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桥镇
宣桥镇,隶属于浦东新区,位于浦东新区中部,东临惠南镇,西靠新场镇,南接大团镇,北临建设中的迪士尼公司乐园,是浦东新区重点发展地区之一。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5万人,外来登记人口3.1万人。
2012年,宣桥镇税收总收入4.20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农业总产值2.5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万元,比上年增加2118元,增长14.63%。
有国家级5A景区上海野生动物园,占地153公顷(2300亩),距上海市中心35公里。2020年5月26日,宣桥镇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松江府分出华亭县东北境置上海县,宣桥地区属上海县长人乡下沙场。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分出上海县长人乡为南汇区。据《分建南汇县志》记载,宣桥地区属南汇县19保2区。
源于新场:
清宣统二年(1910年),宣桥地区属南汇县新场乡。
民国元年(1912年),宣桥地区属江苏省南汇县新场乡。民国18年(1929年),宣桥地区属南汇县新场区(即第七区)。民国36年(1947年),宣桥地区的新安乡、绵长乡合并为宣桥乡,设乡公所于宣家桥。
1949年5月14日,南汇县解放,军管会和中共地下党组织接管宣桥乡政府。
分拆成立:
1962年5月,宣桥人民公社成立,下辖12个大队。
1984年4月13日,政社分设,宣桥人民公社改为宣桥乡,大队改为村,辖1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1995年9月,宣桥撤乡建镇。
两镇合并:
2002年7月,宣桥镇、三灶镇合并成立新的宣桥镇。
2020年5月,宣桥镇被列入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宣桥下辖(张家桥村、新安村、中心村、陆桥村、宣桥村、长春村、季桥村、项村、光辉村、光明村、腰路村、三灶村)12个村、(南区居委会、三灶居委会、欣松苑居委会、欣兰苑居委会、艺泰安邦居委会)5个社区,政府驻地浦东新区沪南公路8888号。
地理环境
宣桥镇地处大浦东中南部,东邻惠南镇,西靠新场镇,东南接大团镇、四团镇,北临建设中的迪士尼乐园,位于中部城镇群中的惠南综合片区,由原宣桥、三灶两镇于2002年撤并而成。
宣桥镇中心位置在北纬31°03′,东经121°46′;位于浦东新区中部,东临惠南镇,西靠新场古镇,南接大团镇,北临建设中的迪士尼公司乐园,东西为6.6公里,南北为7.73公里;海拔为吴淞镇零上2.5~3米。
地形地貌
宣桥镇处在长江河口地段,在河流和潮汐的相互作用下,将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淤积而成,境内地势平坦,海拔高程为2.5~3米。
气候特征
宣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征为:温和湿润,雨水调匀,光照充沛,四季分明。宣桥地区四季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5.7℃。1994年最高,平均气温为16.9℃,1972年、1976年最低,平均气温为14.9℃。每年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7.3℃,1994年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达29.4℃,1978年7月5日的最高气温为37.8℃。每年1月份的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4.1℃,1997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5℃,1977年1月31日的最低气温为-10.5℃。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镇域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19平方公里属南汇工业园区规划范围),下辖12个行政村、5个居委。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粮食:籼稻、粳稻、小麦、大麦、稞麦、玉蜀黍属、高粱、荞麦、番薯等。旧有香粳稻,现已不种植。
棉花:大棉花(岱字棉、柯字棉)、小棉花、紫花等。
油料:油菜籽(宁波市油菜、本地油菜)、棉花籽、蓖麻籽、花生、芝麻、紫苏等。
蔬菜:结球白菜、乌塌菜、冬后迷你、折梗菜、青梗菜、卷心菜、花椰菜、榨菜、芹菜、菠菜等。
瓜类:西瓜、脆瓜、香瓜、黄瓜、南瓜、冬瓜、笋瓜、丝瓜、线粉瓜、佛手瓜等。
果类:桃、李、杏、梅、柿、桔、梨、石榴、枇杷、苹果、白枣、无花果、葡萄、黑桑葚等。
树木:松、柏、榆、槐、杨、柳、杉、桑、、、椿、香樟、乌桕、冬青、棕榈、黄杨、鸡关等。
竹类:早现竹、蒲基竹、棉花竹、淡竹、石竹、黄河竹、毛筋竹、芦竹、字花竹、箬竹等。
