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杏坛文絮

杏坛文絮

杏坛文絮是孙德振著的教育类著作。孙德振先生在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建设人才,写出了八万余言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他呕心沥血,披肝沥胆,风雨杏坛,上下求索的精神是难能可贵、人皆称谓的。凡读了他的文章的无不惊叹:他思想的深度,他那执着的追求,他研究成果的丰硕。

杏 坛 文 絮

孙德振 著

一位执着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学者

——《杏坛文絮》序言

在《杏坛文絮》第一卷付梓出版之际,作者约我为该书作序,深感难以胜任。鉴于盛情难却,便写了这些文字,以为应酬。

通读《杏坛文絮》第一卷,从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教育激情:

他眼中为何含满泪水,是因为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

他是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他是一位中学教育管理人才。

他是一位中学教育教学研究学者。

他就是本书《杏坛文絮》的作者——孙德振先生,一个在教育工作上苦苦追求近四十年的辛勤园丁。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契诃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

他是一位有相当高水平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米哈伊尔·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无所不在的影响着学生。”孙德振先生在近十五年的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以深刻的教学体会和得力的教学方法相继总结写出并发表了《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课教学中创造性智力能力的探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语文教学创新方法点滴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初中作文引导试谈》、《语文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等开拓创新型教学论文。这些论文有独到见解,立论新颖,体会深刻,论辩精辟,实用价值高,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教学指导作用和效果。他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心书合一”论,他说:“心书合一论执着,铁杵成针滴石穿”。即:学生心与书合融,才能学通。一位教师能做到能教、善导,能钻研、善总结,能立论、善文章,说明他的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他是一位懂管理的中学教育管理人才。

他任中学业务校长近十年,教育机关教育管理工作十多年。正如他在《略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构建》一文中所说:“校长是教育的前台力量和实践主体,校长只有形成务实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整合,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超前思维,进行教育整合,才能真正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管理中他胸怀豁达,热爱业务,关心教师,呵护众生,行为规范,身先士卒“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正成为“举着旗帜”的新型管理人才。他先后写下了《略论抓好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略论素质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虚心听取——方能师生沟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班主任应具有特殊的心理素质》、《略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构建》等教育管理论文。甚有见地。

他是一位卓有建树的中学教育教学研究学者。

新千年伊始,素质教育这株苍松劲柏终于在当代中国教育的百花苑中孕育而生,挺拔直上。孙德振先生立于潮头,大胆研究,开拓创新,勇于尝试,在近十年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任职期间,先后发表了《直面教育》、《初论素质教育的几种外延关系》和《再论素质教育的几种内涵关系》、《素质教育中优化课堂教学之议》、《减轻学生负担,深化素质教育》、《“争渡、争渡”,切莫“误入藕花深处”——迅速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等具有较高价值的教学研究论文。他还写作发表了数十篇教育通讯、语文知识、工作总结、先进经验交流材料,以及关注民生的社会论文《也谈农民负担问题》和《农闲应引导农民有所作为》等。

孙德振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北方七省中学语文逻辑研究会,他是中学生学习报的特约编辑河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他的人才业绩已被收录入《中国人才辞典》第四卷。

总之,孙德振先生的教育教学论著,从思想到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完成了一个个新的论题的创作。是很值得教育教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

本书收入了作者的教育教学论文、新闻通讯、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随笔、诗词杂咏计五十篇。希望《杏坛文絮》面世之后,能给读到该书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以较大裨益。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特向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二零零九年三月

目录

略论抓好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教育文库《中华现代教育》四卷发表)

略论素质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

(《中国教育报》《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表)

语文课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摭索

中原地区教育文库《中华现代教育》五卷发表)

概述素质教育的几种外延关系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发表于《周口日报》)

再论素质教育的几种内涵关系

(二○○○年元月二十日发表于《周口日报》)

素质教育中优化课堂教学之刍议

河南省一九九九年度教育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

《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形象意义

(二○○○年四月)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三十五例

(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发表于《周口日报》)

谈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000年河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一等奖)

减轻学生负担 深化素质教育

(二○○○年五月)

减负必治本

(二○○○年十月《周口教育》杂志发表)

培养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一年《周口教育》杂志第四期发表)

“争渡,争渡”,切莫“误入藕花深处”

——迅速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二○○○年《周口教育》杂志十二期发表)

虚心听取方能师生沟通

(二○○一年三月八日《周口日报》“教育论坛”发表)

“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

内涵的几种教学机制(二○○一年获周口市地区教学论文一等奖

教师焉能是法盲

(二○○一年六月三十日《河南日报》“教育论坛”发表)

“三胞胎汉字”析

(二○○一年六月)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智力能力的探究

(二○○○年十二月八日)

戎、戌、戍和戊的区别

(二○○一年七月)

“一头汗”与“不耐烦”

(《周口日报》“教学论坛”发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背诵”

(二○○○年《河南教育》杂志第十期发表)

学期开初 再谈减负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校“误”也应公开

(二○○二年四月)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周口日报》“教育论坛”)

语文教学创新方法点滴谈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初中作文引导试谈(二○○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略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构建

(二○○三年河南省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

语文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

(二○○三年周口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一等奖

班主任应具有特殊的心理素质

(二○○三年《教育时报》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

依法强化治教 加强社会监督

——人民教师督察员走马上任(《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坚持理论学习 脑清身正干劲足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生之安重于山

——商水教委构建“三防、三管”安全防范机制(《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服务教育 稳定大局 廉洁开拓 扎实有效

——商水县教委校务公开已在全县展开(《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商水教委坚决制止假期办班

(《周口日报》通讯)

春风化雨润民心

——商水县教委驻村工作队工作掠影(《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商水教委强化校务公开

(《周口日报》通讯)

商水县教师高学历进修发展势头良好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商水县教委一九九八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和招生执法监察工作总结(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积极探索信访信息新途径

——商水教委信访信息工作综述(二零零一年河南省教育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交流材料)

搞好校务公开 推动教育发展

——商水县教委校务公开综述(二零零二年《周口教育》第七期发表)

关山初度路犹长

——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二零零二年周口市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搞好专项治理 促进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商水县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综述(二零零二年河南省教育专项治理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西行赋

(二零零六年四月)

教师颂

——献给二○○七年九月十日教师节

父亲三周年祭

(二000年七月十九日在祭奠仪式上)

农民朋友要主动寻找自己的价值

(《河南日报》二000年九月三十日发表)

农民负担过重 为何总减不退

(《河南日报》二000年七月十五日发表)

学 之 道

学不可已也。

学必遵径也。余曰:学孙敬悬梁,效苏秦刺股,仿孙康映雪,铭车囊萤,记宋濂少学;有炳烛之精神,用赵襄王学御之经;以纪昌学射、列子学射之功,增薛谭学讴之干劲,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习承蜩犹掇、昔予为禾;戒屠龙术、邯郸学步。如君子之学,讽小人之学。假人之长,以佐其短。闻一而知十,举一而反三。方成其才。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一日

于淮阳黄路口中学(现在淮阳四通镇一中)

直 面 教 育

(二○○○年六月一日发表于《周口日报》)

新千年开始的新一轮“减负”来势也猛,遇到的阻力也大。家长们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减负减负,岂不减了我们儿女的前程!”有的校长老师也在担心:“这样减负,把质量减下去了,谁负得起这个责任!”言辞之激烈,可触可摸。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担忧的质量其实就是学生的分数、学校的升学率。而且,持这种质量观的决不仅有家长、校长,甚至还有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党政干部。可见,这种以应试升学为主导的质量观影响之大之深。其实,当前真正应该让人忧虑的倒不是所谓的“质量”下降,而是这种陈旧的、片面的质量观抬头。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建设” 。的确,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挖掘人的潜能,开发人的智慧,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应从教育自身出发,而应从教育的根本宗旨出发。也就是质量的高低来看它满足人的自身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程度。这才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而以分数多少、升学率的高低作为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来评价甚至要求教育,显然是与教育的本性背道而驰。

但,正是在应试升学为主导的质量观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学校教育中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不见了,教育实际上被狭隘为智育,智育又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本该有血有肉的道德品格教育成了抽象的教条,空洞的说教;生动活泼的身心健康教育被严重削弱。

最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徐力弑母、中原地区青少年相对身高降低等反常现象不能说与这种陈旧的、片面的质量观没有联系。

在这种质量观的影响下,学生的个性不见了,兴趣被抹杀了,选择权被剥夺了。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作业,最终参加统一的标准化测试,不同个性的学生被塞进同一的模子中,学生成了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的零部件……

眼下正在实施的“减负”,决不仅是还学生以轻松,更是还学生以自由,还教育以生命活力,这是对教育本性的理智回归。

二○○○年五月一日

农村中小学大量购买二类图书的问题剖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多,一些人才基地频频加快培养步伐,不断更新开拓教育目标和培养措施。尤其农村中小学,为了教学质量,一些教师不是在教学方法上研讨提高,而是一味地购置众多的除课本以外的弄不清是哪家出版的二类图书。诸如:《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英语》、《语数外课外辅导》、《数理化竞赛题集》、《中学生作文选评》、《英语周周练》、《数理化学习与巩固》、《中学语文学习与巩固》、《中学各科单元自测试题》、《中招考试导读》、《中招升学模拟试题》等。五花八门,芸芸众生,每个中学生除一套课本外,必须购买这么多所谓配套的二类图书。更有甚者,一个小小的小学生也必须买四、五种配套书籍,如:《小学生语文学习与巩固》、《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巩固》、《小学生语文课课练》、《数学课课练》、《小学数学单元自测》、《语文单元自测》、《小学生作文选》、《小学生作文指导》、《小学生日记精读》等,那真是一辆车五套骡马。繁多的课业负担压得中小学生整天无精打采,累于冗杂的资料,疲于茫茫的题海,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应付测验、考试。许多学生过早的近视,得不到全面发展。

他们缘何要给学生买那么多的二类图书呢?剖析此类问题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他们认为“能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看书多,作题多,练习多,学习能巩固,考试用得着,考得好了品质不就提高了。

2、他们认为“能出人才”,书多见识广,各种类型的题都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超常发挥”,学习成绩提高了,人才不就出来了。

3、能提高教师的知名度。学生成绩好,拿到名次,教师也跟着弄个“优秀教师辅导奖”什么的,也就立马出名。

4、我认为,一部分教师更主要的心理作用,不会在以上几点,而是经济观点在作怪。他们受不了经济大潮的冲击,人家纷纷捞钱,教师一生清贫,何不利用教学这个阵地搞他一把,于是乎,置上级“一科一本”精神而不顾,在学生中大量销售二类图书,从中捞取钱财,也是“不捞白不捞”吧。

卖那么多的二类图书其危害又是怎样呢?

其一,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给他们以更充足的活动锻炼时间,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可你弄那么多二类图书,学生往往废寝忘食,彻夜不眠,节假日不休息,星期天加班干,怎能适应素质教育。

其二,影响教师正常的讲课进程。反正你有课外练习,每节可以略讲,下去看看《练习》吧。滋长教师的依赖意识,导致影响讲课进程。

其三,学生听课滋生随意性。你老师讲的跟课外图书、《练习》、《辅导数据》上一样,可以不听,听不听无所谓,反正下去得看数据。

其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许多二类图书从非法管道而出,盗版盗印,漏字掉句,缺章少段,错篇别字,倒装翻订,印迹模糊等错误百出,只会影响学习成绩,并无益处。

其五,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整天伏案疾书,得不到锻炼,眼睛过早的近视,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几年,小学生近视达20%以上,初中生近视达50%以上,高中生近视则达70%以上。课业繁多对健康极为不利。

其六,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农村经济虽有好转,但还不很富裕,你卖书要收钱,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据统计,近几年中学学杂费除国家规定的60元以外,代收费竟达到160元~200元以上,小学生的代收费竟达到80元~100元以上,许多家长纷纷反映,甚至上访告状,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同志们,我们的职业是光荣的,是神圣的,且不可以一时的失误玷污了我们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影响了我们的千秋大业。为社会培养人才,一定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正常的工作秩序,儿童的承受心理,切不可违背党的原则、上级精神、一味地购置销售那些非法管道,盗版盗印的课本以外的商品书籍。消除错误观念,堵塞二类图书的涌流,开拓进取,为教育多做贡献。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于河南省商水县教委

略论抓好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教育文库《中华现代教育》四卷发表)

引 言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德育。德育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德育的实质是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之“灵魂”。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加强德育教育,从根本上扭转“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之偏向。基于此,要抓好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笔者认为,暂可尝试下附“确立、辅设、开展、做好、实行”十字之陋识,俟诸家之斧正。

文 论

一、确立。即确立“德育是灵魂,素质更重要”之教育观念。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德育即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德的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一定要将其放在首位。要强化教育工作,必须转变德育观念,转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英雄模范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热情,像“哀民生之多艰”的伟大诗人屈原,“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岳飞,“造福生命”的医药家李时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幸福安危为己任,真正培养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就要切实做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实行素质教育首先突出德育教育,从而确立“德育是灵魂、素质更重要”的教育观念。

二、辅设。即辅设统领全局的德育教育课堂之轨道。

这里仅以政治课作以阐释。

政治课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中学政治课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我在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时,先是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宏伟目标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达到“知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辩证地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进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明确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即由“知国”升华为“爱国”和“报国”,从而达到了教育之目的。再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关心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并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和突出政治的思想教育功能和统领作用。

三、开展。即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序列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爱祖国演讲”,“赞祖国画展”,“唱祖国歌咏”,“国情知识竞赛”,“烈士墓祭扫”,还可以组织看一些爱国主义精神影视片。学习《中学生学生守则》,《一日常规》讨论会,坚持升国旗制度,建立“学雷锋”小组,请老红军、老干部、英模人物作报告等。这些活动的展开,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的世界观。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收益非浅。

四、做好。即做好“双差生”的思想转化之工作。

所谓:“双差生”,即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较为低下的落后生。“双差生”的误出不是偶然的。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可识性和多变性。有的想学学不会,有的能学却不去学,有的受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有的受家庭的不好影响。那么如何使差生转化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乐于做思想教育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墨之侧,不拒枉材”,以高度之责任感,从严要求。其次,给“双差生”提供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机会,教育他们正视缺点,发扬成绩,不断树立进步之信心。其三,多给他们以关心照顾,耐心引导,多鼓励,循循善诱,正确教育,进得来,留得住。其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进行“五爱”教育,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其五,营造社会大环境,整个社会,各个家庭,共同关心自己的孩子,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双差生”的转化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培养过程。学校要正确引导,教师要关心呵护,家庭要教育支持,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双差生”的转化,使他们由畏学、厌学、罔学变为勤学、乐学、会学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五、实行。即实行学校、社会、家庭的三方教育联网。

实行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联网,学校是关键。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学校要有明确的素质教育的总体,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教育素质,文化智慧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学生的“启蒙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气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言谈举止,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为此要办好“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请进来,欢迎邀请家长“评校”、“评师”、“评教”、“评学”,诚恳征求他们好的建议;走出去,教师主动做好家访,互通信息,共同育人,方能使学生尽快成才。

社会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各级党委、政府对素质教育要高度重视,层层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积极协调,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方方面面关心支持参与素质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政治、文化教育活动,使整个社会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绿洲”。

结 语

古代教育家荀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神,莫大于化道”(《劝学篇·荀子》),认为后天教育对人性塑造至关重要,教育的艺术是改变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我们处在俯仰古今、纵横东西的世纪之交,古人不朽的灵魂有待我们和着新世纪的节拍去点化未来英才、栋梁之才。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九日

略论素质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

(《中国教育报》《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表)

论 点 基 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类又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迅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我国国力和国防科学文化竞争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对中华民族二十一世纪的腾飞,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引 论

实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造就“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尤其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加快学生成才的“添加剂”。

文 论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补充。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顾明达先生精辟地概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家庭教育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可为学生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对子女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个小山村的壮族孪生姐妹覃刚力、覃毅力双双被清华大学大学录取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没有家庭父母的正确教育为辅垫,她们不可能同年考取清华,比翼双飞。她姐妹俩生于苗山深处一个壮族聚居的寨子里,这里民风淳朴,虽不富裕,可山民们对孩子上学是很支持的。刚力、毅力兄妹六人,父母不但自己喜爱读书,对子女的文化学习更是用心,在子女教育上舍得投资。孩子小时候,父亲常跑到县城买一些童话故事书籍,为他们订了《儿童时代》,后来父母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供孩子们读书学习,在父母的指导下,姐妹们学习兴趣越加高涨。读中学时,父母又把她俩从条件差的乡中转到条件好的镇中,每学期要多交一二百元,可开明的父母为了孩子上学宁愿承担经济困难的压力。父母的教育,父母的辛劳,使她们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和自觉,1994年,姐姐覃刚力以606分超过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进入清华电机系,妹妹覃毅力以597分考取了清华自动化系。1999年姐姐直升就读博士,妹妹攻读硕士学位。学习不仅仅是学校学生自己的事,肩负的还有来自家人、社会的希望和重托。她们的成长是得益于父母,得益于家庭的正确教育,得益于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树立信心,顽强拼搏,一定会成功的。学生的成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家长向孩子灌输什么价值的“营养”,提供什么类型的“榜样”,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直接影响对子女进行素质教育的成效。

据我所知,一个高二学生的家长在学校召开的家长座谈会上讲道:“我们家庭教育也要更新观念,也要讲究方法。所谓更新观念,就是说不能让孩子从小就有个优越感。你是局长,他是书记,孩子认为你有权力,你的职位高,有能力给他们安排工作,他们就会不讲学习,靠你们的‘拐棍’,靠你们的‘保护伞’,这就约束了孩子的成长,限制了孩子的智力,不能使他们向更高境界去发展。春秋战国时的赵太后,尚且知道‘趁孩子还年轻,要让他有功于国’,以儿子长安君齐国做人质,才换来齐国的援兵,方取得卫国战争之胜利。所谓讲究方法就是说教育要得法,要有得力的措施。窦禹钧育五子,孟母断机杼,方能使孩子成才。古人育子有良策妙方,何况我们今人乎?在开拓的现代,知识创新的时期,不采取卓有成效的方法措施,怎能配合学校教育,使孩子进步,使孩子发展,使孩子成才。”这个学生家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家中经常给孩子讲述古今科学家的故事,讲述诗人作家政治家的成才之路,讲述学习文化知识,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他是位中学教师,他在孩子的卧室挂上世界地国、中国地图,教育孩子“心系祖国,冲出亚洲、面向未来”。他每隔两周到学校去一次,找老师了解,与班主任座谈,沟通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使学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1997年他的16岁的大女儿考取了河南新乡医学院,1998年他的又一个十六岁的二女儿以654分的好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父母与子女有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子女的生活依赖于父母,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因此在实现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十分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切不可忽视。如果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等诸方面,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割裂,不一致,不联网,势必影响教育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催熟剂”,足以加快学生成才的速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品德素质,知识素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都要力求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个人的成才,智力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良好动机,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健康的思想、感情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些良好的质量,首先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只有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素质,到学校里接受全面素质教育,才能逐渐成才。河南省郸城县县汽车站普通职工朱思东家中相继走出三位大学生,就是一例。1987年大女儿朱玉梅考入了西北大学,1995年又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二女儿朱玉霞1995年考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儿子朱红磊1996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朱思东靠的是活跃民主的家庭气氛影响学生。他是一位六十年代的老高中生,有一定的知识素质,对孩子提的问题或家庭的什么事情,从不靠家长制一人说了算,而是引发争论,合理指导以开发孩子的思维智力为目的。朱思东还靠朴实勤劳感化影响孩子,使孩子树立了艰苦朴素,刻苦勤奋的上进精神,几个孩子不讲吃喝,不讲穿戴,从不乱花零钱。高中阶段,他们的学习从不后退,每次考试必上台阶。学习精神、道德质量、综合素质均居同级同班前列。朱思东也注意与学校的教育密切结合,经常到学校去,互通信息回馈,彼此达到共识。这就构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网,孩子也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正确的培养下得到发展,得到进步,得以成才。

