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英文名:North China 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平原地处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之间,范围北起燕山南麓,南抵大别山和江淮山地边缘,西接太行山和伏牛山,向东穿过鲁中南山地,包括了京、津、冀、鲁、豫、皖、苏七省市。

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地貌,属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主要是由中国东部海河、滦河、黄河等河流干支流冲洪积作用,以及古近纪以来海侵期间海相沉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平原。华北平原位于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的华北地震带,存在着多条地壳断裂带和地震断层,地壳运动活跃。是中国境内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华北平原地势上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地貌结构表现层次分明,地貌类型多样化,地表起伏和缓,辽阔坦荡,河湖众多,水网密集,且有漫长的淤泥质海岸。华北平原主要呈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少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同时华北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例如兔子,鹿,丹顶鹤大天鹅等,以及独特的生态系统种类,为当地的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华北平原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平原之一,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起源地,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华北平原境内水土资源丰富,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油气能源尤其富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今华北平原仍是中国重要的人口聚居区和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在这里,有着众多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如北京、天津市石家庄市等城市,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速度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同时从原始社会至今,华北平原也是中原地带的主体部分,是各民族接触、交往、融会之地,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北京故宫,长城,天坛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

命名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下游天然堤横贯中部,分南北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

位置境域

华北平原地处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之间,其范围北起燕山,西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江淮平原相连,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山东丘陵,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

华北平原的区域范围包括有北京市中南部,天津市大部分地区,河北省中部及北部的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唐山等市,山东省北部和西部的济南市、德州、烟台市、威海、青岛市等市,河南省西部的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开封等市,安徽省北部的淮北、州、宿州、阜阳、淮南等市,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市、宿迁、淮安等市,总面积约3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87%。

地理特征

气候

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属于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冬、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湿润;华北平原最南端的少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变化明显,降水分配不均,夏季湿润多雨,气温较高;冬季相对干燥且温度较低;春季和秋季作为过渡季节,气温适中。

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550毫米增至900毫米,降水量不够充沛,主要为易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气候降水是该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年降水多集中在7月至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冬季降水最少。河北省中南部的衡水市一带降水量少于500毫米,为易干旱地区;黄河以南地区降水量为700~900毫米,为半湿润地区。平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700~800毫米,尤其在迎受夏季风的山麓地带,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降水年际变化甚大,年相对变率达20~30%,京、津等地甚至在30%以上,少雨年份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多雨年份平均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华北平原年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为12.5~15.0℃,变化幅度达到0.23°C/10a。华北平原地区夏季的平均气温在30°C以上,甚至超过35°C,极端气温可达39.6°C;冬季的平均气温在0°C左右,可能低于-10°C,极端气温可达-20°C;华北平原地区的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北部为2600小时,南部为2100小时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200小时,全年无霜期160天左右。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由沿海向内陆增高的趋势,其中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地区为气温较高地带,秦皇岛市为低温区。

地质

地质构造

华北平原在构造上属华北断块的一部分,是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基础上接受了巨厚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的厚层碳酸盐岩沉积从而形成的稳定地块。在古生代中奥陶统后期,加里东运动使整个华北平原上升成为陆地;在经受了长期剥蚀之后,在石炭-二叠纪时期的海西运动又使华北平原重新下沉,接受了一整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系地层的沉积建造;中生界的印支运动使其上升隆起,故三叠纪地层沉积较薄,侏罗纪则堆积了大量的火山喷发岩及陆相碎屑岩和含煤建造,白垩纪则仅在局部地区沉积;燕山运动使华北平原重新活动,平原区大幅度下沉,海水将整个平原淹没,海水一度侵袭太行山麓;喜马拉雅运动导致太行山脉西升东降,从西部和北部的高原和山地中流出来的河流,挟带着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带。在山麓冲积扇带的外缘,是海拔只有3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临近海岸的地方是滨海平原,这里的海拔通常低于5米。黄河海河等河流将泥沙填充到华北平原,填充速度快于地壳下沉速度,华北平原便逐渐扩大形成。

地层特征

华北平原出露地层较多,除古生代地层外,从最老到最新的地层都有出露,是中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层分布最广的地区,在东部多处可见中太古界和分布更为广泛的上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在此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轻微变质的海相上元古界,然后沉积了海相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自晚奥陶世直至中石炭世前,缺失了很多地层。中、晚石炭世和二叠纪开始出现了海陆交替相到陆相沉积。此后除第四系外,未发现海相地层。

下前寒武系

华北平原的西部太行山区和北部燕山地区广泛出露有下前寒武系,面积约30000km²,占各种基岩出露总面积的1/4。下前寒武系主要包括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太古界占绝大部分,地层发育齐全;下元古界出露仅数百公里,见于太行山南段。下前寒武系的变质结晶基底由下部阜平(岩)群、中部五台(超)群、上部沱(超)群三套地层组成。

中-上元古界

华北平原广泛分布中-上元古代地层,该地层由未变质或轻变质的地台型海相富镁碳酸盐岩碎屑岩、粘土岩组成,具有巨大的厚度。其在华北平原出露良好,主要有出露于张家口市平泉以南的燕山山麓、太行山东麓,以及宣化区龙关镇怀安县等地,以石英砂岩,白云岩和白云质砂岩为主要岩性的长城系,出露于蓟州、兴隆一带,以浅色白云岩,大理石为主要岩性的县系,出露于冀北一带,以杂色页岩、砂、砾岩及灰岩为主要岩性的青白口系。