花卉:迎春花、牡丹、菊、凤仙花、蔷薇三姐妹、大丽、月季、水培水仙、芍药、荷花、桂花、兰花、茉莉花、芙蓉等。
水生作物:水浮莲、水葫芦、喜旱莲子草、浮萍、蜈蚣草、马脚草、马脚盖、松头蕴、早出头、鸭舌头草、红菱、黑点狗菱、藕、蒲草、芦苇、野茭白、野蒲、鸡头果(鸡头)等。
食用菌:蘑菇、香菇、凤尾菇、草菇、猬状猴头菌、平菇、金针菇、毛头鬼伞等。
药材:宣桥地区有野生草药60多种,种植药材30多种,如元胡、地黄、丹参、香果、白芷、红花、药菊、麦冬、芍药、杜仲、枸杞、糯稻根、蚕豆花、花棋梗等。
动物资源
家畜:水牛、黄牛、奶牛、山羊、绵羊、肉兔、毛兔、雷克斯兔、猪、猫、狗、貂。
野兽:野猫、野兔、黄鼬、老鼠、水獭亚科、刺猬亚科。猪獾、欧洲狗獾、小灵猫现已绝迹。
野禽:麻雀、环颈雉、杜鹃科、乌鸦、喜鹊、啄木鸟科、猫头鹰、黑枕黄鹂、画眉、百灵科、八哥、百劳。
水产:鲫鱼、鲤鱼、青鱼、𩾌𩷕白鱼、圆吻鲴、乌鳢、金鱼、窜条鱼、鲇形目、黄鳝、鳗鲤、泥鳅、乌龟等。
蛇虫:蜜蜂属、凤蝶总科、蚕、蛇、蛙、蟾蜍、蛤蟆、铅山壁虎、唇足纲、蚯蚓、地虫、蜗牛、蟋蟀科、蝉、差翅亚目等。
其他药类:蟾酥、蚯蚓干、蝼蛄、蜜蜂、蜈蚣、地螫虫、乌梢蛇等。
经济
综述
“十一五”期间,宣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53%,税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2010年三灶都市型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8.34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73.4%。2010年全镇第三产业完成营业收入35亿元。两港装饰城、上河商务园、淮海集团、北京联矿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第一产业
解放前,宣桥地区耕作方式原始落后,作物品种低劣,产量极低。正常年份,大麦、稞麦、小麦亩产分别在55公斤、65公斤、70公斤左右,早稻亩产在150公斤~175公斤,棉花皮棉在15公斤左右。1985年粮食常年亩产974公斤,皮棉亩产123公斤,油菜籽亩产250公斤。2001年,蔬菜产值614万元,食用菌产值359.8万元,水果玉米产值632万元,水果产值237万元。
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500元。2012年,农业总产值2.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万元,比上年增加2118元,增长14.63%。
宣桥镇2010年和2011年已相继投入1.8亿元全面推动农村村庄改造工程。
第二产业
解放前,宣桥因地处偏僻,工业、手工业生产落后,只有一些个体经营的家庭型小工业,如轧米厂、榨油作坊、木铺等。此外,农村中有一些闲散泥木、工和裁缝、竹匠等,从事修房盖房、缝衣编篮等手工劳动。
到2001年,全镇各类企业已发展到89家,(其中镇属12家,村属14家,工业园区10家,民营企业53家),比1985增加59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9560万元(90不变价),有职工5102人,厂区占地面积213615平方米,建筑面积145438平方米,产品销售收入34689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327万元,实现工业利润总额163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497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368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16586万元。
第三产业
解放前,宣桥地区的商业集结在李家桥、张家桥、宣家桥三个小集镇上,有大小店铺30余家。向就近农民供应一些日常生活用品。1952年新场区供销社在宣桥成立供销站。1962年5月,宣桥公社成立以后,在新场供销社的支持配合下,自1963年以后,先后成立棉花收购站、宣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宣桥粮油管理所(含粮油收购站)、宣桥食品收购站、宣桥合作商店,经营项目有五金、交电、日用百货、烟酒糕点、南北杂货。
到2001年底,全镇有个体商贩172家,其中商业类101家,服务性行业45家,修理行业17家,其他行业9家,从业人员402人。
人口民族
2000年,宣桥镇总人口为22240人(包括外来流动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15人。人口出生率由1979年的18.74‰下降到2001年的6.7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5年的8‰下降到2001年0.21‰,1999年曾下降到-1.36‰。2012年宣桥镇户籍人口4.25万人,外来登记人口3.1万人。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50010人。
交通
