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曾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2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把其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在2023年5月22日至2023年6月18日,全球报告了超过120万例新发病例和7100多例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咽干、咽喉痛、咳嗽、发热、肌痛及乏力,部分患者可有流涕、鼻塞、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呕吐、腹泻结膜炎等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需具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新冠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恢复期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对于新冠感染的患者均建议使用抗凝治疗,临床上新冠的患者抗凝治疗也被列为常规手段,无论其d-二聚体是否有升高。对于轻中型的患者,及有病情进展的患者均需予抗病毒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肥胖人群、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等。

命名

2020年1月,由于肺炎病例原因不明,并正进行病原鉴定及病因溯源等初步调查,因而中国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称之为“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

2020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上,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新冠肺炎”(NCP)。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此疾病定名为COVID-19,表示在定名时须在名称中使用既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又容易发音,并且与该疾病相关的名称,以避免造成其他可能不准确的或污名化的名称的问题。

2020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出通知,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2022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分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病因

诱发因素

因感染类SARS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CoV-2)所致。

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为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病毒颗粒中包含4种结构蛋白(刺突(S)、包膜蛋白(E)、膜蛋白(M)、核壳蛋白(N))。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切的变异株”有5个,分别为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奥密克戎。2021年11月,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人群中出现,相比德尔塔等其他“关切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在2022年初迅速取代德尔塔变异株成为全球绝对优势流行株。奥密克戎5个亚型(BA.1、BA.2、BA.3、BA.4、BA.5)已经先后演变成系列子代亚分支709个,其中重组分支72个。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中国境内常规使用的PCR聚合酶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一些已研发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已明显降低。

类SARS病毒对紫外线、有机溶剂乙醚、75%乙醇过氧乙酸三氯甲烷等)以及含氯化学消毒剂敏感。75%乙醇以及含氯消毒剂较常用于临床及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发病机制

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呼吸道后,主要依靠其表面的S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RBD)识别宿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并与之结合感染宿主细胞。

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基因频繁发生突变,当新冠病毒不同的亚型或子代分支同时感染人体时,还会发生重组,产生重组病毒株;某些突变或重组会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如刺突上特定的氨基酸突变后,导致新冠病毒与ACE2亲和力增强,在细胞内复制和传播力增强;S蛋白一些氨基酸突变也会增加对疫苗的免疫逃逸能力和降低不同亚分支变异株之间的交叉保护能力,导致突破性感染和一定比例的再感染。

流行病学

截至2020年4月13日,中国有83607例确诊患者,335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01%。海外确诊患者1778752例,11140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26%。

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其命名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于2021年11月27日输入中国香港,12月9日首次输入中国内地。截至2022年1月17日,118个国家提交了奥密克戎病毒基因组序列374314条,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株。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持续传播,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持续出现。全球数个月以来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为BA.5.2,但是2022年10月份以来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更强的BF.7、BQ.1和BQ.1.1等亚分支及重组变异株(XBB)的传播优势迅速增加,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步取代BA.5.2成为优势流行株。

2023年11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把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SARS-CoV-2 Nowcast),称JN.1是当前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随着JN.1变异株的蔓延,英国和美国卫生机构纷纷表示,它成为当前已知的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预计可能引发新一轮新冠感染浪潮。

病理生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优先攻击位于人体深部的肺泡,通过刺突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感染肺上皮细胞,并且免疫细胞同时也被激活,释放因子促进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刺激平滑肌的收缩,从而产生咳嗽咳痰的症状。

传播机制

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有传染性,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感染后重症率、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

临床表现

潜伏期

潜伏期多为2~4天。

主要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干咽喉痛、肌痛及乏力,部分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呕吐和腹泻等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 5~7 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需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出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相关临床症状,且新型正冠状病毒亚科核酸/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且肺部出现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发影像学异常。

诊断标准

具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

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新冠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恢复期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