古生界

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平泉至南部邯郸市一带和西部山区,古生代地层在华北平原发育较为完整,主要有寒武系和奥陶系,均为稳定的海相沉积。寒武系分布在鲁西和冀东地区,可分为3统8组,下寒武统以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为主要岩性;中寒武统以页岩和厚层状灰岩为主要岩性;上寒武统主要岩性为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灰岩。奥陶系分布与寒武系基本相同,以井陉县、邯郸一带最为发育,上统缺失,下统、中统含5个组,即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磁县组、峰峰组。中统主要为大理石、花瓣灰岩和角砾状灰岩,下统主要为豹皮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等。

中生界

华北平原的中生代地层主要由复杂的陆相火山-沉积岩系组成,可自下而上分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三叠系为稳定型内陆盆地沉积,可分为3统4组,主要岩性为中粗粒砂岩粉砂岩砾岩。侏罗系主要分布于冀北地区,分为3统5组,主要岩性为陆相火山岩系。白垩系为陆相含煤及油母页岩陆源碎屑岩及中性火山岩地层,下部为湖相沉积夹中性火山岩,上部为河流相碎屑岩。

新生界

华北平原的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约占总面积的60%,主要分布于河北平原坝上高原以及太行山燕山的山前地带,零星见于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主要发育有以泥岩,砂岩夹有砾岩为主要岩性的第三系,以粘土、粉质粘土、碎石土及砂砾石层为主要岩性的第四系。华北平原内各统地层发育齐全,成因类型复杂。在河北平原、坝上高原区,沉积类型以河、湖相碎屑堆积为主,次为洪积、风积、残积堆积,间夹褐煤矿、泥炭及玄武岩;在天津-沧州市一带,可见海相层和冰水堆积层。山区则以河、湖相碎屑堆积为主。

矿产资源

华北平原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为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煤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山区。河北省的开淡煤矿、峰峰煤矿,安徽省的淮北市和淮南煤矿,河南省平顶山市煤矿、焦作煤矿,山东省的枣庄煤矿、州煤矿,北京市的京西煤矿,都是全国著名的煤矿。铁矿主要分布在唐山、北京、淄博市等地。华北平原地区石油蕴藏丰富,现已建起了大型的现代化的华北油田和山东的胜利油田,还有中原油田等正在建设中,不仅在陆上采油,而且在海上采油。

地形地貌

平原地貌

华北平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平原,具有地表平坦,广袤辽阔,地势从东至西北逐渐升高,以及河流纵横交织的特征。华北平原根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可划分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三种基本类型。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是由山地中的河流带来的大量侵蚀物质、沉积物质在山脚部堆积形成的,主要处于华北平原西部与山地之间的地形。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区是一个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河流在该地区穿过平原,形成了河谷和河道,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系网络。长期的冲刷侵蚀作用和沉积物质的堆积使得地势波浪状起伏,形成了明显的高低起伏,同时也为平原带来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并形成了丰富的沉积物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依地理位置可分为:伏牛山东麓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伏牛山东麓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其范围断续分布于郑州市以南京广铁路东侧,由颍河、沙河、北汝河等河流的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坡积物组合而成。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其范围包括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由黄河漳河卫河永定河滦河等河流的山前洪积冲积扇结合而成。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是构成华北平原的主体,其特点是分布范围大,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气候温和,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冲积平原主要包括冲积扇,黄河沉积地貌和河间平原三部分。冲积扇主要由黄河、永定河、漳河、卫河等河流的冲积扇组成。黄河沉积地貌由黄河河床、内滩地、决口扇形地、背河洼地及古黄河高滩地组成。河间平原主要分布在冲积扇黄河和古黄河沙滩高地及大小河道之间。

滨海平原

滨海平原处于华北平原的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形成于黄、淮、海等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而成,宽30-40公里。地势平坦,坡降极缓,海拔多在5-10米以下。因受海水影响,土壤普遍盐化,距离海愈近,盐化程度愈高。沿河两岸和海边有沙丘、沙堤,沙垄及沙地分布。

低山丘陵地貌

华北平原的低山丘陵类型主要指泰山沂蒙山一带。该区域东部以山东半岛方式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北以黄河为界,南与沂、沭河下游的低洼地带相符,西以运河为界,中间有胶莱平原和泰山,崂山区等山地分布。特征为山地支离破碎,脉络不清,多为石灰岩形成的方山

水文

华北平原大多数地区水域资源丰富,河流纵横交错,多为“悬河”或“半地上河”,拥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例如黄河、淮河海河洪泽湖等。它们在维持华北平原的水文循环、水资源供应,生态系统平衡方面,以及提供人类活动所需的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流

华北平原地区有众多的河流穿行其中,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为平原主要河流。河流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宽阔的河谷,河谷地势相对较低,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因河水黄浊而得名。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自治区、陕、晋、豫、鲁7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位于北纬32°~42°,东经96°~119°,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界阴山山脉,南至秦岭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进入华北平原后水流骤缓,泥沙大量淤积致使河床垫高,淤积严重,在花园口以下形成“悬河”。华北平原中的黄河主要支流有汾河沁河伊河南洛河等。