解放前,陆路运输主要靠肩挑、人抬和人力车,有钱人使用轿子。20世纪30年代,公路沪南线通过宣桥地区。至2001年,陆路交通主要有沪南公路、南宣公路、南芦公路等。宣桥镇通向各村的乡村公路有12条,都是白色的水泥路面。宣桥地区有桥梁260多座,其中历史旧桥60多座,解放后建的200多座。
上海地铁16号线由龙阳路至临港新城,经宣桥上海野生动物园站,通车里程全长约59公里,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S2、S32两条高速出入口在镇内,三纵四横主干道贯通全镇,形成了发达的路网结构。
社会
教育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行埭村的魏萼甫创办宣桥地区第一所学校——朱行初级小学。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宣桥地区有私塾和民办小学9所,公办小学1所,学生290多人。
1991年,宣桥中心幼儿园成立,该幼儿园的绘画和英语教学颇有特色。至2000年,有幼儿361人,教职工26人。1993年创办私立幼儿园1所,有幼儿30人,教职工3人。
2000年底,上海市宣桥学校有学生1704人,设39班(包括张桥、宣南村校),教职工142人,其中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68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1人。
医疗卫生
解放前,宣桥地区缺医少药,境内只有10位师传家教或自学成才的“中医”,5家小型中药房。霍乱、麻疹、伤寒、天花、疟疾、血虫等疾病常年交替流行。
1962年10月,宣桥公社卫生院建立,院址在宣桥大队11队顾家民房内,下设张家桥、长春市、三德、中心、行埭、新安卫生所。至2001年,宣桥镇卫生院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门诊大楼为二层人字型平瓦屋面大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病床80张,有医务人员40人(其中本科生1名,中专生10名,具有中医师职称的2名,西医师职称的7名),生活用房8间250平方米,中药房5间150平方米,“三产”厂房160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固定资产93.6万元,设科室21个,其中临床医技室13个,中药房、西药房、行政、后勤等科室8个。
社会保障
2012年,宣桥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19个,扶持创业50家,创业带动就业64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总人数1.6万人,纯农户参保率为100%。全年共计救助1.86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958.5万元;免费为73名老年人进行白内障手术,组织850多名老人参加“百万老人游上海市”活动。全年信访总量525批、1401人次,化解率为92%。
体育
2012年8月27日,以“共享发展成果同绘灿烂明天”为主题的宣桥镇第八届文化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在宣桥小区舞台拉开帷幕,举办文艺广场周周演、文艺下乡巡演、村民家庭才艺比拼、摄影培训班、舞蹈提高班、书法培训班、摄影展览、书法展览等系列活动。
2012年11月18日,宣桥镇第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在三灶学校隆重举行,设12个竞赛项目,专设桥牌、自行车两个邀请赛项目,48个代表团、1500人次参加。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俗称过年,农历十二月九到次年农历正月初三称过年。廿九、三十为旧年之尾,正月初一为新年之首。过年包含“辞旧”与“迎新”两个方面。因此,在众多民间节日中,过年是最隆重的。从农历十二月下旬起,家家户户忙着清扫洗涤、购买物品、赶制新衣,准备过年。廿三“掸烟尘”,廿四“送灶君”。旧社会,“送灶君”各家要在司命帝君前陈列干果糕点,据说是为了让灶神吃得满意,到天帝那里去讲人间的好话,因此各户都争着讨好灶神爷,把自己家里最好吃的食物拿出来供灶神,所以旧时浦东新区有“八月廿四家家有,十二月廿四比高低”的说法。
解放后,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定假日,称“春节”,节日气氛更加热烈,但迷信活动和各种禁忌逐渐消失,代之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慰问离退休干部和先进人物、演出文娱节目等。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叫上元节,俗称正月半,家家户户做高梁汤圆、糯米汤圆,中午包馄饨。入夜,村村出龙灯,户户挂红灯,大人鼓动孩子“炭茅荡”。所谓“炭茅荡”,是举着用孟宗竹稻草扎成的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烧茅根(以盼兴旺),还边跑边喊,大意是自己种的庄稼比别人好,收成比别人高,诸如“别人家田里结喇叭,我伲田里结大瓜”等。