结 论

中国两千五百年前诞生的杰出教育家孔子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光流失不可逆转,二十一世纪正在到来,人类美好的未来要靠一代代年轻人去创造,这一代代的成长要靠全面的素质教育。所以我们不仅要提高重视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而且必须想办法创造条件提高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水平,以更好的配合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未来之人才。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一日于河南省商水教委

语文课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摭索

(中国教育文库《中华现代教育》五卷发表)

引 言

数百年来,盘根错节的应试教育,随着日趋竞争的经济体制和高科技人才的急需,已是鞭长莫及,变成枯木朽枝,岌岌可危去也;素质教育这株苍松劲柏终于在当代中国教育的百花苑中孕育而生,挺拔直上。

新千年伊始,提起素质教育,人们不仅要问,要进行什么样的素质教育?如是说: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新世纪之交,人们不仅要问,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如是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使之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着力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尝试,粗成摭探,草如下,意翼方家斧。

文 论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丰富德育内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道德素质。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所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管道之一。如在《卢沟桥烽火》的教学中,先使学生了解中国经历的骇人听闻的浩劫磨难,忍受这刻骨铭心的痛苦和耻辱,激励爱国情怀。本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再通过简介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搜查”是一种无理的挑衅行为,当敌人的无理要求遭到我守桥士兵严辞拒绝后,他们便疯狂地向中国军队开火,我守桥军队奋起反抗,英勇杀敌,日寇鲜血四溅,狼狈逃窜。至此,学生个个义愤填,于是,我抓住火候,顺水推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我们要铭记在心,无论中国发展的道路怎样曲折,祖国母亲总是坚毅刚强、昂然不屈,即使自己流着血,呻吟着,仍然慷慨无私地用血泪酿造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儿女。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怎能不热爱自己的母亲,怎能不报效自己的祖国,怎能不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而勤奋学习。最后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了为祖国而学的信心和意志,增强了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的爱国素质。

二、以审美素质教育为线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丰富美育内容,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高尚道德素质。

审美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来鉴别社会生活中的是非荣辱善恶和美丑,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高度发展的审美能力。语文课中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风光绮丽的山川名胜,千古不朽的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都是对学生美育的重要题材。如讲《曼谷的小象》:文中描述了一位泰国妇女阿玲,主动用自己驯养的小象,把陷进泥坑里的中国小汽车拉出并冲洗干净的故事,表现了她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学生能认识到:一个泰国妇女,全心全意地积极“主动地”,不图报答地为中国人民排忧解难,反映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以及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通过引导,思想受到熏陶,得到升华,尽而受到心灵美的教育,养成行为美的良好习惯。如讲《这不是一颗流星》,课文讲述了:阿婆是浩波家中的保姆,她一生勤劳,充满爱幼之心,她照顾过十几个孩子,都是用火热的心温暖着孩子,为了保护小浩波,她把手烫伤了,小浩波为了报答阿婆对他的爱,念念不忘给阿婆买双熊皮手套。小浩波与阿婆有着真挚的纯朴的感情,阿婆的心灵是那么的美,同时又体现着尊老爱幼的美德,告诉学生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引导,学生都感动的说:小浩波的精神,阿婆美的心灵打动了我们,以后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做心灵美的好学生。融美育于教学之中收益非浅。语文教材中塑造了很多鲜明人物形象,如严守军纪的邱少云,英勇顽强的五壮士,舍已为人的军需处长,大义凛然的李大钊,矢志不移的李时珍,奋发图强的童第周,上下求索的屈原,北定中原的陆游,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这些人物身上都洋溢着人类最美好的品德,崇高、优美、催人奋进,励人心志,都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能突出表现人物优秀质量的句段去品味、去理解、去学习,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中树起崇高人物的形象,使社会主义的美学形象潜移默化于学生的思想情感之中。

三、以知识技能素质为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全面的创造素质。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书呆子,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创造型的人才。

1、“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六七十年代,国际社会就已经意识到“教育正在普遍地试图超越纯粹说教的范围,而重视充分发展人类的才能,使学生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学会在创造过程上并通过创造工程促进发展”。

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课、基础课,语文学科的教学应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工具,指导学生运用工具进行语文实践,进行广泛的文化知识学习,教之技巧,授之一渔,并通过实践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之目的,使学生自己到现代文化的海洋里去“遨游”。

2、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21世纪需要敢说、能说、会说的建设人才。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鼓励、引导学生说话、写作,正确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时时刻刻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多看课外书,看报纸,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参观游览,给亲友写信,写读书笔记,写日记,讲故事。参加各种语文能力竞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语文技能,培养锻炼活动,这就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目的。

结 论

“教师要一心将教育的微妙新理发现出来,使教学具有一笔下去画龙点睛的神力”。语文教学要在增加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基本技能,调适学生心理等综合素质培养训练方面,多见师者之能事,并基于素质教育之尝试。

2000年2月20日成文于河南商水教委

概述素质教育的几种外延关系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发表于《周口日报》)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理解认识和摆正其外延的种种关系。即:

一、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一致的。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游离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之外的事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教育”,使人首先注意到“全面”,“素质教育”则使人首先注意到人的“素质”;“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素质教育”,而“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因此,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等于全面素质教育等于全面发展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义务教育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要求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的基本的国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基础,为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基础。实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是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财产状况,都应该接受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

因此,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三、素质教育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依法治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要顺利地推进全国范围内的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依法治教,将素质教育纳入法制轨道。

近几年来一系列教育法规纷纷出台,这就为依法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全民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基础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建立健全一支训练有素而稳定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师所应享有的权力和待遇,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质量。

依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无疑会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尤其应该依法确保教育投入充足,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物质条件,加大依法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

四、素质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其一,物质文明建设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受到物质文明程度的制约。实现素质教育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来改善办学条件,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免费问题、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问题,更需要物质生产发展提供经费保证。

其二,素质教育促进物质文明进步的功能。素质教育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转价劳动力实现的。一个人在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还只是一个可能的劳动力,要把这种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必须依靠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实现,通过素质教育,使个体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增强智力素质,掌握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其三,素质教育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受到精神文明程度的制约,还会对精神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创建、提高,还需要发扬和普及。这就需要素质教育发挥其传递功能,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递给新一代,传播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以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铸造民族精神。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以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等,都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素质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社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要的补充

社会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可取代的作用,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其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只要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就能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重视、关心、支持、调动、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素质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九九九年十月于河南省商水教委

再论素质教育的几种内涵关系

(二○○○年元月二十日发表于《周口日报》)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号召日益受到重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种深刻的历史变革过程。一项庞杂艰巨的育人工程,必然牵动上下内外纵横交错的若干关系,这些关系处理的怎样,关系到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否统一,信心是否坚定,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脉络能否把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内涵的种种关系进行一些分析。

一、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的实质是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江泽民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果说人生是一艘远征的航船,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结构坚固的船体,良好的智力素质是先进的仪器设备,那么,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是航船的中央控制塔,就是指引我们乘风破浪的罗盘,有了它,我们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正确地航行,到达理想的彼岸。没有它,我们只能在茫茫大海中无尽的漂泊,甚至误入歧途,葬身海洋。对于青少年来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意味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邓小平所说:“学生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

可见,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德育是一致的。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德育,否则,就不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

智育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向学生传授社会和生活、科学和建设所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求得发展。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养成科学道德,掌握科学技能。通过知识的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树立理想和信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养成自我贡献的意识,是“知识”的开发和教育。

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则是文化科学素质教育与技能和智慧素质的教育。而文化科学素质就是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具备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富有求知的欲望和勇于探索精神。我们说:素质教育中的智育是全面的教育,是育知与育智的统一,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的目的不是追求高分数,培养应试秀才,而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智育的策略不是靠挤占其它各育的时间,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而是遵循智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它们是一致的。

三、素质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语)。“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培根语)。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理想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通过体育课完成各项动作要求,培养勇敢顽强,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质量,通过体育课常规和队形训练,培养学生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竞争、进取、创造、拼博等良好质量,通过体育目标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了未来,积极锻炼的热情。

素质教育中的身体素质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主管道,在认识与实践,知识与行为统一的体育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教育的兴趣和愿望,形成积极参加体育教学的习惯,增强体育、身体健康意识,还要通过身体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智慧能力,批判意识,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认识世界,并善于创新的认知素质。“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皆无德智也”。这是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对体育的精辟论述。

所以,体育与素质教育中的身体素质教育是一个同一体。

四、素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

美育与素质教育中的审美素质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怡悦性情,启发思想,能使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美育既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主义和道德质量的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通过不断启发和长期的训练、熏陶的教育过程使之逐渐获得美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素质教育从实质上是通过对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知、感受、感动而进行的认识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用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来鉴别社会生活中的是非、荣辱、善恶和美丑,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高度发展的审美能力,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所以,美育和素质教育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五、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并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某些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其实质是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树立人民大众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良好道德观念。

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才能、兴趣、爱好和志向,使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给学生奠定“劳动为本,艰苦奋斗为荣”的思想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人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懂得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的结晶。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造就出理想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于河南省商水教委

素质教育中优化课堂教学之刍议

(河南省一九九九年度教育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

实现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是主管道,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主要突破口。如果脱离了这一重要关口,素质教育就会落空,要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十分重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应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建设能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笔者略谈如下之探。

一、转变传统意识,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知识的学习掌握受到较多的重视,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应试秀才”。而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能力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往往被搁置,束之高阁,摆在次要位置。21世纪最成功的人才将是全面发展的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所以现代教育必须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即智力、道德、审美、情感、心理和体能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正如一些未来学家所指出的“明日的学校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这是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完成这个转变,必须教育学生成为自信、自强,具有社会能力,有责任感,具有丰富想象力,有创新精神,有独立精神,但又面对现实的人。转变教育观念,对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则是推动学生进行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本人应醉心于自己所教的课程,同时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习能力放在第—位,使他们燃起对这门课程的爱恋之火,入迷似的酷爱这门学科。让学生在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中,充满自尊自信,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真正“使学生认为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渴望在你向他讲基础知识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瓦·苏霍姆林斯基语)。从而在学生发展上达到德、智、体的和谐统一,在学生心理质量上达到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统一。

课上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古人云:“名师出高徒”、“教育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是教人的人,教好人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教师为确立自己所授课程的吸引力,应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思、情态,激励、鼓舞、唤醒、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使他们积极参与,活跃思路,丰富想象,展开思想的翅膀,在课堂的海洋里遨游。教师要结合课堂知识,旁征一些其它科学的例子和清新明快的讲解吸引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一些充满智慧的故事,启迪学生,使之主动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引进一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探索讨论,结合典型现象,穿插一些启发性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勇于分析研究,掌握学习之妙法。通过这些措施的交叉实施,可使学生在信心十足、热情高昂、愉快欢悦的学习气氛中去积极大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多种教法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没有抽象的学生可以对之机械地搬用一切教学和教育的规律”(瓦·苏霍姆林斯基语)。叶圣陶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即老师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增益其所不能,展卷而能通解,执笔而能合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又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各具特色,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

1、发现法教学。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

2、诱导启迪法。启发诱导的原则是教学过程中思维培育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它的目的就是引导思考方向,启发刺激学生去思考,诱导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重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寻找思考的方法,积累思维的经验。

3、精讲精练法。“精讲”是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教材的重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指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认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精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选少而精的、有层次的例题、习题,指导各层次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积极主动地训练活动。

4、读写训练法。阅读教学必须以读写训练为主要手段,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细读课文:弄清句段,理清思路;精读课文:品味词句,深入理解;熟读课文:落实训练,重点回馈。采用这种方法,即夯实了学生字词句篇的基础,又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道德情操教育。

5、情感教学法。契诃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要注意情感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让学生乐学好学,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6、质疑教学法。古人云:“于无疑处觅有疑方进矣。”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学者无不是在学习中质疑,又因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明辨是非,而后方能进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大胆设疑,鼓励提问,创设意境,引导探索,在质疑中求知,在质疑中培养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探索,不断前进,积极健康的开拓型人才。

7、分层递进法。它是在课堂教学中取缔面向少数尖子生而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人人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各有所得、全面全体发展之目的。

8、其它如有:讲授法、导语引进法、实物直观法、音乐教学法、创设意境法、综合评点法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已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艺术,使其教之得法,得心应手,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入,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作为跨世纪的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才会优化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高质量富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一九九九年六月于河南省商水教委

《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形象意义

《白杨礼赞》是中学语文教材中茅盾创作的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1940年5月,茅盾离开了“中世纪式的专制、黑暗、卑劣的典型代表”盛世才统治的新疆(语见1945年7月25日《新华日报》),经兰州市、“决心走陆路,这才看到了大后方公路干线两旁城镇的大略的情况”(语见《茅盾文集》第九卷),于5月26日抵延安,半年之后返重庆。《白杨礼赞》是茅盾离开延安市后不久,熔铸着自己对大西北延安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来的。

在《白杨礼赞》中,茅盾满怀深情,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赞颂了响叶杨的精神。他赞美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去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他赞美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枝,但是它却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他赞美白杨树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拆不了,压迫不倒。”很显然,这是作者的一篇借物抒情之作。作者以最美好的感情所塑造的响叶杨的形象,寄托着茅盾对于北方农民的爱戴,寄托着他对坚持在敌后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的抗日军民的礼赞,寄托着他对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祝愿与颂扬。在散文中,茅盾以昂扬明朗的格调,向读者直抒胸臆,倾吐自己的感情,“当你在冬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跌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这篇以象征手法创作的作品凝聚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读后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对于敌后军民的崇敬之情,对于解放区的热爱之情,不禁由然而生。这对于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今天学习这篇课文,能给同学们一种正直、坚忍不拔、奋勇向上、永攀高峰的积极进取精神。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三十五例

(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发表于《周口日报》)

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文言课文,整理出来部分通假字,列述如下。仅供师生参考。

1、还:同“旋”,回转、掉转。“居十日,扁鹊燕桓侯而还走。”(第一册《扁鹊见蔡桓公》)。

2、汤:同“烫”,用热水(wú)。“疾在理,汤熨之所及也。”(第一册《扁鹊见蔡桓公》)。

3、齐:同“剂”。“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第一册《扁鹊见蔡桓公》)。

4、直:通“值”,价钱。“系上牛头充炭直”。(第一册《卖炭翁》);“直甚么,要哥哥还。”(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5、:同“箬”,箬竹。“青箬笠,绿蓑衣”。(第一册《渔歌子》)。

6、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止增笑耳”。(第二册《狼》)。

7、帖:同“贴”。“对镜帖花黄”。(第二册《木兰诗》)。

8、火:同“伙”,伙伴。“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第二册《木兰诗》)。

9、见:同“现”,呈现,露出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第二册《勤歌》);“路转溪头忽见”。(第四册《西江月》);“才美不外见”。(第四册《马说》)。

10、食:同“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第四册《马说》)。

11、材:同“才”,才能。“食不能尽其材”。(第四册《马说》)。

12、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真无马邪?”(第四册《马说》)。

13、扳:同“攀”,牵,引。“日扳仲永环于邑人”。(第四册《伤仲永》)。

14、顽:同“玩”。“我又不同你顽”。(第五册《范进中举》)。

15、:同“够”。“若能回乡去时……”(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6、掸:同“弹”,动弹,身体转动。“没了人的气,动弹不得”。(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7、反:同“返”,往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第五册《愚公移山》)。

18、惠: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第五册《愚公移山》)。

19、亡:同“无”。“河曲智叟亡以应”。(第五册《愚公移山》)。

20、:同“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第五册《愚公移山》)。

21、畔:同“叛”,背叛。“亲戚畔之”。(第五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第五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衡:同“横”,梗塞,指不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第五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4、拂:同“弼”,辅弼。“入则无法家拂土”。(第五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具:同“俱”,全,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五册《岳阳楼记》)。

26、属:同“嘱”。“属予作文以记之”。(第五册《岳阳楼记》)。

27、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第六册《曹刿论战》)。

28、适:同“”。“适戍,强迫去守也”。“发闯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第六册《陈涉世家》)。

29、唱:同“倡”,倡导。“为天下唱”(第六册《陈涉世家》)。

30、以:同“已”。“固以怪之矣”。(第六册《陈涉世家》)。

31、被:同“披”,穿,着。“将军身被坚执锐”。(第六册《陈涉世家》)。

32、尔:同“耳”,罢了。“非死则徙尔”。(第六册《捕蛇者说》)。

33、曷:同“何”,至,回到家。“群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第六册《君子于役》)。

34、诎:同“屈”,弯曲。“诎右臂支船”。(第三册《核舟记》)。

35、径:同“径”,直接。“修知其事,径未告操”。(第三册《杨修之死》)。

谈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000年河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一等奖

素质教育的科学研究表明,决定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而非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控制自我情绪,承受外界压力,自我激励,协调自己和社会关系的能力,是非智力心理素质和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态度等心理特征,它与智力因素并驾齐驱,对学生起调节、补偿和催化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一、非智力因素在创造型人才素质的形成和学生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尔曼于1995年提出了“情绪智商”,即EQ,他说:“一个EQ高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因此,就算他的1Q(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绩却比别人好。”这就明确地论述了学生只要注意开发非智力因素,做事主动,发展个性,积极自主,增强自信,就一定能创造出奇迹,走向成功。

纵观科学发展史,有建树的人物,都具有以下较好的非智力因素:广泛的兴趣爱好,旺盛的求知欲望,顽强的进取精神,取得成功的自信心,良好的情感心理,良好的性格品德,广阔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毅力。

少年牛顿,智力因素并不优越,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认真探索,积极思维,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使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展,最终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和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马克西姆·高尔基小学毕业,智力因素不佳,成绩较差,考学无望,结果勤奋自学,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笔耕不止,成了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家。

陈景润初中毕业,知识基础不高,可他涉猎数学领域,奋力开拓,勇于进取,大胆设想,苦心探讨,终于登上了《歌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峰巅,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尼古拉·哥白尼的《论天体运行》花费了30年,马克思的《资本论》耗时40年,司马迁李时珍张衡……不胜枚举。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任何人的成功都包含有坚强意志和成功的自信心所产生的内驱力的重要作用。而少年仲永,天资聪颖,智力过人,而日渐荒废其学业,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务虚荣,无理想,不勤奋,最终成为平庸无奇的人。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非常赞成这样的观点: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虽然这些观点有些偏颇,但是非智力因素对人生的影响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意志与毅力,可以在北风凛冽的冬天,把穿着短裤的小孩叫到露天操场排着整齐的队列站两个小时无一人离队。我们可以想象,他们长大了会有怎样的毅力去工作,去拼搏。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中,培养和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则是教育者亟待解决和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义不容辞和不可滞后的责任和义务。