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状况、有无紫绀、肺部有无干湿性啰音等。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铁蛋白增高。部分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PCT)正常。重型、危重型病例可见d-二聚体升高、炎症因子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核酸检测:可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气管抽取物)或其他标本中的新冠病毒核酸。荧光定量PCR是比较常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抗原,检测速度快,其敏感性与感染者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

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等可分离、培养获得新冠病毒。

血清学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IgG抗体阳性,发病 1 周内阳性率均较低。恢复期 IgG 抗体水平为急性期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胸部影像学检查

合并肺炎者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鉴别诊断

其他病毒性肺炎

参考资料

其他类型肺炎

参考资料

其他心脏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非致命性心律失常鉴别。

非感染性疾病

症状: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机化性肺炎等)可表现为皮疹、肌痛、肌肉压痛等。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表现为咽干、咽喉痛、发热、咳嗽、肌痛及乏力,部分患者可见鼻塞、流涕、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呕吐和腹泻

辅助检查:根据相关临床表现以及血清学检查、电生理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特征进行诊断鉴别。

川崎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患者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别:

症状:川崎病患儿多有发热,伴皮疹(多形性,但并非水疱或大疱状)、双侧球结膜充血、唇红干燥裂、口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四肢末端硬肿脱屑、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表现为咽干、咽喉痛、发热、咳嗽、肌痛及乏力,部分患者可见鼻塞、流涕、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呕吐和腹泻

辅助检查:所有怀疑川崎病的患儿都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川崎病患儿炎性标志物(ERS、CRP)显著升高。

治疗

治疗原则

轻、中型患者多采用对症药物治疗,如病情加重,还需要进行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必要时进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血液净化治疗等。

一般治疗

呼吸道传染病要求隔离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戒烟酒。以胃肠道营养为主,必要时加用肠外营养。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退热贴、少穿少盖等)、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对重症高危人群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氧饱和度等,氧饱和度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监测治疗反应的重要参数。对基础疾病相关指标也需要进行监测。

重症、危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根据病情给予规范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必要时考虑有创呼吸支持。

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胸部影像学等。

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治疗无效,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对症治疗

退热镇痛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常会出现发热、头疼、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出现高热不退、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等进行退热治疗。若同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可选用复方制剂,如酚麻美敏片、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麻美敏片等。

止咳痰药: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患者,咳嗽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根据咳嗽性质选用镇咳药物或祛痰药物治疗。对于干咳的患者,可以选择复方甘草片、复方甲氧那明、氢溴酸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镇咳药物;对于痰较多、不易咳出的患者,需要使用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复方桃金娘油等化痰的药物。

流涕和鼻塞:可选用氯雷他定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也可选用复方感冒药来对症治疗。

咽喉痛、咽干:多饮水为基础,非糖尿病患者可饮蜂蜜水。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可缓解疼痛。局部用药可选择西吡氯铵、华素片、西帕依清咽滴丸,含苯酚利多卡因的含漱液。鼻咽部痛可使用薄荷油滴鼻。

腹泻: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症状,大部分为轻度分泌型腹泻。补液和维持电解质稳定是最重要的治疗,首选经口补液,如腹泻量大,可予口服补液盐。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腹泻,以及抗生素相关腹泻,需完善大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如除外肠炎,可适当加用蒙脱石散止泻。

抗病毒治疗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组合包装:适用于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包括味觉改变(苦味)、腹泻、血压升高和肌肉疼痛等。不建议在哺乳期使用,重度肝、肾功能损伤者不应使用。

阿兹夫定片:用于治疗成年中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慎用。

莫诺拉韦胶囊:用于治疗轻型和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儿童中使用。

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岁,体重≥40kg)患者。

静注 COVID-19 人免疫球蛋白和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

免疫治疗

糖皮质激素:对于高危、高龄患者宜在病情出现进展的初期,或是需要氧疗的中型患者,评估无激素使用禁忌后,可以提早应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推荐地塞米松、泼尼龙或者其他等效激素);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表现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尽快转诊至上级医院,在等待转诊期间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使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不超过10天,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不良反应。对于高龄患者,宜适当减量和缩短疗程。