农时季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宣桥地区每年至清明,气温一般在10摄氏度以上,春耕春种开始。解放前,在清明节前7天后8天,多数人家要插香化纸、祭扫祖坟,名曰上坟。富户还操办酒席,鸣放鞭炮;一般人家则添土修坟,置供品行祭,叫“做清明”。还有的人家在这一天邀请亲友聚会吃饭叫“吃清明”。20世纪60年代初,火葬逐渐推行,平整土地时坟墓被平,不再有人上坟,在农村多数人家在家供祭品烧纸钱,祭奠祖先,叫“摆清明节”。机关、工厂职工和学校师生每年逢清明祭扫烈士陵墓,敬献花圈以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又称“重五”或“端阳”。解放前,宣桥人在这天家家裹粽子,门口悬挂金钱蒲、艾蓬、大蒜头,妇女头上夹野艾蒿,孩童额上涂雄黄酒,胸挂内装雄黄的五色丝线荷包,中午用苍术、白芷烟熏室内,以驱毒虫、散瘟湿。解放后,保留了吃粽子的习惯,其他习俗消失。
天节
民间节日。农历六月初六,旧时为“天贶节”,民间俗称“六月六”,坦直地区有“六月六,买点肉笃笃”说法。相传那天皇帝晒龙袍,百姓纷纷效法之。这一天若是天晴,便家家户户晒衣服,沿袭至今。有的地方还有“六月六,狗汰浴”的传说,所以,大人告诫孩子,不要在这一天下河游泳。
民间节日。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天河鹊桥相会之日,是夜,妇女有向织女求赐智巧的习惯,故俗称“乞巧节”。在这个晚上,妇女藏蜘蛛于盒中,第二天启视,如蜘蛛网条理清楚,则为“得巧”。南汇区有些地区还有“七月初七河(天河)逃走,逃到松江区娘家听米价”的民俗音乐。
庙会
解放前,凡是有庙的村镇就有庙会。民间称赶庙会为“赶节场”。届时,庙会所在地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闹非常,各地商贩杂耍纷沓而来,进行物资交流。出会时,有几十甚至上百人组成的队伍,以“夜叉小鬼”开道,大旗大锣为前导,紧跟着的有武术队、托香炉、莲花会、高跷队、清音班,及由各色龙凤旗组成的旗队等,最后是轿班,抬着泥塑木雕的神像,沿着预定的路线行走,接受人们的祭拜。有的庙会要持续二三天,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观赏、买卖。解放以后,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消失,但类似庙会活动的物资交流、集会仍然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旅游
风景名胜
上海野生动物园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林业局合作建设的中国首座国家级野生动物园,位于浦东新区南六公路178号,占地153公顷(2300亩),距上海市中心~35公里。该园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1995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点。2007年5月8日,上海野生动物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百拙庵,位于南汇区宣桥镇光辉村,建自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923年修。初始规模较小,仅为一正二厢房结构,三面环水,翠竹掩映,远观“只见竹林不见庵”。
代表人物
张行全、蔡仁根、唐白、唐国兴、蔡葵、李渭澄、方佩华、徐新楼等。
参考资料
宣桥镇志-第二章 建 置.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0-05-27
宣桥镇志-第一章 自然环境.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宣桥镇志-第九章 植业.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宣桥镇志-第十一章 工 业.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宣桥镇志-第十二章 商 业.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宣桥镇志-第三章 人 口.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宣桥镇志-第十四章 交通 邮电 供电 供气.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宣桥镇志-第十八章 教 育.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宣桥镇志-第二十一章 医疗卫生.浦东史志网.2015-08-28
宣桥镇志-第二十二章 社会生活.浦东史志网.2015-08-28
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