淮河

淮河发源于华北平原中河南省的桐柏山区。西起桐柏山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淮河介于北纬31°~36°,东经112°~121°,经安徽、江苏省、河南和山东省等省份。流域东西长约700千米,南北平均宽约400千米,面积27万平方千米,其中淮河水系19万平方千米,泗、沂、沭河水系8万平方千米。淮河干流的夏季水量占全年50%以上,7、8月份常出现暴雨,淮河中游常于此时期出现洪峰,持续时间长,洪量大,历史上经常发生灾害。淮河有较多的支流,主要有洪河、颐河、沙河等。淮河水系除各支流外,还有不少的湖泊洼地,淮河流域较大湖泊有洪泽湖、南四湖、骆马湖高邮湖等,其中洪泽湖最大库容130亿立方米,为淮河流域最大淡水湖中原地区第五大淡水湖。

海河

海河是中国华北平原北部地区的河流。上游支流众多,汇为5大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即为华北五河。五河分别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市,始名海河。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包括京、津两市、冀、晋、鲁、豫、辽、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大部或部分地区。面积26.4万平方千米。海河干道泄洪能力差,极易酿成洪涝灾害。海河流域各河7~9月的水量占全年50~70%,尤以8月水量最大,占全年25~40%;冬、春为枯水期,特别在春季,某些河段于个别月份甚至断流,夏、秋之交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的暴雨常成灾害。

滦河

河是华北平原的一条重要河流,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流经唐山市迁安市遵化市等地。滦河全长约433公里,滦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道坡降较小,河流水势较缓,水量丰富,年流量较大,是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滦河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9条,即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潵河及青龙河。

湖泊

由于华北平原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具有地势较低,阳光充沛,以及丰富水资源的自然条件,所以华北平原拥有众多湖泊,例如白洋淀,莲花池,洪泽湖等。

白洋淀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省保定市涞源县、白沟镇和容城县之间,南距石家庄市189公里,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市155公里,形成于太行山前的永定河滹沱河冲积扇交汇的洼地上。白洋淀西、北、南三面接纳河水,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周围总计大小淀泊143个之多,总面积达366平方公里,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是中国著名的湿地保护区和国家重点旅游开放区,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莲花池

莲花池位于丰台区海淀区西城区三区交汇处,紧邻京门—北京西站,她是北京城的发祥地,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前1045年,姬发分封诸侯到北方,最远的蓟城(古蓟城就在其西北,位于广安门外约3公里)就是在莲花池下游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蓟城的“摇篮”。古代,莲花池曾称“西湖”、“太湖”“南河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讲到这里为“燕之旧池”。辽、金时建都于池西南,池为城市重要水源 。莲花池因广种莲花而得名,湖泊周围还建有公园,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属北京市一级古遗址公园。

洪泽湖

洪泽湖中原地区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市宿迁市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33º06′—33º40′,东经118º10′—118º52′之间。洪泽湖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朝始名洪泽湖。在正常水位12.5米时,水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米,最大水深4.5米,容积30.4亿立方米。湖泊长度65公里,平均宽度24.4公里,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高到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

洪泽湖湖面辽阔,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水生资源丰富,既是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湖内有鱼类近68种,以螃蟹,鲤、鲫、、青、草、鲢等为主,其中洪泽湖大闸蟹是有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是206种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地,其中有大鸨、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禽。

土壤

华北平原由于沉积年代和沉积类型不同,地貌和地形以及成土原因的差异,形成了繁多的土壤种类。主要有黄土,褐土,潮土,盐碱土和棕壤等。

黄土

华北平原的黄土是该地区最常见的土壤类型。黄土是由风力吹积和沉积形成的,其颜色呈黄褐色。黄土土壤质地疏松,孔隙率较高,有利于通气和排水。然而,黄土土壤的肥力一般较低,脱水性较强,容易产生干旱和风蚀。

褐土

褐土主要发育在华北平原的大行山麓、燕山冲积扇上部及山麓平原上的第四纪洪积物上。褐土地势较高,有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地下水不参与成土过程。褐土土壤吸收能力较强,有机质含量低,肥效反应快,但稳肥性较差,适耕期较短,耕性较差。

潮土

潮土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河谷盆地,河漫流地区及河床附近。该区域排水较差,地下水参与了成土过程,致使土壤中的物质溶解,移动和沉淀,在土壤剖面形成黄色暗褐色锈纹。潮土一般有机物的含量较低,但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较好,生产状态较好。

盐碱土

华北平原的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入海三角洲,沿河两岸及河床附近,该区域地势较低,常受海潮侵渍,排水性较差,地下水位埋藏浅,土壤盐渍较重,质地粘重,矿化度高。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华北平原生态系统类型独特,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纲、两栖动物等。常见的哺乳动物有野猪、鹿、兔子、赤狐黄鼬等;常见的鸟类有黑枕黄鹂白鹭、麻雀等;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蛇、蜥蜴等;常见的两栖动物有蛙、蟾蜍等。此外,华北平原地处暖温带偏南端,水热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吸引了大量冬候鸟和旅鸟,是以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同时还是一些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秋季节有大量候鸟从南方迁徙至此,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鹤,大天鹅小天鹅等。