白细胞介素 6(IL-6)抑制剂:托珠单抗。对于重型、危重型且实验室检测 IL-6 水平明显升高者可试用,有结核等活动性感染者禁用。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重要且必需的基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脏器功能。对于具有进展为重症的高风险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病例,以及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无禁忌证情况下可给予治疗剂量的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

俯卧位治疗

具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建议每天不少于12小时。

心理干预

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应当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重型、危重型支持治疗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急性肾损伤和肾替代治疗、营养支持等。其中呼吸支持主要包括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气道管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

中医药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年龄≥65岁的高危人群,中医药对该部分患者感染初期的治疗重点是避免外邪内陷(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炎症风暴),降低危重症的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中医药介入越早效果越好;病毒感染症状较轻者,服用药物主要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中药汤剂:包括清肺排毒汤、大青龙汤五苓散银翘散加减、人参败毒散等。

中成药:包括清肺排毒颗粒、荆防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防风通圣颗粒六神丸清咽滴丸连花清瘟胶囊等。

针灸及穴位按压:作为即时缓解症状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减轻类SARS病毒感染者康复阶段的诸多不适。

中药泡脚:恢复期部分患者出现失眠及精神焦虑的症状,可选用中药泡脚。

中医运动:恢复期患者,可以通过中医传统运动方法如八段锦、简式太极拳、五禽戏六字诀等进行锻炼,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作用。

预防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冠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已经开发了不同类型的COVID-19疫苗,包括灭活或弱化病毒疫苗、基于蛋白质的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糖核酸和DNA疫苗。疫苗对感染和轻度症状以及严重疾病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健康饮食,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养成公筷制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做好个人防护。

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等。

大多数患者会完全康复,大约10~20%的人在从最初的疾病中康复后会受到各种中期和长期的影响,后遗症的患者称为“长期新冠患者”。

历史

疫苗

已有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进入紧急使用清单)。首批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于2020年12月初启动。各国根据本国法律法规自主决定是否向某种卫生产品颁发紧急使用许可。国内紧急使用授权由各国自行决定,无须世卫组织批准。

截至2022年1月12日,以下疫苗进入紧急使用清单:

发展

2019年12月,武汉发现多起冠状病毒性肺炎病例。

经过相关病毒分型检测,2020年1月12日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此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该病毒迅速在全球传播,自2020年初以来已引发大流行和公共卫生危机。欧洲的首批感染病例发生在2020年1月下旬的意大利德国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20日,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第1号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出新冠病毒的最新变异毒株,即奥密克戎变异株,并迅速在全世界传播。该变异株最早于2021年11月27日输入中国香港,12月9日首次输入中国内地。多国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强,已成为主要流行株。

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解除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开始实施“乙类乙管”,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年12月9日,新冠病毒变异株JN.1在全球迅速蔓延。JN.1 是新冠病毒变异株 BA.2.86 的一个变异分支,该变异株早在2023年 8 月已在美国出现。

2024年7月,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18384例,较六月份的8246例增加了1万余病例。与6月份相比,7月份中国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

202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警告,新冠病毒感染仍在全球范围内激增,并表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很快得到改善。8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中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27周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的18.7%。

2024年8月19日,韩国政府预测境内新冠确诊病例到8月底会每周新增35万例,与2023年疫情高峰相当。韩国决定向其全国药店投放充足的治疗药品和超500万个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新冠肺炎病毒的监测、报告与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建议个人在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相关人物

2020年,在抗疫一线战场上,钟南山张伯礼陈薇张定宇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向险而行,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钟南山逆行深入武汉市,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长,钟南山带领团队只争朝夕,一边进行临床救治,一边开展科研攻关。

