄中已显示出该药有着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在病毒性消化道疾病、小儿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成人的除病毒性咽炎以外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己显示出可喜的治疗效果,而对其治疗成人急性病毒性咽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较少,且已有的研究设计多加用抗生素,不符合国家卫计委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其结果无法作为评价喜炎平治疗咽炎疗效的依据。

疗效评定依据

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2.改善症状、体征大部消失。

3.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历史

该病的急性病毒性咽炎在中国医学中属于“喉痹”范畴。“喉痹”一词最早出于帛书《五十二病方》,痹者,取其鼻塞不通之意。后《黄帝内经》对“喉痹”一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认为其主要属阴阳不调,气血郁结于局部所致,如《素问.阴阳别论》说:“一阴一阳结,为之喉痹。”以后历代医家对于“喉痹”一病的论述不尽相同,其涵盖范围较广,与现代定义的“乳蛾”“喉痈”“喉喑”“喉风”等病存在一定的交织关联,出现了口咽喉部疾病之间的鉴别混淆不清,难以区分的情况。

可归属为两大类:一、概括为一切咽喉口齿疾病的总称,包括口咽喉部位的红肿热痛,滋生疮痛等;二、者指咽喉部位阻塞不通,致水浆不得入,气机不得出的咽喉部急危重症。“喉痹”一病在历代各家学说中所涉及的定义较广,这也对实际的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临床实践认识的不断深入,部分医家意识到对“喉痹”一病定义的不规范所造成的临床治病的不便之处,于是提出了“喉痹”如何与其他上呼吸道疾病相互鉴别的要点,此时“喉痹”一病所指的疾病范围开始出现了逐步缩小且趋于统一的局面。其中有按照疾病发病部位的不同加以区分的论述,如《医林绳墨·卷七》;也有从局部病变形态的不同加以辨别的论述,如《喉科心法·单蛾双蛾》;到近现代,各中医医家在综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临床经验,将“喉痹”一病定义为以咽部疼痛,伴或不伴有咽部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体格检查可见咽喉部发红肿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局部的颗粒状突起物,伴或不伴有渗出的体征。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的不同,“喉痹”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阴虚喉痹、红喉、帘珠喉、噬痛、肿、淡红喉痹、红色喉痹及紫色喉痹等。而现代气候冷暖骤变,四时交替失常,加之现代人多起居不慎,作息紊乱,且多摄食辛辣厚腻等不良生活习惯,“喉痹”现多发为风寒喉痹、风热喉痹及肺胃热盛之喉痹3种类型。

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对于“喉痹”一病的治疗,是在阐述了该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喉痹治疗上分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内治法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外治法则揽括了针灸、推拿、熏洗、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其中起到主导治疗作用的为内治法。中药治疗喉痹,大多先从虚实辩证入手。虚者多为慢性喉痹,临床多从肺脾肾诸脏虚衰论治,用药多用滋补养阴,健脾益肾之品,如麦冬地黄沙参白术、枸杞、牛膝等。急喉痹则多为外邪盛之候,治疗当以驱邪为主,部分患者有本虚之象,急则治其标,仍当以驱邪为首要治疗方法。邪之所生,在于外袭内生两处,外邪分寒热,内邪则主要以肺胃二脏热盛所生邪热为主。气候变暖,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外感寒邪已经不常见。对于急喉痹的治疗多首推疏风祛邪,清利解毒的方法,处方有如玄桔射豆重楼汤、清咽汤、槐枝汤等,临床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制药工艺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某一些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制成注液针剂。中药注射针剂经静脉输注进入人体内,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等优势,且对于部分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该剂型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临床作用。种类繁多的中药注射针剂当中,穿心莲提取物喜炎平注射液对于急喉痹的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已有多项体外研究实验证实喜炎平注射液对流感病毒科1-III、腺病毒科III、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有效的灭活作用,能够占据病毒复制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结合位点,进而对蛋白质包裹DNA形成抑制作用,使病毒无法完成复制,从而起到灭活病毒的作用。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方面也有研究表明:喜炎平注射液对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

喜炎平注射液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已有一定的研宄基础,但在已有的研宄中,其对于急性病毒性咽炎的临床研宄部分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已有的研究报道均显示出喜炎平注射液对于急性病毒性咽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大部分试验中未对入组患者进行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便对患者应用抗生素,致使试验的研究用药违反既定的抗生素临床用药原则,其临床结论也失去了说服力。

参考资料

..2024-03-08

..2024-03-09

成人急性咽炎的评估.uptodate.2024-03-08

..2024-03-08

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icd.2024-03-08

耳穴压豆治疗外感风热型急性病毒性咽炎的临床效果评价.知网.2024-03-08

..2024-03-08

..2024-03-08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