植物

华北平原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其植被类型多样,各地区植被茂盛,植物适生面广,资源相对丰富,主要包括有草原、森林、湿地等多种景观。其中,草原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平原西部和北部,以羊草、梭梭草、蒙古北柴胡等为主要植物,同时、蒿等草原植物也有较多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平原南部和东部,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林在森林中占有较大比例。在山前地带洪积扇地区有松、栋、榆、鹅耳栋、枫杨等落叶阔叶树种;冲积扇,冲积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也生长有栎、榆、桦、胡桃属等落叶阔叶林。湿地主要分布在平原的河流、湖泊和沿海地区,有较为丰富的水生植物。在滨海地区还生长着香蒲等水生沼生植被。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华北平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里历来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接触、交往、融会之地,也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发生了很多有影响的重要事件。历史上匈奴、氐族羯族、鲜卑、突厥、奚、契丹、党项族、女真、蒙古、回、满等族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为祖国的缔造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秦至两汉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如《史记·五帝本纪》所载的著名的黄帝蚩尤的战争。约在四千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华北平原河北省的涿鹿县等地与蚩尤部落大战,“三战而擒蚩尤”,使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商、周时期,华北平原作为古代中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朝代所占据的主要区域,对国家文化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使民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关于历史的记载也逐渐多了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各种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与华北平原密不可分。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载晋悼公和大臣魏绛讨论如何对待山戎事。晋应属今华北平原地区。魏坚持“请和诸戎”,晋悼公最终接受了魏绛的建议,达到了“和诸戎狄以正诸华”的效果。赵国是战国时期位居今华北平原地区的一个诸侯国。赵武灵王向少数民族学习,推行“胡服骑射”,增强了国力。

两汉时期,华北平原北部主要由鲜卑和匈奴统治。西汉汉高祖时,韩王韩信曾在马邑(今山西代县西北)降匈奴。后匈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引发著名的平成(今山西大同)之役,以汉高祖狼狈逃遁告终。后来,汉朝采取和亲政策,缓和了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刘彻时,开展了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其中华北平原的山西一带仍是重要战场之一。后来,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主要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一带。刘奭时,王昭君被选到匈奴和亲,成为挛鞮稽侯狦阏氏。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占据华北平原地区。在三国短暂的分裂局面后,中国统一于晋。从东汉晋朝,华北平原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鲜卑,其势力进至今河北省山西省一带。

东晋灭亡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基本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华北平原即中原地区南梁的辖地;北朝则建立了影响很大的北魏,拥有黄河以北地区,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之一。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拓跋焘拓跋焘完成统一北方大业。拓跋宏拓跋宏大力改革,迁都洛阳市,提倡汉族文化,经济发展,国力大增。作为以少数民族鲜卑族为主体的王朝,北魏占据华北平原地区,与南方的宋(后为齐)形成南北朝局面。后来,北魏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加剧,酿成大起义,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衍化为北齐北周。这些政权都是鲜卑族为统治者,都有部分领土在华北平原,特别是位于东部地区的东魏和北齐几乎包括了今河北省全境。

隋唐时期

自6世纪末,中国又走上统一的发展历程。隋唐时期,北方以突厥势力最强。隋初时与突厥关系开始紧张。唐朝初期,李世民进攻东突厥,一部分突厥人远徙西北,有十万人归降唐朝。唐朝保存了他们的部落和风俗习惯,将他们安置在今河北一带,设立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管辖。这一带遂成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唐朝北部少数民族众多,多倚重胡将安禄山。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范阳起兵,翌年,安禄山占领洛阳市称帝,又攻入长安。后其部将突厥人史思明降唐,被唐封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后史思明起兵再叛唐朝,于唐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后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不久被杀死,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才结束。

宋、辽、西夏、金时期

辽朝首领耶律阿保机于907年统一契丹各部,并征服了奚、室韦、阻卜等部落,称汗建国,国号“契丹”。会同十年(947年)攻克后晋首都东京汴梁(今开封市),灭后晋,定国号为“辽”。耶律贤前期与宋朝聘史往还。赵光义进攻幽州(今北京),与辽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北),宋军大败,宋太宗仅以身免。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皇后耶律隆绪率大军深入宋境,宋、辽在澶州(今濮阳市)对战,最后双方订立和约,成为兄弟之邦。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多年之久。

女真族勃兴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收国元年(1115年)称帝建国。随后展开南下灭辽之战,金天辅六年(1122年)进入华北地区,先后克辽中京遗址、西京、南京。金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天会五年(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华北平原此时尽入金朝版图。金先迁都中都,再迁都南京,历经一百二十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在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下灭亡。

元代

以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蒙元王朝,结束了中原地区又一次分立,形成了盛大的统一王朝。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这使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再次成为少数民族汇聚之地。元大都聚居着蒙古皇室、各级官员、商人和其他居民,其中除蒙古人外,还有很多党项族、乃蛮、汪古、回族、畏兀儿、康里、钦察汗国、阿速、哈剌鲁、吐蕃等以及辽朝、女真等族人。

明代

红巾军起义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明朝时,蒙古族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其南部为今内蒙古自治区地区。也先伺机南下,给明朝造成严重威胁。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军向明朝发动进攻,也先亲率大军攻明朝重镇大同,另一支攻重镇宣府(治今河北宣化),直逼明朝心脏之地。明英宗御驾亲征,在狼山西路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全军覆没。也先率蒙古军兵临北京城下,列阵于西直门、德胜门和彰义门外。后也先将明英宗送回。这次“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华北平原,对明朝和蒙古的关系影响深远。