二、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学生的动机、情感和意志的心理能力上

1、动机是由某种需要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但可以实现的行动倾向,它是推动和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的动因。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中学生学习效果与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兴趣高、动机纯,则学习效果好;兴趣低、无动机,则学习效果劣。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让学生感到学习有意思,知识有作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是学习动机的突破,由被动的低级层次到兴趣型的主动层次转化,以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所以,研究学习动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2、情感是对外界影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有其喜欢、厌恶、爱慕、恐惧、悲伤等情绪,情感贯穿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师生间的感情上,学生对教师有亲切良好的印象,对你的课就感兴趣,听之专注,思想活跃,反之就会对你讲的课产生厌恶、排斥心理。其次情感作用还体现在学生的地位上,如果教师把学生只当作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他们懈怠的情绪必定会阻碍知识的接收,所以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注意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想使师生的教学在一种维妙融洽的交流中完成。首先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课堂,要用尊重学生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师生做到彼此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缩短了师生心理距离,而且使学生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学以积极的回馈。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输出输入过程,而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

3、意志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保证学生动机持久的重要方面。培养良好的意志质量,就要让学生立志,引导学生描绘未来的蓝图,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还要培养学生艰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磨练他们的耐挫意识,良好的意志质量能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使之能以坚强的意志迎接高一级的学习任务,迎接学习完成后的各种社会挑战,为他们成为“成功人才”打下良好的质量基础。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是创新型人才突出的培养基调

随着世纪的交替,教改的深入,人们对狠抓“双基”建设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比较重视,但对非智力因素普遍认识不足,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质量教育,理解人生教育,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动机、意志、兴趣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培养不多。有些教师虽说也进行过一两次教育论述,大多是“纸上谈兵”,效果不佳,没有立于潮头,充分认识全面培养人才的紧迫性和知识经济的人才急需性。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抓住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着力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能生存,会发展,对社会和全人类有用的做贡献人才的需要。

总之,我们要时刻把培养非智力因素贯穿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良好的学习、发展和成才的环境,造就出高素质、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

二○○○年三月于河南省商水教委

减轻学生负担 深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多年,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更是成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而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深化素质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2000年初就被列为教育部的一项“重头”工作。

一、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应试教育之弊端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是应试教育突出的弊端。应试教育以智育为中心,以频繁的考试为手段,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考试只以知识为依据,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忽视劳动技术的培养,忽视个人特长的培养,忽视创新意识的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着极端的片面性,把学生看作是学科知识的“接受器”和考试得分的“机器”。

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教师不惜“时间加汗水”,沿用满堂灌的陈腐方式,拖堂灌,早晚自习灌,节假日星期天补课,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给学生发放过量的学习资料,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把学生于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中。

二、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具体表现之种种

据调查:某些地方小学生课本资料竟达25本、27本,初中生课本资料竟达三、四十本。

有一位领导同志称过,小学生书包有十几斤,初中生书包有二十几斤。

还计算过,包括教材和资料的字数,一个中学生一书包竟背五百万字。

某市的调查反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以每周小时数计):小学三年级20.7,小学六年级22.4;初中三年级37.7;高中三年级50.2;而语文、数学、外语等考试科目与体育、科技、劳动社会等学生活动为主的科目所占时间之比相应为100:50,100:38,100:17,100:7。

如此沉重的负担,怎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巍巍书山,学生望而却步;茫茫题海,学生涉渡无边。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分而学。“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学生不堪负重,昏头昏脑,以学习为苦,故而厌学、罔学、逃学、弃学、辍学,几乎失掉了教学的意义。

三、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其危害之严重

在应试教育的乌云笼罩下,单纯的学科分数决定着学生的取舍、成败,迫使学生重分数,用分数排名次分优劣,使得少数“尖子生”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赞扬,得到鼓励、信任和尊重;而对大多数中等以下学生来说,得到的是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蔑视、冷遇,人格上的污辱,情感上的打击,表现出悲伤、焦虑、恐怖、痛苦和失望,产生失落感,自卑、否定、抑制心理,陷入痛苦的心理折磨,这种精神上的打击和摧残使他们稚嫩的心灵难以承受。他们就会失去学习机会、兴趣和积极性,一些学生发自内心的唱出:

世上只有分数好,高分的学生像个宝,表扬、奖赏和鼓励,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分数好,低分的学生像根草,嘲笑、讽刺和打骂,幸福哪里找。

这就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窒息了学生的智慧火花,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了教育,摧残了人生,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呆痴的“应试秀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批评的那样:“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需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这样教育的结果,“把有意义的人生赶跑了”,“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在应试教育下,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的素质很差,眼睛近视了,身体搞垮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其前途令人担忧。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不少可爱的孩子还来不及体味人生的欢乐和幸福,竟被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应试教育夺去了幼小的生命。如夏斐、夏辉、刘玲、王小川、胡丹丹、林小婷、周源等都不幸死去。这些难道不能唤起我们的良知吗?我们不是清楚地看到了繁重课业负担的危害、“应试教育”的悲剧吗?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救救孩子吧……。

李岚清说:“应试教育的危害甚大,往往是顾少失多,不能面向全体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求偏弃全,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为什么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呢?应试教育“非改不可了!”

四、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深化素质教育

毛泽东在1964年对《北京一个中学校长提出减轻中学生负担问题的意见》的批示中,批评当时的“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学生负担过重是不好的,今后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纠正。”1997年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应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接受全面素质教育,有条件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劳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说:“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很大的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杨振宁谈到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时明确指出“学生功课太多,考试负担太重。”上述一系列有关“减负”的论述表明,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在下一世纪竞争能力的需要,是深化素质教育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支持下,我们的“减负”工作一定会付诸实际,坚持下去,得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能够卓有成效地深化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年五月

减负必治本

(二○○○年十月《周口教育》杂志发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共识,去掉了部分资抖,减掉了部分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减员”并不彻底,关键在于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究其根本,索其缘由,才能治得彻底,减得顺利。

考其原因,简约如下:

1.“应试教育”根生于小农经济和我国封建制度的科举考试的基础上,长达1300余年,根深蒂固,影响极深,短时间内不能根除。

2.个别学校、教师仍受考试、升学率的影响,缺乏改革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淡薄素质教育观念,仍有“走走站站回头看看、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师还是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实际操作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差,没能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仅消耗了教学时间,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4.忽视学生的理解,不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教师靠做大量的作业强制记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造成了学生思想肤浅懒于动脑的不良习惯。

5.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调控不当。课堂提问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衔接以及讲练的内容,时间的安排不能精心构思,课堂教学结构松散,内容重复,重、难点不突出,这样无疑会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加重学生负担。

6.忽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指导工作。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复习可使知识进一步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由于教师不能正确指导那些感到学业负担偏重的学生,往往是忽视了这两个环节。

7.学生学习缺乏多种感官活动,没有养成手、脑、耳、口并用的良好习惯。要避免心不在焉,单一的学习方法,想方设法调动身体各感官系统。例如英语听力训练,要做到边听边看(看目的要求),边听边读(读听力内容),边听边想(想训练问题),边听边写(写正确答案),这样,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8.“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压家长制越来越严。现在独生子女一代,家长十分注重教育投入,给学生选学校,进重点,买资料,提供超量的学习条件,使得学生不得不带着家长的压力进行学习,千方百计争高分,向家长交差报恩。

9.教育行政部门没能彻底改革那种走形式走过场的检查。上级检查组一到,当地行政长官及教育部门的领导出面迎接,听汇报,查作业,殊不知学校已提前做了手脚,课外练习册已责令学生放在家中,这样检查有何效果?

总之,多种原因仍然造成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为使学生彻底“摘掉包袱”,轻装上阵,必须采取积极的改革方法和创新措施。笔者认为:

其一,学校、教师必须彻底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要转变“应试教育”单纯为升学服务,唯升学能成才的人才目标观念,确立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全面的培养“合格”十“特长”的人才观念;转变从分数看学生,以升学率论英雄的“应试教育”质量观,确立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突出个性特点的素质教育质量观。以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改革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建设者,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其二,家庭是“减负”的关键。家长必须把眼光放远一些,提高认识,要主动和学校积极配合,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多与子女沟通,要相互了解,不能总抱着“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的思想,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长来培养他们,给孩子一个应该有的天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温暖、宽松、愉快的家庭育人环境。

其三,要想彻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必须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达成共识,步调一致,齐抓共管。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把素质教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加大宣传力度,对学校、教师的评估制定一套实用的、科学的方案,对“德、智,体、美、劳”五育标准全面考察,彻底改革以考试分数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促使学校教师能够大胆的改革教学,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堵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源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成才。

“减负”不是呐喊几声就能一蹴而就的,它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甚至是艰苦卓绝的努力。让学校、家长、社会结合起来,采取积极的行动和得力的措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才能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素质教育的使命。

培养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一年《周口教育》杂志第四期发表)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的主题,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未来世界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的是培养创造人才。创新教育作为一个综合的素质教育体系,涉及到教育的各种类型,覆盖社会教育的各个层面——语文是一门创造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求知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教师要设法使教学方法和活动都生动有趣,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炬,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

1.增强课堂教学自身的吸引力。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只有当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思考力的时候,只有当教师使学生观察发展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兴趣和注意力的时候,只有当教师设法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的理性认识的活动,才能达到上课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纯正优美的语言,工整漂亮的板书,维妙维肖的教态,丰富感人的表情,精辟透彻的分析,旁征博引的论述,深入浅出的引导,变化多样的练习,美观精致的教具,活跃愉快的气氛;教师再进行更多的提供学生发表己见、勇敢探索、显露才能的机会,都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求学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再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或设景激情,或诱发激趣,或讨论辩争,或比能竞技,或朗诵演讲,或分组研究,或教学相长,或形声结合,或视听并举,真正积极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铿锵动人的音乐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和谐多姿的结构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才能寓教于美,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乐,达到悦人、感人、引人、育人之目的。

2.增强学生学习成功的自信心。

兴趣与成功密切相连。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获得提高,不断进步,日新月异,天天向上,就会对学习有感情,有兴趣,更加喜悦,更加努力,更加自信,从而促进兴趣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反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成功,或成功甚少,屡遭失败,总遇挫折,就会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导致成功迅速下降,陷入恶性循环。为此教师应该创造条件,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要以爱生为本,“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都能抬起头来走路”,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的心理,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对学生勇于创造的萌芽意识,即使有失偏颇,也应及时给予肯定,给予表扬,给予鼓励,以期让创新精神和行动得以发展,切忌斥责,切忌讥讽,以避免伤及自尊,产生负面效应。力争让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能超过别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继续创新的永恒的动力。

二、培养创造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创造能力看成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所谓培养创造能力,实际上主要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指的是全新的、非前人现成的思维,其特点是自我独创,不重蹈覆辙,运用它解决问题,方法上讲究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激发人的想象力和灵感,这样人的潜能将在创新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英国科学家威廉·贝弗里奇指出:“想象能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了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赋予它们的生命。”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的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宽学生的思维天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就语文这门基础课来说,例如《牛》这个标题,可以把它写成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把它写成散文,还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甚至诗歌;可以把它写成勤劳、朴实的“孺子牛”,也可以写它“要求别人甚少,给予别人甚多”的献身精神,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展开想象,拓宽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普通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多项性思维。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智力的发展,没有灵活、活跃的思维,也就不可能有智商。”

勤劳勇敢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奋斗的双手擎起了创造火炬的接力棒,出现了诸如:远古的钻木取火,炎帝教人种地,伏羲结网猎鱼,语言文字的创造,生产工具的改进,神圣的四大发明,科学技术的发展,鲁班的细心精巧,张衡的好奇观察,万户的全力尝试,托马斯·爱迪生的千次试验,玛丽·居里的刻苦钻研,迈克尔·法拉第的逆向思考,爱因斯坦的笨鸟先飞,诺贝尔的不畏艰难,詹天佑的积极创造等数不尽的创造典型,都能成为感染学生熔铸质量,产生强烈创造欲望的勇气。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形成创造意识,保持乐观情绪,向困难挑战,不满足于现状,去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奥秘,跃跃欲试,大胆创新,憧憬未来,在盼望与希望中提出富有创意性的新思维、新点子、新发明、新创造。教师应尽力营造创造思维环境,立足于使学校、课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三、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存思考,常有创新。“学而不思则罔,”培养创造能力,就要想方设法打开思维的闸门和锻炼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要想打开思维的闸门和锻炼思维能力,可以采用设疑质疑之妙法。设疑质疑,指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化为问题进行提出,然后,通过思维进行释疑解疑,使学生的知识进行深化扩展,达到创新。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从“疑”入手,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去探求知识。如何诱发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呢?

1.从“无疑处求疑”。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创设质疑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于“无疑处求疑”,进而设置疑问,不断提高“质疑”的质量。一位教师在教学《穷人》时,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桑娜抱回孩子时的种种矛盾心理?问学生:读了这段,你们有什么问题呢?一个学生问道:这课文主要写桑娜乐于助人的质量,而这里却具体写出了她救孩子后的矛盾心理,这对刻画桑娜的善良形象有没有影响?老师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让同学们共同讨论,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同学们释了疑,找到了答案:这种矛盾心理不仅不会减少她善良性格的光彩,反而在不断思考中显示她同情孤儿的苦心,更增添了她高尚品德的光辉。

可见,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思辩是分析解决问题而达到成功彼岸的重要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质量,培养了创造能力。

2.从“困惑中求疑”。

获取知识始于疑问。在学生认识过程中,必然出现新旧知识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学生产生了“困惑”。如果对知识一知半解,产生困惑,创新也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疑必问,“释疑则进”,对“困惑”提出问题,从“困惑中求疑”,疑深,疑透,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启发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固执己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创性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有其合理性,就是创新,就是标新立异,就要加以鼓励。并在释疑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充分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兴趣是创新的基础,思维是创新的核心,质疑是创新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和引导工作。

“争渡,争渡”,切莫“误入藕花深处”

——迅速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二○○○年《周口教育》杂志十二期发表)

素质教育是迎接当今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呼声越来越紧,并逐渐形成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含义理解不透,对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区,其表现如下:

1.素质教育就是全盘否定现行教育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是对教育方针的学术表达,它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知识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根据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是非常具体的:它要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求从道德、质量、文化科学知识、劳动生活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为国民需要,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要求为受教育者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创设条件;要求受教育者在共性和个性上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又是现行教育制度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产物,它是现行教育思想的新发展,不是独立的教育模式,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改革,是现行教育制度在改革基础上的完善和发展,是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而决不是全盘否定的过程。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死死盯着以往教育的弊端,而忽略了其中可以继承和发展的长处和精华。否则必然导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素质教育的误区。

2.素质教育是高不可攀

有人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品位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我们学校规模小.条件差,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怎么搞素质教育。

这一误区的危害性是使得部分条件差的学校认为素质教育高不可攀,产生畏难情绪。

李岚清同志在给北京大学生作报告时讲到:“如果把在座的各位或者北京市的大学生都培养成博士,我们国家很多工作将面临极大的困难,都去搞科研就没人去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了。如果把医科大学的学生都培养成医学博士的话,谁来当临床医生呢?恐怕那时医院的护土,打扫卫生的也都要博士去做了,这行得通吗?”实施素质教育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座我们只能立足实际,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方针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对一个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而言,只要它的办学思想端正,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生存能力和道德意识,也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

3.素质教育是不要考试

“迄今为止,考试是利多弊少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国际上普遍运用”(刘国正语)。应试教育诸多弊端,问题不在考试而在考试的使用,围着考试转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最大的特点,而且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也基本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武器,一考定终身,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妨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强制性地将学生塑造成为应试教育的“标准件”,结果成了“高分低能的应试秀才”。但我们不能说考试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罪魁祸首,事实上,考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在过去的应试教育条件下,也引导了许多有志之士钻研学问,发展文化,如邓稼先、华罗庚陈景润等,贡献也是伸手可触的。而他们的成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培养形成的能力:他们都有扎实的知识基础,都有较强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较全面的才能素质。

考试是一种评价方法,素质教育不是取消教育评价,而是更加重视改进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包括考试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彻底改变它在原有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地位,真正突出和体现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检测功能和回馈手段。没有考试的评价,是残缺片面的评价,因此素质教育不是取消考试,而是需要完善的考试制度来丰富和激励素质教育,我们应科学地运用考试这种手段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4、素质教育会削弱课堂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有人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势必要强化形式多样而又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利用音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教学,这样必然要冲淡和软化学科课堂教学。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回答也是否定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管道。实施素质教育当然也应该以课堂为主管道。实施素质教育重在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立场、观点、思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文化科学知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培养、去提高。我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任何学校都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而教育质量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是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质量,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而这些质量需要一些不拘一格的课堂优化形式,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和创新的教学效果,而这些实现形式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全面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整体素质教育中,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打破陈规冲破樊篱,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否则就有可能步入误区,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以上误区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那么如何才能迅速走出误区呢?