相关影响

2020年2月20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当前,全省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期,疫情形势开始出现积极变化,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效果,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湖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机制的有关规定,防控指挥部就继续延迟企业复工和学校开学有关事项通告。湖北省内各类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涉及保障疫情防控必需(医疗器械、药品、防护品生产和销售等行业)、公共事业运行必需(供水、供电、油气、通信等行业)、群众生活必需(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除外。复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防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坚决防止聚集性感染。省内大专院校、中小学、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幼儿园延期开学。具体开学时间,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广大居民(包括在湖北探亲访友休假的外地人员)应严格遵守现居住地疫情防控要求,尽量减少出行,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出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对不听劝阻的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2020年3月25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称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他表示,全球出现经济下滑和大规模失业,这会比十二年前的金融危机更严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国经济已出现下滑。为减缓疫情传播出台的限制措施重创实体行业,大批员工面临失业。世贸组织总干事呼吁各国保持开放的贸易,共同抗击疫情。

2024年3月,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头两年,新冠导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1.6年,下降幅度比之前预期的要大,这标志着数十年全球平均寿命持续增长的趋势被逆转。报告称,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报告所分析的204个国家和地区中,高达84%的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寿命下降,其中15岁以上男性死亡率上升了22%,女性上升了17%。墨西哥城秘鲁玻利维亚是预期寿命下降最严重的地方。8月12日,新冠概念相关板块及概念股迎来一波大涨。但8月13日板块指数快速回调,多只概念股股价也在疯涨一日后大幅下跌。

专家建议

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介绍,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医院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累计超过了1500余例,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均可以顺利出院,市民不必过分恐慌。”

2022年3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慎终如始、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强调,“疫情持续这两年多来,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难免会有一些麻痹松劲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还要特别强调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他提出现在有三个防疫误区可能被人们所忽视: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温和的,有人称它是“大号流感”。对此,梁万年提醒,从专业上说,现在不能说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别对庞大的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第二个误区是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梁万年指出,要深刻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基础不一样,防控理念不一样。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会通过被动的免疫来获取人群免疫水平提升。恰恰是要争取通过主动的免疫和能力的提升来战胜疾病、减少感染。第三个误区,大家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征,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所以,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现在的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

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2020年3月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首次分析了女性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性。这一研究表明,女性在COVID-19的传播上表现出不同于男性的特征,女性不仅症状相对较轻,而且比男性有更长的潜伏期,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天生具有比男性更强的抗病毒免疫力。在筛查过程中,无论女性是否有症状,只要接触史明确,就应对她们进行核酸测试,受医学观察的女性隔离期也应超过14天。COVID-19已被确定为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各种研究已经报道了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预后和治疗经验等,但是尚无关于女性在该疾病传播中的具体流行病学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女性的特点可能成为影响COVID-19传播的一个关键点。

2021年7月14日,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超级抗体”,不仅可以对抗多种新冠病毒的变异株,还能对抗其他密切相关的正冠状病毒亚科,这项全新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广泛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治疗方法。生物化学专家斯塔尔与研究人员从感染新冠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CoV-2)或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患者身上,分离出12种抗体,这些抗体能依附在病毒棘蛋白受体结合域中,研究人员列出新冠病毒与变异株上的数千个突变,借此测试抗体能否有效中和这些属于“乙型冠状病毒支系B”(Sarbecovirus)分类下的的各类病毒。结果发现,其中一种名为“S2H97”的中和抗体能够瞄准并依附在所有实验中列出的病毒受体结合域上团队针对“S2H97”进一步研究显示,它能找出病毒结合域上一个以前看不见且隐藏得很好的区域,只有在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时才会从结合域弹出,再借由中和作用防止病毒传播,这也是为何这种“超级抗体”S2H97能够广泛对抗乙型正冠状病毒亚科支系B下的新冠肺炎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病毒的原因。

2021年12月9日,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对外表示,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该毒株编号为B.1.640.2,也被称为“IHU”毒株。该毒株包含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该毒株最早在一位从刚果返回法国的病人身上发现。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院共发现了12例该毒株感染者。由于样本较少,很难评估其传染性和危险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该毒株列为接受观察的新冠变种。