清代

明末,满族崛起于东北地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其继承者入关统一中原地区,又一次建立了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满族入关,首先占领华北平原,以北京为首都。北京继续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清代实行八旗制度中,满洲人全部入旗,成为满洲八旗,后来又有蒙古八旗。后来大批汉人、汉军进入满洲八旗。清军入关后又建立汉八旗,人数众多。进入八旗的汉人逐渐满化,满族的人口迅速增加。逐步缩小了满、汉差别,使满族汉化,后来这一过程变得更为迅速。华北平原是满、汉族之间接近、融会的重要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平原地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华北平原及其邻近地区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藏,有开滦煤矿、徐州煤矿、淮北煤矿,华北油田山东省胜利油田等,使其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煤炭、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纺织、食品等工业在中国占重要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工厂、企业和城市得以建设和发展,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20多座,例如,北京、天津市石家庄市等城市逐渐崛起为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为了支持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华北平原地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

经济

农业

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7省市粮食产量占比达到36%。在华北平原地区的农业中,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是主要的农业活动。小麦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在河北、山东省河南省等地,是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大豆主要种植在河北、河南等地,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棉花则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作物。

工业

华北平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基地之一,工业发展集中在北京、天津市、河北和山东等地。华北平原工业主要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重工业方面,主要涉及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华北平原地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轻工业方面,主要包括食品加工、纺织、制药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华北平原地区有较高的产能和市场需求,对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着重要作用。高科技产业方面,华北平原地区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为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提供了动力。

旅游业

华北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华北平原的旅游业发展壮大。旅游业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华北平原旅游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等地,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首先,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华北平原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北京拥有世界遗产和文化名胜,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天坛等。此外,北京还有众多博物馆、艺术展览、剧院和购物中心,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娱乐体验。其次,天津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风景名胜,如意大利风情区、天津博物馆、五大道等。此外,天津还有许多现代化的购物区和娱乐场所,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人口与语言

人口

人口数量

华北平原是中国的人口密集地区之一,人口数量庞大,拥有众多大中城市和发达的农业区域,其中包括包括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等省份。这些地区都是中国人口密集的省级行政单位,城市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根据最新数据,该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3亿人。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市济南市、北京市和天津市等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此外,华北平原也存在大量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等相关产业。

民族情况

华北地区平原是汉族形成和崛起的中心地区,自春秋战国华夏民族在民族融合中横空出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并统一华夏民族后,汉承秦制,华夏民族在“大一统”中以华北为中心“舞台”发展,转化为汉族,所以华北平原的人口主要由汉族构成,占据绝大多数,可达90%以上。此外,在华北平原的部分地区也分布有如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分别占约0.7%,1.9%,2%。

语言

官方语言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华北平原主要的语言使用方式,其在华北平原以及整个中国都得到广泛使用,作为全国通用语言,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商务等多个领域。

方言

华北平原地区还有一些特色的汉语方言。例如,在北京地区使用的是北京话,天津市地区使用的是天津话,河北省山西省等地还有各自的地方方言。

交通运输

公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华北平原地区公路建设不断完善,现已建成公路里程约60.2万公里,其中高速等级公路里程约为2.34万公里。华北平原地区主要建设有高速公路网络,快速公路和国道网络,以及城市道路和农村公路,这些公路连接了各个主要城市、经济中心、乡镇和农村地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促进了经济和人口流动,其中公路客运量约为36680万人,公路货运量约为479391万吨。一些重要的高速公路包括京哈高速公路(连接北京和哈尔滨市)、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北京、天津市上海市)以及G4(连接北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等。

铁路

华北平原地区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铁路交通得到了广泛发展,现已建成铁路营业里程约3.13万公里。华北平原地区主要建设有高铁网络,京雄城际铁路,主干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连接了华北平原与其他地区,为货物运输和跨区域旅行提供了重要的通道,其中铁路客运量约为51591万人,铁路货运量约为727107万吨。例如,京津城际铁路连接了北京和天津,京沪高速铁路连接了北京和上海市,以及京沈客运专线连接了北京和哈尔滨市等。除了高速铁路外,华北平原还有一系列主要的铁路干线,包括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等。

航空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航空交通需求的增长,华北平原不断完善和扩建机场,已建成多个大型国际,19个通用航空机场,45个运输机场,例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等。航空交通的快速发展为货物运输和人们跨区域旅行提供了便利,例如2019年7月份,华北地区机场旅客共完成1772.1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共完成19.6万吨的货邮吞吐量。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中转流程、紧密高效的协同合作,成为连接亚、欧、美三大航空市场最为便捷的航空枢纽。1958年3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民用运输机场。1980年,T1航站楼启用。1999年,T2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与之配套的是当时亚洲地区最大的候机停车楼。2008年,T3航站楼拔地而起,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自此,首都机场成为亚洲地区第一家拥有三座航站楼、三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营的超大型国际机场,该机场连接着众多国内外城市,并提供国际和国内航班服务。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位于天津市,始建于1939年,1950年8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从这里起飞,天津滨海机场也因而被誉为“新中国民航的摇篮”。天津滨海机场目前飞行区等级为4E,现有2条跑道、2座航站楼及3家一级货站,具备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2万吨的保障能力。天津滨海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中国主要航空货运中心之一,是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基础设施、北方重要门户机场,该机场连接了多个国内外城市,并提供丰富的国内和国际航班选择。