首先,进一步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把人才的发展建立在增进每个人的发展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强调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潜能、创造思维的发展。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和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提供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换言之,素质教育正是基于上述理念确立的一种机制,使所有学生都将学有所成,得到充分发展,都将成为成功的人才,使人人成功,人人都能为人类为国家做出贡献并幸福美满地渡过一生的教育。

其次,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学生观念的转变。

柳斌说:“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会给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素质教育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取得共识,以上所列举的种种看法实质上是混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硬把“应试教育”说成是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脱出来,这不是普通的观念上的转变,而是思想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一次彻底的“脑袋清洗”运动。应充分认识到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领导要真正做到:按教育规律办事,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领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方法,建立素质教育的学校环境和氛围;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创造性,创造出素质教育的好经验,好成绩。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师生观。学生可塑性很大,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都是要求上进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如果教师不去没法使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只会带来疲劳”(瓦·苏霍姆林斯基语)。只要教育得法,措施合理,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发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总之,只要我们能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迅速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成功地构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就会避免误区,就会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就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虚心听取方能师生沟通

(二○○一年三月八日《周口日报》“教育论坛”发表)

日前,笔者到一所中学去,发现该校一名男生站在教室外,原因是上课迟到了,教师不让进教室。

后来,我知道这学生上学迟到是因为,在上学的路上,他发现一位骑车老人被三轮车撞倒,骑三轮车的人跑了,他把老人扶起来送到镇卫生院,结果上学迟到了,老师不让进教室。

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师生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在相互理解、虚心听取的基础上,师生间有效的心理、语言、感情、认知的沟通是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且不说这位教师无意体罚学生,但对学生迟到原因没详细询问,又不虚心听取,就草率地把学生拒之教室门外,学生在极其委屈的心理上,无形中就与老师产生了隔阂。

教师使用某种方式让学生觉得教师理解他并愿意接受他,不仅在心灵上得到沟通。而且会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美国一个心理学家说:“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听,在孩子心目中可能是你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教师不虚心听取,不能正视学生的感受,不让表达自己的看法做出某种决定,盲目处罚,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受挫感、委屈感、压抑感,教育结果将事与愿违。

笔者认为,虚心听取方能师生沟通,它能使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教师听取、接受、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宽容与理解中慢慢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一旦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被教师听取接受,学生就会感到教师的爱,感到教师是亲近的,是可以依赖的,师生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融洽、健康。

“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

内涵的几种教学机制

(二○○一年获周口地区教学论文一等奖

由于教学过程中的千变万化和教学对象的千差万别,课堂结构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内容、目的和教学对象的一种固定不变的、最佳的具体教学模式,否则教学无法发展,也就不成其为创造性、艺术性的实践活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载体,对原有不合理的课堂结构的改造以及对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因此,我们在构建某一种课堂教学机制时,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对原有的模式加以改造和重建,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笔者认为在推行“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的运作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以下几种教学原则机制:

1、主体性原则机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推行“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的主旨。首先,教案设计应体现主体性原则,备课时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材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做法,要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来设计教学过程。其次,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亲自经历学习的全过程。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教具,丰富的情感,有趣的方法创设情景,感染激励,巧点灵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进入“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之中。

2、基础性原则机制。“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深厚广博的知识,学生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缺乏依据,更何谈有所发展和有所创新。学生只有基础课程学得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当,才能建构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求未知的世界。

3、激励性原则机制。“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少用负评价,即使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是幼稚的、荒谬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嘲笑、讽刺和压制他们。因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源于一定的兴趣、爱好,源于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惩罚和指责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抑制学生创新的萌芽。教师要支持学生的求新、求异、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新体验、新探索。

4、民主性原则机制。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的基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5、科学性原则机制。“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要力求合乎认知规律和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解到应用的顺序进行。各学科教师要认真研究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探索各科不同教学内容可供选择的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机制。

6、整体性原则机制。要注意课堂教学结构中诸环节的联系,做到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为一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有利于“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

7、层次性原则机制。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实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目标,就必须正确对待个性差异,实施因材适教,实行分类教学,分层指导,分层练习,让差等生有进步,中等生有提高,优等生有发展。

8、回馈性原则机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的积累和挫折造成的。只有依据教学目标,不断地进行回馈矫正,掌握学生学习的信息,探究其学习得失,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消除教学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教师焉能是法盲

(二○○一年六月三十日《河南日报》“教育论坛”发表)

报载,一位中学教师为了帮一位孤儿学生找到丢失的10元钱,竟组织全班学生投票选“小偷”,使两名无辜的学生在这场荒唐的“选举”中变成了“贼”。事情发生后,两中学生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只能以泪洗面,以致后来没有勇气到校上课。

尽管后来事发所在县教委对在“选贼事件”中有直接责任的老师给予了行政记过处分,可我们还是觉得中学老师是法盲是一种悲哀。

21世纪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某老师离谱的违犯教育法规的“选贼”行为,却说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加大对教师素质的教育,以提高其素质。在日常教学中,“选模范”、“选先进”、“选榜样”、“选三好学生”、“选十佳少年”等“选举”活动,是教师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灵方妙法,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很有好处。然而大张旗鼓地“选小偷”,在给学生稚嫩的心灵以极大的伤害的同时,又亵渎了教育,悖于育人。只能说明除了这个老师的素质低以外,还是个典型的法盲。

教师是法盲。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事实,教师的义务是教书育人,造就社会有用人才,而法盲教师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令人不敢往下想。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必须先受到严格的法制教育。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更是如此。无论何时何地,教师要自重自爱,不做违规之事,不“创”违法之“举”,洁身自爱,提高素质,方能为人师表,成为人之楷模。

“三胞胎汉字”析

所谓“三胞胎汉字”,即是由三个相同的汉字组成一个非常巧妙的三角形结构的异音固定字体。如“品”(pǐn)字是由三个“口”(kǒu)字组成的另一读音的固定字体,“鑫”(xīn)字是由三个相同的“金”(jīn)字组成的另一读音的固定字体。所以我们称此类字为“三胞胎汉字”。

例如:

:bēn“奔”的繁体。意为:①奔走;急跑。②紧赶,赶忙或赶急事。③逃跑。常见的有:奔波,奔驰,奔放,奔赴,奔忙,奔驰,奔泻,奔命等。

:bì(赑屃)(— xì)书面语。意为:①形容用力。②传说中的动物,像龟。旧时石碑座多雕刻成赑形状。

:biāo书面语。意为:①迅速。②同“飙”。如:狂飙。

虫:chóng“虫”的繁体。意为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如:虫子,虫儿,虫豸(zhì)。

矗:chù书面语。意为:直立;高耸。如:矗立(高耸地立着)。

:cuì书面语。意为:鸟兽的细毛。

晶:jīng①光亮:晶莹(亮晶晶)。②水晶茶晶墨晶。③晶体:结晶。

磊:lěi磊落,(心地)正大光明:光明磊落。

:miǎo书面语。心地形容水大:茫(渺茫)、浩。

聂:niè聂的繁体。姓。如:中国著名作曲家聂耳。

:pá[掱手]同“扒手”(pá shǒu)。

品:pǐn①物品:商品、品目(物品的名目)。②等级:品级、上级、下级。③(质量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品德(质量道德)。④种类:品类(种类)。⑤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怎么样,日久就品出来了。⑥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笔弹丝。⑦姓。

森:sēn①形容树木多:森林。②(书面语)繁密;众多:森罗万象(纷然罗列的各种事物现象)。③阴暗:阴森。

鑫:xīn财富兴盛。(多用于人名或字号)。

焱:yán(书)火花;火焰。多用于人名。

壵:吴怀尧(书)山高。多用于人名。

众:zhòng(众)的简体。①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万众一心、众口难调、众口铄金、众目昭彰、众擎易举、众志成城等。②许多人:听众、群众。

三:sān①数目,二加一后所得。②表示多数或多次:三番五次。

卉:huì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的总称:花卉、奇花异卉。

川:chuān①河流:百川归海。②山间或高原间的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川。③指四川省川马

奸:jiān同体“奸”:奸淫:通奸、强奸。

二零零一年六月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智力能力的探究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教学改革中一条突出的教学原则,在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智力能力。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课堂教学必须有利于诱发、培养、探究学生好奇、质疑、独立探索和标新立异的创造性智力素质,使学生在和谐民主、启发探索中成长为“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语文;创造性智力能力;探究。

创造性智力能力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发现或新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因此,在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智力能力,即培养学生运用以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剖析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复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能有利于诱发、培养以至发扬有决定意义的素质——好奇、质疑、独立探索和标新立异。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智力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扬弃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创造性智力能力,以“创造教育”改革教学。

传统教育中,存在着许多压抑创造性的弊端:其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讲课内容又多又全、又繁又杂,使学生无法独立思考,无法探索求知领域。其二,片面追求升学率。它往往使学生陷入机械重复和模仿式题海战术之中。其三,不允许学生回答越出教师指定的范围,提倡只从教科书和手册中找答案,对那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不确切或不完整、但具有创造性的见解简单地予以否定。其四、不允许学生批评教师的缺点或失误,常常表扬那些听话、完全按书本和老师的讲授去思考和办事的人。其五、要求学生过量的记忆,学生往往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只追求现有的知识,不发挥创造性的智力潜能。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过:我们的孩子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仅仅只有丰富知识,而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能够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要能够去开拓新的科学领域,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重视他们与众不同的质疑和想法,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增加信息获得的途径,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等。如果以“创造教育”的精神改革我们的教学,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使教学成为充满创造尝试、创造热情、创造活动和创造欢乐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岂不普遍具备“创造型人才”的可贵素质吗?

二、激发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智力能力。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其实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思维能力,它是创造发明的源泉,科学始于好奇,好奇的探求会引起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兴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他小的时候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努力赶上它开始的;飞机的发明,就是人们幻想插上翅膀,像鸟一样在空中飞开始的;瓦特由烧开水时壶盖掀动而激发他成功地发明了蒸气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受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得原理。好奇、求知这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作为一种内驱力,可以使人产生探究的热望,探究又会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是推动一个人去探索社会与自然界的奥秘,产生发明与创造欲望的巨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对周围事物失去了好奇,对一切习以为常,只知道墨守成规,即使他学问再深,也难以发明创造。一位教师在教《荔枝蜜》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对小蜜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发动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于是,深藏在学生心中的好胜心猛虎般奔突出来了,激起一番热烈的角逐。在对课文重难点讨论时,教师又巧设玄机:这个问题老师解决不了,大家看谁能帮助老师呢?学生于是因好奇心驱使而“中计”进入教学情景中了。于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辩争,最后老师又适当点拨,“真理”愈辩愈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愈练愈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并使之得到保持和发展,以期达到培养创造性智力能力的目的。

三、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能力。

创造精神离不开民主。瓦·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气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课堂教学民主论:一是使学生能直言不讳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展开讨论;二是教师要以温和、商量的语气向学生提出“建议”;三是教师应多给学生自学时间、质疑时间;四是教师要讲学生不会的,或给学生精讲点拨,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难于解决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第三个事例,当作者看到战士“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时问:“你不觉得苦吗?”战士笑了笑回答:“怎么能不觉得?我们的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这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提问:“战士为何笑了笑回答?”有学生答:“这表现了志愿军的乐观。他们死都不怕,还怕苦吗?”教师又进一步设问:“若改成以下两种:①、真苦,太苦了!②、不苦,一点也不苦,行吗?”学生讨论了好一会,纷纷答道:“不好不好。第一种有损战士的形象,第二种不尽情理,若战士真觉得这样,便真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这时教师从民主的讨论中总结:“文中写法之所以好,因为真实,而这真实更反映出战士以苦为乐的崇高精神”。总之,教师要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在民主的教学过程中,在自由自主的土壤中和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四、实行“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培养创造性智力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所务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渐增益其所不能,展卷而自然理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教师的职责是启发诱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如果对教学内容毫无兴趣,便无自觉学习的情趣。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模仿式训练,独立思考的成分较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把教学重心从教知识转向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作业,独立地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打开学生的思路“一石激起千层浪”。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教师就不要去包办代替。一位教师在分析《守财奴》一课中葛朗台的形象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物形象,“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雅威呀,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向上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里写葛朗台的神态用了一个“瞪”。教师先引导学生体会“瞪”的样子,然后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瞪”而不用“望”“看”……呢?学生经过探究、思考、推敲,认识到只有用“瞪”才能恰当地表现出葛朗台此时的神态。又如:“纵”,生动地描写了葛朗台急于夺取金子的贪馋心态,然后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还要再来一个比喻?如去掉怎样”?让学生分析比较,体会到运用比喻使所描绘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因而葛郎台的守财奴本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教师应从各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了解文化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丰富、深刻、新颖、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能力。

五、勇于发现兴趣,树立超前成功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能力。

瓦·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本身也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当取得成功时,成功的体验会使他们信心倍增,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探索事物、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学习兴趣,一篇作文的成功,一道难题的释悟,都会成为一种力量,激励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课堂上,老师不易讲得过多、过满、过死,不应轻易用自己的思维成果代替学生的认知感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只宜疏导、点化、提示、启发、设疑、激趣。在教《牛郎织女》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牛郎和织女,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能不能结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有的说能结合,因为织女受不了外祖母王母娘娘的虐待已下凡来到人间;有的说不能结合,因为织女是仙女,不能与人结合。通过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争论十分激烈,最后教师总结使同学们懂得:他们的结合,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向往自由的美好理想,老师的“激疑”产生了作用,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教师要按照发现的过程设计教学,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他们的感知、联想、体验,深入地思考探求,自悟结论,获取知识。发现的结果带来了成功的体验,又使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才能真正使学生走向“兴趣——成功——兴趣”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六、广开思路,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智力能力。

应试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只是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各种教科书上的原理,并运用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要求对于我们的现代教育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不允许他们越雷池一步,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要想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的知识,又不受其约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成理,这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即在必要时能够打破传统的框框,大胆创造,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性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已知,获得未知,有独创性。标新立异也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独创。如学习了王安石的《伤仲永》,让学生从中寻找感点,提炼观点,发挥独创。结果学生从三个方面提炼出:1、从仲永角度讲,可说是“少年才子荒于嬉”;2、从仲永父亲角度讲,是“教子无方千古恨”;3、从请他们父子俩吃吃喝喝,指物做诗角度讲,是“廉价名利噬英才”。同学们发表了独到的见解,痛快淋漓地总结出仲永走向失败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既要培养求同思维,又要培养求异思维,广开思路,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能力。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八日

戎戌戍和戊的区别

戎:戎姓,(一)(书)军事:军队:戎行(háng,行伍)戎装(军装)、投笔从戎。(二)、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②、姓。

常见的有:“元戎”指元帅。戎装,即军装。投笔从戎,戎马生涯。戎首,指挑起战争的人。中唐诗人戎昱。现代著名歌词作家西戎。《木兰诗》中的:“万里赴戎机”的“戎”,即是此字。

戌:xū和“戎”相似,也有一短横,不过,这一短横在撇的内侧,指古代计时法地支中的第十一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戌”字。用来计年、月、日时,如“戌时”,指晚上七点钟到九点钟的时间。还可以用来表示生肖和姓氏。还可读作:qu如“屈戌儿”、指钉在门窗或箱柜上用来挂锁等的带两个脚的金属小环儿。

戍:shù和“戌”笔划一样多,字形相似,其区别是将一短横变成了一点。主要指军队防守,警卫,营垒,营地及防守的士兵。如:卫戍、戍边、戍守(武装守卫)边疆,卫戍区等,杜甫诗“三男邺城遗址戍”的戍字。

戊:wù和前三字的区别是少一笔划。本义指兵器,后用作计时,是古代计时法天干的第五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戊”字。如“戊戌变法”。也是传统用作表示次序的符号:如“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

“一头汗”与“不耐烦”

(《周口日报》“教学论坛”发表)

一篇课文,朗读一遍,常会热泪盈眶,唏嘘不已。再读一遍,就有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学生抱怨说,老师的分析犹如催眠曲,一听就想睡。

我们的语文教师虽然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之中,但不少还没能冲出“应试教育”的满堂灌低效率的陈腐怪圈,讲得太多,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结构布局写法中心,面面俱讲,头头是道,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法课、政治课、哲学课、历史课、生物课,就是没有上成语文课。教师独霸讲坛,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东西南北,啰哩啰嗦,唯恐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真可谓“师傅教徒弟,一手不留”,结果累得口干舌噪,出了“一头汗”,而学生如同“静坐”,如同听“天书”,如同“打闷雷”,昏昏噩噩,就是“不耐烦”。宁鸿斌说:“老师大讲特讲,不让学生读书,背书,这是语文教学中的本末倒置。不是不让老师讲,而是要引导学生读书。讲得多,只能说明你有本事,不能说明你是个语文教师”。

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变讲堂为学堂,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为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含英咀华”吧。

二零零一年八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背诵”

(二○○○年《河南教育》第十期发表)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众家纷纭,措施蔚然,各有千秋。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背。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给人以语言文字美的享受。语文课的背诵,语文教师大都认为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定格,一种俗套毋须多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们往往理解的多,运用的少。所以,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背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手段。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必要的背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手段。有人说:背,是知识的储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是不能一概反对“死记硬背”的。相反地,还是要提倡在“背”字上下功夫。而背诵的部分往往是语文的精华。有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意蕴深刻;有的词句华丽,读起来琅琅上口;更有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事实上,省编教材在这方面已作了必要的要求,初中语文第五册,虽有20处要求背诵的,我认为,在我们现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太少了。

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忽视读的训练,背的要求,势必要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读不通,在脑海里印象不深,尽管老师对课文分析得再好,再透彻,对学生来说也只能是秋风过耳,书本一合什么都不曾记得。人人熟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巴金也曾谈到他的文学创作得益于小时候在私熟里背《古文观止》。我非常赞同当代于凡的精辟论述:背诵多篇,非常重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则巧妙,它可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章调、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造不掉,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刻。

二、改革语文教学,不断提高质量必须提倡语文课也要“古为今用”。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母语教学方面是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的,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区分良莠,加以借鉴和继承。

在中国古代的教学中,不管是官学还是私塾,都强调了背诵。学生以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直背到“四书五经”。就是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却使我们的先辈受益匪浅,造就了一代代文学大师,产生了难以尽数的美文佳篇。当然我们现在的时代已和过去不同,现在学生接受的信息和学习也远非古人能比,然而单就学习母语来说,借鉴前人经验,强调背诵这样的基本学习方法,还是完全应该的。它可以直接借鉴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处理,可以进行移植嫁接,为已所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古为今用”。毛泽东强调文艺界“古为今用”,我想语文教学也应提倡“古为今用”。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说,我们当时旧式读书受教育的方法是“读文言文,背经史,做文章,讲义理……”那种方式的读书,乐在其中的味道,确比现在念书的方式好多了。而且一劳永逸,由儿童时代背诵的“经”、“史”和中国文化等基本的典籍,以后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人们一提到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往往就想到了枯燥和窒息,其实,鲁迅的文学功底何尝不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这种强化式的背诵,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只有背过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再说,你总不能让学生在考场里也查资料吧?陶渊明承认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王粲说诸葛亮读书也是“独观其大略”。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大家。魏书生的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见缝插针地背诗文。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海南大学,到阅览室问学生:苏轼在海南任过职吗?你们了解他有什么代表作吗?学生答不出来。总书记就问:《赤壁怀古》谁会?总书记又问:“大江东流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知道?没有人能背。总书记就一直背下去。然后总书记又问:“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谁的作品?大学生答不出来。这些东西该背的还是要背一点好。有些东西不背怎么行呢。

三、撷以“背诵”之陋识,请于诸家共商。

1、让学生多读多背,就必须要有时间作保证。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动脑子,多想点子,教给学生读的技能,背的技巧,必须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改马拉松式的面面俱到的分析,为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把挤占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朗读背诵。

2、对于篇幅短小的诗歌、散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把握朗诵节奏、重音、语气和程度。宋朝朱熹说过:“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通过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如《卖炭翁》这首诗,除了正确地划出节奏外,重读后面押韵的字:“翁”、“中”、“色”、“黑”、“营”、“食”、“单”、“寒”、“雪”、“辙”、“歇”、“儿”、“北”、“得”,背诵就容易多了。

3、在背诵中,抓住课文中主要线索的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记忆的“点”,由“点”而“线”,由“线”辅“面”的展开背诵,也可利用文章的思路,故事情节作为背诵的线索。如背诵《扁鹊见蔡桓公》时,要抓住蔡桓公病情一步步发展的关键词语作为线索:“腠理”、“恐深”—“肌肤”、“益深”—“肠胃”、“益深”—“骨髓”、“遂死”,理清思路以后,背起来就轻松多了。

4、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和关键,理解不仅是对字、词、句、篇的分析理解,而且是对文章情感脉络的感悟。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背诵,一边思考一边背诵,一边欣赏一边背诵,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而且加深了印象,能高频率地提高背诵的效果。

5、常言道:“一口不能吃个饼,一锹不能挖口井”。要背诵一段或一篇课文,如果从头至尾一遍又一遍咿咿呀呀的读下去,不太容易记得。要指导学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一段课文分为若干层次,以句号为界,分句推进,逐句逐层逐段地读背,最后连篇综合,方能一举成功。

当然,指导学生背书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这些点滴也可能有一定缺憾。但我坚信,在语文教师的锐意创新中,背诵这朵课堂艺术奇葩一定会绽开得更加灿烂。

学期开初 再谈减负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开学初,我的一个朋友,托人拉关系找门路将自己的儿子送进了某中学初一“重点”班。很是欣慰,很是爽快,孩子步入了“成才的殿堂”。

近一年来,“减负”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其来势之猛触动面之广收获之大是任何一项工作所无法比及的。各级政府,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共识共振,齐抓共管,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法措施,书包瘦了,数据少了,作业轻了,负担减了,这一切都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减负工作迅猛开展的喜人形势中,我们依然清楚的看到,许多学校,许多教师,还没有从固有的低效率低品位的教学梏中摆脱出来,走不出似老驴拉磨般的“怪圈”,而是走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误区,仍一味地追求“重点班”、“尖子生”、“升学率”。去掉几本数据,少布置几道作业,就是减负了,双休日仍然上课,“刚开学,本周我们不休息了”。

面对现在的这种喜中掺忧的现象,不能不令有识之士在欢喜若狂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减负”工作,治本清源,注入活水。改革课堂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勇于开拓创新,固步自封,恪守袓训抱住古董不放是不行了。减轻课业负担,更主要的是减轻心理负担,从根本上提高减负效率,才能在教改的颓靡中寻到走出高耗低率困厄迷蒙的门径。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五日

校“误”也应公开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教育纪检干部。一次,一位教师问我:我们学校校务公开搞得很好,却总不见学校的“校‘误’公开”,校“误”应不应公开?