2024年3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在新冠感染后,病毒及其碎片可以在感染者血液中存留长达14个月,在组织样本中存留超过两年。这项研究发现为某些感染者罹患长新冠综合征提供病理学依据。研究人员检查了171名新冠感染患者的血液样本,发现病毒刺突蛋白的残留,尤其在住院重症患者中更为常见。此外,患者的组织样本也显示新冠病毒核糖核酸的存在,这些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在感染者的组织中仍然处于低水平活跃状态。研究项目负责人强调,这些病毒及其残留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的长期反应有关。下一步将通过临床试验,检测现有的治疗方案,是否可以有效改善长新冠患者的症状,尽快恢复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自2020年1月11日中国科学家发布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以来,全球掀起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高潮。世界卫生组织共批准了13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紧急使用,全球共有178种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99种疫苗处于临床前阶段。中国有13种疫苗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包括5种灭活疫苗,5种重组蛋白疫苗、3种病毒载体疫苗。

mRNA疫苗属于第3代疫苗,相比于传统疫苗需要将病原菌及其代谢产物人工减毒、灭活,第3代疫苗特异性更强、有效性更高,且研发周期较快。以mRNA为基础的治疗代表了一个相对新颖和高效的药物类别。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mRNA疫苗得到了极速发展,成为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有2款mRNA疫苗获批上市,分别是辉瑞公司(Pfizer)/BioNTech(BioNTech)研发的BNT162b2和莫德纳(Moderna)研发的mRNA-1273,这2款mRNA疫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均超过90%。BNT162b2于2021年8月23日由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16岁及以上人群COVID-19的预防,这是首个获得相关监管部门正式批准的mRNA新冠疫苗以及全球首个正式获批的拥有完整3期数据的新冠疫苗。

中国mRNA疫苗的研发进度加速,2款疫苗已在海外获紧急使用授权,分别为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商品名为沃艾可欣)和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这2款疫苗均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传统抗病毒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疗效有限,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则显得尤为重要。新冠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围绕病毒侵入人体增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刺突、3CL蛋白酶、RNA聚合酶3个靶点开展研究。其中,以3CL蛋白酶抑制剂和RNA聚合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小分子药物靶点相对保守,不易受病毒变异影响,且部分产品口服便利、可常温存储运输、成本低于中和抗体,成为主要研发方向。

据统计,已有10余款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获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或紧急授权,瑞德西韦是美国首个正式获批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但关于瑞德西韦的疗效还存在争议。

中国已批准的COVID-19特效药包括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小分子口服药阿兹夫定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为民得维,VV116)。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可使门诊高风险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阿兹夫定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治疗COVID-19的口服药,之前获批用于艾滋病治疗,后来被发现具有抗新冠病毒活性。

相关活动

2020年4月4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2022年5月12日,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纪念碑周围的美国国旗降半旗悼念新冠逝者。

相关事件

羟氯喹或造成1.7万人死亡

2024年1月,法国加拿大的医学研究人员利用公开的研究数据,对疫情初期羟氯喹相关的死亡案例进行了估算,保守估计,仅土耳其、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这六个国家里,与羟氯治疗相关的院内死亡人数就有近1.7万人。

新冠疫情突袭新加坡

2024年5月,新加坡政府对潜在的新一轮新冠疫情发出警报,新加坡的新冠感染人数正在大幅激增。新加坡卫生部称,在5月5日至11日这一周,新冠肺炎病例估计数从前一周的1.37万例大幅增加到2.59万例,环比增长89.1%;新加坡同期平均每天因新冠肺炎住院的人数从181人增加到约250人。新加坡的新冠感染人数激增的原因之一是新冠变异株KP.1和KP.2正在迅速蔓延。新加坡卫生部门表示,在新加坡本地,感染KP.1和KP.2变异株的病例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但截至目前,全球或新加坡都没有迹象表明KP.1和KP.2比其他流行变种导致更严重的疾病。面对潜在的新一轮新冠疫情,新加坡政府紧急行动,正在密切跟踪疫情的发展轨迹,已要求公立医院做好准备。同时,新加坡当局敦促民众佩戴口罩、接种疫苗,将大幅延长疫苗接种中心的营业时间。