石家庄正定机场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华北平原的重要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跑道长3400米,飞行区等级4e级,设施设备完善,净空条件优良,为航班保障、飞行训练、通用航空飞行及航班备降等提供优质服务,该机场提供国内和少量国际航班服务,方便了该地区的乘客出行。

航运

华北平原的航运并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航运情况相对较弱,主要以内河和运河为主要水路交通方式。随着交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水路交通系统,以促进区域内的货物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

内河航运

华北平原有一些重要的内河,如黄河海河和派河等,这些内河提供了内河航运的可能性。通过内河航运,货物和旅客可以在内陆地区进行运输和交通。

运河交通

运河曾经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例如京杭大运河,但现在主要用于旅游和部分货物运输。京杭大运河是中原地区最长的人工运河,经过了多个重要城市,贯穿了华北平原的部分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市、德州、济宁市曲阜市泰安市等。

水利工程

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和预防水灾发生,华北平原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例如修建水库,建设渠道及堤防,开发地下水和建立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等,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问题,提高了农田灌溉和城市水供水质量,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过度开采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库建设

华北平原修建了众多的水库,如丰润水库、平舆水库、干河水库以及桃林口水库等,通过蓄水,排水调度,以及储存雨水、融雪等,用于平衡水文循环,调节水文情况、蓄水、供水和防洪等功能。首先,水库可以调节水资源。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它们能够缓解枯水期的缺水问题,并在丰水期减轻了季节性洪涝灾害的影响。其次,水库可用于灌溉农田,通过引水系统将水分输送到附近的农田,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这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农田的耕作可行性,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

渠道和堤防建设

华北平原地区为解决地势平坦、排水困难的问题,修建了一系列排水渠道和防洪堤防,如大清渠、京杭大运河永定河防洪工程等,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1800公里长的大堤每年都维护培修,保证了黄河30多年的安全行洪,同时淮河海河也得到大规模的治理,有效改善了区域排水条件,起到了灌溉水源和调节水文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抗洪能力。

地下水开发

华北平原中东部深层地下水资源丰富。经中原地区地质调查局评价,有79.3%的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20.7%的地下水源地含有、碘等对人体健康无大碍的天然矿物指标,经适当处理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可用于灌溉和城市供水。华北平原地区在开发地下水的同时通过开展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高了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环境问题。

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华北平原地区建立了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以此来提高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对洪水的预测预警能力。该系统通过监测水位、流量、降雨等水文要素的变化,以流域为单元,在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及大型水库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防洪影响区等布设测雨雷达,加密雨量站、水文站网,提档升级测报设施设备,配齐配强应急监测设施设备,在高效、准确获取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及时预警和指导灾害防护工作,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森林覆盖率低

华北平原自然植被很少,原生植被几乎全遭破坏。绝大多数地区为栽培植被所占有,天然的森林植被破坏尽,仅在山东省低山、丘陵地区有小面积的人工林,其余则为各种类型的防护林。据1976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华北平原具有林木覆盖率很低,具有人均森林资源很少,可采森林资源贫乏等显著特点。

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

华北平原是中国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全国平均值的23%,70%的用水量来自地下水,浅层和深层含水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分别为112%和139%,地下水超采给华北平原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土壤盐渍化、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含水层疏干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造成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主要的两大因素,而且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发展及地下水开采、引水工程、农业灌溉等人类活动的持续进行,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形势将更加严峻。

水污染

华北地区由于工业污水、农耕肥料、城市生活污水等渗透到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使其失去原有的水质特性,不再适合人类和生态系统的使用。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且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深层地下水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污染较轻,遭受污染的深层地下水也以轻污染为主,未受污染的地下水达87.14%。

洪涝灾害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在7月至8月,有时一天的降雨量就超过了月平均降雨量。此外,河流上游山丘地区容易暴发山洪或泥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容易受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河道宣泄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都是造成华北地区多洪水灾害的原因。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华北平原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受到干旱、洪水的危害,特别是由于黄河的南北改道,极大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

环境保护

森林资源的保护

华北平原地区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建立有效的森林管理体系,包括加强森林巡护和防火措施,制定森林保护政策和法规,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的保护

华北平原地区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限制地下水开采量,并对非法地下水开采进行严厉打击。同时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节水设备和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引导公众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行为。

水利工程的建设

华北平原地区经过科学的改造,在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有计划地进行水利建设,使华北平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例如:黄河两岸大堤的加高保证了汛期洪水安全下泄,改变了黄河过去“三年两决口”的情况;在海河和滦河上游山区修建百余座大中型水库和千余座小型水库,有效地拦蓄了洪水,并为工、农业用水提供了水源保证;在中、下游平原区开挖、疏浚了数千条大、小河道,使低洼易涝耕地基本解除洪、涝威胁。