时下,校务公开已成为学校以法治校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群众监督学校工作的重要管道。然而,在公开校务的今日,却不见“校‘误’公开”。所谓“校‘误’公开”:是指学校因工作纰漏或决策造成的损失或负面影响。此校“误”,应当据实向群众讲清楚。有些学校好大喜功,工作中“妙笔生花”,却不能自揭“疮疤”;谈成绩“津津乐道”,讲失误“瞠目结舌”;总结经验多,吸取教训少。“吃一堑长一智”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才能减少和避免工作的失误。广大职工参政议政意识普遍增强,对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让他们心里明白,校长才能清白,才有利于密切关系,才有利于教育发展。越是捂着、盖着,师生越认为你有问题。那种担心公开引发矛盾的想法,只能引起教师的不满,导致矛盾激化。

我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我们行动的准则。既然问题和失误是客观存在的,就应该公布于众,并认真改正。“亮私不怕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师生的谅解和信任。遮丑会越遮越丑,因此,在校务公开的同时,也该搞个“校‘误’公开”。

二零零二年四月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周口日报》“教育论坛”)

不少学校的办学宗旨都这样写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然而办好一所学校绝不仅仅靠一句校训,一句豪言壮语,而是学校的全部工作的发展和落脚点,使整个学校运行机制如何适应创新型人才的构建,是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呢?

一、形成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

校风是由教风学风以及领导的工作作风构成,从学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的日常行为中充分表现出的。朴实谦虚的做人品质,团结向上的思想作风,开拓奉献的敬业精神,——这种在广大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师表风范,传统美德,会深深地滋润学生,使学生潜移化的受到影响和教育。

二、养成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教师窗前不泯的灯光,行色匆匆的身影,苦口婆心的关爱,和睦相待的呵护,循循善诱的教导,坦诚友善的亲惠,文明规范的言行,开拓求索的教学,端庄大方的仪表,高风亮节的品德,为人之师的典范,都能感染和铸造学生的人生意志、思想品德、求学心理和成才欲望。

三、创造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

创造校园环境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陶冶学生情操,警示学生克服不良行为的无声管理机制,是对学生进行文明宣传教育的隐性课堂。以精心规划的绿地、草坪、花卉,树木和净化美化的校园陶冶学生;以醒目的标语“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来激励学生,以名人名言、师生字画、各种警句,日常行为要求提示学生;以阅报栏,黑板报,大橱窗、书画展丰富学生。营造出优良舒适的育人环境,耳濡目染,天长日久,学生的文明习惯,思想情操就会得到陶冶。

四、拓展创新的活动教育学生

学校除45分钟课时制满足基础学科外,举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科技制作,文艺活动,时事讲座,艺术欣赏,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编辑采访,书法绘画,歌舞形体,演讲竞技等面向学生,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创新探索,培养出一批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五、运用启发—探究式的教法培养学生

大力提倡“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适教,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创新,激励学生开拓,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优化课堂过程,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成功的欢乐。

六、构建完善的设施服务学生

学生来到学校学习、生活,把学校当作了“家”。学校应把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作为宗旨,使学生感到“家”的温暖,“家”的和睦。加强伙食管理,安全卫生,热忱,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生活学习条件。教室宿舍,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宽敞舒适,学生感到方便、惬意、乐意前往。各种体育活动器材,仪器设施满足学生创新、阅览、竞技比赛的需要。真正使学生,学的积极,玩的痛快,创得奇妙,健康发展,迅速成才。

“一切为了学生,”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零零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语文教学创新方法点滴谈

语文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阵地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改变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锐意创新,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妙法,就其教学方法,笔者略谈一二。

一、培养学习兴趣——媒体教学法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布鲁纳语)。现在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手并用,视听并举。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视觉图像、传授、接受、记忆比较容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看乐听乐学乐思,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实现教学进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培养自学能力——设疑推进法

霍姆林斯基说“问题乃是激起求知欲的刺激剂”。所谓设疑推进就是使语文教学设计若干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提问思考开动思维,通过师生质问解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开动脑筋,启迪思维,驾驭所获得的新知识,不仅培养了自学能力,也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创新能力——动口动手法

让学生动口动手比教师独霸讲坛的效果好得多。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进步中求得成功。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愈强,课堂愈生机勃勃,师生的智慧愈能得到启迪,潜能愈能得到发挥,课堂内愈能充满生命活力。

四、培养主观能动性——参与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关键是没有很好的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若要使其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则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得以实现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让学生互动参与,对一些容易理解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语文课题,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理解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教师再带有指导性的给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这样师生各抒己见,教学相长,使学生不断成熟起来。

五、培养发现力——课后活动法

重视实践,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表现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智慧操作的跃迁性和创造思维发展的突破性,鼓励学生进行非理性、非逻辑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创造力。

六、培养进取心——知识竞赛法

语文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具有迅速而科学准确地选择和提取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记忆的准确性,思维的敏感性,掌握知识的尝试性和广泛性。知识竞赛具有竞争性,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促进学生学好语文课和掌握更多更活的语文技能。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初中作文引导试谈

作文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基本知识的高度概括,总结多年作文教学的体验,学生作文中主要存在的缺点是:语句不流畅,文理不顺,内容平淡缺乏新奇,思想通俗没有创新意识——这些症结在于阅读能力差,阅读面窄,学生缺少观察,想象力不丰富,分析能力不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妙手偶得之,对“症”下“药”,需开如下方“笺”。

一、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富于想象,增加写作素材。

课堂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主战场,让课堂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教师要提高授课艺术,对每篇文章的字、词、句、篇、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给学生深入浅出的讲明白,让学生认识到文章的美,把课堂变成想象的天地,创造的源头,益智的场所,冶情的时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积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愚公移山》这节课时,同学们运用发散思维提出了如下观点:

“愚公的确太‘愚’了,怎么不知道搬家呢?搬家比搬山容易多了”?

“移山干什么,修条路不就行了?”

“根据内应力与外应力的作用,怎么能说‘山不增加’呢”?

“整天移山不种地,吃什么呀!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如果没有‘夸娥氏’的帮助,没有这样的机遇,愚公能移山吗?看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天才+机遇’的名言是正确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样写作时就有了素材,一位伟人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二、启发学生认识并不断地分析比较课文中的语言,强化造句训练。

写作文的目的在于表情达义,而灵活的驾驭语言,又是准确地表情达意的关键。倒如,

①、我的心剧烈的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②、父亲说着这段话又望瞭望我们。

③、你瞧,他们在这里哪?

④、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直射出仇恨的火花。

⑤、他眯缝着眼睛,瞄准前面的目标。

“瞧”、“瞅”、“瞄”、“望”、“瞪”,同样是看的意思,却分别薀含不同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有的时候,也会根据要求,在不同的句子里使用同一个词,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如:“精神”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就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

①、代表们认真领会檔精神。

②、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精神。

③、雷锋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①、指的是主要的意义。

②、是指表现出来的活力。

③、是指人的思想。

所以,认识语言,养成分析比较语言的习惯,是表情达意的必要条件。

三、深化主题,培养学生高尚的质量

唐朝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也就是说,做文章无非是要阐明“道”。课文包含的主题非常广阔,只要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均可作为出发点来练习作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表现“童年趣事”的主题,学生以此为出发点写一些童年趣事,语言可浅可深,只要表现了童年趣事,训练的目的即可达到。再如《分马》一文,学生理清了“写翻身农民在分到牲口后的喜悦”这一主题后,联系实际指导学生,以“改革开放后富裕农民的喜悦”这一主题,可写《秋集》、《赶会》、《秋收的场园里》,学生就会选取典型,写出主题分明的文章。对一篇文章进行不同体裁的改写,不仅会巩固已学的内容,使文章主题在心中更加强化,而且还会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或者细节表达能力。例如《卖碳翁》、《木兰诗》、《爱莲说》、《天上的街市》其中的叙事诗改写成记叙文,写景诗改写成写景散文。只要主题不予变动,写作目的即可达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出这些清泉活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充分扩展写作的创造思维,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二零零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略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构建

(二○○三年河南省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

科教兴国,发展教育,是我党的宏观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世纪如何构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自身素质,我认为以下几点,应俟方家。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道德质量的渗透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校校长要从自己肩负的责任来充分认识到政治素质的重要性,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尊重、团结、依靠教职工;实事求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联系群众,顾全大局;秉公办事,言出法随,令行禁止,艰苦奋斗,勤俭治校,反对奢侈糜烂;从善如流,集思广益,敢顶歪风邪气,力挽狂澜,稳操胜券;勇挑重担,迎难而上,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精神;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二、务实精神与前瞻意识的整合

校长所关注和渴求的是如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利用和开发学校及本地区的教育资源,运用更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推动学校工作。正如费巴拉所说:“校长手里不应该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帜,走在前面”。校长应通过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远见卓识,战略预见,规划决策,宏观调控,使自己站在时代的前沿,以更高的要求和更宽广的视野来审时度势研究现实问题,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领导和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成为“举着旗帜”的新型校长。

三、科学文化素质与博深知识的凝聚

常言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校长不仅是一名教学领导者,而且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驾驭教材、组织教研的能力是校长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素质。①要掌握政治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法规和教育理论。②要掌握管理科学知识。新世纪校长要学习现代教育管理基本理论,主要手段和方法,了解现代管理艺术。③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要懂得一些理论学知识,法学道德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公德知识。④具有广博的专业、文化科学知识。精通一门学科,成为行家里手。不但要求知识“专”,还须要求知识“博”,既要懂得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科学信息知识。

四、感情投入和人际关系的融合

校长要胸怀豁达,宽宏大度,要有容人之心,纳异之度。顺耳的恭维话要听,上书的刺耳话也要听,要善于分析,取其精华,改进工作;要关心教师,体贴下土,呵护众生。与师生交流,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行为规范,办事有情,处事有度,法策有据;身先士卒,方能使教师心悦诚服;要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利用率;识才爱才,慧眼识英,筑巢引凤,三顾茅庐。优秀教师是学校的珍珠玛瑙,要完善用人机制,优化用人环境,要让教师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形成学校人才济济,群星灿烂。

总之:“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苏联教育家伊万·凯洛夫说过:“有什么样的校长,就能出什么样的学校”。只有整体素质较高的校长,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带领广大教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发展,全面培养人才,才能驾驭教学船舶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教育成功的彼岸,实现我国新世纪教育振兴的宏伟目标。

二零零三年十月

语文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

(二○○三年周口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一等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学好语文,适应21世纪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思想,它把着眼点放在谋求学生主动发展上,使学生在学习中强化主导地位,积极主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其一,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它直接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的方向、深度和效果①。这就需要教育者思想上的根本转变。从重“单向的知识传授”转为重“启发性引导”;从重“满堂灌”转为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重“多讲、讲清、讲透”转为重“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体的参与”。教师应该认识到,现在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建设者、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旧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其二,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教育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会学习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转变学习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及创新精神,逐步学会主动寻求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不仅在智慧上得以发展,而且在人格、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其三,教育方式的转变

“牧羊人只要把羊群带到草地上,让羊自己跑,自己去吃草,用不着领,它们自己知道哪儿草肥,哪儿草嫩,用不着喂,它们自己会吃饱、吃足。当然把羊带到什么地方是关键,要是将它带到沙漠中,它们就会饿死,干死②”。这种教育观,对人才的培养是有益的,令人深思,值得借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如何带?学生如何学?是至关重要的。

其四,“自主学习”的构思

1、自己通读课文。就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拼音、字典等工具,自己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义,达到正确朗读课文。

2、自己质疑,参与教学目标设计。由学生作学习的主人,与教师一起参与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读懂一篇课文的主要问题和提出质疑。

3、自己找到语言凭借。即根据学习目标,在课文中划出回答问题的语言凭借,细品味,组织内部语言,探求理解语言。

4、自己读文说理。针对学习目标,先读出课文的有关语言,再说说这些语言的“理”。“理”是指: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精神质量?涵着什么意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这样能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表达同步发展。

5、自己总结和鉴赏。读文说理后,具体地或概括地回答主要问题,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多维性。欣赏、背诵佳句名段,积累知识,丰富语言。

6、自己悟出学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某一学法“授之以渔”,“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或迁移某一学法,以此主动学习,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方能读懂,学会掌握运用。

语文教学,究其实质不仅仅是把知识单纯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陶行知曾特别强调“点石成金”,我们也只有这样,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聂海清: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刘连涛:赴澳听课有感

班主任应具有特殊的心理素质

(二○○三年《教育时报》教育教学文论大赛二等奖

凡从事班主任工作之教师,无不深谙其中之艰辛。工作事无巨细,时间不分作息,倘若班上再有些许“审”不完的“事案”,那简直弄得食不甘味,寝不安眠。难怪一些教师谈及班主任工作便疾首蹙额,苦不堪言。但也不尽其然,班主任中也不乏有许多津津乐道于自己的事业,干起来得心应手,班级管理井井有条,深受学生爱戴之人。这些班主任除了爱岗敬业,工作积极,多才博学,关爱呵护之外,大多还具有下列特殊的心理素质。

一、自振素质

这是一种能使自己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的心理素质。当你遇到棘手之问题,情绪低落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低落的心境中振作起来。要看到事情常常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持久的恒心、耐心和努力。一位班主任上课,教室里传来阵阵笑声,老师走向讲台,笑声仍然不断。他往黑板上一望,不知哪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猪头写上了他的名子。猪头画得惟妙惟肖,学生们仍是笑声不止。恶作剧使教师尊严受到损伤,教学气氛遭到破坏。一般情理教师都会大动干戈,把脸一沉,桌子一敲,兴师问罪;或把粉笔一甩,教案一夹,“课我不上了,你们另请高明”;或马上找校长、主任请来“三堂会审”,查个水落石出……,但他,沉静片刻和颜悦色的说:“黑板上的头像画得很逼真,具有艺术性,但大家想一想,人长得丑与美,焉能用猪头来描画呢?画家同学虽然这样画像是不对的,但他(她)佷有美术之天才。我为班上有这样天赋之学生而感到高兴,建议他(她)以后多向我校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美术天赋,将来成为一位美术家。”老师以豁达宽厚的胸怀,诚恳热情的语言处理这件事,使那位画画的学生惭愧、感动、内疚地低下了头。倘若教师遇到这种困境,被低沉的心情所左右,或采取极端之行为,问题甭想得到圆满解决。

二、自警素质

这其实就是用机械的动作遏止大脑的兴奋过程,达到抵制情绪之冲动,警示自己沉着、镇静,提高自我修养,加强意志锻炼的智慧。班主任张老师新年之机收到学生的贺卡,其中有两张祝词相反相成,一曰:我们喜欢看您的笑,好甜好甜;一曰:希望您永远不生气,您一发火便很难看。张老师从中警觉到自己的弱点。但是,怎么能克服呢?这以后他常常告诫自己:发火有何用,发火是无能的表现。要以静制怒,渐渐地在学生面前发火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学生也愿意接近他了。

三、自宽素质

人世间总有烦恼,问题是你能否解除这些烦恼。常言道:忍之则安。“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其实也是一种解除烦恼的心理素质。学生与你顶撞,你想: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不必和他计较。学生屡犯错误,你想: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要“俟以时日”。当然,所谓“退一步”并不是纵容、放弃,最终还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调动并运用教育机制,说服教育学生,以求彻底解决。

四、自救素质

古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比喻,此处失败,彼处补偿,它启示我们,班主任工作不能以一时一法之失败而气馁,要善于挖掘以求曲径通幽。“自救”要有智谋,这需要班主任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去积极开展灵活机智的因势利导,探求自我补偿、于生补偿、于教补偿的自救意识,同时还要以自己健康的情感、饱满的情绪、诚恳的爱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质量。

依法强化治教 加强社会监督

人民教师督察员走马上任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由地教委聘任的商水教育首批二十二位人民教师督察员近日在各乡镇正式上岗。商水教委主任李源潮强调说:人民教师督察员制度,是依法强化治教,加强和监督教育教学的重要措施。

人民教师督察员可以对乡镇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察,以维护广大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制止乱摊派等各种违反国家规定和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促进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并通过向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机构及时回馈督察情况,行使督察权力。二000年六月

坚持理论学习 脑清身正干劲足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一年来,商水县教委机关全体人员,在党组书记李源潮及党组一班人的带领下,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学习,从不间断,雷打不动,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

通过邓小平理论学习,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走向繁荣的正确途径。在当今知识竞争的世界大潮中,必须以高度文明、快速发展、国富民强的姿态,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方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三个代表”的理论学习,大家认识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和思考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历临的形势、任务、现状所做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党性党风方面的行动指南,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通过对《谈话》的学习,大家认识到:中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已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人民受教育的需要将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巨大动力,我们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改革与发展新局面,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为祖国和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大家通过经常学习,心聪眼亮,脑清理明,身正劲足,学习了理论,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觉悟,增长了知识,加强了认识,纷纷表示从我做起,爱岗敬业,奋力拼搏,创造辉煌。现在每周五的政治学习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生之安重于山

商水教委构建“三防、三管”安全防范机制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生之安重于山。在我们加快素质教育,师生渴望教育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教育阵地日趋治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1年不单单是强调落实一、二个安全月就可以泰然处之,心安理得地从事相对安定的教育改革了,而是月月年年强调落实安全教育,使学生安心于学,教师安心于教。