台湾新冠死亡病例增55%

2024年7月9日,台湾疾管部门公布,6月30日至7月6日这一周新增987例COVID-19本地确定病例,较前一周新增931例上升6%;另外新增99例死亡病例,较前一周新增64例增长55%,累积死亡个案中65岁以上长者占90%。台湾健保门急诊已经有超过12.6万人次感染,7月中旬是本波疫情最高峰,感染人次会达到13万人。台湾新冠疫情不断出现新毒株,XBB疫苗保护力下降。台湾新冠疫情必备药品“普拿痛”不仅调涨还限购。“普拿痛”止疼系列7月调涨5%,每盒贵新台币10到15元;同时,台湾有药房更改规定每卡限购一组“普拿痛”,台湾药师建议市民可选用相同成分的学名药品。

参考资料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ICD代码的通知.国家医疗保障局.2023-06-28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国新闻网.2023-12-18

公告2022年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6-29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22 June 2023.WHO.2023-06-29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6-28

2020年2月8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中国政府网.2023-06-29

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中国政府网.2023-06-29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名事宜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6-29

关于奥密克戎,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解答来了!.中国政府网.2023-10-11

新冠变异株JN.1全球加速蔓延,或引发新一轮传染浪潮丨看天下 .搜狐网.2023-12-12

CDC:新冠病毒变异株JN.1在美加速蔓延.凤凰网财经.2023-12-12

新型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冠状病毒对热敏感.新华网.2023-12-18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Vaccines and vaccine safety.世界卫生组织.2023-10-11

关于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0-11

关于新冠病毒KP.2变异株,国家疾控局最新提示.陕西网—今日头条.2024-05-16

冠状病毒病(COVID-19):COVID-19后遗症.世界卫生组织.2023-10-11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苗.WHO.2023-06-29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建议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知乎专栏.2023-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中国政府网.2023-10-11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解读问答.中国政府网.2023-10-11

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声明.中国政府网.2023-10-11

最新新冠突变株出现!美国周增2万住院,需要担心吗?.凤凰网.2023-12-12

《CDC对新冠病毒JN.1 变异株的发展进行权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3-12-12

“阳”抬头!广东新冠感染人数超1.8万例,专家判断→.今日头条.2024-08-15

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率上升,多个概念股波动,新冠药销售增长 .新京报-今日头条.2024-08-14

韩国单周新冠确诊病例或达35万例!与去年疫情高峰相当.潇湘晨报-今日头条.2024-08-21

关于奥密克戎,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解答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06-29

【百年风华 医者榜样】钟南山:历经风雨,大山屹立.卫健委网站.2023-10-11

湖北:除疫情防控必需外各类企业不早于3月10日复工.新华网.2023-12-18

国际丨WTO总干事:新冠肺炎或致比金融危机更严重衰退.新京报网.2023-12-18

最新研究:#新冠疫情使全球平均寿命缩短了1.6年#.新浪微博.2024-03-13

湖北专家: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 不必过分恐慌.网易新闻.2023-12-18

奥密克戎并非“大号流感” 国家卫健委强调三个防疫误区要注意.光明网.2023-12-18

新冠性别差异研究:女性潜伏期更长 隔离应超14天.新浪科技.2023-12-18

重大突破!科学家发现“超级抗体”能对抗所有新冠病毒.凤凰科技.2023-12-18

法国发现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毒株“IHU” 世卫组织已将该毒株列为接受观察的新冠变种.每经网.2023-12-18

研究再次证实新冠感染后病毒可在体内停留至少一年.澎湃新闻.2024-03-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为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2-18

触目惊心,100万人了!美国降半旗致哀.光明网.2023-12-18

冰山一角:新冠“神药”羟氯喹或造成1.7万人死亡.腾讯网.2024-01-20

新冠感染人数大增,新加坡敦促民众佩戴口罩、接种疫苗.今日头条.2024-05-21

【#台湾新冠死亡病例暴增55%# 疫苗药品短缺】.新浪微博.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