风景名胜

由于华北平原有特殊的地理空间和民族历史布局,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和天坛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轩辕丘、蚩尤坟和黄帝泉等,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多民族的宝贵文化遗存。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及交通要道。最早有关八达岭的传说源于上古神话,产生于文字创造之前,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至明代,八达岭长城一线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每一处村、寨、城、关甚至石、泉等都有传说,世代相传的《望京石》《穆桂英点将台》等传说犹脍炙人口。连“八达岭”这个名称的由来,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多种版本。八达岭长城传说根植于民间,地域性强,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是通俗易懂的原生态文学样式,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这些优美动人的传说在传承中经过无数人的讲述、充实,至今传承不衰,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研究民间文学艺术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它初步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不断维修改建,集历代宫殿建筑之大成,成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在建造维修故宫建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室古建筑营造技艺。它由瓦、木、土、石、油漆、彩画、镶嵌、裱糊等各工种匠作技艺组成,营造中选料上乘,工艺严谨,做工精细,宫殿各部位的做法和施工工序都有严格的定式。正是由于工艺技术的保证,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宫殿才能在数百年间始终保持其华贵精美、壮丽辉煌的建筑特色。作为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典范,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对于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古建筑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代帝王在此祭天、祈谷和祈雨。天坛的传说因天坛建筑和皇帝祭天大典而萌生和发展。“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融入,使天坛建筑群具有神圣而独特的寓意,成为相关传说发生和繁盛的重要驱动因素。天坛传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其一,它体现了“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一系列中国人的宇宙观。其二,无论是与天坛建筑和功能相关的,抑或是阴阳相济的哲学观念,与帝王形迹、与礼俗相关的传说,都是从平民百姓的立场所作的阐释与演绎。其三,天坛的传说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在传播中具有广泛性和延伸性。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市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是一座皇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院群所组成的综合建筑。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建有十一座寺院,分属八座寺院管辖,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在寺院中有藏传佛教形式,也有藏传和汉式混合形式,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都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见证。

清皇陵

清皇陵分为清东陵清西陵,东陵在今遵化市,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清孝陵康熙清景陵乾隆清裕陵咸丰清定陵同治清惠陵,以及东(慈安太后)、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十四个皇后和一百三十六个妃嫔。西陵在今易县,包括雍正清泰陵爱新觉罗·颙琰清昌陵爱新觉罗·旻宁清慕陵和光绪的清崇陵,此外还有三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

相关文化

农耕文化

华北平原是我国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古代华北地区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形成了以小麦、大豆、谷子等作物为主的农业特点。农耕文化,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包括农事、农具、农艺、农俗、农时、农历、农作物等文化内容,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以"男耕女织” “耕读传家”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生活,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与追求。黄河流域耕耙植溉等农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绵延了数千年,如在石家庄市附近的辛集村,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化活动,如耕耘、施肥、播种等,成为了农耕文化的代表。在河南省的中牟县,其农耕文化起源之早,发展之快,被视为中原农耕文化的缩影,也是我国传统农耕的典范。在中牟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着中牟传统农业的历史沿革,展现了农业从“原始采集渔猎”到以“耕耙压锄”为体系的精耕细作发展历程。

原始文化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主要发现在黄河中游(包括今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它因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以彩陶和磨制石器为标志。仰韶文化的年代是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以其分布广泛、延续持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而闻名。其中心区域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和河南大部。仰韶文化的原始居民已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发掘出的陶器上有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这也许就是中国原始文字的雏形。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是中华民族起源时代社会进化以空前速度发展的时期,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等地。龙山文化的农业生产规模比仰韶文化有所扩大。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发展到龙山文化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引起了社会经济的变化。到龙山晚期,母权制逐渐为父权制所代替。龙山文化还与以后的夏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龙山文化衰落后,夏文化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民俗文化

华北平原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如北京的京剧天津市的卷饼文化、河北的定州秧歌戏等,都是华北平原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定州秧歌戏

定州秧歌戏是主要流行于华北平原中西部一个古老的传统戏剧曲种,因发源地在河北省定州市而得名。据传其源头是一种民间小调,经过宋代文学家苏轼整理而流传下来。定州秧歌在语言、唱腔、调式、剧目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戏文浅显易懂,有大量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浓厚;男女唱腔均以宫调式为主。传统演唱没有文乐伴奏。唱腔中大量运用衬字虚词。旋律以下行旋律较多,但唱法中不乏诙谐俏皮,传统板式达28种之多,仍旧保留了全用打击乐伴奏(即大锣腔)的形式;定州秧歌剧目丰富,涉域广泛,著名社会科学家李景汉搜集出版的《定县秧歌选》,收入了剧目近百个。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长坂坡》《空城计》《贵妃醉酒》《京剧《霸王别姬》》等剧家喻户晓,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改编、移植、创作了一些新的历史剧和现代题材作品,重要的有《穆桂英挂帅》《智取威虎山》《骆驼祥子》等。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已经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京剧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多种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曲阳石雕

曲阳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资源。自西汉始,曲阳石工即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北魏时曲阳石雕中的佛像、石狮已独具风格,唐时曲阳成为中原地区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至元代,曲阳石雕已享有盛名,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民间雕刻艺人。明清时期,曲阳石雕工艺更加精巧,清末曲阳人雕刻的《仙鹤》《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以致“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修复等北京十大建筑工程毛主席纪念堂兴建工程的雕刻工作,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

参考资料

中国华北平原气候资源特点.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7-11

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7-11

地形.中国政府网.2024-04-11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0-06

八达岭长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天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华北东部地区深部煤炭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海洋局.2023-10-06

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黄淮海平原 _中国绿色时报电子报.中国绿色时报.2023-08-26

黄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0-09

淮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0-08

海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0-08

关于滦南县滦河防洪小埝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河北省政府信息公开.2023-10-08