从某种角度说,治安好比消防,火起了再去抢救不如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同样,事故发生了再去警示,倒不如通过平时周密的方法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商水县教委根据教育的特点,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吸取郸城、鹿邑、太康县的教训,构建了“六防、三管”动态治安防范机制,即“防火、防盗、防溺水、防中毒、防危房事故、防突发性事件”;“一管教师,二管炊工,三管学生”。由教委纪检组、基础教育股、治安股每月深入各乡镇中小学监督检查执行。几个月来,全县无一起事故发生,既保证了校园安全,又提高了教学管理艺术,增强了师生的防范意识,实践证明:是一套切实可行、标本兼治的好方法。

服务教育 稳定大局 廉洁开拓 扎实有效

——商水县教委校务公开已在全县展开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开学初,教委首先成立了强有力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和监督机构,为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好校务公开,他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改革为载体,以“服务教育、稳定大局、廉洁开拓、扎实有效”为宗旨,以专项治理为切入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学校领导、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乡镇各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率先制定了2001年校务公开的七大内容。即,一是学校收费公开。包括所有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二是财务收支公开:收入部分包括财政拨款,政府划拨的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社会捐资、学杂费、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用于学校部分、学校房租屋赁;支出部分包括职工工资、公务费、维修费、购置费、学校基建工程等大宗支出情况;三是招生情况公开:包括招生政策、指针、录取分数、录取结果、计划外招生条件、数额等;四是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情况公开:主要包括领导班子在住房、用车、通讯工具、公款出巡、招待费等;五是学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及其有关制度执行情况;六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项目:包括教师职称评定、聘任辞退、业务考核、评模选优、晋职晋级、教职工住房分配等;七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公开:包括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以及优秀学生保送上学、特困生学杂费减免和困难补助发放评定条件、名额、名单、数额等。先后在城关乡、黄寨镇、张庄乡进行试点活动。四月中旬,市教委纪检组深入商水县城关乡进行校务公开指导督察,来到城关乡二中,他们看到了该校校务公开栏内:校务公开领导组、监督领导组、收费依据、财务收支账目表、领导班出差补助、教师评先考核晋级表、特困生资助照顾等第一期公开内容。又与该校四位教师进行了座谈,物理教师马中起说得好:“学校通过公开栏,定期公开校务,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栏好像一座桥梁,把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情感紧紧联在一起,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指导组又看了城关乡大井小学的校务公开,他们一致认为:这样公开好,给师生明白,教师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一目了然,尤其经济收支大家每月都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有了底,解除了思想疑问,工作起来也有了精神,有了干劲。尔后又对全县校务公开提出了很好的指导建议。目前,校务公开已在全县乡镇普遍展开。

二零零一年六月

商水教委坚决制止假期办班

(《周口日报》通讯)

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商水教委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制止了个别学校和教师暑假办班乱收费现象。

暑假开始不久,商水教委根据信访信息了解到一些学校和个人擅自借用教室,租用民房,乱办补习班、英语班、计算机班、书法班,收费之高,使人惊然。立即抽派教育股、纪检组、信访办,组成清查小组,下到各乡镇和县直各学校,了解清查制止这一现象,要求单位或个人,停止办班,无条件全部退还学生的补课费,并要求各乡镇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名目强行给学生加压补课。调查组通过一周的排查清理工作,制止解散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补习班15个,退还学生补习费约38000元,有力地遏制了假期办班行为。

二○○一年八月二日

春风化雨润民心

——商水县教委驻村工作队工作掠影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二零零一年三月商水教委组织以教委副主任王三春为组长的“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解疑难、办事实”的四人工作队,带着“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使命,来到了商水县袁老乡杨寨行政村。他们不畏艰苦,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迅速深入村组农户访贫问苦,为群众解疑解难,办实事,同甘共苦察民情。短短的几个月,他们的精神、作风和行为已如三月的春风在当地荡漾开来,滋润着农民的心田。

镜头一:走访群众,选准切入点

工作组入村前,教委主任李源潮明确告诉大家:“要入乡随俗,不讲官话,多说农民语,每人一双布鞋,一顶草帽,一辆自行车,进村不准带手机,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们按照领导的指示,轻车简从,进村入户,走访群众。田间地头,吃饭场所,问寒问暖,屈膝交谈,说充分说清楚。朴实的话语,踏实的作风,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群众视他们为贴心人,把自己的心里话、平时不说的话都讲给他们。他们在走访中了解到:1、300多名师生的杨寨小学,只有一个15尊位的危厕所。2、村治安状况较差,村民被盗现象时有发生。3、农村经济调整不好,商业养殖发展缓慢。4、个别村民家庭特别困难,生活陷入困境等问题。

镜头二:老太太说:“还是共产党好”。

杨寨村有四家特困户,七十多岁的王布超老人,儿子在煤矿上砸死、儿媳改嫁、老伴早逝,他领着三个孙子,无家庭养殖,无经济收入,无力支撑这个家,生活很是困难;村民马琴,三年前丈夫去逝,靠捡破烂支持两个孩子上学,至今欠一万多元外债;马平家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年前死了丈夫,欠了很多外债,本人又患乳腺肌瘤,动了手术,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拮据,每况愈下,生活无着。工作组根据了解的实情向教委党组作了汇报,立即引起高度重视。六月二十六日,教委主任李源潮带领驻村工作队,到困难户家进行慰问,每家送去200元钱和两袋面粉,以解燃眉之急。当李主任把200元钱送到马平手中时,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只有用泪水表示感激之情,围观的100多名群众,一位80多岁的驼背老太太点着头说:“在过去谁管你呀,还是共产党好哇”。

镜头三:再拿三万元,为民办实事

教委驻村工作队为杨寨村室送去了29寸彩电一部,一部VCD影碟机,还有500多册《农村实用技术》送技术到村,送温暖于民。教委又拿出三万元为杨寨小学建设一个36蹲位的标准化厕所,已正式投入使用,并一次性配齐了教学仪器和各种体育器材,使学校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他们根据本村经济特点,和村支部一起研究论证鼓励青壮年外出打工,输出劳力,搞活经济,目前已有36人分赴北京、广东省、海南等地,成为杨寨家庭经济收入的正确途径。工作队员雷存良、杨青江亲自到项城市、鹿邑、长葛市为杨寨引进二元母猪六头,仔猪15头。帮助杨寨村建起了450平米的生猪养殖厂。这种猪是传统猪收入的3倍,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镜头四:队员巡逻,村泰民安

杨寨村社会治安很乱,青壮劳力外出较多,不法分子时常进村骚扰,偷猪牵牛,端门撬锁,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社会安定,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于是工作队队长王三春亲自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运用法律的威严,发动群众举报犯罪分子,加强打击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震慑犯罪;二是工作队亲自带头和村组干部编成四班,配置矿灯木棒,晚上轮流值班,加强巡逻,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通过“打防”结合,不法行为得以遏制,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情绪稳定。村民一致赞扬,“三个代表”工作队,真是群众的贴心人。

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商水教委强化校务公开

(《周口日报》通讯)

2002年,新春开学不久,商水县教委在全县二十三个乡镇所管辖的500多所中小学校全部实行了校务公开,公开率达98%以上。一是,县教委成立了以主任挂帅的校务公开领导组和以信访办为主的校务公开监督领导组。二是,在二十三个乡镇的50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490多个公开栏,坚持每月10日把本校的政务和开支情况向师生、社会公开。三是,各乡镇教育组也相继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组和校务公开监督领导组,每月15日分别到各校检查督促该校公开情况。四是,教委和各乡镇设立了校务公开举报电话,方便广大师生和群众对学校、校长、教师廉洁自律方面践诺和违诺的反映和举报,随时纠正教育本身的违规违纪问题。

二零零二年三月

商水县教师高学历进修发展势头良好

(《周口日报》通讯报导)

从刚刚结束的全国成人自学招生考试报名工作获悉:商水县在职教师报考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小教大专”、“幼教大专”和“专升本”的人数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02年报考大专的496人,本科的325人。日前,全县已有1300多名中小幼教师正在参加高师院校举办的大专、本科学历进修。这组数字充分说明了广大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通过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高自身文化的强烈要求,显示了商水县教师队伍潜在的文化优势。

几年来,商水县教师高学历进修之所以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一,教委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委招生办每年都在自招报名前,利用广播电视广告、各种会议加大宣传力度,为自招营造浓厚氛围。其二,各校领导率先垂范。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初中、小学校级领导中,正在参加和已经报名高学历进修的达220人,占报名总数的40%。其三,参训教师顽强拼搏。在职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是非常艰苦的,一要完成教学工作,二要处理家庭事务,三要承受经济负担。其四,师训机构服务意识强,工作扎实有效。

二○○二年三月十五日

商水县教委一九九八年治理

中小学乱收费和招生执法监察工作总结

一九九八年度,他们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五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委的正确指导下,在进一步搞好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和加强招生执法监督工作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搞好专项治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按照《商水县教委1997年工作要点》教委专门成立了由主任任组长,主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纪检组、办公室、计财股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专项治理领导组,各乡镇教育组和各校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纪检领导小组。

1、五月份,他们组织全县各乡镇教育组和600多所中小学普遍进行了自查自纠。十一、十二月份,他们又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检查,组织四十余人,分成10个组分别对十五个乡镇教育组,200个中小学校进行了检查。他们采取学生座谈,检查书包,翻阅收费凭证等方式,检查出个别乡镇教育组另立收费项目,如:班费、理发费、灯泡费、保险费、体育器材费、试卷费、防疫费等七、八项不合理的收费,个别乡镇学校有推销二类图书的现象。通过检查,震憾很大,各乡镇学校又主动进行一次自查自纠,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他们令其12月20日前写出检查报告和整改措施。

2、信访监察工作卓有成效,一年来教委共接受信访33件,其中来信31件,来访2人次。其中经济类2件,违反政治纪律1件,治理中小学乱收费16件,招生监督检查14件。教委组织纪检组同志先后对32个信访件进行了调查落实,并对涉及人员做出了处理,其中降级以上2人,记大过以下3人,通报批评5人,其余不同程度地都受到了批评教育。

3、严格招生执法监察,净化了招生环境。

6月份成立了招生执法监察领导组,由教委主任赵玉池任组长,监察局陈四斌,教委刘稳林、常冬青任副组长,对报名、资格审查、统考、投檔、录取、通知等各个环节实行了严密监督。

在今年招生工作中,他们共处理信件14件,其中有3人通报批评,2人降级, 3人记大过,净化了招生环境,确保了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问题

1、在专项治理方面存在有松劲厌战情绪。

2、对执法监察工作有满足现状情绪。

3、审计工作多余。近几年,审计局、物价局、财政局、纪检会、监察局、信访局、纠风办、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经常审查账目,我们自己再组织审计是多余的。

三、下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调整充实专项治理领导组,层层签订专项治理目标责任书。

2、进一步传达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檔精神,严格按政策办案,使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来访有接待,信件有落实,问题有处理,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

3、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4、发挥纪检职能,加强执法监察。

5、严格执行“四把关”、“七公开”制度确保九九年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6、做好财务审计工作搞好对教育帐的审计,真正发挥纪检监督职能。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于商水教委纪检组

强化信访信息 稳定教育大局

积极探索信访信息新途径

——商水教委信访信息工作综述

(二○○一年河南省教育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交流材料)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做好教育信访工作,拓展信访工作新途径是显示信访工作生命力,巩固“普九”成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是营造育人环境,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稳定教育大局的根本保证。几年来,商水县教委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教会”和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按照国家、省、市信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不断加大信访信息工作力度,健全信访领导机构,完善信访制度,建立县、乡、校三级信访信息网络,努力为全县教育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全县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信访信息工作的重要保障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几年来,商水县教委成立了信访信息领导组,党组书记、主任李源潮任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田桂轩、刘稳林任副组长。成立有纪检信访办公室,各乡镇教育组、县管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2、构建信访信息网络,拓展新管道。商水县是106万人口的大县,辖23个乡、镇(场)近600所学校,近万名教师,20多万名学生。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方方面面,范围广,面积大,工作多,任务重,信息快。为此县教委在各乡镇聘任23名兼职信访纪检员,委党组成员包片(全县分五个教学协作区,即五个信访工作片),明确职责范围,形成了构通全县的纪检信访网络,层层拓展,层层管理,哪里发生违纪案件,哪里有上访苗头,就在哪里化解。

3、加大宣传力度,降低信访比率。为党的教育工作服务是信访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他们以加大宣传力度为切入点,以减少上访案件为载体,围绕工作重心,他们做到:①经常利用县电台、电视台和张贴布告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②教育系统出台每项新政策,他们都即时报送县四个班子成员、各局委和各乡镇领导,请他们广泛向群众宣传。③每年每期开学初,教委下发《中小学收费管理办法》,发放明白册,严格执行“一册、一证、三统一、五不准、一坚持”的收费管理办法。④每年高考和民师招教,都实行“四把关”(即把好资格审查、统考、评分、录取通知书发放四个关),“七公开”(政策、计划、分数、分数线、投文件名单、体检名单、录取名单公开)。⑤每年中招,组织10多个工作组,深入全县所有初中,面向全体教师、毕业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宣传中招政策,并负责中招工作的实施。⑥每年评先,晋级、农转非、中招,他们把分配指标的原则和名额印发到基层单位,不留一个指标。2000年采取政务公开,把教委颁布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制度、领导机构、财经管理、人事调动、评先晋级、转正、转非、廉政建设等全部公开,多辟亮点增加透明度,所以受到全县人民的高度赞扬,群众上访的少了。《河南日报》、《教育时报》、《周口教育》、《周口日报》多次报导采访,大幅度的降低了上访比率,有效地遏制了上访源头,稳定了教育大局。

4、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县教委结合实际,深入研究,严格执行信访监察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度,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的工作责任制度,如:《领导审阅案件制度》、《信访件处理制度》、《材料审理归档制度》、《来信处理登记制度》、《来访接待制度》、《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受理电话举报制度》等10多项工作制度。每学期开学,教委主任与各乡镇教育组长、教育组长与各学校校长分别签订信访目标责任书,落实到校,责任到人,坚持“责任上追一级制度”,按照“谁出问题处理谁,谁不处理处理谁”的原则,层层把关,人人负责,处处设防,拓展信息途径,遏制上访事件。

5、领导带头,取信于民。教委领导非常重视信访工作,班子成员带头执行政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要求把信访工作摆在龙头位置,廉政勤政,取信于民。他们做到了:六个“亲自”。即:亲自拆阅信访件,亲自接待来访人,亲自处理违纪案,亲自听取每起信访件的查处汇报,亲自协调联合信访监察部门通力合作,亲自帮助信访干部排忧解难。他们还规定:“五不准”,即:任何人不准在职权范围内乱收乱支一分钱;不准向学校推销压销任何商品和图书;有子女或直系亲属考学时,本人不说情,必须回避;在县城学校检查工作时,一律不准在学校吃饭,同城不吃饭,下乡不喝酒;在招生、评先、晋级、民转公、农转非问题上,任何人不准私留一个指标。由于领导的率先垂范,机关干部的廉洁自律,几年来信访件无一例反映领导或机关干部的。

二、牢记宗旨,真心排难,感化群众

信访工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来访者服务,应该设身处地的体谅来访者的心情,真心实意的为来访者排忧解难,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例如:县棉纺织厂下岗工人王保琦反映:她父亲于1958年被错划右派和因历史问题,被开除交群众监督劳动,不幸于1961年4月病故,根据豫发[1979]215号檔精神,经县委摘帽领导组研究,决定于1980年7月6日对其父的右派问题予以改正,并补发500元埋葬费。王要求:①补发其父从开除到病故期间的工资;②补发本人和母亲的抚恤金。于是,教委党组抽出一名党组成员、副主任亲自出马,率领委信访办人员先后走访了县信访局、县档案馆、县委原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办公室负责人,并查阅了中央、省、地、县有关文件,弄清了县委对王保琦父亲右派改正后的待遇落实完全正确。而后,带着檔、卷宗,亲自找到王保琦,促膝谈心,讲政策,讲人情哲理,问寒问暖。王保琦口服心服,并歉意地说:都怪自己不懂政策,给政府增添了不应有的麻烦。一年多来,王保琦再也没有上访。再如老上访户谷峻领,1959年被错划为“白旗”。1965年为其平反复职后,不上班,终年上访。从1965年至1988年,省、地、县工作组先后15次对他的问题作过处理;本人也曾写出保证:“感谢政府彻底解决了我的问题,今后永不上访”。1993年,谷被国家、省、地、县确定为“无理上访老户,不予接待”。但由于谷神经失常,仍上访不止。针对谷的无理取闹,也有人指出应该请示公安部门对其收监。教委党组认为,对谷收监完全符合政策,但我们更应该理解谷的坎坷人生,宁可我们麻烦万千,也要让其幸福安度晚年。因谷峻领孤身一人,近三年来,他们派两名副主任多次到谷的妹妹家,同其协商对谷的养老问题,逢年过节,带着礼物登门慰问。去年春节,李源潮主任亲自主持召开班子会研究对谷的稳定问题,并派两位班子成员带着信访干部为谷送去一条太空棉被和100元现金,谷感动得流了泪。近一年来,谷没有上访。10年来,经过他们感化,全县7名上访老户都达到了息访。

三、拓展信访途径,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几年来,商水县教委遵照“以法治教,以德治教”的原则,狠抓信访工作,狠抓典型案例,扎实认真的按党的政策办事,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对上访案件,查清事实,准确定性。符合政策的,坚决办理;不明原委要求过高的,释疑解难,晓之以理,说服教育,终止上访;无理取闹的,严肃批评,从不迁就。真正做到超前防范,见微知著,未雨绸缪,警钟长鸣。

1、暑假期间,他们根据信访信息、电话举报,了解到有个别学校的老师擅自借用教室,租用民房举办补习班,并违规收费,立即抽派纪检组、信访办、教育股组成清查小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和县直各学校,了解清查制止这一现象。如:某校一位英语教师租赁一冷冻厂四间平房,阴暗潮湿,杂货堆积,无通风降暑设备,无黑板桌凳,招收25名中一学生,正在满头大汗的补课,被清查组逮个正着。如此这般的补习班,真是苦煞人也。检查组立即给予了制止,并当场停止解散,令其教师无条件全部退回学生的补课费。要求各乡镇、各级各类学校和个人不得以各种名目再次强行给学生加压补课。调查组根据举报,通过一周的排查清理,制止解散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补习班15个,退还学生补习费约38000多元,有力地制止了利用假期收费办班行为,维护了上访者和群众的利益。

2、2000年10月,教委信访办接到某乡寄来的一封匿名信,反映该村小学校长利用职权向学生推销盗版图书的问题,信访办立即组织人员进驻该校,经过两天的排查,摸底座谈,走访,取证,结果查明信件反映问题属实。该校长承认了错误,并主动写出了检查,教委党组根据调查结果,对其校长给予了退还学生的所得利金,全县通报批评,有力地教育了全县教师,制止了非正常管道的进书,静化了校园。此类信访件,1999年18起,2000年7起,2001年1起,他们的结案率100%,他们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时纠正,坚决整改,以师生。

3、2000年5月,他们收到某乡一中三年级一同学的来信,反映该校政教主任王某殴打学生一事,教委党组迅速组织纪检组、信访办奔赴该校进行调查。经查证,学生反映问题属实,教委党组根据调查结果和本人认错态度,按照《教师法》三十七条、《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之规定,给予王某撤销政教主任职务之处分,并通报全县。

几年来,商水教委扎实过硬的努力工作,各类信访件逐年减少,1999年各类上访件共计36起,2000年25起,今年截止8月份只有9起,立案率、结案率达到100%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受到了市、县政府的表扬,1999年被评为“市级信访先进单位”,2000年“市级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级专项治理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

商水教委信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决心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信访工作的经验教训,拓展信访工作新途径,积极努力,开拓进取,稳定大局,使信访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零零一年十月

搞好校务公开 推动教育发展

——商水县教委校务公开综述

(二零零二年《周口教育》七期发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学校管理艺术的逐步提高,校务公开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商水县教委2001年在全县各乡镇中小学普遍开展了校务公开,加强了师生对各级领导的监督,调动了教职工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一年多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收到了一定的实效。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对校务公开的认识

实行校务公开,是新形势下教育系统的一个崭新课题。2000年12月,县教委根据市教委校务公开会议精神,决定在全县开展校务公开。面对这一新的课题,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校务公开好处之多,势在必行;有的则认为:工作量大,难以操作,不如等等看。根据这些情况,教委党组冷静思考,分析难度,研究对策。为了解决认识问题,教委多次召开全县各乡镇教育组长、中小学校长、各乡教育纪检员会议,举办学习班,外出参观学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外地经验,反复开展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消除顾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发动,大家一致认识到:实行校务公开,走民主办学之路,是社会主义学校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以法行政,依法治教,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实行校务公开对于推进依法治教,强化监督管理,减轻学生和群众负担,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稳定教育大局,促进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都将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多渠道深入学习,形成了共识,提高了认识,为搞好校务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校务公开保障机制

l、建立健全校务公开领导机构。2000年元月,县教委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组,由教委党组书记、教委主任李源潮任组长,并成立了由教委工会主席张海申任组长的校务公开监督领导组。

2、构建校务公开信息网络。商水县是106万人的大县,辖23个乡、镇(场),近600所学校,万余名教师,20多万名学生。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方方面面,范围广,面积大,工作多,任务重,信息快。为此,县教委在各乡镇聘任23名校务公开监督员,委党组成员包协作区(全县分五个教学协作区),股室包乡镇,明确职责范围,形成沟通全县校务公开信息的网络,层层拓展,层层管理。

各乡镇教育组建立了以教育组长为组长,副组长、纪检员为副组长,相应职能人员为成员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指导、实施本乡镇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各学校也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应职能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校务公开监督领导组。为使两种机构和两支队伍正常运作,在操作中他们紧紧围绕校务公开制定了校务公开领导组和监督小组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

如: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的职责是:一是组织和讨论通过每期校务公开的内容;二是把群众对校务公开内容提出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制定整改方案后重新公开;三是负责对校务公开工作问题的分析、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拓宽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各项规定。各乡镇校务公开领导组定期向教委校务公开工作领导组报告校务公开工作情况。

监督小组的职责是;一是对校务公开的内容认真审核,确保公开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公开形式的规范性,公开时间的及时性。二是及时收集公开后群众对校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设,随时向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反映本学校、本单位校务公开工作的严重违纪问题。

三、扎实有效工作,拓宽公开管道,促进教育发展

l、制定实施方案。为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好校务公开工作,他们本着“扎实工作,稳定大局”的原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分析问题,考察学习,结合实际,制定出了《商水县教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校务公开的实施细则》,规定了校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校务公开的组织机构、校务公开的公开内容、校务公开的形式、校务公开的程序和校务公开的奖惩措施。

2、确定校务公开的内容。他们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中小学收费等热点问题,确定了七个方面的内容:①学校收费公开,包括所有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②财力收支公开。收入部分包括财政拨款、政府划拨的城乡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社会捐资、学杂费、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用于学校部分、学校房屋租赁等。支出部分包括教职工工资、公务费、维修费、购置费、学校基建工程费等大宗支出情况。③招生情况公开。包括政策、指针、录取分数、录取结果及计划招生条件数额等;④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情况公开。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在住房、用车、通讯工具使用、外出考察学习、招待费等方面的情况及教职工普遍关注的其它事项;⑤学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及其它有关制度执行情况公开。重大决策、重大事项要将决策依据、决策人、决策程序、实施过程、结果等及时公开,⑥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项目公开。包括教师职称评定、聘任辞退、业务考核、评模选优、晋职晋级、民转公、农转非和教职工住房分配随时公开;⑦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项目公开。包括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班主任以及优秀学生保送上学、特困生学杂费减免和困难补助发放等评定条件、名额、名单、数额等一律公开。

3、制定各种制度,为保证校务公开落到实处。商水教委制定了《实行校务公开目标责任制》,2001年3月,教委主任李源潮与各乡镇教育组长、县管学校负责人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乡镇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与各中小学校长签订了相应的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保证校务公开的整体推进;制定了《实行校务公开一把手负责制》、《实行校务公开监督制》、《实行校务公开考评制》,考评制规定:每学期初评,年终一总评。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效果量化计分,列入教育目标管理。还有《定期报告制度》,每期末,学校向教育组,教育组、县管各学校向教委写出校务公开专题报告。

4、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公开。①统一的公开橱窗。他们根据“位置醒目美观大方、坚固耐用、防晒防水、内容齐全、便于更换”的统一要求,全县投入10多万元,定制了统一的不锈钢框的双面玻璃公开橱窗,耸立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内,而又在公开栏旁设立了举报意见箱。2001年全县共公开内容12期,达每月一期。②召开教职工代表会,各学校每学期都要向教职工通报一次校务公开情况,接受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监督。2001年全县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达800多场次。③召开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通报校务公开的有关事项及执行情况,并征求意见和建议。2001年全县召开各界代表会50多场次。广泛征求意见正确采纳建议,及时纠正错误,积极采取措施,去年一年关于校务公开方面的信访件无一例出现,全县教育信访件也只有12件,同往年相比减少60%,由于校务公开做得扎实,信访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④长年使用收费监督卡、明白册。县教委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每学期开学初都制定《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一证、一册、三统一、五不准、一坚持”收费管理制度,及时填写收费监督卡、明白册,让学生清楚、家长明白,并予以监督。2001年该县填写收费明白册4万多份。⑤印发校务公开有关文件、简报、文字数据、汇报提纲等,做到信息流畅,互通情报。⑥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2001年,教委主任广播电视讲话一次,《周口日报》、《教育时报》、《河南教育》多次报导该县校务公开情况,此类通讯报导稿件达20篇之多。

5、抓检查,促落实。去年秋季开学之初,他们抽调教委纪检组、教育股、督导室、勤俭办、个别乡镇督察员60多名,分10个小组对各乡镇500多个中小学的校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掌握了全县校务公开情况,对搞得好的4个乡镇、12个学校给予了通报表扬;对个别措施不力、敷衍应付、不按时公开或公开内容不全的学校和乡镇给予了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2001年4月中旬,市教育局纪检组深入该县城关乡进行校务公开指导督察,对该县校务公开工作做了比较高的评价。11月份,市人大、市政协来该县检查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到黄寨、练集,既评价了教育行业廉政,又高度评价了校务公开。

6、以点带面,全面运作。为使学校校务公开全面健康的开展,他们首先推选出一批搞得比较好、比较富有特色的学校作为校务公开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城关乡二中通过实行校务公开,努力探索民主管理学校的新途径,疏肝保气,给师生一个明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管理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2001年暑假,在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全校教职工冒着盛夏酷暑自觉参加义务劳动,每天出动近30余人,铺砖头,拉沙子,搅水泥,几天内硬化学生活动场地600多平方米。铺设路面50多米,为学校节省开支2000多元;学校又在乡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腰带节约开支,给3位教师盖了宿舍、厨房,使他们无怨无恨,无忧无虑,安心工作。该校校务工作内容详实,形式多样,既有橱窗、墙报,又利用广播、会议,每月一期,公开及时,准确迅速,师生明白,群众道好,工作扎实,效果显著。去年6月份,教委在城关乡二中隆重召开了商水县教育系统校务公开现场会,320余人参观学习了城关乡二中、城关乡大井小学实行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的先进经验,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学习了他们的具体做法。会后,在全县普遍开展。通过典型带头,示范引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校务公开的全面推进。

四、推行校务公开,效果显著成效突出

两年来,商水教委经过扎实过硬的努力工作,采取了许多强有力措施,积极全面的推进校务公开,取得了初步成效。

1、形成共识,工作积极性高。部分中小学校长由原来推着干到目前比着干。全县建设高标准公开栏500多个,共计公开12期,公开内容4万余项,并按要求如实公开内容,取得校务公开的首战胜利。

2、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校亮了家底,教师明了心底,气顺了,劲足了,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练集镇教育组自行成立了中心教研室,年听课在200节以上,公开上教学示范课在50节以上,培养中青年教师30多场次,教师发表教学论文全镇30多篇,教学活动同比增长5倍之多,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

3、遏制了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实行校务公开,使中小学收费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防止了乱收费、收费乱的现象,还群众一个明白,给学校一个清白。

4、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实行校务公开之后,促进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促使领导廉洁自律,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一年多来,师生举报学校领导贪污腐败问题的信件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

5、重塑了教育形象。校务公开之后,学校廉政建设得到加强,行业不正之风得到预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维护了教育这方“净土”,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6、实践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行校务公开,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看;利国、利民、利教育。

7、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1年相继获得了“省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30多项荣誉。

商水县教育校务公开工作,才刚刚起步,刚刚尝到一点甜头,工作中还有许多不成熟、不规范的现象。他们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学超先进,扎实工作,巩固成果,克服不足,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与时俱进,为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山初度路犹长

——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二零零二年周口市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2002年是党的转变作风年。商水县教体局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纪委七次会议精神,把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实实在在的工作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好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一、不断提高机关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认识,形成齐抓共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格局

“岗位责任制”就是要求教育、教学、教研、行政管理岗位上和各股室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在搞好业务的同时,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践中,他们做到了“四个到位”。

“岗位责任制”的认识到位。在局党组统一领导下,他们连续几年都集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二、五机关学习日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提高各部门机关干部的“岗位责任制”认识。

“岗位责任制”组织领导到位。在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教体局和各乡镇教育组都建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局党组在已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的意见》的基础上,又制定下发了《商水县教体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纪检监察机构与人事计财和各乡镇教育组纪检员,分别建立了联系网络。

“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到位。教体局下发了《关于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工作目标实施方案》、《教体局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责任制》,并同各乡镇教育组组长和县管各学校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了“一岗双责”制,要求机关干部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廉政,两手都要硬。出现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制,做到人人肩上有重担,上上下下有责任,分层负责,齐抓共管。

“岗位责任制”制度建设到位。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责任制”也要与时俱进,要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体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为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党风民主生活制度》、《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廉洁自律制度》、《政务校务公开制度》等,对于这些制度和措施,实行岗位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使党风廉政建设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二、认真抓工作重点,落实制度,严格监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到实处

激浊始扬清,廉洁得民心。教体局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落实上,分别采取了定期督查、政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生活,确保了各项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受到了社会、干群、师生的好评。

1、解决热点、难点,突出工作重点。教体局针对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大纠风力度,结合自身特点,明确1——2个突出的问题,作为治理和防范的重点。对评选骨干教师等热点、难点问题实行政务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这样做堵塞了不正之风的源头,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质保量选拔骨干教师。为了保证质量选拔好各学科骨干教师,他们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把好方案制定关和笔试、试讲关,在试讲时,有县纪委、人事局、监察局和教体局组成巡视组,现场抽签确定试讲内容,以封闭管理的方式监督其当场备课。试讲现场不设评委,进行全程录像。而后,在县纪委、监察局的监督下,将录像带秘密送外地请专家评分,然后将笔试和试讲分加在一起,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这样,有效地抵制了选拔骨干教师进城中的不正之风。

3、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搞好专项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热点。为了认真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教体局除坚持《河南省中小学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告》外,严格禁止向学校推销二类图书和商品,并指定由基础教育股统一审定学生用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随意订阅一本用书。另外,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股室包乡镇,定期不定期突击检查。教体局先后于2002年3月份和9月份两次抽派30、63名局机关干部,采取一查(查书包)、二问(问学生)、三看(看账目)的方式,对全县中小学校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然后召开会议通报检查结果,有效地抵制了一些乱收费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4、搞好教师职称评定,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了激励公开竞争,教体局党组印发了专题文件,坚持政策公开、指标公开、积分公开、申报材料公开、评审结果公开,每一步程序都做到了张榜公布。对弄虚作假的或个人走后门说情要来的指标,教体局一律不给盖章,不给上报材料,并追究其指标来源,予以批评、制止。此项工作,市、县新闻媒体都作了报导。

5、拓宽民主管道,团结合作,敬业奉献。教体局始终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党组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生动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达到了相互了解,团结奋进,努力工作,敬业奉献的目的。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反腐倡廉,警钟长鸣。这是党的意志,人民的心声,时代的要求。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这是党向人民的郑重承诺。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从严治党,以严治政,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与时俱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一定能够健康发展,我们党也一定能够永葆先进性,一定能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搞好专项治理 促进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商水县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综述

(二○○二年河南省教育专项治理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二○○二年以来,商水县教体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党组一班人和全县教育工作者,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认真总结近几年专项治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专项治理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与减轻农民负担、维护改革发展、稳定教育大局紧密联系起来,从严治校,抓纲治本,综合治理,使专项治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一年来,商水县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确实把专项治理工作当作教育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了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今年二月初,局党组就把“搞好教育专项治理,维护教育形象”,作为《商水县教体局二○○二年工作要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季度都要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在三月、五月、九月、十一月进行了四次大检查。下发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方案》和《商水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求不是许可范围内的收费坚决废除,同时,根据人事变动,从县教体局到各学校,层层调整充实了一把手任组长的专项治理领导组,校务公开领导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各学校还成立了收费监督小组。此外他们还实行局长包片,股室包乡镇,经常督促检查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从组织上、制度上和工作安排上,使专项治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

为了动员全社会关心专项治理工作,教体局采取发档、订制度、发放收费明白册、办校务公开栏、张贴标语、组织师生游行宣传、领导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张贴公告、设举报电话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仅把上级的收费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宣传到家喻户晓,而且使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重大意义和治理方法人人明白。

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全社会人人明白。教育是社会性公益事业,乱收费不仅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腐蚀了一部分干部、教师,而且败坏了教育形象,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因此,全社会都来注目,哪里发生乱收费,他们就在那里查处,人人关心,人人监督,上下一心,齐抓共管。

教体局党组一班人认为,健全了组织,制定了规划,这只是搞好专项治理的前提,关键在于扎扎实实的抓落实,否则,各种措施就成了花架子。因此,在年初召开的各乡镇教育组长、县管各学校校长和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把专项治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局长亲自宣讲全年的方案,分解各级职责,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真正做到了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形成了人人动手,齐抓共管的专项治理责任网络。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他们认为:领导重视是专项治理工作的前提,健全治理网络是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采取多种得力措施是专项治理工作的保证。

1、利用校务公开形式让全社会监督中小学收费。2002年初,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2001年商水县教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校务公开的实施细则》,真正搞好校务公开,让全社会监督教育收费。3月中旬,5月上旬,8月下旬,教体局对各乡镇各学校校务公开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各包片局长,包乡镇股室人员深入学校,检查、监督学校校务公开开展情况。

2、领导自律,以身作则,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领导班子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今年三月理化生加试,教体局组织人员,车辆,不在乡镇吃饭,吃住全部由教体局负担,减少了基层很多经济开支,树立了廉洁自律形象。

3、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几年来,他们一直坚持“一册、一证、三统一、五不准、一坚持”的收费原则。收费前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明白册》;收费期间,各包片局长和包乡镇的股室干部随时检查,期末检查结算单;收费后检查填写收费登记表。

4、层层签订责任书。4月初,教体局召开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专题会议,对该县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县教体局与各乡镇教育组、县管各学校签订了专项治理目标责任书。4月中旬,各乡镇教育组与学校,学校与教师都签订了责任书。8月中旬,教体局与各乡镇教育组长又签订了二○○二——二○○三学年度专项治理责任书。9月初,各乡镇教育组长又与校长,校长与班主任,层层签订了下学年的责任书。

5、强化常规检查,坚决纠正、查处违规行为。3月中旬、5月上旬,教体局抽调专人,对各乡镇进行了突击检查。在5月9日的检查中,发现一些学校的收费还没结算,个别学校有购置盗版图书的现象。教体局立即召开了专题会,对有问题的学校提出了批评,李埠口乡二中初三学生购有盗版书,他们派纪检组进行了认真调查,根据核实结果,局党组给予该校校长通报批评之处分。8月27日,由副局长、股室负责人带队组成23个检查组,对全县收费、校务公开情况又一次检查。保证了全县收费不超“一费制”标准。10月20日下发了各乡镇关于教辅读物使用和收、退自查自纠的通知,自查自纠结束后,教体局又一次进行了检查督促。

6、积极试行“一费制”收费标准。根据省市有关“一费制”文件精神,他们认真学习研究,拟订了试行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对“一费制”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向市教体局上报了《关于商水县教体局试行“一费制”收费标准的请示》。8月25日,教体局召开了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传达了上级“一费制”精神,重新明确了收费标准,中学每生每年260元,小学每生每年收160元,不准浮动。又和各乡镇教育组签订了专项治理目标责任书。为了顺利实施“一费制”,县教体局从自身做起,规定作业本由原来的5、8、10元,减为3、5、8元,中学学具不再征订等几项减负措施。

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并把《河南省中小学收费标准及公告》印发给各学校。8月27日,教体局组成23个检查组,深入到乡、校,落实检查该县第一次实行“一费制”的情况,保证了全年收费不超过“一费制”标准。

7、严把学生用书和报刊征订关。2002年全县中小学的各级用书订单经局审定后,发给各校才可征订。全县全年没订一种不符合上级规定的书。2003年春季用书,全县只订黑白版教材,并且没订一本辅助读物。报刊杂志的征订,他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办理。

8、加大查处力度。2002年他们仍然坚持接到举报及时认真处理。今年有关收费的举报7起,经查证属实的只有白寺镇魏桥小学一起,该校没将代收费余款足额退给学生,多扣了学生的试卷费、红领巾款,他们给予了校长免职、行政记过的处分并通报全县。

9、由于他们采取了得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中小学乱收费,使该县教育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学校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减轻学生负担,广大教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能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2001——2002学年度有163个先进集体,475名先进个人受到了政府表彰。

“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02年下半年,在商水县政府直接领导下,全县消除了2000多间危教室,重建修建了1600多间教室。

高招成绩显著,上省定大专人数2200多人,继续保持了全市先进位次。

职业教育形势喜人,高中对口升入高校的近300人,荣获全市十五连冠,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今年职业学校安置毕业生就业1000多人,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管理上了新台阶,有15所学校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校园”,25所学校达到县级示范性学校,60所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

教育宣传和信访工作成绩突出,被教育厅评为“教育宣传先进县”和“信访工作先进县”。

勤工俭学工作扎实,效果明显,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省级“校园经济开发先进县”验收。