美丽河北·梁勇说|滦河:源远流长 仁厚温润 见证历史兴衰.腾讯网.2023-10-08

白洋淀.今日头条.2023-08-26

白洋淀之味.河北新闻网.2023-08-26

船过白洋淀.河北新闻网.2023-08-26

莲花池公园.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3-10-08

莲花池: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10-08

北京莲花池公园荷花盛开.今日头条.2023-08-26

洪泽湖.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2023-10-08

物产资源.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2023-10-08

中国土壤地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自然研究所.2023-10-06

中央确定华北地区十大城市:北京第一,河北4市上榜,山西2市入围.网易.2023-10-09

国家数据.国家数据.2023-10-08

黑龙江、河南、山东三省生产了全国30%的粮食.新浪看点.2023-10-09

中国粮食地图:黑龙江、河南、山东位居前三 北方四省贡献大.中国网.2023-10-09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国家统计局.2023-10-09

煤炭,工业和粮食-从建国初看华北地区的战略地位.腾讯网.2023-10-09

突破重工业围城谋求和谐发展.今日头条.2023-10-09

重工业城市唐山的绿色征程.今日头条.2023-10-09

【前瞻产业研究院】城市产业研究札记——石家庄市(上篇).腾讯网.2023-10-09

轻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10-09

瞄准高质量!石家庄构建“4+4”产业发展格局.沧州新闻网.2023-10-09

乐亭: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今日头条.2023-10-09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河北发布全国首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蓝皮书.今日头条.2023-10-09

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今日头条.2023-10-09

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中国旅游新闻网.2023-10-09

图:河北白洋淀引水发展旅游业.中国新闻网.2023-10-09

..2023-10-09

北京故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天津旅游 | 畅游天津 | 天津风光 | 新华网天津频道.新华网.2023-10-09

天津.中国旅游新闻网.2023-10-09

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2023-10-08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 普通话,不“普通”.今日头条.2023-08-26

寒亭区掀起“学普通话、说普通话、赛普通话”热潮.今日头条.2023-08-26

跟着声音去承德,到“华北最绿的地方”踏青啦.今日头条.2023-08-26

河南方言难以逾越的太行山_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新闻网频道.2023-08-26

全国方言听力测试网络走红 传承方言文化获赞-新闻-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爱青岛新闻.2023-08-26

京哈高速 精准守护回家路.中国交通新闻网.2023-08-26

京哈高速沿线环境整治启动.今日头条.2023-08-26

京津塘高速二线即将通车-京津塘高速-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8-26

京津塘高速延至津塘公路-京津塘高速-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8-26

京港澳高速.今日头条.2023-08-26

沿京港澳高速串起巴陵山水,记者走进G4京港澳高速湖南段.今日头条.2023-08-26

京津城际快速铁路铺轨 京津通达将只需半小时.中国新闻网.2023-08-26

京唐铁路与京哈铁路并轨互通.中国交通新闻网.2023-08-26

京唐城际铁路建设正酣.今日头条.2023-08-26

京广铁路的影像记忆.四川新闻网攀枝花频道.2023-08-26

浩吉铁路与京广铁路联络线开通 "北煤"经岳阳北站可直达京广铁路沿线各地.今日头条.2023-08-26

华东地区通用航空机场分布.华东通用航空中心.2023-10-08

华北地区运输机场飞行程序保护区范围及参考高度图(共35个机场).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2023-10-08

机场概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2023-08-26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2023-08-26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民航资料.2023-08-26

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2023-10-08

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今日头条.2023-08-26

记者探访内河航运.今日头条.2023-08-26

济宁:迈向内河航运大市 内河航运扩能升级 - 时政 - 济宁 - 济宁新闻网.济宁新闻网.2023-08-2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次以设计最大流量输水.中国水利.2023-08-25

暴雨洪水中的水利担当.中国水利.2023-08-25

河南济源市王屋山水库供水复线工程:愚公传人治水 助推脱贫攻坚.中国水利.2023-08-25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严重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8-25

金乡县首座水库——高河平原水库开工建设 - 县区 - 济宁新闻网.济宁新闻网.2023-08-25

周恩来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与实践.今日头条.2023-08-23

华北平原地下水源质量达标.今日头条.2023-08-25

“减少超采 让地下水库保持抗旱功能”.今日头条.2023-08-25

复盘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系列评论之二:构建“三道防线”刻不容缓.中国水利.2023-08-25

京津唐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年均超采约6亿立方米-地下水,京津唐-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8-25

华北平原近半面积地面沉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8-25

华北地下水半世纪被掏空 掠夺性开采正透支未来-机井,华北平原,入境水量,地下水超采,地下水开采,地下水管理-中国宁波网-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2023-08-25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 22.2%可直接饮用-华北平原,水污染,-大江网国内国际.中国江西网.2023-08-25

我国为何洪涝灾害频发多发?.今日头条.2023-08-25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统一技术标准 _中国绿色时报电子报.中国绿色时报.2023-08-25

三北工程建设40年 森林覆盖率提高8.5个百分点.今日头条.2023-10-09

黄河足迹 | 程序员看黄河大堤4.0.今日头条.2023-08-25

东营境内的黄河.今日头条.2023-08-25

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河北新闻网.2023-08-26

中牟农耕文化博物馆:留存历史记忆 记录文明发展.大河网.2023-10-09

【重庆民风民俗】物质生产民俗——农耕篇(农具5).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10-09

农耕文化.威海新闻网.2023-08-26

秧歌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京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曲阳石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