以上所做工作,是教体局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教师精诚团结,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是他们共谋教育应尽的职责,没有上级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没有全县人民的支持,没有全县师生的努力拼搏是不能取得的。今后,他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新的一年里,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骄不躁,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创造商水教育的辉煌,不遗余力,奋力拼搏,再立新功。

二○○二年十一月

商水教育工作十年随笔

(一)

耕织未寻犁套锄,杏坛墨砚不歇脚。

挥翰孺子斫梁玉,倾心遣词育稚荷。

三千桃李跪乳爱,十载雪雨传磊落。

襟袖长风竹青爽,辛酸咸涩寒亦乐。

(二)

千言千字旰宵儒,半饥半冷清闲客。

古今中外翻书语,天文地理觅哲说。

莘莘摭取世真谛,猎猎撷采众学科。

躬雕广厦擎天柱,尽老骥又苦何。

(三)

楼处处才贤聚,师长人人苦耕作。

一二三高呈巍巍,七八九载创勋歌。

职成十年摘金冠,蒲英万枝绽香波。

秀色涌动匠声喊:“阳城教育风流多”。

(四)

明月三竿灯火残,伏案究章显婆娑。

晓风送我临序,夕辉迎余炊烟袅。

小店菽粱餐痴醉,孤城春夏饮风涛。

劝君莫笑老夫累,挥杖九歌铸千高。

(五)

夕阳溢室不自由,秉烛释句喻华秋。

四时嫩竿显风雅,五更催诗新雨愁。

囊袋凄冷肝肠瘦,开篇盈馨意中流。

荆棘舒颜数千劫,龙虎舞动展宏。

(六)

川小城见秋凉,雁鸢南飞数组行。

无花蟋蟋蛩鸣叫,吟咏已是月临窗。

气节露寒吹枝桂,风摇黄叶展菊香。

搔首顿觉时光浅,再展宏图为君忙。

(七)

跻入教坛只耕田,舌战笔作任双肩。

粉尘烛红梦非空,桑蚕人梯永为先。

常借春日润师道,一片秋叶报晖丹。

汗水铸就锦龙图,碾碎老臣着华天。

(八)

悠悠岁月十年去,滔滔书海情茵茵。

大江落叶碧空尽,壮志遂烟月惊魂。

霜满银鬓恨千重,诗溢春华再搏拼。

水远山长金笔老,松鹤赋句增寿辰。

西 行 赋

九六盛夏荷月,之商水而呼西征。

晨举趾而登车兮,余憩于小所。此行曰:“升调”?情未怡而心将动。夜阑辗转不寐兮,神忽忽而志违。离桑梓而溵川兮,时不惑而初醒。何“升迁”而位尊?实徙转而打工。官弄权之诡诈兮,力有余而难成。且从众而就列兮,既来之则安之。遵通之大道,以磊落而为朋。

值中招而体检兮,于舒庄而奉命。苟富贵无相望兮,吊陈胜于阳城。往谭庄之评估,瞻母系于马村;携同僚之遂平县兮,考察之于岈。

九七中招往汤庄兮,临寺台于清西陵。育众生之求索,吟教改之校风。评课教于平店,寻白塔于二中。体育试于黄寨兮,识南顿于古城。阙墙悠悠乎百年,巍然而峥嵘。继而赫岗兮,羡古人之于十哲:起信亮靖李绩者,良苴武起与乐毅;登临塔峰而远眺兮,平畴览于寿圣。颍河浩荡,沙鸥争鸣,舟驶橡,柳岸花明。溵川多古迹兮,斯圣地而辉映。

九八又高验,卧薪于张庄;访村校事“普九”兮,日夜而筹谋;风霜雪雨何谓也,路经春夏秋冬。除百间危房,迁三处村校;筑幢楼房兮,旧貌换作新容。干群之激奋兮,更勇跃于师生。

九九至袁老,谱九而初行。奔走呼号,宣讲发动,言传亲躬。二府往来十二次,村校筑楼十一幢;驱车日访五校兮,披晨露而宿暮;痣痛无一怨恨兮,为工作而锵铿;验收总结兮,县十位而排名。育桃李而心悦兮,未授功而求荣。

二○○○之仲春,众同僚于山东省;览山川之奇秀,往泰岳之登峰。赏孔子庙曲阜市,仰儒学之先圣。瞻淮海地区众英烈,走日照之海城。引天地之灵气,借高密市之学风。五月渡西安市兮,观唐朝与秦佣。访延安之窑洞兮,颂伟人斯泽东。小米饭、南瓜汤,孕育一代豪雄。

零一晋中高,历史之公平。

零二零三去督察,乡校教改之安定。遍踏村镇兮,育人才而恳诚。栉风沐雨兮,四季而未停。何酸辛而劳顿兮,任他苦辣禄俸。贿腐之猖,竹青而高风。无悔恨之无怨兮,嗔拂而轻松。

零四手术于初夏,结肠生疾病。

十年沿街而食宿兮,顾工作而残生。无庭院之温热兮,镇日而孤行。卧病榻而休假兮,常思虑而情蒙:归家归来归故乡兮,请示之于调动。绵延之于两年兮,屡数次说于县丞

二○○六仲春兮,归桑梓已别阳城。

归来兮之于归来兮,育后人再呼心声。

(二00六年五月)

教 师 颂

——二○○七年九月十日教师节

溪流涌动经许年,严寒酷暑直向前。

黎明引操披晨雾,莘莘学子品甘甜。

校园处处印身影,黉舍夜半灯光闪。

杏坛三尺论雌雄,教鞭舞处齐奋然。

地理天文绘腾图,中外古今播梨园。

忠肝英烈师其道,陋习恶行斩万竿①。

光明刚毅谓强将,浩然正气颂史篇。

偶倏失措勿足怪,语重情长促膝谈。

起始若显乳虎胜,宜将乘勇谦忌满。

授业解惑循渐进,因生而宜无吞揽。

心书合一论执着②,铁杵成针滴石穿。

树木林森无成器,先生性惰教不严③。

少幼栋梁斧斫之,掏心抒胆肺腑言。

雕琢字句通神韵,探究章段慎索研。

诱导启迪创新智,师徒相长出慧贤。

可怜不惑早华发,搔首银鬓心地宽。

呕血旰宵长不寐,青春未老脑成川。

伏案不识春秋季,疾书信觉酸辣咸。

功名利禄淡如水,金银权贵若云烟。

习文泼墨育人子,埋头潜心又年年。

高风亮节孺子牛,无言无悔无恨怨。

蜡炬成灰泪空处,鞠躬尽瘁吐丝蚕。

双肩力擎人梯过,千军万马立高端。

江南塞北天山外,桃李花妍结紫兰。

满园春色关不住,老匠依栅尽天颜。

自注:①杜甫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②心书合一:是作者近四十年积储的教学理论,学生心与书合融,才能学通。③三字经:“教不严,师之惰”。

父 亲 三 周 年 祭

(二000年七月十九日在祭奠仪式上)

父亲,今天是您离开我们三周年的日子。

一九九七年农历七月十九日十九时三十分因肠癌医治无效您然长逝,走完了您平凡的人生道路,享年六十四岁。

父亲生于郸城县城郊乡孙庄行政村的农民之家,中华民族数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教育和影响了父亲勤劳俭朴、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宽以待人、亲切博爱、与世无争的高尚品德,为我们子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父亲一生吃苦耐劳,勤恳憨厚,积极正直。您生活在20世纪,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受尽了生活的千般艰辛,在人生的地狱吃尽了苦。30年代,您是个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要饭娃。40年代,您是个不谙世故的放牛娃,地主的皮鞭,生活的逼迫,您在生命的死亡线上拼命地挣扎。50年代,“大跃进”的烽火,使您虽然也跟着喊上“吨千斤”的口号,然而日夜的“大兵团跃进”也锻炼出了您勤恳踏实,积极劳动的老百姓自然的憨厚品德。60年代,您是生产队长,经济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您领着全村200多人勒紧腰带,发展农业,引进水稻生产(大家清楚地记得,我们家乡的水稻生产就是那年引进的,可后来动乱年代被取消了)硬是度过了难关。咱村的人现在还说:那几年虽然穷,可培养了一个好队长。大家还记得:那一年冬天您带领全村20多个青壮劳力,吃住在工地,冒着初冬的严寒,两个月没回家一次,提前10天完成了我们家乡的蔡河治理分段工程,受到县乡的嘉奖。可结果您回家大病一场,患支气管炎肺结核,十多天没起床。70年代,您是“走资派”,遭到了批斗、捆绑、殴打。那时候我上小学七年级,不懂人生,只有眼泪巴巴地看着您挨整、挨批、挨斗。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到了乡村,您和大家一起过上了红火的日子,填饱了肚子,不愁了吃穿,哪谁知,您没那份福气。九十年代,您得了大肠癌,手术二年后就离我们远去了。

父亲一生辛苦操劳、亲惠子孙,忘我理家。在那穷困艰难的岁月里,为了养家糊口,您白天挣工分,晚上挨批斗,不论是骄阳似火,还是数九寒冬,从不舍得缺工,一个人养活着七、八口人,因为吃饭的人多,您拼命的干活,还免不了我家每年缺粮,五六个孩子,要吃要穿要上学。那年月,操养七八口之家是多么地不容易呀!您是多么辛苦呀!哥哥上高中的时候,一周只吃两角钱的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冬天的一个周二,天下着大雪,您硬是冒着寒冷徒步走20多里路给哥哥送去了您积攒下来的五角钱。您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半升,可您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供应我们上学。您常说:“咱祖祖辈辈都不识字,我就是拉棍要饭,也要叫你们上学。”就是由于您有坚定的信念和吃苦耐劳、忘我理家的精神,才使我们兄弟相继读书成才。我大哥高中毕业去部队干了几年;我中师毕业又读几年河大,现在在教委工作;我三弟大学毕业,现在是乡长;四弟卫校毕业现在是B超医师。苦难的年月,农民的家庭,走出几个时代学生能容易吗?没有您的谆谆教诲和拼命支持,没有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影响绝对是不可能的。说到这使我们更加想念您,永远也忘不了您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我清楚地记得,七六年二月春寒料峭的时候,您骑着自行车带着一袋子白面粉,不远百里,从家里到周口幼儿师范学校农场去看我,给我送面吃,当时我问您:“爹,这么远您怎么来啦?累不累呀?”您却一句话也没说。这驱车百里的辛苦,默默无言的父爱,怎么不使儿子热泪盈眶,怎能会使儿子忘记这天下父母的纯真的亲情。

父亲一生勤恳俭朴,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在您度过的苦难的岁月里,事事不忘节俭,处处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几瓣花,您从没抽过香烟,您总是用那旱烟锅,按上一撮烟沫(有时是干树叶)吸两口,来消除疲劳;您总是吃糠咽菜而让孩子捞稠的;您总是穿着补钉摞补钉的衣服。后几年党的政策变了,日子好过了,可您仍然不忘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家中仍用那些近乎古董的祖父留下来的少胳膊掉腿的小件家具。您一生清贫,从无奢求,容易得到满足,您总是说:咱苦日子过惯了。

父亲一生心地善良,宽以待人,与世无争。您有一手祖传的木业技术,一生中给别人帮忙做活不计其数,无论是给东村打房料,还是给西社做家具,从没收过人家的一分钱,您总是说:“要几个钱管啥用,我们是邻居,有事谁不帮谁的忙。”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乡里乡亲您总是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从不与人计交,一生忍让宽容,与世无争,乐于帮助别人,因而受到亲戚朋友,三村五里的理解、称道和尊重。全村人都说您去得可惜,所有认识您的人都说您是个好人。您知道您去的哪天有多少人给您送行吗?在去往墓地的一公里的路上挤满了送行的人群,干部、群众、亲戚、朋友、同事、乡里乡邻,光花圈人手就四十七位。大家都为您伤心落泪,一个憨厚而诚恳的好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父亲,您去了,已去三年,去得是那么匆忙。您没有给任何人留下半句话,没有给儿女、子孙留下丁点尽孝的机会,您无声无息地去了。您不是伟人,不是名家,不是巨将,生前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您一生是极其平凡的,可在您平凡、艰难、辛苦的一生中却蕴藏着纯洁、高尚和伟大,在儿孙面前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您吃苦耐劳,积极正直的思想;您与世无争,宽厚待人的性格;您勤劳俭补,忘我理家的传统;您乐于助人,乡里称道的美德;您亲切博爱,诚恳憨厚的精神;您严格教子,拼命治学的信念。——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都是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都是留给我们的传世的家训,必将使子孙后代千百万年受益无穷。

父亲,您老人家放心地去吧。您的子孙后代将永远铭记您的教诲,决不辜负您的希望,我们将拼命求索,正直的做人,一定会以无私的奉献,突出的业绩,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长天春秋慰仙魂,家祭无忘告乃翁。您的音容笑貌永存,您的高尚品德永驻,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农历二000年七月十九日

农民朋友要主动寻找自己的价值

(《河南日报》二000年九月三十日发表)

几天前,我驱车回乡下老家一趟,刚走进村口,就看见十多人围在一张小方桌旁“打麻将”,有玩牌者,有旁观者。再往村里走,又有两处同样的情境。结果看到的是:东头西头,村里村外,男男女女,青壮布衣,这一簇,那一片,十多处“麻将”摊,四五十人在唏哩哗啦地投“子”,打“麻将”,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赌两把”。好一条亮丽的“麻将”风景线,真的是“十亿人民八亿赌”吗?

农民朋友们,时值七、八月间,立秋刚过,虽说:“立了秋,挂锄钩”,但农田的秋庄稼还是需要认真管理的,只不过不中耕锄地罢了,而棉铃虫肆虐,豆丹猖獗,玉米螟横行,落花生被草覆盖。这些现象能看着不管吗?虫不治中吗?草不拔行吗?各类秋庄稼正在开花结籽孕育,茁壮成长即将成熟的时候,眼看出现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怎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因“天气炎热,农田已大功告成,何不来摸两把”的麻痹思想,而放松了农田的管理。赶快行动起来,走进田间地头,来一场秋后治虫大战,防止庄稼的“暗荒”,确保今年秋季丰收。

即使农田管理万无一失,丰收在望,也不能坐享其成,整天赌博玩牌,自行消遣呢。要主动搞些额外收入,辟如:家庭养殖,家庭小手工业,小型的日杂百货,烟酒商店,村头小吃铺,或是外出打工,进城干个泥工,帮人干点零活,批发些蔬菜,拉个黄包车等都能或多或少地挣几个“大洋”,总比“打麻将”输几个痛快。

还是请农民朋友自珍自爱,发扬勤劳俭朴,勤俭持家的中华传统美德,赶快行动起来,多做些创收的事,多挣点钱,寻找自我的价值吧。

农民负担过重 为何总减不退

(《河南日报》二000年七月十五日发表)

“很多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负担不堪、民怨沸腾,对此必须整顿和改革”。朱基总理于九八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呐喊,如今言犹在耳。九九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指出:“继续实行农民合理负担定项限额,一定三年不变,抓紧制定并实施农村‘费改税’方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几年来,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农民负担过重,为何总减不退?究其根源,摭其缘由,有许许多多,列陈卷首大致如下:

1、虚报浮夸,使农民人均年收入虚数过大,弄虚作假,层层下压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多收提留统筹,增加额外项目,这合理吗?

2、乡财政困难,甚至寅吃卯粮,一些公共建设只好实行“人民建”,于是乎数额分下来了,广大农民就只好忍“入”负重了。

3、乡镇机构过大,七所八站三室,人浮于事,名额分流,身在曹营。某乡仅2万多人,机构编制30多人,实际却有100多人,工资费用只能靠农民“纳贡”了。

4、少数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办好事”与“出政绩”,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这也筹款,那也集资,不惜劳民伤财,搞些“路边工程”,使农民负重不堪。

5、农民收入以种植业、饲养业和手工业产品及劳务收入为依据进行计算,商品率低,收入中的可用现金少,虽然人均土地相同,但每家每户的投入产出不同,因此其承受负担的能力不同。

6、搭车收费屡禁不止,领一份结婚证,要交上计划生育、妇幼卫生、养老保险在内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费用,真是岂有此理?

7、一些地方的特产税,不是“据实征收”,而是按人口、土地平均摊派。有个村一千多人,光特产税就收了二万多元,且大多农户无有特产,而家有特产且交了税的农民销售特产时被少数“把头”强买强卖,压级压价压收,无人问津。

还有诸如:个别地方的两基建设费、消防费、报刊杂志费、民事调解费、畜保防疫费、高价农电费,“普九”款,屠宰税等等。类此种种,名目繁多,农民如牛负重,负担何时减得下来?

2000年6月《国务院纠风办农业部就湖南一涉及农民负担案件通报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要从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在当前农民增收减缓的情况下,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朱镕基总理一再强调,国家政策三令五申,各级党政干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了,应迅速采取得力措施,彻底解决农民税费项目政出多门的严重问题,防止和纠正一些干部片面追求有形政绩,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倾向,真正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赞成,使农民满意,使农民交得称心,交着舒心。

历史前进,时代变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教育不知为什么采取了推荐、选拔之招生制度,我于一九七五年七月被郸城县城郊公社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推荐为所谓的工农兵大学生,录取到淮阳师范读书。一九七七年毕业归来不分配,被“社来社往”的政策“重用”为乡村教师,一九七八年考取郸城县代课教师,县自筹的待遇还算不薄,每月三十四元钱的阅历只有两个月,九月份考取了河南省统招教师。

三十六年的杏坛生涯,无多贡献,无什勋绩,只有一个“执着”,“何多桃李?八千学郎,岁华一半付肝肠。”“跻入教坛只耕耘,舌战笔作任双肩。汗水铸就锦龙图,碾碎老臣著华天。”在今日即将退休的日子里,搜集我零散的教育教学论文,整修为集,镶之《杏坛文絮》第一卷:一是收敛前半生的汗水心血;二是映我后半生的夕阳余晖;三是育我儿女们的铭鼎座记;四是怡我茶余饭后的慰藉。毛病百出,意不昭彰,语无论辩,架构乱紊,留与话柄,给读者们以浪费福祉。然则付梓之即,承蒙周口市教体局局长、局党组书记、诗人张治国吟长为本书作序,我深感荣幸之至;又得香港银河出版社给以平台,周口日报社印务中心予以协助。郸城县原教委副主任丁儒仁先生精心编导、校甄、审定。何林峰先生、丁玺先生、刘相合先生、丁义才先生、韩铁夯先生、孙德龙先生指导,我衷心恭颂。并对支持编本书的爱人叶艳春、女儿们和亲朋好友,表示感谢和终生的爱。鉴于作者和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以一首新词为结。

絮展丹绿•三校定稿

鉴卯逢新燕,林泉斋,雨蕉椿。三稿已定审。粗茶淡饭烛光累,济河王屋笑愚人。渔樵知山深。猎狩何谓?松风沉沉,且把涧野旧梦惊露晨。半壁谷禾,园中桃李,窗外疏月,适居红尘。正雾重,早行人。阡陌柳,絮展丹绿,垂薪。

作者 孙德振

二零零九年二月二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